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教学的重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会写“扇”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喜欢什么样的雨?谁来说说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关于雨的课文?试着背一背吧!
2、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夏天炎热的洗礼,秋雨姑娘像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秋天的雨给我们送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亲切的交谈唤起了孩子们的记忆,极大地诱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播放画面,感受美景
1、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景。你们想欣赏吗?(学生欣赏美丽的多媒体画面)
2、秋天的雨景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老师适时鼓励、点评。)
过渡:是啊,秋天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神奇,这样的令人陶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秋雨的课文,你们想听吗?(放课文配乐朗诵)
美丽的多媒体画面和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把孩子们带入了秋天的雨中,体验到了秋天的美好。缩短了学生与书本的距离。
三、动情朗读,文中寻美
1、个性化读书:(自主读)
⑴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练习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课文中的生字、难读的词、句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⑵ 学生找出比较难读的句子练读,老师与小伙伴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过关。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2、朗读展示:(读中评)
老师想倾听你们的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⑴ 推荐平时读书最好的同学朗读;
⑵ 请平时读书机会较少的同学朗读;
⑶ 请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朗读;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因此,教学中努力营造出“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使不同朗读水平的学生都能展示读书才能,这样,整堂课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3、默读感悟,集体交流:
⑴ 小结朗读,短短的十几分钟,同学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有的同学还能读得声情并茂,真是好样的。
⑵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认真读,仔细体会,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收获!(学生默读课文,边思考,边圈画,教师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读书活动之中)
⑶ 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分享“收获”的快乐。(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相继出示课文的有关句子及相应画面)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在“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才能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阅读的乐趣。
四、小组研读、互动探究
同学们通过读书交流,明白了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现在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自由组合,深入研读。通过研读你会有所发现,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1、出示研读方法:
⑴ 自读你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秋天的雨给植物染上了哪些颜色?
⑵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⑶ 你最喜欢这一段中的哪句话?为什么?怎样读好你喜欢的句子?(学生研读,老师巡视参与其中。)
2、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我看到我闻到我听到植物(图)
颜色
水果(图)
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五、心灵对话、交流体验
同学们,通过合作研读,你们一定又有了新的发现。(各小组汇报交流,其他小组可提出疑问,老师适时点拨、鼓励。引导学生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明白课文是从植物的颜色变化、水果的味道、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来写秋天的雨的,从而感受秋雨给大地带来的丰收和给小朋友带来的欢乐。)
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再加上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交流、汇报加深了学生们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六、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秋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水果成熟的香味,带来了冬天快要来了的信息,给我们带来了丰收,带来了欢乐,让我们尽情地赞美秋雨吧!(配乐朗读读直至背诵。)
背诵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通过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本环节设计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这样,规范的书面语言反复进入学生的口语,就会自然地同化,改造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七、指导书写“扇”、“枚”、“邮”、“爽”,进行书写练习
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低中年段语文教学尤其不能忽视写字教学。在教学高潮之后,让学生静下心来,学学字,写写字,动静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认识“秋、气、树、叶、片”五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两个偏旁,认识新笔画横撇,会写“了、子”两个生字。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准“一”的不同读音,认识自然段,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认识五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两个偏旁,认识笔画横撇,会写“了、子”两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前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我眼里的秋天”语文实践活动作业展示
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呀?分别是?那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没错,现在正值秋天,前两天,咱们班组织了我眼里的秋天语文实践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你们眼中的秋天吧!
1、谈话导入,揭题识字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2、秋天色彩斑斓,是个美丽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秋天》。(出示“秋天词卡”)“秋”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这个字是由学过的哪两个字组成的?(根据学生的发现,课件动画出示“秋”)秋天是禾苗成熟的季节,所以“秋”字里有“禾”。“秋”除了秋天还能组什么词呢?(如:秋风、秋雨)
2、自主发现,初识自然段
1、以前我们学的是识字、汉语拼音(出示课文插图)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课文。今天学的课文《秋天》和之前学的儿歌《一片两片三四片》有什么不同?(出示课文插图泡泡框,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段)
学生自主发现:儿歌短,课文长,儿歌开头不空格,课文有空格。
2、(出示课文,边指空格边引导)课文是由一个个自然段组成的,每个自然段开始都会空两格,空两个就是表示一个自然段的开始。
3、我们来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排在第一的自然段叫做第一自然段,我们在空格处标注①,那么后面的依次就是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本上标注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标。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示范读,请同学们看着课文,听老师来读,请你用手指着,认真听清每一个字的读音。
2、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朗读课文
4、评一评(根据学生的互评,随机引导纠正)
预设一:凉了?黄了?来了?叶子?
预设二:一群?一片片?一会儿? “一”字
5、把这些词语放回到句子中你还会读吗?谁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1)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2)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6、把句子送回到课文里再来读一读课文吧!
4、感受秋天,随文识字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秋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认读“天气”(天气词卡),“气”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天气的气,气是什么意思?(出示古文字)最初的气字是这样的,上面一横是天,下面一横是地,中间一横就是天地之间的.空气。(出示图片)秋天的天气和夏天的天气有什么不一样?(贴“凉”)
天气凉了,小朋友要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服。
秋天天气变凉了,树叶也变黄了,认读树叶,学习这两个生字前我们先来认识两个新偏旁。
(1)木字旁。木字旁是怎么来的呢?“树”的偏旁就是木字旁,带有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树木有关,你还认识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很多树的名字里都有木字旁,比如校园里的——柳树、梧桐树、松树。秋天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贴“黄”)
(2)(放大“叶”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新的生字。在“叶”字里口变小了,就成了偏旁“口字旁”。
5.猜猜看这是什么字?(出示篆书片),古代的片字就像劈开的木片,人们用它来形容平而薄的东西。(出示图片)“一片叶子”,课文中用的是?“一片片叶子”,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出示图片)一片片是告诉我们有许多叶子飘落下来(贴:“落”),中国的语言文字多奇妙啊!重叠了一个字,表示的数量就不一样了。我们来玩一个叠词的“变身”游戏吧!
一片(一片片)一朵(一朵朵)一朵菊花(一朵朵菊花)一群人(一群群人)
6.借助停顿符号,读好第一自然段。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老师给第一自然段加上了几根魔法棒,看到魔法棒,我们就要稍微停一停,这样朗读句子更好听,自己试试吧!(指名读、范读、齐读)
(2)出示填空:天气,树叶(),一片片叶子()。
这样的句子,你还会读吗?
(3)借助图片背诵第一自然段
课中操(秋风吹,树叶摇,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
5、书写练习,反馈评价
写一写“了”和“子”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认识新笔画——横撇,了字的横撇要短一些,请你仔细观察“了”的笔画及位置,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范写: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转折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第二笔是弯钩,要沿着竖中线写,稍微弯一些,请你在书上描两个写一个。学会了“了”“子”就容易多了,哪位小老师来讲一讲“子”这个字。评一评
六、课后作业
秋天的到来给大自然带来了很多变化,你还发现了哪些变化呢?用你的小手画一画秋天,说一说秋天吧!下节课我们来分享。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课件、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板书: 秋天
小鸟图:蓝色
小牛图:金色
小鹿图:红色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新课文《秋天》,秋天是怎么样的,它有些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是 蓝色 小牛 金色 山 田野 火红火红
指名读,开火车读,集体读。
3、让学生带着以上生词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几种小动物,它们看到的秋天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一句话:
1、指名读,集体读。
2、提问:小朋友读了这句话知道了些什么?师板书:蓝色。
3、再看图,认识“晴朗的天空”。
4、指导朗读:“蓝色”、“碧蓝碧蓝要重读。
三、同法学习第二、三、四句话。
四、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秋天的`天空是蓝色的,秋天的田野是金色的,秋天的枫叶是火红的,那么我们小朋友生活在校园里,我们所见到的校园秋天有些什么特征?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说出秋天的特征。
2、齐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秋天的天空是( )。
辽阔的田野是( )。
满山的枫叶是( )。
2、复习生字,找朋友游戏。
五、作业。
指导写字。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揣摩合适的语气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
能力目标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
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二十一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带着无限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而这个特别的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
二、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师生静心聆听。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明确: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
3.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课文写了四件事:“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
二:探究人物形象
1.文中的“我”双腿瘫痪后,脾气怎样?体现在哪里?
明确:脾气暴怒无常。表现为: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慈爱,宽容,善良,乐观,坚强。
三:品味伟大母爱
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明确:动作、神态描写。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悄悄”写出了母亲动作之轻,怕打扰“我”,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突出了母亲的细心;“偷偷”写出了母亲对“我”的不放心和关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眼边儿“红红”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地关爱、呵护儿子。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扑”“抓”“忍”三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和痛苦的心情,表现出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母子生死相依的感情。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确:神态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已病入膏肓;“央求”表现出母亲的执着。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明确:语言描写。表现母亲要“我”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充满美好的回忆;说明了“我”答应去看菊花使母亲心中十分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明确:心理描写。怕“我”想到自己瘫痪,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谨慎,表现出母亲的细心。
三、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母亲的临终嘱托母爱伟大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图”、“梨”、“笼”、“颊”、“浪”、“梁”、“燃”、“勤”、“劳”八个生字。会写“波”、“浪”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1、2两句话。体会对秋天的景象的赞美之情。
3、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喜欢秋天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秋天呢?(丰收的季节,浪漫的季节,天气凉爽)
2、预设:秋天里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
观看图片,练习说话:
秋天到了,各种各样的水果都成熟了。有,有,还有。
3、是啊!秋高气爽,人们都很喜欢。秋天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出示句子: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4、引导学生,读出欣喜的情感。
5、真是美啊!秋天色彩斑斓,瓜果遍地。有个小朋友写了一篇关于秋天的图画。
板书:秋天的图画
6、读课题。
7、小朋友画的秋景图是怎么样的呢?快让我们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2、检查反馈:
(1)课文一共有4句话。
(2)用各种形式读难读的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图画、梨树、灯笼、脸颊、波浪、高粱、燃烧、勤劳
1、自读课文。
难读的词语会读了,老师相信你能把课文读流利了。
三、抓重点句,细读品悟。
1、小朋友读得真认真,让我们再轻轻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哪句话直接写出了秋天的景物,拿起笔,把它划下来。
2、反馈。(出示)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蹈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3、把句子读正确。
2、你觉得这四句话里哪一句最美,反复地读这一句,再想想:为什么美?美在哪?
3、以学定教,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预设一:
①个别读。
②看,梨树上挂满了金黄的梨,像什么啊?(可让学生把东西代到句子中说说)
③是啊,多美啊!来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吧!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预设二:
①个别读。(评价:你喜欢它一定能把它读好的。)
②红红的苹果像什么?为什么说苹果像脸颊呢?什么时候我们的脸变得红红的?
③真诱人啊,让我们读一下。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预设三:
①个别读。(评价:你喜欢它一定能把它读好的。)
②为什么把稻田说成稻海呢?(稻田一块连着一块,就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
③你们看到过波浪吗?(出示波浪图)看,这就是波浪。波浪在怎么样啊?
①是啊,秋风吹来,金色的稻谷一起一伏的,还真像是金色的波浪呢!你能读好吗?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预设四
①个别读。
②高粱像什么?(火把)为什么说高粱像燃烧的火把呢?(出示火把图)
③多么喜悦的颜色啊!快把你喜悦的情感读出来吧!
6、这句话老师这样写,你看行不行?
梨像黄的灯笼,
苹果像红的脸颊。
稻海像金色的波浪,
高粱像燃烧的火把。
①学生自己读一读。
②比较原文。有什么不同呢?(把“像”换成了“挂起”“露出”“翻起”“举起”)
①读句子中的词语:“挂起”“露出”“翻起”“举起”
②T:这些词语都是人做的动作,他它们放在梨、苹果、稻海、高粱中,把它们当做人来写,都写活了。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读句子。
四、感情背诵
1、这么美的`饿句子,这么美的景色,不光要留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更要深深地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先试着背背吧!]
2、反馈:四人合作背诵——一个人背诵——集体背诵。
1、把第一句也连起来吧!咱们一起来背背。
秋天来啦,
秋天来啦,
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蹈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词语。
2、分析“波浪”二字,偏旁、笔顺、字的间架结构。
3、师范写。
2、生描红、临写。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一、教学准备:
老师:北大荒的相关图片、《秋日私语》配乐、多媒体。
学生:朗读课文、查字典理解难解的词语、上网和课外书上搜集北大荒的相关资料。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尝试围绕中心句写话。
四、板书设计:
天空
景色优美 小河
北大荒的秋天 原野
物产丰富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诗人眼中,秋天是一首诗;在画家眼中,秋天更是一幅画;而在农民眼中,秋天是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它不仅有迷人的景色,更有丰收的喜悦。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我国东北的一个名叫“北大荒”地方。
2、请学生介绍北大荒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师问:北大荒过去是什么样子呢?如今又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课前搜集了很多资料,家长还帮孩子用纸打印出来,上课时因为时间关系,我没能给孩子好好呈现,我想明天的课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走上讲台,要不就会挫伤孩子搜集资料的兴趣)
3、板书:
4、北大荒。(点拨荒字的书写:看老师写荒,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所以这有个草字头,“亡”表示什么也没有,能给荒组个词吗?
(这个地方师傅交待过要板书,结果时间仓促,紧张得忘掉了,非常后悔,导致最后的第一课时,居然没有留够给孩子的写字时间,本来的范写也没及时示范)
二、初步感知。
1、师过渡: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大荒的秋天吧!
生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读正确,读通顺。
思考: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大荒的秋天。
师生交流: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这个地方学生完成的很快,也能及时找出课文中心句)
2、扫除生字词障碍:
①锦缎 明镜()
铃—岭 荒—茫
②哗啦啦 乐呵呵 沉甸甸
③一碧如洗 清澈见底 热闹非凡 五彩斑斓
(这里课后陈特指出:我的提问指向性不明,我的提问是:“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呈现的三组字有什么特点?”孩子们站起来有的提到读音,有的提到字形,我的无效设问,导致孩子们的回答有的都达不到重点,这是我要反省的地方,他提到我可以提示孩子第一行抓住读音和字形,第二行是构词方式,第三行的让孩子说出这些是描写什么的词语,孩子们在三上是不容易答出的)
3、指导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师点拨:转是多音字
师问:句子中的银灰、橘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本课重点是正确朗读,背诵课文,读准“一”的不同读音。
关注课文:全文有3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1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2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3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4个独体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重点教学笔画“横撇”。会认10个生字,可以根据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重点识记3个偏旁,木字底和口字旁还有人字头。
关注朗读:正确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关注轻声的读法。关注词语连读,不唱读。借助拼音,读准“一”的变调。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在朗读中自然流露对秋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秋、气”等10个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2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3.认识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重难点分析
重点:1. 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
2.认识自然段
难点: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秋天的落叶
学法
讲读法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个性修改
一、情境导入,揭题识字
1.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秋天景象视频,引导学生边看边想: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秋天的'景象,树叶黄了、大雁往南飞、瓜果成熟……
教师过渡: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底都有什么变化吧!(板书:1 秋天)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齐读课题:秋天。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作铺垫。)
2.揭题识字。
找一找:课题中有一个生字,你能找到吗?学生找到生字“秋”后,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1)师生交流“秋”字的识字方法:禾+火=秋(加一加)。
(2)课件展示秋风、秋叶图以及秋千图,学生看图给“秋”组词找朋友:秋风、秋叶、秋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比观察,认识自然段。
(1)学生对比观察儿歌和《秋天》课文的对比图,想一想:《秋天》与之前学习的儿歌有什么不同?
预设:儿歌短,《秋天》长;儿歌开头没有空格,《秋天》有空格……
教师总结:《秋天》不同于我们以前学习的儿歌,它是一篇课文,课文是由一个个自然段组成的,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
(2)借助课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一数课文的自然段,并示范标上序号。
(3)学生照样子,在课本中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自然段,通过儿歌与课文的对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中自然段的特点,然后借助课件带领学生体验数自然段个数、给自然段标序号,有利于落实语文学习的常规,方便后续学习。)
2.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学生按要求朗读课文。
借助拼音把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容易读错的字多读几遍。
(1)认读生字。
①指名学生认读,带拼音齐读,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准难读的字,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含声母n、l的字音。
②去掉拼音齐读,开火车读。
(2)认读词语。
①学生先自由认读,再带拼音齐读,教师强调重点词语读音:“黄了”中的“了”是轻声。
②去掉拼音齐读。
(3)学习偏旁。
学生自主观察课文后的认字表,说发现:“树”“叶”“会”上面的红色小字分别是这三个字的一部分。
教师讲解:红色小字就是这三个字的偏旁,“树”的偏旁叫木字旁,“叶”的偏旁叫口字旁,“会”的偏旁叫人字头。
①学生对比观察“木”及木字旁说发现:“木”字变成木字旁后,捺变成了一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木字旁跟树木有关。
②学生对比观察“口”及口字旁说发现:“口”字变成口字旁后变得小了一些。引导学生说说含有口字旁的字还有哪些。(只、啊)
③学生对比观察呈现“人”及人字头说发现:“人”字变成人字头后,变得稍扁一些,捺很舒展。引导学生说说含有人字头的字还有哪些。(个、合)
(4)师生交流识字方法。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补充。
①飞:学生看图做“飞”的动作(做动作)。
②大:学生观察大雁图和小燕子图,通过“大”“小”对比,认读“大”字。(做对比)。
③叶、会:口+十=叶人+云=会 (熟字加一加)。
④树叶:图片展示秋天的银杏叶,结合课文中短语“树叶黄了”,认读“树叶”(图文结合)。
(5)识字游戏——翻树叶卡片。
指名学生翻树叶卡片认读生字,也可以全班一起认读,教师正音评价。
(6)认读易错音。
①“一”的变调。
A.同学们,你发现了吗?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带“一”的词语,你能读对吗?
yíyìyíyī
一片片 一群 一会儿 排成个“一”字
学生先借助拼音读词语中的“一”字,再齐读“一”的变调词语,最后去掉拼音自主练读。
B.把词语放入课文中,读好带“一”的句子。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设计意图:读好“一”的不同变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按照读准字音——读好词语——读好句子的顺序来引导学生掌握“一”的不同变调,将分布学习落到了实处。)
②轻声词。
A.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是轻声词,你能把轻声词读对吗?
le lezi le
凉了 黄了 叶子 来了
多种形式读轻声词:学生借助拼音读——自主读——指名读——齐读,必要时教师范读,提醒学生读好轻声词。
B.轻声词放入课文所在的短语中,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等方式适当体会这一类短语的节奏。
天气凉了 树叶黄了 叶子 来了
3.借助插图,整体感知。
观察课文插图,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
预设:天气、树叶、天空、大雁。
三、观察比较,书写指导
1.学习新笔画:横撇。
(1)教师范写,提示学生书写要点: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2)引导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了”。
(1)老师带读“了”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了”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提示学生书写要点。
★横撇: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弯钩:沿着竖中线写,稍微弯一点。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3.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了”和“子”,比较不同:“子”比“了”多一横。
4.学生自主练写“子”。
(1)老师带读“子”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子”的笔画。
(3)学生按照课本中的笔画提示描红:先写“了”,再写一横。
(4)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5)教师评价反馈。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写好“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写“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四、课堂小结,检查字词
教师总结:今天你们表现真棒!认识了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还学会了写“了、子”两个生字,真是收获满满,我们一起来玩字词快闪游戏,看看大家对字词掌握得怎么样吧!
(设计意图:游戏是一年级最喜欢的学习形式,字词快闪游戏中设置了生字、词语、短语的认读,既极大地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全面检查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
板书设计
作业与反思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说一说本节课的生字笔顺和组词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创新点:
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作者或者作品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操作程序:激情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现象—反思小结—开放作业
一、激情导入
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齐读课题、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二、自主探究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三、合作交流
1、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2、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信“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得详细,让学生透过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3、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
四、创新想象
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那种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已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此,抓住时机给学生虚设情境,诉说心声、可以这样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
五、反思小结
学习了本课,我们被文中的母爱感动了,说说你的母亲是怎样爱你的?
六、开放作业
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了解秋天的特点,领略秋天的美好,激发喜欢秋天的感情。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初步体会秋天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进秋天
1、出示ppt1,同学们,喜欢秋天吗?师板书课题。看到这两个字,你会想到哪些成语、诗句呢?(如一叶知秋、秋色宜人、丹桂飘香、秋高气爽、秋风送爽、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硕果累累、麦浪滚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牧《山行》等等)
2、师根据生所说的适当解释其意思,并板书。
3、生齐读这些成语。
4、转眼间,又到秋天了。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4
王宜振)
5、出示ppt2,简介王宜振: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山东人,今年60岁了。他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播放课文朗读,生认真倾听。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要力求读正确、读流利,当然也可以读出自己的个性和理解。(生自读课文)
3、反馈。自我认为能够达到老师读书要求的,五颗星,举手;就快达到要求的,四颗星,举手。(生举手示意)
4、不过,老师还希望你们能读得更好。要想课文读得好,首先得解决生字词。这首诗中的生字词真多。(出示生字词ppt3)通过昨天的预习,我们说一说诗中需要注意读音的字有哪些?(膘、恼、苹、缨、韧)需要注意字形的有哪些?(袍、梳、酒、柔)
5、(出示生字词ppt4)这些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生齐读。谁想单独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一些字的读音。)
6、出示课后词语ppt5,开火车读。
7、这些词语当中有哪些不懂的?“羊肠小路”可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理解,师提问:你见过羊肠小路吗,是什么样子的?出示羊肠小路图片ppt6、7 “柔韧”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师提问:“柔”是什么意思,“韧”是什么意思?
8、出示儿化音字词ppt8,指导朗读,对比。
9、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柔、梳)(运用畅言系统指导)“柔”上面的“矛”第四笔是带钩的。“梳”字右边部分上面是“ ”,不能写成“亡”。生描红,师提醒姿势。
10、生字读得好,课文一定读得棒。现在我们请人分小节来朗读课文。要求是——读正确、读流利。(生分小节读课文)
11、评议:谁是正确流利的朗读优胜者?让我们大声地说出他的名字。大家刚才有没有听到出现小问题的地方呢?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秋风来到了哪里?快速读文找一找。板书:田野 小路 果园
2、你喜欢诗人笔下的哪些秋景?为什么喜欢?默读课文思考,再交流。
3、小组里讨论完成填空练习。出示填空ppt9 走在秋天,我们可以看到()的向日葵,看到()的苹果,()的葡萄、()的玉米和()的高粱,可以闻到()的香气,还能看到()的田野以及农民伯伯的汗珠。啊!多美的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4、教师评议。
5、课文中主要写了什么?现在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吗?(师板书“迷人景色”)文中除了写秋天迷人的景色,还写了什么呢?同桌可以讨论讨论,也可以尝试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与“迷人景色”对应起来。(师板书“丰收景象”)
6、默读,对照插图,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将黑板上的词语分别写到合适的段落旁边。(生默读课文,动手写词。)
7、交流收获,词语写在哪儿。
8、我们来进行朗读比赛吧,可以把自己的收获在用心的、大声的朗读中展现给大家听。
9、评议:谁的朗读让你觉得身临其境,你就把高分送给他。大家觉得谁的朗读有进步?
四、品读课文,加深体验
1、出示第一段ppt10,一定有不少同学很喜欢第一段文字,举手示意。刚才没有举手的同学,等你们和老师一起学习了这一段,一定也会觉得这一段真是魅力无穷。(师范读)
2、第一段讲了什么?(师板书:太阳更红更娇,空气更甜更好)
3、太阳的红除了自然色彩以外,还因为什么使太阳更红更娇呢?可以看看文中的插图。
4、想想,空气中会有哪些香味和甜味呢?
5、师引读:所以,我们(生: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生:更红更娇);我们(生: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生:更甜更好)。
五、课堂小结,期待精彩
我们来到了田野,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这里有迷人的景色,更有丰收的景象,秋天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他让我们看到了„„读!(生齐读第一段)秋天还有无穷的魅力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让我们下一节课再一起去探寻吧!出示谢谢指导ppt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