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母校的讲话稿
回母校的讲话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感恩母校》
三年前,记得刚刚踏进~~校园时,满是好奇,满是欣喜。我梦想着自己终有一日能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渴望着自己终有一日能挥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豪情。
三年时光,弹指一挥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似乎很漫长,但当我们真正意识到的时候,它已接近尾声,三年来,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也将面临分别;三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而今将成甜蜜的往昔。再过8天我们也即将离开我们的母校。但回首过去有太多记忆是值得我们一辈子珍藏的。运动会、跳蚤市场、校园达人秀、迎新晚会等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的身影和顽强的表现如在眼前,无论快乐、充实还是悲伤、遗憾,都将成为我们的人生经历,在这些缤纷的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分析和思考,学会了合作与竞争,学会了继承与创新,学会了如何不断超越、突破自己的极限而不断成长。我感恩母校给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给了我们展现才华的平台。
高中三年 ,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有知识上的也有情感上的。老师们在课堂上或循循善诱、或旁征博引的风格,为我们展现了无穷的知识魅力。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世界的过去和未来,看到了祖国的生命和血脉,更看到了无数的机遇和挑战。老师们用辛勤的汗水、无私的奉献、无数夜的伏案耕耘,给了我们一个清醒的头脑,一双洞察的眼睛和一颗热忱的心。我们不但学到了知识也懂得了如何做一个人,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老师塑造了我们的灵魂,把无私的爱和全部的精力倾注在我们身上;用心灵的清泉滋润着我们理想的花朵,用知识的甘露孕育出鲜美的果实。
我们怀着最最诚挚的感恩的心——感恩母校,感恩老师。 感谢母校的辛勤培养和教育,是母校为我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母校给了我们精神、品格、能力和学识,让我们在社会的风浪中勇敢前行。是母校,使我们完成了人生最美丽的蜕变,破茧而出,自由翱翔。春华秋实,桃李芬芳,我们的母校已经走过90多年的历程,作为~~中学永远的一员,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聆听母校的声音,去感受母校的伟大,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我相信凭借我们20xx届的实力一定能再创辉煌,让我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相信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最后,祝16届的全体同学高考顺利,祝学弟学妹们学习进步,祝老师们身体健康,祝我们的母校日益辉煌!
谢谢大家!
回母校的讲话稿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天空依旧是那样湛蓝,云朵依然是那样洁白,和煦的阳光照射在脸上,还是十分温暖,而我那颗轻松快乐的心上,仿佛被人撒上了一把尘土,变得惆怅万分。在不久之后,我们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可亲可敬的老师,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此时此刻,纵然有千言万语,良词妙句,也无法表达我那深深的怀恋之情。
在我的脑海中,最光荣的是老师,最伟大的是老师,最神圣的是老师!老师给予了我们许多知识,让我们轻叩知识的大门,感受知识的魅力;老师给予了我们许多关怀,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暖;老师给予了我们许多支持,为我们在心灰意冷的时候撑起了一片天。望着在老师的双鬓兴风作浪的银发,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在课堂上,老师那娓娓动听的语调和独特巧妙的构思是那么引人入胜;老师那精彩动听的故事情节让人身临其境;老师那亲近的讲解声让人进入佳境。当我犯了错误时,是老师使我充满了胜利的勇气,拨开我心中的迷雾;当我取得成功时,是老师坚定我继续前进的信心,鼓励我再接再厉。我获得的知识,都渗透着老师辛勤的'汗水,我每前进一步,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再见了!老师! 在温暖的班集体中,那一个个各形各色的同学我永生难忘:有的刚毅顽强,有的沉默不语,有的乐于助人。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班才像个大家庭。在我们一个个同学的努力下,拔河比赛的冠军手到擒来,接力比赛的奖状如瓮中捉鳖。当大家团结一致获得胜利的时候,免不了会有几张笑脸热泪盈眶。啊!再见了!同学!
就这时,校园冷冷清清的,仿佛在为我们的离去而感到悲伤。在这校园中,每一簇草丛,每一块瓦石,每一处角落,都隐藏着我们丰富多彩的故事。在春天,我们寻找刚刚钻出地面的小草;在夏天,我们捕捉随处乱跑的蚂蚁;在秋天,我们仰望成群南飞的大雁;在冬天,我们在冰天雪地中尽情嬉闹。再见了!母校!
在前几天,我们要照毕业照,同学们手舞足蹈,欢呼雀跃,可我心里却像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样样俱全,一切准备完毕,只听“咔嚓”一声,摄影师为我们留下了在学校的最后一个镜头,那时我心潮起伏。如今,我凝视这毕业照,当我看到那熟悉的学校背景,不由得感到几丝心酸,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一个个崭新的凳子,都将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好想哭啊,但我欲哭无泪,哎!我真不忍心离开我的母校啊!我幻想着时光可以倒流,我幻想着时间可以停留,我幻想过去的情景可以重演!此时此刻,我只能无可奈何地说:
“再见了,敬爱的老师!再见了,亲爱的同学!再见了,哺育我五年的母校!”
回母校的讲话稿3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感恩母校,不忘母校。六年的小学生活转瞬即逝,好像一切的事情都是昨天发生的一样。蓦然回首,已是光阴如风。
6年啊,难忘的点点滴滴,让我学会了许多许多,曾记得,做广播操时我们的英姿。曾记得,同学间稚气的笑语和真诚的眼泪;曾记得,我们一起在校园的早晨写诗构文;曾记得,我们一起为了评选优秀班级而努力。“一年级的.入队仪式让我们从那一刻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母亲节的活动让我们懂得了要感恩自己的母亲;运动会让我们在赛场上奋勇拼搏,让我们知道了“友谊第一,比赛二”;教师节的活动让我们懂得了老师教育我们是很辛苦的要感恩老师,不要让老师失望。如此多的活动,在一瞬间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每一次的活动,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历练,一次提升,一场挑战,无论是合唱比赛,还是校运会,我们都能从中获得自信,更可贵的是面对失败,我们努力了,就不再后悔。
很快,我们就要毕业了,很快就要离开老师、同学和母校了。到了初中后,我们还能这么自由吗,还能这么快乐吗?在前完小的六年里,我参加了许多次活动,我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我们舍不得离开前完小,舍不得离开这里的一草一木,舍不得离开和蔼可亲的老师们,舍不得离开天真活泼的弟弟妹妹们!6月1日越来越近了,我们要和母校分别的时候也越来越近了。母校,我不会忘记您的!
我们在学校呵护下茁壮成长,我们在幸福中快乐学习。让我们祝母校永远年轻,永远美丽。
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豪!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宣传文稿
今天主要介绍五个方面的内容:(1)南京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大学,(2)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3)美丽的仙林校区
南京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1)首先介绍一下南京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大学。我们给南京大学这样几个标签。
她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介绍三个发展历程的重要节点:一是南京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创建者是两江总督张之洞。二是发展至建国初期,南京大学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三是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南京大学文、理学院和金陵大学文、理学院为主体,成为一所文理学科型的综合性大学。
目前,南京大学是中国顶级高校C9联盟的成员之一,综合实力位居前列。国际高等教育权威刊物《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2010年世界大学排名榜中,南京大学位列120位,较2009年世界排名跃升了48位,直逼百强,居内地高校第4位。因此,她也是在海内外享有声誉的大学之一,这是南大的第二个标签。
第三个标签,南京大学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学校,她以基础研究见长,大部分学科在国内高校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目前,南京大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共有8个,其中7个都是基础学科,分别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 6
地质学、生物学和中国语言文学,这种情况在全国高校很少见。另外一个数据是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09年公布的《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南京大学参评的28个一级学科中名列全国高校第一的3个,分别是物理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名列前五的17个,名列前十的23个,这几个数目分别位居全国高校第3、第4和第4位。而我们看到,这些学科有一半也都是基础学科。从全球的评价体系来讲,南京大学目前有10个学科位居ESI前1%: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临床医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动植物学。
尽管南京大学目前仍是一个以文理为重的综合性大学,但是新型工科和现代医科的发展却非常的迅速,这是第四个标签。去年3月以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同时成立为标志,南京大学正式启动了学科拓展提升战略。随后又成立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通过优势理科向新型工科延伸。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学发展工科和医科,没有一味地求规模,而是立足点瞄准未来20年甚至更长远的科技发展,要引领下一代科技革命的浪潮。《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工程技术领域全球大学50强榜单,南京大学位列全球第48位。这足以证明南京大学未来工科发展不可限量。
第五个标签,是从南大精神来看,南京大学拥有最适宜做学问的校风与学风。早在20世纪初两江师范学堂时期,学堂监督李瑞清就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30年/ 6
代出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提出以“诚、朴、雄、伟”四字为校训、学风。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被确定为校训。这种尚诚尚朴、淡薄名利、志存高远、厚积薄发、精益求精的大学精神,成就了一批震动学术界、享誉海内外的科研硕果。例如,《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卷,穷20年之功,集数百位名家,曾被国家领导人誉为“近百年来最为浩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工程”;由闵乃本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十九年磨一剑”,一举斩获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文一理两项重大成果的问世,充分体现了南大人“做得大事”的治学风格,这种“南大精神”被国家领导人称赞为“中国大学现在需要提倡和弘扬的精神”。南京大学无疑成为中国最适宜做学问的大学。
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
南京大学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是有基础、有理由的。一是南京大学人才培养已取得的成绩。从最高学术荣誉院士角度来看,恢复高考制度后,南京大学本科校友当选两院院士6人,并列全国高校第一。从青年科学家角度来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自1994年设立以来,已有117位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当选,居全国高校第一。另外,南京大学12位校友成为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数目仅次于清华大学的13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至今,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籍联合国副秘书长7位中的3位。
二是南京大学所拥有的教师资源水平。网大“2011中国/ 6
大学排行榜”中,南京大学教师资源位居全国高校第2位,教师绩效也被武书连排行榜排在第一位。“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平大学中,南京大学唯一未合其他院校,专任教师是同类院校的1/2-1/3,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就有32位。关键是南大最优秀的老师均能走进课堂。比如说,南大针对新生开设了近100门新生研讨课,有接近140位教授担任任课老师,副教授都没有资格上的。
围绕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南京大学形成了金字塔形,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近两年重点实施了“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
概况地讲,“三三制”就是将本科四年学制根据人才培养的规律划分为三个培养阶段,给予毕业生三条发展路径。从培养模式来看,它将传统专业教育“从一而终”的刚性培养模式变革为菜单式可选择的自主学习模式;从课程选择来看,它将以往由专业选择决定课程范围转变为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课程,从而决定专业学位的新思路。在“三三制”下,本科生进校后不再戴有专业“帽子”,而是以院系大类为单位进入“通识培养阶段”,选修通识通修课程;学生经过自主选课,满足某个专业的“专业准入标准”后,进入“专业培养阶段”;专业培养为学生提供每个本科专业最核心的学科专业课程,随后学生进入“多元培养阶段”;在多元阶段里,学生一边完成相应专业的“专业准出标准”要求,一边可以从“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条发展路径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成才通道。/ 6
基础人才培养一直是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在我校现有的1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数量仅次于北京大学的18个。基地班设有硕、博士点,配备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凭借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实施重点培养;出国率30%以上,保研率60%以上;实施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注重与工程技术学科以及社会学科的融通,凭借扎实的基础可选择相关工科深造或选择就业。
拔尖计划,又称珠峰计划,是教育部支持高校培养我国未来的国际一流科学家,从2010年开始启动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南京大学是首批开展该计划的十余所高校之一。南京大学“拔尖计划”以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为基础,设立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大理科等7个“拔尖计划班”。入选“拔尖计划”后,学生将获得教育部支持的额外的培养经费,并享有多项专属的培养方案。如专门的导师指导、柔性的考核办法、单独的奖助学金,以及优先享受海外学习、境外实践、学术会议等国际交流机会,优先获得直博,提前进入实验室等。2011年,共有153名本科新生入选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我们建立了以课程为主导的顶尖师资全球引进模式,确立学术、生涯“双导师制”,以不低于1:5的师生比配备,由学术品德高尚的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及资深教授担任,作为“学术引路人”引导学生步入学术殿堂;为了扩/ 6
展顶尖教师资源,我们建立了以课程为主导的顶尖师资引进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招聘试验区荣誉课程的授课教师。
在就业方面,南京大学的文理优势为学生今后更高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一方面,对于南大的很多学生来说,就业考虑排在次要位置,他们首要的考虑是继续深造。因此,2010届本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的比例达到了60.39%,在同类985高校中都处于前列;而选择就业的只有38%。另一方面,南大毕业生读研可以选择的口径也非常宽。在院校方面,很多毕业生可以被推荐到清华、北大、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到国内外其他高校深造学习的也很多,达到20%左右。在专业方面,由于都是理科的宽基础性,学生选择工科读研或者交叉到其他学科都很容易。
南京大学非常重视全人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际化视野。大力开发国际化课程,每年聘请60多位外籍教师任教,500多位海外教授来校讲学,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等世界著名学者。
南京大学现有学生社团100多个,在籍注册社团成员约5000名。其中,交响乐团、民乐团是江苏省乃至全国最优秀的大学生艺术团,曾多次出访欧洲、北美洲、亚洲多国交流演出,成为大学生国际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合唱团、交响乐团分别在声乐和管弦乐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另外,南京大学辩论协会也非常著名,多次获得再过比赛中摘得冠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