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改调查报告
医改调查报告
经过近半个月的走访调查,我对医改政策也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与基层群众的交流,也明白了医改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基本上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历史性问题,逐渐取消了以药养医的制度,随着国家的大量资金投入,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都得到了极大的好处,中国共产党又为人民解决了一个世界性难题。
发端于1980年代的中国医改历程,筚路蓝缕,不断探索,曲折前行,直至2009年4月,经过三年集中酝酿、数易其稿的“新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标志着中国医改步入“深水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攻坚阶段;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政府解决医改问题的重大决心和坚定信心。中国医改工程之大,不难理解。因为它涉及世界四分之一人口,是在幅员广阔、地区发展不均衡、医疗卫生基础不均衡的国土上开展的宏大工程。这是历史上没有的,也是别的国家没有的经验。中国医改工程之复杂,涉及到政府部门、医院、医生、患者、社保机构、药品生产和流通等各个方面,以及这些方面之间资源分配、利益分配的冲突,必然会引起制度体系、组织行为和各个不同主体利益格局发生深刻的调整和变革。以上两个方面已经梗概地反映出中国医改之难。中国医改突出特点是全民医保,使得7亿农村人口首次纳入社保体系,而在10年前,这还是不可想象的。据卫生部长陈竺介绍,中国政府在医保方面的投入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到6%,而在2009年(世行的)这个数据还是4.6%。中国在全国范围内陆续推出、细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医疗资源“向下沉”,政策向基层倾斜;通过医药分离、加强医疗、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市场监督,有效降低药价等措施,努力实现百姓“看病不贵,看病不难”的愿景。
更多更复杂的体制机制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我国新医改分三个阶段:2009-2011年、2012-2015年和2016-2020年,用12年时间建立适合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第一阶段,是医改的起步阶段,是医改之路的探索,其重点是着眼于保基本,从基层入手推进改革,我们已经达到预期的效果。
近期,国务院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
方案的通知》,明确了2012-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了
第二阶段的四年中国式医改的重心即将逐步从基层上移到公立医院,破解革问题。这不仅需要强大的勇气和智慧,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监督,这是利益格局调整的深水区,医药卫生体制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在这一时期集中暴露,需要逐一破解。
医改政策共有5个重点: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
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和困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制定并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经费标准。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2012年医改将继续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改革路径,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着力加大三个方面改革力度: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在做好扩大覆盖面、提高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等工作的基础上,改善管理水平,改革支付方式,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不断筑牢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安全网。今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年人均补助标准达到240元;巩固扩大基层医改成果,全面落实基层医改各项政策,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拓展延伸到村卫生室,并实现全覆盖。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拓展深化城市大医院改革,大力推进便民惠民措施,积极鼓励社会办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我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了13亿人,看病报销比例逐年提高。
随着这一系列政策的实行,基层群众的看病得到了极大地优惠。在调查一名老人时,他说道:“以前他最害怕生病,有什么病都尽量扛着,小病不治,大病不住院,身体难受也只能忍着,因为去县城看病,不仅要走很远的路,而且相当的贵。然而医改的实行,是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对村卫生室的大力投入,使得我看病更加方便,随着新农村医保政策的实行,我看病比以前更便宜。改革前,由于“以药养医”机制的刺激,大处方、大检查、过度用药普遍存在,偏离了“基本医疗服务”。改革后,在基层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是经过临床证明成本低廉、疗效显著安全的药品,这使得基层医生的诊疗行为比过去更加规范,回归了“基本医疗服务”的定位,同时也减轻了基层患者用药的负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年人均补助标准达到25元,服务项目不断增多,受惠人群持续扩大;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硬件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基本实现村村都有卫生室、乡乡都有卫生院、每个县都有达标县级医院,人员编制普遍增加、素质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结构优化,待遇增加,活力增强;基本药物价格明显下降,基层药品价格平均下降了30%左右,破除了基层医疗机构“以药补医”机制。
在甲型H1N1疫情发生期间,幸好有医改政策的实行,建立起卫生应急高效的管理体制、迅捷的预警机制,这些体制机制在我国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前,因为公共卫生是不赢利的,基层公共卫生提供是薄弱的;改革后,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能之一,财政投入得到落实,预防保健、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从现实意义看,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制度的建立,提升了社会公平,减轻了贫富分化,缓和了社会矛盾。而对于卫生应急体系的确立,实在是非典疫情留给我们的教训太深刻。当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临危不乱,及时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固然是行政理性的表现。而当公共危机苗头初现,甚至还只是处于一种隐性状态时,就着手防患于未然,这样的前瞻和预判,则是现代社会治理更需要的有智慧的行政理性。中国共产党将其做的尽善尽美,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改革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亿万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医改已经步入深水区,难点问题集中显现,体制性矛盾集中暴露,改革面临的困难更多、挑战更大,迫切需要下更大的力气和决心,持续不断地把改革推向深入。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医改将取得圆满成功,人民的生活将幸福美满。
第二篇:医改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
调
查
报
告
(2012年6月 日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上)
县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县人大常委会:
根据主任会议安排,5月27日至6月19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调查组,先后深入到城关、**、**、**、**等5个乡镇和县医改办、县卫生局、县财政局等10多个单位,听取了各相关单位的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与医生及就诊病人进行了座谈了解,召开了各相关单位座谈会,对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认为,几年来,我县的医改工作领导高度重视,按照“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的原则,统筹安排,有序推进,较好地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建议本次会议通过这个报告。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按照上级有关医改工作的安排和要求,我县于2010年12月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制定了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医改办,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在健全医保体系、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统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以及作好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准备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实现了阶段性目标。
(一)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基本医疗保障面不断扩大。2012年,全县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为3.28万人;城镇居民医保
参保人数为4.72万人;新农合参保人数为279959人,参合率达98.55%,比2011年高3.45个百分点。其中低保、特困、孤儿和优扶对象参合36973人。二是医保支付力度进一步加大。2011年,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在一级医院分别达到85%、80%和70.6%,并全部实现了医疗费用在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的即时结算。2012年新农合住院起付线进一步降低,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住院诊疗项目的补偿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农合参保人员还实行了门诊统筹,2012年参合农民门诊医疗费用按50%给补偿,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日补偿限额为10元和12元,年补偿封顶线为200元。三是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县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和因病返贫对象实行代缴医保参合费、在县内定点医院住院实行“网上审批,即时结算”,对因病返贫的还拨付救助金进行救助。同时,还根据不同情况,实行住院起付线减免和医疗机构优惠减免等措施,有效缓解了贫困人群的医疗难问题。四是提高了筹资水平。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保险和新农合年人均补助标准由200元提高到240元,农民个人缴费50元,年报销最高限额也分别提高到了7万元和8万元。
(二)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初步完成。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截止2011年8月31日前,基本完成了乡镇卫生院的综合配套改革。一是通过严把岗位设置关、资格审查关和考试考核关,对乡镇卫生院实行了全员竞聘人事制度改革,竞聘上岗565人(编制总数599个),落聘56人,分流108人。选聘了15个乡镇卫生院院长,并签定了任期目标责2
任书。二是建立了激励考核机制。乡镇卫生院年工资标准为人均24200元,制定出台了《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双考核、双挂钩”的绩效考核模式,充分调动了乡镇卫生院及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扎实开展了乡镇卫生院债务的清理、锁定和上报工作。出台了《**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剥离实施方案》,省审计厅最终认定债务1664.06万元。四是县卫生局按照“适度规模、优化设备资源、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原则,编制了乡镇卫生院设备购置5年规划,经费单列,使乡镇卫生院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三)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按照医改要求,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使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和湖北省增补的177种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共484种。根据《湖北省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于2010年12月26日开始执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2011年6月15日全部进入省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平台。全县229个村卫生室于2011年10月1日全面执行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2012年1月1日全部执行药品网上集中采购配送。实行零差率销售后,群众医药费用明显减轻,切实感受到实施基本药物带来的实惠。
实行药品零差价后,为确保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正常运转,建立了多渠道的财政补偿机制。根据全县15所乡镇卫生院前三年收支情况,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在乡镇卫生院,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2011年县财政落实15个乡镇卫生院的各项补助共计1481.8万元(基本工资791万+绩效工资538万+不在职人员补
助651.8万+村医补助26万-政策性补助525万=1481.8)。同时执行了一般诊疗费新农合补助政策和医保基金补偿支付政策。在村卫生室,将医疗服务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执行一般诊疗费补助(每次5元);按当地服务人口10元/人/年的标准给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同时县财政每年还对每个村卫生室给予5000元用于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的定额补助。2012年县财政采取每月预付80万元,年终结合考核情况据实结算的办法进行补助。
(四)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得到健全。一是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全县各行政村都设立或联合设立了村卫生室共230个,其中有197个村卫生室达到了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要求,24个村卫生室达到了示范村卫生室标准。2011年又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为村卫生室配备了电脑和信息管理软件,村卫生室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二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基层卫生人员参加国家农村卫生人员培训,2011年,先后选派66人参加省卫生厅举办的培训班,县内组织培训900余人次,医药卫生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还不够到位。一是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及配送机制有待完善,不仅现在的计划配送速度慢,而且品种不全,甚至部分品种某些配送企业不愿配送,就连最常用的生理盐水长期不能配送到位,一些乡镇卫生院不得不临时高价从外进药,严重影响了基层医疗4
机构的正常业务开展。二是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执行不规范,擅自加价销售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个别基本药物价格高于基本药物实施前价格,群众很不满意。
(二)医疗卫生队伍整体水平较低。乡镇卫生院现有人员学历普遍较低,结构不合理,有的卫生院没有全科医生,有的因缺乏专业人才,产科、化验科等科室业务无法开展,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如**乡卫生院只有一个执业医师,**镇卫生院连化验人员都没有,化验检验设备无人使用。同时,由于医改后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还不尽完善,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对病人看病存在推诿现象。
(三)少数医疗机构存在套取新农合基金的现象。少数定点医疗机构自律性不强,采取空刷医保卡套取诊疗费、调换药品名称、虚增费用补偿等严重违规行为,套取新农合资金,如今年5月份以前,**、**、**所辖的四家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因违规操作,先后分别被合管办取消定点、暂停三个月新农合报销业务等处罚。同时,县合管办在对少数医疗机构套取新农合资金加大了检查力度,但采取的一般诊疗费实行总量预算控制的管理模式,显得过于简单化。
(四)县级医院的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县人民医院作为我县医疗机构的龙头医院,也因面临着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高级职称仅占5%,虽然采取免费提供住宿和每月补助300元就餐费的优厚政策,仍然难以招到合适的毕业生。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虽然将以前的编制床位从180张增加到400张(由一个病室两个床位增加到四个床位),仍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住院需求。
三、几点建议
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我县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医改政策的宣传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医改政策和目标任务,宣传医改工作取得的成效,特别是要通过对医务人员的宣传,正确认识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进一步端正医德医风,自觉落实好医改工作的各项政策,扭转“小病大医”状况,推动医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进一步加强对基本药物制度的配送和管理。要严格执行《湖北省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实行药品网上集中采购配送制度和零差价销售制度,定期开展对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非渠道进药和随意加价销售等各种违规行为。同时及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反映药品配送企业存在的配送不到位的问题,加强对基本药物的招标和配送管理,尽可能地防止出现配送不及时和品种不全的问题,(三)改进和优化新农合资金的管理。要改变过去一般诊疗费实行总量预算控制的管理模式,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稽查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套取新农合资金的违规行为,确保基金的安全合理使用。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当前要重点针对县医院业务用房极度紧张的局面,认真抓好县医院门诊综合大楼的规划设计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尽早投入施工建6
设。二是要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大医学专业毕业生招聘力度,吸引优秀医护人员到我县工作。要加强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基层卫生人员的定期培训,落实基层卫生人员职称晋升优惠政策,为基层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卫生人才,努力提高基层医疗队伍的服务水平。要完善优化基层医务人员考核激励机制,搞好绩效考核,充分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篇:医改调查报告
关于新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
姓名:学院:班级: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2012/2/20—2012/2/27
调查对象:中医院住院病人
调查方法:谈话形式
现在普通民众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不容置疑的。看看大、中城市里看病的有多少是本市居民,再看看大医院里看病的有多少是附近的市民,至少都有40%,这就可见一斑。我国的“看病难”,难在区域医疗卫生水平差距较大、难在地方医疗卫生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更难在社区卫生服务的不健全。
李克强指出,“十二五”时期,无论是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是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都需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而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改革难点问题将集中显现、体制性矛盾将集中暴露,工作难度加大。统筹谋划好“十二五”医改规划,对于巩固医改成果以及确保实现2020年医改目标至关重要。一是健全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提高居民参保率和政府补助标准,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二是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药品生产流通新秩序,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三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搞好便民服务。重点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到可持续。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发展和健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筑强城乡居民看病就医的保障网。通过我的谈话调查及网上资料的搜索,对医疗改革有以下几点建议:
1.转变“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宣传误区,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应该是以社区和家庭为对象,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妇女儿童与老人残疾人保健等“六位一体”的服务,医疗只是其中的一项,而且是全科医疗服务。这就是称之为“社区卫生服务站”而非“社区医院”的缘由。
而现在广为传之的“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宣传,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质内涵会产生两方面的误导:一是使广大群众,包括医疗卫生人员普遍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与大医院是一样的,只有医疗功能,不同的是看不了大病,是离家近、规模小、水平低的医院和药店。因而往往拿大医院的医疗水平一项指标来要求和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以此来决定是否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或者是否就职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二是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专业、业务技术能力的配备,也不利于医疗卫生
人员从治疗模式转到“六位一体”的思维习惯上来,大部分人员的知识结构、从业经验和思想意识仍集中在治疗上,缺乏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相应的意识、知识和技能,因而距担负相应职能尚存在较大差距。
正确的功能定位和宣传引导,才能增强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了解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有何不同,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居民生活和健康的影响,强化其在防病、养老、保健和康复等健康领域中的“守门人”作用。
2.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按现行法律规定,社区卫生的服务方式是不合法的。国家《执业医师法》第14条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即法律规定医师执业仅可在注册的机构及地点内行医。而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的服务方式,是“片区医生团队”、家庭医生、24小时呼叫上门等。这些深受城乡居民的欢迎,也是行之有效的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基层服务方式,但却是与法律规定相悖的。
因此要在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法规培训、避免不当医疗行为发生的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对社区卫生入户服务也应制定操作规范,细化服务种类、范围、方式和具体要求等,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
3.健全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1)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政府的主导性。但目前是按行政区划由各市县财政负责拨款,许多市县财政安排公共预算执行的零基预算标准中,不包括职工的“四险一金”、取暖费、公费医疗超支款等保障福利性预算;也不包括工会经费、交通费、取暖费、会议费、物业管理费等支出预算,这些支出仍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负担并缴纳。国家给事业单位人员的新增津贴,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无法落实。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房屋建设、医疗设备更新和升级等投入,但硬件环境的改善并没有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现状。只有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才能真正使居民留在基层、“流”向社区,减轻居民和大医院的负担。
改革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一要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将人员应有的待遇和专用业务费全部纳入,这是该管理模式得以实施的基础。二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科学考核预算执行及工作效率,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相应经济责任和奖惩制度。三要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性质,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四要深入研究收支
两条线下的财政补助模式,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人力严重短缺等问题。五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的长效发展机制,鼓励非公机构和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开发建设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及市场,卫生、工商、税务、劳社、民政、保险、金融等行业共同制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市场的多领域配套政策体系,对私立及其他社团兴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优化现有卫生资源,使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具有良好的生存空间,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2)“零差率售药”举措亟待配套政策以惠民。政府出资实行“零差率售药”,是遴选出占80%左右的百姓常用药品,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目的是使广大居民得到零差率的实惠,买到较廉价的药品。本来是一项惠民举措,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走了样。如同一药厂、同一规格药品“银杏叶片”,北京市某地附近药店售价9.50元,而零差率售价却达17.10元,差价7.60元,几乎贵了一倍。
为此,应完善“零差率售药”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一是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方式,将零差率药品集中采购对象为药商改为药厂,减少药品流通环节;评标时不只看每包的总报价,更应以分项报价表为主要评审依据,杜绝“打包藏价”现象的发生。二是完善药品价格政策,限定最高价格,控制药品利润率,对违反者明确处罚规定。三是对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质优价廉的药品,应制定切实的鼓励政策,减少和杜绝“降价无货”和“换名提价”现象的发生。
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充分反映了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贯政治立场,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确保长期执政的制胜法宝。相信通过政府的大力宣传和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城乡居民认知程度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六位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一定能够整体发挥作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一定能够实现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医改才能顺利进行。
第四篇:关于新医改调查报告
深化新型医疗体制改革——社会调查报告
年级:药学09-18姓名:谢婵学号:20094088
2关于深化新型医疗体制改革的调查
一、调查思路
该项调查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搜集资料,对新医改有初步认识;第二步,实地调查,采取抽样问卷调查,掌握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病患对新医改具体方针政策的认识;第三步,走访群众,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及群众的满意程度;第四步,对医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写出全程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目的基于近年来我国医改政策从城市到农村的不断落实、人民和政府对新医改的日益重视,我们决定对新医改做一次课题研究,以求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医改现状,调查其落实情况,并从大学生的角度对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
深入学习我国医改内容及其法律保障
调查社会保障的落实情况,分析现有的执行机制是否合理找出促使我国实行新医改符合社会发展观的科学依据
提出合理建议,构建更加合理的医疗体系,促使其进一步发展。
调查方法
走访调查法:走访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南宁市津头社区,实地调查 调查时间2011/4/15----2011/4/26
二、调查报告 调查方案
1.前言
2009年3月17日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我国决定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不仅只是为了降低医疗价格,更重要的是,研究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医疗行业运营,有市场经济的属性,又有社会福利性的属性,对于固定资产,大型设备,网络设备经费和特困患者的医疗费由政府承担,其他全部由市场决定,政府制定严格的行业管理条例,长期监督管理,不但要统一降低一些收费,同时也行调高过低的医生诊疗费和技术操作费。
2.我国医改现状
深化医改两年,我国大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2009年开始面向城乡居民免费供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在内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分别由48.7﹪的城镇居民和38.1﹪的农村居民拥有了健康档案,为8449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了健康调查。为保障各项服务的开展,我国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开始按照人均不低于15元的标准落实经费,2011年将提高到25元。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为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改革。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提供,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便民惠民措施普遍得到推广。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得到进一步控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三年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三、调查样卷及统计:
1.请问您以前有听说过新医改吗?
A知道,很了解B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C没有听说过 2.你对这次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有何看法? A支持B不支持C无所谓
3.近几年来也没有感觉到医院有什么变化?
A收费低了B收费高了C人多了D人少了E没有什么变化F其他
4.关注医改,您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药价虚高B医疗服务质量差C就医人多D医保范围小E 其他
5.你认为今后应在哪些方面进行医疗体制的改进?(可多选)
A公共卫生服务体系B医疗服务体系C基层设施建设D医疗保障体系E药品供应及监管F规范医疗卫生机构 G 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H政府的制度和职能的改变
6.对于普遍的“看病贵”问题,你认为缓解的良药是?
A降低药价B监督医院医疗服务收费C 扩大医保报销范围 7.您认为这次国家医改方案的实施有没有影响到您的切身利益?
A肯定有B可能有C没有D不清楚
8.新医改方案的发布您最关心哪个部分?
A基本药物定价B公立医院改革C社区医疗D医保覆盖面
9.新医改方案强调要改善基层卫生机构条件,你是否愿意“小病主要去小医院,大病转向大医院”? A是B否
10.对大学生纳入医保的措施,你认为是否有必要? A很有必要B有必要C没必要
11.您认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B医护人员服务意识差C医疗服务费用太高D药品价格虚高E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F医疗求助体系不完善G政府财政投入不足H公益医疗机构缺乏
12.新医改方案需要加大政府的投入,你赞成补患者还是补医院的方式? A补患者B补医院
13.你认为哪些措施可以保证医改顺利实施? A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B确保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C加大政府投入,加强监管,有法必依,违法必究D在医改中抓大(大病统筹)、放小(小病)、保慢(慢性病)
四、调查结果特点:
①社区居民医疗保障调查显示,68%居民生病倾向于选择综和性公立医院,他们比较看重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67%人对医疗保险还不是很了解,没有闲钱投保而不关注是主要原因。参与调查的居民普遍感觉医院检查费用过高,报销比例低,资金监管不够透明还有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佳,这些都表明,我国的居民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多数人对现行医疗体系还不是很满意。②对口腔医院的患者调查结果显示,94%的患者对新医改不太关注,因为这项政策对自身的利益并没产生多大影响,86%人感觉近年医院收费不断攀升,主要原因是药价和检查费用虚高,而且同时存在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差等问题让患者难以接受。85%患者更倾向于“小病主要去小医院,大病转向大医院”的思维模式,认为政府应加大对患者的投入,医疗保障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的投入,加强监管,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五、调查分析与建议:
1医院公益性淡化,过于逐利导致“看病贵”
过度的治疗和过度的使用现代化设备形成高医疗服务价格,老百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就会出现有病拒医行为,医院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安排合宜的使用设施和就诊方针。此外,政府应加大投入,扭转公立医院的逐利性,真正回归“公益性”。
2医改措施实施力度不够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试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直到近三年,才逐步显现一些成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应当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现在全国各省市设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调查研究反映基本试点医院都是举步维艰,因为医院集中了我国95﹪以上的医疗资源,一旦改革,其自身利益必然会受到损害,医院为免其利益受损,不愿改革,但公立医院改革是整个中国医学体系改革的核心,所以必须由中央控制改革。
3药品价格虚高,医院“以药养医”
医院采取集中采购表面上提高了采购的透明度,但实际上仍出现药品虚高现象:政府对药品出厂价不掌握定价之“虚高”;医院定价卖药给病人之“虚高”;缺乏监督力度的市场药品零售价之“虚高”。由于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只占公立医院经费的15﹪,其余部分经费得靠自筹自支,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产生“趋利”行为,使大处方,过度用药现象出现,政府也默许形成“以药养医”的机制,最终导致了医疗机构的药价虚高。国家应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改善“以药养医”现状。
4农民看病难,应加重农村和基民的医疗投入
近年国家在很多乡镇建立了农村乡镇医院,但是由于工资低,待遇差,留不住
医疗人才,所以其医疗工作者普遍水平低,病患病情稍微严重就需要到大城市就医。因此,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保障机制,促进乡村医生队伍发展成为农村医疗保障的重要任务。体会
结语:
我们可以看到,患者并不是要求医院有多好的基础设施,他们更倾向于能花少量的钱医好自身的病,同时在治病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怀。医生收取红包回扣等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他们感觉自身的付出得不到等价的回报,而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也默许这种行为。如果政府加大对医院的投入,使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自身利益得到保障,人性本善,可以减少医生昧着良心做损害病人利益的事的几率。
如果政府不愿加大对医院的投入,觉得负担太重,可以效仿国外的采取社会融资的办法,向社会集资,中国强大的社会资源,应在医疗服务领域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开放我们的市场,才能够最终解决我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可以效仿深圳将设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的法定机构负责管理全市公立医院。委员会可统筹政府办医保障职能,比如统一分配公立医院资源,审议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目标、财务预算和决算、重大决策。
医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医疗卫生体制需要不断调整和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在政府利益,人民群众利益,医疗机构的利益,医务人员的利益和医药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利益等多元利益的调整中,只有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从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入手,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能不出社区和乡村就能享受到便捷有效的服务,这是深化新医改的着力点,也是医药卫生发展的方向。
第五篇:新医改的调查报告
调查题目: 关于《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公众理解度的调查
调查目的: 了解到群众对于医疗改革到底抱什么样的态度,将获得一系列的宝贵信息
反馈给有关部门,使得公立医疗改革真正的具有公益性。
调查人员:
调查形式: 网络随机调查和调查问卷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2011年3月27日~2011年4月9日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院的主体,毫无疑问是人民群众最为重要的健康“守护人”。截至2009年底,我国医院总数为19822家,其中公立医院为14086家。但近年来,群众普遍不满、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主要指向公立医院。2011年3月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在此次会议中公立医疗改革再次成为人们竞相讨论的焦点话题。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要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工作重心,也能从中看出国家对公立医疗改革的决心,在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由各省(区、市)分别选择1至2个城市或城区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国家在各省区市确定的试点城市中,选择上海、芜湖、镇江、昆明、洛阳等16个城市加强联系指导,赋予探索形成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的重任。目前各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正在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调查研究,认真起草试点实施方案,部分试点城市已率先启动试点工作,截至3月底,各试点城市都建立了试点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分为四个部分,共十八条,明确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主要内容和组织领导。《指导意见》指出,试点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要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而且,试点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我国国情,鼓励地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
《指导意见》明确了九项试点的主要内容:一是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加强公立医院规划和调控,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二是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三是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院长激励约束机制;四是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五
是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六是加强公立医院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院服务;七是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和经济运行监管,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八是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九是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总体来说,是希望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进一步明确,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承担疑难、危重病症诊治,医学科研和教学综合功能的国家级或省级医学中心,县级人民政府主要举办县级公立医院,其他公立医院均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举办。
指导意见,对饱受诟病的以药养医机制“开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对公立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规范各级公立医院配备国家基本药物的比例,逐步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此次医改指导意见陕西省试点城市为宝鸡市,但是我们仍在西安市范围内对部分人群做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同时在网络上公布了调查问卷,这样的调查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公立医院改革之路到底还有多长,也让我们了解到群众对于医疗改革到底抱什么样的态度,将获得一系列的宝贵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使得公立医疗改革真正的具有公益性。
在进行的调查问卷中,64.5%的公众关注“医改意见”。医疗改革近年来一直都是舆论关注的社会热点之一,尤其是今年国务院推出了新医疗体制改革方案,这一关系到公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本次调查中,超过六成的公众关注“医疗改革指导意见”,同时,也表示对具体内容不太清楚。表示了解“医疗改革指导意见”的人仅为29.4%。而且对于近期发表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明确推进医疗改革,从9个方面缓解高医疗收费,并在各省、自治区以及直豁市选定1-2个城市作为改革试点,公众对此表示出极大的期待,超过七成的公众看好新出台的医改政策,其中64.2%的受访者认为“医疗改革指导意见”会有一定的效果,认为会有很大效果的人有12.7%。但是在目前高价药的控制上,形势不容更乐观。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还一直在为个人医疗保健的花费买单。然而,中国推行市场经济改革以后,国家取消了公共医疗补助,到2007年,国家给予公立医院的总体补助只有医院年收入的7%。对于想取得“经济效益”医院的来说,最直接的方式是从医疗服务和药品销售进行创收。由此,造成了药价与医疗费用逐年增高。数据显示,49.2%的公众人物目前药品价格整体偏高,已经达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认为不算高的人仅有5.7%。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相对的,人们在看病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医护人员的服务,由于医院医疗机构运营企业化,在公众看来,越来越多的医院背离了公益性,转而纯粹追求经济利益。这种公益性的淡化,受伤害的不只是患者一方。普通医护人员渐渐从昔日人们心目中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变成今天很多人眼中的商人。本次调查显示,70.8%的人认为,医护人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正在下降。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还向被访者中发起了“生了小病,到什么样的医院去看”的问题,有43.2%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得了小病,并不会去医院治疗,而是买点药,在家休养。选择去医院看病的不到三成。可见,高额的费用,已经成了
人们享有医疗服务的屏障。数据显示,57.4%的人因病情需要而选择医院,但是,也有39.9%的人看病注重是否能够报销。由此可见高昂的医药费已经对公众看病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医疗机构市场化、企业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现在公立医院是否应该市场化的问题上,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将公立医院市场化。国务院也发表有关调查报告称,“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 有数据显示,47.9%的公众认为医疗机构不应市场化。在受访的群众中,对于看病难的问题,公众比较集中的看法,药品贵、诊疗费用高、医护人员态度差位居前三位。有专家认为,过分依赖药物收入,令医疗服务出现倾斜,医院为应付日常开支,不得不对病人加开,或提供价格较高的药物,加上政府对公共医疗投入不足,形成“看病难”的现象。还有部分医院为增加收入,为病人提供众多与病情无关的检查,甚至与批发商合谋调升药品批发价,藉以增加药物收入,维持医院日常营运,继而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在“您认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的问题中,“看病难,看病贵”显示出我国现行医药卫生体制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难以应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巨大挑战,不足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本次调查中,75.7%的公众认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药品价格虚高,61.9%的人觉得医疗服务费用太高,与此相对应的是49.4%的人认为现在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不高。在随机调查的人群中,71.4%的人群希望今后的公立医疗改革能够在降低医疗服务费用上下更多的功夫,68.7%的人认为应该杜绝乱用药,还有64.3%的人表示,应该降低药费。公立医疗改革迫在眉睫,但怎么改,如何改,一直困扰着国家的领导者们,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这三年的公立医院改革的体会尤其深刻,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社会医疗保险作为一项强制性福利措施已经实施多年。社会医疗保险会按照个人工资的2%收取,企业也需按照工资的12%缴纳(各地情况略有不同)。依照这一比例,个人收入的14%都交了医疗保险金。然而据调查,“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公众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次调查中,75.8%的人认为现在看病越来越贵了,64.1%的人觉得买药越来越贵了。同时,也有44.5%的人表示,现在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了。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本应在2009年底出台,但现在不得不推迟。究其原因,全国不同地区的公立医院复杂的权属关系以及随之而来的补偿机制不到位,是该方案不得不延期的主要原因。这引发公众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议论。
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公立医疗机构收入受到限制,而支出却要按政策和市场运作,业务收支亏损严重。这主要体现在收入增长受到限制、支出增长因素较多、依靠负债推动发展。但是,公立医院的补偿渠道却不畅通。医疗服务价格4年未作调整,这与其间居民消费价格及医用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是不相协调的。另外,财政补助水平基本未变,特别是工资制度改革后并未增加相应的财政补助。在医疗费用大幅减低的同时,医院如何保障自身的盈利和发展?其解决方案不是“向政府伸手”,而是“薄利多销”。以医疗设备器械为例,其属于医院的固定资产,当医院的患者数量增大时,每一患者的平均医疗成本就会降低。以“薄利多销”战略,能使更多需要检查的患者负担得起,做得起检查,从而使医院可以尽快收回成本,实现医院与患者的双赢。
此外,还有人认为,医改新政对公立医院改革效果尚有待观察。取消药品加成会使公立医院的运行更加困难,频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大幅增加财政投入的可能性不大,取消药品加成并不一定能达到制度设计之初衷。
长期以来,药品采购环节不透明,巨额回扣等灰色收入让药品价格从厂家到医院一般要翻倍,并最终成为“看病贵”顽疾的祸源之一。为防止医生在诊疗中滥用药、滥
检查、滥收费,应成立专门的医疗质量控制专家组,独立于各科室的利益之外,严肃查处“三滥” 行为。医生用药应进行严格控制:能用便宜的绝不用贵的,能用国产的绝不用进口的,能用单种药绝不用多种药。医院考核不与科室创收挂钩,普通医师和专家挂号费应等同。
为了防范医药、设备采购“幕后交易”造成医疗成本大幅提升倒逼医疗收费增加,每次采购可成立临时采购小组,独立于领导成员之外,采购专家临时随机抽调,完成任务即解散。采购药品和设备耗材时,应先由药企报价,择优确定采购对象,并在医院大厅和网上及时公示。
为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同时兼顾地方财政和政府长期补贴问题,我们认为应适当保留公立医院,现有其他公立医院应进行改制重组,市场化运作。一是实行产权多元化,通过实施股份制改造,吸收非国有资本加入,形成混合所有制医院。二是产权重新安排,将一部分医院的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国有民营;另一部分的医院,政府完全退出,而改制为民办非营利性医院或民办营利性医院。另外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公立医院改革引入社会资金,是中国现实下的必然。
总之,国家大力推进公立医院医疗改革的举措,正是为了体现我国公立医院将重新回归公益性的主旨,这也是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难的重要途径。公立医院改革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改革初具一定成效,但根据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和网络反应,我们认为公立医疗改革的实惠能够达到最初的设想,真正渗透进百姓生活尚需一定时日,医疗改革任重而道远。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公众理解度的调查报告
学院 :
调查时间 :
班级 :
调 查 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