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村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XX村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根据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精神,优化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搞好XX村新村建设,结合该村实际,特提出以下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球溪镇XX村位于资中县西北部,球溪镇的北边,北与资阳市碑记镇龙王庙村相邻,东与球溪镇九廉寺村相邻,南与本镇鸡公山村、牌坊沟村以河为界,西与本镇庙儿山村隔河相望。交通便利,321国道、成渝高速公路穿村而过,高速公路下行入口在此形成。水资源丰富,发轮河、球溪河都在此经过,全村共有12个农业合作社,总户数499户,农业总人口1740人。劳动力860个,其中外出343人。总耕地面积1666亩,其中:田430亩,土1236亩,人均耕地0.92亩。2005年人均纯收入3058元,XX村现有村级公路5.974公里,堰塘14口,沼气池200口,有党员34名,团员20名。有大学(专)学历5人,高中学历和高中生151人,初中学历和初中学生78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电话140部,光纤电视普及率接近70%以上。
二、指导思想
新村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农业增收、增效、农村发展三大目标,按照“水为核心,路为重点,园为载体,综合配套,延伸产业链条”的总体思路,以户办工程“六个一”、村级工程的工作要求以及“政府引导、村民自治、农户主办、民间联办”的建设机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新村。
三、建设目标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围绕企业建基地,围绕基地建新村,围绕新村建家园”的发展方向。抓好五大工程建设,到2006年实现村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四、建设内容
按照上级要求,建设范围以4社为重点,辐射全村其他社。在XX村建设范围内新建椪柑基地9个社234亩,户平0.47亩,塔罗科血橙3个社69亩,油桃2个社78亩,硬化村级公路5.974公里,便民路28.24公里,按照新村建设工程“六个一”进行规划建设,到2006年全村建成481户小康农民新居,其中:中心社总户数117户,改建92户、新建25户。配套沼气80口,其中:新建80口、其中中心社10口,改厕385户其中中心社24户;改厨383户其中中心社22户;改灶364户其中中心社3户,改圈舍6573平方米,其中中心社722平方米。新建卫生井94眼,其中中心社8眼。硬化院坝15871平方
米,其中中心社1298平方米。建设内容以新村建设的“六个一”和村级工程为主要内容,具体如下:
(一)新村建设工程重点围绕每户农民进行农业基础设施的“六个一”建设。
1、一项骨干增收项目。根据该村实际,规划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建农户经济园亩,实行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在2006年该村水果面积达1200亩,并大力推广生猪养殖,力争生猪年出栏数达2500头,重点打造椪柑基地,围绕XX村椪柑种植基地,按照协会+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推进椪柑产业化,充分发挥椪柑品质、技术、贮藏优势,积极投入“”品牌建设。
2、一条便民路。为了方便农民出行和运送生产资料,经规划,通往各家各户及到院的石板路总里程为28.24公里,石板路标准按宽1.2米,将由相关部门安排资金建设。
3、一个硬化小院坝:在统一建房后,对全村12个村民小组的户房前院坝用石板或水泥进行硬化,每一户建一个约35平方米的硬化院坝,既可晒粮又可休闲,共15871平方米,新建户房屋统一规划及未进行室外装修得户农户按要求统一色调进行外装修,政治所有农户室内外环境,现将柴禾的堆放及房前屋后的清洁卫生整治。
4、一座绿色庭院。新房规划建筑在红桔、椪柑、脐橙绿树丛中,全村户村民房前屋后将全是经济林及绿林环绕。
5、一口卫生井。根据实际,全村有94户新修建94口卫生的机压井,加上已有的362口卫生井。达到平均每户有一眼机压卫生井,每口都要有井台、井盖、电机等。让农户都能喝上清洁卫生的井水,解决长年挑水吃的问题。
6、一个沼气池。将新建口80沼气池,加上原有的200口沼气池,一共有280沼气池。按照沼气池、厨房、厕所、圈舍“三结合原则进行规划建设,沼气池尽可能建于畜圈下面,厨房内炉灶、水池、碗柜等有合理布局,整洁卫生、灶台、水池、碗柜要贴瓷砖,厕所应相对独立,实现人畜分离,配备水冲式陶瓷大便器,厨房、厕所、圈舍的地面都必须进行硬化,有条件的尽可能铺地砖,并对墙体贴砖高1.8米以上。
(二)村级工程,把新村建设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庭院文化、社区服务等建设相结合。
1、硬化道路。把已有的公里的村级公路进行硬化,其中中心社1公里,其他社4.974公里,建成村道路宽3.5-6米,社道3.5米宽的水泥路,并修建停车场1处,面积1200平方米。推行进村、进园公路,硬化路通往基地,便民路通往各社各户,通往经济园和农家小院,使本地路达到四通八达,以连接外面的大世界、大市场。
2、水利灌溉:建蓄水池77口;山坪塘24口;渠系维修3.895公里;改建电排提灌站3处;对现有堰塘11口进行加固改造,使渠道与塘、田建设配
套,做到提水有源,引水有渠,蓄水有池,排水有沟,达到水利灌溉到田地的效果。
3、绿化美化庭院。充分利用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项目,把农村绿化与治理水土流失和环境美化结合起来,农居按农民自愿的样式进行建设,对公路农家小院进行绿化美化,庭院栽植椪柑,挂果时开花,花香四溢,并实行改厨、改厕、改圈,以改善居住条件,让所有庭园建成山青、水绿、庭园美的新农居。
4、骨干产业。大力推行产业化,建设“全国塔罗科血橙基地县”,利用公司的规模,带动农户规划建设产业化,实现集中成片,规模发展,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养殖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
5、活动阵地。抓好村办公室、村级协会(成立技术服务协会)、农民远程教育基地、图书阅览室、农技教学点、村文化活动中心等阵地建设,规划修建170平方米。让千家带万户。通过阵地建设,加强农民教育,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及进村入户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农村的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6、为了美化环境,全村规划建设垃圾处理站2处。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专班。镇党委、政府将新村建设工作列入党政工作的主要日程,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新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党政办、农发办(包括农技中心和国土中心)、财政所、建管所、国土所、农经站、畜牧站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该村新村建设的规划、协调、实施工作,同时落实专人负责各项目的联系和协调,由政府机关人员定点联系各社。实行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镇上下亲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深入宣传,广泛发动。要搞好新村建设,宣传发动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实行镇、村、社联动,围绕新村建设目标,以农民直接受益为出发点,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逐社逐户进行政策宣传、动员、充分调动村社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在创建中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变政府引导为群众的自觉行为,不等不靠,苦干实干,自己动手办好自己的事,自己动手建好自己的家园。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建设新农村为目标,基础设施突出,道路、水利、土壤改造、农房改造建设,突出骨干产业发展。规划注重尊重群众自愿,量力而行,因户施策,多方筹资,分步实施。编制规划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原则,高起点、高标准,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实现该村收入增长,饮水卫生,能源清洁,出行方便,环境优美,设施配套。
4、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根据不同社别、村落的实际,按照先易后难,稳扎稳打,分步推进,分类指导的原则,一个社一个社地建设,一个村落一个村落的进行。
5、创新机制,多方投资。坚持“谁受益,谁负担”和“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坚持民投、民建、民营。坚持“以项目投入为导向,以农户业主和社会投入为主体,以财政投入为补充”的多头投入机制,实行项目驱动,政府将各项目集中,资金捆绑使用,政府投入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发挥“引子线”的作用,严格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刺激农户投入,吸引民间投资,充分发挥农民投入建好自己家园的作用。
六、资金预算
1、一户一项经济项目。计划在全村发展农户经济园等骨干产业,约需资金297.346万元,其中:新建沼气池16万元、新建卫生井9.4万元。改厕32.49万元,改厨72.2万元,改灶9.025万元,改造生猪圈舍78.876万元,硬化院坝79.355万元。
2、房屋改造,新建25户,2860平方米,投资100.1014万元,改建房屋456户,52247平方米,需资金1044.94万元,绿化投入3.2万元,合计投入1148.2414万元。
3、发展支柱产业,新种植塔罗科血橙69亩、椪柑264亩、油桃78亩,需投入资金7.5625万元。
4、道路建设,改造村级公路4.974公里、新建1公里,计约需338.7万元;新修便民路28.24公里,约计84.72万元;另外公路绿化种植香樟需投入
1.8万元,合计投入425.22万元。
5、水利工程:建蓄水池77口约80.08万元;建山坪塘24口,约42.9056万元,建囤水田11口,约39.6万元,渠系维修3.895公里,约27.7125万元,改建电排提灌站3 处约9.65万元;另外堰塘绿化种植翠柳需投入0.5万元,合计投入200.4481万元。
6、村级公益项目修建约需28.36万元:其中:村公所修建70平方米,需投入10.2万元;建停车场1200平方米,投入12万元;建垃圾处理站2个投入6万元,其他通讯建设0.16万元。
以上各项合计需资金2113.813万元,资金实行农民投入,项目支持信贷资金、招商引资、部门帮扶、捐款等多种渠道筹集。
资中县球溪镇新村建设领导小组
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
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
(试行)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县、自治区、县级市与市辖区组织编制县域、市域或市辖区域(以下统称为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是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用于指导县域范围内的新村规划与建设,应作为专项规划单独编制。
第四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以现为单位,坚持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以人为本等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合理确定村庄发展目标与战略,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新型村落和公共服务建设为核心,以设施配套为基础,以民主管理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根据平原、丘陵、山区与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注重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逐步推进,促进农村呈现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崭新面貌。
第六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采用政府组织、专家指导、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法。
第七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以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市(县)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土、交通、环保等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八条 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20年,近期为2010年至2015年,远期为2016年至2020年。
第九条 编制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第十条 本办法所称的村,指按行政建制设立的村;
本办法所称的新村,指聚居人口在50人以上的各种规模的农村居民点。
第二章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的组织
第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具体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承担。
第十二条 5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10个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县(市、区)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须经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审批。其余各县(市、区)的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须经市、州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审批。第十三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送审批前,组织编织机关应当依法将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包括村民代表在内的社会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副局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第十四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具备县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资料由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整理汇总,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提供。
第十五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经批准后,应当由县级人民政府予以公布,但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第十六条 县域新村总体规划调整,应当向原审批机关提出调整评估报告,经审查同意后,依照本办法第十二、十三条的规定程序组织调整。
第三章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第十七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县域总体规划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提出的农村发展要求;引导和调控县域新村(聚居点)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指导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编制。
第十八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突出以下重点:
1、综合评价县域农村的发展条件,摸清县域范围内农村建设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研究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布局,明确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3、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确定县域新村建设的发展战略与目标。
4、按照政府之音、群众自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提出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落,做出行政区划调整。
5、以镇(乡)为单位,深化并明确镇乡村体系结构,提出村的建设控制标准、发展建设模式与合理布局新村,分类指导建设,明确新村规模与等级等。按照《镇规划标准》,特大型新村大于1000人,大型新村为600—1000人,中型新村为200—600人,小型新村为50—200人,50人以下为散居。
6、统筹布置县域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确定设施配置标准,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
7、注重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优势的文化传统,提出新村建设的风貌设计和户型设计指引。
8、按照镇(乡)整片推进的原则、以镇(乡)为单位,提出县域新村建设近期规划方案,目标要具体,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
第十九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划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强制性内容应在图纸上准确标明、文本上明确、规范表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管理措施。第二十条 对涉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建设标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风貌设计、近期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应当确定为严格执行的强制性内容,具体包括:
1、村的建设用地标准,各级新村建设规模。
2、县域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新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
3、新村建设的风貌设计。
第二十一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延续历史,传承文化,突出民族与地方特色,确定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的目标,内容和重点,制定保护措施。
第四章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第二十二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综合评价县域农村的发展条件
分析县域农村的社会经济概况、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分布情况,县域农村生态环境与资源状况,农村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情况。
摸清现状农村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特征与主要问题。
2、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要点
归纳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中有关县域村镇发展战略、产业、城镇化水平、村镇体系、村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管制扥规划的要点,用于指导新村布点工作。
3、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布局
明确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确定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
4、县域新村建设布局规划
分析县域新村建设的动力机制,提出县域新村建设的发展战略;按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法,提出人口空间转移的方向和目标,预测县域村民转化为市民的数量;分近期(2015年)和中远期(2020年)去定村民聚居度等目标,一般来讲,2015年前,村民聚居度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区与民族地区要分别达到70%、60%、50%。
对不符合以下迁并标准的村,应考虑进行迁建合并,分镇(乡)提出各行政村、组迁并的具体方案,做出行政区划调整。
(1)人口规模过小的村
(2)存在自然灾害安全隐患的村,包括地处洪区、蓄滞区、矿产采空区、泥石流、滑坡、塌陷、冲沟易发区等地区的村。
(3)存在严重人居环境问题的村庄,包括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匮乏且建设困难的村庄;位于水源地、自然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核心区等生态敏感区的村庄;地方病高发地区的村庄。
(4)压占矿产资源或地下文物的村庄;位于城镇内部和近郊逐步与城镇相融合的村庄;地域空间上接近且逐渐融为一体的村庄等。
结合县域地形、交通等条件、充分考虑土地整理、产业连片发展等建设项目要求,确定县域农村的发展建设模式,可分为聚居区、散居区、半散半聚区三类建设模式,提出分类控制原则。
分镇(乡)进行新村建设布点,提出新村建设控制标准,确定新村的等级、规模等。
5、统筹配置县域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
提出农村分机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原则,确定新村设施配置标准;
分镇(乡)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村各类基础设施的规划方案。
6、县域新村风貌与农房户型指导
结合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条件,分片区提出县域新村风貌与农房户型指引
7、县域新村建设近期规划方案
按照镇(乡)整片推进的原则,提出县域新村近期建设额目标。
8、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第五章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成果
第二十三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说明和基础资料等)、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述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件具有同等法定效力。附件说明书应对规划成果进行翔实而简洁明了的解释说明。附件基础资料应对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并注明出处,能作为规划成果的支撑依据。
第二十四条 规划文本的格式如下
(一)规划总则
(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要点
1、县域发展战略要点
2、县域产业规划要点
3、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4、县域村镇体系结构规划要点
5、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要点
6、县域空间管制规划要点
(三)县域农业发展规划
1、县域农业发展现状
2、县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县域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
(四)县域新村建设布局规划
1、县域新村建设发展战略
2、县域新村建设发展目标
3、县域行政村区划调整
4、县域农村建设模式
5、分镇(乡)村新村建设布局规划
(五)县域农村支撑系统规划
1、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件规划
2、农村基础设施完善规划
(六)县域新村风貌与农房户型指引
(七)县域新村建设近期规划
(八)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第二十五条 图纸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如下:
1、县域区位关系图
2、县域产业布局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内各个镇(乡)界; 准确标明县域内的主要农产品、河流等资源分布状况; 准确标明县域内的经济分区; 准确标明县域主要工业园区的位置; 准确标明县域主要农业产业基地的范围。
3、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域调整后县域内的各个镇(乡)界、村界; 准确标明县域各级镇乡的等级、规模、职能; 准确标明中心村、基层村的位置;
列表统计各级镇乡村总的个数、人口与用地规模。
4、县域空间管制规划图
准确标明县域内主要水源地、自然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等生态敏感区分布范围;
准确标明县域优化建设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四类空间的范围。
5、县域新村布局规划图
准确标明县域农村发展模式分区;
按调整后的行政区划,尽量标明特大型、大型二类新村的位置、布局形态、名称、人口与用地规模,并列表统计。
6、县域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内各个镇(乡)界、村界; 尽量标明村道路及村组内联系道路等的等级;
尽量标明农村各类市政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容量及工程管线的规格、走向和等级。
7、县域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内各个镇(乡)界、村界; 尽量标明特大型与大型新村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 列表注明各级新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8、分镇(乡)新村布局图则
准确标明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类新村的位置、布局形态、名称、人口与用地规模、并列表统计;
准确标明村道路及村组内联系道路等的等级;
准确标明农村各类市政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容量及工程管线的规格、走向和等级;
准确标明各级新村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 列表注明各级新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9、县域新村风貌控制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内各个镇(乡)界、村界; 准确标明县域农房建设风貌分区,并附文字简单表述及参考样图。
10、县域新村建设近期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内各个镇(乡)界、村界; 分2011、2012、2013、2014、2015年准确标明当年以镇乡为单元整体推进新村建设的村名和位置。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四川省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
(试行)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省新村建设规划编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农村地区的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应当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的新村,是指由《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保留、整合及新建的农村新型社区和各种规模的农村居民聚居点。
第三条 新村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编制成果必须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通过,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予以公布实施。
规划实施中,县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第四条 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村民大会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可对新村建设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
设计新村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等重大变更的,应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第五条 规划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
规划编制要求
第六条 规划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尊重农村实际,尊重群众意愿,把新村建设成为功能完善、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的新农村综合体。
第七条 规划应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资源的原则、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严格控制新村用地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第八条 规划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的地理优势和地方建筑材料,注意保护历史文化和山水田园风貌,塑造自然和谐的新农村建设特色。
第九条 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时,应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把握村庄基本情况,解读《县(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其主要内容为:
1、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现场踏勘、走访调查和问题探讨。
3、分析新村(聚居点)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4、分析新村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院落布局、建筑空间等方面的特点、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
5、分析新村及其相邻地域的水文、地理特征情况。
6、收集村民关心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提出规划应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7、根据《县(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提出规划原则和建设标准;明确新村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明确灾害防治设施建设及防治措施。
8、科学合理地进行新村用地布局;并根据其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现状院落布局、建筑风貌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建筑方案选型及总平面布局。
9、根据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结合新村实际,明确包括道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规模及布局规划。
第三章
规划成果的内容和深度
第十条 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件和图纸两部分。规划文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应对规划成果进行翔实而简洁明了的解释说明,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件具有同等法定效力。
第十一条 规划图纸与应表达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区域关系图(比例1:500—1:5000)(可用附图表示)与所在镇(乡)及周边村庄的区位关系,交通、经济联系。
(二)新村用地分析图(比例1:500—1:1000)(可与综合现状图合并)自然环境与地形地貌分析
受洪水、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影响的,不适宜修建的地段位置及其范围。
(三)新村综合现状图(比例1:500—1:1000)
农户宅基地范围、入户路、庭院绿化、建筑(含附属建筑)分布及其功能、层数、结构和质量。
沟渠水塘、菜地、果园、闲置地、林地、集中晒坝、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的位置及范围。
其他建筑物分布及其基地范围、层数、结构、质量。主要的道路桥涵、地上地下管线的位置及高程、管线的线径或断面形式;现状沼气池、取水井分布位置;其他市政设施的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
历史文化遗存及古树名木的位置及范围。附现状用地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四)新村用地布局规划图(1:500—1:1000)
规划各类用地的范围界线、用地性质及主要道路系统组织。附规划用地计算表及布局结构图。
(五)新村建筑规划总平面图(比例1:500—1:1000)
农户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及其他建筑平面布置、建筑层数标注。农户院落的范围、庭院铺地与绿化、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如圈舍、柴房、农具房)的位置和范围。
道路、入户书、排水沟渠、公共绿地、林地、集中晒坝等的位置和范围。
公共服务设施(如村委会、小学、托幼、村民活动中心、便民店、医疗室等)及公共活动场地的位置标注。
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和环卫设施(如公厕、垃圾收集点等)的位置标注。
历史文化遗存位置标注及其保护范围。
附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包括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各类保留建筑面积、新建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等建设指标)。
原则上应该用图例区分保留建筑和新建建筑。
(六)新村道路、管线及竖向规划图(比例1:500—1:1000)道路位置、走向、宽度及主要道路的平面和竖向控制。活动场地、集中晒坝、停车场位置及范围。
道路红线位置、横断面形式、交叉点坐标标高、以及道路铺装材料。
排水分区和排水管渠的位置、走向、断面形式、主要控制标高和材料等。
各类公用管线(供水、供电、通信、有线电视、宽带等)的位置、走向。
各类管线的敷设方式、埋深、坡度、坡长等。
各类市政设施(取水点、水厂位置、集中的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转运点、供配电、供气等)的位置、用地范围及规模。
室外主要公共空间和农户院落的地坪标高、排水方向等。防洪堤、溢洪道、主要堡坎和护坡等的位置、断面形式等。
(七)新村住宅及其它主要建筑选型方案示意图
提供多种农户住宅及其他主要建筑选型方案,包括标准层平面和建筑风格示意。
(八)新村效果图与重点地段鸟瞰图
第十二条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必要的分析图,也可以对上列图纸进行拆分表达,但必须保证图纸内容不得缺少。
第十三条 规划图纸必须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绘制
第三篇:村新村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
XX镇人民政府
关于报送《XX镇莲花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的报告
县档史局:
现随文报来《XX镇莲花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请审阅。
双河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抄送:莲花村,档。
莲花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实 施 方 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加快我村的新农村建设,根据我村实际,特制订莲花村新农村示范村方案。
一、基本情况
莲花村位于双河镇政府西部,东与双河社区接壤;南与双河社区、谢家村毗邻;西与谢家、马家两村相连;北与鲤鱼村、红军镇的张家碥为友。总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1066亩,林地6682亩,人均耕地2亩。辖区4个组,301户,1219人。
近年来,我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团结、重干、实干,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拓进取,工作扎实,作风民主,在带领全村人民改善基础条件,发展支柱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被政府评为“文明村”、“五好”党支部等称号,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干群关系融洽。广大农民群众苦干精神强,村风正、民风顺、观念新、思路活、信息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大,信心足。
二、总体要求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通过1-3年的努力,力争把莲花村打造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新村居,为我村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目标任务
我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按照有“一个建设总体规划,一个主导或特色产业,一个卫生整洁的村庄,一个和谐文明的环境,一套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思路,把示范村建设成“五通、四化、三提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五通”即: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四化”即:布局优化(村庄布局合理,建设规范化);村庄绿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古树、古木、古迹得到有效保护,有公用休闲健身绿地,乡村道路、河道两旁、农户庭院实现绿化);道路硬化(进村居道路和村居内路网布局合
理,道路硬化到户,宅间通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环境洁化(垃圾集中堆放处理,沟渠水体清澈、村内有专用公厕,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人畜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给排水通畅,自来水普及率或安全饮用水达100%,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三提高”即:农民收入新提高、农民素质新提高(使初中入学率达到99%以上,45岁以下农民普遍接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两年内全部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农民自治管理水平新提高(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四、基本原则
(一)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又是最大的受益者,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既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强力推动,更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积极筹资投劳建设自己美好家园。
(二)城乡统筹,规划先行。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规划要立足长远,综合考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和变化的趋势,广大农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趋势等,科学布局,认真制订建设规划,严格组织实施。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选取的示范村在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有差异,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宜搬则搬,宜治则治,宜建则建。在村庄布点、村庄规划、村庄整治、配套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公共设施和商业网点等)和房屋式样上要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使示范村群众的生产条件、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四)量力而行,讲求实效。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入手,选准工作切入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措施,把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分步骤、分阶段推进,不急于求成,不搞花架子。
五、建设重点
(一)建设新村居。按照符合规划,尊重民意,突出特色,量力而行的原则建设示范村。2012年重点是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通过开展“四清”(清垃圾、清污泥、清杂草、清路障),“四改”(改水、改厕、改圈、改路),实现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大力推广使用沼气、煤气等洁净能源,加快村庄绿化,庭院洁化,街巷净化。
(二)发展新产业。根据莲花示范村的资源条件,按照“一村一品”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发展具有村居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优质畜牧养殖、优质核桃基地、优质无公害蔬菜等,并围绕每个产业组建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三)培育新农民。在抓好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守法律”的要求,广泛深入地开展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条件许可下要创建农民培训学校。继续实施“雨露计划”,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加快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强示范村居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要求每村建设一套基本完善的基础体育锻炼设施。
(四)塑造新风貌。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广泛
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移风易俗,破除迷信,树立文明婚丧新风尚。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文明村、文明户评选活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造平安村,构建和谐新农村。
(五)创建新机制。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增强新农村建设的活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制订村规民约,推进村务公开;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
六、实施步骤
我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 年 4 月起至示范村建设任务完成止,为宣传发动阶段。一是会议宣传。召开动员会,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传达中央及省、市、区有关精神,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作法,部署我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二是培训骨干。培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帮助镇、村干部正确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运作办法。三是横幅标语宣传。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作宣传专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具体内容和建设目标,让全村人民了解新农村建设,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良好机制。
(二)建设阶段。2011年4月起至2013 年10月止,为期3年。2011年7月,完成示范村“三清两拆”工作; 2012年12月全面完成改水改厕的各项工作;2012年7月全面完成改路工程;2012 年9月全面完成下水道建设、路灯、绿化等工程完成;2013
年5月全面完成活动室建设、休闲健身场所建设、宣传长廊和宣传画的制作。
(三)检查验收阶段。各镇人民政府是新农村项目建设责任单位,负责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对建设实施、资金使用及项目实施的效益规模等全过程负责。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把示范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科学、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对工作扎实、推进效果好的镇村干部予以奖励,并加大支持力度;对组织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镇村干部予以通报批评。
七、具体措施
(一)成立机构。镇政府已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要求示范村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负责参与、协调、监督、管理新村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逐步形成“县指导、镇主抓、村实施、户参与”的四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督查力度 确保工程质量。为保障新农村建设质量,积极吸纳村内的老党员、老干部、代表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督查小组,通过督查组对工程质量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程度,对工程的质量、数量和进度实施全方位的监督,对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工作组,针对出现的问题要想办法解决,从而确保新农村建设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
(三)明确责任 狠抓落实。为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我村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推动整个农业农村工作跃上新的台阶。要
把共产党先进、表率作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工作之中,以新农村建设 工作的成效来展现共产党的先进性,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的生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成败,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们将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第四篇:土垭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方案
一、土垭村村情概况
土垭村距南部县城17公里,共7个社,农户486户,总人口1059人,全村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7亩,现有林地面积650亩,森林覆盖率66%。2018年新建村多功能活动室1个,面积100平方米;现有村卫生室1个,面积5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1个,面积10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1个,面积40平方米;村社干部集中办公室两个,面积70平方米;便民服务中心1个,面积40平方米;村级水泥路8条15.6公里,2017年整治和新建山坪塘1口、蓄水池3口,基本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人均纯收入7266元,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00人,2014年—2018年实施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在黄家梁、一斗二、七升二栽植三红蜜柚及丑柑350亩,17500株;在罗家湾新建年出栏2000头养猪场。
二、2015年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规划
1、实施扶贫解困计划:2014-2018年对83户建卡贫困户和精准扶贫户采取政策扶持、资金帮助、项目支撑,干部挂、包、帮等多种形式进行帮扶,2018年9月底全部脱贫,整村退出贫困村。
2、实施农村住房改造:2016年农村危房改造17户,易地搬迁21户,土坯房改造11户。
3、公路建设计划:争取国家政策,力争加宽改造现有村级主要干道2.5公里,提升公路等级和质量,实现农村客运,方便群众出行,对已建成的组级公路加强养护和管理,保证晴雨畅通,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产业规划:①、加强对现有350亩果树的管护,提高单产量。②、种植业上加强对350亩新栽丑柑及三红蜜柚的施肥与管理,力争早日投产,在原有基础上新发展100亩。③、养殖业方面:依托现代农业发展机遇,新发展林下养鸡家庭规模户8户、养猪户4户(平均每户每年出栏200头以上)、养羊户2户、养鱼3户,规模化养牛场500头。
5、加强农村安全饮水:新建分散式安全饮水点3处,解决全村416户980人的饮水问题,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6、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村上新配备2名卫生保洁员,每个湾配备保洁员1—2名,具体负责对环境知识的宣传,生活垃圾的回收与处理,逐步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的处理摸式,农户自建卫生厕所,动员农户实施“五改”工程,即改厨、改厕、改圈、改水及绿化美化工程,五改率达到80%以上。
7、稳定农村劳务输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保持在300人以上,人均纯收入略高于全镇平均水平。
8、加强对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按照幸福美丽的新村标准,逐步实现村风文明、管理民主、人民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
土垭村村民委员会 2018年9月12日
第五篇:黄山区灾民新村建设方案
黄山区“7·10”洪灾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实施方案
7月10日,黄山区境内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引发了特大洪灾,造成了严重的灾害损失。为使因灾倒塌民房尽快恢复重建,确保灾民在年底前搬进新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群众、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确保灾民有房住,促进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重建原则
㈠群众自救为主,政府救助、社会资助为辅的原则;
㈡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灾民自愿的原则;
㈢防灾避灾的原则;
㈣先建先补、不建不补、分期拨付的原则。
灾民新村的建设要求做到“三统一”、“一同步”,即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
三、救助对象
“7·10”洪灾中的住房倒塌户。
四、申报程序
㈠灾民申请。由灾民根据自己的倒房情况和家庭常住人口现状,提出书面申请。㈡村级评议公示。根据倒房灾民提出的申请,由村委会成立评议小组,根据倒房户的家庭类别和需要救助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㈢乡(镇)审查。乡(镇)人民政府对经评议和公示后群众无异议的灾民倒房户需救助对象基本情况进行核查并签署意见,于8月24日前报送区民政局。
㈣区级审批。区民政部门对各乡(镇)上报的救助对象类别和补助标准进行审核后,报区政府审批。
五、基本要求
㈠要认真核实倒房户的情况。区、乡(镇)两级民政部门要进村逐户认真开展好核实工作,重点做好住房全倒户的统计核查;对因灾已成为重度危房不能住人,并已搬出要求拆除的,应视为倒房户,列入重建计划。
㈡严格把握家庭类别。各乡(镇)和村委会要对倒房户家庭类型进行严格核实把关。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要以区民政部门批准文件为依据;一般户指除农村低保户以外的自救能力一般的农户。倒房重建补助资金要严格按照家庭类别登记造册,按户发放。
㈢明确扶持重点。各乡(镇)、村应将灾后建房纳入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对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农村重点优抚对象,要根据其家庭人口数,合理确定恢复重建面
积,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人员帮扶重建;重灾区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研究具体意见,报区政府审定后执行,以确保按期完成灾民倒房恢复重建任务。
㈣重建补助资金拨付。经区政府审批后,由区财政和民政部门联合下文,将灾民倒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拨付到各乡(镇)涉农资金专户;乡镇民政办将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名单和补助到户花名册送交财政所,由财政所及时拨付到受灾群众手中。
对今年9月5日前未动工的倒房户,将不列入灾民倒房恢复重建补助范围,政府不再给予补助。
六、补助标准及验收方式
㈠补助标准:
⒈五保户每户补助10000元;
⒉低保户每间补助6000元,每户补助不超过2间;
⒊一般户每间补助2000元,每户补助不超过2间;
⒋划分灾民连片建房点实施灾民集中建房的,在上述补助基础上,每户增加1000元补助。
严重受损房屋的加固维修,按每间200元给予补助,每户补助不超过2间。㈡验收方式。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会同区民政部门共同验收。验收前各乡(镇)必须准备好新房图片,建立好档案。区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结合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一并开展检查。
七、优惠政策
凡是灾民倒房恢复重建涉及到的收费项目,各有关部门要一律免收,切实做到“零收费”。主要包括:土地划拨费、土地管理费、宅基地使用费、建筑管理费、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工本费、村镇工程建设许可证工本费、土地使用证费等。
八、工作措施
㈠建立机构,加强领导。区政府成立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工作领导组,负责对全区恢复倒房重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各乡(镇)政府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㈡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在灾民倒房重建和灾民新村建设中,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区、乡(镇)要层层落实领导联系点责任制,实行“领导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同时,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㈢加强督查。区政府从民政、财政、建设、国土、审计、监察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对民房恢复重建的进度、质量、资金管理和使用以及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各乡(镇)、村要将上级资助倒塌民房恢复建设的财、物分配情况张榜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