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阴市项目建设工作纪实
华阴市项目建设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0-07-20来源:渭南日报
街道的拓宽和延伸拉大了城市框架;
拔地而起的高楼,彰显着城市的创新精神;
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游人如织„„
盛夏时节,在华山脚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悄然崛起的华阴,一个开放和谐的华阴,真切地感受到华阴经济社会发展的铿锵步伐和蓬勃跳动的城市脉搏。近年来,华阴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实施“旅游立市、工业富市、开放开发、项目带动”战略,出台一系列项目建设规范性政策和文件,制定了一项又一项项目建设奖罚激励措施,形成了“举市一致抓项目,群策群力谋发展”的工作氛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项目建设,强力推动市域经济发展,用智慧和汗水抒写着城市的未来和希望。
科学决策 周密谋划 全面加快项目建设
时光回溯到2008年,华阴市新一届领导班子立足实际,审时度势,紧紧围绕构建山水绿色华阴、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的目标,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是年3月,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调研,华阴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实施办法》,并以市政府一号令形式向社会公布。该办法明确规范了项目运作、项目用地、“一书两证”等20项程序,确定了新征建设用地费用和建设工程收费标准,大大提高了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和行政效率,缩减了项目的落地时间。同时,强化落实了零障碍、多体系、全方位的服务理念,采取了“三零”措施(零审批、零收费、零等待),严格了“八项制度”等十五项优化经济环境的规范性文件,强有力的推动了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确保项目工作落到实处,华阴市委、市政府把机制建设作为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华阴市重大建设项目大事协调机构、十大民心工程建设指挥部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全市实行市级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在各乡镇、各部门相应成立项目工作领导机构,从而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项目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形成了“领导跟着项目转,干部围着项目干,工作随着项目办”的良性互动。
市委书记党德才在全市经济工作大会上指出:“项目建设是发展的载体、是后劲、是财源、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希望。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有‘咬住项目建设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把全市的项目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以项目论成败,以项目论英雄!”这是华阴市市长卢发兴在检查指导重点项目建设时一再强调的话,这句话也体现了华阴市近年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决心和力度。
一时间,“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千方百计抓项目,不遗余力促发展”成为华阴市广大党员干部的一个共识,一把手争项目、要资金、捕抢信息抓招商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2009年,华阴市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3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47%,其增幅排在渭南全市第一,这是一次大的迈步和跨越,这一步跨越让华阴人看到了城市发展的美好前景,点燃了华阴人创建美好家园的激情和梦想。
借势造力 争项要资全力破解资金难题
资金是项目建设的保障。华阴作为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城市,要实施项目建设,其资金问题就成为制约项目工作的一个瓶颈。
为了破解项目建设中的资金难题,华阴市努力捕捉融资信息,把招商引资与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的任务,列入全市各级行政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当中,各部门积极进行项目包装和申报,掀起了一轮又一轮争项要资热潮。2008年年初至现在共合同引进资金226.7亿元,落实资金46亿元,争取国家投资3.75亿元。
与此同时,华阴市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成立了国有存量资产和闲置土地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公开拍卖处置和收益资金管理办法,“盘活存量”促资产变资本,将城区的土地、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推向市场,以资源引资金,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成功捆绑开发投资3亿元的“华山国际温泉大酒店”项目与投资5000万元的“华山北站广场”项目,投资2亿元的“盛世名门小区”项目与投资1.2亿元的“城市文化公园”项目,也已顺利开工建设;成功拍卖“城关粮站”等三宗国有存量资产,使国有存量和部分闲置资产、土地变现为城市建设资本,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成立城市投资开发公司,按照“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思路,先后为华阴市城市主干道太华路改造建设项目贷款2300万元,为华阴市人民医院2号住院楼建设项目贷款1600万元,为城关二中二小学校项目贷款2000万元,有效破解了项目建设遇到的资金难题。
2010年5月13日,在华阴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刊登了一篇市长卢发兴撰写的《关于华阴市经营城市的实践与思考》调研论文,文章结合华阴实际,对经营城市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刻分析,并对经营城市做出了新的设想,其超前的思维和远大的谋略,让人豁然开朗,也对华阴美好的明天充满了信心。
抓环境 重服务确保项目建设开花结果
环境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华阴市以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服务效能为目标,下势进行环境治理,成立了外来投资企业服务中心和外来企业投诉中心,实行了项目代理制和行政执法事前审批制度,为项目建设健康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促进项目尽快落地生根,该市及时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抓落实,抓进度,使每一个项目都有市级领导包联,都有专门的指挥部组织协调,都有公、检、法等部门的共同参与,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立体化、全方位服务。同时,建立了项目建设督察制度,市级领导经常深入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进行检查,两办督查室定期向全市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并对项目进度实行动态跟踪,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也予以及时汇总反馈,尤其对进展缓慢、问
题较多的项目实行挂牌督办,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在此基础上,华阴市还建立了项目建设激励机制,市上每年都拿出大笔资金,对项目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重奖,在干部的使用和提拔上,也注重考查其项目建设方面的业绩,力求在项目建设中发现干部、锻炼干部、重用干部,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投身项目建设的热情。
宏发石材是华阴市罗夫工业项目区最大的一家石材企业,企业在建厂过程中,主管部门多次深入园区、派出所、林业局、企业和村组调查了解情况,针对征地补偿、厂区治安等问题,及时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措施,化解矛盾,最大限度的保护了企业和农民利益。
府北路东段项目在前期征地时,群众不够理解,困难重重,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走访、座谈、召开协调会等形式,多次与村民代表沟通、交换意见,最终达成共识,使项目征地得以顺利进行,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并交付使用。
这两个事件虽是华阴在项目建设中的个例,却能反映出当地政府在环境建设方面的诚意和努力。良好的环境助推了项目建设的速度,务实的工作则拓展了项目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各相关部门从创新中转角色、在解决问题中出成绩,充分展示了华山人只争朝夕、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和主人翁风采。
强服务、创思路、破难题,为项目建设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道路。华阴一时成为深受外地客商青睐的“投资洼地”。2009年,参与华阴项目建设的外来人员,仅福建一地就近万人,陡然兴起的华阴“福建现象”为该市的项目建设工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数量多 辐射广项目建设效果显著
汗水润泽了土地,创业催生了希望。经过全市上下的齐心努力,2008年至2010年,华阴市重点项目逐年增加,投资规模不断加大。
——城市建设方面:投资5000万元对太华路3863米道路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投资7000万元完善了华岳路310国道至新华山车站段4.3公里的道路;八一路、东岳路东延、杨震路、南环路、书院路、滨河大道等城市主干道陆续开通;投资8500万元,新建110KV夫水变电站一座;投资6300万元,建成占地36亩、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投资4000万元,修建了长1460米,宽50米的长城路;改造完善了市政府广场、玉泉广场、集灵广场、岳庙广场,修建了华山北火车站广场、城北生态广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华山生态广场、杜峪河公园、城市文化公园、华山风情小镇等一批建设项目也进入实施阶段。
——民生工程方面:投资3600万元建设华阴市人民医院2号住院楼,投资1300万元完善了5个乡镇卫生院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总投资6474万元,开工建设城关二中、二小;完善了各乡镇计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建成了中心敬老院1所、农民体育工程29个和一批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在重点村建起了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市体育场、福利中心、救助站等一批民生工程已经启动。
——工业建设方面:依托华阴当地资源优势,建起了年产石材1000万平方米的宏发石材厂,年产石材100万平方米的泉石石材厂,年产石材60万平方米的良源石材厂等;总投资45.86亿元的陕西秦华发电有限公司2×660MW机组工程等一批工业项目纷纷在华阴落地生根。
——新农村建设方面,总投资4964万元,改造中低产田2.7万亩,完成19个扶贫重点村建设,实施移民扶贫搬迁356户1513人,完成了全市通乡通村公路建设;
——移民防洪保安方面,总投资8830万元,实施了长涧河、方山河、柳叶河堤防加固建设及东(联)陈(家)撤退路、柳叶河移民桥至入渭口段右堤退建工程等。
一个又一个项目的建设,把华阴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向了新的高度,在每一个项目的背后,是华阴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无不渗透着华阴广大党员干部的辛劳和汗水。
下面的一组数据,也许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华阴经济发展的脉动:
2007年,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6.32亿元,占计划的103.5%;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7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8.9%,增长91.7%;
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7%,增长147 %;
2010年6月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完成30.92亿元。
每一组数字的变化,都是一次成长,一次跨越。华阴在成长,华阴在腾飞。
青山碧水诗情溢,大路高楼画卷妍。在华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华阴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26万华阴人民热切期盼和积极参与下,一个开放、奋进、和谐的华阴,已经悄然崛起在秦东大地,其璀璨夺目的光芒正强力吸引着越来越多创业者的目光!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工作纪实
全域规划村镇联动开启“城时代”
————尚庄新农村建设工作纪实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的新村办的精心指导,尚庄街道从严比照新农村建设“十化”目标要求,全力实施村镇联动战略构想,坚持规划先行、典型引路、镇为龙头、区域推进的工作思路,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着力于构筑新农村建设平台,着眼于构建大集镇,开启“尚庄城”时代。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谋全局重规划
顺应“丰昌同城化”战略,尚庄加速统筹城乡,迅速推进“丰尚一体化”进程,全力推进融入城区的构想,让尚庄真正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秉着高层次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作、高质量监管的理念,拉开了尚庄新区的建设。统筹发展,规划先行。早在启动新区建设伊始之际,便聘请江西师大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为尚庄新区建设量身定造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规划集镇建设面积7.8平方公里,利用现有的山势地貌,设计为“一个中心、六个组团”(一个中心:新城核心区,六个组团:居住综合功能区、生态休闲区、高新创业园区、老龄文化产业区、煤业经济区和仙姑岭风景旅游区)。
二、舞龙头建新区
基于工业园落户尚庄辖区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树立镇区与园区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发展理念尚庄在新区建设中,规划了丰尚、尚盛等三个居民住宅小区,建设面积达15.7万平方米,采取以土地换住房和以房换房、低价补偿等诸多方式共安置园区失地农民、地质灾害沉陷区受灾户、弱势群众1103户4100多人;为改善兰丰社区居民的住房状况,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于今年4月又启动了1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建设项目,届时将可安置下岗职工和低收入群众近千户。在新区建设中,尚庄不断提升集镇服务功能,把教育、卫生、购物和休闲娱乐等诸多因素都纳入了总体规划。在新区建设的核心区,雄壮、大气的便民中心办公楼巍然矗立,已经成为尚庄新区建设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的文化广场,连接秀美澄澈的滨湖公园,恍若人间仙境,徜徉其中,令人流连忘返;设计美观大方而又充满童趣的公办幼儿园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中学和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面到位,正在积极筹建;总投资近1000万元的现代、大气卫生院门诊大楼2010年10月已竣工并交付使用,住院部大楼和职工宿舍也正在施工中;占地80亩建筑面积
4.8万平方米的尚庄大型集贸市场目前已经建成,正张开双臂,拥抱四海来客,2万平方米的尚庄中心购物公园拔地而起,即将竣工开业,笑迎八方宾朋„„这些项目建设,使尚庄在迅速聚集人气的同时,也拉动了尚庄发展的商气、财气和灵气,一座崭新的、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新城初现雏形,呼之欲出。
三、立标杆树典型
洪塘村位于集镇附近,2007年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洪塘村支部提出要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的原则,力求做到环境整洁与自然生态相互结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为突破口,拆除了村中附属房、危旧房、闲置房71栋,硬化巷道2300米,新建了文
化活动中心,改造升级了农村电网,安装了有线电视,美化了村容村貌,并号召群众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蛋鸡养殖业,建成了规模达10万羽的蛋鸡养殖场。这些设施的健全和完善,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村民素质修养和文明程度。
新塘村毗邻园区,是尚庄新农村建设中最成功、最完美、最具示范效应的示范点之一。该村不仅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真正做到了高质量完成各项设施建设。在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引导村民成立各类理事会,让村里的事情村民自己说了算,完完全全地将自治权交给村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和谐发展。村里不仅设有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平台和村民文化大讲堂,还有村民自发成立的健身操队、腰鼓队等文艺团体。该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成功引进了浙江森禾、创新两个大型花卉苗木基地,不仅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还带动了村民自主发展苗木产业;同时,该村还利用距离工业园区较近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短途运输业,在服务园区企业的同时,也为村民创收搭建了广阔平台,该村村实际人均纯收入达万元以上。
四、分区域齐并进
实行村镇联动,以城镇化带动农村现代化。尚庄在抓好集镇规划建设的同时,对全街所有村庄统一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制定详细建设规划方案;同时,着力打造集镇周边、园区周边、矿区周边和主干道周边的新农村建设。到目前为止,这些重要区域周边共建设象上荣、伏坪岗、新塘、李坊、洪塘、木山等新农村36个,一个以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典型
带动、示范先行为抓手的新农村建设村镇联动格局在尚庄得到了充分体现。
五、见成效惠民生
尚庄在新农村建设中累计改造新农村点56个,共投入资金达4287.8万元。按照新农村建设“十化”目标要求,硬化进村道路18.7万米,环村公路7.2万米,巷道17.6万米,道路硬化率达100%;11个村居委会56个新农村3.1万居民饮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改厕率达97%,修建垃圾处理压缩站2座,垃圾分类房112座,全面做到了人畜分离;以“有路必有树、有水必有荫、有村必有林、有荒必造绿”为目标,在各新农村建设点着力构建绿色屏障、绿色通道、绿色村庄、绿色庭院四大绿色载体;31个新农村有了生物食品、花卉苗木、葡萄种植、蛋鸡养殖等特色产业;56个新农村成立了各类村民理事会,自行管理村中各类事务;56个新农村配齐了农家书屋;28个新农村建设了村民休闲广场,15个新农村实施了亮化工程,基本实现了新农村建设“十化”目标要求。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随着村镇联动工程的全面推进,如今的尚庄城镇建设独领风骚,自然生态和谐秀美!一个正朝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目标同步迈进的新型尚庄呼之欲出。
第三篇:酒泉市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纪实
酒泉市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纪实
作者: 稿源: 酒泉日报 2013-04-12 11:11
花开遍地齐争艳
——我市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蒲平
“2013年,我市将以做强第二产业、建设三个基地为总目标,坚决打好做强二产攻坚战,围绕稳增长、抓创新、调结构、促融合、提效益,以‘3341’项目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以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为首位产业的四大产业,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强化经济运行调节,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实现工业转型跨越发展。”市工信委主任杜志学说。
据了解,2013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将增长20%以上,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达到30户以上,新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将达到10户以上。
2012年,是全民招商的一年,是项目建设遍地开花的一年。
据统计,2012年1月—10月,全市开工建设各类项目204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8.9亿元,比2011年增长66.2%,占1000亿元目标任务的91.89%。
另据统计,2012年1月—12月,全市开工建设招商引资项目542个,引进到位资金657.26亿元,同比增长171%,提前超额完成翻番目标任务;到位省外资金588.57亿元,同比增长189%。全市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96个,签约金额2556亿元,项目履约率85%,开工率66%,新开工项目资金到位率34%。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扎实推进,更离不开全市干部的艰苦努力。
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正确的思想决定前进的方向,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在2012年,市委、市政府坚持将解放思想作为根本工作方针,从转变领导干部思想观念入手,集中3个月开展了“大学习、大宣传、大讨论和思想再解放、认识再提高”活动。同时,组织领导干部赴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学习培训,组织多批次党政考察团赴安徽、福建、天津等省市学习考察;坚持每月召开一次项目汇报会。最终,“发展至上、投资为本,投资至上、项目为本,项目至上、落地为本”的理念和“开放开发不怕肥水流到外人田,招商引资不怕客商占了小便宜,争取项目不怕低三下四,更不怕说三道四”的思想在全市落地扎根,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坚持领导包抓不放松。2012年全民招商大行动中,每每都能见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身影。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民招商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波。就在这一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从环渤海地区到珠三角地区,再到海南等地,多次与相关企业接洽,商谈招商引资事宜,最终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好的知名企业集团。
同时,市上研究制定了市级领导包抓责任制,由市委各常委负责各县市区项目建设的现场指导、具体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其他市级领导包抓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产业等重点项目,并建立了严格的考评办法,在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了解,2012年,全市引进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63个。大唐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中国水电集团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在酒泉投资建设了43个项目。这说明全市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大招商、招大商”战略措施得力,成效突出。
坚持全民招商齐突破。工作生活在酒泉,就要为酒泉的未来做贡献。市委、市政府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结合正在开展的“招商引资年”活动,建立了招商引资责任制和表彰奖励办法,把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了每位领导和干部身上,并通过招商引资项目的工作实绩来评价干部、奖惩干部和使用干部,形成了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齐心协力抓项目的强大合力。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级各部门“走出去”招商,主动与沿海发达地区党委和政府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当地商会和企业家协会建立协调沟通机制。
坚持挖掘资源为主线。资源就是发展的动力来源,我市具有丰富的风光、矿产、文化和旅游等特色优势资源,而这些资源正是东中部先进地区和知名企业所急需的。如何将现有的资源转换为发展的动力,成为市委、市政府招商的主要思路。
我市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举办经贸洽谈活动、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邀请考察项目等方式,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了安徽合肥海润光伏、晶澳太阳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落户酒泉,引进了楚雄矿业、恒亚水泥、博伦矿业、窑街煤电等矿产综合利用企业,建设了“龙行天下”国际旅游度假庄园、酒文化博览园、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形成了“资金+技术+市场+资源”的发展模式,在资源优势转化上取得了新进展。
坚持优化环境做保障。我市坚持把提升工作效能、优化政务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切实改善硬环境,加快国际明星城和戈壁明珠城建设步伐,重点实施了酒嘉快速通道、北大河生态治理等城市和生态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附力,为企业投资兴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另一方面着力优化软环境,深入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实行一站式审批和限时办结制,积极探索运用“制度+科技”监督新模式。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建成了电子监察系统,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企业投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2013年,全市商贸流通工作将继续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立足市内辐射优势,抓住新区开发机遇,突出做大三产,着力做实民生,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达到146.78亿元。
又是一年招商时,今年的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目标更高、任务更重,只有不断总结去年好的经验和措施,才能为今年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助推我市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四篇:西藏铁路油库项目工程建设纪实
西藏铁路油库项目工程建设纪实
2012年12月,在寒风骤起的高原大地,中国石油西藏铁路油库项目即将竣工。该工程总库容量3.4万立方米,设计中转能力32万吨,建设总投资2.1亿元,是中国石油销售公司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预计将于2013年3月中旬投产运营。
西藏铁路油库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北临堆龙曲河、南临青藏铁路、东临色玛村、西临军区油料库,距离拉萨市10公里,是青藏铁路线上的重要油料中转库,辐射了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等地的成品油市场。该油库将为西藏提供大量的优质油品,降低与油品损耗相关的成本。它不仅是西藏销售公司功能最全、设备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油库,也是西藏未来最大的成品油物流基地。
作为西藏销售未来的标杆库,该工程在人员配备、技术支持、安全管理以及建设标准等方面要求十分严格,对西藏销售公司来讲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为此,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多项措施,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文明、规范,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积极筹划 确保工程进度。
西藏铁路油库是青藏铁路线上最大的中转库,新增了火车接卸等项目,拥有十具储油罐,任务十分繁重。为此,西藏销售公司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扁平化管理程度。为提高管理效率,避免信息的延误和失真,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公司成立了由投资与建设管理处处长蔺多志为经理,部分优秀项目管理人员组成的项目组直接负责现场管理。此外,油库把工程建设进度分解为月计划和周计划,制定生产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生产例会,了解每周计划完成情况,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三节两会及重大节假日和敏感日期间,为确保安全,中石油第二建设公司提前筹划,有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西藏铁路油库属于粉尘地,天气干燥,易造成尘土堆积,遇水碾压后易形成橡皮土。如不提前处理,雨后场地将无法行走,严重影响施工。为解决该问题,项目组、设计院以及施工单位集思广益,通过多次讨论,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方案,对道路路基进行了优化。
为进一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组还设立了外协人员,专门负责协调与当地政府以及油库周边村民的关系,积极接待来油库考察和指导的政府官员,有效保证了工地正常施工秩序。
安全监督,打造放心工程。
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永恒的主题,也是企业建设文明的标志。西藏铁路油库由中石油第二建设公司负责施工,施工人员多达500余人。为确保施工现场人员安全,在正式开工前,工程项目组和监理人员向中石油第二建设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和新入场施工人员传达了西藏销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开展了入场安全教育培训活动。项目组规定,每一位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参加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能入库。施工人员必须着装统一、佩戴胸卡和安全帽,否则将被清除施工场地。据西藏铁路油库建设工程项目部经理蔺多志统计,随着工程项目的推进,施工人员的变动,此类入场安全教育培训已经开展了21次。
第五,项目组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现场应急安全演练。为强化现场安全管理,锻炼员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项目组和项目部监理人员都亲自参与了中石油第二建设公司组织的现场应急安全演练活动。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力度,提高安全运行效能,项目组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所属班组、岗位和人员,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此外,项目组在开工前制定了惩罚措施,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自2010年6月8日西藏铁路油库开工至今,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无一次人为停工停产,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
强化标准,树立文明形象。
为规范化成品油库建设,统一设计标准、统一视觉形象、统一设备材料选型、统一标示标牌,做到“标准化设计、集约化采购、模块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合理确定油库建设规模、建设水平和工程投资,今年,中石油集团公司出台了新的油库建设标准。西藏铁路油库是油库建设标准实施的第一个项目。因此,如何按照新标准来实施该项目,保证油库形象建设有效实施,是西藏销售项目组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推进工程建设步伐,在工程开建之前,项目组、设计单位与总包单位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图纸会审,完善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确保材料选型统一,项目组制定了材料、构配件、设备检查制度以及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审批制度,要求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都必须进行报检,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代用、施工联络变更、设计变更以及业主联络变更等均需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核,业主项目经理审查后,才可继续施工。
为创建标准文明工地,西藏销售公司项目组对总包的单位上报的施工总体平面图进行认真的审核,按照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把整个施工现场划分了办公区、油罐生产区、材料堆放区、构件加工区、搅拌站、水泥库、喷砂场以及废料堆放区等多个单元,使现场材料、机具、临建设施井然有序。为使整个现场整洁,施工单位还按照油库建设标准对现场材料、设施进行了标识,设立了五图一牌标识语,并对场区道路、预制场等作业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硬化。此外,油库还制定了入场管理制度,要求外来车辆必须登记,车辆在场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5公里,既保证了现场施工人员安全,又保护了场区内环境。蔺多志表示,在严格按照油库建设标准施工,确保现场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效率就是西藏铁路油库建设工程的文明。
严查细抓,保证工程质量。
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来的样板库,从工程开始规划时,西藏销售公司就坚持高起点、严要求。为建设高质量、高标准样板库,公司成立了质量巡检、现场例会、奖惩考核、岗位责任制等多项管理措施,细化岗位分工、明确管理职责,牢牢把握工程质量关。
为强化工程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少返修工程量,西藏铁路油库项目组一直坚持“以质量保进度”的原则。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建立和完善了质量保证体系,审查了施工单位技术资质和持证上岗人员资格;在施工材料进场之际,严格审核了材料质量保证资料,按规定清除了不合格产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不定期的现场巡检,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旁站,对施工停检点组织联合检查;对隐蔽工程,实施项目组、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签字制。严格规范项目管理体系,确保了现场施工、监理及项目组质保体系的有效运行,使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连续的控制。
第五篇:华阴市开展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观摩活动(简讯)
【简讯】
华阴市开展村级活动场所建设
工作观摩活动
9月11日,华阴市开展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观摩活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以来,华阴市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建设规划,有效整合资源。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各常委为副组长,各部门为援建单位,各镇办为成员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体市级领导包联到村,有力地推动了工作进程。工程建设过程中,全体市级领导带领纪检、城建、审计部门和包联援建单位,多次深入包联村,现场解决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的资金和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此次观摩,主要是对全体市级领导和援建单位的工程建设的一次公开亮相,通过现场观摩找差距,寻根源,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工程建设保质如期完成。真正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廉政工程”、“精品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让村级活动场所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学习活动主阵地、党员群众致富路上的“加油站”、村民议事办事的重要场所、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心和文化娱乐的重要阵地。
据了解,华阴市今年共建项目村43个,已建成村级活动场所17个,截至目前,正在建设的26个村主体封顶已经完成。全市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预计9月底将全面竣工。(郭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