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优秀文章-中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时间:2019-05-12 23:5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求是优秀文章-中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求是优秀文章-中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求是优秀文章-中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中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深化医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行动,是维护13亿中国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建设、扩大内需的重大发展工程。3年来,深化医改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为持续深入推进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医改取得的成就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离实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力度,打好医改攻坚战,继续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

一、中国医改的主要特点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颁布后,国务院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重点推动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重点改革。目前,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阶段性预期目标基本实现。3年来,我们从实际出发,正在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

第一,坚持“三个基本”。在改革中,中央提出了坚持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这“三个基本”是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式解决办法的核心。许多改革创新举措和实践都源于这“三个基本”。例如,按照基本理念的要求,政府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是提供公共产品的主要载体,应该是公益性的,而不是营利性的。必须增加政府投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第二,坚持从基本入手、从基层改起。医改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只有找到突破口,才能顺利推进。深化医改把医疗卫生服务分为基本和非基本,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履行好“保基本”,非基本医疗主要交给社会去办,政府对医疗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管和调节。改革选择从基本入手,从最薄弱的环节改起,把大量的资金、财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尽快从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从而激发对医改的拥护、支持和信心。

第三,坚持把增加投入与建新机制结合起来。深化医改必然伴随大量的投入,但是,如果增加的投入没有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促进改革,还很有可能固化旧有的利益格局,为下一步改革增加阻力。因此,我们强调增加投入必须和新机制的建设结合起来,用投入促改革、建机制。随着新机制的逐步建立,广大医务人员真切感受到条件的改善和待遇的提高,从而更加支持、拥护改革。同时,新机制也为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四,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整体设计。中国医改只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任何一个国家的模式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我们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中央确定改革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框架后,鼓励各地进行试点、探索,取得成功经验再总结、提炼,上升为国家政策,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保证了改革的整体方案符合中国实际,符合人民利益,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

第五,坚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新医改的强大推力首先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 1

领导。为推进改革,国务院成立了由20个部委组成的医改领导小组,李克强副总理亲自担任组长,领导全国的医改工作。各地相应成立医改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建立医改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改革任务,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这种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为全国医改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有效的组织保证,也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二、中国医改的主要成效

3年医改起步稳健、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民生改善的最大亮点,国际社会也给予积极评价。特别是基层医改实现重大突破,建成了一个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网,重新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取得了“四提高、一降低”的显著成效,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基本药物价格明显降低。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扩大了社会共识和信心,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是人民群众得到了明显实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到2011年底,基本医保已覆盖全国13亿人口,参保率超过了95%。政府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补助标准逐年提高,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大幅提升;同时积极探索大病救助办法,切实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积极为城乡居民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在保持原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变的基础上,3年期间中央又专门安排300多亿元预防保健资金,开展了10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7大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全民族健康素质,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基层机构普遍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结束了几十年基层“以药补医”的历史,基本药物价格全国平均比改革前下降了30%,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看病负担。在公立医院广泛开展便民惠民措施,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感受。

二是有力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改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了长效性多渠道补偿机制,运行和发展费用有了保障,解除了医疗机构的后顾之忧,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得到体现,事业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同时,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以及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和激励制度。新机制的建立,使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待遇普遍提高,关键岗位、业务骨干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效率也明显提高。三是推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3年医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条件改善最明显的时期。中央政府安排630多亿元重点支持了3.3万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大力推进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貌焕然一新,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四是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3年医改,中央加大对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带动了各地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大规模投入,从而为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3年医改明显提升了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解除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正在有效地释放出大量的消费需求,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这次医改把医疗卫生服务分为基本和非基本,正确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社会资本投入医疗服务业,进而推动医疗服务业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是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基层医改让老百姓直接享受到改革的好处。在偏僻农村,一些老年人因免

费体检激动得热泪盈眶。不少陷入困境的大病患者因为新医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基层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社区居民把基层医务人员比作贴心人。新医改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持续深化改革,打好医改攻坚战

当前,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改革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与起步阶段相比,深化医改具备了更多有利条件,改革的认识更加深化,改革的基础更加扎实,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改革的组织保障更加健全,改革的社会环境更加有利。“十二五”期间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关键时期。今年初国务院颁布出台了“十二五”医改规划,对未来4年医改目标和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深化改革跨入了新阶段,要从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从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设转变,从试点探索向全面推进转变,要突出抓好三方面重点改革。

第一,要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是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以多种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为辅助,以大病救助为兜底的全民医保体系。前3年改革我们基本建成了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今后要全面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要继续提高政府对基本医保的补助标准,巩固扩大覆盖人群,继续提高政策范围内医保报销的比例,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要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和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积极发展各类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从制度上进一步筑牢、织密社会安全网。

第二,要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全面推动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机构发展建设支出、化债资金、绩效工资实施资金、村医补助等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完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完善长效性、多渠道的补偿机制,完善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等。要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细化在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同时要继续推进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培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加强村医队伍建设,筑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

第三,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是服务人民的医院,必须切实承担公益性责任,促进人人平等地获得医疗服务。公立医院改革主要做好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机制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篇文章。今后4年要把县医院作为改革的重点,2015年要基本完成县医院阶段性的改革。积极鼓励社会办医,力争到2015年社会办医占整个医疗卫生的比例达到20%左右。

同时,还要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大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改革力度,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发挥好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服务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医药卫生监管体制改革,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等。

医改是一项惠及全民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医改道路。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坚信中国的医改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第二篇:四个全面与中国医改

四个全面与中国医改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目标引领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中国医疗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目的是为了确保每个人包括那些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医疗服务。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城乡分离的,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在城镇,先后经历了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和试点阶段,全国范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以及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等阶段;在农村,伴随着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衰,努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工作,进而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多样化进行探索与完善。

中国医改走了多年,直到现在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应该说,政府已经为人民群众付出很多,但民众还是抱怨不尽,现实中也确实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患矛盾日趋激烈,杀医伤医的悲剧层出不穷。那么,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呢?我们来看看中国现存的最大的两个医疗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究其深层原因,是基层和社区医院定位不当造成的。现在的基层医院医生水平不高,待遇很低,民众不信任,不管什么病都往城市里的大医院跑。2013年卫生部长陈竺讲过,中国平均每年每人看病5次左右,几十亿的诊治量,分配给不到200万的城市医生。在这些医生里面,主任级以上的不到一半。大家挤破头都想找有口碑的专家,能不难吗?另一个死结,是国民对疾病早期防治的忽略和漠视。在中国,事实上80%的钱花在了临终前一个月治疗上。这是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基层医院由于病人少,收入低,仪器设备无法更新,更加留不住人才。人才少、设备差、患者信任度低三方面的因素,导致长期的恶性循环。所以说,国家保证基层医生的收入,提高其社会地位,才能够稳定基层医生的队伍。

综上所述,中国的医改,应该从社区医改做起。从根本上遏制看病难,消除看病贵。同时,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倡健康饮食,加强锻炼,全面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和素质。社区无法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由社区医生预约转诊到综合医院进一步处理。其他的疾病,也到综合医院处理。由于转诊的只是较严重的患者,数量会明显减少,再加上预约制度的实行,医生可以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跟病患交流,制定比较适合的方案,减少患者等待几小时,医生看几分钟的情况发生。政策就是导向,好的政策会引导人民群众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政策支持的,群众就会理直气壮的去做。定出正确的政策,才是医改成功的关键。

第三篇:创新实践与探索

潞市中心小学德育工作创新实践与探索

我校有一大部分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主要依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因为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教,而大多数的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这些调皮的“小人精”。我校属农村寄宿制小学,开学期间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家经常偷家里人的钱乱花,来学校偷同学的零花钱或零食,屡教不改;有的学生无视学校纪律,不听教师管教,在课堂上与同学闹矛盾打架,事后逃离学校躲到偏僻的地方,让家长、教师无法找到;多数学生对校园里飘动的零食包装袋、废纸等视而不见;许多低年级学生被高年级学生利用、欺负,这些现象造成恶性循环,必会是阻碍我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自主学习等方面都急待于进一步加强,鉴于此现状,我校以“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先心动再行动,变被动为主动”这一德育主旨为特色,寻求教育的突破口,创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一)正面引导

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尚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只要教育到位,他们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精神面貌。首先我们编写出一份《潞市中心小学学生每日行为习惯守则》,确定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内容,接着我们便着重解决学生“认知”问题。每学期开学第一月,是我们集中训练学生行为习惯的时间,大型集会校长讲、班队活动班主任讲、每天晨会按照学校要求老师反复讲,在课堂上利用思想品德

课、语文课等相关学科对学生进行正面的道德规范教育,通过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让学生对好习惯要求与做法知晓率必须达95%以上。多方面的教育渠道使学生在心理上已经接受了正确行为习惯的信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二)监察督促

在课间营造一种监察督促机制,弘扬好人好事,抨击违纪现象,限制劣迹行为,堵塞不良习惯发展和蔓延的渠道,促进与发展学生的优良个性。为此我们由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牵头,成立学校大队部监督岗,对各年级各班进行每日量化。

1、监督岗的运作

监督员的产生。监督员的直接领导是少先大队辅导员。监督员由每个中队选出各方面较优秀的队员上报少先大队部,再由少先大队辅导员在全校师生集中开会时为其授袖章,宣布其工作职责等。

监督员的工作运行程序及其职责。监督员工作的运行程序是:早晨提前10分钟到学校大门口,协助值日教师检查学生到校情况(一二年级走读)。从晨练、早读、大课间活动、中午自修、到放学期间一律按时到岗工作。

监督员的工作职责:

1、严格按照班级一日量化考核细则做好检查记载。

2、检查全校学生在校时的纪律、卫生、仪表等。

3、观察并记录课间纪律、安全、卫生和好人好事情况。4.检查各班环境区域内的清扫情况。5.填好“班级一日量化评分栏”。6.汇总一天来的监督情况,上报大队辅导员。

监督岗的激励与制约机制:该机制重点体现在日广播、周小结、月评估、学期末汇总上。

日广播——就是将监督岗一天来所观察发现到的情况进行整理,在次日早上的广播中播出,好人好事大力表扬,劣迹现象予以曝光。

周小结——就是由大队长协同每日监督员做如实记载,对一周来各班量化分详实地进行统计、汇总。

月评估——就是将四周的工作进行综合整理。就一个月来全校监督岗上的所有情况,从共性与个性,成绩与不足,先进班级的保持程度,后进班变先进班的转化力度等方面进行阶段性剖析、评价,提出下个月的工作目标和改进措施。

学期末汇总——就是将一学期全校各班的情况进行汇总,形成一学期监督岗情况的总结,全面、系统地归纳取得的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指出下一步的整改措施。在此基础上,学校专门表彰奖励一学期来的优秀监督员。

2、监督岗的作用

早上学生到校,学生佩带红领巾、衣着、个人卫生情况都要接受监督员检查。课间操在楼梯口设监督岗,学生的上下楼梯、言行举止也在监督员的监察督促下。食堂就餐是否按顺序排队,晚上就寝是否做到迅速、安静,都在监督员的工作范围内。监督岗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监督岗是在教师指点下,学生自己

安排任务,主动采取措施,自觉进行意志转化和行为控制,在激励与制约的机制下,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指导思想。激励与制约机制将学生个体的行为紧紧地和班级的整体评价结合起来,学生个体的荣誉直接影响到班级的优劣,“想做”、“要做”、“禁做”成了学生行为前思想意识的检查站,潜在提醒学生做出明智的选择。做了好事能受到表彰,班级靠我增光,我为班级添色,同学间互相勉励,共同促进班级的繁荣,随着好人好事的与日俱增,学校良好道德氛围也就逐渐形成。

(三)活动育人

活动是教会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载体,每学期有必要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学校有小卖部,学生买东西后随地乱扔食品袋的现象很严重,当着老师他不扔,当着监督岗的值日生他不扔,转过身去他就扔,树丛里、花园边、墙角裂开的砖缝里到处塞,很令人头痛。我们就用两周时间开展专项活动,先是通过少先队开展“随地乱扔怎么办?”为主题的班队会进行大讨论,学生每人必须写上10条办法或主意,班会上人人发言,再讨论形成班规或公约10条,张贴在教室里,学生违犯了,就照班规处罚。学生人人写、人人发言讨论是让学生内因起作用,激发学生内驱力,把不乱扔变为自觉行动;形成班规是想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学校少先队还长期开展“弯弯腰活动”,看见杂物主动就捡,“弯弯腰”成了学生口头禅。

(四)常抓不懈

虽然学生可塑性强,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容易反复,寒、暑假容易忘记,每年又有新生,所以坚持是关键。“坚守是一种品质”。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上,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有成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学期的开学第一个月是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段。在这一时段,政教处、少先队、班主任齐抓共管会有鲜明的效果。平时要大队部监督岗督促到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这些办法实施一年多来,尤其是本学期以来,学生的思想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学生由原来的自由涣散变得积极进取。学校出现了“三少三多”的可喜现象,即违规违纪的学生少了,文明礼貌的学生多了;乱扔垃圾杂物的学生少了,讲究卫生自律的学生多了;自私自利的学生少了,关心班级荣誉的学生多了。校风、学风得到了淳化,教育质量也稳步提高。

第四篇:中国医改不同观点分析与比较

中国新一轮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不仅是要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呼声很高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重要的,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进行的一场涉及卫生服务体系再造、健康干预模式转变和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的深层次改革。在医改进程中,理论和政策取向的论争主要围绕十个方面。中国医改的理论探索充满争议,创新在渐进中前行。

(一)关于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问题

政府和市场谁来主导,实质是如何定位政府管理方式,非公经济能否和怎样介入卫生医疗领域,以及如何利用市场机制的问题。这个选择最终将影响政府投入的效率、政府的责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围绕这一焦点,有学者提出,中国应由政府拨款,建立以“广覆盖、低成本”为原则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1]。还有人强调,卫生医疗领域要强化政府责任,包括强化政府的筹资和分配功能以及政府全面干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的功能[2]。与之相对立,一些学者主张以市场为主导,认为医疗改革的最佳模式应是由政府负责筹措基金,而医疗服务的提供则应尽量由管理有序的市场竞争来完成[3]。

笔者认为,关于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争论多是站在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医改问题的。如果应用公共管理的理论来分析,则会发现一个新视野,即政府可以用公共治理的价值理念来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和政策组合框架。中国医改按范畴可分为四个领域: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以及医疗保障。考试大网站收集应该按照不同领域所提供服务的性质及各自发展的规律,合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科学确定不同领域的政策导向。在不同领域,政府和市场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应是不同的:在公共卫生领域,政府理所当然要承担主要责任,应该采取公共体制,由财政来筹集资金,由政府来主导;在医疗领域,不管从现实条件来看(我们有国有医院,也有非国有医院),还是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外也分营利医院和非营利医院),都应该采取混合体制,既要有政府筹资兴办的医疗机构,也要有非政府筹资的医疗机构;在药品生产流通领域,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应该主要交由市场来解决,而政府主要对准入资格、价格和质量标准等进行监管;在医疗保障领域,可区分不同层次,医疗救助、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分别由政府承担、国家集体个人分担、个人承担市场运作[4]。

(二)关于补需方还是补供方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没有哪个国家会用财政资金单纯补助医疗机构或者补助参保者,这是一个常识。考试大网站收集在中国医改过程中之所以出现“补需方还是补供方”的争论,分歧在于新一轮医改中新增财力是投入非营利医疗机构还是投入医疗保险,其实质是选择通过医疗保险的方式还是非医疗保险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主张“补需方”者认为,政府要采取建立国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路径,通过市场化竞争的方式来提高机构自身运行效率和降低服务价格,放弃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大幅增加投入。而主张“补供方”者认为,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激励和制约机制的情况下,建立全民免费医疗是最好的医改模式[5]。

笔者认为,恰当的选择应该是“补供方和补需方并重”。这里所说的“补供方”,目的不是要实行免费医疗,而是要非营利医疗机构在政府的财政支持下为患者提供公益性的、质优价廉的服务。同时,我们主张“补需方”,也不是认为医疗保险能够代替医院改革或者解决对医院的医疗行为制约问题(即使“医患保”三方结构确实具有一定的相互制约作用),而是认为通过建立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政府为弱势群体买单,可以实现最基本的医疗筹资公平,有效提升我国卫生领域的公平性。这种两头都要兼顾的建议与政府目前的决策方向是相一致的。

(三)关于采取英国模式还是采取美国模式的问题

英国以实行全民普惠的卫生保健制度而闻名,而美国则以商业健康保险制度作为医疗保障的主体。在中国提出采取英国模式还是采取美国模式的问题,不是要照搬哪个国家的模式,而是为解决看病问题,借鉴哪种模式更为有效。因此,这是一个自身制度选择的问题。

笔者认为,英国的医疗保障模式是在福利国家的基础上建立的。向居民提供全面的免费医疗,需要财政政策上的高税收、医疗服务体系上的守门人制度以及发达的社区卫生组织来支撑,当然还有一整套对非营利性医院的治理结构,对医生的考核、绩效评估以及薪酬体制等等。很显然,目前中国不具备实施这种模式的条件。美国是一个崇尚市场、崇拜市场的国家,因此,政府在医疗保障方面仅负责穷人和老人的部分项目,其他的全部交由市场来运作。这与美国的文化传统、社会意识有很大关系,这种模式我国也不能照搬。但在具体的管理方式上这两种模式都有可借鉴之处,尤其是在发展社区卫生组织方面,英美确有

第五篇:创新源于探索与实践

创新源于探索与实践

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发言时说:“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源于创新。企业的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冯必乐说,“我们公司是以创新立业的,创新是我们成功的秘诀,今天创新依然是我们最锐利的武器,我们的目标是永创世界一流水平”。海尔集团提出了创新的三个原则。说到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成败兴衰,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它们的创新能力决定的。

回顾中华历史,中华民族在2000多年前就建立起了封建社会制度,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针,一千一百多年前发明了火药,东汉蔡伦改进和发明了造纸术,北宋时期的毕升发明了印刷术„„我们的祖先凭着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民族优点创造了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四大发明”。

创新源于探索与实践,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凝聚了无数敢于探索、善于实践者的智慧与汗水。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凭着锲而不舍、大胆实践的精神发现了X射线,实践中拍摄的伦琴夫人手的照片也成了世界上第一张人体X光照片;正是由于伦琴的发现,才促使了1972年美国物理学家科尔麦克和英国电子工程师洪斯费尔德共同发明了诊断疾病的医学CT机。

1903年12月17日,修理自行车的两位美国青年莱特兄弟凭着过人的勇气,谦虚好学的精神,超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发明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飞机,虽然第一次飞行才几十秒钟,飞行才3米高,200米远,但人类从此真正飞起来了。

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在充分学习吸收前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试验,反复调整设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利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迅的装置,并在英国成功进行了12公理的通信试验,那年马可尼才22岁。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建立了阿基米德定律;1609年,伽俐略发明了望远镜;1753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1768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1876年2月贝尔发明电话;1831法拉第发现了划时代的电磁感应现象;1946冯·诺伊曼发明了电子计算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

人类正是凭着不断探索、实践的勇气和智慧推动着我们的社会文明不断走向辉煌。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说:“实践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是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精神、锻炼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国情、熟悉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重要形式。”

现在,我们有些同学和教师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学生中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知”与“行”的分离,害怕深入实际;害怕真问题;缺少应对困难、挫折和复杂形势的训练和准备。

实践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实现方式;实践教育使学生不仅从课堂、而且从丰富的社会中获得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社会及人生意义;实践教育通过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过程,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并最终转化为人的能力、智慧和创新的精神与气质。

现代学习理论已经揭示,人类学习的最佳状态不是静态、被动的获得知识,而是全身心经历的探究世界与人生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今天我们要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离不开实践教育的熏陶与磨练。

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意“普遍性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普遍性。要注意“层次性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要注意“差异性原则”,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考虑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于个体之间在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所以在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来引导和促进不同个体实践能力的发展。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基础性原则”,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意“活动性原则”,要注重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动手操作、实验探索、调查研究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意“激励性原则”,要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要支持孩子的求新、求异、质疑和问难,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新的探索。实践的过程比结论更可贵;“在黑暗中摸索”比“等待火炬引路”更可贵;亲身体验比道听途说更可贵;锐意开拓比坐享其成更可贵;说自己亲眼所见比鹦鹉学舌更可贵。目前学生缺的正是主动探索的精神,缺的是直接体验,缺的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缺的是动手去操作。

实践对创新的影响非常巨大。因为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方知自己知识的有限。为了进一步创新,更需要继承全人类的文化精神财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前进永不衰竭的动力,是一个人实现自我发展的唯一途径。同学们要不断地挣脱传统观念、思维定势和人之惰性对人的创造性潜能的束缚,学会思考,不要因循守旧、人云亦云。更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盲目自大,无视他人与集体的存在。

创新源于探索与实践。各位同学,当今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各位从小学大志,立大志,求大志,在求学、成长的道路上扬起理想的风帆,放飞童年与青春的梦想,在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中,从失败走向成功,从一个成功不断地走向另一个成功!

唐富强 2006年11月24日

下载求是优秀文章-中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求是优秀文章-中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层教学法在英语课改中的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法在英语课改中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浙江省新高考政策出台之后,高职考试中的英语科目受到极大冲击,如何更好落实课程改革,并使之与新高考接轨,就需要进一步强化英语分......

    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1

    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陈珍黎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物理教学在实施创新教育......

    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来论述实践性教学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意义,找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来探讨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可行模式......

    煤矿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教材、专业知识] 煤矿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煤矿, 探索, 实践, 管理摘要:煤炭企业作为受旧体制影响深重的企业,强化创新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对增强企业活力,适应市场竞争有着......

    创新基层党组织生活方式实践与探索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其中提出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根据党的十七精神,自2007年以来,xx区通过试点,在全区基层党组织中......

    创新举措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与实践

    创新举措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与实践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社......

    大学创新创业的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赵高晖 王新华 陈彩凤 [摘要] 本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以成果导向为目标的工程认证为契机,探索如何在......

    初中地理课改中创新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初中地理课改中创新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贵港市港南区东津四中 罗启益 摘要:当前实施新课标改革,创设地理教学新环境、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方法,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