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十二五发展计划

时间:2019-05-15 16:0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贫困村十二五发展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贫困村十二五发展计划》。

第一篇:贫困村十二五发展计划

xx村“十二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一、村级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乡北部,地形低洼,三面环水,多次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大部分水利设施、防洪堤、农田损毁严重,交通不便,是xx确定的扶贫重点村之一,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7个村小组,有13个自然村、总户数1200户,4040人,劳动力2222人,耕地面积1861亩,山岭面积496亩,水面面积58亩,有效灌溉面积560亩,全村有果园96亩,粮食播种面积(含复种面积)1457亩,2010年粮食总产量764.19吨,人均产粮177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480元,全村贫困人口606人174户。有村小学1所,医疗卫生点2个。xx村是全市确定贫困村之一。其严酷的自然条件,落后的生产方式,交通条件差,传统的种植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都具有贫困村的共性特征,广大群众要求摆脱贫困的愿望迫切,村干部廉洁公正,工作兢兢业业,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充满信心,具有良好的干部群众基础。

二、扶贫开发主要困难和问题

①交通条件差:由于交通条件差,影响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增加生产成本。

②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水库存在放水难,难放水,农田灌溉基本靠水井用抽水机来灌溉,增加了生产成本,不能有效地抗旱保收,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增收。

③农民耕种的综合素质偏低,生产工具落后,耕作方式落后,直接影响农民的增产增收,因此其严酷的自然条件,落后的生产方式,交通不便,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种植结构,产业结构等是造成村级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三、目标任务

1、重点突破与综合开发相结合,走综合治穷、开发致富路子,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并重,在抓好增产增收和基础生态建设项目的同时,优先解决群众亟需解决的困难。

2、整村推进与扶持贫困户相结合,项目建设以村为单元,整体推进,同时兼顾贫困户的特殊情况,因户制宜,重点扶持。

3、村民广泛参与和政府指导相结合,在政府的指导下,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的确定,规划实施和建成后的管理工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4、国家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在用好国家扶持资金的同时,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自筹资金,使国家的有限投资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益。

5、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村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74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20亩;新开发果园面积200亩。进一步提高种养殖业产化发展水平和规模化效益,使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全村人均产粮达到430公斤,人均纯收入4200元,实现整村稳定解决温饱。

四、村级项目规划内容及资金

1、主要建设开发项目(见附表1)

(1)柒棚下至寨下公路,全长1.1公里,宽4.5米,穿越我村柒棚下、岺下、庙下、寨下4个自然村。

(2)村组公路硬化,全程总长6公里,宽4.5米,穿越我村9个自然村。

(3)荒唐背三滴涵闸门工程长20米,宽5米,高8米

(4)农田灌溉,新建机电排灌站4座,容量每座17千瓦,主要配套设施,电动机、水泵、机房、8英寸钢质水管100米,打机井40口,修建农田U型水泥渠道8000米。

(5)供电设施改善,新增变压器9台区,低压输电线路改造9000米。

2、农户开发项目

(1)种植业:开发大棚蔬菜200亩,果业面积300亩。

(2)养殖业:发展肉猪5000头、肉牛50头、养鸡9740只、养鸭8720只、甲鱼20亩水面养殖。

3、xx村“十二五”扶贫期间,每年培养“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招收培养项目共5名

4、项目投资估算:(见附表2)

全部项目概算总投368.5万元,其中柒棚下至谢屋公路工程建设27.5万元,占投资7.5%。申屋坝至袁屋公路硬化150万元,占投资41%。荒塘背三滴涵工程建设19万元,占总投资5.2%,农田灌溉、新建机电排灌站4座,容量每座17千瓦,主要配套设施,电动机、水泵、机房、8英寸钢质水管100米,打机井30口,修建农田U型水泥渠道8000米,共计款项111万元,占总投资的30%,供电设施改造、新增变压器9台区,低压输电线路改造9000米,工程建设16万元,占总投资的4.3%;农户项目,种植业、开发大棚蔬菜200亩,果业300亩,投资15万元,占总投资的4%;发展肉猪5000头、肉牛50头、养鸡9740只、养鸭8720只、甲鱼20亩水面养殖,投资30万元占总投资的8.1%

项目投资年度计划是:2011年投资97.6万元,占总投资25%,其中新建七棚下至谢屋公路硬化1.1公里27.5万元,新建申屋坝至袁屋公路硬化0.8公里20万元,上棚孜,长塘尾电灌站2座建设及农户打机井10只,修建农田U型水泥渠道5000米45万元。2012年投资73.7万元,占总投资的20%,其中新建荒塘背河堤三滴涵防洪闸门工程19万元,谢屋至荒塘背自然村公路硬化工程3公里45万元,大棚蔬菜1.5万元,甲鱼养殖10亩水面投资8.23万元。2013年投资87.125万元,占总投资的25%,新建寨下至谷山村谢屋公路硬化2公里建设工程建设50万元,柒棚下、岺下、长塘尾、申屋坝供电设

施改造7.1万元,毛屋、河口、申屋坝、荒塘背电灌站建设、打机井、修建农田U型水泥渠道30.025万元。2014年总投资55.275万元,占总投资的15%,其中河口至樟树下硬化600米工程15万元;毛屋、河口打机井修建农田U型水泥渠道20万元,庙下组新建猪场养殖投资8.2万元,供电设施改造7.1万元,养鸡、鸭投资4.975万元。2015年投资54.9万元,占总投资的15%,其中新建长塘尾至上棚孜公路硬化2公里工程20万元,新建大坪孜至庙下公路硬化0.8公里投资10.97万元,供电设施改造1.83万元,果业、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投资20.13万元。

5、项目资金筹措(见附表2)

项目总投资368.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0.55万元,占总投资的30%,定点帮扶资金18.425万元,占总投资5%,行业部门帮扶资金110.55万元,占总投资30%,社会帮扶资金18.425万元,占总投资5%,乡村自筹资金110.55万元(含投劳折款),占30%。

五、规化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一)组织管理

1、组织领导。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xx村成立了规划执行工作小组,由肖诗明任组长,申其洋任副组长,成员有蔡启宝、朱日河、刘忠生、兰春燕。其职责是:审定项目建议书和初步报告,负责编制上年度实施计划,负责项目的实施、检查、验收;管理项目建设资金,配合审计部门审核稽查资金使用情况负责项目建设阶段报告与总体报告。

2、资金管理

项目资金确保及时足额到位。由乡政府财政部门负责资金使用和财务监督,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将资金投入到规划项目中去。项目完成后经规划工作小组组织验收后,项目建设单位凭承建合同与工作小组办理资金结帐,并留10%的资金作为质

量保证金,质量保证期以1年为限,期限满后,如无任何质量问题,再将保证金发付给建设单位,否则,限期保修,费用由承建单位自理,保证金不予兑付,纳入专帐管理使用。

3、各方参与,共同实施。

县乡两级组织的重视与参与是规划实施的组织保证,各有关部门与农行的参与,为规划实施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老建部门的参与,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密切干群关系,是项目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参与,可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理顺扶贫开发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使贫困群体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4、后期管理

规划项目完成后,由规划工作小组组织人员检查验收。交付使用后工作小组根据各个建设项目性质,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加强管理,发挥项目效益。

(二)根据省、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项目选定。先后召开村组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全村群众大会,在群众参与项目选定的基础上,上级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评估,论证形成了谷山扶贫综合开发规划方案。

1、对村内农户经济状况进行分类。由规划小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其中有10%的女同志参加)对全村农户进行分类,其中:社会保障户20户,贫困户40户,低收入户140户,一般户70户,对四类农户分别造册登记,同时,了解他们各自的发展需求,发展困难和要求解决的途径,并张榜公布。

2、确认开发项目:[见附表4]由村委会印发本村拟发展项目名单,由村小组长发到全村农户确认,农户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交由规划小组汇总,形成全村的开发项目,在市老建办的指导下召开全村大会,举手通过了全村开发项目规划。

六、扶贫开发规划的实施计划

xx村2011年—2015年规划项目实施计划(见附表)。

七、扶贫开发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

1、成立了xx村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小组:组长:肖诗明,副组长:(挂点单位领导),成员:申其洋、朱日河、刘忠生。

规划项目实施小组:组长:肖心波,成员:毛福林、申昌凤。规划实施监督小组:组长:朱敏,副组长:李志林 成员:谢家安。

xx乡xx村 年5月20日2011

第二篇:十二五个人长期发展计划

“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个人长期达标计划

教师:瓦晶

一、指导思想是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继续教育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二、目标要求

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升自身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为引领,以中小学省级培训计划(省培计划)为爪手,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支撑下的校本研修为平台,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个人现状分析

我自从参加教学工作以来,热爱教育事业,工作努力勤奋,一直身处教学的第一线,不断地努力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面对每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深感任重而道远。虽然渴望能应用最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但有时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更需不断地学习,积累,借鉴别人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不断地经历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过程。使自己的业务能力达到质的进步。

四、学习内容及目标任务

在十二五“继教工程”期间,自身学习不少于360总学时培训,从工程启动到培训结束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其他培训(含“四新”)不少于300学时。全员培训以学科培训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

1.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学习,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己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种形式的师德学习,做到爱岗敬业,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

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五、学习培训时间及实施步骤

从2011年8月底起至2015年1月止。

1、启动阶段:2011年8月底为启动阶段。在启动阶段,认真学习省、市、县有关文件,领会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培训规划、达标计划和计划。

2、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4年底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全面自学和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

3、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1-12月为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5月底前迎接乡(镇)“继教工程”检查验收;2015年6月底前,迎接对全县各乡(镇)“继教工程”的检查验收;2015年9月底前,迎接市对县的检查验收;2015年10—12月,接受省的评估验收。

六、措施及方法

(1)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读书与学习成为习惯。平时多读一些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书籍,按学校继续教育指南,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结合自己的实际感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认真钻研教材,科学备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写出真正实用的教案,不搞形式主义,人云亦云。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

(3)积极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和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不断地增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4)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实践到教学工作中,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弥补不足。

(5)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考核登记,档案建立,认真收集学习资料等。使所做工作有实际资料论证。

(6)重视科学研究与成果汇报工作,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等。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计划

一、发展目标

——粮食等主要农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到2015年,全区耕地面积保持在1亿亩以上,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达到450亿斤以上。肉、奶、绒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270万吨、1100万吨和8000吨左右。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2015年达到1400亿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50%,突出发展农区畜牧业,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品种的种植比重达到76%,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产业化带动农牧户达到70%。

——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到2015年,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10年的68.3%提高到75%。农村牧区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区农田草牧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0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250万亩。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重点区域布局

(一)河套—土默川平原农牧业主产区 包括磴口县、临河区、五原县、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九原区、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托克托县、达拉特旗、杭锦旗等12个旗县区的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和黄河南岸地区。

进一步加大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推广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发展节水型现代农牧业。种植业重点发展以玉米、小麦为主的粮食生产和以向日葵为主的油料生产,积极发展城郊型蔬菜、瓜果产业。养殖业要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发展以奶牛、肉羊为主的农区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占农业经济的比重。

(二)西辽河流域农牧业主产区

包括扎鲁特旗、科左中旗、开鲁县、科左后旗、科尔沁区、奈曼旗、库伦旗、敖汉旗、喀喇沁旗、宁城县、松山区、翁牛特旗、阿鲁克尔沁旗、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巴林右旗、元宝山区等18个旗县的西辽河冲积、洪积平原地区。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重点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种植业重点发展高产、优质、专用玉米和绿色有机杂粮杂豆,大力发展以城郊村、城边村、公路干线沿线村屯为主的设施农业,大力发展以肉牛、奶牛、肉羊、生猪和禽类(肉鸭、羽鹅)为主的畜牧业。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绿色产品基地,创建名优农畜产品品牌。

(三)大兴安岭东麓农牧业发展带 包括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扎兰屯市、扎赉特旗、科右前旗、突泉县、科右中旗等8个旗县市的嫩江西岸地区。该区域降水充裕,土壤肥沃,是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大兴安岭东麓主要发展高油大豆和优质强筋小麦,大兴安岭东南麓集中发展高油大豆、玉米、马铃薯和特色杂粮杂豆。加强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利用农作物副产品和人工种草,发展农区畜牧业。在林区以森林生态保护为先,积极发展林业特色产业,促进林区产业转型。

(四)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畜牧业发展带

包括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正蓝旗、正镶白旗和锡林浩特市的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地区。

呼伦贝尔市西部、锡林郭勒盟大部是我区草原牧区的主体,也是世界上典型草原分布最为集中,最为广大的地区。通过科学利用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原,严格实施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大力发展肉羊、肉牛等绿色草原畜牧业,努力形成草原生态保护、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稳定增收的科学发展态势。

(五)阴山北麓农牧业发展带

包括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南部、武川县、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卓资县、凉城县、四子王旗南部的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地区。阴山北麓及其山间低山丘陵地区的旱作农业区,因地制宜,加强旱作节水改造,种植特而专、精而美的马铃薯、莜麦、小米等小杂粮。通过专业服务公司、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的培育,提高组织化、市场化水平。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提升科技贡献率,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着力打造和培育品牌,进一步提高品牌效应,提高附加值。

三、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一)健全种养业体系

稳步推进粮食产业发展。依托河套平原及大兴安岭岭北的优质小麦生产优势区域、西辽河流域及沿黄灌区的优质玉米生产优势区域、大兴安岭东南的优质大豆和水稻生产优势区域、中西部丘陵旱作区的优质马铃薯和绿色杂粮杂豆生产优势区域,以嫩江流域、西辽河流域、沿黄灌区的33个粮食生产旗县为重点,推进新增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通过改善基础、提高科技含量、提升防灾能力等措施,不断增强生产能力。“十二五”期间,我区稳定1亿亩以上的耕地和8000万亩以上的粮食种植面积,使单产由2010年的523.3斤/亩,提高到540斤/亩以上,建设国家粮食安全和生产基地。

着力发展畜牧业。充分发挥我区畜牧业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积极打造畜牧业绿色品牌,进一步确立畜牧业的主导地位。大力实施百万肉牛、百万奶牛和千万只肉羊高产创建工程,以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为重点,在全区逐步建立优势肉牛、奶牛和肉羊生产基地,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调整畜群品种结构,大力推广生长快、肉质好、饲料利用效率高的肉牛、肉羊等优良品种。坚持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现代化家庭牧场和联户家庭牧场,建设草原畜牧业绿色品牌产业基地;在草畜平衡的前提下,建设基本草牧场,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工程,突出提质增效,以调整优化畜群结构、建设标准化畜群为重点,改良牲畜品种,提高优良畜种比例,推广应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围绕自治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按照科学开发利用的思路,各地区依托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草沙产业。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以农牧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建立多元化的林草沙产业基地建设体系。结合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项目,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草牧场和耕地使用权流转,建立林草沙产业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使林草沙产业成为自治区经济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依托我区西辽河、嫩江、额尔古纳、黄河等流域丰富的水域和优越的环境条件,重点建设湖泊水库优质水产品增养殖产业带、池塘名特优鱼类养殖产业带、盐碱水域盐湖生物养殖产业带。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行动,加大渔业增殖放流力度,建设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池塘现代产业园区和螺旋藻工厂化养殖园区,提升我区渔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到2015年,力争使我区渔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由0.8%提高到1%;水产品年产量达到16万吨,其中,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水产品量达到商品量的70%。

(二)优化农牧业结构

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继续发展优质、高产、安全、生态农产品。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深度开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有机、安全农产品生产,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巩固和提高粮油、菜薯、饲草饲料等主导产业,打造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优势产业相对集中开发,实现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发展,逐步实现县域、地域标准化生产整体推进的目标,促进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重点生产区域。优先发展我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优质玉米、高油大豆、强中筋小麦、专用马铃薯等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增加优质饲草种植面积,突出抓好蔬菜、瓜果、中药材、杂粮杂豆、花卉等具有较强区域优势和竞争力的特色种植业发展。

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继续提高畜牧业特别是农区畜牧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以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充分利用农区、半农半牧区饲草料丰富的有利条件,促进种养结合,农牧互补,依托自治区肉、奶、绒品牌优势,加快发展奶、肉、绒等特色畜牧业。优化品种,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现代畜牧经济发展。围绕推进农区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引导农民为养而种,为我区畜牧业提供优质牧草和饲料。

(三)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

培育壮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市场化引领和带动农牧业产业化,继续打造“绿色牌”、“草原牌”,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生产型企业向复合经营型企业转变。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实施联合、兼并、重组,大范围整合资源和生产要素,推动优势龙头企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继续巩固壮大乳、肉、绒、粮油、蔬菜加工等现有龙头企业,不断引进和培育新的龙头企业,加快马铃薯、皮、毛等大宗农畜产品深加工。2015年力争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00亿元,完成增加值1456亿元,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层次和水平。

建设农牧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成本优势,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现代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社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引导优势农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逐步形成优势、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带和基地。建设一批规模大、集中连片的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和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初具规模和水平的专业苏木乡镇、专业嘎查村,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继续抓好现代农牧业示范工程,稳步扩大示范点范围,加快推进玉米、马铃薯、奶牛、肉牛、肉羊、生猪等优势产业带建设。结合我区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龙头企业加工需要,新建200个各具特色、与龙头企业联系紧密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设施种植业。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同步推进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市场开发,加快扩大设施种植业的规模,提高设施种植业经营水平和质量效益。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天津等周边大城市对接,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推进绿色蔬菜副食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设施蔬菜、设施瓜果、设施食用菌三大产业。其中主要以设施蔬菜为主,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突出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优化整合各种资源,重点打造东部设施蔬菜外向型基地、中东部环京设施基地、中西部环城设施基地、西部出口设施基地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四大设施生产基地。到2015年全区设施蔬菜面积由2010年的130万亩增长到300万亩左右。

设施养殖业。以推进标准化圈舍建设、改造和老旧池塘改造为重点,着力引导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突出抓好养殖场畜禽水产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技术和环保措施等关键环节。提高养殖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逐步从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的庭院模式向规模养殖的园区模式转变。调整优化乳制品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强化生产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提升整体竞争力;奶业长效管理机制和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全面推进肉羊、肉牛、生猪和禽等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2015年全区1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奶牛比重达到60%以上,全区规模养殖场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平均单产水平提高到6吨以上。

休闲农牧业。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区草原文化、民族特色和绿色农牧业等丰富资源,加快发展休闲农牧业。通过开展示范旗县、示范点等活动,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使休闲农牧业成为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的新型产业。

(四)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

加强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大力推进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在嫩江—辽河流域、河套­—土默川平原等重点农耕区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农业开发、水利工程等工程项目,突出农田林网建设;在阴山北麓等农牧交错带积极推进旱作农业示范工程,突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促进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黄土丘陵区、大兴安岭东麓黑土区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突出水土保持林建设,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草原牧区以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生态为核心,坚持保护和建设相结合,继续落实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三项制度。水土条件好的地区继续推行轮牧补贴试点并逐步推广;生态退化比较严重区域有计划地实施阶段禁牧休牧;生态极度恶化地区继续组织实施异地扶贫移民、边境生态移民和移民扩镇等项目,进一步提升草原生态功能,保障草原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举、防汛抗旱并重,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加强黄河、嫩江、辽河等大江大河治理,积极推进锡林郭勒盟供水工程、引绰济辽和三座店引调水工程等大中型水资源配置与调蓄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牧业。一是嫩江和海拉尔河流域。重点开发利用地表水,适度开发地下水,因地制宜采取渠道防渗、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对现有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新建一批大中小型灌区。二是黄河流域。黄河干流区重点进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配套,节水措施以渠道衬砌为主,节约的灌溉水量,不再扩大灌溉面积,主要用于工业和城市及生态用水,调整用水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黄河支流区可适度开发,对现有中小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在沟谷平原地区适度发展分散的小型灌区,节水措施以喷滴灌为主。三是内陆河流域。重点进行节水改造,适度发展分散的小型灌区,节水措施以滴灌、喷灌为主。四是辽河流域。地表水灌区及地下水超采区限制发展。灌区以节水改造配套为主,节约的灌溉水量主要补给河道;地下水超采区以滴灌、喷灌为主,节约的水量不再扩大灌溉面积,主要用于回补地下水。其他地区可适度发展,节水措施以滴灌、喷灌为主,节约水量可适当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基础设施特别是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薄弱,是我区农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大力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及配套能力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较大的突破。重点是进一步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资金,在条件好的地区率先建设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集中连片推进农牧业水、电、路和农牧业机械、牧业棚圈、信息化平台等一体化配套建设。

(五)全面推动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牧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牧区市场体系建设、农牧业安全体系建设、农牧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农牧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四、重点建设工程

(一)新增百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

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水灌溉为根本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服务和防灾减灾等综合措施,转变耕作和生产方式,到2016年实现新增1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建设内容有:

平原灌区节水改造。主要是对现有543.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内不能保灌的农田,采取渠道防渗衬砌、喷灌、管灌等措施,进行节水改造与配套建设,提高粮食单产,节约水资源,实现22.03亿斤粮食增产任务。主要包括田间工程建设547.1万亩、小型水利工程41995处及机电井19202眼等。工程总投资64.3亿元。

旱改水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在有农田灌溉用水开发潜力的地区增加农田保灌面积288.7万亩,实现增产粮食16.5亿斤。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建设33916处、喷灌设备12821台套、田间工程110017处等。工程总投资48.3亿元。

大型水库下游灌区建设。通过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发挥水利枢纽的灌溉效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保证率。工程可新增灌区面积100万亩,实现增产粮食8亿斤。建设内容有输水工程43792处和田间工程57689处。工程总投资23.2亿元。

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建设。主要通过培肥地力、平整土地、测土施肥、植物保护等措施改造中低产田293.7万亩,使旱作农田地力提高1个等级,耕地土壤有机质提高0.1个百分点,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3-5ppm,水资源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粮食平均单产每亩提高150斤为目标,实现旱作基本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建设内容有地力培肥277.7万亩、平整土地210.5万亩和修建田间路 4818公里。工程总投资12.9亿元。

农业环境保护。在东部四盟市500万亩旱作坡耕地、严重风蚀沙化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林灌草植被。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减轻风沙、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以确保粮食增产目标的如期实现。其中,呼伦贝尔市落实200万亩,兴安盟、通辽和赤峰市各落实1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种苗费用补助40元/亩,工程总共需要投入2亿元。充分发挥渔业的水质改良和环境修复功能,在重要江河湖库实施生物资源养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实施面积500万亩,需投入5000万元。两项工程总投入2.5亿元。

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业生产服务保障水平为宗旨,实施以县级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安全监理能力建设为主的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工程。工程总投资3亿元,新增机具及仪器装备1419台套,修建机库棚、培训与监理业务场所62700平方米,建设示范型农机专业合作社330个。

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主要建设内容有:7个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1个工程创新中心;20个区域性高产创建示范区和33个县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1个自治区耕地质量监测中心(国家分中心),5个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33个旗县级土肥测试中心,190个有机肥资源集中无害化处理站和368750 个户用农家肥发酵池;玉米良种繁育基地23个,大豆良种繁育基地7个,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测标准33个,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12个,品种展示站13个;盟市级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中心9个,旗县级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33个,乡镇监控点165个。工程总投资74718万元。

农业防灾减灾气象保障。重点建设监测网络系统、综合防御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人工影响天气系统。通过项目建设,切实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气象保障能力。工程总投资7574万元。

(二)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

到2020年,完成现有大中型灌区地表水节水改造配套建设面积1220万亩,现有井灌区节水改造配套建设面积960万亩,新发展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牧区饲草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00万亩,建立较为完善的水源工程体系、节水灌溉工程保障体系和灌溉管理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保障体系。总投资358.43亿元。“十二五”期间,完成50%的工程建设。

大中型灌区农田节水改造配套。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为中心,优化配置水资源,全区现有大中型灌区建设农田节水改造配套面积1220万亩。其中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配套11处,总面积900万亩,包括黄河流域的河套、大黑河、南岸、磴口、麻地壕、民族团结,辽河流域上游赤峰市的山湾子、甸子、海日苏、英金河,嫩江流域兴安盟察尔森灌区等。大中型灌区地表水部分节水工程措施以渠道防渗为主,并结合灌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和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求,部分采用先进的喷灌和滴灌高效节水措施。

井灌区节水改造配套。总面积960万亩,主要包括辽河流域的赤峰、通辽等地区,其中大型灌区中的井渠结合面积185万亩,中小型灌区中的井渠结合面积266万亩,纯井灌区面积509万亩。井灌区节水工程措施全部采用先进的喷灌和滴灌高效节水措施。

新建灌溉农田。在全区现有旱作耕地上新发展农田灌溉面积1000万亩。其中:现有中小型灌区通过节水改造扩大农田灌溉面积283万亩,新建各类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17万亩。新建设灌溉水源工程有呼伦贝尔市的晓奇水库、扎罗木德水库两个枢纽工程,呼伦贝尔市的哈尼嘎、库如奇、阿木牛、新北和扎墩水库,兴安盟的乌布林和耿家屯水库,通辽市的颜家水库,赤峰市的虎珀沟和大头山水库和2009处小型扬水站、1.34万眼机井。

牧区饲草地节水灌溉。到2015年,在现有饲草地节水改造面积280万亩的基础上,发展渠道衬砌防渗、滴灌和喷灌为主的牧区饲草地节水灌溉面积360万亩,达到640万亩,其中阴山以南地区重点采取滴灌和喷灌,减少蒸发量。项目建设中与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实现人工饲草场稳产、高产和优质。

(三)农村土地整治工程

国家级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工程。根据国家开展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作的安排,2010-2012年,在我区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规模为300万亩,新增耕地面积为40.4万亩。

内蒙古自治区本级农村土地整治。为配合国家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的开展,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2010-2012年,自治区开展本级农村土地整治重点项目,推动自治区土地整治全面实施。工程范围涉及赤峰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三个盟市,建设总规模为150.0万亩,新增耕地面积为4.5万亩。

(四)设施蔬菜建设工程

面对我区设施蔬菜发展规模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菜农缺乏技术和经验等问题,为了实现我区蔬菜基本自给、增加调出的目标,依托我区区位、生态、气候、土地等优势,启动实施设施蔬菜建设工程,构建自治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区新增设施基地面积157.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85.1万亩,大中棚72.2万亩。日光温室每亩投资8万元,塑料大棚每亩投资1.5万元,规划总投资789.1亿元。财政引导性资金采取每亩日光温室补贴1万元,大中棚补贴0.3万元,总投资106.76亿元。

蔬菜育苗中心建设。2010-2015年,在全区选择设施蔬菜优势产区建设12个蔬菜育苗中心,每个育苗中心建设净面积不低于2万平方米,年育苗能力5000万株以上的专业化育苗基地,每个育苗中心财政补贴投资200万元,各级财政补贴资金每年投入400万元,总投资2400万元。

创建新品种、新技术蔬菜标准园。2015年为止,在每个设施蔬菜优势产区建设1个新品种,新技术蔬菜标准园。每个标准园财政补贴资金50万元,各级财政补贴资金每年投入1650万元。项目总投资2900万元。

产业协会建设。在产业集中度高的盟市、旗县,建立功能完备、带动力强的58个蔬菜产业协会。每个协会财政补贴资金50万元,总投资2900万元。2015年为止各级财政补贴资金每年投入1550万元。

(五)保护性耕作建设工程

以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及抗旱保墒能力为目标,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主要依托力量,在我区风蚀沙化严重的农牧交错带和优势农作物产业带的43个旗县区、7个农垦牧场,建设高标准保护性示范区178万亩,新增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4824台、仪器设备2400台,建设机库棚及维修间19.83万平方米,修建机耕道2236千米。工程总投资3.34亿元。

(六)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工程

奶牛、肉牛、肉羊、生猪和禽等养殖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强配套饲草料地建设,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08]106号)精神,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保障我区乳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2013年,建设2000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总投资80亿元,各级政府投资8亿元。通过建设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优质荷斯坦奶牛数量稳定在200万头,使奶牛年单产由目前的平均5吨提高到6吨以上。养殖场(小区)生产的优质生鲜奶占到区内乳业加工企业产能的60%以上。到2015年,进一步提高养殖场奶牛集中度,使优质鲜奶占到区内乳业加工企业产能的70%以上。

肉牛、肉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各地参照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根据肉类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市场需求,结合养殖场(小区)的新建与提升改造,在农区建设年出栏500头以上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000个,年出栏2000只以上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5000个;在牧区建设存栏80头以上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00个,存栏300只以上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0000个。2015年,使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出栏的肉牛、肉羊、生猪分别占到全区30%、30%和50%。

双十万标准化池塘健康养殖建设项目。全区实施标准化池塘改造10万亩,新增水产品生产能力1万吨,需资金5亿元。在沿黄与西辽河流域实施宜渔盐碱地渔业开发,新建池塘10万亩,新增水产品生产能力5万吨,需资金15亿元。两个项目共需资金20亿元。通过池塘改造和宜渔盐碱地渔业开发,提高国土资源利用率,提升全区水产健康养殖水平,促进现代化渔业发展。(七)草牧场建设及畜牧业示范工程

加大对天然草原保护及草牧场建设的投资力度,规划总投资311.19亿元。重点实施:

退牧还草。继续加大天然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巩固建设成果,延长禁牧休牧补贴周期。建设总规模为17300万亩,其中禁牧9515万亩,休牧7785万亩,补播改良6920万亩,人工饲草料地540万亩,棚圈270万平方米,储草棚100万平方米,监理体系34处。

风沙源治理。继续巩固和加大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建设项目,建设围栏封育10037万亩,划区轮牧2290.24万亩,人工种草4393.33万亩,饲料地261万亩,新建棚圈3451万平方米,青贮窖1118.58万立方米,购置饲草料加工机械6.12万台套。

禁牧休牧轮牧。启动实施阶段性禁牧工程。对退化严重的草原实行禁牧,依靠草原自身的修复能力恢复草原植被,是目前行之有效的草原保护建设途径。为加快对退化草原的治理,自治区计划对2亿亩退化草原实行阶段性禁牧。主要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在草原牧区开展季节性休牧。开展划区轮牧工程。通过科学的计算,实行以草定畜,把草原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进行轮回放牧。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划区轮牧草场可提高草原生产力25—30%;实现草场均衡利用;家畜增重20%左右;同时减少家畜疾病传播,最终实现草原可持续利用。自治区计划对5000万亩草原实行划区轮牧。畜牧业现代化示范。根据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总目标,加强畜牧业现代化示范工程建设,推进自治区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现代畜牧业示范工程规划总投资2.5亿元,重点建设具有地方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现代畜牧业示范项目,建立多种形式的示范基地,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草原资源遥感监测及生物灾害体系建设。建设自治区级草原遥感监测中心1个,地面固定监测点50个,有效获取各类型草原生态系统长期、连续、高质量的监测数据,进而全面评估草原生产力、草畜平衡、草原退化等情况,评价国家、自治区重大草原生态建设工程实施效果。建设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站27个、草原生物灾害防治物资储备库5个、有害生物防治专业化服务队5个,提升应急防治能力,使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更加专业、规范、高效。

(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工程

发展草产业。利用我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耕地资源丰富,水土热资源丰厚,有大量的弃耕地和撂荒地,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优势,发展牧草良种基地和人工草地。牧草良种是草业发展的核心,建设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草种原种田和原种扩繁田,是加快草种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我区适应优良草品种短缺,提高人工草地质量效益的迫切需要。人工草地是草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以中介组织为纽带,以大型牧草加工企业为龙头,实现优质牧草产业化经营,可以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为实现家畜的北部牧区以繁殖,转移到南部农区进行舍饲育肥提供保障,实现南北资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发展林产业。通过“企业加基地,基地联农户”以及成立专业合作社等发展模式,扩大基地建设规模,推行集约化,标准化经营,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从而带动农牧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为中心发展肉苁蓉基地建设与产品加工。到2015年,达到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20万亩,并在现有初加工产品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以提取肉苁蓉有效成分生产功能食品为主开展肉苁蓉深加工。以鄂尔多斯市、赤峰市的沙棘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沙棘产品加工,加大沙棘原料林基地建设投入,延长产业链,提升沙棘产业层次。沙地地区普及机械化收获技术,积极发展人造板精深加工、生物质能源沙生灌木深加工产业,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同时有效辐射带动周边速生丰产林产业基地建设。利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两地林区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天然无污染的山野菜、山野果、食用菌等森林绿色食品加工业,积极开展森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36亿元,增加就业人口84万人。

第四篇:关于“十二五”发展计划指标体系的说明

关于“十二五”发展计划指标体系的说明

为了科学指导我县“十二五”发展,我们经过多次认真仔细研究,拟定了“十二五”发展的计划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经济实力,二是生态环境,三是城乡面貌,四是社会和谐,五是人民生活。具体指标是: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达到**亿元,力争**亿元;

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2015年达到**亿元,力争完成**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2015年达到**亿元,力争完成**亿元;

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2015年达到**亿元,争取**亿元;

3、招商引资年均增长30%以上,2015年达到**亿元,力争**亿元,其中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2015年达到**万美元;

4、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5%,2015年达到**亿元,力争达到**亿元;

5、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2015年达到**亿元。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1、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3.5%;

2、单位GDP能耗小于1.78吨标煤/万元,单位GDP水耗小于200立方米/万元;

3、森林覆盖率达到38%,空气质量好于Ⅱ级标准的天数超过310天;

4、梁子湖水质达标率超过90%,跨界水体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5、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小于3.5千克/万元;二氧化硫(SO2)排放小于4.5千克/万元;

6、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90%;

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率达到90%,无危险废物排放;

8、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化肥施用强度小于238千克/公顷,农药施用强度小于1.6千克/公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

——城乡面貌更加优美。

1、加强中心镇和农村新社县建设,城镇化水平达到60%;

2、村镇饮用水合格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

3、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比重达到50%。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1、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城镇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初中入学率达到100%,高中就读率达到75%;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低保户救助对象达到5%,城镇低保户享受对象达到8%,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达到80%;

3、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95%以上;

4、人口年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2015年达到15000元;

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2015年达到10000元;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2015年达到17.8亿元。

上述计划指标中,GDP的计划指标建议在即将召开的人大会予以修订,原因是原来关于2010年GDP完成情况的统计数据是17.59亿元,今年市统计局将统计数据最终调整为28.214亿元,基数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我们的规划指标也应作出调整,建议根据既定增幅调整为2015年达到58亿元,力争65亿元。拟定以上计划指标,我们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分析考虑。

一是基于我县“十一五”发展所取得的实绩 2010年全县GDP完成**亿元(今年市统计局调整为28.214亿元),是2005年的1.77倍(调整后应为2.85倍),年均增长11.96%(调整后应为23.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亿元,是2005年的5.3倍,年均增长39.7%;招商引资**亿元,是2005年的4.78倍,年均36.9%;工业增加值完成**万元,是2005的8.8倍,年均增长69.9%;财政收入完成**亿元,是2005年的4.3倍,年均增长34.3%。

根据“十一五”的平均发展速度,我们认为在“十二五”时期,我县保持GDP年均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30%,财政收入年均30%,招商引资年均30%,旅游收入25%以上的增幅是完全可能的。

二是基于省、市“十二五”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发展步伐 省政府在全省功能县定位中将县确定为限制发展县,在大梁子湖生态旅游度假县规划中将县列为核心县域,凸显对梁子湖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在规划中较为系统地拟定了“十二五”发展的生态环境指标,由于“十一五”时期我们没有建立这方面的系统统计数据,所以指标的拟定主要是参考了省、市关于梁子湖环保要求的相关文件资料,如《环境保护规划》等。

我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步伐为:GDP年均1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20%,一般预算收入年均20%,城镇居民收入年均11%,农民收入年均12%以上,我县拟定发展速度略高于全市水平,分别为15%、30%、30%、13%和13%,我们认为这样计划是合理可行的,原因是我县一直相对落后,各项经济指标基数小,只要我们的增量稍略大一点,我们的增幅就完全可能高于全市水平,如今年前三季度的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元至九月份,全县共完成财政收入2.01亿元,占年计划1.9亿元的105.6%,同比增长87.21%,增幅居全市第二)。

三是基于明显改善的发展条件和良好的时空环境 经过“十一五”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的发展条件已经明显改善,特别是对外交通与发展平台的建设,为全县“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我们坚信全县“十二五”发展将快于、好于“十一五”的发展。

我县“十二五”发展还将面临明显优于“十一五”的时空环境。其一,综观国际国内发展情况和趋势,可以预见未来五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增长由依赖国际市场逐步转向以内需为主导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空间上经济发展正在加快由沿海向内地的转移,中部地县因为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地。地处中部核心位置,本身就内生经济优势明显,“十二五”发展将大有作为。其二,中部崛起战略效应逐步显现,项目和资本聚焦中部的态势正日益明显,鄂州与武汉的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今后五年将明显加速,县紧邻武汉,而且已拓展出对接武汉的平台,这是全县“十二五”加快发展的最大机遇。其三,“两型”社会先行示范县和大梁子湖生态旅游度假县建设的机遇,将十分有利于县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凸显资源与产业特色,加快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我们拟定的“十二五”发展计划指标,粗略一看,可能大家觉得步伐太快、目标太高,怀疑能否实实在在完成。但从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所拟定“十二五”发展计划指标是完全科学可行的,而且今年前三季度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已初步证明了计划指标科学性、可行性(元至九月份全县GDP完成**亿元,占年计划32.3亿元的75.2%,同比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占年计划22。87亿元的62。96%,同比增长2.7%;外贸出口元至九月份完成**万美元,占年计划40万美元的80%,同比增长700%;规模工业增长值元至九月份完成**亿元,占年计划**亿元的130.91%,同比增长37.29%;元至九月份,全县共完成财政收入**亿元,占年计划**亿元的105.6%,同比增长87.21%;招商引资完成**亿元,占年计划**亿元的89.5%,同比增长58.9%。)。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十二五”发展的目标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不仅可以圆满完成,而且完全可能超额完成。

第五篇:“三大战略加快十二五发展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三、扎实推进“两新”带动战略,实现产业转型新突破。县资源型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矿业经济比重较大。在发展采掘业的同时,将更加注重提升产业层次,出台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新型矿业和新兴产业“两新”带动战略。加快庐南重化工基地建设。实现罗河铁矿、大包庄硫铁矿、新中远二期如期投产,全面推进马鞭山铁矿、龙桥二期、沙溪铜矿等重点矿山建设,开工建设特钢项目、泥河铁矿等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入20亿元以上,税收3亿元以上。加快省级龙桥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推进天乾重工、铜材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等一批重大项目。促进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深层次推进产学研合作,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推进龙磁、大地熊上市;加强与江汽对接,做大同大汽配产业集群。改造提升活塞、风机等传统产业,推进华迪循环经济园、龙桥尾砂制砖等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积极创建磁性材料、矿业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争取建立合肥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孵化器。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20亿元,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

六、注重提升民生工程,实现服务群众新突破。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坚决完成省定33项民生工程任务,继续实施鸡蛋助学育才、特殊大病救助等县定民生工程,特别抓好新型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将民生工作重点放在关注弱势群体救助上,多层面拓展社会救助渠道,形成修复与平衡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系统。

七、全面加快社会建设,实现和谐新突破。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周瑜文化城、红豆杉基地、城东大剧院、图书馆、文化馆、广电中心、文体中心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打造周瑜故里。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总结并适时推广“和谐乡村”龙桥试点经验。强力保安,注重源头治理,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和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实现安全生产初步良性循环。坚持“铁腕治污”,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和“庐南环保行”专项行动,加快老城区三级污水支管网建设,力争5年内老城区全贯通。加大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力度,关停矿山41家,实施修复5处。扎实开展违法违规用地和闲置土地清理,为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八、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实现环境优化新突破。继续开展“百名干部万人评”和“两问、两整治”活动,强化结果运用。继续推行并联审批,创新服务方式,建设全省一流、全国服务标准化中心。积极探索服务型政府运行模式,狠抓工作落实,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提升行政效能。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下载贫困村十二五发展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贫困村十二五发展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二五期间商标品牌培育发展计划(模版)

    xxx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商 标品牌战略培育工作计划 根据省工商局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部署和xx市委、市政府《xx市推动商标品牌战略实施意见》的精神,充分发挥......

    贫困村申请报告

    贫困村申请书乡(镇)人民政府:本村辖自然村 个,共有农户 户 人,其中贫困户 户 人,贫困发生率为 %,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 元,村集体经济收入 万元。(各村可根据本村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建......

    贫困村申请书

    贫困村申请书乡(镇)人民政府: 本村辖自然村个,共有农户户人,其中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为%,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各村可根据本村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经济......

    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总结

    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总结 篇1; 我是农粮局2015年驻xx村第一书记,根据市委、市组织部的文件要求,按照工作计划,通过这一年来的工作,特别是对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工作,我得到了锻炼和......

    贫困村教师心得体会

    2018年省定贫困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8月3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 举行的“2018年省定贫困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我们聆听了于校长的《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然后听取了一线......

    贫困村帮扶工作计划

    贫困村帮扶工作计划贫困村帮扶工作计划 篇1村组帮扶责任人:为切实改变 村贫困户的贫困现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同达到小康水平,根据上级要求,我于2 月 日深入到村......

    贫困村识别标准

    贫困村:严格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识别贫困村。即: 1、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以上[行政村2013年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8.6%)须高一倍以上(即须>17.......

    贫困村帮扶工作计划

    关于阿勒腾乡塞什腾村的帮扶计划今年,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这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顺应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