x县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5 16:1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县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县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工作总结》。

第一篇:x县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工作总结

富平县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工作总结

一、项目背景富平县位于渭北旱塬北部,总面积1233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总人口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8万人,水资源总量1.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17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97立方米,不足全省的1/

6、全国的1/12。“九五”初期,饮水困难人数达62.5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92以上。人畜饮水

主要靠浅层地下水,但浅层地下水水资源贫乏,且均呈现高含盐、高含氟,高氟水、苦咸水分布面积620.1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0以上,共涉及淡村、留古、到贤、流曲、王寮、华朱、刘集、杜村等18个乡镇184个行政村40.08万人。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是我县水资源的两大特征。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兴县富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要兴富平先兴水,富平要富先富水”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九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水利事业作为振兴富平经济的首项基础工程,每年把供水项目工程建设列入县上重点工程来抓。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国家决定,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水资源短缺的实际出发,加强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坚持“确立新观念、开拓新项目、创建新机制、塑造新形象、谋求新发展”的五新兴水思路。推行项目带动战略,提出“政府推动、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和“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水源共享、集中连片、稳定解决、建管并重”的建设原则。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全力建设这一德政、富民工程。

二、项目计划与完成情况一期农村饮水解困项目,2000—2001年度,省、市下达我县饮水解困项目计划9处工程20个项目,解决6个乡镇18个行政村2.546万人的饮水困难,其中一、二批12个项目1.78万人,三批8个项目0.766万人。计划总投资768.92万元(一、二批532.32万元,三批236.6万元),其中国投423万元(一、二批293万元,三批130万元),地方配套345.92万元(一、二批239.32万元,三批106.6万元)。同时,下达二期计划共2个项目,解决2个乡镇2个村940人饮水困难,计划总投资28.1万元,其中国投15.5万元,地方配套12.6万元。一期三批(含二期)设计批复总投资253.76万元,其中国投138.5万元,地方配套115.26万元(含二期总投资25.85万元,国投17.1万元,地方配套8.75万元),解决0.86万人饮水困难。我县饮水解困项目建设,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和设计批复,参照项目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责任和措施,积极组织实施,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工程建设于2000年4月开工,2003年11月底全面竣工。共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建设2000年4月开工,2002年6月底竣工,完成了一期2000年一、二批工程建设。共建成饮水工程5处,打配机井6眼,建管理站、配水站6处,房建1168平方米,围墙1092延米,塔池7座,加压站2座,架设高低压线路7.7公里,架设变压器5台,建闸阀井、水表井等附属建筑物49座,铺设管网33.85公里,移动土方4.24万立方,投工3.26万个工日,已解决4个乡镇12个村1.78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总投资548.23万元,占计划总投资102.99,其中国补293万元,占计划国投100,地方配套255.23万元,占计划106.65。第二次建设2003年4月开工,11月底竣工。完成了2001年三批和2002年二期工程建设,共建饮水工程6处,打配机井3眼,建管理站4处,房建面积301平方米,塔池5座,加压站1座,架设高低压线路3.7公里,架设变压器2台,建闸阀井、水表井等附属建筑物72座,铺设管网28.87公里,围墙442延米,移动土方2.34万立方,投劳1.88万个工日。解决了5个乡镇10个行政村0.7824万人(韩村饮水776人在改水中)的饮水困难,完成总投资258.5937万元,占批复总投资101.9,其中国投138.5万元,占批复100,地方配套120.0937万元,占批复104.19(含二期总投资26.6874万元,国投17.1万元,地方配套9.5874万元,)。在工程建设中,我们紧紧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建成的供水工程已全部投入试运营,入户率达到40;落实了管护责任,成立了9处(含11个工程)供水管理站,其中县管工程2处,乡管工程9处,招聘管理人员20人;建成了华朱、西村、王庄、沟龙、师南等11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集中供水工程。

三、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国家计委、水利部、卫生部《农村饮

第二篇:县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工作总结

县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工作总结

县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工作总结2007-02-06 09:48:27

一、项目背景

××县位于××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不足全省的⒍全国的。“九五”初期,饮水困难人数达万人,占农业人口的以上。人畜饮水主要靠浅层地下水,但浅层地下水水资源贫乏,且均呈现高含盐、高含氟,高氟水、苦咸水分布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以上,共涉及淡村、留古、到贤、流曲、王寮、华朱、刘集、杜村等个乡镇个行政村万人。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是我县水资源的两大特征。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兴县富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要兴富平先兴水,××要富先富水”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九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水利事业作为振兴富平经济的首项基础工程,每年把供水项目工程建设列入县上重点工程来抓。特别是从年开始国家决定,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水资源短缺的实际出发,加强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坚持“确立新观念、开拓新项目、创建新机制、塑造新形象、谋求新发展”的五新兴水思路。推行项目带动战略,提出“政府推动、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和“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水源共享、集中连片、稳定解决、建管并重”的建设原则。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全力建设这一德政、富民工程。

二、项目计划与完成情况

一期农村饮水解困项目,—,省、市下达我县饮水解困项目计划处工程个项目,解决个乡镇个行政村万人的饮水困难,其中一、二批个项目万人,三批个项目万人。计划总投资万元(一、二批万元,三批万元),其中国投万元(一、二批万元,三批万元),地方配套万元(一、二批万元,三批万元)。同时,下达二期计划共个项目,解决个乡镇个村人饮水困难,计划总投资万元,其中国投万元,地方配套万元。一期三批(含二期)设计批复总投资万元,其中国投万元,地方配套万元(含二期总投资万元,国投万元,地方配套万元),解决万人饮水困难。

我县饮水解困项目建设,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和设计批复,参照项目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责任和措施,积极组织实施,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工程建设于年月开工,××年月底全面竣工。共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建设年月开工,××年月底竣工,完成了一期年一、二批工程建设。共建成饮水工程处,打配机井眼,建管理站、配水站处,房建平方米,围墙延米,塔池座,加压站座,架设高低压线路公里,架设变压器台,建闸阀井、水表井等附属建筑物座,铺设管网公里,移动土方万立方,投工万个工日,已解决个乡镇个村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总投资万元,占计划总投资,其中国补万元,占计划国投,地方配套万元,占计划。

第二次建设××年月开工,月底竣工。完成了年三批和××年二期工程建设,共建饮水工程处,打配机井眼,建管理站处,房建面积平方米,塔池座,加压站座,架设高低压线路公里,架设变压器台,建闸阀井、水表井等附属建筑物座,铺设管网公里,围墙延米,移动土方万立方,投劳万个工日。解决了个乡镇个行政村万人韩村饮水人在改水中的饮水困难,完成总投资万元,占批复总投资,其中国投万元,占批复,地方配套万元,占批复(含二期总投资万元,国投万元,地方配套万元,)。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紧紧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建成的供水工程已全部投入试运营,入户率达到;落实了管护责任,成立了处(含个工程)供水管理站,其中县管工程处,乡管工程处,招聘管理人员人;建成了华朱、西村、王庄、沟龙、师南等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集中供水工程。

三、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国家计委、水利部、卫生部《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饮水项目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将饮水项目列入十项重点工程之一。在项目建设前期,县政府及时将“富平县农村饮改水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富平县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饮改水项目管理工作;县长贺韧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严忠民、水务局局长杜平任副组长,政府办、水务局、财政局、计划局、卫生局、电力局、国土资源局及项目区十四个乡镇的乡镇长为成员。并在县水务局下设办公室,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总工为技术总负责。办公室负

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项目规划、计划,评审县批工程初步设计,监督工程资金,进行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组织管材招标、竣工资料汇编、阶段检查验收和竣工初步验收。在项目建设中,县长贺韧多次深入施工一线,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认真负责,积极配合。县水务局全力以赴,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按照项目建设要求,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及时成立了“富平县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在项目实施中,项目办经常深入施工现场,现场办公,在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乡镇多,资金筹集量大的情况下,项目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乡镇,克难攻坚,落实群众自筹,协调解决征迁、占地问题和群众投工投劳,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明确任务、落实项目建设责

任。××年月日,县政府及时组织召开了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领导参加的项目建设专题会议。明确了职责,落实了项目建设任务。县经济发展局负责投资计划的审批、进度表会签;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监督、报账审批表会签、审批竣工财务决算;县卫生局负责改水项目的监督管理、水质检测、改水工程进度表会签;县水务局是项目的实施单位,负责项目主管部门(市水务局)下达的项目计划和批准的初步设计,组织项目实施,上报工程进度和用款计划,按程序申请报账;有关乡镇负责群众自筹的落实,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保障施工建设环境通畅。县项目办按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及时将县政府“关于××年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工作专项问题会议纪要”下发各成员单位及有关乡镇,并按照省市《细则》精神,印发了《富平县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方案》和富平县《关于下达××农村饮改水项目群筹资金计划和投工投劳计划的通知》等有关文

件,制订了建设任务、标准、工期等具体措施,把项目建设责任和任务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和有关乡镇。

(三)科学规划,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富平县是一个贫困又缺水的农业大县,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是工程建设的前题和要求。为了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依据国家水利部《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管理细则》中农村人饮困难“三个一”的标准,采用集中连片供水方式,供水设施建设到自然村公共给水点,有条件的村组供水到户,水质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我们邀请有关专家来我县进行实地踏勘,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了科学论证,对水源地水量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并对水质做了化验,结合富平实际提出了北部山区建水窖,川塬地区建集中供水工程,有条件的尽量采用“岩溶水”作水源,实行水源共享,合理调配,集中连片供水的总体解决方案。按照市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县项目办及时组织召开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座谈会议,讨论项目工程规划方案,选择县水利勘测设计队进行项目工程施工设计。县水利勘测设计队及时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业班子,进行了现场实地勘测,按照有关设计标准,精心进行项目工程设计,对主要供水设施蓄水池、加压站、水塔等的设计,严格采用国家标准图集;具体供水方案,因地制宜,坚持“水源共享,高水高供,低水低供,集中连片”的设计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齐全,突出我县饮水项目工程设计特点。按照分级审批程序,项目工程初步设计全部通过了市、县专家组评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管理,县项目办组织有关人员学习了《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管理文件汇编》等省、市有关文件;向各成员单位和项目乡镇印发了《富平县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方案》,给施工队、技术员、监理等转发了《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建设管理文件。从组织机构、项目管理、计划与资金管理、奖罚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做了详尽的、易于操作的明确规定,积极推行项目管理卡制度,逐乡、逐村建立卡片。卡片内容明确了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等,在工程建设中严格实行“项目管理、规划到卡、按卡实施、建成消号”的制度,做到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实、实事办好。

(四)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我县饮水解困项目资金以群筹为主,国家投资为辅,采取多元化、多渠道解决工程建设中的资金问题。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省、市下达项目投资计划,在总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对一期一、二批项目根据工程的难易程度,进行了个别调整;一期三批(含二期井通、西河)项目按批复实施,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

投资任务。共完成投资万元,其中国投万元,地方配套万元。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困难。在项目资金管理方面,设立了农村饮水项目资金专户,项目资金实行分级管理。县项目办管理、监督国家投资资金的使用,乡镇负责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国投资金实行市级报账制,根据工程进度,项目办组织水务、计划、财政部门进行查验,汇签工程进度表,资金报账审批表,由县水务局在市水务局报账支付,国投资金主要用于工程管材、水源井、管网铺设电力设施,土建主体工程建设;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工程征迁占地、青苗赔偿、投工投劳和其他工程建设。为了保证自筹资金及时到位,县项目办将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记入工程专户,并结合项目区群众收入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对自筹资金采取群众集资,工程占地、青苗赔偿、电力设施、管道土方开挖回填、投工投劳等以劳折价形式记入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按受益村落实,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计划全部

落实后,项目办方可安排工程施工。国投资金实行市级报账制,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减少了中间环节,促进了工程进度,并由审计、财政、监察部门监督,确保了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工程建设。

(五)严格管理,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对项目工程实行县级领导包干,部门领导负责,一名技术员把关,有关单位和乡镇积极配合,并纳入县上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参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质量标准进行项目管理,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县水务局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及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及时成立了“富平县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坚持按“设计施工,合同管理,验收签证,审批报账”原则,严把工程质量关。在工程施工方

面,对施工企业的资质证、设备、技术力量、业绩、资金和质量保证金等进行严格审查,选择有资质的县水利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施工。单项工程,项目办与施工单位签订了机井、土建、安装施工合同份,合同金额万元;与供应商签订了管材合同份,合同金额万元。进行合同管理,界定工期、质量和投资,确定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抽调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工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食宿在工地,严格按设计施工;并聘请具有监理资质、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水利监理工程师名,进行工程质量监理,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在水源建设方面,对新打水源井出水量进行了抽水试验,确保水量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在工程实施中,严格按工程施工程序进行,实行“三检”制,即施工企业自查自检,项目办不定期抽检,整体项目进行终检;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实行接收货验收签证;对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

项工程等,实行工程检查验收签证制度。管材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经县政府采购中中心同意,县项目办抽调水务、计划、财政等有关人员组成招标领导小组,县监察局、县采购中心进行监督,进行了统一邀请招标采购,在资质审查中,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营业证,生产合格许可证,选择正规企业产品。对所采购管材,认真核查出厂合格证,实行工地质检、验单接货签证制度,并按材料出入库进行管理。

(六)认真检查,严把项目验收关。农村饮水解困项目,按照《农村人饮项目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和《农村人畜饮水项目阶段性监测与评估暂行办法》,工程建设实行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或交工)验收签证,单项工程竣工初验签证或竣工验收签证制度。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由承包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报监理验收。监理工程师,现场技术员,检查分部分项

工程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填写分部分项工程签证;单位工程(或交工)验收,以合同为单位进行,在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提出书面报告或申请,由县水务局项目办收集核对,填写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报县项目办验收;单项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单位进行竣工决算,报县水务局项目办审核,经县财政局委托中介机构审价,由县项目办收集编制竣工资料,组织水利、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人员组成验收小组,按照《验收标准》和批准的设计,按建设规模、投资、工程量、工程效益、技术规范、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竣工初验或验收。填写单项工程竣工初验鉴定书或竣工验收鉴定书。通过初验或竣工验收,所建处工程质量总体评价为优良,项目投资和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规划布局经济合理,按设计图纸施工;配套设施齐全,质量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水源充足,满足用水需求;水质符合国家《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财

务帐目清楚,审计合格;国补资金足额到位,地方配套按计划落实;竣工资料齐全,按村建档建卡;落实管护责任,水费征收合理,工程效益显著。目前,工程全部成立了管理站,有专人管理,制度健全,引水入户率总体已达,运行良好,群众十分满意。同时,省、市、县电视台、《渭南日报》、《陕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分别就富平县饮水工程作了专题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充分体现了该项目工程是关心人民疾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

(七)加强管理,发挥工程效益。工程竣工后,为了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的思想,县水务局及时下达了《关于成立饮改水工程管理机构及有关事宜的通知》文件和《富平县农村饮改水项目管护责任书》,确定了供水工程管理权属和临时水价。真正达到“修一处工程,明晰

一处产权,核定一个合理水价,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并对已建成的供水工程,要求做到“六有”:有管理站、有管理人员、有计量设施、有合理价格政策、有技术档案、有水源设施和工程保护措施,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县水务局委托县水管站负责全县乡村供水管理工作,跨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在县水务局指导下成立饮水工程管理站进行管理;一个村或几个村集中供水工程,县水务局委托乡(镇)供水站或乡(镇)水管站进行管理,供水站站长是工程管护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该站供水工程设施的保护、维修和安全运行。项目工程建成后,成立了杨坡供水管理站负责华朱供水工程,西村供水工程并入流曲供水管理站管理,属县管工程;王庄、沟龙等处供水工程委托所在地乡镇政府水管站管理,属乡管工程。在管理人员落实后,先后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在水源与水利工程、农村自来水、卫生防疫、水质监测、财务支收管理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条例等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制定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加强供水设施管护,严格操作规程;实行供水水源水质定期通报当地政府和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用水安全。严格水费收缴,实行抄表到户,按表结算,接受用户监督;水费标准由供水企业根据供水成本核定,报水务局审核,经县物价部门批准后执行。目前,由于工程刚刚建成,现处于试运行阶段,制水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尚未确定,试运行期执行临时水价,待运行正常后,根据运行成本报请县水务局和物价局进行水价审批。工程运行正常后,供水单位要实行公示制度,定期对水价、水量、水费收支特别是工程折旧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减轻农民负担,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严格水费收支管理。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按有关

规定提取和使用。在不影响本工程维修和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县水务局有权对饮水工程的折旧费和大修费进行工程间调配,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供水事业持续发展。

四、项目效益和影响

我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使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充分体现了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通过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项目区群众告别了以往“十里八里挑一担,全家老少喝三天”,且每家每户至少需固定一个强壮劳力挑水担水的历史。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节省的劳力或务农、或利用农闲进行劳务输出打工,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共解决了农村万人的饮水困难,按项目区每户每天拉水投劳个工日,拉水天数为天,每个工日按元计算,年可节省劳力费万元。

(二)促进了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节支。通过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解决了项目区群众吃水难问题,为农村庭院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节支,发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确保人畜饮水前提下,积极为农民发展养殖业服务,共养鸡万只,增加收入万元,人均增加收入元;养羊、养猪、养牛头,增加收入万元,人均增加收入元,人均收入从元增加到元。促进了农村家禽和畜牧业的发展。已建成的供水工程共可灌溉农田亩,改变了旱源无水的历史,发展高效节水经济果园林亩;使农作物增产增收,据统计数据表明:灌溉一次的麦田,平均亩产公斤,亩增产公斤,可增加收入(剔除每亩元水费)元左右;灌溉两次的麦田,平均亩产公斤,亩增产公斤,可增加收入(剔除每亩元水费)元左右。

(四)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饮水解困是当前农村最紧迫、最实际的问题。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的改善,也关系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其核心就是要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我县项目区饮水解困工程的具体实施,改变了农村的基础建设,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正是我们水利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民谋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树立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五)是促进了农村水利工作的规

范化、制度化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我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实施,建成了一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富民工程”,是饮水解困工程的典范工程、样板工程。落实了管理主体和管护责任,成立了管理站,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理顺了产权关系,明确了管理责任,实行定岗定员、目标考核、效益挂钩责任制,并解决了人员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村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农村饮水事业发展乃至整个农村水利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项目评价

我县饮水解困项目建设按照省、市下达的项目计划,如期、保质、保量全面完成了项目计划和效益计划。所建工程均达到设计标准,运行正常后,受到群众赞扬。我们认为项目实施成功的主

要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国家决定实施饮水解困项目是非常必要和非常及时的,解决了当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最紧迫、最实际的工作。实践证明,中央决策是正确的和英明的。

(二)饮水工程的实施,让项目区人民群众彻底摆脱饮水难的问题,使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减少了疾病发生,节约了药费开支,解放了劳动力,并以此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政府推动,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协同作战,组织保证是关键。由于农村饮水困难问题主要集中在贫穷落后地区,饮水工程实施难度大,把这项工作作为政府一项重要职责,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分开

向社会承诺。各有关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机构层次高,权威性强,才能使这一富民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四)饮水工程实行水源共享,集中连片的供水形式,才能使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多年来从供水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符合我县实际的一条经验。我县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充分利用丰富地区水资源,进行水源总体工程建设按长远规划一次到位,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供水工程效益。

(五)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饮水工程管理以管护责任书形式,落实了管护责任,明确了工程产权和管理主体,有利于群众受益,有利于发挥工程效益,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加强了建后工程管理,防止了已经解困的群众重新返困。

(六)解决群众的饮水困难,就是

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贫困地区的饮水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活问题,而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执政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作风,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推行项目带动战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精神,努力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使干部受到了教育,农民得到了实惠,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六、后续活动

“九五”初,全县共有饮水困难万人,通过实施“甘露工程”、“人饮解困”、“防氟改水”等项目,已解决了万人的饮水问题,剩余万人。近年来,因水源干涸新增资源性缺水人口万人,其中涉及沿山一带个乡镇个村万人和石川河沿岸

~ 26 ~

个乡镇个村万人;因原建防氟改水的水窖工程老化失修,致使部分川塬地区个乡镇村万人重返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共计新增饮水困难万人。目前我县实际上还有万人(苦咸水万人,氟水万人,缺水万人)的饮水问题亟待解决。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依靠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力度,促进农村饮水任务早日完成,为我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提供饮水安全保障。

由于我县浅层水资源贫乏,且含氟量、含盐量高,而县内的“岩溶水”资源的开采利用投资量太大;对于项目而言,投资标准则相对偏低,在实施水源工程建设中,投资缺口较大,给建设单位和项目工程背上了沉重包袱。恳请上级主管部门在项目上给予优惠和支持。

~ 27 ~

~ 28 ~

第三篇:x县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工作总结

富平县农村饮水解困项目

工作总结

一、项目背景

富平县位于渭北旱塬北部,总面积1233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总人口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8万人,水资源总量1.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17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97立方米,不足全省的1/

6、全国的1/12。“九五”初期,饮水困难人数达62.5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92%以上。人畜饮水主要靠浅层地下水,但浅层地下水水资源贫乏,且均呈现高含盐、高含氟,高氟水、苦咸水分布面积620.1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0%以上,共涉及淡村、留古、到贤、流曲、王寮、华朱、刘集、杜村等18个乡镇184个行政村40.08万人。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是我县水资源的两大特征。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兴县富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要兴富平先兴水,富平要富先富水”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九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水利事业作为振兴富平经济的首项基础工程,每年把供水项目工程建设列入县上重点工程来抓。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国家决定,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水资源短缺的实际出发,加强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坚持“确立新观念、开拓新项目、创建新机制、塑造新形象、谋求新发展”的五新兴水思路。推行项目带动战略,提出“政府推动、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和“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水源共享、集中连片、稳定解决、建管并重”的建设原则。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全力建设这一德政、富民工程。

二、项目计划与完成情况

一期农村饮水解困项目,2000—2001,盛市下达我县饮水解困项目计划9处工程20个项目,解决6个乡镇18个行政村2.546万人的饮水困难,其中一、二批12个项目1.78万人,三批8个项目0.766万人。计划总投资768.92万元(一、二批532.32万元,三批236.6万元),其中国投423万元(一、二批293万元,三批130万元),地方配套345.92万元(一、二批239.32万元,三批106.6万元)。同时,下达二期计划共2个项目,解决2个乡镇2个村940人饮水困难,计划总投资28.1万元,其中国投15.5万元,地方配套12.6万元。一期三批(含二期)设计批复总投资253.76万元,其中国投138.5万元,地方配套115.26万元(含二期总投资25.85万元,国投17.1万元,地方配套8.75万元),解决0.86万人饮水困难。

我县饮水解困项目建设,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和设计批复,参照项目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责任和措施,积极组织实施,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工程建设于2000年4月开工,2003年11月底全面竣工。共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建设2000年4月开工,2002年6月底竣工,完成了一期2000年一、二批工程建设。共建成饮水工程5处,打配机井6眼,建管理站、配水站6处,房建1168平方米,围墙1092延米,塔池7座,加压站2座,架设高低压线路7.7公里,架设变压器5台,建闸阀井、水表井等附属建筑物49座,铺设管网33.85公里,移动土方4.24万立方,投工3.26万个工日,已解决4个乡镇12个村1.78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总投资548.23万元,占计划总投资102.99%,其中国补293万元,占计划国投100%,地方配套255.23万元,占计划106.65%。

第二次建设2003年4月开工,11月底竣工。完成了2001年三批和2002年二期工程建设,共建饮水工程6处,打配机井3眼,建管理站4处,房建面积301平方米,塔池5座,加压站1座,架设高低压线路3.7公里,架设变压器2台,建闸阀井、水表井等附属建筑物72座,铺设管网28.87公里,围墙442延米,移动土方2.34万立方,投劳1.88万个工日。解决了5个乡镇10个行政村0.7824万人(韩村饮水776人在改水中)的饮水困难,完成总投资258.5937万元,占批复总投资101.9%,其中国投138.5万元,占批复100%,地方配套120.0937万元,占批复104.19%(含二期总投资26.6874万元,国投17.1万元,地方配套9.5874万元,)。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紧紧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建成的供水工程已全部投入试运营,入户率达到40%;落实了管护责任,成立了9处(含11个工程)供水管理站,其中县管工程2处,乡管工程9处,招聘管理人员20人;建成了华朱、西村、王庄、沟龙、师南等11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集中供水工程。

三、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国家计委、水利部、卫生部《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渭南市农村饮改水项目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及盛市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饮水项目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将饮水项目列入十项重点工程之一。在项目建设前期,县政府及时将“富平县农村饮改水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富平县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饮改水项目管理工作;县长贺韧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严忠民、水务局局长杜平任副组长,政府办、水务局、财政局、计划局、卫生局、电力局、国土资源局及项目区十四个乡镇的乡镇长为成员。并在县水务局下设办公室,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总工为技术总负责。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项目规划、计划,评审县批工程初步设计,监督工程资金,进行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组织管材招标、竣工资料汇编、阶段检查验收和竣工初步验收。在项目建设中,县长贺韧多次深入施工一线,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认真负责,积极配合。县水务局全力以赴,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按照项目建设要求,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及时成立了“富平县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在项目实施中,项目办经常深入施工现场,现场办公,合同金额24.55万元。进行合同管理,界定工期、质量和投资,确定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抽调1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工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食宿在工地,严格按设计施工;并聘请具有监理资质、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水利监理工程师2名,进行工程质量监理,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在水源建设方面,对新打水源井出水量进行了抽水试验,确保水量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在工程实施中,严格按工程施工程序进行,实行“三检”制,即施工企业自查自检,项目办不定期抽检,整体项目进行终检;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实行接收货验收签证;对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等,实行工程检查验收签证制度。pVC管材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经县政府采购中中心同意,县项目办抽调水务、计划、财政等有关人员组成招标领导小组,县监察局、县采购中心进行监督,进行了统一邀请招标采购,在资质审查中,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营业证,生产合格许可证,选择正规企业产品。对所采购管材,认真核查出厂合格证,实行工地质检、验单接货签证制度,并按材料出入库进行管理。

(六)认真检查,严把项目验收关。农村饮水解困项目,按照《农村人饮项目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和《农村人畜饮水项目阶段性监测与评估暂行办法》,工程建设实行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或交工)验收签证,单项工程竣工初验签证或竣工验收签证制度。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由承包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报监理验收。监理工程师,现场技术员,检查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填写分部分项工程签证;单位工程(或交工)验收,以合同为单位进行,在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提出书面报告或申请,由县水务局项目办收集核对,填写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报县项目办验收;单项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单位进行竣工决算,报县水务局项目办审核,经县财政局委托中介机构审价,由县项目办收集编制竣工资料,组织水利、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人员组成验收小组,按照《验收标准》和批准的设计,按建设规模、投资、工程量、工程效益、技术规范、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竣工初验或验收。填写单项工程竣工初验鉴定书或竣工验收鉴定书。通过初验或竣工验收,所建11处工程质量总体评价为优良,项目投资和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规划布局经济合理,按设计图纸施工;配套设施齐全,质量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水源充足,满足用水需求;水质符合国家《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财务帐目清楚,审计合格;国补资金足额到位,地方配套按计划落实;竣工资料齐全,按村建档建卡;落实管护责任,水费征收合理,工程效益显著。目前,工程全部成立了管理站,有专人管理,制度健全,引水入户率总体已达30%,运行良好,群众十分满意。同时,盛市、县电视台、《渭南日报》、《陕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分别就富平县饮水工程作了专题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充分体现了该项目工程是关心人民疾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

(七)加强管理,发挥工程效益。工程竣工后,为了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的思想,县水务局及时下达了《关于成立饮改水工程管理机构及有关事宜的通知》文件和《富平县农村饮改水项目管护责任书》,确定了供水工程管理权属和临时水价。真正达到“修一处工程,明晰一处产权,核定一个合理水价,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并对已建成的供水工程,要求做到“六有”:有管理站、有管理人员、有计量设施、有合理价格政策、有技术档案、有水源设施和工程保护措施,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县水务局委托县水管站负责全县乡村供水管理工作,跨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在县水务局指导下成立饮水工程管理站进行管理;一个村或几个村集中供水工程,县水务局委托乡(镇)供水站或乡(镇)水管站进行管理,供水站站长是工程管护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该站供水工程设施的保护、维修和安全运行。项目工程建成后,成立了杨坡供水管理站负责华朱供水工程,西村供水工程并入流曲供水管理站管理,属县管工程;王庄、沟龙等9处供水工程委托所在地乡镇政府水管站管理,属乡管工程。在管理人员落实后,先后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在水源与水利工程、农村自来水、卫生防疫、水质监测、财务支收管理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条例等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制定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加强供水设施管护,严格操作规程;实行供水水源水质定期通报当地政府和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用水安全。严格水费收缴,实行抄表到户,按表结算,接受用户监督;水费标准由供水企业根据供水成本核定,报水务局审核,经县物价部门批准后执行。目前,由于工程刚刚建成,现处于试运行阶段,制水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尚未确定,试运行期执行临时水价,待运行正常后,根据运行成本报请县水务局和物价局进行水价审批。工程运行正常后,供水单位要实行公示制度,定期对水价、水量、水费收支特别是工程折旧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减轻农民负担,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严格水费收支管理。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按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在不影响本工程维修和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县水务局有权对饮水工程的折旧费和大修费进行工程间调配,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供水事业持续发展。

四、项目效益和影响

我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使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充分体现了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通过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项目区群众告别了以往“十里八里挑一担,全家老少喝三天”,且每家每户至少需固定一个强壮劳力挑水担水的历史。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节省的劳力或务农、或利用农闲进行劳务输出打工,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

二OO四年四月

第四篇:x县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工作总结

富平县农村饮水解困项目

工作总结

一、项目背景

富平县位于渭北旱塬北部,总面积1233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总人口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8万人,水资源总量1.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17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97立方米,不足全省的1/

6、全国的1/12。“九五”初期,饮水困难人数达62.5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92%以上。人畜饮水主要靠浅层地下水,但浅层地下水水资源贫乏,且均呈现高含盐、高含氟,高氟水、苦咸水分布面积620.1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0%以上,共涉及淡村、留古、到贤、流曲、王寮、华朱、刘集、杜村等18个乡镇184个行政村40.08万人。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是我县水资源的两大特征。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兴县富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要兴富平先兴水,富平要富先富水”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九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水利事业作为振兴富平经济的首项基础工程,每年把供水项目工程建设列入县上重点工程来抓。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国家决定,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水资源短缺的实际出发,加强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坚持“确立新观念、开拓新项目、创建新机制、塑造新形象、谋求新发展”的五新兴水思路。推行项目带动战略,提出“政府推动、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和“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水源共享、集中连片、稳定解决、建管并重”的建设原则。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全力建设这一德政、富民工程。

二、项目计划与完成情况

一期农村饮水解困项目,2000—2001,盛市下达我县饮水解困项目计划9处工程20个项目,解决6个乡镇18个行政村2.546万人的饮水困难,其中一、二批12个项目1.78万人,三批8个项目0.766万人。计划总投资768.92万元(一、二批532.32万元,三批236.6万元),其中国投423万元(一、二批293万元,三批130万元),地方配套345.92万元(一、二批239.32万元,三批106.6万元)。同时,下达二期计划共2个项目,解决2个乡镇2个村940人饮水困难,计划总投资28.1万元,其中国投15.5万元,地方配套12.6万元。一期三批(含二期)设计批复总投资253.76万元,其中国投138.5万元,地方配套115.26万元(含二期总投资25.85万元,国投17.1万元,地方配套8.75万元),解决0.86万人饮水困难。

我县饮水解困项目建设,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和设计批复,参照项目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责任和措施,积极组织实施,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工程建设于2000年4月开工,2003年11月底全面竣工。共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建设2000年4月开工,2002年6月底竣工,完成了一期2000年一、二批工程建设。共建成饮水工程5处,打配机井6眼,建管理站、配水站6处,房建1168平方米,围墙1092延米,塔池7座,加压站2座,架设高低压线路7.7公里,架设变压器5台,建闸阀井、水表井等附属建筑物49座,铺设管网33.85公里,移动土方4.24万立方,投工3.26万个工日,已解决4个乡镇12个村1.78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总投资548.23万元,占计划总投资102.99%,其中国补293万元,占计划国投100%,地方配套255.23万元,占计划106.65%。

第二次建设2003年4月开工,11月底竣工。完成了2001年三批和2002年二期工程建设,共建饮水工程6处,打配机井3眼,建管理站4处,房建面积301平方米,塔池5座,加压站1座,架设高低压线路3.7公里,架设变压器2台,建闸阀井、水表井等附属建筑物72座,铺设管网28.87公里,围墙442延米,移动土方2.34万立方,投劳1.88万个工日。解决了5个乡镇10个行政村0.7824万人(韩村饮水776人在改水中)的饮水困难,完成总投资258.5937万元,占批复总投资101.9%,其中国投138.5万元,占批复100%,地方配套120.0937万元,占批复104.19%(含二期总投资26.6874万元,国投17.1万元,地方配套9.5874万元,)。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紧紧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建成的供水工程已全部投入试运营,入户率达到40%;落实了管护责任,成立了9处(含11个工程)供水管理站,其中县管工程2处,乡管工程9处,招聘管理人员20人;建成了华朱、西村、王庄、沟龙、师南等11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集中供水工程。

三、主要做法和体会:

套资金主要用于工程征迁占地、青苗赔偿、投工投劳和其他工程建设。为了保证自筹资金及时到位,县项目办将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记入工程专户,并结合项目区群众收入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对自筹资金采取群众集资,工程占地、青苗赔偿、电力设施、管道土方开挖回填、投工投劳等以劳折价形式记入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按受益村落实,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计划全部落实后,项目办方可安排工程施工。国投资金实行市级报账制,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减少了中间环节,促进了工程进度,并由审计、财政、监察部门监督,确保了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工程建设。

(五)严格管理,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对项目工程实行县级领导包干,部门领导负责,一名技术员把关,有关单位和乡镇积极配合,并纳入县上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参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质量标准进行项目管理,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县水务局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及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及时成立了“富平县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坚持按“设计施工,合同管理,验收签证,审批报账”原则,严把工程质量关。在工程施工方面,对施工企业的资质证、设备、技术力量、业绩、资金和质量保证金等进行严格审查,选择有资质的县水利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施工。单项工程,项目办与施工单位签订了机井、土建、安装施工合同13份,合同金额113.95万元;与供应商签订了管材合同4份,合同金额24.55万元。进行合同管理,界定工期、质量和投资,确定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抽调1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工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食宿在工地,严格按设计施工;并聘请具有监理资质、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水利监理工程师2名,进行工程质量监理,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在水源建设方面,对新打水源井出水量进行了抽水试验,确保水量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在工程实施中,严格按工程施工程序进行,实行“三检”制,即施工企业自查自检,项目办不定期抽检,整体项目进行终检;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实行接收货验收签证;对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等,实行工程检查验收签证制度。pVC管材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经县政府采购中中心同意,县项目办抽调水务、计划、财政等有关人员组成招标领导小组,县监察局、县采购中心进行监督,进行了统一邀请招标采购,在资质审查中,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营业证,生产合格许可证,选择正规企业产品。对所采购管材,认真核查出厂合格证,实行工地质检、验单接货签证制度,并按材料出入库进行管理。

(六)认真检查,严把项目验收关。农村饮水解困项目,按照《农村人饮项目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和《农村人畜饮水项目阶段性监测与评估暂行办法》,工程建设实行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或交工)验收签证,单项工程竣工初验签证或竣工验收签证制度。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由承包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报监理验收。监理工程师,现场技术员,检查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填写分部分项工程签证;单位工程(或交工)验收,以合同为单位进行,在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提出书面报告或申请,由县水务局项目办收集核对,填写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报县项目办验收;单项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单位进行竣工决算,报县水务局项目办审核,经县财政局委托中介机构审价,由县项目办收集编制竣工资料,组织水利、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人员组成验收小组,按照《验收标准》和批准的设计,按建设规模、投资、工程量、工程效益、技术规范、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竣工初验或验收。填写单项工程竣工初验鉴定书或竣工验收鉴定书。通过初验或竣工验收,所建11处工程质量总体评价为优良,项目投资和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规划布局经济合理,按设计图纸施工;配套设施齐全,质量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水源充足,满足用水需求;水质符合国家《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财务帐目清楚,审计合格;国补资金足额到位,地方配套按计划落实;竣工资料齐全,按村建档建卡;落实管护责任,水费征收合理,工程效益显著。目前,工程全部成立了管理站,有专人管理,制度健全,引水入户率总体已达30%,运行良好,群众十分满意。同时,盛市、县电视台、《渭南日报》、《陕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分别就富平县饮水工程作了专题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充分体现了该项目工程是关心人民疾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

(七)加强管理,发挥工程效益。工程竣工后,为了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的思想,县水务局及时下达了《关于成立饮改水工程管理机构及有关事宜的通知》文件和《富平县农村饮改水项目管护责任书》,确定了供水工程管理权属和临时水价。真正达到“修一处工程,明晰一处产权,核定一个合理水价,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并对已建成的供水工程,要求做到“六有”:有管理站、有管理人员、有计量设施、有合理价格政策、有技术档案、有水源设施和工程保护措施,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县水务局委托县水管站负责全县乡村供水管理工作,跨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在县水务局指导下成立饮水工程管理站进行管理;一个村或几个村集中供水工程,县水务局委托乡(镇)供水站或乡(镇)水管站进行管理,供水站站长是工程管护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该站供水工程设施的保护、维修和安全运行。项目工程建成后,成立了杨坡供水管理站负责华朱供水工程,西村供水工程并入流曲供水管理站管理,属县管工程;王庄、沟龙等9处供水工程委托所在地乡镇政府水管站管理,属乡管工程。在管理人员落实后,先后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在水源与水利工程、农村自来水、卫生防疫、水质监测、财务支收管理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条例等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了

集中培训,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制定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加强供水设施管护,严格操作规程;实行供水水源水质定期通报当地政府和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用水安全。严格水费收缴,实行抄表到户,按表结算,接受用户监督;水费标准由供水企业根据供水成本核定,报水务局审核,经县物价部门批准后执行。目前,由于工程刚刚建成,现处于试运行阶段,制水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尚未确定,试运行期执行临时水价,待运行正常后,根据运行成本报请县水务局和物价局进行水价审批。工程运行正常后,供水单位要实行公示制度,定期对水价、水量、水费收支特别是工程折旧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减轻农民负担,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严格水费收支管理。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按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在不影响本工程维修和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县水务局有权对饮水工程的折旧费和大修费进行工程间调配,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供水事业持续发展。

四、项目效益和影响

我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使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充分体现了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通过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项目区群众告别了以往“十里八里挑一担,全家老少喝三天”,且每家每户至少需固定一个强壮劳力挑水担水的历史。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节省的劳力或务农、或利用农闲进行劳务输出打工,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共解决了农村2.5624万人的饮水困难,按项目区每户每天拉水投劳0.3个工日,拉水天数为100天,每个工日按15元计算,年可节省劳力费288.27万元。

(二)促进了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节支。通过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解决了项目区群众吃水难问题,为农村庭院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节支,发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确保人畜饮水前提下,积极为农民发展养殖业服务,共养鸡5万只,增加收入16万元,人均增加收入4.2元;养羊、养猪、养牛1500头,增加收入45万元,人均增加收入12元,人均收入从1000元增加到1170元。促进了农村家禽和畜牧业的发展。已建成的供水工程共可灌溉农田150亩,改变了旱源无水的历史,发展高效节水经济果园林50亩;使农作物增产增收,据统计数据表明:灌溉一次的麦田,平均亩产370公斤,亩增产160公斤,可增加收入(剔除每亩50元水费)110元左右;灌溉两次的麦田,平均亩产450公斤,亩增产240公斤,可增加收入(剔除每亩70元水费)175元左右。

(四)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饮水解困是当前农村最紧迫、最实际的问题。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的改善,也关系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其核心就是要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我县项目区饮水解困工程的具体实施,改变了农村的基础建设,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正是我们水利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民谋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树立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五)是促进了农村水利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我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实施,建成了一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富民工程”,是饮水解困工程的典范工程、样板工程。落实了管理主体和管护责任,成立了管理站,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理顺了产权关系,明确了管理责任,实行定岗定员、目标考核、效益挂钩责任制,并解决了人员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村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农村饮水事业发展乃至整个农村水利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项目评价

我县饮水解困项目建设按照盛市下达的项目计划,如期、保质、保量全面完成了项目计划和效益计划。所建工程均达到设计标准,运行正常后,受到群众赞扬。我们认为项目实施成功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国家决定实施饮水解困项目是非常必要和非常及时的,解决了当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最紧迫、最实际的工作。实践证明,中央决策是正确的和英明的。

(二)饮水工程的实施,让项目区人民群众彻底摆脱饮水难的问题,使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减少了疾病发生,节约了药费开支,解放了劳动力,并以此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政府推动,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协同作战,组织保证是关键。由于农村饮水困难问题主要集中在贫穷落后地区,饮水工程实施难度大,把这项工作作为政府一项重要职责,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分开向社会承诺。各有关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机构层次高,权威性强,才能使这一富民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四)饮水工程实行水

源共享,集中连片的供水形式,才能使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多年来从供水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符合我县实际的一条经验。我县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充分利用丰富地区水资源,进行水源总体工程建设按长远规划一次到位,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供水工程效益。

(五)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饮水工程管理以管护责任书形式,落实了管护责任,明确了工程产权和管理主体,有利于群众受益,有利于发挥工程效益,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加强了建后工程管理,防止了已经解困的群众重新返困。

(六)解决群众的饮水困难,就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贫困地区的饮水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活问题,而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执政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作风,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推行项目带动战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精神,努力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使干部受到了教育,农民得到了实惠,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六、后续活动

“九五”初,全县共有饮水困难62.58万人,通过实施“甘露工程”、“人饮解困”、“防氟改水”等项目,已解决了45.13万人的饮水问题,剩余17.45万人。近年来,因水源干涸新增资源性缺水人口1.14万人,其中涉及沿山一带7个乡镇22个村0.54万人和石川河沿岸5个乡镇15个村0.6万人;因原建防氟改水的水窖工程老化失修,致使部分川塬地区9个乡镇25村2.76万人重返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共计新增饮水困难3.9万人。目前我县实际上还有21.35万人(苦咸水12.9万人,氟水3.2万人,缺水5.25万人)的饮水问题亟待解决。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依靠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力度,促进农村饮水任务早日完成,为我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提供饮水安全保障。

由于我县浅层水资源贫乏,且含氟量、含盐量高,而县内的“380岩溶水”资源的开采利用投资量太大;对于项目而言,投资标准则相对偏低,在实施水源工程建设中,投资缺口较大,给建设单位和项目工程背上了沉重包袱。恳请上级主管部门在项目上给予优惠和支持。

二OO四年四月

第五篇:四川省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综述

四川省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综述

张 磊

四川是一个工程性、区域性、季节性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长期以来农村吃水难的问题十分突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缺水区群众还

不得不长年蹒跚在艰难的山道上远距离找水、背水,甚至饮用不洁净的水、高氟水,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2000年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困难问题,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0~2003年,国家累计下达四川省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投资8684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5114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5706万元。项目涉及全省21个市、自治州的140个县(区),1931个乡镇,3962个村,计划修建 22076处供水工程,其中集中供水工程2689处,计划解决270.66万人的饮水困难。目前,四川省已经完成国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投资84466万元,占计划下达投资的97.3%,其中国债资金完成49246万元,占计划下达投资的96.3%,建成18765处供水工程,占计划的85%,解决了247.6万人的饮水困难,占计划解决人数的91.5%。

一、解围工程给项目区农村带来崭新变化

1.综合利用解困工程,调整缺水区农村产业结构

四川省把饮水解困工程和旱地浇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走“井、池、园、机配套,种、养、加、运结合”的建设路子,通过打井解决吃水困难,余水用池囤蓄起来,池内养鱼、养禽,池周发展名优林果,再配上微型水泵开展湿润灌溉和旱作农业,并逐步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异地

运输,促进了农户增收,呈现出一派“水兴百业旺”的景象。岳池县粽粑乡粽粑村五组村民杨运昌就是解困工程综合利用的受益者之一。修建饮水解困工程以前,杨运昌家只养一头猪,有水后,他家养七八头猪,家庭收入增加了不少,当饮水解困项目检查组到杨运昌家了解情况时.他主动在检查组人员的笔记本上写道:“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解决了吃水问题,使我们发展农业有了信心。”

2.减少疾病,提高了健康水平

随着农村饮水困难的解决,四川省结合农村改灶、改厨、改厕、改环境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卫生状况,提高了缺水区群众的健康水平。现在,走进农家,灶台清洁,浴室整洁,厕所干净,鸡鸭满圈,农产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雅安市地方病办公室没在汉源县双溪乡的卫生监测点提供的资料表明,汉溪乡在1997年修建集中供水后,全乡大骨节病的患病率由原来的51%下降到1999年的12.5%,2001年下降到0.5%。据调查,在解决了饮水困难后,疾病发生率降低了25%,平均每人每年可减少医药费支出60元。

3.减轻劳动强度,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村脱贫致富

项目区结束了群众祖祖辈辈找水和远距离背水的历史,直接改善了受益群众特别是妇女和儿童的生存环境、生活条件,节约了农村劳动力。据抽样调查每户节约挑水劳动工日60个计,全省每年可节约劳动工日3200万个,约带来直接效益3.2亿元。

4.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在农村中的凝聚力

在解决农村饮水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广大技术人员帮助群众统—规划、落实资金、选址、打井,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充分体现了于部带领群众以经济建没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群众普遍将解困工程看作党和政府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为人民群众办的又一件实事,并深情地将农村饮水工程称为“德政工程”“爱民工程”,把送来的饮用水称为“致富水”和“幸福水”。省饮水解困项目枪查组的同志怎么电不会忘记2001年发生在凉山州哈哈乡山寨的一幕:当他们检查完—个刚刚竣工:的饮水丁程要离开时,一位彝族老太太抱着斗笠追了上来,直往他们怀里塞苹果。原来这位不会说汉语的老人家里刚刚通了

水,得知饮水解困项目检查组的同志到他们山寨时,她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带给他们“幸福水”的人们的感谢。

二、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主要体会

1.认真搞好规划和前期工作,确保工程建设有序开展

四川省各市、州严格按照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标准,因地制宜制定了各市、州的解困工程建设发展规划。规划报经所在巾州人民政府批准后,作

为开展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依据。各巾、县水利部门在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勘测设计,搞好水源论证,提出建设方案,并会同乡镇政府逐乡、逐村、逐户建卡立档。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全省21个市、州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各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成片、合理安排、讲求实效”的原则编制厂实施方案和《农村饮水一‘、二期规划名册》。为了搞好饮水解困工程:工作,四川省制订了《四川省农村人口饮水建设项目实施细则》,省农水局还印发了设备、材料厂家推荐名录,一些地市还编制了工:程建设标准等。为了使规划落到实处,各级坚持了“规划建卡、按卡施工、验收销号”的“两卡”制度。市、县都有规划名册,以及按照卡片填写有用户签名的《农村人饮项目实际受益人口和补助资金到户统计表》。在实施饮水解困国债项目中,坚持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实行分级审批的制度。对总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工程,由省里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审查组还邀请了市政工程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参加。30万~100万元的工程由市州组织专家审查批复。30万元以下的由县组织审查批复。

2.创新投入机制,强化资金管理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是一项大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四川省在资金筹措中坚持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的原则,积极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在地方配套资金35706万元中,省级财政安排配套资金7040万元,占19.7%;市(州)县安排了配套资金10840万元,占30.4%;群众投劳投资17826万元,占49.9%。同时,四川省还进—步深化投入体制改革,创新投入机制,积极吸收民营资本投入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如华蓥市土坝子供水工程总投资100.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补助4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 21.6万元,缺口资金39万元由业主祝小东投资,解决了8500人的饮水困难。国家补助资金由水利部门作为出资代表,按照股份制模式进行管理,水利部门和业主实行按股分配。巴州区曾口镇寿星村集中供水工程除国家补助5万元外,业主冯太平投入6万元建设一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62户村民的饮水困难。在资金管理上,四川省对国债资金设立专户、专账,实行县级报账制,并推行了民主监督机制。如巴州区石城乡在建设集中供水工程中,对工程资金的使用实行民主监督,由村民代表组成民主理财小组,资金的支出首先要由民主理财小组全体成员签字、村主任签字、乡长签字,然后再到区水利局报账,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广元市针对部分县资金到位迟的问题,对农村人饮项目中央投资的建设资金采用“市级报账制”。由市财政局统一管理资金,明确市水利局是项目管理及报账的主体,并开设国债专户,统一核算,按项目(区)分别建账。项目建设单位为项目县(区)水利局,杜绝将资金转移开户或挪作他用,保证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3.实行“五制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建后长远效益的发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四川省除了实行省、市、县

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层层签订双向责任书以外,还明确要求农村饮水工程要实行规划建卡制、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县级报账制的“五制”管理,确保了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第一期工程验收和第二期工程检查评估表明,90%以上的工程推行了“五制”建设管理,采取投标、评标办法选择合适的施工队伍签订承包工程量合同,对于材料的采购省里专门召开了全省“农村供水工程材料设备用户座谈会”,对材料的招标采购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并颁发了水利部、四川省《农村供水材料设备产品推荐名录》。阿坝州各项目县政府、计划、水利部门分别与州政府、汁划、水利部门签订了《国债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书》,定期检查各项目县计划的执行情况,确保计划任务的完成。大部分地区都委托了有一定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质量控制,水利局派技术人员巡回进行质量检查。如岳池县乔家供水站由岳池县水电勘测设计院(丙级)设计,通过招标、评标选择了民建队杨达金承包土建施工(包工不包料)并签订承包合同,广安渠江水电工程监理公司负责监理,县水利局质量监督组负责巡回质量监督。眉山市所有项目县的农村饮水工

程,均聘请了四川省国际咨询工程公司进行监理,每项工程竣工时都出具了监理报告,确保了工程质量。工程竣工后,四川省实行三级验收制度,先由县区进行自验,然后由市州按照“人畜饮水工程验收卡”的有关内容进行初验并形成竣工验收报告,最后由省里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抽验。

4.抓好工程建后管理,发挥工程效益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成后,必须管好用好,做到建管并重。为了加强和规范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确保饮水安全,使农村供水工程形成自

我维持、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四川省在认真调查研究并充分征求市、县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四川省

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办法》分总则、管理单位、工程管理、供水管理、经营管理、奖励惩罚、附则等七章,共三十七条。对农村

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作了较详细的说明和规定,是专门针对农村供水运行管理的第一部省级管理办法。通过建章立制,强调建后管理,四川省饮水解困工程出现了一些好的典型。岳池县的6处集中供水站中,国债补助215万元,县财政出资81万元,公司筹了92万元,乡镇土地等折资18万元,建成后归口县水电公司作为业主统一管理,解决了13995人的饮水困难,实际供水能力达到了1.8万人。加上以往建成的11处供水站,县水电公司共管理17处供水站,用水人口8万多,按每立方米2元左右计,公司年收入约200万元,年运行费80余万元,年纳税10万~15万元,留有一定的发展资金用于工程维修养护,公司已逐步形成了规模经营,技术配备比较齐全,具有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为保证饮水解困工程的长期发挥效益打下了基础。广元、巴中两县的供水工程基本上由水利部门组建的供水总站(供水公司)作为项目的业主,凡集中供水工程目前都由县水利局下属的乡水管站或县农村供水公司进行管理。对于一些单村和较小的集中供水工程,四川省按照水利部《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一般实行村级自管和应用参与式的方法,组建用水协会进行管理。

为了加强和规范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使农村供水工程形成自我维持、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四川省制定了《四川省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对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作了明

确的要求和规定。四川省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①中心村集中供水工程,由水利部门组建的供水总站(或供水公司)进行管理;②自然村小集中供水工程(含联户工程),实行村级自管,通过组建用水协会进行管理;③以打井为主的分户工程,产权归个人,由用水户自主管理;④部分有业主投资的工程,按照股份制的办法进行管理。

四川省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动力,以发展壮大供水产业为方向,以保障人民饮水安全为目的。三年来,不仅确保了受益群众的饮水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发展、壮大了水利行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国家创利增收和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省水利厅农水局)

责任编辑 岳梦华

下载x县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x县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会议在云南召开

    全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会议在云南召开(2002.08.12) 翟浩辉在全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狠抓质量、强化管理—— 全力打好农村饮水三年解困攻坚战 8月9日至10日,全国农......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总结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水质,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卫生安全,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

    饮水解困及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我市是石灰岩地区之一,地表水较为缺乏,而且渗漏较大,地表自然储水较困难,农村饮用水是我市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的“十项民......

    全县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县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去年全县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作成效和经验,研究部署今年的人畜饮水解困任务。刚才,李华同志宣读了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对2004年度农村人畜饮......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水利部 发改投资〔2005〕1505号 2006年5月9日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计划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05年初进行规划,经省批准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55339人,其中在“十一五”期间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为22198人, 在“十二五”期间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为......

    《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编号:计投资 [2000] 1359号制定日期:2000年9月1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解决农村人饮困难问题,改善农民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国家决定在中央......

    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计委、水利部 2000年9月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国家决定在中央基本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