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次区域合作发展思路
次区域合作发展思路
一、合作发展宗旨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以澜沧江—湄公河为纽带,以“同饮一江水、共建幸福家园”为理念,以推进次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开发和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合作为突破口,坚持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机制,按照WTO和次区域合作总体框架及各项协议的要求,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发展合作伙伴关系;沟通次区域陆上大通道,实现次区域与中国、东南亚和南亚市场的对接;营造一个适合国际贸易与投资发展的环境;通过对话确定共同实施的项目,建设经济走廊、产业带,使次区域合作得到扩大和发展,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尽快形成;把次区域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试验示范区和陆域经贸区;创造条件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改善次区域生态环境,实现次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顺应世界经济大潮,增强次区域国际地位和市场竞争力,共建次区域一体化经济,建立稳定而长久的友好合作关系。
二、计划时间和年限
计划编制基准年为2002年,计划年限为2004—2008年,2008年后作远期展望。
三、次区域预期发展目标
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阶段目标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
近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东南亚国家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和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预计2004年—2005年,次区域国家GDP和对外贸易额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相互投资稳步增加,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基本实现已有或新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信息通讯的畅通,为货物进出口和人员往来提供快速、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地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与自由贸易区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争取“泛亚铁路”东线尽快开工建设,力争将大通道建设上升为联合国促进次区域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加大投入,促进大通道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中期:次区域国家的GDP、外贸进出口额和外资利用率继续稳定增长,境外投资力度明显加大,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三产业的比重有较大增长,各国产业结构趋向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大提高;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重要口岸和城镇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提高城镇化水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次区域各国一些重要沿边结合部,即泰国北部清莱府与缅甸交界地区、中国西双版纳磨憨与老挝么丁交界地区、中国河口与越南老街交界地区、中国德宏瑞丽与缅甸木姐交界地区等,建成重要的经济园区和生产基地;争取泛亚铁路中、西线开工建设。
远期:次区域国家的GDP增长率应不低于前期水平,外贸进出口额和外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有较大提升;次区域国际大通道建设顺利完成;次区域合作机制业已完善,区域大市场业已形成,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特别是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合作及开发,全面推进次区域各国经济的发展。
四、次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
建设大通道、营造大环境、开拓国际市场、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是今后五年次区域发展的主要任务。
1、先行建设次区域自由贸易区。次区域国家要共同努力,使次区域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实验示范区,所有即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在次区域先行执行,使次区域国家先行受益;应争取将次区域作为UNDP在全球推行的“平等合作、消除贫困、共同富裕”的实验样板。
2、加快建设联系中国、东南亚、南亚的次区域大通道,逐步完善水路、陆路和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昆明—曼谷—仰光、昆明—河内—新加坡、昆明—密支那—印度雷多等三个方向的铁路和公路建设步伐,改造滇越铁路和公路,提高运力;升级改造一批低等级的公路;整治澜沧江—湄公河、红河的一些重要航段,提高航道等级并建设一些重要港口和码头,推进伊洛瓦底江中、缅水陆联运及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水运优势;相互开通次区域主要机场之间的航线。
3、建设三条经济走廊,形成贸易、旅游、能源、矿产和农业开发五大支柱产业。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并能够相互对接的贸易运行机制,扩大区域贸易量,促进次区域贸易长足发展,使次区域贸易总量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人流带动物流,建设昆明—仰光、昆明—海防、昆明—曼谷三条经济走廊;形成统一的次区域旅游圈;形成一批自然资源开发基地和“桥头堡”式的现代工业园区,形成一批强势产业,变综合资源优势为产业群体优势。
4、构建次区域共同市场和贸易与投资体系。在重要城市和商品集散地及人口密集地区,建立一批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形成能对次区域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共同市场;确立次区域不同国家之间开展双边或多边贸易共同遵守的较为合理的贸易与投资准入体系,为大市场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5、建立促进次区域发展的合作框架和内在机制。次区域合作既是在“10+3”、“10+1”框架下的合作,又要构建和突出自身“5+1”的合作框架,使合作方式多样化、层次化和制度化。
6、建立环境监测与资源保护网络。在澜沧江—湄公河、红河、伊洛瓦底江以及萨尔温江等主要流域建立防护林体系,使水土流失的态势得到基本控制;建立健全动植物病虫害检疫防治体系、建立自然保护网络,保护珍稀物种;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建成一批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和示范区。
7、建立教科文卫和社会保障事业网络。建立较完备的初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立现代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和艾滋病、非典等重大疾病联防共控体系,使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治;建立国家与社会保障保险体系,促进就业与失业保险事业发展。
8、建立次区域反贫困机制,构筑基本生活保障网络。通过消除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实现次区域共同富裕和繁荣发展。
9、遏制婴粟种植、加工、贩运等危害社会行为。在传统的婴粟种植区改种经济效高的农作物,遏制毒品的生产和蔓延。建立有效打击和控制婴粟种植、加工和贩运的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第二节 中国云南在次区域合作中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宗旨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贸易合作为主线,解放思想、认清形势、强化意识、增强信心、开拓进取;培育和壮大农业(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烟草、旅游、能源、矿产和建筑六大支柱产业;实施层次推进、地带经济、贸易投资、大都市、相互开放和可持续发展六大合作战略;背靠中国内陆,联合大西南和东南沿海省(区),通过政府推动、企业运作,产业先行、区域先试,旅游开路、贸易通关,推进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进程,实现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对接,把昆明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都市。云南在次区域合作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对次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力明显增强。实现次区域各国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促进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发展目标
近期:云南省GDP年均增长保持在7—8%的水平,人均GDP年均增长6.5%左右,按可比价计算的GDP达到350亿美元,云南占次区域GDP的比重达到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力争地方财政收入与GDP同步增长;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9:43:38。培育群体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2%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一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26%左右;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左右,境外投资明显增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左右。稳定解决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进入小康。
中期:云南省GDP争取在2000年的基础上在翻一翻,年增长率保持在7—9%以上,云南占次区域GDP的比重达到20%;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群体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9%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40%,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重大突破,“大通道”建设有重大进展,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远期:云南省GDP保持稳定增长,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经济结构趋于优化合理,群体支柱产业竞争力增强,高新技术、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大大提高,外贸进出口和外资利用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大通道”建设顺利推进并建成,人民生活水平争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本世纪中叶云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
三、推进六大合作战略
1、层次推进战略。确定优选发展的地域和领域,按照层次发展、梯度推进的原则,由近而远、先易后难、重点突出、逐次展开、全面推进次区域合作。从地缘上考虑,云南可优先与越南、老挝和缅甸合作;从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上考虑可优先与泰国、越南合作;从产业和企业转移难易程度上考虑可与老挝、柬埔寨合作。以项目建设和重点领域的开发带动合作,循序渐进、全面推进。
2、地带经济发展战略。依托次区域国际大通道建设,分地域、分通道走向,推进开发合作,逐步辐射整个次区域。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交通干线为纽带,构建经济走廊和产业带,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云南重点抓好“一区三走廊”建设,即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昆明国际大都市,建设昆明—曼谷、昆明—海防、昆明—仰光经济走廊。
3、贸易和投资促进战略。扩大贸易和投资,促进跨国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今后次区域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商品、技术、服务、跨国公司运营和其它资源的国际间流动和交流,使次区域与全球经济紧密联系,从而达到以外贸和投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4、大都市带动发展战略。以中国昆明、泰国曼谷、越南胡志明市等大城市为基础,构筑面向整个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国际大都市,以此带动全流域的开发与发展,并培育壮大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中国思茅和景洪、泰国会晒和清莱、老挝琅勃拉邦和万象、柬埔寨金边和暹粒、越南河内等大中城市,促进中、泰、缅“金三角”、中、老、缅“绿三角”和中、老、越“小三角”结合部及其它地区小城镇发展。
5、相互开放战略。次区域各国都按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扩大开放的要求,以政府引导、企业自主为前提,充分调动各国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推进各国间的相互开放,以开放促合作、以开放促开发、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繁荣。
6、可持续发展战略。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坚持依法保护与合理使用的原则,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和提高各国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提高城乡环境质量,促进次区域可持续发展。
重点推进“通道建设、旅游圈建设、贸易便利化、产业梯度转移、边贸升级转型、水电能源和矿产开发、现代农业产业开发及生物资源创新、区域信息化、生态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十大工程
第二篇:县十五次党代会关于旅游发展的思路
(一)发展县域大旅游,打造“县区一体、山水同城”的大生态新格局
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县(县城)区(旅游产业新区)一体、山水同城”的思路,将县域作为一体化大景区开发建设,带动三产服务业迅速壮大。到2016年,把眉县建成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疗养、购物娱乐为一体,风景秀丽宜人、业态优化布局、服务产业繁荣的全国旅游名县,太白山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
拉大新区框架。以建设“太白山国家级旅游产业新区”为目标,充分利用太白山、渭河两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将汤峪镇、营头镇纳入太白山旅游区开发建设,使旅游区规划面积由13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平方公里,在空间布局上融入全县整体发展规划,让太白山走进眉县,让眉县拥抱太白山。突破地域限制,规划建设太白山至红河谷山外山内旅游环线,使两个公园山内相通、山外相接,成为一体化的核心旅游板块。
创新发展体制。组建县文物旅游局,注册成立旅游开发集团公司,设立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构建集招商引资、旅游开发、景区建设、宣传推介、游客服务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以市场化、多元化、产业化为方向,鼓励各种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旅游市场主体,提升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水平。
打造旅游核心竞争力。以国际化的视野,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开发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规划建设太白山生态主题公园、欢乐谷、马术马会、星级温泉酒店等一批“高、精、尖”旅游项目,强力推进旅游产业新区、汤峪省级示范镇和园内精品景点建设,把“品山水盛宴、沐神水灵泉、游眉坞乐园”打造成国际旅游黄金线路,把眉县全域建设成核心竞争力强、国际知名度高的世界级、复合型旅游新区。
拉长产业链条。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快交通、娱乐、购物、接待等各个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娱乐、美食购物、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围绕旅游发展,拓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工业,建设生态城镇,把农田、工厂、城镇建成旅游景区、景点,形成综合性、多层次、高效益、带动强的生态型产业体系。
改善生态环境。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县之本、发展之基、活力之源,以“三城一县”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为目标,举全社会之力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绿色县城、绿色村庄、绿色道路、绿色屏障建设,打造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沿路沿河成林成景的生态景观,让眉县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地更净、景更美。
太白山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2010 年3月31日)
太白山旅游区是依托秦岭主峰太白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厚的人文资源开发建设并发展起来的,东距西安110公里,西距宝鸡90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主要包括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红河谷森林公园和太白山旅游区三个部分。两个森林公园是在原国有林场的基础上创建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1991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1992年7月正式开园,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首批4A级景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和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红河谷森林公园是1997年经省林业厅批准建立的省级森林公园。太白山旅游区自开放开发以来,历时10余年时间,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10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景点和接待服务项目的开发建设,目前已建成10大景区186个景点,建成观光游览索道两条,室内外游泳池13个,休闲文化娱乐场所15个;共有各类宾馆饭店30余家,其中三星级3家,二星级6家;拥有高、中档床位8800余张。初步形成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旅游业开发空间广阔,发展前景看好。
一、旅游区2009年主要工作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职工,抢抓全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大好机遇,以打造“中国中央国家公园核心旅游区”为目标,着力在加大招商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宣传营销、优化旅游环境、加强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在困难中负重前行,在竞争中加快发展,推动太白山旅游逆势增长,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旅游区共接待游客74.1万人次,增长21.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6亿元,增长22.5%。太白山、红河谷两园入园人数24万人次,增长24.8%;管委会实现经营收入1960万元,增长29.6%。
1、开发建设顺利推进。坚持把开发建设作为完善基础、提升人气、实现太白山旅游突破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加强与星王集团的联系沟通,全力稳步推进太白山旅游市场化开发。一是投资500多万元,委托上海奇创旅游咨询运营机构编制完成了太白山旅游区概念性策划;委托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秦岭•太白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产业新区总体规划,并通过了市政府规划评审。二是投资5000万元注册成立了陕西太白山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设立了董事会,聘任了总经理及相关工作人员,各项日常工作已全面启动展开。三是完成了秦岭主题社区项目立项、环境影响与评价分析报告审批、建设用地报批等相关工作,确定了2010年拟实施的12个建设项目,积极做好开发建设前期融资等工作。
2、招商争资成效显著。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破解太白山旅游发展资金投入不足难题的有效举措,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灾后重建、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的有利机遇,主动加强与中、省发展计划、建设、旅游、交通、林业、国土、环保等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国家旅游项目支持,同时积极外出洽谈,内引外联,促使一大批项目落户旅游区。09年旅游区策划包装、编制上报的项目总投资达50多亿元,争取国投项目13个,到位资金2603万元,投资3000万元的旅游区一级客运站项目挤进了中省项目盘子,汤峪口也跻身全省109个重点镇建设行列。合同引资14.83亿元,到位资金2.26亿元,其中,西安华达盛誉公司投资8000多万元的太白山水景花园项目正在办理土地过户手续;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红河谷景区宾馆建设项目已全面施工;投资600多万元的太宝路、太安路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
3、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太白山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提升旅游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09年,旅游区共研究确定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9个,总投资4276万元,其中,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投资658万元,实施了太白风景林场防火体系建设、七女峰上山道路维修加固及下板寺游客中心护坡治理、生态解说系统建设等7个项目;红河谷森林公园投资415万元,实施了演艺广场及旅游户外拓展、百步潭景区改造、景点包装及古树名木挂牌等8个项目;旅游区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续建、省水利培训中心龙悦温泉别墅和御汤苑温泉洗浴中心项目建设,全部建成投用。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建设实施,使旅游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4、宣传营销力度加大。坚持把宣传营销作为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创新宣传思路和方式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不断提升太白山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投入300多万元,在陕西电视台、中国旅游报等主流媒体投放宣传广告;投资50多万元,在西宝高速、宝鸡市经二路等重点部位安装设立了75面大型广告宣传牌。二是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中国宝鸡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暨太白山旅游登山节开幕式,以及以“登七女秀峰、赏万亩杜鹃、观太白美景”为主题的系列登山活动,举办了兰州、银川等城市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举办了“佳人有约、魅力太白”—太白山人像摄影暨生态自驾游系列活动。三是积极参加了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宝鸡人游宝鸡、西北旅游网上交易会、省政府兰州、青海、宁夏旅游推介会、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暨省亲祭祖大会和杨凌农高会等大型活动,组团参加了陕西省第二届旅游商品博览会,全力对外宣传推介。四是加强与法门寺景区的合作,在法门寺景区设立太白山旅游接待服务处,协调开通了法门寺—太白山旅游客运班线。
5、旅游环境不断优化。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太白山旅游发展的有力保障,积极为广大游客营造整洁、安全、舒心的旅游环境。一是与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对旅游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全面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服务人员技能素质。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旅游行业日常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旅客权益。三是大力开展旅游行业“创佳评差”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旅游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加强安全管理,重新修订完善了各项安全工作制度,逐级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切实落实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全年未发生不安全事故。
二、秦岭•太白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产业新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秦岭•太白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产业新区总体规划明确了产业新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规划明确提出按照“显山、露水、强区”的原则,把太白山建成融中国中央国家公园核心旅游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休闲度假旅游名区为一体的国际性复合型山地旅游目的地。规划总面积13.8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4.79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共10年时间,分近、中、远3期实施。产业新区分为“太白旅游风情小镇、龙腾温泉小镇、国际品尚运动小镇、秦岭生态主题社区、现代农业观光区、凤颐养生社区”六大板块。规划的批准实施对太白山旅游突破发展至关重要,为太白山开发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2010年主要工作和进展情况
今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省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机遇,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突破旅游发展的号召,紧紧围绕一个目标(打造中国中央国家公园核心旅游区),突出三大重点(启动大开发、实施大宣传、优化大环境),实现五大突破(产业新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宣传促销、旅游环境、内部管理),确保两个增长(入园人数、经营收入),努力推动太白山旅游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旅游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入区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增长2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亿元,增长15%;太白山、红河谷两园入园人数30万人次,增长25%;管委会经营收入突破2000万元,力争达到2200万元,增长15%。
(一)强势推进,在产业新区开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产业新区开发建设事关太白山旅游突破发展,对完善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人气、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树立旅游品牌必将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我们将继续加强与星王公司联系,督促星王公司在完成秦岭主题社区总体融资的基础上,加快完成1909亩建设用地的统征工作,尽快启动游客服务中心、太白明天展示馆、主干道路、太白广场、旅游区客运汽车站等12个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凤颐养生小镇相关项目的立项设计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土地征用,为凤颐养生小镇的开发建设奠定基础。开年以来,我们已与星王公司就融资问题直接接触商谈3次,星王公司近期将就今年的投资计划制定情况向县委、县政府做专题汇报;旅游区客运汽车站项目现在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进行施工设计;御温泉重组转让工作正在和香港客商进行积极商谈之中。
(二)加大力度,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规划出项目、项目引资金、资金促发展”的思路,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关天规划实施的机遇,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景区档次,打造新的旅游亮点。年内,我们将投资4700多万元,重点抓好10个重点项目建设:①投资600万元完成太宝路、太安路改造工程,目前排水管网铺设已完成90%,绿化亮化工程正在紧张实施;②投资2000万元加快太白新城小区建设,目前工程已全面动工,开挖基础;③投资800万元实施国税太白山庄、温泉宾馆、水利宾馆等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0%;④投资510万元实施两园道路维修加固工程,已开工建设;⑤投资1000万元建成华西大学红河宾馆;⑥投资150万元修复三国古栈道,目前施工方案已制定,即将动工;⑦投资100万元开发泼墨山景区;⑧投资100万元开发四嘴山景区;⑨投资100万元完成红河谷别墅群改造工程;⑩投资300万元建设木板路、星级公厕、垃圾台、景点标识、道路指示牌等项目,目前正在紧张有序的开展。
(三)多管齐下,在宣传促销上实现新突破
今年,我们将按照“高点定位,高端策划,高效运作,强势推进”的思路,创新营销理念,强化营销措施,立足区域,放眼全国,作旺省内市场,主攻“两北”(西北、华北)市场,拓展中原市场,渗透南方市场,做强散客旅游,做活团队旅游,投入500多万元,多管齐下,全力打响“中国中央国家公园核心旅游区”品牌,大幅提升太白山旅游人气,掀起太白山旅游宣传新热潮。一是以陕、甘、宁、青、豫、晋卫视为平台,以电视宣传为重点,加大力度,做强密度,迅速引爆太白山旅游宣传。加大在中国旅游报、华商报等报刊媒体的宣传,加强太白山、红河谷旅游网站的建设与维护,不断增强太白山旅游的视觉冲击力。从3月25日起已在陕西卫视、陕西一套投放了电视宣传广告。二是在西宝高速、西宝南线、关中旅游环线、西安、宝鸡火车站等重点路段和重点部位设立大型户外广告牌,实施西安市百车车体广告宣传,形成太白山旅游宣传的连爆效应。目前,宣传广告牌正在制作当中,从3月份开始在西安市23条公交线路投放了100辆车体广告。
政府办 20:37:51 三是继续举办登山节等大型宣传推介节庆活动。计划四月份举办“关爱大秦岭 保护母亲河”—陕甘两省环保志愿者百团行动启动仪式,五月份举办以“登大秦岭主峰、赏太白山风光”自驾游为主题的第十届太白山旅游登山节,适时举办“翰墨缘 渭水情 相约太白山”陕甘两省六县区书画联展和“太白山杯”摄影大赛,七月上旬举办杨文洲精神座谈会,八月份举办百名书画家太白山采风写生活动。目前各项活动方案已定确定,正在积极筹备之中。四是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激励政策,加强与各大旅行社和社会团体的合作,加强与省内外客源地市场的直接对接。目前,优惠政策已经制定出台。五是加强营销网络建设,组建太白山旅游宣传营销中心,在陕、甘、宁、晋、豫五省区设太白山旅游咨询服务处,以走出去、面对面宣传的促销方式,做好终端市场。3月27日,五省十市的驻外营销人员已全部进入市场开展工作。六是进一步加大与法门寺景区的合作力度,抓住法门寺文化景区对外开放的机遇,强化在法门寺景区的宣传营销,协调各方确保法汤客运专线运转正常,切实做好来太白山游客的接待服务工作。
(四)强化措施,在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以服务精细化为目标,以管理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加大旅游行业日常监管力度。以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按照突出特色、规范管理、星级服务的思路,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大力开展旅游行业“创佳评差”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大力开展旅游安全教育,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重点抓好道路交通安全、游乐设施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食品卫生安全和森林防火工作。
(五)创新奋进,在内部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经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大力弘扬杨文洲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增强搞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三是进一步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干部聘任制、竞争上岗制、末位淘汰制、绩效工资制,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化管理改革,为太白山旅游突破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工作情况汇报
陕西太白山旅游区管委会(2011年11月20日)
一、近四年来工作回顾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旅游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打造“中国中央国家公园核心旅游区”为目标,紧扣“启动新区,开发景区,一区两园,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强化宣传营销,优化旅游环境,加强内部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近四年来,太白山旅游区共接待游客380万人次,年均增长14.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年均增长13.8%。太白山、红河谷两园入园人数115万人次,年均增长18.6%;两园实现经营收入9600万元,年均增长15.6%。太白山、红河谷两个公园先后荣获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平安优秀景区、大美陕西•最美山水风景区、陕西省争创游客满意活动先进单位、陕西省水利风景区等项殊荣,实现了景区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近四年来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产业新区开发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快产业新区开发建设对完善旅游区基础设施、作旺太白山旅游人气、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始终把产业新区开发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区之力,合力攻坚,强力推进。从2008年起,我们先后与陕西星王集团、陕西红旗民爆集团、香港麟德集团等十多家企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洽谈协商,在反复考察筛选的基础上于2008年8月与陕西星王集团签订了整体开发建设太白山的协议,并投资5000万元成立了陕西太白山旅游开发建设公司。斥资600多万元委托上海奇创旅游咨询运营机构编制完成了太白山旅游区概念性策划,委托北京土人景观与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秦岭•太白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产业新区总体规划。2009年8月31日市政府下发文件批准实施。从2009年后半年起,先后完成了太白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产业新区的总体立项、环评、融资、土地征用和项目的前期设计工作。截止目前,涉及4个行政村16个村民小组425户村民1910亩土地征用协议全部签订。共支付各类费用8503万元。首宗516亩开发建设用地指标已经省政府批准,7个项目的初步设计基本完成。
(二)招商争资工作实现新突破。我们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灾后重建、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的有利机遇,主动加强与中、省发改、住建、旅游、交通、林业、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争取国家旅游项目支持,促使一大批项目落户旅游区。共策划包装、编制上报项目总投资达50多亿元,争取到位国投项目16个,到位资金5104万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的旅游区一级客运站项目挤进中省盘子,汤峪口跻身全省36个重点示范镇建设行列,国投资金286万元的太白山护林防火体系建设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在与陕西星王集团签订整体开发协议的同时,我们内引外联,主动出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与17家客商签订了投资协议。截止目前,合同引资25.83亿元,到位资金2.56亿元。其中,与陕西华达集团签订了总投资1.5亿元的太白山御温泉整体收购开发协议,成功引进了陕西华达盛誉置业有限公司投资8218万元实施“太白印象”建设项目,一期七栋酒店式公寓工程开工建设,主体已封顶。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红河谷华西大学宾馆等一系列建设项目都相继建成。
(三)旅游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始终把旅游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太白山旅游发展的主要抓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提升服务功能。近年来,我们按照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工作思路,先后投资741万元完成了旅游区太安路、太宝路改造项目;投资4000万元完成了太白新城商品住宅楼建设任务;投资650万元完成了三国古栈道景点修复、剑劈峰景区改造四嘴山景区建设、红河谷百瀑潭景点开发;投资2300多万元完成了银龙苑宾馆、仟佰众大酒店、国税宾馆、温泉宾馆、水利宾馆、青园山庄、红河谷画家村、红枫苑宾馆、红河谷别墅、红河谷度假村等十个宾馆的改造提升;投资510万元实施了太白山、红河谷灾后重建;投资700万元实施了太白山、红河谷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完成了道路维修加固、塌方护坡处理、索道支架加固等设施改造项目;投资1300万元完成了华西大学红河宾馆建设项目;投资500万元完成了红河谷漂流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太白山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旅游宣传营销掀起新热潮。我们按照“高点定位,高端策划,高效运作,强势推进”的思路,坚持立足区域、放眼全国、作旺省内市场、主攻“两北”(西北、华北)市场、拓展中原市场、渗透南方市场的工作思路,六管齐下,加大投入,全力打响“中国中央国家公园核心旅游区”品牌。一是加强媒体宣传。先后在央视和西北、华北、中原等省市主流媒体投放宣传广告。二是制作户外广告。在西宝高速、关环线、法汤路、西安及宝鸡火车站等重点路段和重要部位设立大型户外广告牌,连续两年在西安市投放了100辆车体广告。三是开展会展推介。先后组织参加了西洽会、西博会、北博会、兰洽会、陕豫旅游交易会等促销会,通过设立展位、发放资料、现场推介等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太白山。四是举办节庆活动。按照一年一办节、一季一高潮的思路,先后举办了“登七女秀峰、赏万亩杜鹃、观太白美景”、“登大秦岭主峰、赏太白山风光”、“爱我大中华 穿越太白山”—“中国英雄”2011太白山全国山地竞速比赛等不同主题的登山节活动。同时,还举办了腾讯拍拍族走进太白山摄影活动,“瀚墨缘•渭水情”相约太白山陕甘两省六县区书画联展,“写真大秦岭,泼墨太白山”陕西书画家太白山采风和“大秦岭发展论坛”太白山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五是组建营销网络。先后抽调20多名得力人员在陕、甘、宁、晋、豫五省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处,加强太白山对外联络推介工作,不断扩大太白山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六是制定了优惠政策。结合太白山、红河谷旅游接待实际,对旅行社制定出台了淡旺季、周末周内不同优惠折扣的激励政策,加强与各大旅行社的合作,带动团队旅游,同时还推出了眉县籍群众免费游太白山、红河谷活动,提升了太白山旅游人气。
(五)旅游环境得到新提升。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太白山旅游发展的有力保障,积极为广大游客营造舒心放心的旅游环境。紧紧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管理、规范服务”的目标,推动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强化行业监管和指导,大力开展旅游市场整治行动。多次从县安监、质监、卫生、公安、交警、运管、消防、工商、物价等执法部门抽调工作人员,对太白山和红河谷两个森林公园、太白山旅游服务区,开展综合执法大检查,重点对旅游秩序、旅游商品、宾馆饭店进行检查整顿,全力确保旅游秩序顺畅和谐。
(六)内部管理得到新加强。内部管理是抓好太白山旅游工作的关键环节,我们不断深化认识,细化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加强培训教育。按照大规模开展培训、大幅度提升素质的要求,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开展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先后多次聘请多位专家、学者来我区为职工做辅导报告,同时,组织干部职工赴华东五市、广西桂林、湖南张家界等先进景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针对个别领导职位长期空缺、个别领导班子凝聚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对机关科室、两个公园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调整补缺,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效能。三是加强内部管理。为了防止划小核算单位后直属单位自主性过强的问题,制定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同时在两个公园全面推行干部聘任制、竞争上岗制、末位淘汰制、绩效工资制,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热情。
二、2011年工作情况
(一)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今年开发建设的重点项目有四个,目前完成投资2.361亿元。
1、产业新区建设项目。该项目已完成投资1.2亿元。主要完成了第一批516亩建设用地的报批工作,1910亩统征土地附着物赔付工作和1000亩征地地款。完成了太白山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太白明天”展示馆、太白广场、“林泉雨居”游乐中心、“梦幻水街”商业街等五大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和调整工作。完成了秦岭主题社区主干道路规划设计,太白山景观大道及关中环线旅游区过境段设计。
2、汤峪重点示范镇建设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7200万元。其中:污水处理厂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100万元;汤峪湖及水系防渗漏工程正在施工图设计及开工前准备。“太白印象”项目建设,该项目一期七栋酒店式公寓今年开工建设,目前完成投资5100万元,七栋楼主体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室内外装饰施工。二期五栋楼目前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基础开挖。同时,积极抓好重点示范镇居民集中安置区项目建设的选址和设计工作。目前,该项目的地址已确定,待测量结束后上报省住建厅审批。
3、景区开发项目。该项目完成投资1085万元。其中:太白山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及剑劈峰和铜墙铁壁景点包装项目完成投资620万元,红河谷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及四嘴山景点包装项目完成投资440万元,龙山滑坡治理项目完成投资25万元。
4、宾馆改造项目。该项目完成投资1345万元。其中:太白山银龙苑宾馆完成投资860万元、仟佰众大酒店完成投资105万元、华西大学红河宾馆完成投资300万元、青园山庄完成投资80万元,四个宾馆已改造完成,投入使用。
(二)招商争资工作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我们狠抓招商争资工作,目前,合同引资12亿元,争取国家投资1315万元。重点抓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经过多次洽谈协商与陕西华达集团签订了总投资1.5亿元的太白山御温泉整体收购开发协议,目前一期收购开发资金3000万元已到位,改名为太白山凤凰温泉酒店。目前该项目过户手续办理完毕,装修工程设计由广州依云温泉酒店设计有限公司承担,正进行施工图设计。二是与陕西东方天伦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以转让经营权的方式,拟用5年时间投资7亿元注资开发太白山景区。目前谈判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双方正在商定合作开发协议。三是积极上报项目,争取国家投资。半年多来,我们向省、市旅游、林业、环保、城建等部门上报各类项目12个,其中游客中心、重点示范镇、两园受灾重建等项目资金已到位,目前共争取国投资金1315万元。四是融资工作。积极联系眉县农业发展银行,做好太白山产业新区融资贷款工作。该项目总投资4.5亿元,包括投资3000万元的汤峪河综合治理,投资6000万元的旅游区景观大道建设,投资1.2亿元的太白山游客中心建设,投资3000万元的新区“三纵三横”干道建设和投资2.1亿元的产业新区土地储备五个子项目。其中贷款3亿元人民币,我们已与县农发行就秦岭太白山国家级旅游产业新区建设项目中长期贷款的额度、用途及申报所需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提供的其他方面资料内容提纲已敲定。目前项目可研已委托陕西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有关资料正在积极准备。五是积极开展对外招商。10月26日在香港参加了陕港招商活动,与香港凯口高尔夫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10.5亿的太白山生态运动基地开发项目。
政府办 20:38:49
(三)旅游宣传营销掀起新热潮。今年我们积极抢抓“2011西安世园会”机遇,强势推进宣传促销工作。主要采取 “六管齐下”的营销举措,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打响“中国中央国家公园核心区”品牌。今年来,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一是做大节庆宣传。五月份隆重举办了以“爱我大中华•穿越太白山”中国英雄2011全国山地竞速比赛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太白山旅游登山节,同时还举办了迎世园2011全国首届“尖峰力量”户外运动俱乐部太白山顶峰穿越活动;八月份举办了“月照大秦岭、情满太白山”中秋晚会,“让太白山见证爱”大型集体婚礼公益活动和太白山净水鸟大型公益环保活动。二是加大媒体宣传。今年在陕西、河南、甘肃、宁夏等电视台签约长期太白山品牌宣传,播放太白山风光片,同时在世园会会刊和门票,《陕西旅游》杂志等刊登大量太白山宣传广告,在三秦都市报、华商报置换了长期广告宣传。三是加强市场推介。3月份以来,我们组织营销人员在西安、兰州、银川、包头、太原等客源市场地毯式走访旅行社和大型社区,召开推介会,发放2万多个环保购物袋,宣传优惠政策。四是优选户外广告。今年我们选择性的在包茂,沪陕、西禹高速、临潼、关环线等重要路段设立太白山广告牌,突出了高速公路指示宣传。五是加强驻外服务处工作。今年我们在五省五市(西安、兰州、洛阳、银川、运城)设立了太白山旅游服务处。六是制定灵活的促销政策。一是制定了周内周末不同优惠幅度的促销政策;二是推出向陕西今年中、高考学生、教师减免门票的优惠措施。通过以上宣传促销措施的实施,明显地提升了太白山旅游人气,增加了旅游人数。截止11月15日,旅游区共接待游客126.9万人次,同比增长22.7%,实现经营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20.6%;太白山、红河谷两园共接待游客41.9万人次,同比增长31%,实现经营收入3020万元,同比增长24%。
(四)旅游环境得到新提升。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太白山旅游发展的有力保障,积极为广大游客营造舒心放心的旅游环境。紧紧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管理、规范服务”的目标,推动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强化行业监管和指导,大力开展旅游市场整治行动。今年来,我们多次从县安监、质监、卫生、公安、交警、消防、工商、物价等执法部门抽调工作人员,对太白山和红河谷两个森林公园、太白山旅游服务区,开展综合执法大检查,重点对旅游秩序、旅游商品、宾馆饭店进行检查整顿,全力确保旅游秩序顺畅和谐。
三、今后五年工作计划
今后五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按照“县(县城)区(旅游产业新区)一体、山水同城”的思路,充分利用太白山、渭河两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我县张载祠、扶眉战役纪念馆、钟吕坪等旅游资源,将太白山和县域作为一体化大景区开发建设,带动三产服务业迅速壮大。力争到2016年,把眉县建成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疗养、购物娱乐为一体,风景秀丽宜人、业态优化布局、服务产业繁荣的全国旅游名县,将太白山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新区建设。以建设“太白山国家级旅游产业新区”为目标,将汤峪镇、营头镇纳入太白山旅游区开发建设,使旅游区规划面积由13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平方公里,在空间布局上融入全县整体发展规划,让太白山走进眉县,让眉县拥抱太白山。突破地域限制,规划建设太白山至红河谷山外山内旅游环线,使两个公园山内相通、山外相接,成为一体化的核心旅游板块。
二是理顺旅游发展体制。将汤峪镇、营头镇纳入管委会管理,设立公安、国土、财政等分支机构,进一步强化管委会管理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注册成立旅游开发集团公司,构建集招商引资、旅游开发、宣传推介、游客服务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以市场化、多元化、产业化为方向,鼓励各种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旅游市场主体,提升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加快景点包装建设。以国际化的视野,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开发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规划建设太白山生态主题公园、欢乐谷、马术马会、星级温泉酒店等一批“高、精、尖”旅游项目,强力推进旅游产业新区、汤峪省级示范镇和园内精品景点建设,把“品山水盛宴、沐神水灵泉、游眉坞乐园”打造成国际旅游黄金线路,把眉县全域建设成核心竞争力强、国际知名度高的世界级、复合型旅游新区。
四是不断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快交通、娱乐、购物、接待等各个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娱乐、美食购物、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围绕旅游发展,拓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工业,建设生态城镇,把农田、工厂、城镇建成旅游景区、景点,形成综合性、多层次、高效益、带动强的生态型产业体系。
四、2012年重点工作
2012年我们将按照县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县区一体、山水同城”的大旅游新格局总体要求,遵照“谋划大区域、创新大体制、资本大运作、建设大景区、内外大招商、谋划大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压奋进,狠抓项目建设、突出招商融资、强势宣传促销、加强经营管理,快速掀起新一轮太白山旅游开发建设的热潮。2012年,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强力抓好项目建设工作。
1、抓好太白山旅游区迎宾景观大道项目的建设工作及关中旅游环线过境段规划设计衔接工作。
2、积极抓好游客服务中心、秦岭主题社区路网工程、“太白明天”展示馆、太白广场、“林泉雨居”温泉酒店、“梦幻水街”文化水镇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工作。
3、积极抓好“太白印象”酒店会所二期工程和太白山凤凰温泉酒店项目的开工建设。
4、抓好旅游区欧式风情小镇改造项目。
5、强力做好旅游区拆迁工作。
6、积极抓好重点示范镇模块建设工作。
7、全面做好旅游区规划调整工作。
二、突出抓好招商融资工作。
1、抓紧农行融资贷款工作。积极联系眉县农业发展银行,做好太白山产业新区开发建设3亿元贷款融资工作。
2、做好产业新区招商工作。编制产业新区招商项目册,制定有关招商举措,加快招商步伐。
3、积极做好与陕西东方天伦集团合作开发太白山景区工作。
4、做好香港凯箂公司投资太白山生态运动基地项目的衔接落户工作。
5、积极做好项目上报,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
三、强势做好宣传营销工作。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加大投入力度,聘请全国知名营销策划公司高起点、大手笔搞好策划,并积极实施,迅速在市场掀起太白山旅游新热潮。
四、全力抓好经营管理工作。
1、做好旅游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及内设机构的设置工作。
2、做好汤峪镇、营头镇移交管理工作。
3、研究制定出台旅游区热水资源统一管理办法。
4、稳妥做好太白山森林公园股份制改制工作。
5、积极做好旅游环境优化工作。
第三篇:环渤海地区加强区域合作的对策思路
环渤海地区加强区域合作的对策思路
(一)加强统筹规划。近年来,在京津冀都市圈、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区域的强劲带动下,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重要上升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京津冀都市圈的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曹妃甸工业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山东半岛城市群一起,共同构成了推动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动力引擎。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将“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发展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如何处理好这些增长极之间的关系,区分主次,安排缓急,已成为当前环渤海地区整体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必须通过统筹规划加以解决。一方面,要通过合理规划,引导这些增长极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更要通过统筹规划,明确这些增长极在整个区域中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重点,协调各自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形成发展合力。
(二)完善合作机制。国内其他区域联合协作的经验表明,相对比较健全完善的协调机制能够有力地推动区域合作。目前,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以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为代表的协调机制。适应区域合作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应当在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作用的基础上,有步骤、分阶段地建立各种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协调机制,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体系。当前重点要根据合作领域组建一些专题工作组,专门负责相关领域合作任务的落实工作,并逐步推动建立区域高层领导人定期会晤制度和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协商机制,同时,积极促进城市间社会团体、学术机构、行业协会和广大市民的交流与沟通。
(三)统一市场体系。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是促进区域资源整合、区域发展互动的基本条件。要研究制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规则,促进资源、资本、技术、信息、人力的优化组合。要消除行政壁垒和市场障碍,共同培育和发展环渤海地区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要积极发展面向区域经济的各类中介机构,加强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的建设和协作,增强区域经济活力。
(四)完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要从整体上规划区域交通设施的战略布局,加强区域内海港、空港、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能力之间的协作与分工,尽快形成互联式、一体化交通网络体系。要进一步改善环渤海地区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推进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和区域内铁路干线的建设。要按照国家港口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加强港口与港口、港口与腹地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加强整合力度,鼓励联合建港用港。
(五)共同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强区域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综合治理,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渤海海域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合作,联合制定区域环境和资源保护规划,建立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制度和区域环境重大事故灾害通报制度,提高区域整体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加强产业合作。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支持和引导区域产业转移,鼓励和推动优势产业扩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要鼓励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要推进区域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大能源项目的合作。
(七)加强科技合作。要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重大科研课题的联合攻关,探索建立区域科技项目合作机制和成果转化平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要建立人才合作交流机制,保障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要合力打造区域信息平台,加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建设环渤海地区城市协调联动的信息服务体系。
(八)加强旅游和文化合作。要共同研究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和市场开发策略,建立区域旅游协作网络,拓展旅游联合体组织的职能,共同构建区域旅游大市场。要大力加强城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营造浓厚的区域文化氛围,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
第四篇:区域合作协议 -(通用)(范文模版)
合作协议
甲方:山东北星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乙方: 为了开拓甲方景区讲解器和管理系统的市场推广,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1、甲、乙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甲方利用产品和资金的优势,乙方利用当地人脉和营销优势,展开全面和充分的合作。甲方负责产品研发生产和投放景区的相关费用、工作,乙方负责洽谈景区,承担市场开发、应用推广的费用。甲方从产品生产到和景区的合作合同签订、售后服务,全力配合支持乙方,乙方根据甲方的产品(不限于景区讲解器)开拓市场,甲方有该区域其它景区资源关系需要联合开发时,需和乙方协商并经乙方确认,避免造成关系和利益冲突。
2、甲方授权乙方区域: 区域。乙方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启动景区讲解器的该区域市场营销,并在 天内完成甲方和 个以上区域内景区的租赁协议签订,协助甲方处理售后并及时向景区落实回款事宜。否则,甲方有权进行警告、处罚,协商不成者有权终止与乙方的合作,授权给第三合作方。甲方如果不能按景区协议进行合作,乙方有权终止与甲方合作。授权区域内其它合作方或业务代表的授权文件由乙方提请同意,并报备给甲方,由甲方签字盖章方为有效。
3、甲方负责:提供的产品符合景区使用要求,并按景区要求负责售后服务,承担售后维修或更换的费用。甲方承担讲解词的录音费用,甲方承担运费发货到景区或者乙方代景区收货。景区租赁费直接汇至甲方公司账户。甲方负责对乙方业务培训。
4、乙方负责:协助甲方与各景区直接签订租赁合作合同,景区采点和讲解词的校对有关工作,跟进设备的使用情况、提供使用数据报表,最大限度提高讲解器的使用率,协助甲方及时处理售后服务工作,承担业务发展需要的相关费用。
5、甲方给予乙方的分成按以下两种方式:
(1)景区游客租赁模式:乙方根据所有景区与甲方的协议,每台讲解器每使用结算一次,甲方拨付给乙方区域的业务合作费用是按景区租赁协议租赁费的 %,这部分包含甲方和景区的协议分成比例部分。
(2)广告分成:按双方的实际净收益采取 50 % : 50% 的分成模式,即扣除和景区分成等费用之后的净利润五五分成。
6、甲乙双方对协议内容严格保密,未经双方许可,任何一方不得将本协议内容透露给第三方。
7、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但补充协议的内容不得与本协议相冲突,补充协议内容与本协议相抵触的无效。之前和本合同冲突的无效。
8、双方在履行本协议时产生争议的,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甲方所在地提起仲裁。
9、本协议一式3份,甲、乙双方和甲方总部各执一份。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有效期为 年,协议期满,双方如无分歧则继续合作,则本协议自动延长。
甲方:山东北星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乙方:
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第五篇:以共同利益推进中俄区域合作加快发展
一、共同利益是中俄合作的重要基础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体现了两国对共同利益的不懈追求,双方战略和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贸合作质量和规模稳步提升。正是出于对和平与发展这一共同利益的深刻认识,中俄顺利地解决了东部边界问题,通过最终确定中俄永久边界,为两国关系的成熟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由于中俄长期睦邻友好关系的确立,以及上海合作组织体系的积极作用,使我国从东北到西北的漫长边界安全稳固,成为我国应对周边复杂安全形势的可靠后方,并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构成有力的制衡。与此同时,中俄在两国东部地区的合作也充分体现了双方共同的利益诉求。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在各自国内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资源能源重要产区,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雄厚的战略资源作为保障,俄罗斯的发展亦需要大量出口能源保证其资金和外汇供应,而双方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蕴含巨大潜力。然而,由于两国比邻地区的经济水平、基础施设状况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直接影响了地区在整个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快发展中俄毗邻地区经济已经成为两国的共识,并先后制定了中长期振兴区域经济的政府规划。
共同利益推动利益共同体的建立。中俄两国政府于2009年签署的《中俄合作规划纲要》,充分反映了两国在发展区域经济方面的共同利益诉求。通过《规划纲要》的实施,将有力推进中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和俄罗斯《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规划》的落实。
《中俄合作规划纲要》提出了中俄区域合作的八个主要领域,以及在两国境内开发和建设的重点项目。在八个主要领域中,中俄口岸及边境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项目,涉及了中俄东部边界几乎全部重要口岸,是进一步扩大中俄合作的物质基础和通道保障。中俄地区运输合作项目,将打造一条由内蒙古东部经黑龙江省至海的对俄陆海联运和江海联运大通道,通过沿边开放带建设,大大激活周边地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促进东北亚核心区域的经济腾飞。关于中俄合作园区项目,将采取保税区、出口贸易加工区、境外原材料加工区等方式,实现中俄贸易的利益最大化,为未来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准备条件。其他围绕劳务、旅游、人文、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将使中俄合作领域更加宽广,合作内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中俄合作规划纲要》夯实了中俄利益共同体的经济基础,标志着两国关系由政治互信、睦邻友好向经济领域务实合作的积极拓展,充分体现了两国毗邻地区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对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进区域合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中俄合作规划纲要》签署并实施两年多来,从项目启动及进展程度看,中方要比俄方快,所取得的成效也比较明显。黑龙江省沿边地区铁路和公路网建设经过三年决战,已经初具规模;一些重点项目完成设计、投资到位,逐步进入试生产阶段。黑龙江省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实施的“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规划中,哈牡绥东对俄出口贸易加工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和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等与《中俄合作规划纲要》项目相对接,已经开始显现出巨大的生命力。2011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接近8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全年贸易额达到189.86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占全国对俄贸易额的23.7%左右,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49%,同样创造了历史新高。随着2012年中俄“旅游年”的开展,以及两国人文交流的进一步扩大,中俄双方的共同利益将成为推动区域合作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动力。
二、利益诉求差异对中俄区域合作的制约
在当代世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反过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与之相对应的军事实力的增强,乃是区域和平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物质保障。因此可以说,政治关系往往是以经济实力作为支撑,而经济关系的变化也可上升为政治层面,或者导致地缘政治的变化。从当前的周边形势来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着重发展双边关系至关重要。中国与周边最大邻国俄罗斯的国家关系,应该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得到稳步提升和深化,在这里,中俄区域合作的水平和成效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应该指出,由于中俄双方不同层面长期存在的利益诉求差异,致使《中俄合作规划纲要》等合作项目的进展仍然存在某些制约性因素,加之来自于不同方面的风险,使得一些项目在立项和投资等方面出现困难,这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的。
(一)中俄双方在中央和地方层面对扩大区域合作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和目标选择上的不对称,影响《中俄合作规划纲要》项目的落实。从中方来看,上层更多地着眼于两国战略协作关系的深化和完善,谋求在世界格局大动荡、大调整中,形成强有力的支配力量,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着眼于长久的合作与发展;从地方来看,则更多地考虑区域经济加快发展,通过对俄贸易使地方的生产总值得到快速提升,使边境地区面貌有突飞猛进的改变,实现兴边富民目标,强调合作效益和口岸效应在短期内有明显的体现。从俄方来看,上层更多地考虑本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和政治影响,在经济上则须通过出口能源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而地方和相关部门由于在能源资源出口过程中,既得不到更多利益而又耗费和破坏了本地区的资源,因此表现消极。这是近些年俄方对一些重要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消极拖延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理清和协调双方中央与地方利益、国家与民众利益的共同点,使中俄双方的利益尽量汇合,是未来两国全方位、多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并取得成就的紧迫任务。
(二)“中国威胁论”的消极影响成为制约中俄合作的思想障碍。尽管俄领导人多次指出,远东开发离不开中国,在资金、技术和劳动力方面需要中国的支持与合作,但是在俄罗斯“中国威胁论”仍有一定市场。部分俄罗斯人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颇感不安,加之人口稠密的中国(仅黑龙江省现人口已达到3700多万)与只有600多万人口的俄罗斯远东相邻,更造成了一种压力和恐慌。有的学者认为,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和天然气是对俄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掠取,散布“中国对远东进行静悄悄的人口和经济扩张,将远东变成中国的原料附庸”等言论,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必将引起中国对俄远东领土和资源的要求,呼吁联邦政府对中国的发展保持警惕。应该说,个别政治家以及地方领导人和学者所散布的言论,可能是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或是要求俄政府加大军事预算或增加对边疆地区的投资,或是对中国的崛起怀有戒心,但是这些思维确实影响了地方政府决策和普通群众的心态。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重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迟缓,投资乏力,开工困难,劳务合作也受到严重影响。与此相关,由于对外贸易受到制约,又降低了通过外汇收入积累地方资金的速度与规模,使得俄方境内《规划纲要》项目多数处于立项迟滞、投资不足的状态。
(三)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下,特别是中俄两国都处于改革与转型的复杂时期,以共同利益为目标的经济行为,并不能确保其利益的最大化。尽管俄罗斯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降低进出口关税,简化通关程序,对于中俄两国贸易都是积极因素。但是,对于双方企业来说,由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所导致的风险依然存在,成为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制约性因素。中国在境外园区建设、林业合作、农业合作、投资合作,以及劳务输出等方面所面临的风险,是导致中方企业在扩大生产和贸易规模过程中遇到投融资困难,以及效益不确定的重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风险:
一是俄方政策变动存在风险。多年来,俄中央和地方政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能源经济比重,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维护本国商品市场占有率,仍时常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这给中方在俄独资或合资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二是国际汇率波动存在风险。尽管目前中俄本币结算已经开始运行,但是其浮动汇率是以美元为基准的。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汇率与许多经济体货币汇率的波动较大,也进一步加大了中俄跨国经营企业的外汇经营、交易、折算等风险。
三是俄方治安环境存在风险。近年来,俄罗斯的社会秩序和治安环境不容乐观,中国客商和务工人员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这对于中国企业参与俄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与农业开发具有一定风险,这也是影响俄罗斯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
四是生态环保要求存在风险。中俄双方对于界江界河及毗邻地区的生态保护都有较高要求,同时,俄方对于跨境园区以及森林采伐、矿产开发、农业开发等项目,有可能造成自然生态的破坏或土地的过分使用已表现出关切,并对扩大开发能源资源、扩大租种俄土地持谨慎态度,因此对上述项目的投资风险评估应该引起重视。
五是俄方部门管理存在风险。中央与地方、政府与部门之间的利益之争一直是俄罗斯体制机制的痼疾。2000年普京任总统后,很快实行了总统全权代表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领导。但是某些经济管理机构为追求部门利益或腐败严重,对已经纳入规划的项目审批拖延塞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某些合作项目的开工和资金的运转。
六是中方企业管理存在风险。从以往中俄经贸合作的经验中,中方企业的内部体制、治理结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文化水准、纪律要求、法制意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可能造成企业面对风险和危机时表现失当,或者由于内部员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导致企业收入减少甚至经营活动遭受损失。
上述困难和风险的存在,对于中俄区域合作的扩大和各类项目的落实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特别是由于俄方项目进展缓慢,致使中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在通关环境、交通运输等方面有可能出现无法对接问题。而克服这些风险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通过建构利益共同体,化解矛盾,求同存异,推进两国区域合作的有效开展。
三、以互利共赢理念推进中俄区域全方位合作
中国政府在2011年9月6日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指出:“中国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同各国各地区建立并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共享人类文明进步成果。”构建利益共同体,是中俄区域合作的推动机制和目标选择。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为扩大中俄区域合作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由于俄罗斯市场将加快面向世界开放又对中俄合作带来新挑战,因此我们要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理念推进中俄区域合作,主要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第一,强调中俄共同利益,实现双方互利共赢。中俄区域合作的共同利益,就是加快发展区域经济,通过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形成亚太地区强有力的国际力量,并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作用。这是构建中俄利益共同体的基础和原则。我们要通过双方互办“旅游年”等方式,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在各级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普通百姓中更加广泛地宣传构建利益共同体的原则和目标,使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以此消除某些俄罗斯人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克服“中国威胁论”对发展两国区域合作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我们在设计自己的规划和战略过程中,既要对俄为实现远东地区的发展和振兴迫切需要外国投资和外国劳动力有充分的认识,考虑对方的发展目标、迫切需求、战略规划、合作意向和合作心态,既了解国家层面的合作意向,也要充分考虑地方合作的重点目标;既要清楚政府的发展需求,也要考虑普通百姓的实际经济需要和复杂纠结的心态。要本着相互尊重、增进互信、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原则,使双方更多地着眼于事关长远的发展大计,为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打下基础。
第二,加强利益诉求协调,完善各方会商机制。从中俄双方来看,目前还都缺少落实区域合作项目的专门职能机构。建立这一机构更有利于将中央和地方、部门和企业的利益相互衔接,解决落实《规划纲要》等项目中可能出现的相互掣肘问题。通过几年来《规划纲要》启动的情况来看,在中俄双方计划管理、工商税务、海关商检、环保监测等部门形成常态的协调会商机制,把双方的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地予以体现,把合作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并予以解决,是区域合作能够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先易后难推进落实,凸显现有合作成效。在落实《中俄合作规划纲要》等一系列合作项目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并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及时调整或充实项目规划。对地理条件优越、基础设施较好、交通运输便利的重点沿边口岸给予特殊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集中精力将这些口岸城市做大做强,将起到巨大的拉动和示范效应,促使俄方尽快启动对接项目,这将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促进中俄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合作。通过加快中俄保税区、出口贸易加工区等创新型园区建设,把历史形成的单纯的口岸过货通道和消费型城市,变成具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外向型经济占重要地位的新型口岸城市。
第四,建立健全法制法规,大力提高工作效率。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中俄贸易无疑是一个积极因素。俄罗斯不仅要降低进出口税额,对一些外贸政策进行相应调整,还将为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加快解决长期困扰俄罗斯的贸易不规范、法制不健全、人为因素干扰、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使中俄合作有序健康发展。同时,我们应该增强风险意识,认真研究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政策的变化,并研究制定相应政策,将中俄合作纳入符合国际规范的市场经济轨道。应该加强中俄双方各级政府、立法机构、执法部门、仲裁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善应对机制,切实解决好中俄经贸的法律问题,有效规避风险,促进中俄全方位合作健康发展。
第五,拓宽多方融资渠道,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在中俄区域合作中,资金投入一直是掣肘中俄双方大项目落实的重要因素。在俄西伯利亚与远东开发中,这是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棘手难题。随着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对俄边境口岸金融机构应该迅速提高服务中俄贸易的能力。一些对外银行应在条件允许时升格,提高审批权限和放贷效率,进一步加大对中俄边境贸易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巩固中俄贸易本币结算、国际汇款、托收、信用证等传统业务优势同时,应积极扩展贸易融资等新业务,加大对口岸基础设施、园区建设、旅游开发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应该继续加强与俄金融机构的关系,面对俄加入世贸组织后多国金融机构进入远东地区的可能,加快推动在俄西伯利亚和远东重要城市设立中国银行分行,以此推进对俄贸易升级。
第六,加快陆海、江海联运,构建立体运输网络。加紧落实东北亚区域陆海联运通道项目,推动中俄物流合作的快速发展。2011年12月召开的中日韩俄东北亚陆海联运合作论坛和政府磋商会议认为,以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港口为出海口,以铁路、公路或多式联运为主要集疏运方式,构建以中国东北、俄远东出海运输大通道为基础,并与日本海海上运输网络无缝连接、覆盖中日韩俄的陆海联运网络,对于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应该加快这一多国运输网络项目的落实,使中俄物流合作达到新水平,从而拉动中俄区域合作的快速发展。
目前,俄罗斯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再次竞选成功的俄总统普京,将继续把富民强国、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作为其首要任务,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原有的基础上,正在进入一个更加务实、更有影响、更具活力的新时期。以建构利益共同体为动力,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结合起来,不断寻找中俄合作的机遇,扩大双方合作的领域,通过中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东部开发的有机对接,必将实现中俄比邻地区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