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项目验收指标
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项目
经济效益验收指标:
截止项目验收时计划完成53个车站的加装,实现销售额约为1.25亿元,实现利润约1500万元,上缴利税约825万元。
一个车站单价:235万元
安全栏杆:2万*60套=120万
门机单元(DCU):1.2万*60套=72万
站台控制及监视系统:43万
上海嘉成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有限公司2013.12.4
第二篇:2011年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项目
2011年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项目
附件信息
*1.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项目申报书上传空表下载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传
*3.上两年有效的企业审计报告,相关财务报表(复印件上须加盖公章)上传 *4.项目在企业内部或集团公司,控股(集团)公司或区县主管部门已立项的证明材料(相关文件的复印件)上传
5.证明项目研发的技术方案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的相关文献检索报告上传
6.6.项目已具备知识产权基础的,需提供专利等授权,受理或引进等证明文件的复印件上传
7.8.多家单位联合申请时,须提供合作协议或合同上传
管理部门提供核准意见上传
10.企业获得国家,地方政府颁发的奖励证书上传
11.列入国家,地方科研计划项目批准文件(已完成的附验收结论)上传
12.技术成果(产品)的检测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上传
13.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上传
14.国家级或市级技术中心认定证书上传
15.IS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环境体系认证证书上传
16.产品订货合同,高技术服务合同上传
17.技术转移证明上传
18.企业认为必须提供的材料上传
第三篇:上海市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项目)
政策名称
上海市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项目)
一、政策依据
《上海市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规定》
《上海市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沪经信法(2013)353号〕
二、支持方式/支持标准
对于纳入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的项目,由专项资金对项目单位给予支持,支持标准不高于该项目研发总投入的30%,金额最高不超过800万元。
三、申请条件
项目申报单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市登记注册;
(二)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三)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信用良好;
(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资金筹措和项目实施能力,项目方案合理可行;
(五)所申报项目为在建或待建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自当年1月1日起)重点支持下列两个专题:
(一)引进技术创新开发专题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重点鼓励本市企业开展海内外先进技术和研发团队的并购,或通过购买、许可、合资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引进境内外技术(成果)进行创新开发,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突破,加快新模式、新业态的挖掘和培育,提升本市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上海产业的转型发展。(二)
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专题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重点支持具有国家级、市级和区级研发机构资质的企业,通过引进技术的再创新与集成创新,解决重点领域中核心产品的产业化关键生产技术或瓶颈问题;重点支持上述企业引导本行业的发展方向,主导或参与各类技术标准的制定;重点支持上述企业近三年内获得上海市专利新产品称号的项目,在拓展“四新”的应用领域方面开展技术攻关。
四、申请流程/申请途径
(一)项目申报采取网上与书面同时申报。网上申报需登录“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库申报系统”(http://project.shanghai.gov.cn)或“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与服务平台”(http://zxzj.sheitc.gov.cn),在线填报并递交相关电子文本(包括项目申请报告和附件资料)。书面申报需提供与网上申报相一致的纸质项目申请报告和附件资料各2份,附件资料见五。
(二)已申报其他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者,应主动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照重复申报不予受理。
(三))项目单位需将申报材料报经主管部门(各区县经委、商务委,各集团公司等)初审并出具意见。
(四)项目单位提交的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打印,以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金属钉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材料。
(五)网上申报时间留意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所发通知。
(六)书面申报材料需现场提交,不接受快递、邮寄等方式。
(七)主管部门和联系方式:
主管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技术进步处
材料送达地址: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中心(威海路511号15楼1505室)
联系人:李蕾、俞彦
联系电话:23112789、61717620
市经济信息化委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和服务平台技术支持电话:60801111-2。
五、提交材料
(一)项目申请报告
(二)附件资料:
1.申报引进技术创新开发专题的单位须提供并购或技术(成果)引进的相关合同,申报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专题的单位须提供国家级(或市级、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资质证明的复印件;
2.证明项目研发的技术方案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的相关文献检索报告;
3.证明项目在企业内部或集团公司、控股(集团)公司或区县主管部门已立项的相关文件的复印件;
4.项目已具备知识产权基础的,需提供专利授权、受理、引进等的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5.上一企业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含附注)等企业经营状况证明材料;
6.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7.项目涉及行业准入管理的,须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相关许可文件;
8.项目资金来源涉及贷款的,须提供与银行或财务公司签订的贷款合同。
第四篇:2012年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项目的通知
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第一批
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项目的通知
沪经信技(2012)304号
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对接国家“百项技术创新推进计划”,集中资源,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的突破,依据《上海市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规定》和《上海市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就组织申报2012年第一批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项目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计划专题
2012年第一批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将聚焦两大专题:
(一)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专题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及装备方面,通过购买、许可、合资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引进技术后开展吸收再创新工作,提高产品性能和经济社会效益,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二)产业联盟与产学研合作专题
1.围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工信部科„2011‟320号),依托转制的大型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在本市具有优势的领域集中人才、技术和实验检测资源,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和平台建设,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共享技术成果,形成产业协同创新机制。2.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具体项目实施为依托,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形成产业联盟或产学研良好运行机制,解决本市重点发展产业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或瓶颈问题。
二、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或牵头申报的单位须在本市进行工商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中,专题
(一)需由一个单位申报;专题
(二)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联合申报。项目单位必须有较强的研究团队和较好的前期研发基础,并承诺投入必要的资金及落实实力相当的研发团队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2.申报的项目必须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先进制造业范畴,具有明确的研发和产业化目标,并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软件著作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
3.项目实施期限:项目须在2012年1月起的三年内完成。
三、申报程序和办法
1.项目申报采取网上与书面同时申报。网上申报需登录“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库申报系统”(http://project.shanghai.gov.cn)或“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与服务平台”(http://zxzj.sheitc.gov.cn),在线填报并递交相关电子文本(包括项目申请报告和附件资料)。书面申报需提供与网上申报相一致的纸质项目申请报告和附件资料各4份。
附件资料包括:
(1)证明项目研发的技术方案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的相关文献检索报告;
(2)证明项目在企业内部或集团公司、控股(集团)公司或区县主管部门已立项的相关文件的复印件;
(3)项目已具备知识产权基础的,需提供专利授权、受理、引进等的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4)上一企业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含附注)等企业经营状况证明材料;
(5)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6)项目涉及行业准入管理的,须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相关许可文件;
(7)申报专题
(二)的项目单位,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以及资金投入计划,并附合作协议或合同;
(8)申报专题
(二)的高校或科研院所,须由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管理部门提供核准意见。
2.已获得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3.项目单位需将申报材料报经主管部门(各区县经委、商务委,各集团公司等)初审并出具意见。
4.项目单位提交的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打印,以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材料。
5.申报时间自6月1日起,6月20日截止。
6.书面申报材料需现场提交,不接受快递、邮寄等方式。书面申报受理时间集中在后7个工作日,时间为9:30—16:30。
四、主管部门和联系方式
主管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技术进步处
材料送达地址: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中心(威海路511号15楼1514室);邮编:200041
联系人:俞彦、张宏韬;联系电话:61717620、23112752
网上申报技术支持联系人:周峰皓;联系电话:60805542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规定》的决定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鼓励引进技术的吸
收与创新规定》的决定
(2002年2月1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
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上海市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规定修正案(草案)》,决定对《上海市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第十条修改为:“市各有关部门用于技术进步的其他专项资金,应当确定高于百分之十的比例用于鼓励吸收与创新,重点支持引进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认证。”
二、第十二条修改为:“下列项目或者技术可以获得技术开发经费的补贴: “
(一)属于国家技术创新项目或者本市重点支持的吸收与创新项目; “
(二)在吸收基础上创新的、具有市场竞争力或者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
(三)未列入市吸收与创新计划,但符合指导目录要求,经过市经委组织鉴定,确认其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并形成一定规模的项目。”
三、第十五条修改为:“列入市吸收与创新计划的项目,可以向市经委申请优先列入市技术改造项目计划,获得贷款贴息的资助。”
四、第十八条第二款修改为:“吸收与创新的产品进行技术质量认证,企业可以向市经委申请有关的经费补贴。”
本决定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公布。
上海市鼓励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暂行规定
(1987年6月20日上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自
1987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鼓励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快国产化进程,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承担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工作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
第三条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应实现下列目标:
(一)掌握其设计理论或方法、原料配方、工艺流程、技术标准、试验检测、质量控制、安全和环境保护技术措施以及技术诀窍,生产出符合预定要求的产品;
(二)掌握为引进整机生产配套的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制造和质量检验等技术,并使这些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和数量要求;
(三)将引进技术应用到其他产品;
(四)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第四条 本市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规划和计划实行分级管理。
市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委)负责组织编制全市的规划、计划和实施中的协调工作。
各主管局或公司负责编制本系统内的规划和计划。
第五条 各主管局或公司应将技术难度大、协作面广、需由市经委扶持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于每年十月一日以前汇总报送市经委。经审核、平衡后列入下一全市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重点项目实施计划。
第六条 在编制引进技术项目的建议书及可行性报告时,应同时制订消化吸收计划。主管部门审批时,应同时审查该项目的消化吸收计划。
第七条 各主管局或公司应由主要领导人员负责引进技术项目的消化吸收工作。
承担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工作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装备条件,或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军工部门的协作保证。
第八条 市经委、各主管局或公司可委托有条件的科研单位、事业单位负责某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组织、协调工作,并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九条 凡经过出国考察或培训,并参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工作的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在工作未完成前,不得调离。因情况特殊确需调动的,须经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条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所需资金的来源是:
(一)企业的自有资金;
(二)向市经委申请“科研成果产品化贷款”;
(三)银行贷款,贷款利息可由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给予适当补贴;
(四)为消化吸收工作所必需,单台价值在五万元以下的测试仪器、试验装置、试验用关键设备的购置费,允许摊入成本;
(五)消化吸收涉及科技攻关项目的部分,从现有的科技三项费用开支;
(六)地方财政每年拨出的专款和专项贷款融资。
第十一条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资金应主要用于样机、样品、工夹模具的购置,配套件和原材料的试制,以及科研、设计、检测、调试、鉴定和协作等方面。
第十二条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必须进口的样机、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所需的外汇,由各主管局或公司在本系统内按调剂外汇的有关规定统筹解决。
第十三条 凡有用汇额度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所需的外汇,可按实现消化吸收后预计可以节约的外汇额度的一定比例,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向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申请外汇贷款。实现消化吸收后,可用消化吸收项目节约的外汇额度归还贷款本息。
第十四条 凡列入国家经委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计划的产品,从试销之日起免征产品税、增值税三年;凡列入国务院其他部、委和市经委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计划的产品,从试销之日起免征产品税、增值税二年。免征产品税、增值税的年限期满时,企业仍有较大困难的,可适当延长免征产品税、增值税的期限,或优先考虑减免调节税。
第十五条 企业实现消化吸收后生产的产品,如成本高、利润低,经财政部门审查同意,可以比照同类老产品或本企业其他产品的平均盈利水平,计提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并相应减征调节税。
第十六条 凡使用消化吸收后的国产化产品而减少进口、节约外汇的企业,由于价格原因致使本企业产品成本增高的,经财政部门审查同意,可以按减少的利润计提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并相应减征调节税。
第十七条 为实现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进口设备样机和价值在样机总体价格百分之二十以下的少量关键零部件的,可向市经委提出报告,由市经委报请国家经委批准后,持国家经委主管局的证明,海关可减免其进口关税。
第十八条 凡使用国家拨给或扶持的外汇引进的技术和设备,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保护期内的专利和涉外经济合同中规定保护期内的技术秘密外,允许有关单位参加消化吸收工作。
本市承担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任务的单位,持市经委或主管局的证明,可到有关单位参观、考察和商讨消化吸收工作。
第十九条 凡由有关单位共同参加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各参加单位应事先协商,签订合同或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益。
第二十条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成果,为参加消化吸收的单位和原技术引进单位所共有;消化吸收成果的转让收益应按各方贡献大小分享。消化吸收中创新的成果为参加消化吸收的单位所有,但原技术引进单位有权要求优先或优惠采用。
第二十一条 消化吸收的技术成果经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技术部门鉴定,其技术性能和质量指标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并具备批量生产、供应条件的,应及时向市经委提出报告,由市经委报请国家经委颁布后,由使用单位优先采用。
属于前款的技术和产品,有关进口审批机关应限制进口或禁止进口,海关也应取消关税减免。
第二十二条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项目,可实行招标承包,也可以组织跨地区、跨行业的社会专业化协作攻关。
生产单位与科研、设计、教学单位相结合共同承担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项目,各方应共担风险,分享收益。从消化吸收项目投产之日起,每年收益不超过三十万元的,三年内免征所得税;超过三十万元的部分照章征收所得税,免征调节税。
第二十三条 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重点项目研制的配套产品,经上级主管部门鉴定,其技术性能和质量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并已提供给重点项目配套使用,经市经委审核确认采用该产品可以节约本市地方外汇支出的,研制单位可向市计委申请提取所节约外汇额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作为奖励。节汇额每年结算一次。奖励年限一般为两年,最多不超过三年。
第二十四条 凡列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重点项目的产品,其配套件生产单位与整机厂签订配套件直接供应合同的,经市经委会同财政部门审核,可以减免中间产品税,只收增值税。
第二十五条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及其创新的成果(包括产品)视同科研成果,可申请各级科研成果奖。
凡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工作中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员,可按照《技术进步奖励条例》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给予奖励。
第二十六条 市经委应定期评选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成果,并发给奖金。此项奖金不征奖金税。
第二十七条 接受计划任务或按合同承担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重点项目的单位,由于主观原因不按规定内容、期限完成承担的任务,严重影响项目进度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取消其承担该项目的资格和相应的优惠待遇,三年内不准其立项引进技术,并追究其行政、经济责任。
第二十八条 引进技术实现消化吸收的项目,因产品质量指标下降又不及时改进、提高,以致不能继续采用的,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核减或取消其享受的有关优惠待遇,并追究其行政、经济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1987年8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