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县长医疗改革会议主持词
在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主持词
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李润元
(2010年6月28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们召开2010年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和学习全国、全省、全市医改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明确任务,确保五项重点改革任务的全面完成,切实发挥医改工作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加今天会议有县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县委副书记贾泰斌同志,县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政府副县长靳巧荣同志、县人大专职常委卢学文同志、县政协专职常委张耀仁同志。县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县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成员和县卫生局全体干部职工;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县直医疗机构负责人,各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部分药品经营企业负责人;城区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县城各社区居委会主任、居民小组长代表。共计120余人。
今天的会议共有两项议程:一是县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政府副县长靳巧荣同志安排部署全县医改工作;二是县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县委副书记贾泰斌同志做重要讲话。
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议程:请县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政府副县长靳巧荣同志安排部署全县医改工作;
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议程:请县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县委副书记贾泰斌同志做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已经完成了既定的各项议程。会议开得非常成功,对于进一步提高医改思想认识,激发医改工作热情,落实医改工作措施,推进我县医疗改革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会上,县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靳巧荣同志安排部署了全县医改工作;县委贾书记结合我县医改实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重点医改工作任务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贯彻好本次会议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传达会议精神,进一步安排好今年医改工作。这次会议是一次分析当前医改形势、总体安排部署今年医改工作的重要会议。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贾书记、靳县长的讲话精神,按照这次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已印发的全县医改方案和本乡镇、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目标,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医改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同时,各乡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继续重视加强关于机构、人员、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医改工作有人抓、有人干、有保障。
二、把握工作重点,进一步精心组织实施好医改工作。今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全县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继续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上下功夫,力争使医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今年医改工作的重点就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其中,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今年医改的重中之重。各乡镇和相关部门无论政府补助资金落实与否,都要积极克服困
难,全部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各乡镇卫生院、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全部实行药品“零差价”。要切实做到“一必须,三不得,四确保”,“一必须”就是必须在网上进行药品集中采购;“三不得”就是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不得标外采购,不得网下交易;“四个确保”就是要确保基本药物供应不断档,确保基本药物价格大幅度下降,确保人民群众平等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保不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
三、靠实责任,强化督查,确保医改任务全面完成。会后,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认真查找分析前一阶段医改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运用医改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在今后医改工作中不断优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措施。目前已经成立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工作机构的乡镇和部门,要继续加大人员和经费落实力度,加紧全面开展医改各项工作。暂时还没有成立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工作机构的乡镇和部门,要尽快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认真安排部署,细化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医改工作责任,全力推动医改各项工作。同时,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建立工作责任制,按照时限要求落实工作进度,逐步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确保医改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第二篇:医疗改革
改革开放以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旗下,为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国开始了漫长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作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本保障,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如何发挥政府在医疗卫生支出上的职能作用变得愈加重要。
中国医疗行业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往医疗改革方案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严重缺陷:一是在忽视对医疗市场的开放,没有让市场力量在医疗供给中发挥足够的作用[1];二是错误地对公立医院进行“伪市场化”,导致医疗费用虚高,医疗资源严重浪费。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社会逐步从一元化的计划经济时代向多元化的、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并存的市场经济时代转变。市场化的经济环境呼唤一元化的医疗体系向多元化的混合医疗体系转变。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从一元化的医疗体系,通过“公退私进”的医疗改革,最后建立多元化的、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并存的混合医疗体系的过.程。
医疗服务具有特殊的属性:医疗消费具有强制性和不可逆性;医疗供给在特定时间内是有限的。有限的医疗供给和最优的消费追求必然会导致医疗市场畸高的均衡价格和消费拥挤。医疗服务中,信息不对称严重;如果没有第三方对医生进行监督,代理人寻租就不可避免。缺乏对医生的有效监督正是我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医师协会建立对医生的第三方监管,利用执照制度约束医生的权力,调整医生的收入分配体制,改变医院的管理方式,最终顺利完成医疗改革。
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被披露,其中明确指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此报告被广泛解读为失败由市场化改革所致,激起强烈社会情绪,“看病难、看病贵”从此成为社会焦点议题。
对于医改的时间界定,一般从1985年改革算起。但追本溯源,中国医改的时间还要早些,大概始于30年前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一句话: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
1979年:医疗改革“初露端倪”
1979年元旦,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此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钱信忠的讲话,显得大胆而前卫。
不久,卫生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此后,卫生部又开展了对医院的“五定一奖”(即定任务、定床位、定编制、定业务技术指标、定经济补助、完成任务奖励)工作,并开始尝试对医院实行“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浙江等地的五所医院被列为“典型”。
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1985年:中国医改“元年”
从1981年至1989年,每隔三四年就有中央文件出台,其中关键性的文件是1984年8月,卫生部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正是在这一政策下,1985年成为医改的启动年。改革的手段从最初就十分明确——“给政策不给钱”。
这一时期产生了两个改革典型,一是转换经营机制的“协和经验”,二是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昆明经验”,在全国卫生系统备受推崇。这样的改革,在一定时期内当然会显现出成效。然而,在成效初显的同时,医改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由于实行“放权让利”的财政包干制,政府财政收支占GDP比重急剧下降,公共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一路下滑,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严重不足;基层、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防疫网加速破败,严重影响到广大农民的健康保障;由于过分强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疗机构开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卫生医疗部门的行业作风开始变坏,名医生走穴、药方里开出电饭煲等一系列医疗乱象随即出现??
1989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医改在争议中继续前行。
1992年:向“医疗市场化”进军
1992年春,中国掀起新的改革浪潮,医改再次提上日程。
“如果等一二年,其他部门、行业各种产业部搞起来了,甚至你自己的领地都被人家挖走了,市场、群众就不需要你的产品了。”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敏章在华东七省市卫生厅局长座谈会上说。
“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时任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的迟宝兰后来在会议上要求: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此后,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新事物,像雨后春笋般在医疗系统涌现,正是在这一阶段,卫生系统的内部争论日渐兴盛,围绕“医院是不是掉到钱眼里”、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改革,两种思路开始针锋相对。
争论的集中爆发,是在1993年5月的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殷大奎在报告中明确表示反对医疗服务市场化,这番表态随即被认为“思想保守,反对改革”。两派观点在会议上吵得不可开交。
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00年,我国的卫生事业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在高速发展。据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卫平介绍,1980年,我国卫生机构的数量是18万家,到2000年时已经达到32万家。
2000年:产权改革的号角
2000年,在江苏的宿迁掀开了一个在以后被冠以完全“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卖医院。
这一举动的源头来自于当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数易其稿的《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确定了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意见中,“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等条目,让宿迁“激动不已”,这也使得酝酿于1999年的宿迁医改名正言顺。
五年下来,除两家公立医院,宿迁其他133家公立医院均被拍卖,宿迁政府自我评介“医疗事业基本实现政府资本完全退出”。而这一切的主要根源是财政投入出现不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丁宁宁分析:“卫生费用主要来自地方财政,地方财政卸包袱的冲动,是医改市场化方向的重要动力之一。”
2003年,SARS疫情在全国蔓延,中国开始反思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进而开始检讨整个卫生事业。“政府主导派”与“市场派”的意见不相上下。对于宿迁改革的争议,是两派观点的又一次交锋,最后以搁置告终。
一位受雇于美国医疗投资集团的专家喜滋滋地介绍,至少有60亿美元的资本在等着收购中国的医院。
2005年:医改风云突变
2005年5月初,卫生部副部长马晓华发表讲话,严厉批评了当前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并且着重强调,“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引入市场机制。产权制度改革,不是医疗制度改革的主要途径,我们决不主张民进国退。”
“市场化非医改方向”,2005年5月24日,卫生部下属的《医院报》头版头条刊出了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的一次最新讲话,并冠以这个让人注目的标题。
而医改话题被真正引爆是在6月20日,当天的《中国青年报》引用《医院报》5月份的报道,将刘新明“市场化非医改方向”的观点,传递给了大众。
这一观点,被迅速地解读为卫生部的表态,一时间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刘新明的观点是,“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
此后,《中国青年报》在7月28日又刊出报道,“国务院研究机构称,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再次引起关注。国务院的这个研究报告认为,医改困局的形成,是将近二十年来医疗服务逐渐市场化、商品化引起的,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政府对卫生医疗事业的主导不足、拨款不足有关,所以,“核心问题在于强化政府责任”,医改路向选择上应以政府主导,公有制为主导,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共品属性。
在这两篇报道之后,公众开始纷纷猜测,国务院关于医改的政策、方向是否要作大的调整?新一轮的关于医改的论战,随即暗流涌动。
2007年:医改进入最后冲刺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报告了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情况,医疗改革进程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陈竺表示,“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努力缓解城乡、地区、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在这份报告中,医改存在的一些关键性矛盾得到进一步明确:
——明确政府主导。“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继续“公益性”。公共卫生机构将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实行严格的收支预算管理并探索改革药品价格加成政策。“逐步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补医机制,维护公益性质。”
——完善医保体系。以基本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制度为主体,其他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也将得到加强。
陈竺透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目前已得到国务院的重视,“将尽快拿出人民满意的医改方案。”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出明确信号,医改将于2008年出台。卫生部有关官员此前也曾表示,医改方案将提交2008年3月的“两会”讨论。至此,中国医疗改革近三十年的风雨征途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一般而言,事实标准的确立要以特定事物和既定事实为依据,更多的是通过调查、统计等实
证方法建立数字、比例等量化关系,以此确定一项公共政策在事实上产生了哪些实际的效果 和影响。
对医改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大体包括医改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 例关系,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数据都是从 基层的调查中获得的。
科学决策基于科学的评估,科学评估基于科学的数据。我们现在应该
设定并不断完善指标,进行科学的基层调查,逐步积累数据,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医改实施 的质量、效果如何,不能只凭说,而要拿出公认的指标和数据。这些指标要经得住时间的考
验,特别是在一些试点地区,有了准确的数据和评估,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公开披露之后,我们才能在新一轮改革之后对相应的投入和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是否有一些指标已经改观,不足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再进行总结、推广。
当我们在埋头书本、苦学专业课程的同时,也应重视养成良好的医德风尚并增强自身的社会
责任感。高尚的医德情操对我们努力学习,追求真理,发展科学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因为它
不仅能激励医务人员为解除患者病痛而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和忘我劳动,也能使我们更好地
为人民服务。该近年来“全科医生” 这个概念广泛的被人们熟知。这就促使我们应格外重视
全科医学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争做合格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国家新医改的政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第三篇:医疗改革
医疗改革——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起病
卫生部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速超过了人均收入增长,医药卫生开销已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现有的医疗体制导致的最大问题就是老百姓看不起病,个人负担医药费用比例过大。从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上看,大多数百姓依然徘徊在医疗保险的大门外。与此同时,享受到医疗保险的人群,也因为个人负担部分偏高,越来越看不起病。对于广大低收入的农村地区,形势就更加严峻:起码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匮乏,医疗设备陈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基本没有医疗保障体系,更缺乏合格的卫生人才等等。如果说城市居民还只是“看病贵”的话,农村人面临的却是“看病难”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医药价格,已经到了让普通老百姓无法承受的地步!
事实上,医疗改革改来改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患者有其医”,就是让平民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因此,新一轮医改能不能成功,取决于能不能照顾到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者的利益。政府应该本着“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全面强化政府在医疗方面的职能,控制医药价格。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政府投入的不足,使得医疗卫生机构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经营管理医院,结果造成了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的淡化,严重损害了老百姓利益,加剧了医患纠纷和群众对医德的质疑。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政府责任,增加经费投入,逐步改变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做法,确保群众能够享受最低医保待遇。
其次,强化政府责任,建立高效的医药监管机制。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属地化和行业化管理改革,明确管理机构和管理责任;制定详细的医疗机构管理规制,依法进行日常管理;成立专业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依法对医疗机构的从医人员执业资格、执业范围、执业行为、广告宣传内容和收费价格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对索要红包、拿药品回扣等不正之风进行坚决纠正;建立完善的药品流通领域监管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政策。治理药品回扣应该从源头抓起,对药品销售企业采用送回扣的不正当行为要依法严惩。
最后,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医疗服务具有看病方便、收费便宜等优势,既有利于分流病人、缓解大医院的看病压力,又有利于降低卫生服务成本、减轻城市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同时,政府也应该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定点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产和供应合格、价廉的常用药品。
奔小康、盼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认真解决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早日让医药价格下降到人民群众可以承受的范围中来。
第四篇:医疗如何改革
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会议指出,根据国务院部署,去年9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各方面积极反响。有关部门认真吸纳各方面的建议,对《意见》作了修改完善,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会议决定,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会议指出,推进五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为全面实现《意见》确定的目标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会议强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初步测算,为保障上述五项改革,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
医改五项改革
每人每年医保补助120元
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基本药物全纳入报销目录
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健全基层医疗体系
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和困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全民统一健康档案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制定并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提高公立医院服务水平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今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第五篇:李行长会议主持词2003
主持词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邮储银行周口市分行共同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1年“万民创业工程”工作,表彰和鼓励先进集体,交流合作经验,动员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邮储银行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深化双方合作,共促就业创业。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同志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同志、市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主任李道军同志;出席今天会议的还有各县(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主任,邮储银行各县(市)支行分管副行长。
今天的会议共有四项议程。下面进行第一项,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同志作工作报告,大家欢迎……
同志们,刚才王局长对2011年全市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对2012年的重点工作做了明确的安排部署。王局长的讲话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对2012年的工作安排指导性很强,我完全赞同。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并在今后
1的工作中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市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主任李道军同志宣读表彰决定,大家欢迎……
下面会议进行第三项,请领导对先进单位进行现场颁奖,大家欢迎……
下面会议进行第四项,由先进单位交流合作经验,首先请发言,大家欢迎……
下面请发言,大家欢迎……
同志们,刚才先进单位交流了合作经验,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积极借鉴,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合作模式。最后,我就如何深化合作、持续推进再就业贷款的发展,对全市邮储银行的同志们提出以下要求:
一、高度重视,着力增强持续推进业务发展
推进再就业小额贷款的发展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邮储银行服务我市经济发展大局、促进经济发展的应势之举,更是邮储银行承担社会责任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明智之举,做好这项利民惠民工程,关键在于持续。从民生需要看,创业“融资
难”问题始终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融资需求和信贷供给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破解弱势群体融资难的问题,需要建立持续的服务机制,在持续运作过程中加以解决和突破。从银行转型看,只有将自身发展与服务就业、改善民生的工作紧密结合,深层次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民生需求中,才能把特色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现实能力,加快推进银行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邮储银行各支行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加主动地践行社会责任,真正这项惠民工程做出实效、做出特色。
二、提升服务,着力丰富工作手段
邮储银行各支行要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不断拓宽就业创业融资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一是要确保信贷规模,有效提高小额担保贷款持续性。邮储银行各县支行要在总体信贷额度不宽裕的情况下,重点保证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信贷规模,将信贷额度优先用于满足创业就业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树立持续为民的良好社会形象。二是要加快产品创新,努力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受益面。积极开展市场调研,摸清就业创业群体客户生产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规律,切实找准产品创新切入点,探索房产抵押等反担保方式,试点开展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担保贷款,构建灵活多样、各取所需的就业创业融资平台,满足差异化的融资需求。三是要拓宽服务渠道,不断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立足现有的人员队伍和营业机构,围绕下岗再就业职工、返乡创业农民工等就业创业群体融资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信贷营
业机构布局,进一步提升对创业就业群体的覆盖能力,实现与就业创业群体融资需求的“无缝对接”。四是要保障作业效率,持续提升小额担保贷款服务水平。坚持以服务创业者为本,通过加强流程对接、强化专业团队建设、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等措施,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工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做到惠民便民。
三、务求实效,着力打造持续推进“万民创业工程”的长效机制
邮储银行各支行要建立持续的服务机制,做好长期的服务规划,在难点问题上攻坚,在重点工作上突破,在促进发展上有更大的作为。一是建立交流提升机制。邮储银行各支行要主动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及时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剖析问题、查找根源,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措施,持续提高融资服务效率。二是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对目标任务按季、按月进行细化分解,建立工作台账,进一步明确行动计划,确保工作计划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以具体求深入,以具体求落实。三是建立工作落实机制。各支行要进一步细化考核方案,坚持好周评、月评、季评制度,形成层层紧盯全年目标、人人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加强督察、跟踪问效,实现过程监督、效果评估、考核问责,以制度保证落实。
四、主动融合,着力提升持续推进工作的能力
就业创业融资服务工作能不能最终做出成效,关键是能不能把双方融合的途径、手段、方法、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一是理念融合。以创业带动就业,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富民强市这一中心任务,以领导方式转变促进服务方式转变,以服务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将工作方向统一到服务大局、支撑“十二五”发展规划实现上来,将工作重心统一到服务民生、支撑经济建设上来。二是人员融合。各分支机构要明确专人,主动做好分层对接,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实现信贷人员与社保人员、信贷营业机构与劳保所、市县分支行与市县担保中心的深度融合,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不断深化合作中形成发展合力。三是服务融合。要通过合署办公、联合设点等形式,把解决融资难题与扶持就业创业相结合,与解决就业创业群体生产经营中的其他困难相结合,与满足就业创业群体支付结算、理财增值等一揽子金融服务需求相结合,实现就业培训、贷款融资、结算理财等“一站式服务”,纵深推进战略合作,搭建稳定持续、富有特色的就业创业融资服务平台。
同志们,2011年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邮储银行密切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2012年,我们要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更扎实的工作作风,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携手并进,将双方合作推向新的高度,共同推动全民创业,持续扩大就业,为周口经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市“万民创业工程”表彰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