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
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医疗器械对医学事业的发展极其重要,是现代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医疗界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存在普遍忽视的现象。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基层操作人员,对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存储、采购等问题都存在认识误区。尤其是意料器械的维修管理方面,不少医院都不加重视,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本文将针对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提高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希望对当前行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医疗器械;维修;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功能强大的医疗设备被研发并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恢复过程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越来越重视,因此有助于恢复人们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的医疗器械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医疗器械作为现代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使用水平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声誉。然而,当前我国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某些问题,影响了医疗器械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将对此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医学界对医疗器械的发展普遍不加重视,导致医疗器械的制度建设进度缓慢,在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中存在执行力度疲弱、质量不过关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是制度不健全,制度是行业发展的规范和标准,由于人们的不重视,当前医疗器械行业的制度建设并不健全,虽然一些医院已经指定了相关的维修管理标准,但执行力度疲弱,维修质量不过关,同时增加了维修费用。其次是采购验收不规范。采购环节是医院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第一环节,如果在采购环节不
对医疗器械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那么就会使得某些不合格产品进入临床,这样不仅加大了后期维修管理的难度,更增加了发生医疗事故的概率。再次是使用过程不合理。使用过程不合理主要包括存储、使用、淘汰更换等几个过程。在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内,不能很好的进行管理,很容易使得医疗器械出现毛病,影响其使用功能。最后是部分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人员的素质存在问题。医疗器械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才能进行操作或维修,而当前某些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人员存在着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操作能力不娴熟、经验不丰富的问题。在医疗器械出现问题时,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抢修,或者难以对其故障做出明确的判断,导致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缩短。另外,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较快,因此各种维修手段都有一定的使用领域和使用时间的限制,同时,设备更新换代快,使得设备无法实现标准化生产,导致相关的零部件难以购买等问题。
2加强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加强维修管理队伍的自身素质建设
医疗器械对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医院在引进大型医疗器械的同时,要加强维修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维修管理队伍是保证医疗器械发挥作用的有效保证。首先,可以要在制度上重视维修队伍的建设,给予维修部门和人员相应的人力、物力支持,创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的条件。其次,由于医疗器械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维修管理人员需要具有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现代仪器、集成电路等各种学科的知识。因此,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队伍要自觉的努力学习相关的原理知识,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医学期刊、上网查询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同时医院也可以根据维修队伍的具体情况,组织相关的培训、讲座、技术交流会议等,积极为维修队伍建设开创有利条件。再次,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队伍除了具有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维修技术之外,还应该能够做到随叫随到。这就需要医院做好相关的后勤保证工作。一方面维修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医院也要爱护、关心维修人员,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使他们乐于为提供随时服务。最后,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队伍应该是强大的,不仅指专业素质的强大,还要求人员足够,真正做到人员设置的面宽、点多、线长。
2.2加强医疗器械相关的制度建设
制度是行业发展的规范和标准,当前由于同时由于人们的忽视和其他原因,导致在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管理上没有可遵循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首先应建立健全完善了医疗器械相关制度,包括医疗器械采购、使用、维修等各个方面,使得医疗器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做到有法可依。
2.3注重医疗器械售后服务
目前医疗器械的来源主要是厂家直销或者经销商代理销售,其具有专业的技术、配件、维修等优势,因此一定要注意医疗器械的售后服务,在协议规定的年限内,最大限度的发挥售后服务的能力。在设备保修期间,维修人员要随时关注设备的工作情况,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向厂家反馈,并现场观察、学习其维修方法,做好故障记录和排障记录,以方便后续使用过程设备的维修管理。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器械研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的难度正在不断加大,但是只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一定能够做好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高峰, 李争.关于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建议[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8):20-21.[2] 姜胜.浅论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15):112-113.[3] 周令.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6:16-17.
第二篇:关于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的探讨(定稿)
江苏华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关于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的探讨
专访话题:如何提高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专访对象: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医疗器械科 李祺月 李毓民
导语: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现代诊疗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最大限度体现着一个医院的诊疗水平。而先进的技术不断在医疗器械上得到运用,使得医疗器械的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随着医疗器械在现代诊疗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重医轻械”的现象逐渐得到改变。但另一个现象却不容忽视,那就是对医疗器械的“重使用轻管理”,突出表现在维修管理方面。目前医院在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上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李祺月:的确如此。尽管目前大部分医院药械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善,然而医疗器械维修却是管理的盲区,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比较薄弱。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维修技术手段落后。应该说,我国目前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状况与美国70年代的维修状况十分类似,属于“维修店”性质。尽管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条件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善与现代医疗器械的维护要求相差甚远,维修工具、检测手段仍是陈旧的。
二是维修管理制度滞后。医疗器械的规范化维修管理对提高医疗器械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规范的维修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做好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更谈不上有效获得与临床诊疗有关的人体生理参数,并从工程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方面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生理机能。但目前多数医院维修管理制度与现代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即使是建立了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的医院,也很难做到及时修订与补充相关制度。
三是缺乏定期维修管理。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是考察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的预防性工作,是减少设备损耗,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有效防范措施。而现实中,很多医院,尤其是中小型医院的常用医疗器械得不到有效维修和定期保养,使得器械的使用寿命及使用效率大打折扣,从而增加了医疗单位的医疗成本。
记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李毓民:要说原因,最根本的是医院自身不愿意对维修必需的设备(设施)有更大的投入,因为这种投入的回报不明显,难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此外,由于能力的问题,医院制定的规划和发展策略对医疗器械维修机构缺乏明确的建设与管理标准,对医疗器械的发展与管理策略、质量要求等难以准确把握,因此难以及时制订或修改相关管理制度。
同时,繁重的医疗工作也使护理人员长期忽视对医疗器械的管理。由于病员与护理人员的数量比例极大不平衡,护理人员往往只顾应付繁重的护理工作,而无暇顾及其他。即使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了某些器械管理中的不足,也因怕影响更重要的工作而未能及时纠正,交班时又忘记嘱咐接班护士,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记者:面对这种现状,医院应从哪些方面提高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水平呢?
李祺月:我认为医院应从最根本的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这种检查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检查。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由使用人员进行。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
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另一种是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医疗器械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进行修理前检查。一般这项工作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定期进行细致的维护保养,如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润滑运转部位,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二是制定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准入制度,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完善保养制度,做好维修人员的分工,明确责任,大型器械要有专门的维修人员负责日常的保养维修。同时管理制度应细分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制度、领导责任制、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设施管理制度、事故责任细则、维修设备档案管理制度、报废赔偿制度、人员考核及培训制度、维修经费保障管理制度等。尤其要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领导与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主管领导的工作职责应包括:组织制订或督促执行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组织审查维修机构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审批维修机构开支方案等。对工程技术人员要做到合理分工,严格管理,使其不断提高维修质量和速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李毓民:补充一点,在实施规范化的检查和维修管理之外,还要探索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医疗器械的维修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光有实践经验和脑力记忆是不够的,在掌握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借助于医疗器械的技术记载,设立技术档案,这对于大型精密仪器是必要的,对其他仪器设备也要有一定的文字记载,否则会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医院需要逐步建立医疗器械的状态库,这对设备故障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还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核心是收集整理现有资料并进行分类存档,如:使用的检测仪器、修理工具;储存备件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维修记录;故障分析;维修计划;维修信息等。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微机系统,并组织计算机联网,扩大信息容量,满足维修管
理工作的需要。一般来讲,医疗器械配件供应问题比较难解决,这与仪器、零件不断更新有关,靠厂家供应有困难,维修站维修费用又比较昂贵,那么实现医疗器械维修备件储备社会化是必要的。
第三篇: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财富的增长和人们对生命健康要求的提高,在最近几十年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越来越快,同时医疗器械对生命健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于医疗器械,由于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因而责任更加重大。在批准医疗器械用于公共健康的程序之前和之后,对它的质量、功效、可靠性和安全性,要进行评价。几乎所
有医疗器械产业的国家都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和监管的方法或机制。
一、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体制
我国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从八十年代就已开始,但是对医疗器械实行统一的全过程监管和依法监管是自1998年第一轮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起而不断发展的。依法监管的历史较短,但我国的医疗器械监管模式和监管体制是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监管模式,特别是借鉴了美国FDA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模式,结合本
国现阶段医疗器械发展现状而建立起来的。
(一)中国医疗器械监管机构简介
目前在中国涉及医疗器械监管的机构主要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商务部和卫生部。SFDA是医疗器械的监管局,商务部主要负责宏观经济调控和贯彻实施医疗器械产业政策,卫生部负责监管所有医院和卫生医疗单位。SFDA下属的司,其中与医疗器械监管相关的有医疗器械司和药品市场监督司。医疗器械司主要负责器械研究和生产环节的监管;药品市场监督司负责器械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同时也负责组织依法查处制售假劣医疗器械违法行为。这两个司按照各自职责,相互合作,共同保证医疗器械的安
全、有效。
(二)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现状
(1)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加强法规建设,突出监管地位。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是中国医疗器械监管法制建设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的医
疗器械监管进入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管的新阶段。
根据《条例》,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陆续制定了十部有关医疗器械监管的部门规章,包括《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等。这些规章是《条例》原则和要求的具体化,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奠定了基础。
(2)监管的主要职责落实在一个执法机构中,提高行政效能,强化执法监督。《条例》的实施,结束了医疗器械监管政出多门的局面。《条例》授权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
作,有利于药监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承担责任、政令一致、强化监管。
(3)实行医疗器械分类管理,突出监管重点,提升监管效率。在制定《条例》时就吸收了目前国际通行的分类管理方法,采用三个类别分类管理。根据最新的2002版分类目录,大约有43大类260小类医疗器械。2003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审批一类产品3505项、二类产品3389项、三类产品1331项。截至
2003年底在已注册的医疗器械中,第一类约占38%,第二类约占46%,第三类约占16%。
(4)医疗器械上市前后全程监管,确保安全有效,保护公共健康。根据《条例》规定,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医疗器械从研制、生产、经营到使用全过程监管。基本建立了医疗器械准入制度,也加强了医疗器械上市后和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主要包括对生产企业的专项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还有对经营企业
和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
二、中国医疗器械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中国医疗器械监管虽然参照国外的通行做法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并具有自身特色的监管体系和制度,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
(一)生产企业实行许可证管理不利于企业发展。《条例》规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行许可证管理,产品实行注册管理。企业具备相应的场地、设备、人员、检验仪器,经现场审查合格后方能取得企业许可证。之后,要经过标准复核、产品检测、临床试用、注册审查等程序,产品才能取得注册证,具备上市销
售的资格。冗长的审批程序,导致企业投资周期拉长,风险加大,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积极性。
(二)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制定思路不利于监管。现行分类目录对医疗器械的界定仅作原则要求,具体一个品种是否属于医疗器械、应属于哪一类医疗器械界限并不清楚。SFDA也因此出台文件“补丁”以明确某种产品的分类界定,但时间一长,国家局的“补丁”前后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矛盾。而且由于分级负责审批注册,各地掌握的标准不一,经常发生同一产品在各地以不同类别进行注册,从而给基层局的市场监
管带来很大难度。
(三)对部分医疗器械的监管力度不一。以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为例。首先,限制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等新开办企业。其次,对现有企业要求具备塑料加工、针管加工等全部配套能力,限制了社会化分工。再次,投入的监管精力过多,从生产、流通、使用到使用后销毁进行全过程的监管。此外,卫生部门还要发卫生许可证,计量部门要发计量许可证,多个部门进行多重管理。而其他一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器械,如避孕套、隐形眼镜等,药监部门对其流通和使用环节,目前一直还没有进行有力的监管。
(四)技术支持乏力。首先,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的设置远没有药检所周全,至今仍停留在SFDA下属的10大中心和部分省级检测机构,市级检验机构未成立。其次,全国范围对医疗设备的有效性缺乏技术认可
能力。再次,医疗器械抽验经费不足,抽验品种不多,技术监督工作的涉及面不宽。
(五)决策的科学性、透明度不高,地区间监管不一。首先,在政策、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由于事前、事中的调研不足,导致不合理现象。其次,法规、政策、标准的宣贯工作不系统、不深入,致使各地理解不一;行政许可结果、技术标准不在系统内部无偿公开,更不向社会公开,不方便基层监管工作。再次,上级对下级的指导、督查不到位,导致各地监管水平差异很大,引发地区之间的不平等竞争。
(六)监管队伍建设存在差距。首先,监管力量薄弱,尤其县级药监局基本上无专职监管人员。其次,人员素质不高,基层监管人员缺乏专业背景。再次,缺少系统培训。全国无相应的专业培训机构,基层人
员缺少培训机会。
三、对我国现行医疗器械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
我国应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器械监管体制基础上,学习和借鉴FDA的经验和成功做法,逐步建立并
不断完善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则的有效的监管体系。
(一)加快立法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
目前的《条例》法律地位低,要加强医疗器械监管工作,首要要加快立法工作,出台《医疗器械监督
管理法》,进一步明确医疗器械监管职责,理顺部门间的关系。
(二)提升监管理念,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
树立SFDA提出的“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首先,决策要科学。制定任何监管工作方针政策,都要在充分调查研究并比较国外相关做法的基础上,慎重出台,减少决策的失误率。其次,决策要公开、民主。可以引入公开听证的制度,在政策出台前充分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再次,定位要摆正。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应立足于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通过有效的监管,营造企业公平竞争的环
境,促进医疗器械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三)加强基础建设,为提升监管水平奠定基础。
首先,要重视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修订。针对目前中国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作以下改进。一是成立国家医疗器械分类顾问委员会,专门对医疗器械的界定和分类提供咨询和意见,可以定期对各地上报申请分类的器械或国外市场已上市的器械进行集体研究和讨论后,向SFDA医疗器械司报告研讨的决定,提供分类意见及相关依据,以使SFDA能及时发布正确的分类信息,以避免当前分类工作存在的随意性和补救性的问题。二是参照FDA的做法,分类目录(最好称监管产品目录)根据医学的门类,分别规定医疗器械具体品名、技术结构、适用范围、产品类别。对列入分类目录的品种,SFDA应尽快逐一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加强监管。在监管实践中根据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定期或不定期地修订和调整分类目录,增加医疗器械监管品种,逐步拓宽监管范围。其次,要加强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建设。医疗器械检验是开展监管工作的技术保障。建议以大区或省为单位,形成设备的技术检测能力,为开展对医疗机构使用医疗设备进行监管提供技术支持;以地市为单位,设立医疗器械检验机构,逐步开展与检验能力相关的日常监督抽验。同时,各地要保证适当的监督检验经费,使监管工作有质的提高。再次,要加快信息化
建设的步伐。网站提供丰富的信息,检索也十分方便,既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又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在美国,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使用各单位内部都实现了电子信息化,所有活动都有信息记录,便于管理
部门的检查和跟踪。
(四)重视队伍建设,为开展监管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质量完全取决于监管队伍的素质。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的高素质的监督管理专业队伍,是推进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发展的关键。首先,注重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把进人关。根据医疗器械监管专业性强的特点,合理设置岗位要求,以岗选人,注重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其次,注重教育培训,提升执法水平和监管能力。一方面,要结合各地实际,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加大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着重抓好医疗器械监管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可采取定期轮换岗位、上挂学习、下派锻炼或地区间的交流等形式,培养和锻炼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再次,建立激励机制,发挥职工潜能。要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阳光操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能下能出的“绿灯畅通”机制,要建立和完善业绩奖励机制。对于一些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评审岗位,可以实行岗位聘任制。
(五)转变监管模式,为保证安全有效积极探索。
在具体的监管模式中,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积极探索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监管模式是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各级药监部门的重要任务。首先,突出监管重点,改进注册办法。目前,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对无危险性或危险小的器械不实行注册,由企业自己负责其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这种方式既减轻监管部门的审批任务,又增加企业的责任感,有利于诚信体系建设。中国要改进现行的注册办法,探索危险级别低的第一类器械取消注册,实行备案管理和上市后监管。其次,加强上市后监管,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减少上市前的审批,加强上市后的监督,这是国际上对医疗器械监管的趋势。对医疗器械安全性的控制,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上市后的监督中,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正是上市后监督的重要环节。美国是最早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的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规范。SFDA要学习FDA的做法,全面启动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切实加强上市后监管。再次,改进处罚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模式。FDA对不是非常严重或故意的违法行为,一般都给企业以主动纠正的机会。SFDA可借鉴这种处理方式,采用召回、现场纠正和发警告函等方式,给企业主动纠正违法行为的机会,推进人性化监管模式。对于严重的或故意的或累犯的行为,则依法查处,以防止类似行为再次发生。(资料来源:主流媒体网站、报刊)
本文由北京空军总医院挂号服务网整理转载http://
第四篇:物业维修资金管理问题及改善建议
物业维修资金管理问题及改善建议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房地产企业在加快建设进程的同时也在大力提高建设水平,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及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步提升,我国形成了新的业态,物业管理公司应运而生。物业维修资金管理是物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我国物业企业对物业维修资金的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探究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当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主要讨论做好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物业维修资金归集不齐的影响、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物业维修资金管理问题改善方案。
关键词:维修资金管理;物业;问题;改善建议
物业维修资金的建立属于一项民生工程。所以,物业公司要重视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工作,积极地通过优化配置物业维修资金,达到最大化的物业资金管理及使用效果。与此同时,物业公司要转变物业维修资金管理理念,使得该项管理工作进入崭新的发展局面,提升人们对物业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物业维修资金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物业公司要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科学地开展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工作。
一、做好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物业维修资金管理的内涵是物业维修管理部门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的专用于住宅共用部位与各项公共设施维修与改造的费用。而物业维修部门负责合理地配置资金,提高公共设施维修水平,为业主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业主生活需求及品质。这样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在优质的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下,公共设施这项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得到有效提高。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自身所承担地责任,主动地践行物业管理工作。为保证物业维修资金管理水平,有必要不断地总结管理经验,构建科学的管理方案,以便及时高效的解决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二、维修资金归集不齐的影响
维修资金是开展物业管理活动的基础。维修资金短缺,最终会导致物业管理工作大打折扣。维修资金归集不齐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维修资金匮乏,将影响物业工程维修改造工作进度与质量;二是维修资金短缺将影响物业管理人员对物业资金的优化应用,进而降低业主的生活质量;三是物业维修资金归集不全面,将可能导致业主之间以及业主与物业之间矛盾激化;四是物业维修资金归集不全面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物业维修资金归集越来越困难,从而导致物业管理工作陷入僵局。
三、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不健全。从目前现状来看,物业维修管理体系尚不健全,使得很多物业管理工作不能有效推进。主要表现在,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主体不明确。有的地区物业部门负责保管与运作该项资金;有的地区则是由开发商自主开展物业维修资金管理活动。与此同时,已有的物业维修管理体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物业维修资金管理责任人不能充分地发挥物业维修资金的效用,影响物业服务的质量。(二)维修资金代管责任不够明晰。物业维修资金代管责任不够明晰容易导致后续工作出现问题。比如,互相推诿责任、引发责任人之间的矛盾、降低物业服务质量、影响业主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总而言之,责任不够明晰会诱发一系列问题。所以,需要明确维修资金代管责任,进而规避这些问题,从而树立良好的物业服务形象。(三)维修资金监管不到位。维修资金由全体业主缴纳,最终汇成金额巨大的维修资金池。如果不能有效地监管维修资金,就容易为他人私自挪用以及为贪污资金埋下隐患。目前,维修资金监管并不到位。比如,不能及时全面的记录物业维修资金的支出信息、维修资金监管制度建设不全面等。
四、物业维修资金管理问题改善方案
(一)完善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支持物业管理工作,拉近业主与物业之间的距离。因此,要投入精力完善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体系。具体方法如下:首先业主是物业维修资金管理的服务对象,业主对管理工作的看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全面地搜集地业主的意见建议,进而完善管理体系;其次在信息技术高效发展的背景下,物业部门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构建物业维修资金查询系统,提高资金的透明度;再次物业部门需要不断总结物业管理经验,提升管理体系构建水平。最后,物业部门在完善了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体系之后还要加大对管理体系的宣传力度,提高业主对管理体系的认识。此外,物业部门构建信息沟通平台,可以使自身与业主高效互动,以便更好地解决业主的问题。(二)明确物业维修资金代管责任。通过明确物业维修资金代管责任,资金管理水平可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要科学合理的划分代管责任。具体方法有:一是深入研究与物业维修资金代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根据法律法规内容科学合理地划分代管责任,以保证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工作的合法合理化;二是召开会议,讨论划分责任的方式,并综合整理讨论内容,形成责任划分方案,相关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自身责任;三是构建物业维修资金代管责任机制,以此约束代管行为;四是拓宽业主意见反馈渠道,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采纳业主意见,保证责任划分的有效性;五是建立奖惩机制,奖励出色完成资金代管任务的工作人员,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反之,要适当地惩罚没有很好完成资金代管任务的工作人员,以此督促他们整改并提升专业管理水平。(三)提高物业维修资金监管水平。监管部门是提高物业维修资金监管水平的主体。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认真地执行监管工作。监管的事项包括,指定工作人员深入各地小区之中,了解公共设施使用情况。如果发现因维修资金落实不到位导致公共设施无法使用,就需要查明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责任人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维修资金健康运转,提高维修资金利用效率。不同地区的物业维修资金监管制度存在差异,进而加大了物业管理难度。为提升资金监管水平,要摒弃不合时宜的物业资金监管理念,选用先进的监管理念,进而构建先进的监管制度,从而保证资金管理人员的行为处于制度框架下。此外,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大物业维修资金监管力度,及时发现维修资金管理问题,进而制定维修资金管理方案,从而强化物业资金管理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物业服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物业服务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是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的重点。因此,物业公司需要增强资金管理运作能力。维修资金是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物业公司可以从优化物业维修资金管理的角度出发,确保资金管理质量。当前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管理体系不健全、维修资金代管责任不够明晰、维修资金监管不到位等。为此,要提出针对性地改进策略。包括完善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体系、明确物业维修资金代管责任、提高物业维修资金监管水平等。除此之外,还要吸收与借鉴优秀的物业维修资金管理经验、优化管理流程,以保证物业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参考文献:
[1]刘力,毛海波.规则与秩序之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规范与当事人权益保障[j].法律适用,2019(16):81-90.[2]沈建忠.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为本推动行业创新发展——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j].中国物业管理,2019(05):13-23.[3]高雅.业主权利视角下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9(04):218-219.[4]规范高效管好用好房屋养老金——打造物业维修资金管理“连云港模式”[j].中国房地产,2017(34):13-15+2-3.[5]席建林,陆齐,李兵.《上海市虹口区久乐大厦小区业主大会诉上海环亚实业总公司业主共有权纠纷案》的理解与参照——追索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j].人民司法(案例),2018(02):24-30.
第五篇: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
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
所属职业分类:技能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现代医疗更多的依赖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隶属于各医疗设备公司或者各大医院器械科,主要负责各种医疗仪器、器械的现场安装、调试及维系服务等工作,保证临床工作正常运转 职业概述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现代医疗更多的依赖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隶属于各医疗设备公司或者各大医院器械科,主要负责各种医疗仪器、器械的现场安装、调试及维系服务等工作,保证临床工作正常运转,一般要求医学工程,机械,电气,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知识,有技术开发或设计的工作经验。工作内容
1、负责各种医疗仪器、器械的现场安装、调试及维系服务工作;
2、受理投诉,解决售后技术使用问题。
职业要求
教育培训:医学工程,机械,电气,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工作经验:有一年以上的技术开发或设计的工作经验。有较强的与客户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观念。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
1、热爱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要热爱这个工作。工作让我们生存,职业让我们受尊敬,爱岗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技术创新,灵活运用,才能使医疗设备维修工作做得更好。
2、热爱伤病员。这是新时期的理念,伤病员是消费者,是上帝,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核心就是为伤病员服务。只有同伤病员的关系和谐,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3、严谨维修。严谨维修要求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勤于进取,热爱新技术、刻苦钻研学问、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才能在现代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中得心应手,维修后的医疗设备计量准确性达到法定要求,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
薪资行情
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的月薪一般在2000-6000元之间。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主要负责各种医疗仪器、器械的现场安装、调试及维系服务等工作,因此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通常本科毕业的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月薪在2000-3000元之间,研究生在3000-5000元之间;工作经验丰富的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通常起薪也较高,在4000元左右,如果具有在进口医疗器械产品专业维修服务公司工作的经历,收入会更高;另外,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的收入也不同,通常外资企业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的收入要高于民营企业。职业发展路径
我国是医疗器械消费大国,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进一步增加,一些小型的医疗设备已经走向家庭,行业发展空间将更为广大。医疗卫生部门、生物医学仪器设备企业等单位对该类人才都具有强大的需求,有着相当广泛的就业市场。
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高级灰领人才
CT或者B超坏了,谁来修?修理者有没有职业资格?如今,医疗器械维修和管理人员新职业的开发被纳入了有关部委的视线中。这对医院从事设备维修和管理的人员来说是个好消息。这让我想起了――我所见到的汽车检修师,打开汽车前盖儿静听一下发动机的声音,即可判断这辆车六个汽缸中有一个缸不工作,或火花塞不点火、活塞环断了。这样的汽车检修师肯定是长期积累了经验,能手到“病”除,让你立等可取,在半小时后开车就走。这样的工程师在医疗器械行业也有。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第一台800mAX线机组引入中国。当时西门子公司派人来中国作专题展示和技术座谈。德方由五人组团,其中有团长、销售经理和秘书,另两位是技术人员。团长、经理与我方谈判,介绍机组结构的是两位技术人员。他们在两小时的时间内神速地把一台复杂的大型X线机组开箱安装起来,让人钦佩不已。
我惊诧地探问这两位是西门子何等人物,德方团长说他们是公司的高级技师。他们不仅理论精通,而且手艺高超,既会动手又能动脑。团长说,在德国,他们的物质待遇是最高的,政府还赋予他们相应的职业资格,好多技术工作必须请他们来完成。这就是我初次见到医疗器械行业的高级灰领。
上世纪80年代初,我随团赴美参加商务活动。在博览会上结识一位HOUP医疗器械公司的杨志行先生。他是纽约众多医院的医疗设备紧急处理的特约代表。他对我说,明天有重要的心脏手术要他到场,负责人工心肺机的开机和正常运转,他将与主刀教授同时值班,等所有手术都完了才能回家。一次我随这位杨先生去医院手术室参观他的工作内容,他负责准备好膜肺(人工肺)和各种管路等消耗品。与医生一样穿了消毒的白大衣,在那里巡回监视设备。哪台机器报警了,他马上过去处理。电和机械,他样样通晓,与医院关系之熟使人看不懂他究竟是什么身份。更奇怪的是,他开的车上写着“应急车”的字样,可以直闯医院大门,交警也为之挥手放行。我们相处一周后,我才弄清他的特殊身份和使命。他就是政府认定有职业资格的医疗器械行业高级灰领人士。
今天,我们在开发新职业时认识到在发达国家医疗器械行业中,几十年前就有这种政府认定的专业职业资格。
在国内一些大医院也有很多技术娴熟的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人员。如北京阜外医院郝子健技师可以说什么放射设备他都懂,都会摆弄,巧手一双、头脑敏捷。协和医院设备科的王振平科长,曾改装一台40年代的GE床旁X线机,在病房用得得心应手„„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来说明既能用脑又能动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那些临床工程师们。他们出一个金点子,往往能使医疗设备延长使用寿命。专业科室的主任特别喜欢他们,他们在,手术医师就有安全感。
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这部分人在医院里还是无名英雄。他们往往被医院行政领导遗忘,他们也缺少奖励的机制,就凭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工作。他们的工程师职称或许是通过跨行业来评得的。他们工作再努力,也许永远只是个普通工程师。因此,他们中有些人不得不丢掉半辈子的技术生涯,投身于商贸活动。这种“弃技从商”的现象正说明我们缺乏一种机制保证这支技术队伍的稳定,并不断发展和提高。
今天,国家开始重视灰领人才问题,开始考虑用职业资格来证明这部分人的价值。医疗器械维修和管理人员新职业的开发工作,将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上海医疗器械职业培训中心具体承办。按医疗器械中装备性的产品分类,将划归四个新职业,即医用电子仪器专业职业、医用放射线设备专业职业、医用检验与光学仪器专业职业、医院设备专业职业。将来通过考核的学员,会像现在的会计师、医师和律师一样,取得自己的职业资格证书。
显然,对临床医院和生产企业来说,新的职业培训工作不仅能巩固现有的维修技术与管理人员队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将为造就出我国自己的手脑并用的高级灰领人才做出贡献。
如今,医院的医疗设备早已从听诊器、血压表、X线机和简单的生化仪发展到高档的CT、磁共振等。这些现代化设备集光、电、机、磁、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一体,有的设备价值高达上千万元,大型医院的医疗设备固定资产已经超过4亿元。
不容忽视的是,因医疗设备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在不断增加。要保证这些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离不开相关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被称为医学工程师。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医院技术职称中没有医学工程师这个系列。医疗设备维修人员也没有资格认证。他们有的归属于设备科或者医学工程科,有的依附于总务科下面的维修小组,还有的甚至置身于电工室。他们当中一些专业知识较好的改了行或者跳了槽。
医院为什么留不住他们呢?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医学工程师晋升“无门”。他们要晋升职称往往挂其他行业,比如技师、工程师等。同时,医院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深造也不够重视,重使用轻培训,在人才奖励、提拔、职称评定等方面缺乏激励机制,使他们感到待遇上的不平衡。
上海市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组织的一次对该市二级以上医院的调查发现,在医疗设备总资产增长的情况下,医学工程师的人数反而减少。技术发展了,管理和维护的队伍却在萎缩。专家称,这是极不合理的。
现在像电工有电工本、开车有驾照一样,医疗器械维修也将要有准入制度了,医学工程人员也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但愿不久的将来,他们也能获得相应的医学工程师职称。
咨询案例
问:张老师,您好。04年我毕业于一所二本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后就职于省内一家三甲医院从事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至今。虽然我现在已经能够很好的干好这份工作,但我已经发现自己慢慢地已经厌倦这种工作方式。特向您咨询一下,我以后的路该如何?
一、现状:
1、已婚,并已经建立了一个三口之家。
2、单位对我们专业不重视,无论从职称,待遇和晋升等方面都不如临床一线,存在重医轻工现象。
3、本人其实比较热爱医疗器械这行,而且在医院里专业技术水平也比较过硬,但对于目前从事简单而又乏味,缺乏条理性的维修工作已经厌倦。
二、本人性格:独立,不怕苦,偏内向,喜欢与特定的人成为朋友,甚至好朋友,不擅长与较内向的人交往,较容易与外向的人交往,喜欢与诚恳、可信、能谈心的人成为较好的朋友,较不喜欢类似业务员那种见面就是朋友的人,但也能与此类人交往。与陌生人交谈时并不擅言辞,但与谈得来的人交往则不存在障碍。外人并不认为我是内向的人,只是感觉有少许拘谨。自信,乐观,相信只要想做就能够做到,对生活也是充满乐感。
答:你好,你可能进入通常的职业倦怠期,每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3至5年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关键在于需要思考,出现这样的情况的问题到底是和自己个人的什么性格要素发生了矛盾。
很高兴看到你描述“本人其实比较热爱医疗器械这行,而且在医院里专业技术水平也比较过硬”,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你还是幸运的,至少你在从事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要知道职场中有非常多的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但你又描述了对于目前的内容感到厌倦,那么就你自己了解你可以怎么发展呢?
我拿我自己来做个分析比较,我一直是做招聘项目和培训讲课。确实,招聘也就是那么回事,培训也就那么些主题,有时也会厌倦,但我会去琢磨人的行为背后到底有哪些要素呢?怎么样更好地能观察到,怎么样在讲课中更好地去柔和细节让听众接受?每每在同一主题我变换要素让听众寓学于乐,我便很兴奋。为什么啊,因为我深爱HR咨询这个行业,我们公司有统一的讲课ppt,但是我每次讲课都要精心修改和设计而且很投入。这就是爱,爱能够使得你超出工作的职责,追求更高的境界。你说你热爱,你爱的到底有多深?
至于外向内向,这个都有适合性,在专业术语上,外向还分为强中弱,销售一般都应该是外向强的人,典型特点是在陌生聚会非常喜欢结交很多人。我和你一样都属于技术类,所以外向和内向皆宜,关键是看具体岗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