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晋中学院区域经济学2013-2014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回忆版】
晋中学院区域经济学2013-2014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回忆版】
区域经济学不定项选择3×10=30
1.比较优势
2.能源分类
3.区域规划的选择
4.我国产业组成5.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化的关键阶段【从以下选择:工业化的初,中,后,后工业化】
6.以工业化带动经济发展缩小社会差异的战略是哪个
7.区域政策有哪些
8.区域合作的内容有
9.区域经济学的哪个学科分支或者说是宏观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学科?
10.忘啦
名词解释5×4=20
主导产业,垂直合作,区域城镇体系,经济区划,扩散效应
判断1×5=5
1.人力资源是。。。的根本
2.基础设施属于基础产业
3.k=3是交通便利原则
4.忘了
5.忘了
简答5×6=30
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及应用
2.绝对利益分析和利润:A国生产甲1天,乙产品2天,B国相反
3.重点产业的选择原则
4.一个地区专业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的条件
5.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机制
论述15
我国东中西地区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消除差异
第二篇:双学位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
一.判断题
1.经济活动的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学存在并发展的根本原因,任何脱离区域空间关系的研究,都不应该属于区域经济学的范畴。(正确)
2.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与地理学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里空间上发展变化的科学。(正确)
3.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结构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功能的改变。因此我们要改善区域经济学发展的质量和状态,就应该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错误)
4.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对资本需求依赖比较大的产业,如钢铁,机械,石化工业,食品制造等。(错误)
5.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对其展业发展起组织和劳动作用的产业。从这一严格定义来看,云南省目前还没有主导产业。
6.重工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可以分为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和加工工业三类。(正确)
7.从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来看,工业结构内部演变的总体趋势表现为:从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重心的阶段,到密集的重化工业的阶段,在到技术密集型为重心的工业。(正确)
8.自然资源是指由人们发现的,自然状态的或未加工的所有物质的总称。(正确)
9.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包括区域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社会进步的过程。(正确)
10.合理化和生态化是衡量区域产业架构优化的两大标志。(错误)
11.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值和劳动力相对比,重在大多数国家都呈下降趋势。(正确)
12.区域是按照不同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区划就是对研究对象的主观意见。(正确)
13.经济区域是指以劳动地域分工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错误)
14.三产业分类法由英国统计学家,科林.克拉克最早提出的。目前,该方案已成为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正确)
15.当某一区域,某个行业的区域熵的值小于一时,表明该行业与上一级产业区域相比较,专业化水平高,具有相对优势。(错误)
二.名词解释
1.区域城镇体系: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各种不同性质、规模和类型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城市群体组织,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相互关联、起各种职能作用的不同等级城镇的空间布局总况。2.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
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
三.简答
1.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合作的主体: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作为合作的主体,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和自然人,也可以是地方政府乃至主权国家及国际经济组织。
区域经济合作的对象是生产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由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对象是生产要素,因此,形成了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贸易的区别表现在对象上一个是生产要素,一个是物质商品。
区域经济合作的效益:区域经济合作的利益与商品贸易的利益是不同的。区域贸易的利益是交易双方各自短期里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区域经济合作的利益包括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两个方面。从短期利益上讲,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微观主体相互取得了经济效益,同时,他们短期效益的取得是在促进长期利益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的。从长期利益角度上讲,区域经济合作将促进区域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与进步。
2.简述区域基础设施的含义及其组成部分?
答:基础设施指的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提供一般条件的部门和行业,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技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技术工程设施和社会性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狭义的工程设施(有形的部分)和硬件系统。分类:交通运输系统,给水系统,动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等四大部门。
3.刘再兴将我国划分为哪几个经济区?(六大经济区)
答:刘再兴(1985)根据全国生产力总体布局态势,在遵循区内近似性和区间差异性这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把全国划分为六大一级经济区。即东北区(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二盟一市)、黄河中下游区,也叫华北区(京、津、鲁、晋、冀、豫及内蒙古中西部)、长江中下游区,也叫华中区(沪、苏、浙、皖、赣、湘、鄂)、东南沿海区(闽、桂、粤、琼、港、澳、台)、西南区(川、贵、云、藏)、西北区(陕、甘、宁、青、新)。
4.简述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向类型?
答:(1)能源指向
这类部门包括:火电站,铝、镁、铜等有色属冶炼,电冶合金,稀有金属生产,合成橡胶以及石油化工等。另外,重型机械制造、水泥、玻璃、造纸业等在有些情况下也属于燃料、动力指向型产业。在这类部门中,燃料、动力的耗费在生产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一般在35%-60%。能源的供应量、价格和潜在的保证程度是决定布局的重要因素。
(2)原料地指向
这类部门包括:采掘工业部门,原料用量大或可运性小的部门。如原料开采、化纤、人造树脂、塑料、水力发电、钢铁、建材、森林工业、机械制造(部分),以及轻纺工业的制糖、罐头、肉类加工、水产加工和茶业、棉花、毛皮等的粗加工业。原料地指向型产业大多是物耗高的产业部门,一般要考虑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采的年限,还要考虑运输的能力等。
(3)消费地指向
主要包括为当地消费服务的部门,以及产品易腐变质、不耐用、不易储存的部门。如重型机械、大型机械和特种机械的制造,建筑构件制造,面包、糖果、缝纫以及各类副食品生产部门。布局的要点是考虑产品本身的特性、产品就近销售的比重、以及消费地所能够提供的产业间的协作规模。
(4)劳动力指向
在这一类部门中,劳动力费用的支出在产品成本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超过其他费用项目的支出。如仪器制造、纺织、缝纫、制鞋、制药、塑料制品以及工艺美术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布局,往往考虑地区劳动力的供应情况。
(5)交通运输枢纽指向
由于交通运输枢纽兼有原、燃料地和消费地指向的优点,因此,对布局条件要求不甚严格的那些部门,其布局指向将移向交通运输枢纽。另外,产品耐运性较强、运费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高的部门,也属于此列。
(6)高科技指向
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工业、机器人工业、新材料、新能源等,要求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研发能力强、设备先进、劳动力素质高,多布局在科研单位和大学聚集区附近,如日本的筑波、我国的中关村等。
6.简述钱纳里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第一阶段——传统社会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化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2)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
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工业中则以食品、烟革、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这一时期的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利用区域内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提高产业和区域的竞争能力。
(3)第三阶段一一工业化中期阶段:
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这就是所渭的重化工业阶段。(4)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5)第五阶段——后工业化社会:
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6)第六阶段——现代化社会:
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
四.论述
绿色经济:,即要求经济活动不损害环境或有利于保护环境。在这里,绿色是对经济活动的外在限定,它要求经济活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或不付出过大的环境代价。在这个意义上,绿色经济并非单指某些产业活动,而是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要求,它实际上是指要把原有经济体系的面貌由非环保型转到环保型,因此,此时绿色经济又可称为环保型经济或环境友好型经济。举例说,钢铁、化工、建材、造纸等产业,在粗放型发展方式下是高排放的因而是非绿色经济的,而在清洁技术、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的生产方式下,就是环保型的,就属于绿色经济。应该注意,这时候绿色经济强调的重点是环保,即为了环保的目的,哪怕放弃一部分经济效益也是必要的,以保证经济是绿色的。
1.结合材料及我国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回答国家建设生态文明,两型社会和美丽中国的必要性?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
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①在我国,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②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福利、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③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增强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落实保护资源和环保的基本国策,缓解资源短缺压力,减轻环境压力,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④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论述我国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发展以及美丽中国的对策?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一、教育方面:加强国民教育,做好宣传工作,从小学教育抓起等;
二、经济方面1: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走环保型发展道路,协调好人和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科技方面:发展高新技术,用技术节约资源和能源,及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法律方面:加强法律规范,环保立法和法律约束;
五、做好植树造林和环境建设,就是做好人工改造工作;
六、建立环保社团组织;
七、政府方面:增加财政拨款,将美丽中国建设列入考核指标;
八、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
第三篇: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
经济区域: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经
济联系紧密、体系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资源、要素和市场在空间上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科学。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区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区域内经济发展、区域间经济关系
区位论:(1)古典区位论特点:从单一的企业或中心出发,研究成本和运费的最低化。(2)屠能的农业区位论:屠能(3)龙哈德三角区位论原料产地、燃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构成的“区位三角形”。(4)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决定工厂最佳位置的因子主要有:运输成本。劳力成本。集聚近现代区位论:(1)克里斯托勒的中心地理论(2)廖什景观,价格高低、需求强度、市场半径、单位距离的产品运输成本。(3)现代区位论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区划的方法:聚类分析法,地域分工分析法,经济中心分析法,中心地等级体系三原则:
1、市场原则
2、交通原则
3、行政原则 城镇的经济效应:聚集效应,规模效应,优位效应,创新效应,辐射效应
城镇职能:经济职能:贸易中心职能,服务中心职能,信息中心职能,生产中心职能,金融中心职能;其他职能:政治职能,军事职能,文化职能,文化职能,城镇体系:指在一定区域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职能各异、规模不等、相互分工又密切合作的城镇组成的空间体系。
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劳动力因素,资金,市场因素,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状况 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宏观调控机制。
产业布局的一般区位选择:主要影响因素有:运费、生产成本、市场价格。
1、选择线路运费最低点
2、选择总运费最低点
3、寻找劳动费用最低点
4、考虑聚集效应影响
影响产业布局的因子:
1、原料
2、原料指数
3、区位重量
4、劳动费指数
5、聚集效益指数
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接着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的分布在第一产业越来越少,二三产业越来越多。其原因是不同产业之间在收入上的差异。霍夫曼比例:工业化进程中,消费品部门的增加值与资本品部门的增加值的比例
区域经济关系不同区域之间形成的相互依存、促进和制约的经济关系。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区域合作形式合作经营,合资经营,三来一补(来样加工、来件加工、来料加工)BOT
区域垂直分工不同区域在初级产品、中
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的分工。
区域水平分工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或同一行业的不同生产环节,在不同区域分工进行。
依附理论又叫中心外围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中,势必出现经济增长的不平衡。经济进步不同时在每一个地方出现,旦出现,形成经济中心,巨大动力将会使经济增长因素围绕其进一步集中。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
区域经济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研究对象:(1)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内经济结构2如何组织区域内经济活动的路径3研究区际关系,经济分工与协作。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区域经济学的现实意义1我国是一个自然、人文条件差异大、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2西方国家都曾经出现过萧条区、衰落区,我国某些老矿区集中的地区,人口超载地区等不同类型与成因的“问题区域”至今还没有针对性强,具体可操作的区域政策3任何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方案的实现,必须以各利益主体合理权益得到保证为前提。
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冲突能够两败俱伤,通过扩大开放,经济合作,实现双赢。(1)资本无孔不入,追逐最大利润,扩大了空间经济一体化。(2)市场扩大往往伴随交易成本的降低。经济区划应遵循什么原则?(1)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具有经济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2)地区优势和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相结合,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3)地区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相结合。以中心城市为核心,通过区域交通通讯网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城市与农村相互结合成区域整体。经济中心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决定了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吸引力的强弱(4)经济区的界限与行政区域一致。统计数字可获得性(5)同级经济正确地理范围上不重叠。
简述城镇的基本功能?经济职能:贸易中心职能,服务中心职能,信息中心职能,生产中心职能,金融中心职能;其他职能:政治职能,军事职能,文化职能,文化职能,自然因素如何影响产业布局?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植被条件,河流、山脉等,决定农业生产布局、工业门类、城市建设。自然资源(土地状况,水源条件矿产资源,能源状况)
有哪些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产业区位布局?人口和劳动力因素(企业必须有最低的劳动力数量,新技术产业对科技人员的要求也有一个门坎数量,劳动力价格差异;资金(内部资金来自自我积累,部资金来自投资;市场因素(任何产品都有一个门坎需求量,低于此数值,企业就不能投产。保本需求量和销售量。运输,科技发展状况(提高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扩展产业布局的地域范围,改善资源的平衡状况,使自由度增加,优化产业分布,降低运输和能源成本,改变产业内部结构,对能源和原料的依赖改变。
区际经济关系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区域经济关系:不同区域之间形成的相互依存、促进和制约的经济关系。能否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对区域发展非常重要。(1)决定劳动力流动方向和结构,本区域劳动力素质高低(2)决定资本流动方向和结构,本区域资本存量多少和吸收外资多少(3)决定技术引进扩散速度、技术经济效益(4)决定对本地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对外部资源使用状况(5)决定区域内市场繁荣程度。西部大开发如何搞好可持续发展
1转变生产模式,推进经济转型2转变消费方式,推进生活转型建设环境友好型(1)进行宣传教育(2)积极开发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消费方式改革可以促进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3转变思维方式,推进意识转型,要重新审视人鱼自然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区域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①区域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始终控制着开发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则是一个有很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持续不断的客观过程②区域开发是对未被利用火未被充分有效利用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而区域发展可以是在与哪来基础上进行量得扩展和质的提高③区域开发具有时效性;区域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比较区域创新与国家创新的不同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重要支撑;而国家创新体系则是形成各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和相互联结的纽带。
1、创新要素构成的层次与边界不同
2、主体性要素不同
3、网络结构不同,国家创新是网状结构,区域创新其结构可以是网状或链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第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第二,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地区优势难以发挥。第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第四,对外开放深入发展,西部大开发将成为新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将获得新的动力。第五,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区域贸易将会更快发展,区域 关系将更趋于紧密。经济政策的作用1调节资源配置2加快区域经济的要素流动3调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4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5加快区域社会发展,振兴文化教育和科技
第四篇:晋中学院资本论论文
晋中学院2012-2013第二学期资本论论文选题: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二、关于马克思积累理论与正确看待当代历史趋势的思考。
三、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
四、试论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五、关于马克思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
六、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引发的思考。
七、试论马克思信用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八、马克思地质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第五篇:晋中学院社务部工作总结
社务部工作总结(2012.10-2013.5)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学通社中又成长了一年,从2012年起到现在,我在社务部中也已经生活两年了,这一年中看到了很多、学习到了很多、了解到了很多,开拓了自己的眼界、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也总算明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每次活动,我们社务部的每位成员都没有掉以轻心,大家都用最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次的挑战。虽然有过失误但是我们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依旧用积极认真的态度面对每一份工作,每一项任务。我很荣幸能与各位部长共同学习、进步,现总结本学年工作如下:社务部是学通社各部门沟通和衔接的部门,就如同一栋楼的支架,社务部的工作进行情况直接影响到各部门的运行情况,社务部的主要日常工作为写策划书,策划并执行学通社集体活动,整理全社成员档案及资料。因社内工作需要,在本学期社务部又新增打印并分发简报的工作。在12级新生到校之际,社务部成员在了解各学院新生班级分布状况后,做出详细的招新策划,并配合各部成员,展开大规模招新工作,并配以学通社宣传。在为期三天的面试过后,学通社新增大量新成员,针对新生对大学生活了解不多的情况,我组织社务部成员开展为期一星期的晨训活动,为新老成员之间的交流,以及新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晨训最后一天,我们又组织了素质拓展,让社内成员体会到团结的力量,以及职场所需的种种素质。在上学期工作期间,社务部又先后组织了辩论赛,五子棋竞赛,元旦晚会等活动,虽然在操作过程中略有欠缺,但还是为社内成员的工作之余提供了很多欢乐,增强成员的凝聚力。在本学期工作开展之后,为使成员更好进入工作状态,提高成员素质,我们又组织了一次素质拓展,以盲人的身份感受世界,目的在于让社内成员学会感恩和珍惜。在春天到来时,我们组织社内成员到体育公园踏青,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我们能在春天开始,珍惜在学通社的每一天,努力工作。进入五月份,学通社迎来七周年生日,我们在物理楼前组织了七周年庆典,回顾历年学通社的成长,播放祝福视频,并征集祝福短信和微博。虽然本学年社务
部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由于学校新生报道时间不统一,新生分布也不在一个校区,导致部分学院招新力度不够,并且有三个学院没有进行招新工作,所以导致新成员分布不均,各学院成员有多有少,无法准确把握各学院的动态。2,由于招收的新成员分布不均,有些班级成员分布密集,所以导致第二学期开始,新成员对学通社新鲜感一过,出现了新成员退社扎堆情况,新成员流失情况严重。3,本学期开始,成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活动到场率不容乐观。4,经费不足,以至于大型活动无法展开。我们忽略了拉赞助这一重要的工作任务,希望下一届的社务部能够积极认真的去拉赞助,为我们学通社经费提供充足的保障。
我本人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本学期开始,我的课程大量增加,又报了很多补习班和考试,所以投入工作的时间减少,新成员对工作流程不熟练,导致很多失误。由于时间原因,我没有组织社务部成员到外界拉赞助,没有锻炼新成员的这一方面的经验,也使我们学通社活动经费没有来源,这一方面急需改正。另外,在刚开始招新的时候忽略了成员可能退社的情况,对成员离开的人数估计较少,导致第二学期部分成员离去后工作不能更好的完成。
展望未来,希望下一届社务部的部长及成员能够做到: 1.认真细心的对待每一次活动,每一项工作任务; 2.多做活动多进行活动策划,把策划做好; 3.配合各部门工作,协助各部工作展开; 4.积极拉赞助,为学通社提供充足的经费来源;
5.部长应该注意招新的时候不要把人员集中在某几个院系或者班级,要广泛吸纳不同院系的人员,避免后期因成员退出而导致人员短缺的情况;
6.在对成员进行策培训的同时要进行赞助合同书的培训。以上是本社务部的工作总结。
晋中学院学通社社务部
李
熙 2013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