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民事上合同诈欺与合同诈骗罪有何区别

时间:2019-05-15 16:1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议民事上合同诈欺与合同诈骗罪有何区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议民事上合同诈欺与合同诈骗罪有何区别》。

第一篇:小议民事上合同诈欺与合同诈骗罪有何区别

2009年1月2日,总资金仅有6万元的陈某为扩大经营,以他人名义与某电器公司签订合同,约定购买电器公司价值40万元的电器产品,款到发货。次日,陈某汇出4000元现金后,将汇票金额涂改成40万元。其后,他复印、传真给电器公司,骗得电器公司将货物全部发出。电器公司发觉后,多次到陈某店中索款,陈某均以货款未回笼为由拒付。后来,陈某

将商店转卖给他人,携款潜逃,至今下落不明。

电器公司想以合同诈骗为由到法院起诉,但考虑到陈某不知去向,电器公司就算胜诉也追不回货物,因此打算以陈某涉嫌诈骗罪为由向公安机关报案,却又疑虑该案属于民事合同欺诈,不是刑事犯罪,公安机关不予立案。那么,民事上的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究竟有何区别呢?

从共同点上看,民事上的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在行为方式上均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即合同诈欺行为人只是想暂时获得财物,事后具有积极履行合同及支付货款的意思;而合同诈骗犯罪的行为人却是只想骗到货物,根本不想付清货款。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主要是看:行为人签约时,是否为事后能“金蝉脱壳”,而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姓名;是否利用变造、虚假、废弃的票据,骗取对方大量财物;是否有实际履行能力,是否根本就不想履行自己的义务;是否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后即逃匿。

本案中,陈某已经具备了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一是陈某系冒名签约;二是其总资金仅有6万元,却与电器公司签订价值40万元的购销合同,说明其在签订合同时及签订合同后均无履行合同的能力;三是陈某以变造的汇票欺骗了电器公司履行合同;四是陈某当初的经营行为,实质是为了处理货物,变现货款。一旦得逞后,便携款潜逃,下落不明,进一步表明其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及诚意;五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属“数额较大”;3万元以上,属“数额巨大”;20万元以上,属“数额特别巨大”。本案陈某的涉案金额达40万元,为数额特别巨大,因此,陈某的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电器公司是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的。

第二篇: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界限分析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界限分析

来源: 作者:

齐章安 周少华 日期:10-05-21

合同诈骗罪因其犯罪手段的特殊性(利用合同),它侵害的不只是他人财产所有权,更重要的是它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了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也就是说,在合同诈骗罪所侵犯的复杂客体中,市场经济秩序才是主要客体。现行刑法实施以前,对于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行为,是以诈骗罪论处的。而诈骗罪属于侵犯财产罪,将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以诈骗罪论处,显然罪刑不相适应,不利于打击该类犯罪。有鉴于此,修订后的现行刑法典专条规定了合同诈骗罪,并将其列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

章,给该罪一个科学的定位。

现行刑法虽然为惩治合同诈骗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中的民事诈欺行为,却是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区分此两种不同的行为,势必带来如下恶果:要么将合同诈骗罪定性为民事诈欺行为,从而轻纵了罪犯;要么将合同中的民事诈欺行为认定为合同诈骗罪,错误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更有甚者,有些法官混淆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之间的界限,在处理合同纠纷案件中,当有诈欺行为的当事人难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时,竟转而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在不同性质的法律责任之间乱点鸳鸯。因此,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对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司法实践中正确区分此两种行为有所启迪。

一、合同诈骗罪和民事诈欺行为的构成特征

犯罪构成是刑事法律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需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的有机整体(注:苏惠渔主编:《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0页。)。它解决的是犯罪的形成及法定条件问题,可以为犯罪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及其特征提供具体的界定尺度。同样,民事诈欺行为的构成要件,亦为诈欺成立与否提供了评判标准。所以,欲明辨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之不同,须从比较两者之构成入手。

(一)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象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由此可知,合同诈骗罪的主要特征是:1.合同诈骗犯罪即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又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所以,它侵害的客体为复杂客体。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签订或履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满真象,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这里虚构事实是指行为人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实,骗取对方当事人的信任;隐瞒真象是指行为人故意向对方当事人隐瞒客观存在的事实,以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刑法第224 条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通常采用的欺骗手段概括为如下几种:(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当然,无论行为人采取上述何种欺骗手段,只有当其诈骗财物的数额较大时,才构成犯罪。至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是多少,尚有待于司法解释做出规定;一般认为,根据合同诈骗罪的特点,其“数额较大”的起点应高于普通诈骗罪(注:参见夏朝晖:《试论合同诈骗罪》,载《法商研究》1997年第4期,第77页;吕敏:《合同诈骗犯罪的认定》,载《法学》1994年第4期,第 18页。)。3.本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4.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且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这种故意可以产生于签订合同之时,也可以产生于

履行合同过程中。

(二)民事诈欺行为的构成特征

民事诈欺依诈欺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标准,分为法律行为制度中的诈欺和侵权法上的诈欺。法律行为制度中的诈欺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此种诈欺即所谓狭义的民事诈欺。广义的民事诈欺除表示行为中的诈欺外,还包括侵权法上的诈欺。侵权法上的诈欺,是指行为人通过欺骗或隐瞒等手段,故意从事的不法侵害他人生命、身体、健康、自由、所有权或其他权利者,对被害人负损害赔偿责任的行为。狭义的民事诈欺主要涉及到行为的效力问题,侵权法上的诈欺则主要涉及到行为的违法责任问题(注:参见竺琳:《民事诈欺制度研究》,载《民商法论丛》第9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85页。)。由于本文的目的所在,在此应考察广义的民事诈欺之构成特征。根据各国司法实践,构成侵权法上的诈欺须具备以下法律要件:1.行为人须有侵害他人权益的故意,过失过错则不构成诈欺。这里的故意既包括直故意,也包括间接故意。2.行为人不仅须有虚假陈述或者隐瞒事实的行为,而且须有骗取或侵害他人权益的作为或不作为。行为人以作为方式虚构事实、变更事实,从而使对方当事人陷于错误认识的行为,即是诈欺之直接故意的表现形式;行为人不履行契约上或交易习惯上之告知义务而故意隐瞒事实真象,致使对方当事人陷于错误、加深错误或保持错误的不作为,则与间接故意相联系。3.该不法行为须造成实际侵害后果,即造成他人的实际损失。因为侵权法上的规定着眼于令诈欺人承担赔偿责任,以弥补受害人遭受的实际损实,故有此要件的要求。而狭义的民事诈欺则以导致受诈欺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为终结,法律上并不要求行为有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事实。4.诈欺行为与损害后果间须有因果关系。即被诈欺人陷于错误而使自己权益受损是由诈欺人的诈欺行为引起的,而不是由于自己疏忽大意所致(注:参见竺琳:《民事诈欺制度研究》,载《民商法论丛》第9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502页。)。

由以上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的概念及特征可以看出,此两种行为有很多相似之处,如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都是故意,客观方面都是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象的方法欺骗他人。但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违法行为,具有不同性质的规定性。试比较如下:

二、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主观方面之差异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之主观方面均为故意,但是两者之“故意”又并非完全相

同,它们在内容与形态上均有不同之处: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界限分析

来源: 作者:

齐章安 周少华 日期:10-05-21

(一)“故意”之形态差异

民事诈欺之故意,是指行为人具有故意欺骗他人的意思,即行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诈欺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民事诈欺之故意,即可以表现为直接故意,也可以表现为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诈欺行为会导致相对人陷于错误并为错误意思表示,却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诈欺主要表现为行为人对某一重要事实轻率地作出陈述而不考虑其真假,以致相对人相信了实际上为虚假的陈述,并作出意思表示。此种欺诈的特征在于行为人并不考虑其真假尚未确定的陈述可能会给相对人造成的影响,行为人对其行为在主观上采取了一种放任自流或无所谓的态度”(注:参见竺琳:《民事诈欺制度研究》,载《民商法论丛》第9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88页。)。间接故意构成的诈欺在大陆法系国家虽尚未被重视,但在英美法系国家,则认为行为人作出其本人都不知其真实性可靠与否的陈述将足以阻碍对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注:参见:《牛津法律大辞典》“诈欺”条,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350页。),应认定为诈欺性陈述。为了有效地保护交易安全,彻底贯彻民法之诚实信用原则,间接故意应被视为民事之诈欺故意。

关于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之具体表现形式,刑法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形式,并认为在如下情形,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应属间接故意:“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对自己是否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尚无把握,而把履行合同的能力寄托在将来的时运上。合同签订后,先将对方的定金、预付款据为己有,然后对合同抱着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态度,有办法履行就履行,没有办法履行就不履行。如果实际上最后没有履行合同,而是把到手的财物非法占有„„”(注:夏朝晖:《试论合同诈骗罪》,载《法商研究》1997年第4期,第78页。)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只可能是直接故意,不包括间接故意(注:梁华仁、张先中:《略论合同诈骗罪的几个问题》,载《政法论坛》1999年第1 期,第72页;另参见刘斌:《民刑法上诈欺之比较》,载《法律科学》1989年第5期,第59页。)。我们同意后一种观点。因为合同诈骗罪作为目的型犯罪,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为实现此目的,他对损害他人财产所有权这一犯罪结果必然持积极追求的态度。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导致对方当事人财物上的损失,而仍然希望这一危害结果的发生,其心理态度始终是一种直接故意,而不可能对诈骗的结果持放任的态度。因为“就被放任的结果而言,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想要实现的目的,客观上也无积极的行为”(注:梁华仁、张先中:《略论合同诈骗罪的几个问题》,载《政法论坛》1999年第1期,第72页;另参见刘斌:《民刑法上诈欺之比较》,载《法律科学》1989年第 5期,第59页。),对危害结果的出现持无所谓的态度,这显然不符合目的型犯罪的主观心理特征。上述前一种观点的持有者所列举的所谓间接故意的情形,行为人实际上只是对合同的履行与否采取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态度,而并非对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导致他人财物损失这一结果持放任态度。如果他对损害结果也持放任心态,说明他对能否将对方财物据为己有并不关心,又怎能说他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呢?其实,这里所谓间接故意的情形,根本不具有刑事诈骗的性质。因为“有办法履行就履行,没有办法履行就不履行”的态度,表明行为人虽不愿意积极履行合同,但也不能说行为人有骗取对方财物的目的。此时只能引两种民事法律后果:一是该诈欺性合同无效,对方当事人可要求宣布该合同无效或要求变更合同内容;二是行为人应退还定金、预付款,赔偿对方当事人遭受的损失。可见,间接故意只能构成民事诈欺,而不可能构成刑事诈骗。一般认为,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行为实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根据这一定义不难看出,犯罪目的仅存于直接故意中(注:苏惠渔主编:《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70页。)。所以,合同诈骗罪这种目的型犯罪不可能存在间接故意的形式。退一步讲,即使最后没有履行合同,行为人把已到手的财物非法占有,并且拒不退还时,也只能构成刑法第270条之侵占罪,而不应构成合同诈骗罪。我们不能以合同实际没有履行这一结果,来推断行为人必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二)“故意”之内容差异

在合同诈骗罪中,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有无此种目的,是区分合同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之一”(注:曹子丹、侯国云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精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09页。)。所谓非法占有,是指以违法方法(具体到本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将他人财物转移到自己控制之下,并以所有人自居予以保存、使用、收益或处分。就普通诈骗罪来说,因其属于侵犯财产罪,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是其显著特征;而合同诈骗罪在现行刑法中虽被归入与普通诈骗罪完全不同的类罪,但它仍具有诈骗罪的这一主观特征。它们侵犯的客体有所不同,只是由于犯罪手段不同引起的,而并非它们的主观方面有所不同引起的。在合同诈骗罪中,行为人的诈骗图谋是利用合同得以实现的。“对于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而言,签订合同的着眼点不在合同本身的履行,而在对合同标的物或定金的不法占有。”(注:夏朝晖:《试论合同诈骗罪》,载《法商研究》1997年第4 期,第78页。)所以,合同诈骗罪之犯罪故意的内容必须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那么即使其签订、履行合同的行为客观上具有诈欺的内容,并造成对方当事人财产上较大损失,也不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只能承担相应的民事

法律责任。

就民事诈欺来说,行为人之诈欺故意包括如下几层故意:(1)使相对人陷于错误的故意;(2)使相对人依其错误而为不真实意思表示的故意;(3)诈欺人使自己或第三人因诈欺行为而获得财产上的利益或使相对人遭受损失的故意。同时具备以上三层故意,即构成侵权法上之民事诈欺。但是,法学界大多数观点认为,不必具有第三层故意,只要具备前两层故意即可成立诈欺故意(注:参见梁慧星著:《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70页;竺琳:《民事诈欺制度研究》,载《民商法论丛》第9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87页。)。《欧洲合同法原则》第4:107条第二项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的表示或者不揭示系意在欺骗,它即为欺诈性的。”可见只要诈欺人的行为妨碍了他人自由进行意思表示,不论是否旨在取得财产上的不法利益,都可构成狭义上的民事诈欺。虽然构成侵权法上之诈欺必须要求行为人有上述第三层故意,但是无第三层故意,亦不影响诈欺之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5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定为欺诈行为。”由此规定看,我国司法实践中,构成诈欺行为亦以具备上述前两层故意为已足。可见,合同诈骗罪之犯罪故意要求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取得他人财物的目的,而民事诈欺之诈欺故意则不必要求行为人有此目的。即便是侵权法上的诈欺,其“故意”的内容要求行为人须具有追求某种目的之故意,但这种目的却不限于取得财产上的不法利益。虽然在我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司法实践中,侵权法上的诈欺行为往往仅指财产诈欺(注:参见史尚宽:《民法总论》,台北正大印书馆1980年版,第381页。),但在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侵权法上的诈欺不仅包括诈欺侵害他人的财产权,而且包括诈欺侵害他人生命、身体、健康、自由等人身权利和其他权利。进一步讲,即便是在诈欺侵害他人财产权的行为中,诈欺人之诈欺故意也不限于意图非法占有相对人的财物,亦有可能仅仅是欲使相对人的财产受损。

三、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客观方面之差异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中的民事诈欺行为之客观方面概括起来讲,都是为实现某种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象的行为。但是,二者虚构事实、隐瞒真

象的形式是不同的。

(一)欺骗内容之不同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目的在于无偿取得他人财物,根本不具有履行合同的诚意,所以其“虚构事实、隐瞒真象”的内容通常是:1.虚构主体,以根本不存在的单位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2.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3.使用伪造、变造或者无效的单据、介绍信、印章或者其他证明文件;4.使用明知不能兑现的票据或者其他结算凭证作为合同履行的担保;5.使用明知不符合担保条件的抵押物、债权文书等作为合同履行的担保;6.隐瞒自己无履行合同能力的事实;7.隐瞒自己不欲履行合同的意思;等。总之,采取上述欺骗手段签订的合同通常根本无法履行,或者能够履行行为人也不会去履行。

在民事诈欺中,“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旨在使相对人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为(即发生、变更和消灭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然后通过双方履行这个法律行为谋取一定的‘非法利益’,其实质是谋利”(注:熊选国:《论利用合同诈骗犯罪与民事诈欺行为的界限》,载《法学评论》1990年第1期,第44页。)。因此,在诈欺性合同中,诈欺人并无不履行合同的故意,而只是用欺骗手段或不履行告知义务致使合同违反公平交易原则,为自己谋取高于合同义务之利益。基于此,民事诈欺之“虚构事实”通常表现为行为人夸大自己的履约能力,夸大合同标的数量、质量等:“隐瞒真象”则多表现为不告知合同标的物之内在瑕疵,不声明自己履行合同能力之缺陷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民事诈欺中,诈欺人甚至也可以用沉默的方式为诈欺行为。单纯的沉默虽然不构成诈欺,但大陆法系认为,如果在法律上、契约上、交易习惯上有告知义务时,沉默而不告知则应构成诈欺(注:参见梁慧星著:《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70页。)。

(二)欺骗行为方式之不同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因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主观心理为直接故意,所以其欺骗行为相应地采取积极的作为方式进行,无论是虚构事实,还是隐瞒真象,都不可能表现

为不作为方式。

民事诈欺行为主观方面既包括直接故意,也包括间接故意,因而其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尤其是间接故意的情形,其行为方式多表现为不作为。不履行告知义务即

可构成诈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四、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之具体认定

上文我们从比较其构成特征入手,为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之不同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认识标准。但是理论毕竟比较概括和抽象,不易作为司法实践中的操作标准。比如合同诈骗罪,最突出的特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是究竟据以何种事实和理由认定行为人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目的”属于人的意识领域,是人的主观心理活动,我们只能通过行为人的行为对其加以把握。下面,我们结合司法实践中合同诈欺行为的不同表现形式,探讨如何对行为进行定性。

(一)欺诈行为人主观心理的客观表征及其行为性质的认定

人的主观心理活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并非完全不可把握。目的作为行为人意欲实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它只有外化为客观的行为,才能成为法律评价的对象。作为有意识的理性的人,其主观心理决定其行为,其行为又能反映其主观心理状态。因而,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行为人之行为特征,判断合同诈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并以此来对其行为进行定性。我们认为,认定一合同诈欺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还是民事违法性,首先应以刑法第224 条所例举的五种情形加以判断,这不仅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而且刑法第224 条所列举的几种情形正是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目的的典型行为特征。此外,应考虑以下因素进行认定(注:以下各种因素均设定在行为人签订、履

行合同过程中有欺骗行为的场合。):

1.行为人的履约能力。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可分为完全履约能力、部分履约能力和无履约能力三种情形,应分别不同情况加以认定:(1)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2)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只履行一部分,如果其不完全履行的目的旨在毁约或避免自身损失或由不可避免之客观原因造成,应认定为民事诈欺行为;如果其部分履行意在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则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3)有部分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4)有部分履约行为,同时亦有积的履约行为,即使最后合同未能完全履行或完全未履行,亦应认定为民事诈欺;但是,如果行为人的履约行为本意不在承担合同义务,而在于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合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诈骗罪;(5)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之后仍无此种能力,而依然蒙蔽对方,占有对方财物的,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6)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但事后经过各种努力,具备了履约能力,并且有积极的履约能力,则无论合同最后是否得以完全履行,均只构成民事诈欺。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界限分析

来源: 作者:

齐章安 周少华 日期:10-05-21

2.行为人的履约行为。虽然在构成合同诈骗罪与构成民事诈欺的场合,行为人所签订的合同都是欺诈性合同,但是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具有无偿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因而通常都不会有履行合同的行为,即使有部分履约行为,往往也是以此诱骗对方当事人,以图占有对方财物。而民事诈欺的行为人获取不法利益的同时,一般还会承担合同约定的义务,且其不法利益的取得,多是通过履行一定的合同义务而获得的。所以,考察行为人是否履行了一定的合同义务,也可以作为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的限界之一。当然,“实际存在的履行行为,必须是真实的履行合同义务的行动,而不是虚假的行为”(注:吕敏:《合同诈骗犯罪的认定》,载《法学》1994年第4期,第17页。)。履行行为是否真实,应当结合上述履约能力的不同情形来判断。这里,还须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下对行为性质的认定:(1)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并无非法占有相对人财物的目的,签订合同后也采取了积极履约的行为,但是在尚未履行完毕时,由于主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行为人产生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意图,将对方财物占为己有。此种情况下,行为人的部分履行行为虽然是积极的、真实的,但是由于其非法占有的犯意产生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其先前的积极履行行为已不能对抗其后来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因而应构成合同诈骗罪。(2)行为人在取得相对人财物后,不履行合同,迫于对方追讨,又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用以充抵前一合同的债务。以后又用相同手法循环补缺,订立一连串假合同,以便使自己始终非法占有一定数额的他人财物,这种连环诈骗在司法实践中被形象地称为“拆东墙补西墙”。“拆东墙补西墙”表面上看似乎是行为人履行了合同,但实质上并非履行行为,而只是行为人被迫采取的事后补救措施。其以签订合同骗取的财物还债的处置行为,说明他对骗得的财物已经据为己有。所以,“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不能认为是履约行为,而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3.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非财物所有者,可依法控制、使用他人财物,但非法定情况不得行使财产处分权。因此,若当事人没有履行义务或者只履行一部分合同,则当事人对其占有的他人财物的处置情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当时的主观心理态度,不同的心理态度,对合同标的处置也必然有所不同。”(注:熊选国:《论利用合同诈骗犯罪与民事诈骗行为的界限》,载《法学评论》1990年第1期,第47页。)所以,当行为人没有履行合同的原因难以说明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行为是否真实难以断定时,可以其对他人财物的处置情况认定其主观上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全部或大部分用以挥霍,或者从事非法活动、偿还他人债务、携款逃匿等,应认为行为人有“非法占有”之故意,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2)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全部或大部用于合同的履行,即使客观上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之全部义务,一般均应认定为民事诈欺,不宜以合同诈骗论。(3)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用于自己合法的经营活动,当其有积极的履行行为时,应认定为民事诈欺;当其没有履约行为时,应认定为合同诈骗;但是,行为人虽不履行合同,却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将对方财物予以退还,仍应视为民事诈欺。

4.行为人事后的态度。“行为人的事后态度,也是区分行为人在主观上有无诈骗故意的重要标志。”(注:夏朝晖:《试论合同诈骗罪》,载《法商研究》1997年第4期,第81页。)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后,如果行为人不主动采取补救措施,而是百般推脱责任,或者以“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还债,或者逃匿的,均应认为行为人有诈骗的故意;如果行为人采取了积极的补救措施来减少对方损失,或者表示愿意承担赔偿责任,则不能认为行为人

有诈骗的故意。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因素不能孤立地用以证明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应在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前提下,结合案件各种事实进行综合考量。

(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数额对行为性质的影响

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达到数额较大时,才构成合同诈骗罪。可见,“数额较大”这一客观因素对合同诈骗罪成立与否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从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的构成特征来看,构成刑事诈骗的行为必然同时构成民事诈欺,反之,则不一定。具体地说,如果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但尚不够“数额较大”,该行为只能构成民事诈欺,行为人只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如果行为人获取的非法利益已达到“数额较大”,但其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该行为同样只构成民事诈欺。只有当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象的欺骗行为时,其非法所得的数额才能成为影响欺骗行为法律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司法实践中,决不能忽略行为人主观方面的特征,单纯以非法利益数额的大小来认定行为的性质,否则,就很容易仅仅因为行为人非法所得数额较大或巨大,而将合同纠纷中的民事诈欺行为以合同诈骗罪追究诈欺人的刑事责任。当然,在行为人的欺骗行为确实构成合同诈骗罪的情况下,他不仅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因该行为同时构成民

事诈欺,还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总之,要区分合同中的欺骗行为属于刑事诈骗还是民事诈欺,首先要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行为人的行为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我们判定其是否具有此种目的提供较为客观的线索。当行为人确实具有非法占有之故意,并实施了欺骗行为时,其所侵害的财物的数额才能成为判断该行为为刑事诈骗或民事诈欺的决定性因素。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合同诈骗罪及其司法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界限问题的研究

第三篇: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联系与区别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合同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联系与区别

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纠纷是常常发生的,纠纷发生后大家应冷静积极合法的处理纠纷以免使事态严重化。笔者撰写此文,从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力求为大家在处理纠纷时能提供一个防范法律风险的方法。

1、什么是民事欺诈

民事欺诈是指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民事欺诈的有以下构成要件:

(1)一方主观上有欺诈的故意,隐瞒虚假情况或不告知对方情况是一方故意所为,故意包括明知虚假而告之或不告知,和应知而由于疏忽大意没有告知。

(2)一方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该行为可以是故意告知虚假情况的作为行为,也可以是有义务告知不予告知的不作为行为。隐瞒则包括故意以一定行为掩盖真实情况的作为和不予告知真实情况的不作为。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3)由于一方的欺诈行为,诱使对方陷入了错误的认识。

(4)由于错误的认识而做出了违反其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在没有对方的欺诈行为下另一方本应作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然而由于一方的欺诈行为而不作出或作出了一定的行为。

2、什么是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该行为刑法规定中有以下表现形式: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3、民事欺诈向合同诈骗区别

(1)主观目的不同

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六十九的规定、合同诈骗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a、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b、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数额在五万至二十万元以上的。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4、民事欺诈向合同诈骗的转换

例如,有些个人为了谈下一个合同,但另一方要求必须是公司才与其签订合同,于是该个人就私刻公章或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单位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他很好的履行合同义务从中获得了利润,虽然该行为违法但并不构成合同诈骗罪。如果合同签订后携款潜逃则构成合同诈骗罪。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行为人签订合同以后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  为何要规避要约收购 http://s.yingle.com/ht/801690.html 网购

http://s.yingle.com/ht/801689.html

 家政业乱象调查请家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http://s.yingle.com/ht/801688.html

 解除(代理协议书(2018最新))的范本

http://s.yingle.com/ht/801687.html

 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应怎么补偿

http://s.yingle.com/ht/801686.html

  养老保险待遇纠纷案 http://s.yingle.com/ht/801685.html 该如何委托他

人代办授

权委托书

http://s.yingle.com/ht/80168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银行卡被盗刷银行担全责吗

http://s.yingle.com/ht/801683.html

 父子分家以房抵债善意行为买卖是否有效 http://s.yingle.com/ht/801682.html

 合同性质看内容透过名称看实质

http://s.yingle.com/ht/801681.html

 劳动者辞职单位竟要求返还培训费 http://s.yingle.com/ht/801680.html

 合同终止条款哪些情况下会生效

http://s.yingle.com/ht/801679.html

 后合同义务是什么意思

http://s.yingle.com/ht/801678.html

 用录用通知书代替劳动合同“违约”后无从追究 http://s.yingle.com/ht/801677.html

 影院禁止带饮料广告是否属于霸王条款 http://s.yingle.com/ht/801676.html

 招投标合同中的价格调整条款是否有效 http://s.yingle.com/ht/801675.html

 签订海外代理合同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http://s.yingle.com/ht/801674.html

 签约后发现无购房资格要求退定金被法院驳回 http://s.yingle.com/ht/80167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大客户经理被否认存在劳动关系

http://s.yingle.com/ht/801672.html

 签了三方协议不想去了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t/801671.html

 要约的成立与生效是一个意思吗

http://s.yingle.com/ht/801670.html

 骑车忘锁欠下北京俩套房成立租赁合同可要求平台赔偿 http://s.yingle.com/ht/801669.html

 合伙开店签订的合同是联营合同吗 http://s.yingle.com/ht/801668.html

 承揽方与定作方的违约责任有哪些 http://s.yingle.com/ht/801667.html

 房屋被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如何看

http://s.yingle.com/ht/801666.html

 赠与合同是诺诚合同还是实践合同 http://s.yingle.com/ht/801665.html

 赠品致伤商家是否应担责

http://s.yingle.com/ht/801664.html

 办房产证合同原件会收吗

http://s.yingle.com/ht/801663.html

 车辆存着所丢失存车处应否承担赔偿责任 http://s.yingle.com/ht/80166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网上购买二手车半年后反悔有效吗 http://s.yingle.com/ht/801661.html

 保健品广告利益链欺诈合同能否撤销 http://s.yingle.com/ht/801660.html

 企业之间借款合同有哪些法律风险 http://s.yingle.com/ht/801659.html

 合同无效后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http://s.yingle.com/ht/801658.html

 公司调岗不规范员工“被迫辞职”可获补偿 http://s.yingle.com/ht/801657.html

 客户投诉被快递员打伤快递丢失如何赔偿 http://s.yingle.com/ht/801656.html

 借款到期不还代物清偿协议的效力 http://s.yingle.com/ht/801655.html

 三方协议上的违约金条款书写格式http://s.yingle.com/ht/801654.html

2018  菜籽换油互易约定有效吗

http://s.yingle.com/ht/801653.html

 朋友借车惹纠纷保险费

http://s.yingle.com/ht/801652.html

 单位不批准辞职员工可申请补偿吗 http://s.yingle.com/ht/80165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合同中的默认是什么意思

http://s.yingle.com/ht/801650.html

 单方涨价不履约怎么办法院又会作何判决 http://s.yingle.com/ht/801649.html

 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支付员工赔偿金16万多 http://s.yingle.com/ht/801648.html

 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合同法律有什么规定(2018)http://s.yingle.com/ht/801647.html

 男子冒充韩国艺人骗钱被骗的赠与能否撤销 http://s.yingle.com/ht/801646.html

 浅析自始履行不能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http://s.yingle.com/ht/801645.html

 违约与侵权并存时应如何寻求法律帮助 http://s.yingle.com/ht/801644.html

 动批众合市场本周日闭市相关商户凭合同可领取补偿 http://s.yingle.com/ht/801643.html

 法定违约金与约定违约金数额的确定 http://s.yingle.com/ht/801642.html

 擦鞋摊买卖旧车票不合法

http://s.yingle.com/ht/801641.html

 什么是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制度 http://s.yingle.com/ht/80164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小区停车场的车辆被砸物业公司该不该赔 http://s.yingle.com/ht/801639.html

 起草合同律师收费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ht/801638.html

 租赁合同解除与终止有区别吗

http://s.yingle.com/ht/801637.html

 房东以清洁为由扣留租房押金扣留押金合法吗 http://s.yingle.com/ht/801636.html

 本案承包人是否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 http://s.yingle.com/ht/801635.html

 无效合同履行完毕怎么办

http://s.yingle.com/ht/801634.html

 男童玩手游花5万游戏公司应当返还钱款

http://s.yingle.com/ht/801633.html

 摔坏30万手镯事件和解和解协议注意事项 http://s.yingle.com/ht/801632.html

 合同解除效力发生时间的认定

http://s.yingle.com/ht/801631.html

 购买农村房屋能否因不是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而主张无效 http://s.yingle.com/ht/801630.html

 索赔双倍工资这次没有如愿

http://s.yingle.com/ht/80162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赠与财产的权利未转移导致赠与合同被撤销 http://s.yingle.com/ht/801628.html

  委托合同有什么特征 http://s.yingle.com/ht/801627.html 经济补偿金纠纷案用人单位如何支付补偿金 http://s.yingle.com/ht/801626.html

 台湾多地大停电停电的损失谁来负 http://s.yingle.com/ht/801625.html

 怎样认定名称与内容相矛盾的合同 http://s.yingle.com/ht/801624.html

 拍卖中属于要约行为的是什么

http://s.yingle.com/ht/801623.html

 违反竞业禁止规定被判赔偿

http://s.yingle.com/ht/801622.html

 深圳开首批共享单车禁骑令共享单车背后法律问题剖析 http://s.yingle.com/ht/801621.html

  签订三方协议的时间 http://s.yingle.com/ht/801620.html 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第三人造成工伤如何索赔 http://s.yingle.com/ht/801619.html

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预约合同_合同无须审批即生效 http://s.yingle.com/ht/801618.html

 购买笔记本电脑无法安装http://s.yingle.com/ht/80161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XP系统

赢了网s.yingle.com

 工伤保险待遇后应当及时支付给劳动者 http://s.yingle.com/ht/801616.html

 债务冲抵成债主如何行使代位权

http://s.yingle.com/ht/801615.html

 买房造假逃税_合同应当解除

http://s.yingle.com/ht/801614.html

 合同法对免责条款效力的规定(2018)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ht/801613.html

 公司搬家员工上班太远离职是否可获补偿 http://s.yingle.com/ht/801612.html

 交2万元买房定金违约要不回定金和订金区别是什么 http://s.yingle.com/ht/801611.html

 因工伤残起争端法院判决来维权

http://s.yingle.com/ht/801610.html

 从承包经营合同看违反法律合同无效 http://s.yingle.com/ht/801609.html

 旅游合同的违约责任该如何承担

http://s.yingle.com/ht/801608.html

 单位借口员工隐育炒人员工状告公司维权胜诉 http://s.yingle.com/ht/801607.html

 合同字迹不清应由谁承担责任

http://s.yingle.com/ht/80160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承租人优先承租权及优先购买权相关司法解释 http://s.yingle.com/ht/801605.html

 即使未办理抵押登记_合同也有效 http://s.yingle.com/ht/801604.html

 民间借贷本息到期后以房抵债据此签订的卖房合同有效 http://s.yingle.com/ht/801603.html

 合同违约认定认定后如何继续履行 http://s.yingle.com/ht/801602.html

 学生报"保过班"未过线要求退费保过协议有效吗 http://s.yingle.com/ht/801601.html

 标的物为数物的合同怎么解除

http://s.yingle.com/ht/801600.html

 员工要跳槽单位要求赔偿违约金是否能合法 http://s.yingle.com/ht/801599.html

 Boss直聘道歉涉嫌虚假招聘网站法律责任如何 http://s.yingle.com/ht/801598.html

 未按房屋买卖合同规定期限付清房款合同还有效吗 http://s.yingle.com/ht/801597.html

 子债父还如何转让债权

http://s.yingle.com/ht/801596.html

 一般合同审查的三步骤是什么

http://s.yingle.com/ht/80159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服务对象为自然人无法构成劳动关系 http://s.yingle.com/ht/801594.html

 中国或开菲佣服务保姆受伤雇主有什么责任 http://s.yingle.com/ht/801593.html

 转让购车指标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 http://s.yingle.com/ht/801592.html

 只有借款合同可以成立借贷关系吗 http://s.yingle.com/ht/80159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第四篇:试析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

试析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

摘要:从一起林权转让纠纷的定性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含义、特征,分析二者的区别,即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在主观目的、客观表现、数额要求、法律责任等方面不同,指出执法实践中特别应注意审查欺诈行为人主体资格是否属实,弄清欺诈行为人客观上有无实际履约能力,查清欺诈行为人有无实际履约行为,核实行为人不履行合同的原因,查明行为人资金和财务流向等问题。

关键词:民事合同欺诈;合同诈骗罪;定性

中图分类号:DF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919(2014)01-0027-04

Difference between Civil Contract Fraud and Crime of Fraud of the Contract

――Take a Case of the Forest Rights Transfer Disputes as an Example

WU Ya-li

(Henan Forestry Vocational College, Luoyang Henan 471002, China)

Abstract: As transfer forest rights disputes together qualitative i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is paper deeply discusses the meanings of civil contract fraud and contract fraud,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em, namely the civil contract fraud and crime of fraud of the contract in the subjective purpose, objectiv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legal liability, and so on.This paper mainly points out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oblems of law enforcement practice, and the reason why perpetrator doesn’t carry out the contracts.Key Words: civil contract fraud;the crime of fraud of the contract;qualitative

2013年4月,豫西山区发生一起林权转让纠纷。农民张某承包了1.33 hm2的荒山,在办理林权证时,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在标清四至的情况下,将该林地的面积误登为13.33 hm2,张某将错就错,并未指出。后张某以200万元的价格将该荒山的承包权转让给李某,后李某在办理林权变更手续的过程中,县林业局林政工作人员发现该林权证面积有误,与实际不符,予以更正。李某则认为自己上当受骗,遂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要求依法追究张某的法律责任。

接到报案后,对于张某的违法行为应如何处理,公安机关内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张某故意隐瞒事实真相,诱使李某陷于错误认识与其签订林权转让合同,是一种民事合同欺诈行为,仅需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不归公安机关管辖,应当不予立案。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张某采取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方法,通过订立合同,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属于典型的合同诈骗犯罪行为,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张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笔者在此对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含义、特征及差异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1民事合同欺诈的含义与特征

民事合同欺诈,是指民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对他方当事人故意做虚假陈述,或者故意隐瞒事实真相,诱使他方当事人陷于认识错误而与其签订合同的欺诈行为[1]。民事合同欺诈有如下特征:

①合同民事欺诈人的主观方面是为了牟利。合同欺诈人以欺诈手段诱使对方签订合同,并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目的是希望欺诈性的合同发生法律上的约束力,并通过实际履行,实现其获得非法利益的目的。因此,民事合同欺诈不是以签订欺诈合同为目的,而是具有想通过签订并履行这个表面合法的合同来达到牟取不正当的、甚至是非法利益的目的。

②合同民事欺诈的客观表现是实施了欺诈行为。主要表现为欺诈方对他方当事人对所要订立的合同中的主要条款或关键性内容故意做虚假陈述,或者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既可以表现为该行为可以是故意告知虚假情况的作为行为,也可以是有义务告知不予告知的不作为行为。通过这类的手段,诱使对方陷入了错误的认识,并由于错误的认识而做出了违反其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即与欺诈方签订欺诈性的合同。

③合同民事欺诈的欺诈方侵犯了相对人的债权,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 五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第五十四条也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并且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如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2合同诈骗罪的含义与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不仅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也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合同诈骗罪有以下构成要件:

①合同诈骗罪发生在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其犯罪主体要求行为人必须是合同当事人,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已满16周岁,具有辨认控制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②合同诈骗罪犯罪嫌疑人在主观上必须有诈骗的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犯罪目的。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行为造成扰乱市场秩序和侵害对方当事人财产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发生的态度。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具有不法所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非法占有目的既可以存在于签订合同时,也可以存在于履行合同的过程中。

③合同诈骗罪犯罪嫌疑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欺诈手段是指下列情形: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实施上述行为之一,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财物的,即可成立本罪。

第五篇: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与非罪新解

《刑法》第224条规定了合同诈骗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情况比较突出,合同诈骗罪作为当前司法实践中的常见罪名,如何与民事欺诈行为划分开来,涉及到当事人权利的维护与法律适用。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存在诸多类似,往往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以“非法占有目的”为认定标准,也是以此作为判断罪与非罪的界限,而往往对非法占有的法律特征和构成要件存在一定的分歧,给定罪带来困惑。

为准确把握合同诈骗罪的主客观要件特征,清楚划分合同诈骗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律师整理如下识别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区别:

民事欺诈中,行为人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会有一些虚假不实的言语和行为,这与合同诈骗罪中的客观行为及方法极为相似,司法实践中正确区分具有重要意义,否则有可能将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罪混同,造成放纵犯罪或错误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的不良后果。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

1、主观目的的不同:合同诈骗罪以签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民事欺诈虽然主观上有欺诈,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主观上以追求谋利为目的。

2、行为性质不同:两者都有欺骗行为存在,但二者的性质完全不同,民事欺诈主要是违背诚信原则,虽然客观上当事人也采取欺骗方法,却是在履行合同的前提下的欺骗,行为的目的只是出于谋利,使相对人产生错识认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意思表示;合同诈骗罪是想利用合同达到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犯罪行为人本质上没有承担合同义务的诚意,而是意图使对方单方履行主要合同义务,非法将其财物占为已有。

3、欺诈的手段和程度不同:民事欺诈通常比较直接,有一定的限度,只要对方当事人加强警惕,多数是可以避免的;合同诈骗罪的手段更加隐蔽和恶劣,如伪造身份证明签约等,被害人往往难以防范和避免。

从司法实践看,有无“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关键。刑法列举了合同诈骗罪客观方面的五种行为,如果有证据能证明有这些行为存在,原则上可以推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同时还需要综合考察以下因素,最终确定主观特征:

一是、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履行合同能力是基础,如果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故意夸大履约能力,合同订立后不努力创造条件履行合同,这种情况应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为人订立合同时无履行能力,但事后经过努力,具备了履约能力,且有积极的履行行为,或行为人有部分能力或提供了担保,但由于某些原因造成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应属于民事欺诈。

二是、行为人履约行为: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一般没有履行合同行为,即使有部分能力,也是为诱骗对方当事人,意图使对方当事人交付财物而将其非法占有,如果行为人有履行能力,并为履地合同做了客观努力,即使未能完全履行,也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三是、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行为人如果将取得的财物全部或部分用于挥霍或从事非法活动、偿还他人债务、携款逃匿等,应当推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如果将取得的财物全部或大部用于合同的履行,即便客观上未能完全履行,也应认定为民事欺诈。

四是、行为人事后态度:如果行为人事后积极挽救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损失,能主动承担违约责任或制订还款计划保证履行,则不应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如果行为人不采取积极措施补救对方损失,不承担违约责任,甚至推拖责任或有逃匿行为的,一般应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构成合同诈骗罪。

二、单位犯与自然人犯的区别:

根据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未作为单位犯罪起诉的单位犯罪案件处理精神,审判程序并无不当,但由此反映的单位犯与自然人犯在司法中突显的问题,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构成即有单位又有个人,二者区别是:

一是、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主体不同;

二是、行为人是否为单位利益、体现单位整体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实施合同诈骗罪的行为在主观上是否为单位利益,客观上所得利益是否归属单位。单位行为必须是以单位决策机构决定或认可的行为,看该行为是否经过单位决定或认可,是否体现单位的整体意志,客观上是否表现为单位以其人力或财力实施。

三是、单位犯罪中,如果个人有部分分赃,即有单位人员将合同诈骗所得财物的一部分归单位所有,一部分归个人所有,则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构成和共同犯罪情况认定。

三、交易次数在定性中的作用:

多个主体、多个法律关系并存的情况下,在单次业务中,行为人在某一业务中使用欺诈手段,将另一方持有的财物占为已有并处分,此行为本身来看符合合同诈骗罪的客观特征。如果考虑这一行为发生的具体背景,业务联系过程,或将业务放在整体背景下,或有其他第三方的利益参与,这种情况下,对此行为要慎重评价。合同诈骗罪是主客观统一的整体,是行为与结果的有机整体,应同时重视或考查对规范的违反和对利益的侵犯两方面。

四、采取欺诈手段签订合同,将所得款大部分用于合同履行的情况,如何定性:

行为人获得财物后,进行了履行合同的努力,并非签订合同后听任不管,或采取转移、隐匿资产,使合同根本不能履行或不具备履行条件,这种情况下,容易发生错误推断。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基本反映不履行合同的故意,则应当推定行为人有非法占有目的。如果把获取的财物又投入履行行为或履行中介活动,而不是用挥霍、偿还债务或携款逃匿,没有明显的侵吞合同款的行为,这种情况下即使客观上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义务,亦很难推定行为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目的,因此,不宜按合同诈骗罪处理。

五、受害人未受实际损失对定性的影响:

实践中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履行合同时使用了如冒用他人名义,虚假出资等欺诈手段,但受害人基于对土地增值、市场供求与风险市场因素的合理预期,通过商业运作和经营活动,获得了收益,同时合同目的得以实现,当事人并没有因为行为人欺诈行为而受到损失,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客观方面可能具有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欺诈特征,此时应当立足于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情况分析,不以个人的手段为判断标准。合同诈骗罪保护的客体是财产权,而不是交易中的诚实信用,不能因为一方在交易中有不诚实的行为,就认定为诈骗犯罪,如果最后没有造成另一方当事人财产损失的话,不以合同诈骗罪追究责任。

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行为人骗取财物没有从事非法活动,而是用于履行合同以外的正当用途的情况,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人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但也不愿意履行合同,而是想利用合同得到当事人的财物,用于解决自身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待问题得到解决后再归还财物,在问题尚未解决以前,以各种理由拖延归还,这种情况属于“合同骗用”,对此,有人认为对于合同骗用行为,应当区分临时骗用与长期占用拒不归还分别处理。临时骗用的情形是,行为人想利用合同作应急之用,渡过困难期后归还,并无永久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行为人有归还诚意和愿意承担责任的态度,同时行为人还必须确有解决困难和承担责任的实际行动。长期占有不还的情形:随时间推移,行为人采取打欠条、切断联系等方式拖延履行合同,将合同款用于偿还债务或其他经营项目。相当长的时间内拒绝履行,其主观上非法占有的目的明显,表面上看行为人没有挥霍、潜逃等侵吞合同款的行为,但实际上行为在对方多次推促下,具有偿还条件却不归还,仅仅是口头上承诺履行,事实上却以种种理由拖延或搪塞,长期占有他人财物,这种情况下虽然他人的财物所有权表面上没有明显被完全剥夺,但长期拖欠与占用的行为,事实上已经占有他人财物,所有权处于事实被夺的状态,具有完全被剥夺的现实危险,依法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七、法律价值体现:

合同作为经济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纽带,对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有序运行起着巨大作用,合同诈骗罪是伴随着合同制度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欺诈经济犯罪,扰乱了市场秩序,侵害了公民个人合法财产所有权,违反了国家管理制度,必须依法打击。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禁止或避免欺诈行为是不可能的,交易中的许多欺诈行为无法都用刑法手段规制,大多数靠当事人自身避免。因此,从法律上将此类行为分为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绝大多数此类行为以民事法律进行调整,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如果损害了国家利益,合同当然无效,如果损害的不是国家利益,则赋予当事人自主决定是否行使撤销权,如果行为人未能通过法律程序撤销的,合同仍然有效。立法如此规定的目的是维护民事法律关系的稳定,以便更多地保仿受害方的利益,被害方如果认为受欺诈而与行为人订立合同,其可依法通过民事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

从刑法的角度看,刑法作为社会规制行为的最后防线,根据一定的规则控制和处理,能够用其他手段调整的违法行为,尽量不用刑法手段,刑法作为所有社会体系中最具强制力的法律手段,也不是万能的,必须以其他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维持社会秩序。

合同纠纷、欺诈纠纷、合同诈骗都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不断变换反复出现,因此在办理合同诈骗类犯罪案件时,依据刑法规定的内容,根据几种情况相互之间的界限,准确区分和认定,对实践中错综复杂的案件,在考察案件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进而对该行为属于民事还是刑事进行分析判断,还可以根据案件能否以民事手段来维护被害人的财产权、是否确有必要动用刑法手段,作为认定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的考查点之一。北京天依张生贵整理

下载小议民事上合同诈欺与合同诈骗罪有何区别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议民事上合同诈欺与合同诈骗罪有何区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分析

    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分析 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纠纷是常常发生的,纠纷发生后大家应冷静积极合法的处理纠纷以免使事态严重化。笔者撰写此文,从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联......

    “合同”和“意向书”有何区别

    “合同”和“意向书”有何区别日常经济生活中,人们通常都会和各种“合同”打交道, 比如购房合同、购车合同、租赁合同等,但是大家对“意向书”这个概念却不是很常见到。“意向......

    租赁合同与承包合同有何区别(定稿)

    租赁合同与承包合同有何区别 (1)两类合同的性质 1998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以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和1988年6月5日发布的《全国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租赁......

    如何区别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合同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yingle.com 如何区别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 核心内容:如何区别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要......

    党委与党组有何区别

    党委与党组有何区别? [发布时间:2006-4-27 15:05:00阅读次数:15469] 答:党组不是一级党委,而是上级党组织在非党组织中的派出机关。党组成员由批准 成立党组的党组织决定,党组必......

    收据与发票有何区别

    收据与发票有何区别啊?什么时候收据可以入账,什么时候不能入账?具体是如何的? 答:收据可以分为内部收据和外部收据。外部收据又分为税务部门监制、财务部门监制、部队收据三种。......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何区别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何区别? 刘义忠我从上世纪80年代接触到素质教育这个概念,一直都很关注。当年的教育部副部长柳斌同志说,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有何区别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有何区别 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有什么区别,金融危机会不会演化为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