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院编制情况调研报告
中医院编制情况调研报告
一、单位基本情况
1、单位名称、规格、等级,我院全称为沈丘县中医院,规格为股级,无医院等级。内设机构分别为内科、外科、中医科、中西结合科、急诊科、妇产科、中医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住院部(九个病区)、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彩超 心电图 多普勒 放射 CT)、手术室、胃镜室、病理室、理疗康复科、针灸推拿科、静脉曲张科、肛肠科、碎石中心、输液中心、医政科、中医科、控感科、护理部、人事科、办公室、新农合、统计室、微机室、财务科、收银处、后勤供应科等。
2、床位设置,批准床位为xxx张、实际床位为xxx、核准床位为xxx张。
3、人员编制xxxx名,临时编外xxx人,共计xxx人。其中
管理人员x名,专业技术人员xxx人名,工勤技能人员xxx人名。
4、学历结构,中专xxxx人、大专xxx人、本科xxx人。
5、医院领导配备,xx正xx副。
6、xxxx年财政收支情况,总收入xxxx万元、总支入xxx万元、县本级财政补助xxx万元、在职人员工资xxx万元、退休人员工资xx万元、负债xxx万元。
二、当地的基本情况
1、辖区面积xxxxx平方公里2、2011年经济状况,国民生产总值xxx亿元、公共财政收入xxx亿元、公共财政支出xxx亿元。、全县人口xxx万人,其中城区人口xxx万人、农村人口xxx万人。
三、对县级中医院机构设置编制标准和管理体制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坚持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合理配备人员,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根据中医医院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中医医院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标准。
1、机构设置中医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效能的原则,实行院、科两级制。业务科室应按照中医特点、医院规模、实际需要
和业务发展情况设置。
2、病床的分配比例
中医医院病床的分配,应根据床位总数、当地医疗需要、各科技术力量、专科重点建设等情况,确定各科床位所占的比例。3人员编制
中医医院人员编制按病床与工作人员x:x~x:x计算,或全县人口比例计算。
xxxx中医院
xxx年xx月xx日
第二篇:建平县中医院党建调研报告
建平县中医院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建平县中医院
姜军
建平县中医院党委以建设“五好”基层党组织和“五带头”党员队伍为目标,按照“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创建一个好医院”的工作思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创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了一支德医双馨的优良团队,确保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稳步提高,推动了医院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一、党组织概况
目前,全院设党支部3个。设副书记2人,有党委委员7人。现有党员83人,其中在职82人,退休1人,男42人,女41人,35以下14人,36-45岁26人,46-54岁34人,55岁以上9人。本科18人,大专28人,中专26人,高中、中技9人,初中2名。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坚持学习教育。根据党委要求精神,结合医院的工作实际和特点,利用三会一课、党的活动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上级党建工作的安排部署,落实医院党委的决议决定。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投身到医院的发展中去。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争做新时期优秀党员活动。加强党员干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自觉抵制“四风”不良思潮的侵蚀和影响,牢固树立远大理想,为创建“三好一满意”医院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同爱院、爱岗、爱本职工作联系起来,爱国先爱院,爱院先爱岗,爱岗比奉献,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自觉以制度、规范和流程约束自己,充分展现医院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加强党建工作,打造坚强堡垒
医院坚持突出党建工作主体地位,经济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着力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医院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推进支部标准化,强化组织建设。院党委对支部设置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健全了支部班子,完善了工作机制。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建立了“带学、讲学、述学、评学、考学”等学习制度,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党的理论、现代管理,业务技术、不断提升从业能力、管理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采取党员培训和业务培训等各种形式,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坚持党员干部政治学习制度。
积极开展“把工作一线的骨干和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出类拔萃人才,把出类拔萃人才培养成支部班子成员;党员带头提高业务水平,带领职工共同提高业务水平”的“三培两带”活动,特别注重做好35岁以下临床一线积极分子的培养,不断增强党的后备力量,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作贡献、当表率的良好风气。
2、加强作风建设。院党委结合实际,认真开展 “三治三查三提”活动,一是治“庸”,查工作在不在状态,推动工作提质;二是治“懒”,查任务有没有完成,推动发展提速;三是治“散”,查管理是不是规范,推动管理提效。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作风上存在的庸、懒、散和影响、制约医院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使全院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工作能力明显增强,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明显改进,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在全院上下形成求真务实、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有力推动医院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了医德考评制度,为每位职工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并以此作为医务人员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二是结合医院科室目标考核制度,院领导班子经常下到科室督导检查,促进医德医风进一步提升。三是结合反腐倡廉,在全体党员中率先加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医德医风的不断好转。四是严厉打击医疗和医药购销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认真治理商业贿赂,禁止收受红包、开大处方、过度治疗。
4、开展干部下乡活动,增强宗旨意识。
院党委坚持把“医疗下乡”活动作为增强宗旨意识、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改进机关作风、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同时充分发挥医院医疗资源优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送医送药送健康、免费健康体检、义诊、健康服务指导、贫困村民医疗救助、支援乡镇卫生院建设等活动,确保整个活动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感受到党的温暖。
三是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凝聚先锋作用,打造优质服务。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院党委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患者至上、服务人民健康”的主题,以“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加强基层组织”为活动载体,结合医院实际,认真承诺践诺,形成了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良好局面,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医院发展的助推器。
1、着力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院党委在党员中深入开展“注重道德修养,争做行业模范;注重业务水平,争做行家里手;注重服务奉献,争做岗位楷模”设立“共产党员先锋岗”、“共产党员责任区”、“共产党员突击队”,打造“共产党员先进项目”,强化党员先锋意识,激发党员工作热情,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2、着力在加强医疗业务发展上。利用新设备带动新技术,新技术带动业务发展。医院每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共10余项,大大提高了医院整体诊疗水平,拓展了服务功能。
3、着力在加强教学科研上。一是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各项制度。包括医院教学制度、实习进修生管理制度、外出进修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等,二是通过合作联营,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与乡镇医院、卫生室建立了帮扶、合作意向。
4、着力在加强护理服务质量上。护士党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进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大步提升。护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和谐病区”,同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护理管理,完善考评机制,对创建工作进行了积极有效地探讨,全面落实了“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服务理念,使创建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达到了“三好一满意”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习气氛不浓,注重业务技术,忽视党组织建设。二是部分同志在参与医院全面建设中出现了组织意识淡化、功能退化、作用弱化的现象。认识到不了位,存在领导机关忽视、自身轻视的问题。参与的热情也不高。
三是少数同志对党委的组织原则、工作内容和工作制度了解很少,不知道怎样履行职责、开展活动。
四是在工作中,工作局限于传达上级文件和精神,填填表格,完成些指令性任务,开展的工作层次比较低、尤其是在中心工作上,模范带头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院党委要紧紧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带领全院党员干部,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和坚强堡垒作用,有力地推进医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医院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人民群众满意”为主题的“三好一满意”活动,继续发扬锐意进取之作风,努力向省内一流的二级甲等医院目标进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实惠和便利,为推动医院发展、构建幸福建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中职学校编制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编制调研报告
一、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而中职生凭借着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实用性的优势,赢得了广泛的就业市场。良好的就业环境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随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国策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职学校正逐渐成为独立的教育本体,参与市场竞争。但是生源现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矛盾等若干因素,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桎梏,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里,曾经红火了一阵子的中职学校因普高扩招、毕业生就业安置等问题而出现了招生难,生存难和持续滑坡的局面;甚至,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因此而纷纷面临关门。尽管当前有的中职学校采取了教职工全员招生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办法以解决生源难题,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勉强维持运转;但生源的“录取流失率”高达30%以上,且居高不下;招生成本极高,而且教师们为此也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和思想包袱。面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进行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尽管当前的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学生仅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但是,我们应该十分清楚地看到,我国毕竟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无疑需要一批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创新的高科技人才,但更需要千千万万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一定技术理论的新型员工。与其说中职学校面临着存亡危机,不如说中职学校的招生、教育和管理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
二、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方面: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1、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都不能与时具进;缺乏吸引力,硬件设施也跟不上。学生的实习实验条件差,实训设备陈旧简陋;也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开设课程的实用性不强,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
2、中职教育本身的理念不清,有很多中职学校对中央职业教育精神没有很好的领悟。学校为了自己的生存,不顾教学质量只图经济效益。有些学生在一些三年学制的中职学校,却只读了不到一年的书就以“顶岗实习”的名义去工作了;但为了那张毕业证却还得要交六个学期的学费。由于没有受到很系统的职业教育,学生也很难适应其所在的工作岗位;使得中职学校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信任危机。
3、有些中职学校制订的中专招生方案,也缺乏创新精神。仍采用自己十几年前制订的原“圈地”承包式招生方法和通过给予推荐学生的中学老师“招生回扣”的方式;用“有偿招生”的手段等来完成上级教育部门下达的中专扩招指标。如此的中专招生方案,早已落后于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早已知道:原初中班主任力劝并亲自带送初中生去读中专的“猫腻”。而中学老师推荐的学
生就读职业学校,也是“随行就市”;把学生推荐给回扣高的中职学校,而不是考虑这些中职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教学质量。
(二)学生方面:一般来说,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
1、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中职学生起点较低。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其中一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时常出入游戏机房、营业性卡拉OK厅舞厅;有的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常和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等。
2、现在的中职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3、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将来的就业形势尚可;因此在校的中职生就成了“60分万岁”一族。他们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有毕业证,有毕业证就可以找得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
(三)教材方面: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职学生现用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知识的更新。有些专业教材还是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有些新版书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更新包装,内容还是老的基本没变。而近几年企业在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却还一成不变,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
2、有些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中职学生基础又较差,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有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学习确实强人所难;
3、教材的实用性不强,理论偏多;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少,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脱节;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 的想法。
(四)师资方面:
1、从质量上来看:中职教育的教师有很多都是从普通教育改行过来的,特别是专业课的老师;很难做到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双师型的要求。况且就是这样的改行教师也不能满足现有中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很多新兴的专业根本就没有教师。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2、从数量上看:加上中职学校不断扩招,师生人数比例逐年减小;造成部分教师负担过重,形成有时一个老师教3到5门专业课的情况。如此大的工作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建议与对策:
(一)、要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用人制度改革步伐。
在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按照“资格准入、公开招聘、择优聘用”的原则,对职业学校新任教师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各级人事、编制、教育部门要积极支持职业
院校用人制度改革,在职业学校进人手续、岗位设置、职务评聘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在职业学校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教师岗位,允许打破学历、年龄、身份限制,吸收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实施“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聘兼职教师,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资助。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与企业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
加强职业学校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双师”素质,是当下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双师型”建设现实而紧迫的任务。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应突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切实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各地市可根据本地实际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作为校企合作的指导机构。成员包括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如教育、人事、劳动保障)、职业学校(中职、中技)、行业企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工商联、外资企业联谊会等),下设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其中“师资建设专业委员会”重点推动“双师”教师队伍建设。
2、采用柔性的人事管理制度,鼓励学校聘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形成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再逐步向双师素质过渡。
3、实行新教师见习期培训制度。作为刚走出校门,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见习教师,由于他们在大学中学习的主要是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知识,接触实践较少,故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这期间的培训是由职业教育部门直接组织安排的,只有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成为真正的专业教师。
4、、全面建立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职业学校的在职教师每一个培训周期必须到相关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要开发出一套体现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特点的培训方案、课程标准及教材。
(三)、重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
重视“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与管理是师资队伍建设中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优秀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是学科带头人的后备军,是学校人才队伍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选拔、培养与管理方面的我们认为:一是要选拔出思想政治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在专业领域已做出了一定成绩,并有较好发展前途的教师作为培养对象;二是要“不拘一格”,对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大胆启用,精心培养;三是对被培养人要实行“四个优先”的倾斜政策,即优先外出学习提高、优先评聘职称、优先派往企业锻炼、优先安排科研经费;四是要实行双重考核动态管理,做到优胜劣汰,滚动发展,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通过建立一套良好的选拔机制,使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
脱颖而出。
(四)、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职业学校目标考核指标。
由于诸多原因,有些学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程度还不够,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职业学校目标考核之一,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各学校上“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对不能完成培养任务的职业学校,在年终学校评选工作中,采取一票否决制,可督促学校领导更进一步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必将更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五)、鼓励中职学校积极参与产学研开发。
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教育和实训工厂的建设,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与有关人员一起自行研制、开发、实验设施,要加强与生产科研部门的合作,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科研,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在科研活动中得到提高。
(六)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技能考核,并作为学校评聘教师的重要依据。
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定考核专业课教师技能的计划,每一、二年组织本校专业课教师参加一轮次的技能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学校评聘教师的重要依据;同时制订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这样,真正能使双证型教师成为双能型教师,有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了一支“双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人才。
(七)、加强校园文化培育,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主人翁意识。
职业学校的教师一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自主意识非常强,他们即讲究生活质量,也特别关注工作质量,工作压力大没关系,但是希望工作很愉悦,很有成就感,所以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能促进教师之间、教师与组织之间更加和谐,降低教师面对不确定情境与事件时的焦虑感。组织文化像过滤器一样,帮助教师过滤去掉无关的事件,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主人翁意识。
(八)、完善绩效考评程序,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绩效考评系统。
开展教职工绩效考核是加强学校管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推进依法治教的重要基础。科学有效地实施绩效考核,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队伍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完善教师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人事制度的重要任务,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篇:中医院情况调研
XXXX县中医院调研情况汇报
XX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XXXX县中医院始建于1984年12月,是XXXX市唯一一家 “二级甲等”中医院,也是XXXX市首批“诚信医院”、“国际爱婴医院”和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龙头单位。该院是政府主办的全民事业单位,是职工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定点医疗保险及商业医疗保险的定点机构。
一、医院概况
(一)人员及科室设置
人员结构:医院现有在职职工216人(在编人员103人,聘用人员112人,借调1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1人,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52人,初级职称127人。本科及以上学历73人,大专学历107人,中专及以下学历36人。退休人员45人。
科室设置:医院现设有25个临床科室(其中省级中医重点专病2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2个),15个医技科室。开放床位150张,设有妇产科、中医骨伤科、针灸推拿科、脑病科、外科、肾科、内科、脾胃科、肿瘤科、肺科、儿科等病区。门诊设有内科、外科、骨伤科、儿科、口腔、五官、皮肤、和肝病、慢性咽炎等专科专病。能开展四类以上手术、心血管介入和特色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二)基础设施
全院占地面积5015.71 M,现有医疗、辅助用房共10000M,含病房楼、综合楼、老城门诊、新城门诊(原旧病房楼)。
(三)设备状况
医疗设备:医院现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80余台,中医药特色诊疗设备10余台,有CR、CT、C型臂、TCD、彩超、脑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电子内窥镜、病理会诊系统、体外碎石机、全自动生化仪、磁酶免等辅助检查设备及呼吸机、麻醉机、心电监护仪等急救设备。
后勤设备:医院现有空调160余台,电脑100余台,打印机40余台,服务器2台,电梯3部及冰箱、电视等相关后勤服务设备数台。
(四)财务状况
资产情况:医院总资产为364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177万元,固定资产2453万元,无形资产10万元;负债总计1387万元,其中流动负债1227万元,长期负债160万元;现净资产2253万元。
业务情况:2010年,医院共收治门诊病人11.8万人,住院病人5200人次,床位使用率为96%,甲级病案率达95%,无丙级病案,中医药治疗率达70%。
收支情况:2010医院总收入3258万元,其中业务收入3002万元,财政收入228万元,专项收入10.2万元,其他
22收入18.9万元;总支出3115万元,其中在职职工工资、福利支出638万元(人均收入2680元/月),退休职工工资133万元,设备购置214万元,药品、材料等购置费1751万元,其余为水电费、维修费、培训费、办公费等;2010医院收支结余144万元。
(五)中医特色及服务功能
中医现状:安徽省是中医大省,XXXX县是革命老区、中医大县,中医药资源非常丰富,该院是皖西唯一一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是全县中医治疗、科研、教学中心。自2007年元月新农合推进以来,农村就医人员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减轻老区人民就医压力,该院充分利用中医资源、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利用中医治疗价格低、疗效好的特点,研制出许多疗效好的丸药、方剂和膏剂,为山区病人提供便捷、有效、低价的中医诊疗服务;同时,该院有4个省市重点专科专病,正在进行6个中药课题研究,对XXXX县丰富的草药资源进行研究、开发、利用和创新,有着重要经济和社会价值,特别是享名中外的XXXX石斛,其药用价值值得开发和推广。
服务功能:XXXX县属山区县,老百姓爱中医、信中医,该院积极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理疗等有效、低价的中医诊疗技术,服务于全县近37万人民及部分周边县市老百姓,如骨伤科研制的消肿散、就地取材杉树小夹板固定,五官科研制的慢咽茶等,非药物治疗如小针刀、针灸配合药物熏蒸等 70多种方法,深受老百姓欢迎,吸引了周边地区如湖北英山市、安徽阜阳市以及XXXX市的寿县和霍邱县等许多患者慕名就诊。
社区管理:根据XXXX县卫生局安排,县中医院辖管2个社区(东大街社区和西大街社区),服务人口近8000人,医院为他们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充分利用中医特色优势,为社区慢性病患者提供中医理疗、针灸、康复训练等服务,定期组织老中医为社区居民举办中医保健、养生等健康知识讲座,使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二、近三年来国家项目资金扶持情况
2008: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中医发展经费5万元;
2009: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中药房建设项目资金60万元;
2010: 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培训项目资金30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一)人才梯队建设有待完善:由于医院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较快,新聘人员多,人员结构年轻化,中高级职称人员相对不足,急需进行进修培训。
(二)基础建设差:医院场地狭小,医疗、辅助用房均非常紧张,无法满足患者就医需要以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制度规范要求。
(三)设备老化,中医设备缺乏:医院大部分医疗设备均已超过使用年限,如大型设备CT(GE9000)为2001年购进的二手机,已不符合监测标准;万东数字胃肠机为1998年购进,故障率非常高,已基本不能使用;TCD、脑电图已不能使用;全院只有一台CR,全天候使用,一旦出现故障,无替代设备;国产迈瑞全自动生化仪为300速率,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全院仅有一台呼吸机远远不能满足急救需要等。大部分空调、电脑等也已超过使用年限,服务器容量不够,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医院现有中医药特色诊疗设备10余台,远远不能满足“二甲”中医院中医特色的需要。
(四)国家投入少,医院负债多:近三年来,该院国家共投入项目资金95万元;医院长期负债161万元,已投入使用的病房楼尚未决算,预计欠款500万元,正在新建的门诊综合楼预算3000万元,尚未投入任何资金,更新、购买设备预计需1500万元。
四、下一步打算
(一)完善人才梯队建设:为了适应医院发展,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十二五”期间,该院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遴选、聘请一批名老专家;遴选一批医院优秀中青年为学科带头人和 培养对象;培养和引进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技术骨干;招聘一批医学院校毕业生作为后备军。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选派他们到国内一流医院知名学科进修学习和深造。
(二)解决医疗用房困难:为满足患者就诊需要,该院正在新建16层、总面积近12000 M的新门诊综合大楼(于2010年10月动工),计划投资3000余万元,拟于2012年底竣工;为满足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该院拟与新门诊综合楼建设同步进行地下停车场、中心花园、污水处理站、医疗废物暂存房建设,计划投资150万元;为解决医疗辅助用房困难,医院拟于2012年开工建设3层、总面积1000平方米的医疗辅助用房,计划投资150万元。
(三)加大设备投入:计划近期内购置急需设备有16排CT一台,约需500万元;胃肠机一台,约需150万元;呼吸机2台,约需50万元;后勤设备数台,服务器2台,约需300万元。中医设备有熏蒸床、牵引床、各类治疗仪等,计划投入200万元。
(四)加强中医特色建设
医院通过各种手段,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建设。一是争创省示范中医院:医院对照省级示范中医院验收标准,在硬件设施达标后,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完善软件资料,力争创建工作一次通过。二是拓展中医服务领域:实施中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三进”工作;完善城乡一体化中医科建设;利
2用XXXX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指导中药栽培,形成产、供、销、临床应用一条龙体系。三是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发挥中医特色,凸显专科优势:积极申报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在全面完成已有的省中医药管理局、市卫生局重点专科专病骨伤科、颈肩腰腿痛病、小儿肺炎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以重点学科骨伤科为龙头,以针灸推拿科、儿科、神经科为主体,以相关专科专病为支撑,进一步加强该院中风康复治疗中心、针灸推拿治疗中心、非药物传统疗法治疗中心和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建设,以各类特色针灸、推拿、手法、康复等非药物传统疗法和中草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形成一批优势病种的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借此打造处于皖西领先和先进水平的名科名院。四是规范中药房建设,加强中草药管理,提高中草药使用率:在新门诊综合楼一楼建设符合标准的规范化中药房,配备标准的中药制剂室、中药煎药室,积极组织申报和生产院内中药制剂,主动配合临床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经济适用的敷贴药、膏剂、冲剂等特色中药。进一步完善提高中草药使用率的保障措施,力争门诊中药处方比例达6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达30%以上。
(五)多渠道解决资金困难
一是通过加强医院管理,进一步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积极利用医院自有资金,进行人才培养;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特色,减少不合理开支。二是积极争取各级发 改委的支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完成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更新购置工作。三是积极争取县财政支持,解决退休人员工资及福利待遇等问题。
五、建议与要求
2010年,该院在县委县政府、主管局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管理、质量、服务、安全谋发展作文章,高举中西医结合大旗,成绩显著,获得全市年终医疗质量检查获中医系列第一名,全市护理技术大比武获得县级中医院第一名;作为安徽省县级中医院的唯一代表,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管理年活动评估检查,获得了各级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获全县卫生工作先进集体、政行风第七名,作为XXXX县宣传系统“创先争优”单位代表接受市检查组检查,工作成绩得到了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该院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但由于XXXX县是革命老区县,经济基础较差,县财政对医院投入有限,每年财政拨款仅够退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医院底子薄,原来的各项基础建设及设备投入均为自筹,现负债较多,资金缺口较大,急待项目资金支持,现拟申请项目资金解决医院发展瓶颈问题。
附:
1、XXXX县中医院2010业务情况
2、XXXX县中医院2010财务情况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XXXX县中医院2010业务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管理,XXXX县中医院紧紧依托“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着力在规范管理、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上狠下功夫,围绕“管理、服务、质量、创新、特色”做文章、谋发展,业务数量和质量均有很大提高,2010年医院门诊病人达11.8万人,增长8%;住院病人达5200余人次,增长65%;床位平均使用率96 %;甲级病案率达95%,无丙级病案;中医药治疗率达70%。具体业务情况汇报如下:
一、管理
1、健全组织:由于人事变动,医院及时调整医疗、护理、院感、质控等各委员会组织成员,建立院、部门、科室三级管理网络,各级人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做到零缺陷管理。
2、完善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装订成册,人手一本,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3、加强督查:各管理组织每月定期和不定期对相关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尤其是落实院感管理、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例讨论制、基础护理等各项工作,并将检 查结果进行总结、反馈,根据相关制度进行奖惩。
二、服务
1、零距离服务:管床医生每天查房,与病人面对面交流,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护士按时巡视病房,及时为病人解决生理和心理存在的问题;科室每月召集患者和家属召开病员座谈会,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2、优质服务:医院制定了医患沟通制度,要求医生与每一位患者进行病情、治疗、预后等各方面的有效沟通;对患者的意见、建议及时给予解决或解释;以“细心、耐心、真心”感动病人,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别人的信任,让病人用药上放心,治疗上称心,生活上舒心。
3、感动服务:医院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做到“五声两做”。五声:病人入院有问候声、病人询问有回答声、病人痛苦有安慰声、操作失败有道歉声、病人出院有祝福声;两做:做一个护理交一个朋友,做一个操作出一个精品。
三、质量
(一)医疗:“通过管理抓质量,通过督查要质量,通过责任实现质量的大提高”,这是该院保障医疗质量的法宝。为了不断提高诊疗质量,医院建立健全了三级质控网络,各级质控网络根据不同职责,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每季度一次全院大检查,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病历书写规范等各项核心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督查,医疗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二)护理:严格按照《护士条例》规定实施护理工作,病房护士与床位比达到0.4:1的要求,护士总数占卫技人员的52.5%;全院护理人员持证单独上岗率100%;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培训合格率达100%。
(三)院感:医院秉承“院感无小事”的原则,严格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及《医疗废物处理条例》,消毒技术合格率达100%。
(四)医保、农保:严格执行医保、农保相关规定,完善“农合”制度,服务基层群众,设立专门结报窗口,明确报销范围,实现零距离兑付,严格执行农合病人目录管理,严禁大处方、人情方及滥用抗生素现象。
四、特色
(一)设立中医门诊:设有中医内科、骨伤科、儿科、皮肤科、和肝病科、慢性咽炎等专科专病门诊。
(二)专科、专病建设:
市级重点专病:中医小儿肺炎,设置床位10张,2010收治门诊病人近10000例,住院病人446人次。
市级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设置床位28张,2010收治门诊病人近5000例,住院病人913人次。
省级重点专病:颈肩腰腿痛,设置床位20张,2010收治门诊病人8500余例,住院病人443例,该科小针刀等治 疗享誉市内外。
(三)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开展中医诊疗技术: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60种以上,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的10%以上,常年使用的中药制剂超过15种。
(四)进一步提高中草药使用率:医院能配备21种中药制剂并积极用于临床,同时制定一系列鼓励使用中草药治疗的奖励机制及提高中药使用率的管理措施,2010年中药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例达60.5%,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例达31%。
五、各科业务情况(一)临床科室
中医内科:住院病人1417人次,收入681万元; 呼吸内科:住院病人505人次,收入220万元; 中医儿科:住院病人446人次,收入77万元; 外科:住院病人865人次,收入366万元; 妇产科:住院病人506人次,收入289万元; 中医骨伤科:住院病人918人次,收入391万元; 中医针灸推拿科:住院病人443人次,收入170万元。
(二)医技科室
心电图室:3574例,收入11.4 万元; 胃镜室:259例,收入6.1万元; 检验科:常规检查19125例,生化检查16578,病理检查955,收入222万元;
放射科:摄片17223例,CT检查2625例,收入159万元; B超室:8226例,收入73万元。
(三)门诊
门诊118000人次,收入804.8万元。
(四)特色诊疗
非药物治疗、特色治疗2358例。
(五)双向转诊情况
向上级医院转诊132例;上级医院转入该院112例;下级医院转入该院1120例。
XXXX县中医院2010财务情况
2010年XXXX中医院财务科在财务人员较少,财务人员和财务核算体系较大调整的情况下,克服了工作中的种种压力与困难,在院领导和上级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帮助下,全面完成了部门既定的工作目标,在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报告、内外联系等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绩,财务运行良好,具体说明如下:
一、总体情况:
医院资产总计364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453万元,流动资产1177万元,无形资产10万元;负债总计1387万元,其中流动负债1227万元,长期负债160万元;净资产225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净资产增加347万元,增长18%,医院经济情况运转良好。
二、收入情况
2010年总收入325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73万元,增长36.6%,增长幅度较大。具体情况如下:
(一)财政收入228万元(含专53.8万元,其中对口支援10.8万元,中医专项30万元,设备补助10万元,社区补助3万元),占总收入的7%,同比减少16万元,减少6.8%,主要为专款的减少(2009年专款90.8万元);
(二)上级补助收入10.2万元,其中中医经费10万元,计免补助0.2万元;
(三)业务收入3002万元,占总收入的92.1%,同比增加888万元,增长42%,增长明显。其中门诊收入1023万元,住院收入1979万元;
(四)其他收入18.9万元,占0.6%,同比增加6.4万元,增长52.3%。
三、支出情况
2010年总支出3115万元,同比增加794万元,增长34.3%,其中医疗支出1389万元,占44.6%,药品支出1671万元,占53.7%,财政专项支出53.8万元,占1.7%。
2010年业务支出(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3060万元,同比增长831万元,增长37.3%,具体情况如下:
(一)工资福利支出638万元,占20.9%,同比增加130万元,增长25.6%,其中在职人员工资307万元,奖金194万元,社保缴费34万元,伙食补助费18万元,其他83万元。
(二)商品服务支出2076万元,占67.8%,同比增加537万元,增长35%,分别为专用材料费1751万元,其他材料费用99万元,水电费74.2万元,维修费32万元,招待费21万元(含去年指标),交通费18万元,物管费14.8万元(含保洁费),工会经费13.1万元,劳务费9.2万元,培训费16.5万元,印刷费6.4万元,邮电费5.8万元,差旅费4.5万元,会议费2.1万元,其他0.8万元。
(三)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33万元,占4.3%,同比增长36.7%,其中退休费99.5万元,生活补助1.3万元,住房公积金31.8万元,其他0.3万元。
(四)其他资本性支出214万元,占7%,同比增加128万元,增长150.8%,主要是设备购置的增加。其中办公设备 购置33万元,专用设备购置174万元,信息网路购置5万元。
四、在建工程情况
住院、门诊楼共计投入850万元,其中国债项目支出120万元,其余均由自有资金支付。
五、结余情况
2010年收支两比,结余144万元,加上上年结转结余68万元,目前账面结余412万元(在建工程暂未列支)。
六、其他
截止2010年底,应收医疗款173万元,其他应收款394万元;应付账款1151万元,其他应付款55.8万元;长期借款141万元,长期应付款19.2万元。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安排,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韦瑞灵为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美兰为副组长的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于2015年4月13-17日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情况的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田东、平果、靖西、田林等县的部分县城高中、初中、小学和乡镇初中、小学(包括中心校、村小和教学点),进行实地查看,与学校领导和教师详细了解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情况。在**市、田东、平果、靖西、田林县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市、县人民政府和教育、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的工作汇报,征求市、县城各高中、初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代表和部分乡镇初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的意见建议,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情况得到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的情况和成效
(一)加强领导,把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近年来,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把它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具体表现在:一是把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当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二是把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当作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来抓;三是把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当作推动全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来抓。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总体良好,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落实编制总量,确保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稳步推进
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职工队伍,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搞好组织协调,认真做好了本市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工作。
目前,全市共有中小学校2142所,其中,高中22所、初中166所、小学1814所(含教学点536个),特殊教育11所、中职学校20所、公办幼儿园109所。
全市共有中小学生645089人,其中,高中58638人、初中141197人、小学342374人(含教学点12178人);特殊学校学生921人,中职学校学生58236人,公办幼儿园学生43723人。
全市共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共33319名。基本编制30451个,其中,高中3614个,初中8340个,小学16154个,特殊教育224个,中职1047个,幼儿园1072个;附加编制2860个,其中高中152个,初中421个,小学2238个,特殊教育8个,中职32个,幼儿园9个;后勤人员控制数配置数8个,均核定在中职学校。
(三)做好编制使用,确保中小学教学正常运行
编制使用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修订)》(桂编发〔2012〕5号)规定的标准来执行。市级和各县(区)均能按照核定的编制限额,为各中小学校设置岗位,使用编制,配备教师。全市实有在编教职工30702人。其中:高中3378个,初中8473个,小学16924个,中职834个,特殊教育185个,幼儿园906个。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编制使用,保证了全市中小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转。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中小学教师编制空编现象比较严重
全市共有2600多个空编,其中:小学空编1468个,情况尤为突出,而小学又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是最重要的环节。从县区来看,右江区、德保县、靖西县、凌云县、乐业县、隆林县、西林县空编数量都在200个以上,空编最多靖西县、隆林县、西林县,空编达400个以上。一方面,有2600个空编没有用,另一方面,全市中小学缺少教师共3874人。调研中普遍反映,各县(区)教师编制在同系统内不能互相调剂使用,教师在同系统内不能互相流动,是造成空编的主要原因。
(二)自然减员和调动后教师补充不及时
一是老师退休或调动后,没有及时进行招聘补充,造成教师补充“断档”。二是中小学教师编制没有进行动态管理,对短缺的、急需的老师没能做到“退一补一”,及时补充。由于教师队伍补充不及时,出现了“一个教师跨任多职、兼上多班”现象,每天从早忙到晚,超负荷工作,影响到老师的健康。同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老龄化加重,年龄层出现“断层”。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上11178人,占农村教师65.8%;50岁以上4555人,占农村教师26.8%。三是有部分老、弱、病教师及借调人员占编不在岗,致使补充不了教师。
(三)学科结构性缺编较多
一是小学阶段的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含通用技术)等学科专业教师严重短缺。二是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教师缺乏。有的学校由于缺乏相应的学科教师,规定的课程未能正常上课;有的学校由于学科教师紧缺,只能跨年级教学,或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影响了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德、智、美、体、劳的全面发展。
(四)中小学教师岗位有编制但招录不到教师
一是招聘方式不够灵活,门槛太高,特别是目前中小学教师招聘模式为定点、定岗、定校,偏远的乡镇中学和村级小学难以招聘到教师,造成中小学编制出现空编。二是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环境较差,待遇低,每年的计划招考岗位都有部分岗位无人报考或报考比例不足1:3,招考计划无法完成。三是教师岗位设置不尽合理,晋升难,边远学校教师积极性严重受挫。
(五)后勤服务人员没有配备或配备不足,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量和学校的经济负担
农村学校营养餐实施以后,后勤人员编制和配备跟不上,工作由老师去做,由于农村学校地处边远,采购困难,增加了老师许多的工作量;有的学校反映,应配备的校医没有配,学生生病需要老师送去医院,但医院离学校又远,来回不便;有的学校反映,后勤人员配备不足,学校被迫从公务经费或学校的小卖部收入出钱来请保安、食堂后勤服务人员等,否则,很多学校后勤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六)大班额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城区中小学的生源逐年扩大,形成了“大班额”很严重的现象,不少小学一个班学生超过了80人。二是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过低,教师配备不够,许多学校不得不合并教学班,造成“大班额”教学普遍存在,而大班额的存在,使学生患上近视等疾病,给校园安全带来诸多弊端,不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效果,而且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意见建议
(一)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把教师空编用好、用活
中小学教师编制工作事关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事关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社会关注程度高。市人民政府及其教育、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把我市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当作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结合实际,开拓创新,督促指导有空编的县区人民政府拿出解决2600个空编(含中职、特教、公办幼儿园)的方案或办法,逐步消化空编,使现有编制用好、用活,发挥编制应有的作用。
(二)重核编制,动态管理,努力均衡教师资源
一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编制、教育、人社等部门应综合考虑师生比例、边远乡村学校班级的实际、乡镇中心校承担对村完小(教学点)的管理等实际情况,来重新核定各县区中小学教师编制,不搞一刀切。二是严格按照桂编发〔2015〕5号文件要求,在总编不突破的情况下,由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在校学生数的变化和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对所辖各中小学校的教师编制进行动态管理,统筹和灵活调剂教师编制,使教师编制能从富余地区向紧缺地区调剂、从空编学校向缺编学校调剂、从城区学校向乡镇学校调剂;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在县域内合理流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三是积极探索和推行教师轮教制度,建立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相对薄弱学校之间的联盟交流,使富余教师合理公平地流动到师资紧缺学校。
(三)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建立有效的教师补充机制
一是教育部门要准确把握每年自然减员的数量、结构,做好每年的招考招聘计划,同时联合编办、人社、财政等有关部门做好招聘工作,并形成制度,避免出现教师编制空编现象,保证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二是探索通过适当降低门槛和多次招考的办法招聘教师。三是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新的特岗教师到农村任教,改变目前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部分学科教师配套不足等状况。四是做好顶岗教师的审批和管理,确保教师因脱产学习、产假、病假离岗期间顶岗工作。五是加大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定向培养力度,尽量将更多的师范类院校全科教师毕业生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六是建立学科富余教师转岗制度,通过转岗培训,补充短缺学科师资。七是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因病退休服务工作机制,使因病因伤无法正常工作的中小学教师的出口更为顺畅,以腾出编制招聘相应岗位教师,确保不再出现教师“断档”和年龄“断层”的现象。
(四)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环境,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大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满足到乡下轮岗交流教师的周转住宿,为促进师资均衡提供保障;在县城建设教师保障性住房,努力解决教师的住房需求。二是进一步落实上级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费补贴,并力争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同时,按不同情况再安排一些差异化补助。三是在晋级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将职务(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将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等,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五)做好学校后勤服务人员控制数核定,切实减轻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在重新核定学校教师编制时,同时核定学校后勤人员控制数,根据核定的实际情况,尽量采取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聘请学校后勤人员,切实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和任课老师的工作负担。
(六)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努力缓解“大班额”的问题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并逐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大班额”问题。要根据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努力新建、扩建、改建一些学校,努力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的问题,使学校班额符合国家标准。对教育资源较好学校的“大班额”问题,要通过实施学区管理、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等措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分流学生。
(七)加强请示汇报,如实向上级提出增编计划
《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第八章第一节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指示,给**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机遇。针对调研中群众普遍反映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不足、按师生比例在边远农村小学难操作、以及调研中发现教师超负荷工作、老龄化严重、大班额现象等等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为契机,从统筹城乡教育、促进均衡发展、科学发展出发,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校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如实向上级提出增编计划,努力争取上级给予增编,以此推进全市中小学教育事业均衡协调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