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解决思路
浅议“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解决思路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5580、48平方米,编制床位400张,设置临床、医技30个科室,骨外、脑外、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点专科,共设一门诊、二门诊两个门诊部,并有ICU、CCU重症监护病房,现有职工49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8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42人,年门诊量10万人次,固定资产8600万元。
当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是政府关注的,百姓关心的,也是医疗机构企盼的要解决的难题,今天有幸与在座的各位交流与探讨,我深感荣幸,对我本人来讲,也是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今天就如何改善医院管理,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谈点个人体会。
一、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表现
“看病难”的主要表现:“看病难”是目前我国群众就医现状的概括,主要表现形式为
1、城市大型综合医院看病难。包括排队难,患者在诊疗、化验、交费、取药等一系列过程中均要长时间排对等候;沟通难,患者与医生面对面诊疗时间较短,医患交流少;转诊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型医院缺乏必要的联系机制,医院间缺乏互动。
2、农村地区卫生看病难,包括人力不足,技术水平普遍低下;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不足,难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看病贵的主要体现:“看病贵”主要体现为医疗费用上涨或增加,表现为绝对数额高或相对承受能力而言的相对数额高,具体体现在:药品贵、高值耗材贵、检查费用贵。
二、“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
1、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保险覆盖面较窄;城镇职工疾病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差异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自负比例增高。国家对整个卫生事业的支出成逐年递减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卫生机构及医院必然要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压力,那么,如何发
展?比较现实可行的答案只有一个:追求经济效益。
2、追求经济效益的选择直接导致医院的逐利倾向:由于国家财政卫生事业费支出少,政府投入又杯水车薪,医院必然要通过增加经济收入的手段保证生存、发展,政府投入少,每年的拨款仅占医院总收入的7%--8%,其余的90%以上要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获得。在财政对其力度逐渐缩小的趋势下,医院就要积极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其自主化的管理目标体现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背离了政府要求的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初衷。
3、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少、素质低、制约了其服务能力,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转诊制度不完善,导致许多患者直接涌现大型综合医院救诊。
4、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目前,全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8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还有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这些企业都需要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药品价格节节攀生。同时药品生产企业大量生产替代药品,国家降低药品价格,企业就会马上停产这种药,再生产新药,结果还是高价药,所以老百姓感觉不到实际的效果。
二、我院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做法与体会
一是争取政府支持,政府是卫生投入的主体,今年我院在争取中国信息化建设推进工程医疗设备援助中,申请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市场价250多万元,而我院作为盟员单位只消费73万元,经与政府沟通,申请财政补贴40万元。同时与政府联系,确定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我院为市级定点医院。二是制定便民服务措施28项。如:门诊设导诊台免费提供咨询、门诊医技科室全年无休日,有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检验报告时间的具体规定等,门诊一楼、专家二楼分别设有收款处,缩短患者排对等候时间等;三是制定惠民政策:既对农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残疾人、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户、进城务工人员、70岁以上的老人免收挂号费、诊查费,减免手术床费和住院床费各20%,减免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10%。四是建立完善的转诊制度与医患沟通制度,做到根据病情需要,建议患者是否需要到上级医疗机构救治,或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
可以回到县、乡级医院治疗,尽可能能减轻患者负担;五是严格规范药品及卫材的加价标准:我院药品加价率为15%,500元以上最高限价加价为75元,普通卫材加价率为10%。六是制定单病种最高限价制度,七是与各县级医院建立医疗合作协议书,为基层提供医疗技术,八是建立扶贫门诊、与扶贫病房。九是坚持政务公开,通过政府公开网,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十是坚持处方制度,禁止过度医疗。
三、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问题,各方面已达成共识,而需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的决心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而且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还涉及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调整,确实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不解决,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提几点个人建议:
一、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公立医院真正公益;
二、整合医疗资源,改变医院设置不均衡状态;三是加快医疗保险事业发展,提高医疗保障可及性;四是加快卫生事业改革,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五是改变药品流通模式,国家根据药品生产成本科学合理地制定药品价格,由生产厂家直接供给医院,减轻百姓负担;六是加强对医疗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虚假广告。附:院长曹建国同志个人简历
曹建国同志于1983年8月毕业佳木斯医学院医学专业,87年4月至88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进修学习。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来,致力于骨科疾病领域的临床基础研究。曾任双鸭山市人民医院骨科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院长,1998年3月任双鸭山市卫生局副局长兼市中医院院长,2001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06年6月任双鸭山市人民医院院长。于9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科技拔尖人才,95年被省卫生厅评为“创百树千”先进个人,96年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99年被省科协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科技进步先进个人,2002年被授予“黑龙江省名医”称号,2005年被评为省卫生系统行风标兵。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省、市级学科带头人。
第二篇:分析看病难及看病贵原因及解决措施
分析看病难及看病贵原因及解决措施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关键词】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体制;基本医疗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增加,医疗卫生条件得以改善,医疗科技水平不断取得进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渐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们认为,“看病难、看病贵”是全社会关注的构建和谐社会突出问题之一,它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试图浅析其主要原因及对策。原因涉及基本医疗服务资源不足,医疗卫生体制缺陷,医疗保障不完善和医疗行业管理漏洞等诸多方面。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政府责任,采取综合措施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机制。关键词: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体制;基本医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市场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为补充的医疗卫生体制应运而生,打破了公有制为主体,医疗机构独家办的格局,同时公有制医疗机构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补偿水平,增强了微观活力,效益亦明显提高,缓解了多年积存的“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看病贵”、“不敢得病”、“看不起病”的问题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本文将从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着手,探讨缓解当前的措施及对策。
1看病难的成因
1.1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不合理一是区域资源分布不平衡。如江苏省大量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南京等大中城市,郊区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比较短缺。二是医疗机构之间实力悬殊。少数几家大医院集中了比较优秀的医疗人才,拥有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建有比较完善的住院病房。而大多数中小医疗机构既缺人又缺物,经营发展十分艰难。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所带来的结果是:(1)远城区和农村病人不能就地看病,必须到中心城区大医院就诊,长途求医只会增加患者的额外经济负担。(2)大医院收治了大部分病员,导致了不同医院之间不公平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医疗机构两极分化不断加深,不仅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也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加重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1.2医疗服务观念滞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医疗消费需求也愈来愈高,群众看病已从原来的被动求医变为主动选择,即病人的自主选择性越来越大,医院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已成为病人衡量就医场所优劣的一个重要砝码。但目前仍有众多医院服务观念滞后,造成病人看病难。
1.3病人求医观念有待改进“病人选医生”是眼下的一个社会热点,但部分医院初试的效果却值得关注。据南京几家大医院门诊业务分析,由名医坐诊的专家门诊人满为患,而这其中大多数病人并非疑难重症,仅是感冒发热之类的普通病。其实由病人这样选医未必能使病人受益,同时也造成了在专家门诊看病难的情形,造成有限的、宝贵的资源的极大的浪费,因此病人求医观念有待改进。
1.4医疗市场混乱状况不宜低估目前医疗市场混乱,有两大表现,一是有些游医违法行医,二是有的医生或出于爱面子,或为了一己之私利,当自己不具备诊治病人的条件时,即使明知别的医院或医生有办法也不让病人转诊。
1.5轮番排队看病时,特别是到大医院看病,到处排队。挂号要排队,买看病磁卡要排队,领预检号要排队,到了某科又要排队。等检查完了去取药,划价要排队,交钱要排队,取药时等待您的,还是长队。至于做常规检查,这项排队,那项排队,处处要排队。需要住院治疗的,排队查这查那的次数就更多。有人陪同倒还可以,若是患者自行前往,拖着个病体,真是累、苦。在输液室,患者和陪同的家属座无虚席,有时病人提着配好的药在高峰时段难以找到输液诊察床位。这时候,谁都会发出“有啥别有病”的感叹。
2看病贵的成因
2.1客观因素疾病谱变化,新技术、新材料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社会总体物价指数的上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很多人对健康查体、健康保健提出更高的消费要求,这些都决定了看病费用的升高。
2.2社会因素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医疗保险机制尚未健全,医保覆盖范围和层次相对较低,发展也很不均衡。个人就医负担较重,抗疾病风险能力低,一旦生病“看病贵”就凸现。政府投入比例的降低。虽然国家对卫生的投入总量增加,但投入比例呈逐步下降趋势,投入方向也不尽合理,与社会总体发展的增长速度不相适应。医疗定价和补偿的不合理。由于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合理,公立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比例低,当前医疗收费中的服务性收费总体上低于成本收费,医院技术人才密集型特点又造成了支出较大,为求生存、求发展,医院必然追求经济利益,通过诱导需求来使医院增加收入,加重病人负担。药品及卫生材料的虚高定价。药品生产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市场混乱和恶性竞争,造成了药品销售的虚高定价和大回扣现象,直接推动药费的过快上涨。医院自身的经营成本过高。由于未能从增人员、增设备、增床位的外延扩展转到提高效率的内涵发展上来,公立医院机制僵化、效率低下、运行成本居高不下、收费管理不严,对“红包”、回扣的治理措施不力,无形中也加重了病人负担。
2.3体制因素
2.3.1药品生产体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品结构严重趋同,导致产品的不正当竞争。目前,国有制药企业生产的大多是仿制药尤其是广谱类药物,而且同一种药品往往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药厂同时生产。产品结构趋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致使目前的药品市场竞争已不是企业间品种、质量和服务的竞争,而更多地是的折扣高低、回扣多少的不正当竞争。
2.3.2药品流通体制流通层次过多,流通秩序混乱。目前的药品流通是以代理商销售为主渠道,中间环节特别多,包括医药代表(厂方聘用)和一、二、三级代理商等多个环节。这种流通体制直接加大了药品流通成本,降低了流通效率,推高了药品价格。不仅如此,这种流通体制还滋生了腐败,各级代理商层层加码,医药代表为了获得更大的销售额,往往采取向医院医生行贿的方式进行推销。
2.3.3药品价格管理体制政府价格管理范围有限,多数药品的价格放开。目前,部分药品价格之所以是“虚高”:(1)政府价格管理部门有效控制和核实的能力有限,定价即最高限价本身含有较多的“虚高”成分。(2)药品生产企业是国家的利税大户,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在对药品出厂定价时不愿意将价格定得太低,使国家减少税收。(3)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药品,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约束,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过高的利润。
2.3.4医疗体制由于技术性劳务价格相对偏低和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比例偏低,医疗机构难以通过提供技术性劳务获得足以维持正常运营所需要的资金。为了获得维持正常运营所需要的资金,各医疗机构普遍实行了“以药补医”(通过销售药品获得差价收入)的运营机制。“以药养医”补偿医疗技术收费低水平的损失差,弥补医院亏损的同时也加重了群众的就医负担,催生了“看病贵”。
3解决措施
对医院来说,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已经采取很多措施来提高诊疗的效率,缩短治
疗的疗程,降低医疗费用。但是,医疗资源的增加、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规范管理需要政府的力量。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力度,加强医政立法,完善监督机制和诊疗规范,将会有效地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建议建立“政府为主导,市场作补充”的医疗模式:第一,明确改革方向,克服“泛市场化”和“伪市场化”两种倾向,选择一部分公立医院改制为民营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卫生服务机构,引进社会资金投资兴办民办医院,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方面展开公平竞争。同时,选择性保留一部分公立医院,确保其非营利性质,建立符合实际的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机制,确保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第二,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投入,推行双向转诊分流病人。第三,改变“以医养药”现状,大力整治药品流通市场。政府要严控新药、特药的审批数量,制止企业变换剂型规格变相涨价,严格审核药品生产成本,从源头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引入竞争机制,鼓励药店的发展;加强对放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管理;加强对医院自制制剂的价格监控。第四,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建立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第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服务价格。
我们认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调整医院收入结构,规范常规用药,减轻患者负担医疗收入结构不合理的负效益,使现行医疗服务价值与价格相背离。一是医疗收费偏低,医疗费用标准总是落后于卫生材料上涨幅度。二是医院收费结构不合理,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费用一直未能计入医疗成本,技术劳务价值与价格背离,政策导向使医院以卖药为生,助长开大处方、不合理用药、滥用药物造成药源性疾病增加。同时加大药品市场整顿力度,加强基本医疗单位药品管理,把涨幅控制在平均物价上升幅度之内,规范药品生产流通领域中的经济行为,整顿药品经销活动中的回扣风。大力开展药品经济学研究,筛选和开发经济有效的基本医疗药物,改变用药习惯,合理用药,在药品质量和效果相同的前提下,提倡和鼓励使用价格便宜的药。(2)控制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避免乱检查,保护患者利益卫生资源利用不足与利用过度,受经济基础制约。严格控制各医疗单位新购国家管理的大型医用设备,必须符合卫生部《大型医用设备购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并进行可行性论证,严把审批权,避免因重复或盲目购置设备对病人进行乱检查、乱收费,保护患者利益。同时建立收费管理目标考核责任制,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医疗服务收费项目标准张贴于患者醒目之处,实行明码标价,建立计算机电子查询系统,增加收费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制止乱收费的发生,减轻患者负担。(3)加强对一次性卫生材料的管理,在符合业务要求的情况下,合理确定一次性卫生材料的使用范围,并对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购进,减少流通环节或统一零售价格,减少病人支出,减轻患者负担。(4)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行为抓好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行为,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控制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逐步树立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改善服务态度、扩大服务项目来增加医院收益,增强医院后劲,积极探索制订科学的医疗服务规范、诊疗规范和药品使用规范,用规范来保证服务质量,约束医疗行为,实行标准检查,按病种收费。
第三篇:论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论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政府约束下的层化医疗服务供给探讨
【摘要】本文在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后,提出了看病贵的主要矛盾是层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与非层化的医疗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约束下的层化医疗服务供给模式”,作为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探索。【关键词】社会层化;理性;政府约束;医疗服
务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全国普通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实践考验。有人说,看病难,解决看病难更难;更有人说:“三医”(医生、医院、医药)问题已成为不亚于“三农”问题的又一社会问题,凡此种种都说明了要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确非易事。自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讲话要求全国各地在今年内要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为人民办实事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认真探索,出台了许许多多的治理措施和解决方案。
1分析全国各地已经出台的各种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方案、措施主要存在两种模式
一是镇江模式,该模式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为主,用风险分担的方式来解决群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看不起病的问题,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二是杭州模式,该模式以“限制医疗收费 对弱势人群的费用减免”为主,主要用降低收费方式来解决看病贵问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两种模式,尽管都有一定效果,但也有各自弊端
在镇江模式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这种模式下政府的财政压力巨大。以2004年为例,为扩大参保面以提高覆盖率,镇江市财政为低收入人群参保投入600万元;二是该模式对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作用不明显。仍以2004年为例,该市参保人员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平均为4986元,占参保人员总医疗费用的17,说明该市医药费用仍然较高[1]。在这种模式下,社会和医院可能满意,但政府常常不满意。而在杭州模式中,同样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靠行政命令,这种机制可以奏一时之效,但难以维持,更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长期坚持下去;二是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没有区分清楚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因此,“一刀切”的结果使社会弱势人群得到的好处并不明显(很大一部分被社会中高收入阶层获得了),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并且,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和社会可能比较满意,但医院难以满意[2]。
上述两种模式应该说都取得了最低效果(社会满意),但都没有取得最佳效果——三赢(政府、社会、医院3方均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抓住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因措施缺乏针对性所致。
3针对我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对策
我们认为,在像我市这种底子薄、财力十分有限的西部城市,要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只有在认真分析并抓住我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有的放矢的措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1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分析看病难、看病贵是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其本质是什么?其主要矛盾是什么?必须通过认真分析,抓住其现象背后的本质和主要矛盾,才有可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一困扰政府、社会和医院3方的社会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笔者认为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是层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与非层化的医疗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最大的变化就是社会层化(不同社会阶层的出现)。与改革开放前整齐同一的社会相比,现在的社会有了贫困人群、低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改革开放前整齐同一的社会,其医疗服务需求也基本同一,这种情况下,只需供给无差别的医疗服务,就能满足全社会的医疗服务需求。在这种单一的需求-供给模式下,其医疗服务的价格是以社会平均承受水平为准来制定的,因而在社会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加之社会的均衡同一,就不会出现无法承受的社会阶层,也就不会酿成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后,社会层化导致不同社会阶层出现,不同的社会阶层产生了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层化的医疗服务需求)。然而此时,我们的医疗服务供给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仍然以单一的医疗服务供给(非层化的医疗服务供给)向社会提供服务,并且在利益驱动机制的作用下,服务供给的模式向中高档快速发展,最终形成了今日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单一的过度医疗服务模式,酿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热点问题。
3.2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对策探讨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及主要矛盾,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对策。比如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加大政府投入,构建“金字塔”型医疗卫生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卫生资源配置方向,向农村、基层、预防倾斜等。这些对策都属于基础性对策,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部分原因问题。但由于没有针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现象的主要矛盾,因而,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仍将继续存在,只是程度会有所缓解而已。镇江模式是用社会保障的高覆盖率来暂时掩盖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由于没有抓住矛盾的实质,因而效果只能是暂时的,一浪高过一浪的医药费快速增长最终将把镇江模式逼入困境(美国模式就是最好的例证,美国的经济
不可谓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不可谓不完善,在这种条件下,尚且难以承受过快增长的医疗费,何况中国!);杭州模式主要靠行政措施来强行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由于其不加区别的“一体抑制”,必将使医院的运行和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同时“一体抑制”的效果由于富人利用医疗服务多,则获得的利益更多,最终穷人受益有限,其社会公益性(应当主要体现为对穷人的社会扶助)得不到最佳体现。因此杭州模式一是没能使医疗服务的社会公益性得到最佳体现,社会效果不佳;二是影响医院运行和发展,故难以长久(但可解决政治上的一时之需)。因此,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镇江模式和杭州模式均非理想模式。
笔者认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理想模式应当是“政府约束下的层化医疗服务供给模式”。该模式是在承认社会层化这个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实事求是,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人群,为其提供各自经济上能承受的医疗服务,从而达到消除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问题的目的。该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特点。
3.2.1总指导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紧紧抓住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在最低的社会公正性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用“两个理性”来对待“两个非理性”。即用理性政府的理性约束来对待非理性医疗机构的非理性医疗服务供给(表现为过度医疗服务)和非理性病人的非理性医疗服务需求(表现为小病、常见病等均到大医院求治)。
3.2.2总目标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与各自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的、能承受得起的医疗服务供给,以实现对全社会的不同医疗服务保障。
3.2.3总原则兼顾社会、政府、医院3方利益,实现“三赢”。
3.2.4实现路径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不另行新建什么“贫民医院”、“惠民医院”等,基本不增加财政负担,主要通过政策调整来实现。
3.2.5具体内容及实现步骤
3.2.5.1社会人群的阶层划分和标记(1)城镇居民的划分。城镇居民可以分为3层:①低保层:定义同民政部门低保规定;②低收入层:1倍低保<人均月收入<2倍低保;③中高收入层:人均月收入>2倍低保。(2)农村居民的划分。农村居民可以分为3层:①绝对贫困层:年人均纯收入<650元;②低收入层:650<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③中上收入层: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3)对低保层(绝对贫困层)、低收入层的成员发给相应的就医身份“标记卡”(机读卡,实行计算机管理),凭卡就医,享受公益性医疗服务。中高收入阶层成员不发卡,按现行模式就医。
3.2.5.2医院的层化医疗服务供给(1)医院应当提供至少3种不同的医疗服务供给:①对低保层(绝对贫困层),提供“折扣的最低成本最低保障的医疗服务”。最低保障——指“最低限检查 最低档药物及治疗”;最低成本——指挤掉一切“虚高定价”的泡沫、仅以实际“直接劳务费 直接耗材费”两项成本定价;折扣——指在最低成本定价基础上,还给予一定的折扣。折扣多少,可以根据3.5的承受力标准来考虑(注1),务使该阶层人员在每年1.28次门诊 0.0322人住院的情况下(注2)其医疗费支出经折扣后超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注
1、注2中的数据为根据我市调查所得);②对低收入层,提供“最低成本最低保障的医疗服务”。内容同前,只是不再提供折扣。也务使该阶层人员每年医药费支出不超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③对中高收入层:提供挤掉“虚高定价”泡沫后的、合理利润的医疗保障服务。(2)服务的供给:①低保层病人、低收入层病人凭“标记卡”挂号,各自取得相应的“标记病历”和挂号标记,并凭此就诊;②就诊时,医师凭借“标记病历”用相应“标记处方”开处方,用相应的“标记查单”开单检查;③结算时,对“标记检查单”,“标记处方”的结算按前述两种方式分别进行;④住院时类同。
3.2.5.3社会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1)物价部门要认真把好“最低成本”定价关。(2)法院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对涉及低保层、低收入层人群的诉讼,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下,只能按“两低”(最低限检查 最低注档药物和治疗)标准来要求医方举证。即举证要求标准应与实践中的“两低”标准相一致,不能搞“双重标准”(医疗时实行“两低”标准,诉讼时实行“普通”标准),那样医院将无所适从。(3)信访部门在处理涉及低保层、低收入层的医疗信访案件时,也只能用“两低”标准对医院的服务进行对照检查,而不能用其他任何高于“两低”标准的标准来评判医院的工作。(4)水、电、气、电信、交通等公用事业部门对医院供给的一切服务,应当以最低价格收费。这应当是全社会对社会弱势人群医疗保障问题关心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5)应当有一个政府职能部门来负责社会人群的阶层划分和标记工作,其划分和标记工作一年一定,实行“阳光工程”,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6)卫生行政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要共同配合,对医院执行“政府约束下的层化医疗服务供给”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规,坚决予以处罚。同时设置举报电话,接受社
会、新闻媒体、病人的监督。
3.3本模式的利弊分析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理想的解决模式应当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社会满意、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人群、低收入人群)的最低医疗服务需求得到切实保障。(2)政府满意。在政府财力许可的限度内,以不增加或少增加财政负担为代价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维持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健康。(3)医院满意。既要真正体现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在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医疗保障问题上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又要能维持医院正常运行、并实现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同步的医院发展。
3.3.1本模式的益处(1)对社会而言,本模式的特点是人口全覆盖、经济上能承受。在覆盖问题上,镇江模式下全市人口入保197万人,参保率仍然仅有67,还有1/3的人仍要受到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杭州模式下能够进入惠民医院的人员是城市贫困人群(城市低保人群),农村绝对贫困人群和城乡低收入人群目前还不能进入惠民医院享受优惠,真正有效覆盖仍不全面。而本模式对3类社会人群进行了完全覆盖,特别是对贫困人群(城镇低保人群5.7万,农村绝对贫困人群33.74万)、低收入人群(城镇低收入人群23.4万)进行了有效覆盖。在经济承受力问题上,镇江模式、杭州模式都没有解决好社会各阶层的就医经济承受力问题,而仅仅是提供了一定的社会保障、确定了一定的医疗费下降幅度,这种“同等保障”、“一体抑制”的措施无法有效地解决阶层化、个体化的看病贵的问题。采取这些措施之后,贫困人群、低收入人群仍然可能要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只不过程度会有所减轻而已。相比之下,本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紧紧抓住社会弱势人群经济承受力这个关键点,由政府作出硬性规定(即政府约束,3.5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红线),再由医生根据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因人施治”,宏观、微观双管齐下,确保医院服务以病人经济上能承受的方式提供,从而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对政府而言,本模式的特点:一是从政治上可以提高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责任政府形象,提高市政府关注民生、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执政压力;二是无需增加什么财政负担,不过多地增加政府财政压力。而镇江模式,政府的财政压力过大,长此以往,难以承受。(3)对医院而言,本模式的特点是对现行医院运行模式不形成冲击。因此,新制度在运行上很容易融入现行医院运行模式,病人就诊也十分方便(同以前几无区别),此为其一;其二,此模式为医院履行公益性职责提供了强制性的规范,医院的公益性职责摆在了全社会面前,既有助于社会各界监督,也有助于医院重塑自身的社会形象,增强社会认同感;同时,该模式为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而杭州模式,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均将到受较大影响,不利于医院事业的发展。(4)对控制医疗费用和体现社会公益性而言,本模式中的宏观、微观双管齐下,是目前医疗服务中的创新,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在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中,全世界的经验和研究均表明,医药费用过快增长、难以遏制的一个重大原因是“医药费用后付制”这种医院收费制度。病人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全凭医生主导,而医生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条件下、加之利益驱动,医药费用上涨就不可避免了。针对“后付制”的弊端,全球出现了“医药费用预付制”的医院收费制度,主要有总额预付制(加拿大、英国)、人均定额预付制(美国)和单病种预付制(美国)。这些预付制尽管能起到一定的遏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作用,但对解决不同社会阶层看病贵的问题收效因社会阶层不同而异。因为这些以社会平均水平来制订的价格,对富人来说,益处是明摆着的;但对穷人而言,仍然超过了其经济承受能力(穷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显然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穷人仍然难以承受。因而这些“预付制”对扶助社会弱势人群,在社会弱势人群身上重点体
现社会公益性和社会关爱的作用并不大。
而在本模式下,我们通过对医生的约束(因人施治),并且是有硬性规定的政府约束(3.5),不仅实现了“预付制”才能起到的控制医药费用增长的目的,而且还是在个体层面上实现了费用控制,这是费用控制的最有力措施!同时,我们通过折扣、最低成本计价将公益性集中地、重点地体现在社会弱势人群身上,使他们得到了社会所能提供的最大扶助。这比之“利益均沾”、“富人受益更多”的“一体模式”,其社会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3.3.2本模式的弊端(1)有引发“社会歧视”误解的可能。该模式对社会人群按经济收入划分社会阶层后,其本身只是对原来就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给以明朗化和具体化,并无任何歧视之意。但谁也不能保证没有人会对这一点进行攻击,这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政治上的问题,并且还很可能是一个比较严重的政治问题。(2)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因人施治”、“扶助弱者”。“因人施治”的实质是“因经济承受力施治”,这是否会导致新的医疗服务不公平,还有待观察。同时,由于病人所得到的医疗服务主要取决于其支付能力,因此,对社会弱势人群来说,尽管医院已经用自己所能提供的最低价的服务来履行社会公益职责了,但仍将出现一部分社会弱势人群(主要是一些重病人)连这最微薄的医疗费用也支付不起的情况。这时,问题由谁来解决?是体现无限的社会正义,由政府提供医疗费保障以继续医治、直至治愈(或死亡)?还是按照自然正义原则(政府履行有限社会正义职责),无奈结束医治(目前的现实情况中,是后一种处理情形)?这将是又一个易受社会攻击的地方,也应当是一个政治问题。(3)该模式对社会中高收入人群给予的“保护”不多,仅有挤掉“虚高定价”泡沫所带来的好处。因此,这个阶层的人就医,其医药费用不会有明显减少(但仍在其经济承受力范围之内)。这样,这部分人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可能持有不同看法(其实,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是社会弱势群体在“叫”,中高收入群体也在“叫”)。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而非“一体保护”,中高收入阶层也可能由此生怨。对此,也应当作为一个问题来对待(尽管这极可能是一个伪问题)。(4)该模式下,对社会各阶层人群的划分和标记是事关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因此,承担划分和标记的部门就有了“权力寻租”的空间,除了有滋生新的腐败的可能外,不正确的划分(应当列入的未列入,不应当列入的又列入了)还会引发新的社会不公和矛盾,成为新的社会问题。(5)该模式下,对贫困人群、低收入人群的就医管理将成为难点。要有效防止“一卡多用”、转借他人、甚至出卖“标记卡”,都是新的问题。管理不善,医疗社会扶助一旦泛化,该模式的优点就无从体现了。
3.4本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3.4.1政治上的可行性该模式的最大难题就在于政治上,尤其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该模式的观念毕竟与我们传统的社会主义教育不太合拍。因此,要推行该模式,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要敢于承担政治风险。当然,只要我们按照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敢于正视现实,按照邓小平同志的“不争论”观点去实践、按照邓小平同志“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标准来评判,该模式在政治上也是安全可行的。
3.4.2社会的可行性该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全部解决社会弱势人群的最低医疗保障,对他们提供能承受得起的医疗服务。在政府承担有限社会主义职责的条件下,应当说该模式能最大化地体现现实条件下的社会公益性,符合我市实情,具有社会可行性。如果要求政府承担无限社会正义,则该模式不具有社会可行性。
3.4.3经济可行性该模式几乎不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不需新增医疗服务机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该模式会明显减轻社会弱势人群的经济负担,也给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留有一定空间。因此,在政府仅承担有限社会正义职责的条件下,该模式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如
果要求政府承担无限社会正义,则该模式在经济上不可行。
3.4.4管理可行性尽管该模式可能存在诸如社会阶层人群划分和标记、标记卡的转让、出借等管理上的问题,但办法总比问题多,可以借鉴民政、社保等部门成功的管理经验,再根据具体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来逐一解决,因而该模式在管理上也可行。
3.4.5部门协调的可行性该模式运行将涉及法院、纪检、监察、信访、物价、卫生、水、电、气、电信、交通等多个部门,需要充分协调。笔者认为,在我市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这些协调均能够完满达成。故部门间协调也是可行的。
第四篇:论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论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政府约束下的层化医疗服务供给探讨
【摘要】 本文在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后,提出了看病贵的主要矛盾是层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与非层化的医疗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约束下的层化医疗服务供给模式”,作为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探索。
【关键词】 社会层化;理性;政府约束;医疗服务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全国普通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实践考验。有人说,看病难,解决看病难更难;更有人说:“三医”(医生、医院、医药)问题已成为不亚于“三农”问题的又一社会问题,凡此种种都说明了要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确非易事。自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讲话要求全国各地在今年内要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为人民办实事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认真探索,出台了许许多多的治理措施和解决方案。分析全国各地已经出台的各种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方案、措施主要存在两种模式
一是镇江模式,该模式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为主,用风险分担的方式来解决群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看不起病的问题,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二是杭州模式,该模式以“限制医疗收费+对弱势人群的费用减免”为主,主要用降低收费方式来解决看病贵问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两种模式,尽管都有一定效果,但也有各自弊端
在镇江模式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这种模式下政府的财政压力巨大。以2004年为例,为扩大参保面以提高覆盖率,镇江市财政为低收入人群参保投入600万元;二是该模式对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作用不明显。仍以2004年为例,该市参保人员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平均为4986元,占参保人员总医疗费用的17%,说明该市医药费用仍然较高[1]。在这种模式下,社会和医院可能满意,但政府常常不满意。而在杭州模式中,同样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靠行政命令,这种机制可以奏一时之效,但难以维持,更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长期坚持下去;二是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没有区分清楚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因此,“一刀切”的结果使社会弱势人群得到的好处并不明显(很大一部分被社会中高收入阶层获得了),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并且,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和社会可能比较满意,但医院难以满意[2]。
上述两种模式应该说都取得了最低效果(社会满意),但都没有取得最佳效果——三赢(政府、社会、医院3方均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抓住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因措施缺乏针对性所致。针对我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对策
我们认为,在像我市这种底子薄、财力十分有限的西部城市,要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只有在认真分析并抓住我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有的放矢的措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1 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分析 看病难、看病贵是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其本质是什么?其主要矛盾是什么?必须通过认真分析,抓住其现象背后的本质和主要矛盾,才有可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一困扰政府、社会和医院3方的社会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笔者认为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是层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与非层化的医疗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最大的变化就是社会层化(不同社会阶层的出现)。与改革开放前整齐同一的社会相比,现在的社会有了贫困人群、低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改革开放前整齐同一的社会,其医疗服务需求也基本同一,这种情况下,只需供给无差别的医疗服务,就能满足全社会的医疗服务需求。在这种单一的需求-供给模式下,其医疗服务的价格是以社会平均承受水平为准来制定的,因而在社会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加之社会的均衡同一,就不会出现无法承受的社会阶层,也就不会酿成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后,社会层化导致不同社会阶层出现,不同的社会阶层产生了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层化的医疗服务需求)。然而此时,我们的医疗服务供给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仍然以单一的医疗服务供给(非层化的医疗服务供给)向社会提供服务,并且在利益驱动机制的作用下,服务供给的模式向中高档快速发展,最终形成了今日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单一的过度医疗服务模式,酿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热点问题。
3.2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对策探讨 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及主要矛盾,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对策。比如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加大政府投入,构建“金字塔”型医疗卫生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卫生资源配置方向,向农村、基层、预防倾斜等。这些对策都属于基础性对策,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部分原因问题。但由于没有针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现象的主要矛盾,因而,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仍将继续存在,只是程度会有所缓解而已。镇江模式是用社会保障的高覆盖率来暂时掩盖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由于没有抓住矛盾的实质,因而效果只能是暂时的,一浪高过一浪的医药费快速增长最终将把镇江模式逼入困境(美国模式就是最好的例证,美国的经济不可谓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不可谓不完善,在这种条件下,尚且难以承受过快增长的医疗费,何况中国!);杭州模式主要靠行政措施来强行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由于其不加区别的“一体抑制”,必将使医院的运行和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同时“一体抑制”的效果由于富人利用医疗服务多,则获得的利益更多,最终穷人受益有限,其社会公益性(应当主要体现为对穷人的社会扶助)得不到最佳体现。因此杭州模式一是没能使医疗服务的社会公益性得到最佳体现,社会效果不佳;二是影响医院运行和发展,故难以长久(但可解决政治上的一时之需)。因此,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镇江模式和杭州模式均非理想模式。
笔者认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理想模式应当是“政府约束下的层化医疗服务供给模式”。该模式是在承认社会层化这个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实事求是,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人群,为其提供各自经济上能承受的医疗服务,从而达到消除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问题的目的。该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特点。
3.2.1 总指导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紧紧抓住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在最低的社会公正性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用“两个理性”来对待“两个非理性”。即用理性政府的理性约束来对待非理性医疗机构的非理性医疗服务供给(表现为过度医疗服务)和非理性病人的非理性医疗服务需求(表现为小病、常见病等均到大医院求治)。
3.2.2 总目标 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与各自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的、能承受得起的医疗服务供给,以实现对全社会的不同医疗服务保障。
3.2.3 总原则 兼顾社会、政府、医院3方利益,实现“三赢”。
3.2.4 实现路径 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不另行新建什么“贫民医院”、“惠民医院”等,基本不增加财政负担,主要通过政策调整来实现。
3.2.5 具体内容及实现步骤
3.2.5.1 社会人群的阶层划分和标记(1)城镇居民的划分。城镇居民可以分为3层:①低保层:定义同民政部门低保规定;②低收入层:1倍低保<人均月收入<2倍低保;③中高收入层:人均月收入>2倍低保。(2)农村居民的划分。农村居民可以分为3层:①绝对贫困层:年人均纯收入<650元;②低收入层:650<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③中上收入层: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3)对低保层(绝对贫困层)、低收入层的成员发给相应的就医身份“标记卡”(机读卡,实行计算机管理),凭卡就医,享受公益性医疗服务。中高收入阶层成员不发卡,按现行模式就医。
3.2.5.2 医院的层化医疗服务供给(1)医院应当提供至少3种不同的医疗服务供给:①对低保层(绝对贫困层),提供“折扣的最低成本最低保障的医疗服务”。最低保障——指“最低限检查+最低档药物及治疗”;最低成本——指挤掉一切“虚高定价”的泡沫、仅以实际“直接劳务费+直接耗材费”两项成本定价;折扣——指在最低成本定价基础上,还给予一定的折扣。折扣多少,可以根据3.5%的承受力标准来考虑(注1),务使该阶层人员在每年1.28次门诊+0.0322人住院的情况下(注2)其医疗费支出经折扣后超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注
1、注2中的数据为根据我市调查所得);②对低收入层,提供“最低成本最低保障的医疗服务”。内容同前,只是不再提供折扣。也务使该阶层人员每年医药费支出不超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③对中高收入层:提供挤掉“虚高定价”泡沫后的、合理利润的医疗保障服务。(2)服务的供给:①低保层病人、低收入层病人凭“标记卡”挂号,各自取得相应的“标记病历”和挂号标记,并凭此就诊;②就诊时,医师凭借“标记病历”用相应“标记处方”开处方,用相应的“标记查单”开单检查;③结算时,对“标记检查单”,“标记处方”的结算按前述两种方式分别进行;④住院时类同。
3.2.5.3 社会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1)物价部门要认真把好“最低成本”定价关。(2)法院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对涉及低保层、低收入层人群的诉讼,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下,只能按“两低”(最低限检查+最低注档药物和治疗)标准来要求医方举证。即举证要求标准应与实践中的“两低”标准相一致,不能搞“双重标准”(医疗时实行“两低”标准,诉讼时实行“普通”标准),那样医院将无所适从。(3)信访部门在处理涉及低保层、低收入层的医疗信访案件时,也只能用“两低”标准对医院的服务进行对照检查,而不能用其他任何高于“两低”标准的标准来评判医院的工作。(4)水、电、气、电信、交通等公用事业部门对医院供给的一切服务,应当以最低价格收费。这应当是全社会对社会弱势人群医疗保障问题关心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5)应当有一个政府职能部门来负责社会人群的阶层划分和标记工作,其划分和标记工作一年一定,实行“阳光工程”,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6)卫生行政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要共同配合,对医院执行“政府约束下的层化医疗服务供给”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规,坚决予以处罚。同时设置举报电话,接受社会、新闻媒体、病人的监督。
3.3 本模式的利弊分析 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理想的解决模式应当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社会满意、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人群、低收入人群)的最低医疗服务需求得到切实保障。(2)政府满意。在政府财力许可的限度内,以不增加或少增加财政负担为代价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维持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健康。(3)医院满意。既要真正体现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在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医疗保障问题上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又要能维持医院正常运行、并实现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同步的医院发展。
3.3.1 本模式的益处(1)对社会而言,本模式的特点是人口全覆盖、经济上能承受。在覆盖问题上,镇江模式下全市人口入保197万人,参保率仍然仅有67%,还有1/3的人仍要受到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杭州模式下能够进入惠民医院的人员是城市贫困人群(城市低保人群),农村绝对贫困人群和城乡低收入人群目前还不能进入惠民医院享受优惠,真正有效覆盖仍不全面。而本模式对3类社会人群进行了完全覆盖,特别是对贫困人群(城镇低保人群5.7万,农村绝对贫困人群33.74万)、低收入人群(城镇低收入人群23.4万)进行了有效覆盖。在经济承受力问题上,镇江模式、杭州模式都没有解决好社会各阶层的就医经济承受力问题,而仅仅是提供了一定的社会保障、确定了一定的医疗费下降幅度,这种“同等保障”、“一体抑制”的措施无法有效地解决阶层化、个体化的看病贵的问题。采取这些措施之后,贫困人群、低收入人群仍然可能要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只不过程度会有所减轻而已。相比之下,本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紧紧抓住社会弱势人群经济承受力这个关键点,由政府作出硬性规定(即政府约束,3.5%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红线),再由医生根据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因人施治”,宏观、微观双管齐下,确保医院服务以病人经济上能承受的方式提供,从而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对政府而言,本模式的特点:一是从政治上可以提高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责任政府形象,提高市政府关注民生、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执政压力;二是无需增加什么财政负担,不过多地增加政府财政压力。而镇江模式,政府的财政压力过大,长此以往,难以承受。(3)对医院而言,本模式的特点是对现行医院运行模式不形成冲击。因此,新制度在运行上很容易融入现行医院运行模式,病人就诊也十分方便(同以前几无区别),此为其一;其二,此模式为医院履行公益性职责提供了强制性的规范,医院的公益性职责摆在了全社会面前,既有助于社会各界监督,也有助于医院重塑自身的社会形象,增强社会认同感;同时,该模式为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而杭州模式,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均将到受较大影响,不利于医院事业的发展。(4)对控制医疗费用和体现社会公益性而言,本模式中的宏观、微观双管齐下,是目前医疗服务中的创新,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在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中,全世界的经验和研究均表明,医药费用过快增长、难以遏制的一个重大原因是“医药费用后付制”这种医院收费制度。病人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全凭医生主导,而医生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条件下、加之利益驱动,医药费用上涨就不可避免了。针对“后付制”的弊端,全球出现了“医药费用预付制”的医院收费制度,主要有总额预付制(加拿大、英国)、人均定额预付制(美国)和单病种预付制(美国)。这些预付制尽管能起到一定的遏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作用,但对解决不同社会阶层看病贵的问题收效因社会阶层不同而异。因为这些以社会平均水平来制订的价格,对富人来说,益处是明摆着的;但对穷人而言,仍然超过了其经济承受能力(穷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显然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穷人仍然难以承受。因而这些“预付制”对扶助社会弱势人群,在社会弱势人群身上重点体现社会公益性和社会关爱的作用并不大。
而在本模式下,我们通过对医生的约束(因人施治),并且是有硬性规定的政府约束(3.5%),不仅实现了“预付制”才能起到的控制医药费用增长的目的,而且还是在个体层面上实现了费用控制,这是费用控制的最有力措施!同时,我们通过折扣、最低成本计价将公益性集中地、重点地体现在社会弱势人群身上,使他们得到了社会所能提供的最大扶助。这比之“利益均沾”、“富人受益更多”的“一体模式”,其社会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3.3.2 本模式的弊端(1)有引发“社会歧视”误解的可能。该模式对社会人群按经济收入划分社会阶层后,其本身只是对原来就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给以明朗化和具体化,并无任何歧视之意。但谁也不能保证没有人会对这一点进行攻击,这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政治上的问题,并且还很可能是一个比较严重的政治问题。(2)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因人施治”、“扶助弱者”。“因人施治”的实质是“因经济承受力施治”,这是否会导致新的医疗服务不公平,还有待观察。同时,由于病人所得到的医疗服务主要取决于其支付能力,因此,对社会弱势人群来说,尽管医院已经用自己所能提供的最低价的服务来履行社会公益职责了,但仍将出现一部分社会弱势人群(主要是一些重病人)连这最微薄的医疗费用也支付不起的情况。这时,问题由谁来解决?是体现无限的社会正义,由政府提供医疗费保障以继续医治、直至治愈(或死亡)?还是按照自然正义原则(政府履行有限社会正义职责),无奈结束医治(目前的现实情况中,是后一种处理情形)?这将是又一个易受社会攻击的地方,也应当是一个政治问题。(3)该模式对社会中高收入人群给予的“保护”不多,仅有挤掉“虚高定价”泡沫所带来的好处。因此,这个阶层的人就医,其医药费用不会有明显减少(但仍在其经济承受力范围之内)。这样,这部分人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可能持有不同看法(其实,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是社会弱势群体在“叫”,中高收入群体也在“叫”)。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而非“一体保护”,中高收入阶层也可能由此生怨。对此,也应当作为一个问题来对待(尽管这极可能是一个伪问题)。(4)该模式下,对社会各阶层人群的划分和标记是事关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因此,承担划分和标记的部门就有了“权力寻租”的空间,除了有滋生新的腐败的可能外,不正确的划分(应当列入的未列入,不应当列入的又列入了)还会引发新的社会不公和矛盾,成为新的社会问题。(5)该模式下,对贫困人群、低收入人群的就医管理将成为难点。要有效防止“一卡多用”、转借他人、甚至出卖“标记卡”,都是新的问题。管理不善,医疗社会扶助一旦泛化,该模式的优点就无从体现了。
3.4 本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3.4.1 政治上的可行性 该模式的最大难题就在于政治上,尤其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该模式的观念毕竟与我们传统的社会主义教育不太合拍。因此,要推行该模式,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要敢于承担政治风险。当然,只要我们按照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敢于正视现实,按照邓小平同志的“不争论”观点去实践、按照邓小平同志“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标准来评判,该模式在政治上也是安全可行的。
3.4.2 社会的可行性 该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全部解决社会弱势人群的最低医疗保障,对他们提供能承受得起的医疗服务。在政府承担有限社会主义职责的条件下,应当说该模式能最大化地体现现实条件下的社会公益性,符合我市实情,具有社会可行性。如果要求政府承担无限社会正义,则该模式不具有社会可行性。
3.4.3 经济可行性 该模式几乎不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不需新增医疗服务机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该模式会明显减轻社会弱势人群的经济负担,也给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留有一定空间。因此,在政府仅承担有限社会正义职责的条件下,该模式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如果要求政府承担无限社会正义,则该模式在经济上不可行。
3.4.4 管理可行性 尽管该模式可能存在诸如社会阶层人群划分和标记、标记卡的转让、出借等管理上的问题,但办法总比问题多,可以借鉴民政、社保等部门成功的管理经验,再根据具体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来逐一解决,因而该模式在管理上也可行。
3.4.5 部门协调的可行性 该模式运行将涉及法院、纪检、监察、信访、物价、卫生、水、电、气、电信、交通等多个部门,需要充分协调。笔者认为,在我市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这些协调均能够完满达成。故部门间协调也是可行的。
总之,笔者相信,在我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市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市实情的路子,很好地解决我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给我市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参考文献】 财经界.镇江医改10年探寻看病难成“过去时”..李长虹.杭州破解看病难的启示.人民日报,2005-5-26.
第五篇:论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论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分析看病难、看病贵是事物表 现出来的现象,其本质是什么?其主要矛盾是什么?必须通过 认真分析,抓住其现象背后的本质和主要矛盾,才有可能采取 针对性的措施,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一困扰政府、社会和医院 3 方的社会问题。我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最大的变化就 是社会层化(不同社会阶层的出现)。与改革开放前整齐同一 的社会相比,现在的社会有了贫困人群、低收入人群、中等收 入人群、高收入人群。改革开放前整齐同一的社会,其医疗服 务需求也基本同一,这种情况下,只需供给无差别的医疗服务,就能满足全社会的医疗服务需求。在这种单一的需求-供给模 式下,其医疗服务的价格是以社会平均承受水平为准来制定 的,因而在社会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加之社会的均衡同一,就不会出现无法承受的社会阶层,也就不会酿成社会问题。改革开放后,社会层化导致不同社会阶层出现,不同的社 会阶层产生了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层化的医疗服务需求)。然而此时,我们的医疗服务供给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 社会的需求,仍然以单一的医疗服务供给(非层化的医疗服务
1
供给)向社会提供服务,并且在利益驱动机制的作用下,服务 供给的模式向中高档快速发展,最终形成了今日的县及县以上 医院单一的过度医疗服务模式,酿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 热点问题。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对策探讨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成 因及主要矛盾,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对策。比如发展经济,减 少贫困;加大政府投入,构建“金字塔”型医疗卫生体系;健 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卫生资源配置方向,向农村、基层、预 防倾斜等。这些对策都属于基础性对策,能解决看病难、看病 贵的一部分原因问题。但由于没有针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现 象的主要矛盾,因而,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仍将继续存在,只 是程度会有所缓解而已。镇江模式是用社会保障的高覆盖率来 暂时掩盖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由于没有抓住矛盾的实质,因而效果只能是暂时的,一浪高过一浪的医药费快速增长最终 将把镇江模式逼入困境(美国模式就是最好的例证,美国的经 济不可谓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不可谓不完善,在这种条件下,尚且难以承受过快增长的医疗费,何况中国!;杭州模式主要)靠行政措施来强行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由于其不加区别的 “一体抑制”,必将使医院的运行和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同时 “一体抑制”的效果由于富人利用医疗服务多,
则获得的利益
2
更多,最终穷人受益有限,其社会公益性(应当主要体现为对 穷人的社会扶助)得不到最佳体现。因此杭州模式一是没能使 医疗服务的社会公益性得到最佳体现,社会效果不佳;二是影 响医院运行和发展,故难以长久(但可解决政治上的一时之 需)。因此,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镇江模式和杭 州模式均非理想模式。笔者认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理想模式应当是“政 府约束下的层化医疗服务供给模式”。该模式是在承认社会层 化这个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实事求是,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人 群,为其提供各自经济上能承受的医疗服务,从而达到消除看 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问题的目的。总指导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紧紧抓住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在最低的社会公正性上解决看病难、看病 贵的社会问题。首先从提高医生技术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着 手,其次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两者都要同时具备才能达到目的。作者:天堂
威奢乡纪委 2011.7.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