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晋中学院师范分院春季作息时间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冬季作息时间
起
床------6:00 早
操------6:10—6:40 清
扫------6:40—6:50 早
饭------6:50
早
读------7:40—8:00 第一
节------8:10—8:55 第二
节------9:05—9:50 课
间
操------9:50—10:20 第三
节------10:20—11:05 第四
节------11:15—12:00
预
备------14:20 第五
节------14:30—15:15 第六
节------15:25—16:10 推普、基本功训练------16:10—16:40 活
动------16:40—17:30 晚
饭------18:00
晚自习--------19:00—20:30 学生自主活动---20:30—21:30 教室熄灯------21:40 宿舍熄灯------22:10
1、教职工上午上班时间为8:00—12:00
下午上班时间为14:20—17:40。
2、星期一早读时间举行升旗仪式。
3、星期三、四下午16:40—17:40为系活动时间。(其中:中文、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为周三;数学、计算机、自然、政史、教育为周四)。
4、星期二全校教师坐班。5、16:10—16:40各系安排基本功训练
6、星期一至四晚自习时间为大专生开放性晚自习,各科分别组织学生到图书馆读书学习。
7、星期日晚19:00—20:30为班会或共青团活动时间。
8、双休日早饭时间为8:00。
此表自二○一三年十月一日起执行
办公室、教务处 二○一三年十月一日
第二篇:晋中学院师范分院六十周年校庆4号公告
晋中学院师范分院六十周年校庆公告(第四号)
六十载艰苦创业抒壮志,育英才桃李芬芳福桑梓。由原太谷师范学校和太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的晋中学院师范分院,将于2009年10月10日迎来六十岁华诞。过去的六十年,是晋中学院师范分院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的六十年;是办学规模由小到大,办学层次由低到高,办学能力由弱到强的六十年;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办学经验日益丰富,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成熟的六十年;是人才辈出,鼎力支撑地方教育大厦的六十年。学院汇集了一支教育翘秀,名师高师,为当地的教育和经济发展培育了四万六千余名合格的小学师资。这些从太师走出来的莘莘学子,在基础教育的沃土上呕心躬耕,他们爱岗敬业,克己奉公,教书育人,成为当今教育翘楚。
为了保持特级教师的先进性和专业性,充分尊重、保护和利用特级教师的宝贵资源,做好人才培养和教师培训工作,促进师范生和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晋中市教育局、晋中市教育学会、晋中学院师范分院决定共同组建特级教师联谊会,联谊会常驻晋中学院师范分院,并于9月15日召开特特级教师联谊会成立大会。联谊会将开设特级教师成果展览室;建立特级教师数据库;建立晋中市特级教师工作网站;开设特级教师风采、特级教师家园论坛等专栏,加强特级教师之间、特级教师与广大教师之间、特级教师与晋中学院师范分院广大教师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9月19日,晋中市教育局、晋中市教育学会、晋中学院师范分院特邀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师范教育与农村教育问题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刘铁芳莅在晋中学院师范分院举办“师范发展与农村教育问题的研究”专场学术报告,欢迎有志于教师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各界人士莅临。
10月9日晚19:00,晋中学院师范分院将在会堂举行“傲雪红梅”六十年庆典专场文艺演出,10月10日10时10分举办建校六十周年盛大庆典,学院真诚欢迎校友及社会各界朋友相聚学院,共襄六十盛举,共叙桃李深情,共商发展大计,共铸明日辉煌。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联系方式: 邮
编:030600 地 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纬一街99号
晋中学院师范分院校庆办公室
学校网址:www.xiexiebang.com 联系电话:0354-3127015 0354-3127166 联 系 人:郭老师 张老师
晋中学院师范分院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二〇〇九年九月五日
第三篇:晋中学院师范分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晋中学院师范分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推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增强我院教师的教学科研素质,提高我院教师队伍水平,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晋教人[2008]2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现就今后五年加强我院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我院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高等学校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对我院来说,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不仅决定着我院教育的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关系到我院能否实现独立设置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一流新型师范专科学校的宏伟目标。近两年来,随着两校合并搬迁榆次办学,我院的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总体素质有较大提高,教师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为解决我院教师的严重短缺,2009年,一次性入编教师72人,目前全院专任教师共283人。高学历教师比例有所提高,在编的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有70人。同时,我院建设了一批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实训基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2008年我院顺利完成了两校合并以后的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制度的改革,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校区的全面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我院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逐步提高,搬迁榆次办学后,我院吸纳教师的能力明显增强。我院教师队伍建设在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困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创新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教师的年龄、专业结构不合理,职称、学历学位层次偏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明显不足,在省内同类院校学术领域的影响和竞争力亟待加强。支撑教师成长的基础性条件比较薄弱,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渠道不够多样化;崇尚学术、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和发挥聪明才智的软件环境还不够完善。教师聘任制改革滞后,教师的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仍待进一步加强。
二、今后五年我院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今后五年我院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认真实施高学历、高水平、高职称人才引进计划,加强教学名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激励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较高、结构合理、学风优良、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今后五年我院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教师总量基本满足我院教育发展需要,结构更加优化,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或具有高职称的教师的比例明显领先于全省同类院校。培养出一批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团队,涌现出一批全省教育教学领军人才。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高校人事制度和培养支撑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具体目标是:
——建立我院教师编制定期调整机制,教师总量基本满足学院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师生比达到教育部教学评估合格以上标准。
——教师学历学位层次进一步提高。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教师的比例,力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达到30%-35%。
——职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35%以上,随着条件的成熟,使我院高职务教师的比例有较大提高。
——学科结构进一步完善。加强外语专业、艺术专业等薄弱学科高职教师比例,建立具有国家级水平的心理咨询研究室,保持优势特色学科,陶研课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培养具有全省乃至国家级水平的陶研专家。使我院教师队伍达到专业结构合理、各科类教师数量适宜的目标。
——选拔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和团队。扶持选拔培养晋中市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和“三三三”工程人才。积极参加高校拔尖人才和优秀教学团队的培养选拔。培养一批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学院的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
三、我院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和工作重点
(一)创新工作机制体制。进一步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制度环境,积极改善教学科研工作条件,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干事创业平台。稳定校内优秀人才,积极吸引高学历高职务人才。坚持引人与引智相结合,采取柔性、灵活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不断完善教师工作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的示范导向作用,大力表彰奖励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做出贡献的教师。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都要通过各种形式取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是评聘教师职务的基本条件。新聘教师除特殊专业外必须具有研究生学历,力争在2010年新聘教师达到硕士化。
努力改善教师学缘结构。新聘教师中,应逐步扩大吸纳全国重点大学毕业研究生比例。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制定《晋中学院师范分院关于外聘教师若干规定》,积极招聘师范类高校、教育科研机构等与我院发展相关部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这些专门人才提供兼职和专职教师岗位,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师资来源格局。逐步提高我院具有基础教育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
(三)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制定《晋中学院师范分院教师继续教育的若干规定》,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有计划地选派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到到国内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深造,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积极支持我院教师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研究制定青年教师的激励机制。制定《晋中学院师范分院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若干规定》,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完善新聘教师助教制度。建立并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培养责任制度,鼓励资深教师对青年教师导师培养责任制度,鼓励资深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实施“一三五”工程,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制度。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院教师要紧密围绕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开展教育科研,积极承担教师教育任务,努力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优秀后备师资。逐步提高在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五)深化我院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我院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学院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我院要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学校内部机构设置和岗位设置,积极探索建立教学、科研、管理关键岗位制度,推进学校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强化竞争机制,改革固定用人制度,破除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原则,全面推行学院工作人员聘用(聘任)制度。学校和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聘任)合同,确立受法律保护的人事关系。进一步扩大用人自主权,加大公开招聘力度,吸引优秀拔尖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到学院任教、工作。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探索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人员和出入有序的流动人员相结合、以教师为主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
推进学院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制定《晋中学院师范分院校内岗位津贴管理办法》,积极探索适合我院特点的多种分配形式和办法,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功能和导向作用,完善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绩贡献挂钩。积极探索建立教师长期激励机制和社会风险分担机制,通过社会保险、教职员工福利等进行延期分配,加快推进我院教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六)推进教师职务评聘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及聘后管理。严格教师聘任条件,评聘教师职务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逐步提高新聘教师的学位层次和晋升教授、副教授的学术标准,强化教师承担课程的教学要求。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把学术价值和教学效果作为衡量学术水平的标准,积极探索充分反映教师成长基本规律和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之间差异的评价体系、努力改变单纯注重结果评价、流于形式的量化考核,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片面追求短期效应而忽略长远发展的倾向,改变简单以数量多少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建立符合各学科特点和不同类型人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以质量为导向、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七)切实加强师德学风建设。将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和着力解决当前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认真抓好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师德规范在教师资格认定中的比重,使所有教师从业前都能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在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模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八)进一步加强我院教师的学术道德建设。建立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的惩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体系。加强教师的学术道德养成教育,培养诚实守信、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的声誉。倡导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引导教师自觉抵制学术腐败,反对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和不顾质量的学术浮躁行为。积极探索完善学术自律与学术监督相结合、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构建民主、宽松、开放、和谐的良好学术环境。
人才资源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一定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院教育工作全局的战略地位,充分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探索建立以依靠人才资源为发展动力的办学机制,科学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实现学院教育资源由注重固定资产投资向人力资源的重点转移。要加大投入力度,统筹配置各类资源,进一步加大学院发展性投入中用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比例,为教师健康成长和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我院教师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合纵连横 务实创新 努力实现西南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新跨越
近年来,学校在国防科工局、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关怀和领导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突出产学研联合办学特色,集中整合董事单位和对口支援高校优势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校内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开辟了以“人才工程”为主线,以“二级管理”为抓手,以现代大学体制建设为突破的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构建了以培养、引进、稳定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综合体系,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基本合理,素质优良,学术风气较好,发展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为将学校早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一、西南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与成效
(一)完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
西南科技大学组建成立之初,学校党委和行政深谙“底子薄、软硬件差,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等是制约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问题。如何让“人”这一决定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获得成就感和使命感,如何激发人才的潜能让更多的有志青年脱颖而出、快速成长,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学校领导通过深入分析,多方位调研,解放思想,构建了队伍建设的“四高”理念,即“高投入、高产出、高学历、高素质”,通过实施“人才工程”系列计划,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共同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使得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创建高水平大学夯实了基础。
1、积极强化“教师师德基础”工程
良好的师德师风不仅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学校深刻分析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师德师风问题和形成原因,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在原有的《西南科技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规范广大教师在岗位培训、教学要求、岗位聘任、岗位考核、进修学习、学术规范、专业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明确考核指标,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讲、评优以及主题月等活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逐步构建出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监察网络和互动平台,使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2、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在“十五”末(2005年初),学校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会议顺利通过了学校师资队伍“人才工程”系列计划,该计划通过重点实施“青年学术骨干计划”、“学术带头人计划”和“特聘学科带头人计划”等专项计划,形成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金字塔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术和学科带头人主要从科研配套、团队建设、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经费保障,青年学术骨干则是实行科研资助,普遍培养,重点选拔,为学术和学科带头人积蓄后备力量。各学院则结合学科建设需要,积极推荐和培养优秀骨干教师申报,形成了学院对教师培养有规划、有侧重的良好局面。
“十一五”期间,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6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4人。
3、扎实推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工程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工程,解决包括教师学历学位培养问题、基本技能提升和国外研修访问等一系列问题,学校先后出台《西南科技大学中青年教师学历学位提升管理办法》和《西南科技大学教师进修管理办法》。在学历学位提升方面,学校不仅全额解决在学制范围内攻读研究生教师的培养费和住宿费,还向教师每月提供除工资以外的读书补贴,最高标准达到1800元/月,并将读书补贴进入教师本人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基数。在进修办法中,学校进一步加大教师出国研修访问的力度,计划每年由学校选派一批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学习,费用由学校全额支付。为加大教师出国研修学习的工作力度,一方面学校加大教师出国外语的培训工作力度,组织优秀教师参加校内和川大出国留学培训部WSK培训,考试通过率显著提升,出国派出率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学校也加大了对外交流与合作力度,积极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3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技术联盟和交流联系,学校的国际化开放办学渠道日益广泛,目前,学校已出国进修和申请出国进修的教师达到150余人。近年来,学校注重提升教师从事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基本技能培训,推行“教师培训工程”专题项目,重点研究和实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长效机制。“教师培训工程”项目包括:新进教师岗前培训、教学基本技能培训、外语培训、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社会实践能力培训、学术活动(博士沙龙)、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等七个子项目,重点研究和实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长效机制。教师经过辅导、答疑、授课、实践、交流等环节的在岗培训和实际锻炼,掌握了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沟通能力,拓宽了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视野,明确了教书育人的职业操守,切实有效促进广大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截至“十一五”(2010年)末,我校师资队伍已取得博士学位人数从76人上升到260余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从4%提高到了13%,目前在读博士达到193人,访问进修30余人。
(二)创新人才引进管理机制
学校在认真梳理和分析师资队伍现状的基础上,以“学术地位(学术成果)、学历学位、学科需要”三个标准评估引进人才,以“学院教授委员会、人事处、主管校领导”逐级审批引进人才。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主要侧重其学术地位和学科发展需要;在优秀青年人才引进方面则侧重其学历学位。
1、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
学校充分发掘整合董事单位和对口支援高校的优势师资资源,由过去的刚性、目标性聘用制逐渐过渡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聘任和刚性聘任相结合的聘任制。学校根据“学术地位(学术成果)、学历学位、学科需要”三个标准建立引进人才评价体系,对急需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骨干等高层次人才,出台强有力的引进措施,加大“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的引进力度,发挥著名专家学者在引领学科专业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实质性作用,指导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成才。学校聘任的李幼平等20余位院士同各个二级学院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关系,他们经常直接到学院指导学科建设,与老师和同学亲切交流;学校还聘任了对口支援高校中国科技大学汪克林教授、董事单位中物院陈育泽教授等知名教授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的负责人,效果突出。“柔性外聘”较好地解决了我校目前高层次队伍的短缺问题。
2、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引进
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调整引进政策,把好“入口”质量关。学校注重师资队伍的补充,注重优秀青年人才的补充和引进。从2008年开始,学校在按常规引进博士研究生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了对具有高水平研究成果和海外留学背景经历的博士研究生的引进。在引进人才的待遇上,学校在住房、科研启动经费、配偶工作安排、安家费等问题上予以政策倾斜,吸引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加入学校师资队伍行列。
3、规范人才引进程序
学校坚持“学院教授委员会、人事处、主管校领导”逐级审批引进人才。将过去由学校为主,院长负责制的引进,转变为学院教授委员会为决策的引进,进一步将学院推向人才招聘的前台,大大提高了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缩短了引进周期,降低了引进成本,提高了引进质量。
“十一五”期间(截至2010年),我校共引进博士154名,其中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人才15人。
(三)以现代大学体制建设改革为突破,构建良好人才稳定环境
学校以现代大学体制建设改革为突破口,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为重点,充分体现以“业绩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岗位聘任,不断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实施岗位聘任制、人事代理制等措施,探索“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新体制,通过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构建起“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开展了两轮人事制度改革工作(2005年和2007年两次改革)。通过深化“校院二级管理”,转变学校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直线型管理模式为以二级学院管理为主体的自主化管理模式,加大了学院的自主聘任和考核权;通过为新引进博士提供两年适应期的聘岗制(提供较高的保底津贴,无定量目标任务)等政策,为引进人才提供了和谐的工作环境;通过支持各教学部门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有差异性地设置教学科研各类岗位(如:教学科研岗、教学岗、科研岗等),使教职工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待遇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提高了人才的待遇。
同时,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通过实施校聘岗疗养计划、教师体检计划和健身计划,实施教职工“八百套安居”工程计划等,努力构建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吸引和稳定学校师资队伍。
二、西南科技大学师资队伍未来建设思路与展望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强化产学研联合办学特色,全方位拓展与董事单位和对口支援高校合作,继续深化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核心的体制机制改革,立足学校实际,依法自主办学,探索教育系统人事管理新制度,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倾向,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突破,激发活力,努力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创新团队建设等领域有所作为,加快学校向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的步伐。
(一)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建立和完善教师终身学习制度,不断提高队伍高学历(学位)人员的比例,全面拓展对口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口支援项目,积极鼓励教师海外进修,大力支持教师赴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科研院所学习;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实际,科学设置教师专业技术岗位,适时修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合理优化职称结构。
“十二五”末,学校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5%左右;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40%左右;专职科研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左右;具有海外学习经历(6个月及其以上)的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2%左右。
(二)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
学校将分层次、有限额、长期稳定资助科研经费,突出对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力度,重点突破分层次、分梯队的几个人才科研资助计划,实现由下至上、由面至点层层推进高层次人才成长成才;积极推荐优秀骨干教师参与国家、省部级高层次人才选拔工作,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和科研学者;充分利用董事单位和对口支援高校的外聘教师资源,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指导学科、专业建设和青年教师综合能力培养;大力培养博士生导师,积极推动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扩大博士后研究人员规模,使之成为我校培养优秀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的重要基地和优秀青年教师的重要来源。
“十二五”期间,通过培养和引进,力争产生院士候选人1-3名;力争将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称号专家、学者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从现在的3.5%提高到6.7%左右。
(三)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推行“西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领衔,以国家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科研项目为依托,鼓励跨学院、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合作,采取特殊政策,对创新团队在岗位聘任、配套经费、职称评聘、科研奖励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积极支持以科研项目为基础的团队组合和以学科为载体的高层次人才协作。通过对团队的支持与培育,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努力在多个学科领域形成优势人才群体,发挥共振和辐射效应,以创新团队建设来促进杰出人才的成长,以杰出人才来带动整个团队的发展,使优秀的后备人才不断地脱颖而出。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争取新增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和科研团队10支。
“教育大计,人才为本”。学校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西南科技大学精神,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深化人事体制改革,继续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努力提升西南科技大学师资队伍的综合竞争力和比较优势,为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为构建和谐四川、为推进“人才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教基础能力
摘 要:“双师型”教师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但从目前的“双师型”教师的整体来看,还表现为水平不高,比例不太合理。要想更好地提升职教基础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是关键,更需要领导高度重视,并建立相应配套的制度和激励措施作为保障。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现状与培养 提升职教能力
在加速中部崛起,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这样的经济发展大环境、大背景下,如何提升皖江城市带产业大军的技能水平呢?我想,职业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要靠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要靠一大批“双师型”教师的悉心栽培。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呢?我们目前的“双师型”教师水平又是怎样的呢?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吗?这些都需要我们职教人要去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的界定
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时下,人们对职业学校教师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几乎已达成共识,但对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的问题有不同的**。但有一种**我比较赞同,那就是“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二是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双师型”教师这种既是“讲师”又是“技师”的双重要求,代表着职教水平的高低。但在职业学校里,有多少教师能真正合格,又有多少教师能真正胜任呢?这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二、“双师型”教师的现状与培养
(一)当前,“双师型”教师的现状
在很多职业学校的师资情况介绍里,往往都会强调“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多少。显然,这个比例越高,说明这所学校师资力量越强,职教水平就越高。的确,一些具备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成为“双师型”教师,对职教能力的提升,其促进作用是巨大的,明显的。但这个比例还是明显偏低的,有调查材料显示,安徽省2007年中职教师队伍中专业教师为10355人,占专任教师的45.52%,双师型的教师为2897人,仅占专业课教师的27.98%,而在教育部《职业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中,“双师型”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要求达到70%以上,显然尚有差距。同时“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有的学校不足10%,而有的学校则高达85%以上。于是,有少数职业学校为了能快速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采用联合办学的形式,走批发的路子,使一大批教师快速成为所谓的“双师型”教师。这种似乎缺乏规范监管的联合办学形式,可以想象得出来,这样的“双师型”教师尽管比例提高上去了,但其真实性和质量是没有保障的。其他有关资料也表明我省“双师型”教师从年龄结构上看,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较低,说明后进不足;从职称结构上看,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较低,说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较少;从专业学科上看,紧缺专业比例较低;从来源上来看,“双师型”教师主要来自于专业院校,他们往往专业理论知识强但缺乏企业工作实践经验。
(二)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对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来确保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1.职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是职业学校生命力强弱的“晴雨表”,对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作用是巨大的。要想提高职业教育基础能力,首先,从职校领导的层面就应该高度重视,多在教学工作会议上强调、提要求,同时制定相应的文件、制度来确保这个队伍的健康有序发展。其次也要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层面重视起来,制定相应的评比办法,实行层层选拔优秀“双师型”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促进这些“双师型”教师不断进取,为职教事业多做贡献。
2.加大培训投入。职业学校要想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培养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培训点,分期分批安排教师下企业接受顶岗培训、锻炼,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并作为教师业绩考核内容之一,形成联动长效机制,如有的学校有专门的对口师生实践能力培训基地,帮助学校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如我校每年根据国家级骨干教师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考证、考核学习,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另根据教学工作需要,我校利用寒暑假时间每年安排年轻教师下企业学习、锻炼,提高专业技能,如2007年暑假安排6名数控专业教师到马鞍山一设备制造企业去参加培训,2008年又安排了8名电工电子和模具专业教师到苏州去参加培训,2009年暑假我校又有一部分教师到安徽理工学校学习考察,2010年暑假我校各系(部)采用“以老带新”的形式进行系(部)内专业技能培训5-10天,以及每年设备生产制造企业到我校给我们教师进行设备使用维护培训等等,迅速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技能水平。
3.加强考核监管与配套制度。学校加大了培训投入力量,要想保证和巩固培训质量,还得要有相应的考核监管措施,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作为保障。如有的学校对专业教师提出要求,必须取得指定部门指定等级的技能证书,在评聘“双师型”教师和优秀“双师型”教师时才能有效;有的学校把取得这种技能证书作为薪资考核依据之一,或者作为低职高聘的依据之一,有的省份还把它作为职业学校晋升高一级职称评聘条件之一。只有具备了这些考核监管和相应的配套制度,才能形成职业学校人人重技能的氛围。
三、“双师型”教师对职教基础能力的提升
“双师型”教师,特别是优秀“双师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职业学校强大生命力的保障,是职教基础能力提升的保证。如江苏省有一所职业学校用五年的时间赶超了其它同类学校三十年或更长时间的建设发展历程。对于这样刚刚成立的新学校,没有知名度,没有历史文化底蕴,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突飞猛进呢?它们的做法是从全国各地引进优秀人才,其次是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特别是优秀“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上就对“双师型”教师和优秀“双师型”教师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分期分批下企业顶岗、实习锻炼,与企业实现真正的“零距离”对接,支持并鼓励教师参加省市乃至全国举行的技能大赛,规定校内教师人人都得参加技能比赛,提升技能水平,对参加各级技能比赛获奖者,学校将再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加大校内实习实训的力度和投入,实现“企业环境中的学校,学校环境中的企业”。正是有了这样一些人才引进和后期培训,正是有了全校人人重技能的氛围,该校快速形成了一大批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我们可以想像得出来,有他们培养的学生一定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适合了当前市场的需求,也一定受到用工单位的青睐。确实近年来,他们培养的学生有的在省市技能比赛中拿了大奖,有的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技能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双师型”教师提升了他们学校的职教基础能力。
我校是一所有着50多年**程的历史名校,有雄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更是特别注重技能训练,加强实习实训力度,我校现在有两个中央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了60%,学校每年举办“学生技能竞赛月”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每年组织学生和年轻老师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技能大赛,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由于我校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充沛,连续承办了两届安徽省粮食行业特有工种全省技能大赛,特别是由我校承担了我省选手的选拔和培训教学任务,在我校教练组教师的精心培训下,在参赛选手的顽强拼搏下,连续两届蝉联全国粮食行业特有工种技能大赛冠军,把我们这个安徽粮食行业“黄埔军校”再次发扬光大。这是我校教学重技能、重实践的结果,是“双师型”教师技能的展现,“双师型”教师提升了职教基础能力。
第四篇: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民主评议行风
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民主评议行风
工 作 简 报
第 1 期
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
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办公室编 2008年6月13日
目 录
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2008年行风评议工作动员会隆重召开—— 2 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2008年行风建设实施方案——————— 4 提高认识,科学安排,真抓实干,切实搞好教育行风建设
——在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行风评议动员大会上的讲话————9
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2008年行风评议工作动员会
隆 重 召 开
6月5日下午,我校行风评议工作动员大会在科学楼二楼阶梯教室隆重召开。茂名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李志杰同志,市纪委常委、市政府纠风办主任罗欣荣同志,市监察局副局长、市政府纠风办副主任陈建明同志,市纪委监察综合纠风室主任、市政府纠风办副主任陈文汉同志,市教育局纪检书记袁有明同志,评议团第四分团组长黄家进同志以及评议团的全体成员,我校行风评议领导小组组长刘伟同志、副组长梁朝贵同志和全体教职工参加了动员会。会议由校办公室副主任、行风评议办公室主任林国富同志主持。
动员会上,党委书记刘伟同志首先传达了2008年全市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会议精神,还部署了我校今年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任务。党委副书记、院长梁朝贵同志对我校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作了动员。
紧接着,行风评议团第四分团组长黄家进同志对今年的行风评议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他指出:学校行风民主评议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师生利益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并提到今年行风建设及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要特别注意:规范招生情况、规范收费行为情况、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对群众投诉问题解决和答复情况。
随后,市教育局纪委书记提出了如下几点要求,一是要求我们要提高思想上的认识,把行风评议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二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服务。要切实从过去简单的教育和管理的思维方式中改变出来,树立“教育就是服务”观念,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三是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坚持正面的舆论导向。四是要注重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影响我校行风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学校的各级领导要积极“下访”,要以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和关心教师、家长、学生的所思所想,真正解决影响行风建设的深层次问题。
会议最后,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李志杰作了重要指示。他强调,在学校开展行风建设,学校行风民主评议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为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通过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水平的提高。行风建设工作涉及全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对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整体评价,事关全局,事关学校的声誉。因此,要求我校全体教工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扎扎实实把行风评议工作做好,树立我校教育新形象。
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2008年行风建设
实 施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2008年全市纠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树立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的良好形象,为构建文明校园、和谐社会作贡献。
二、主要任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茂名市教育局加强直属学校教职工队伍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树立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增强服务意识,育人意识。自觉履行岗位职责,爱岗敬业,树立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教职员工的良好形象。
2、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依法执教,为人师表,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开展学术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3、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廉洁奉公、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形象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4、规范高等师范学校专科招生行为。我校属于双重管理单位,因此,在招生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招生文件规定,按计划和要求招生,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5、全面执行校务公开制度。我校一直重视校务公开工作,把校务公开作为民主办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们要借行风评议的东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校务公开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保障校务事项公开透明。
6、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教育收费政策,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做到各项收费有规可依,有法可循,对财务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坚决杜绝各种乱收费现象。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任务,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学校各分管领导、各部门、各系要从加强执政能力的高度,切实担负起教育行风建设的责任,从各自管辖的范围,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出发,按照实施方案的任务,抓好所管部门的作风建设,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2、标本兼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不正之风。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教工的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夯实思想基础。进一步加大预防力度,努力铲除不正之风滋生蔓延的土壤,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不正之风的机制和制度。
3、加强监督检查,狠抓任务落实。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日常监督和检查工作,要突出重点,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正之风,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4、明确解决突出问题的责任人和分管领导。
(1)思想教育工作责任人为分管政工副院长韦厚升同志和学生科负责人龙瑞兰同志,各系书记主动配合;
(2)教师从教规范行为工作责任人为分管教学副院长李朝宽同志和教务科负责人张文宏同志,各系主任积极参与;
(3)招生规范行为工作责任人为分管政工副院长韦厚升同志和学生科招生与就业办公室负责人陈德同志;(4)后勤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责任人为分管后勤副院长陈永流同志和总务科负责人许高泰同志;
(5)规范收费行为责任人为分管后勤副院长陈永流同志和总务科负责人许高泰同志;
四、根据茂名市2008年民主行风评议工作要求,我校行风建设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阶段(4月至5月)宣传发动阶段。成立民主评议行风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1、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传达市纠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2、成立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分工负责;
3、召开教工动员大会,学习传达上级纠风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部署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任务和要求,签订行风建设责任书;
4、开展行风评议讨论活动,查找薄弱环节,提出合理化建议;
5、学校向社会、学生做出承诺,接受社会、学生监督,设立“行风评议意见箱”(设在学校办公楼一楼中厅)、电子邮箱(gshfpy@163.com),公布监督举报电话:6610799; 第二阶段(6月至7月)自查自纠阶段。依据评议内容进行自评自查自纠,征求各方面意见,按评议要求写出书面自评报告。
1、发放有关征求意见表,征求校内有关单位、师生意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找出存在问题和差距,剖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
2、根据评议内容和征求、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写好部门、个人自评报告;
3、召开教工、学生代表座谈会,征求他们对学校工作意见和老师的要求;
4、配合市行风评议团组织对我校的明查暗访、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召开情况汇报会、反馈调查意见等工作。
第三阶段(8月至9月)落实整改阶段。针对各部门查找出来的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采取坚决、有力、可行措施,对涉及的问题部门、个人,认真组织实施整改,做到能改的立即改,一时未能整改的要按照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间,专人负责督促落实。学校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形成整改情况书面汇报材料和自评报告,对未能在整改阶段落实、完成整改的问题,向市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写出专题报告。
第四阶段(10月至11月)评议总结阶段。对四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对被评为满意的科室、部门进行表彰奖励。
1、各部门和行风评议办公室做好评议工作情况汇报,迎接市行风评议团对我校进行行风评议工作;
2、积极配合市行风评议团对我校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等评议活动,广泛收集评议意见;
3、召开民主评议会议,听取市行风评议团对我校行风评议工作和存在问题的评议和反馈意见;
4、学校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行风评议工作情况总结。
五、几点要求
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延伸和深化,是加强行风建设,树立部门、行业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扎实,整改上落实。各科室、各部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教职员工要严于律己,共同努力确保行风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1、要把纠风工作和自觉履行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在岗位上努力培养敬业精神和高度责任感,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2、要做到边查边纠,查纠结合。重点抓好自查自纠工作,提高自我约束力和荣誉感;
3、要把监督和查处结合起来。加强日常监督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一些有损学校名誉、教师形象、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坚决查处,追究责任。
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
2008年5月28日
提高认识,科学安排,真抓实干,切实搞好教育行风建设
——在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行风评议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梁朝贵
(2008-6-5)
尊敬的评议团各位领导 教工同志们:
按照茂名市纪委、茂名市纠风办、茂名市教育局的部署和要求,今天下午,我们全体教工在这里召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动员大会。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市纪委、市纠风办、市行风评议团、市教育局的领导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的会议,主要是学习、贯彻茂名市5月12日召开的全市纠风工作会议精神,同时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计划、部署我校今年行风建设的工作任务。刚才,刘书记传达了全市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会议精神,还部署了我们学校今年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任务。为了把这项工作认真做好,争取达到预期效果,下面,我谈四点意见:
一、回顾近年来我校校风建设、教学工作的情况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文明校园,抓内部管理,练师生内功,创师范特色。”的工作思路,认真抓好师生政治思想建设和“两代师表”建设,树立了良好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营造了优良的校风,构建了文明、和谐的校园,师生的整体素质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高度好评。2000年,学校被茂名市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研究会评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学校被茂名市总工会评为“先进职工之家”。2004、2005年学校党委被茂名市教育局授予“先进党组织”称号。2006年,学校又被茂名市教育局评为“固本强基先进党组织”。今年3月,学校被茂名市红十字会授予“红十字人道救助荣誉单位”称号。学校自2001年升格为大专办学后,历届毕业生都以思想素质高,专业知识牢固,文化基础扎实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上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体现了我校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也反映了我校在行风建设中的成效。
二、统一认识,端正态度,进一步增强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1、充分认识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意义
去年,市委、市纪委已经在全市教育系统展开了全面的行风评议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我市的教育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是我市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茂名重要的一年。党的十七大以及全国“两会”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中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省委和省纪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全国、全省纠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市纪委九届三次会议,对今后的行风建设,做出了更为明确的部署和要求。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市纪委高度重视行风建设,把纠风工作作为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在广电新闻系统和大专院校开展行风评议,并且对去年行风评议单位开展“回头查”活动,将有力地推进广电新闻系统和大专院校的行风建设,促进广电新闻系统和大专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到加强和做好纠风工作,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是充分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调动行业内部的积极性,加强行业风气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推进事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和方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茂名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做好今年的纠风工作。
2、充分认识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的重要性
从教育所处地位来看,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兴邦之本。开展教育行风评议有着特殊意义。它对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同时,教育又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先进思想的传播场所,更是各级领导和普通百姓十分关注的热点,学校的每一个举措,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会在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育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教育自身,更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在教育系统开展行风评议,推进教育系统行风建设,事关重大。
从教育发展的需求来看,行风评议必将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教育系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管理模式等都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需要有良好的行风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教育又是全社会的事业。没有全社会的支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将不可能真正深入,素质教育将难以真正落实。行风评议也是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一种形式。从教育的现状来看,开展行风评议十分必要。我们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当前教育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很严重,人民群众对此颇有意见。在教育收费方面,在师德建设方面,在体制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崇高形象和社会各界对教育支持的热情,阻碍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开展教育行风评议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需。
从我校实际来看,开展行风评议对促进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我校作为茂名市唯一一所培养大专师范毕业生的院校,担负着为全市小学基础教育提供优秀师资队伍的重任,为茂名地区的基础教育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师范教育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搞好行风建设,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有利于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三、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切实做好行评各阶段工作。这次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要求各被评议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紧紧围绕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和院校改革发展的任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各部门和行业改变作风,依法行政,提高效能。因此,我们要以学校内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师生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把民主评议行风与纠风专项治理、坚持校务公开、创建文明校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民主评议行风,对广大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职员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师德师风水平和工作质量,使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敬业精神更加牢固,校风更加优良,办出人民满意的大专院校。
1、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行风评议,反对虚假和消极行为。积极主动,就是要积极主动查找问题,积极主动开展调研,积极主动采取措施,积极主动听取评议代表的意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坚持从严治教,从严治校,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未评先改,边评边改,尽量把工作做在前面,把主动整改贯穿于整个迎接行风评议工作的始终。当然,在迎接行风评议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克服盲目乐观的思想和消极抵触的情绪,更要防止只做面上功夫,工作不深不全,随便走过场,草率收兵的虚假行为。
2、要把迎接行风评议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促进各项建设。一要把迎评工作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努力抓好“两代师表”形象;二要把迎评工作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结合起来,建设清正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三要把迎评工作与依法治校结合起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改革;四要把迎评工作与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师生整体素质,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3、要有长效机制,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实行标本兼治。今年,我们要以行风评议为契机,进一步从体制、机制、法制上探求标本兼治路子,从源头上进一步消除产生不正之风的条件,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再创佳绩。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保证行风评议工作顺利开展。为了切实做好这次行风评议工作,学校成立了行风评议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刘伟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院长梁朝贵任副组长,党委委员、副院长韦厚升同志任常务副组长,成员有副院长李朝宽同志、陈永流同志、办公室副主任林国富同志、工会副主席、继续教育科主任黄歧川同志、教务处副主任张文宏同志、政教处副主任龙瑞兰同志等6人,领导小组下设行风评议办公室,林国富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成员有王永红、江肇钦、杨泽松等3位同志。
2、明确责任,分工合作,具体落实各段各项评议工作。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科室、系(部)、电教中心、图书馆负责人要对本部门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负责,按照学校的布置和要求,对本部门和学校各项工作开展认真的查纠,做到教学工作、校风建设双丰收,开创我校作风建设新局面。
3、要紧紧围绕评议活动的四个阶段的工作逐项落实,问题要逐项整改,成效要逐项考评。在实施工作过程中,要利用校园网站、电子邮箱、政风行风信箱、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了解等形式,虚心听取社会各界、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找准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护短,不隐瞒,动真格,要以评促纠,以评促建,全面整改,务求实效,要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的长效机制,真正让民主评议校风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教工同志们:新形势下的纠风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密切关注。市委号召我们必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以严谨的态度切实做好今年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市、教育局的部署与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形势,牢记使命,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创建一流的校风,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为建设和谐茂名作出新的贡献。
es New Roman'“>、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行风评议,反对虚假和消极行为。积极主动,就是要积极主动查找问题,积极主动开展调研,积极主动采取措施,积极主动听取评议代表的意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坚持从严治教,从严治校,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未评先改,边评边改,尽量把工作做在前面,把主动整改贯穿于整个迎接行风评议工作的始终。当然,在迎接行风评议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克服盲目乐观的思想和消极抵触的情绪,更要防止只做面上功夫,工作不深不全,随便走过场,草率收兵的虚假行为。
2、要把迎接行风评议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促进各项建设。一要把迎评工作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努力抓好“两代师表”形象;二要把迎评工作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结合起来,建设清正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三要把迎评工作与依法治校结合起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改革;四要把迎评工作与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师生整体素质,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3、要有长效机制,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实行标本兼治。今年,我们要以行风评议为契机,进一步从体制、机制、法制上探求标本兼治路子,从源头上进一步消除产生不正之风的条件,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再创佳绩。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保证行风评议工作顺利开展。为了切实做好这次行风评议工作,学校成立了行风评议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刘伟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院长梁朝贵任副组长,党委委员、副院长韦厚升同志任常务副组长,成员有副院长李朝宽同志、陈永流同志、办公室副主任林国富同志、工会副主席、继续教育科主任黄歧川同志、教务处副主任张文宏同志、政教处副主任龙瑞兰同志等6人,领导小组下设行风评议办公室,林国富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成员有王永红、江肇钦、杨泽松等3位同志。
2、明确责任,分工合作,具体落实各段各项评议工作。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科室、系(部)、电教中心、图书馆负责人要对本部门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负责,按照学校的布置和要求,对本部门和学校各项工作开展认真的查纠,做到教学工作、校风建设双丰收,开创我校作风建设新局面。
3、要紧紧围绕评议活动的四个阶段的工作逐项落实,问题要逐项整改,成效要逐项考评。在实施工作过程中,要利用校园网站、电子邮箱、政风行风信箱、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了解等形式,虚心听取社会各界、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找准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护短,不隐瞒,动真格,要以评促纠,以评促建,全面整改,务求实效,要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的长效机制,真正让民主评议校风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教工同志们:新形势下的纠风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密切关注。市委号召我们必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以严谨的态度切实做好今年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市、教育局的部署与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形势,牢记使命,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创建一流的校风,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为建设和谐茂名作出新的贡献。
es New Roman'”>、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行风评议,反对虚假和消极行为。积极主动,就是要积极主动查找问题,积极主动开展调研,积极主动采取措施,积极主动听取评议代表的意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坚持从严治教,从严治校,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未评先改,边评边改,尽量把工作做在前面,把主动整改贯穿于整个迎接行风评议工作的始终。当然,在迎接行风评议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克服盲目乐观的思想和消极抵触的情绪,更要防止只做面上功夫,工作不深不全,随便走过场,草率收兵的虚假行为。
2、要把迎接行风评议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促进各项建设。一要把迎评工作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努力抓好“两代师表”形象;二要把迎评工作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结合起来,建设清正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三要把迎评工作与依法治校结合起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改革;四要把迎评工作与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师生整体素质,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3、要有长效机制,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实行标本兼治。今年,我们要以行风评议为契机,进一步从体制、机制、法制上探求标本兼治路子,从源头上进一步消除产生不正之风的条件,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再创佳绩。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保证行风评议工作顺利开展。为了切实做好这次行风评议工作,学校成立了行风评议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刘伟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院长梁朝贵任副组长,党委委员、副院长韦厚升同志任常务副组长,成员有副院长李朝宽同志、陈永流同志、办公室副主任林国富同志、工会副主席、继续教育科主任黄歧川同志、教务处副主任张文宏同志、政教处副主任龙瑞兰同志等6人,领导小组下设行风评议办公室,林国富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成员有王永红、江肇钦、杨泽松等3位同志。
2、明确责任,分工合作,具体落实各段各项评议工作。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科室、系(部)、电教中心、图书馆负责人要对本部门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负责,按照学校的布置和要求,对本部门和学校各项工作开展认真的查纠,做到教学工作、校风建设双丰收,开创我校作风建设新局面。
3、要紧紧围绕评议活动的四个阶段的工作逐项落实,问题要逐项整改,成效要逐项考评。在实施工作过程中,要利用校园网站、电子邮箱、政风行风信箱、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了解等形式,虚心听取社会各界、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找准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护短,不隐瞒,动真格,要以评促纠,以评促建,全面整改,务求实效,要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的长效机制,真正让民主评议校风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教工同志们:新形势下的纠风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密切关注。市委号召我们必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以严谨的态度切实做好今年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市、教育局的部署与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形势,牢记使命,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创建一流的校风,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为建设和谐茂名作出新的贡献。
es New Roman'">、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行风评议,反对虚假和消极行为。积极主动,就是要积极主动查找问题,积极主动开展调研,积极主动采取措施,积极主动听取评议代表的意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坚持从严治教,从严治校,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未评先改,边评边改,尽量把工作做在前面,把主动整改贯穿于整个迎接行风评议工作的始终。当然,在迎接行风评议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克服盲目乐观的思想和消极抵触的情绪,更要防止只做面上功夫,工作不深不全,随便走过场,草率收兵的虚假行为。
2、要把迎接行风评议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促进各项建设。一要把迎评工作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努力抓好“两代师表”形象;二要把迎评工作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结合起来,建设清正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三要把迎评工作与依法治校结合起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改革;四要把迎评工作与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师生整体素质,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3、要有长效机制,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实行标本兼治。今年,我们要以行风评议为契机,进一步从体制、机制、法制上探求标本兼治路子,从源头上进一步消除产生不正之风的条件,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再创佳绩。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保证行风评议工作顺利开展。为了切实做好这次行风评议工作,学校成立了行风评议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刘伟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院长梁朝贵任副组长,党委委员、副院长韦厚升同志任常务副组长,成员有副院长李朝宽同志、陈永流同志、办公室副主任林国富同志、工会副主席、继续教育科主任黄歧川同志、教务处副主任张文宏同志、政教处副主任龙瑞兰同志等6人,领导小组下设行风评议办公室,林国富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成员有王永红、江肇钦、杨泽松等3位同志。
2、明确责任,分工合作,具体落实各段各项评议工作。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科室、系(部)、电教中心、图书馆负责人要对本部门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负责,按照学校的布置和要求,对本部门和学校各项工作开展认真的查纠,做到教学工作、校风建设双丰收,开创我校作风建设新局面。
3、要紧紧围绕评议活动的四个阶段的工作逐项落实,问题要逐项整改,成效要逐项考评。在实施工作过程中,要利用校园网站、电子邮箱、政风行风信箱、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了解等形式,虚心听取社会各界、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找准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护短,不隐瞒,动真格,要以评促纠,以评促建,全面整改,务求实效,要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的长效机制,真正让民主评议校风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教工同志们:新形势下的纠风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密切关注。市委号召我们必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以严谨的态度切实做好今年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市、教育局的部署与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形势,牢记使命,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创建一流的校风,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为建设和谐茂名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长治学院沁县师范分院封闭式管理方法
长治学院沁县师范分院封闭式管理方法
简 要 介 绍
我校从2003年开始实行封闭式管理。封闭式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扰,通过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活动、生活、娱乐等场所,增长文化知识,从而塑造健全人格。
实行封闭式管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从严管理,真正达到封闭式管理的目的;再就是如何解决封闭式管理后学生课外时间的心理、生活、学习等需求。也就是怎样“堵”怎样“疏”的问题。在解决二者之间的关系上,我校管理方法如下:
一、实行封闭式管理的方法
1、严格请假制度
(1)因病请假。学生书写请假条,须持校医务室或医院诊断书方能办理请假手续。
(2)因事请假。需辅导员落实情况后签字批准,系主任签发假条并登记。
(3)请假时限。三天内辅导员审批并写清事由,七天内系主任审批,七天以上由学生处审批。如出入校门,需到门房登记;如在宿舍,需管理员登记并每日公布留宿学生班级、姓名。
2、严格外出管理
(1)日常外出办事。学生处各班根据学生人数发放学生出门证,学生在课余时间持学生证及出门证到门房登记后方可外出,返校后需到门房销假。出门证每日使用两次,每次使用不超过3小时。出门证
由各班辅导员发放,并记载。
(2)双休日轮休。学生平均每月一次可离校回家过双休日。由各系将回家学生人数统计报学生处,学生处统一发放准假条,学生持假条方可离校。返校后学生需将家长签字后的假条统一交回所在系并留存。
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平台
1、课余时间,节假日学校所有场馆(图书馆、琴房、体育馆、微机室等)向学生全面开放。
2、学生通过学生社团有组织进行活动。周末学生会利用多媒体教室播放积极健康向上的影片。
3、学校院内设有超市、医务室、洗浴中心、水果店等设施,全面为学生服务。
4、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由教务处及各系组织各类讲座,丰富学生知识。
5、学校在各班装有闭路电视。节假日和每天新闻联播时间学生可收看电视节目。
6、学生宿舍安装有网线,学生可上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