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全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医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市三次党代会及人大政协两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卫生工作要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深化新医改为主线,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安全为核心,以改进服务合理控费为重点,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为着力点,以“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和创建优质医院为载体,扎实做好医改、医政、医管、药政、中医、血液、科教、社区卫生、护理及感控、急诊急救、学会、干部保健等工作,推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好安康作出积极贡献。
一、全面完成年度医改任务
1、整体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按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推进整体”的工作思路,当好参谋助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市政府领导下协调相关部门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以破解以药养医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推进人事、编制、分配、价格、支付制度、药品采购、监管等综合改革为突破口,调动各方积极性,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县级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全面推行县镇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优势互补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健全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力争在服务模式转变上取得突破。
2、全力推进药品“三统一”。3月底前,全面建成县级药品“三统一”采购配送结算管理中心。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三统一”药品配送率达90%以上、使用率达95%以上;药品“三统一”由县向市延伸,市、县两级公立医院配备基本药物品种、比例及销售金额达省定标准。
3、改进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二级及以上医院要简化服务流程,全面推行预约诊疗、无假日门诊、志愿服务和各项便民服务措施;规范先诊疗后结算、检查结果互认操作管理办法;推行优质护理,改善病人就医体验;开展抗菌药物、耗材专项整治,加强成本核算、绩效考核,开展支付制度改革,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
4、加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和重点专科建设,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急诊急救、县医院儿科能力建设;做好以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信息化管理平台及医院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县医院pacs系统及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任务,推动医院信息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衔接。加快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完善城市医院对口帮扶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强化督查落实“项目、人员、时间”三到位;完成“万名医师培训”、县级公立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任务。
二、持续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1、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及“优质医院”创建活动,全面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及十六项医疗核心制度,推行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保障质量安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努力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2012年,力争创建1所“区域优质医院”、1-2所“优质县医院”。
2、适时召开大会表彰先进、启动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复)审和十项达标工作,力争今明两年每个县区均有1所达到“二甲”或“二甲水平”的公立医院。白河、紫阳、岚皋、宁陕、镇坪县医院要全面启动“二甲”医院创建工作,市妇幼院、平利、岚皋县中医院、汉阴、紫阳县妇幼院年内要完成等级医院创建任务。
3、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为抓手,努力规范诊疗行为,合理控制费用。
二、三级医院分别选择至少10个、20个西医病种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其中三级医院至少选择心血管、神经血管介入和骨关节植入病种各1个;
中医院选择中医病种不少于病种总数的60%,且各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入组率不低于50%、完成率不低于70%。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抓手,多措并举,2012年,将各医院门诊、住院均次费用增幅控制在8%以内。
4、以深入开展优质护理为抓手,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三级医院的所有病区(房)、二级医院50%的病房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要改革管理模式,健全管理层次,落实护士配比,开展星级评选,提高工资待遇,完善绩效考核,调动工作积极性,提供满意周到服务;加强岗位练兵及层级培训考核,实施专科护士培训,重点加强血液透析、重症监护、急诊急救、两室等重点专科(岗位)护理技能培训,努力提高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
5、以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为抓手,加强药事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药学部和药剂科建设,按要求配备临床药师;加强处方点评和抗菌药物分线分类管理,建立药物超常使用预警、公示制度;积极开展细敏试验和病原微生物监测;严格控制I类切口和介入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要控制在40DDD以内。同时,要认真落实“一品两规”制度,严控药占比,规范中药饮片、颗粒剂、中药小包装、中成药及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使用。
6、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严防院感事件发生。加强感控专职队伍建设,感控人员要参与全院医疗质量控制以及消毒设备和医用耗材的采购管理工作;强化督导检查,全面推进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口腔科、两室、内窥镜室等重点科室和部位的达标建设;加强培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规范开展目标性和耐药性监测,完善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平台。
7、以核心技术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临床重点科室建设管理。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优势专科,启动新一轮市级重点专科、特色专科评选,建立市级重点、特色、优势专科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急诊科、骨科、口腔科、眼科、妇产科、新生儿科、手术麻醉科室、神经内、外科、感染性疾病科、血液透析等科室的建设和管理;着力抓好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科、输血、病理、重症医学科的达标建设和质量评价;启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
8、以急诊急救体系建设为抓手,提高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健全市、县两级120院前急救网络,推行120院前急救“七统一”;加强市、县级指挥平台建设,年内建成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和5个县级急救中心。
9、以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推行医疗责任保险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平安医院”创建。积极协调综治、司法、公安等部门做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探索引入商业保险参与调解和理赔,积极化解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2012年,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必须实现市县级全覆盖。
10、以落实《关于加强医疗安全的十条意见》为抓手,全面加强医院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二级以上医院定期巡查及安全大检查制度,全面落实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及流程管理,强化学习培训和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医院安全。
三、全面加强准入管理
1、修订完善市、县两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分级管理原则,严格医疗机构尤其是专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和年度校验,适时启用全国医疗机构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建立不良行为登记、公示、警示、训诫制度。整顿医疗市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超范围行医,开展全市口腔、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精神病防治专项整治。
2、严格人员准入管理。认真组织医师资格考试,依法规范医师、护士联网执业注册管理;组织开展医师、护士定期考核;严格医师外出会诊及多地点执业管理;积极推行医学检验人员上岗证制度。
3、规范临床技术应用管理。严格二、三类医疗技术的准入,2012年重点对关节置换等五项二类技术进行评审和准入,对各单位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新业务进行准入评价。
4、加强医疗广告及大型医疗设备的准入管理,严格审批程序,严查非法融资、捐赠医疗设备。
6、加强社会资本办医的准入监管,引导社会办医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民营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定期考核评价制度和退出机制;加强日常监管,规范诊疗收费行为,提升形象。
四、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1、全面实施《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支持市中医院申报省级中医药临床研究
基地,抓好市、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建设;继续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及优势、特色专科建设,规范急诊科、煎药室、针灸康复、理疗科建设管理;实施“三名”战略,深化技术合作和对口帮扶,以适宜技术推广为载体,建立县域中医药人才网络,开展新一轮师带徒、“西学中”培训,完成县级中医骨干医师、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和订单定向中医类学生免费培养任务。
2、继续开展“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力争建成一批“名老中医工作室”、“国医馆”和中医药“治未病”中心,并在12项关键指标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保健服务。发挥市中医院的引领作用,突出其中医药特色,支持其加强中医药文化及信息化建设,努力扩大对外交流。
3、抓好国家和省级示范中医院、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农村中医工作达标县及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创建。
4、积极争取并组织县级中医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推行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落实人员编制及财政补偿政策,提高参保参合城乡患者中医药报销比例。
五、全面加强血液管理
抓好无偿献血宣传促进,确保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的充足供应;认真落实“一法两规”,加强市中心血站建设,着力解决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问题;强化安全合理用血培训及监管,开展一年两次的知识培训和采供用血质量安全大检查,确保全年无采供用血事故发生;继续开展输血科、储血库标准化建设,完成县级医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达标建设;加强对血站、单采血浆站的质量控制和日常监管,做好感染控制及消毒监测工作。
六、继续抓好医学科研教育
引入卫星应用技术,加快“两站合一”的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建设,实施“万人培训计划”,抓好“万名医师培训工程”,适时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基地建设;积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推广一批新技术、新项目;组织各单位开展医学科研,积极争取省、市科研项目、课题或立项,努力提高科研教学能力。
七、全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汉滨区)
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从业人员转岗培训扫尾工程;督促新城、老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省级示范中心的创建;全面开展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和绩效考核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合理核定编制,推行药品“三统一”,完善财政补偿,探索建立分工协作和双向转诊制度,推进医保门诊统筹,落实社区首诊,加快转变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强化团队责任,推行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充分发挥“六位一体”职能,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强化绩效考核并及时足额兑现补助资金。
八、认真做好干部保健工作
争取落实机构编制,着力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组织各级保健对象开展年度体检,健全完善健康档案;加强保健基地及制度建设,做好日常医疗服务及大型活动、重要会议医疗保障。
九、统筹做好其他医政管理工作
健全完善二级医院院长例会制度;组织开展医政、医院管理干部的业务学习培训和对外交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完成学会换届改选,积极举办学术交流及培训活动,认真做好医疗事故鉴定;充分发挥市级质控(诊疗)中心作用,加强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及督导培训;做好防盲和残疾人康复、征兵体检等工作。
第二篇:医政医管工作要点
附件:
2012年全区医政医管工作要点
2012年全区医政医管工作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中心,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核心,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为抓手,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改善医疗服务监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稳步推进医改相关工作
(一)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以探索取消县级医院药品加成为突破口,彻底革除以药补医的趋利机制,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建立补偿机制,理顺补偿渠道,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二)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以银川市和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为重点,继续积极探索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改革,鼓励和支持各其他公立医院积极大胆探索;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落实国家和省级重点联系县医院工作,推动县级医院加快发展,今年力争有所突破。
(三)大力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结合全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落实县级医院能力建设项目和远程会诊医疗项目,落实《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功能规范》,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年底全区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实现电子病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四)推动建立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推动建立以二、三级医疗机构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其它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立专家定期坐诊、巡回指导、双向转诊等制度,对大型检查检验仪器设备实行开放共享,形成各级医疗机构间功能互补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五)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继续推进以常见病种、重大疾病为主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分别不少于50个和30个,试点病种中符合入径标准的患者入组率不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低于70%,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六)丰富医院便民服务措施。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创新预约方式,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优化门急诊诊疗流程,设立方便门诊,实行错峰、分时段诊疗,全面推广叫号服务,合并挂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简化就医手续。探索推进住院流程再造,积极实施预约出院结算。推行先诊疗、后结算和志愿者医院服务模式。
(七)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提供高端医疗服务和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加强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管理培训,促进社会资本办医规范健康发展。
(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出台《宁夏医师多地点执业管理办法》,引导医师到基层服务。
二、落实四项“工程”和四个“活动”
(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程。按照卫生部的安排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落实我区5个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任务,保证项目实施效果,有效提高我区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自治区级优势专科建设工程。按照《自治区医疗机构省级优势专科发展规划(2009-2013年)》,启动第二批自治区级医学优势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工作。
(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临床科室护理服务要充分体现专科特色,探索开展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优质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建立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三级甲等医院、三级乙等医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分别达到80%、60%和40%以上。
(四)“健康快车”复明手术工程。实施“健康快车”复明手术项目,为我区1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五)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活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指导意见》,有效控制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等医药费用相关监控指标,落实“三个挂钩”,充分调两个积极性,实现监控指标“六降六升一规范”,力争到2012年底,我区医疗费用增长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增 长水平。
(六)“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长效工作机制。
(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抗菌药物管理的有效措施和长效机制。
(八)“三好一满意”活动。继续在全区医疗系统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医院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三、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医疗机构管理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各类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加快建设自治区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指导建立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专业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区医疗安全质量控制长效机制。
(二)继续开展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工作。按照《宁夏医疗机构分级管理评审办法》和《宁夏县以上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实施方案》,继续开展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三)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预警机制。落实重大医疗事故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开展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信息和临床用药安全信息报告、收集和分析工作,减少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四)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审核工作,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严格落实全国统一的手术和麻醉技术管理制度。继续组织做好介入诊疗、人工关节植入、内镜诊疗等重点医疗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规范诊疗行为。
(五)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继续深化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组织、引导医院和医师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责任保险投保率达到90%以上,完善调处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努力将各类医患矛盾纠纷的处理引入合法化渠道。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院务公开工作,落实“首诉负责制”等各项工作制度。
(六)加强突发事件和重大疾病的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加强院前急救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组织做好重大传染病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重大事件医疗保障工作。
四、强化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一)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管理。落实区域卫生规划,严格医疗机构的准入,加强医疗机构审批、校验管理;健全日常监管和抽查相结合的监管模式,探索建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监管的有效手段。加强对民营医院执业行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执业行为信息公示制度
(二)加强医疗服务体系中薄弱环节的建设。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病理科、急诊科、手术室和血液透析室等关键科室的建设。完成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推进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三)加强医师队伍管理。组织做好医师资格考试工作,推进专科医师准入管理,落实医师定期考核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
(四)加强医院感染监管。贯彻《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和监测网络,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和医院感染报告制度,落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措施,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加大对相关事件的处理力度。
(五)加强临床药事监管。落实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推行《国家处方集》,建立健全临床药师制度,开展合理用药监测,规范临床用药,提高药物治疗学水平。
(六)加强病案监管。贯彻落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法规、规范,建立健全病历全程质量监控、评价、反馈制度,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甲级病历率达95%以上。
(七)加强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加强医疗美容服务管理,执行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制度,促进医疗美容服务健康发展,保证医 疗安全。
(八)开展“优质医院”创建活动和三级医院巡查工作。积极组织参与国家创建优质医院活动。按照卫生部大型医院巡查工作要求,加强对全区三级医院医疗服务监管,不断提高医院运行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五、促进护理事业发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一)加强护士队伍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护士执业管理。加大依法监督力度,促进医疗机构加强护士队伍管理,落实护士配备标准,保障护士合法权利,规范护理执业行为。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急诊、手术室等专科护士培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二)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制定区域护理事业发展规划,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丰富护理内涵、扩展服务领域,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推进区域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血液管理,保证血液安全
(一)深入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优化无偿献血人员结构,加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推动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建设,建立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二)健全采供血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推进采血屋和采血点的设置,以血液供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目标,完善储备点网络建设。完善采供血机构、用血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血液采供监管。以质量为核心,加强采供血(浆)机构质量体系建设,开展血站核酸检测试点工作,实行采供全过程监管,加强督导检查,保障采供血(浆)安全、规范。
(四)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1版)》,开展合理用血培训及点评工作,加强病员自体输血,提高自体输血比例,最大限度节约血液资源。做好血友病诊疗工作。
七、统筹做好其它各项工作
(一)积极推动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继续推进“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的落实,加强管理、考核,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支援医院、受援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开展巡回医疗,发挥城市三级医院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实施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
(二)配合做好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等重大疾病医疗救治工作。
(三)继续做好卫生“三下乡”活动,做好征兵体检、戒毒等其他工作。
(四)加强医政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组织全区医政干部学习新的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提高医政管理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三篇:医政医管要点
医管要点
一、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一)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1.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2.优先建设发展旗县级医院。
(二)创新公立医院体制、机制
1.推进管办分开,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监管机制改革。2.推进政事分开,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理顺公立医院
3.推进医药分开,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以革除以药补医为突破,健全
(三)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
1.重点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健全和落实医院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
2.完善医院服务。采取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要加强医院周边环境整治,严格车辆管理。加强医院病房管理,减少陪护率。3.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全区各医院要不断完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按
二、组织实施城市医疗机构支援农村牧区的各项工作
1.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按照《内蒙古自治区2012
2.协调做好北京-内蒙古对口支援工作。
三、加强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监管工作
1.制定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监管措施并组织实施。
2.开展优质医院创建活动。
3.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制定《医疗服务监管办法》,健全日常监督检查 医政要点
一、落实医改目标新举措,稳步推进医改相关工作
(一)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进一步加大临床路径
(二)稳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推进提高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
(四)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五)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六)继续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试点。
二、统筹安排,深入推进三项活动、二项工程等专项工作
(一)“三好一满意”活动。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三)“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
(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程。
(五)优质护理服务工程。
三、加强医疗服务要素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一)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二)严格医务人员执业管理。三)完善专科医师管理制度。
(四)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五)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四、完善医疗质量控制组织和制度体系建设,提升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二)强化医疗核心制度落实。
(三)强化医院药事管理。
(四)强化医院感染管理。
(五)加强血液质量安全管理。加
五、加强护理工作管理,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一)加强护理管理。
(二)改善护理服务。三)提升护理服务能力
六、宣传引导,加强血液管理,保障用血安全
(一)加强宣传引导,拓展采供血能力。
(二)加强临床用血管理
七、其他医政工作
第四篇:2014届全省医政(医管)工作要点
2014年全省医政(医管)工作要点
2014年全省医政(医管)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总体部署,坚持以改革、发展、服务、监管为主题,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措施为主线,以创新创优为动力,以人民满意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着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着力改善医疗服务,着力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着力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
重点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家试点城市镇江市公立医院改革。
(一)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所有县(市、区)县级公立医疗机构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全部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促进政府加大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通过开展调研督导、阶段性评估等,确保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顺利进行。
(二)深化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
— 1 — 市镇江市进一步深化落实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政策、任务、措施,不断深化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促进政府财政补偿政策落实,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快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监测、评估,及时总结,努力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框架。
(三)继续推进分工协作机制建设。贯彻落实《江苏省关于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的意见》,修订完善《江苏省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管理规范(试行)》,研究制订20个左右常见病入出院和转诊标准。引导城市三级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三级医院,探索通过以技术、资产等为纽带的医疗集团、康复联合病房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
(四)积极配合推进其他改革工作。继续以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为核心,探索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以建立体现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为目标,推进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医院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探索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二、着力改进医院服务
重点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 2 —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强化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五)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进一步落实改善服务24条具体措施。继续推行预约诊疗服务,继续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与省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直连工作,扩大分时段预约及转诊预约的覆盖面。完善省级平台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加强预约诊疗服务信息监测,提高预约诊疗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2014年,所有三级公立医院、有条件的县(市)级二级公立医院与省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实现直连上线;三级公立医院专家门诊预约就诊率保持在85%以上,二级公立医院预约就诊率进一步提高。继续开展医院业务流程重组试点,鼓励二、三级医院建立整合型医疗团队,探索建立以疾病或系统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模式。扩大日间手术试点,努力缩短平均住院日,2014年,各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全面开展试点,力争公立二、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分别达9天左右、10天左右,三级专科医院平均住院日比上继续有所下降。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为切入点,落实“三合理规范”、推进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促进二、三级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严格控制药占比,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组织开展全省大型义诊活动周,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推进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继续开展医疗服务暗访活动。
(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继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丰富护理服务内涵。大力推进护士岗位管理试点,每个省辖市确定1—2所二、三级试点医院,加强对7所省
— 3 — 重点联系试点医院指导。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研究制定《江苏省临床护士分级岗位培训的指导意见》,继续开展护理管理人员培训、专科护士培训、“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完善专科护士培训制度,科学建立专科护士体系,制定加强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改革专科护士省级培训资格选拔方式,落实专科护士省、市分级培训制度。研究制订专科护理标准和《特殊科室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常规》、《个案护理》,开展专项检查和年轻护士能力考核。在部分省辖市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模式试点,将医疗机构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2014年,全省二、三级公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分别保持在85%、95%以上,其中A类病房数不低于上一,力争高于上一,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85%以上。
(七)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实行各类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常态管理,建立健全重症病例病情评估、紧急会诊抢救、重点病例巡诊、远程会诊、特殊病例高级专家坐镇指导等各项制度,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贯彻落实《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开展宣贯培训,规范院前急救医疗行为,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部署,开展院前医疗急救专项整治。
三、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重点加快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临床重点专科、薄弱专科、— 4 — 专科(病)诊疗中心建设与管理,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我省医院整体实力和水平,促进城乡区域医疗事业协调发展。
(八)建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以《江苏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和《江苏省三级医院设置规划(2012-2015年)》为依据,推动各市、县(市)科学制定并强化落实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三级医院设置规划,促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扩张,主要依靠社会资本发展医疗事业,增加医疗资源总量。2014年,公立医疗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政府原则上不再新办综合性公立医院、不再新增综合性公立医院床位,公立医院不得新举债建设,为社会资本办医留下更大空间。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进一步梳理并纠正卫生行政部门在民办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要素准入、设置审批、医院评审、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医疗服务监管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不一致的政策和规定,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营造鼓励、促进社会资本办医的环境和氛围。2014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医疗机构总床位数比例保持在18%左右。大力发展儿科、急救医疗、康复、传染、精神等薄弱医疗机构或临床专科,落实专科医疗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护理、老年医学、康复等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结合实际研究新兴专科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在省辖市、县(市)推进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检查检验中心、临床会诊中心等医疗资源集约化经营试点,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群众就医的可及性。
(九)加强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我省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成效评估,通过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委托康复医学会举办沙龙讲座,逐步推广试点经验;研究制订有利于康复医疗服务发展的相关政策,发展康复医疗机构。研究建立加强三级综合医院早期康复介入的工作制度。加强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推动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发展健康养老服务,研究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医院、养老机构之间的转诊与合作。
(十)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修订三级医院各专科技术标准,对周期内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实施动态考核;组织实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部署,启动2010—2013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期评估和验收工作。加强专科(病)诊疗中心建设与管理,建立省级专科(病)诊疗中心动态考核机制,组织对周期内省级临床专科(病)诊疗中心进行动态考核;积极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各省辖市要积极开展市级专科(病)诊疗中心创建工作。提升综合医院薄弱专科建设与管理水平,组织开展三级综合医院和县(市)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三级综合医院病理科和急诊科建设与管理评价工作。研究制定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引导医院加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中的边缘专科、专科(病)诊疗中心建设,各地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加大专科能力建— 6 — 设投入。
(十一)加快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继续推动落实《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医院大力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开展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估,进一步提高二、三级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应用水平。2014年,力争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4级、5级的医院数进一步增加。各二、三级医院要做好医院信息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与医保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区域协同、资源共享,要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积极配合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继续推进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开展远程会诊服务。
(十二)全面深化对口支援工作。贯彻落实《江苏省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2013-2015年)》,全面深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建立省、市、县(市、区)三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口支援管理责任制,实施对口支援目标管理,加强“科室对科室”帮扶和人员管理,组织开展督导评估、晋升副高级职称前核查工作。继续研究制定完善符合实际、可操作的,能够调动支援医院、受援医院和下派医务人员三方积极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对口支援工作水平。三级医院重点对口支援县(市)级医院,切实落实下派任务和县(市)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任务,加强县(市)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指导督促县级医院制定并落实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发展规划,创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
— 7 — 条件和标准引导县(市)级医院规范发展适宜技术,提高县(市)级医院对20种重大疾病的救治水平,带动县(市)级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县级公立医院要强化对基层的技术帮扶指导和人员培训,建立向乡镇卫生院轮派院长、骨干医师制度,实行纵向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县乡村一体化的管理运行模式,提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落实好对口支援陕西工作,组织对口支援督查;继续做好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自治州、为西藏自治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免费救治等工作。
四、着力强化医疗服务监管
重点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全面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维护医疗机构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继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落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规范实施医院评审。
(十三)强化医疗机构准入与日常监管。依法依规强化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变更、校验管理,规范实施现场校验,组织开展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校验工作的督导检查。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监管,组织开展对基层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专项检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培训,进一步强化依法执业意识,探索建立基层医疗机构监管长效机制。继续强化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日常监管,修订完善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落实记分管理制度,依法查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医疗机构— 8 — 管理信息化,加强医疗机构信息数据报送管理,完善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管理系统的相关信息,提高数据查询利用效率,推进医疗机构执业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十四)强化执业医师和护士准入与管理。依法加强医师资格考试、注册、执业、定期考核全程管理,启动我省医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全程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完善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客观评价医师执业情况。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部署,启动医师执业行为记录记分管理。稳步推进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进一步完善我省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引导医师合理流动。继续开展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认定工作,加强日常监管。严格护士执业注册和执业行为管理。严肃查处医师、护士违法违规行为。
(十五)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规范,建立医疗技术的准入、退出和动态管理机制。修订完善已出台的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和相关技术管理规范,适时选择需要加强管理的医疗技术纳入第二类医疗技术管理。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准入管理。继续遴选一批第二类医疗技术省级培训基地,建立重点医疗技术规范化培训和管理制度,在规范的前提下普及推广。严格实施手术分级管理。继续组织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专项检查。加强人体器官移植管理,规范活体器官移植管理,建立健全伦理审查组织和程序;积极配合省红十字会加大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推动力度,联合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死亡判定标准培训,逐步完善我省人体捐献器官实施流
— 9 — 程,进一步规范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工作;继续开展“飞行检查”,严肃查处违规移植行为。
(十六)规范实施医院评审评价。通过实施医院评审评价,进一步提高我省医疗服务体系总体效能。完善标准体系,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医院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结合我省实际,继续分批修订二级综合医院及三级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引导二级综合医院、三级专科医院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健全省级医院评审员库,继续推进省级医院评审员培训工作,继续加强省、市级医院评审员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化、规范化、同质化省、市级医院评审员队伍,正确把握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新一轮评审的内涵,依据新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全面、规范开展医院评审和复核工作。
(十七)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专业及病种,并达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文件要求。完善临床路径信息上报机制,开展临床路径应用情况评价,提高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和水平。2014年,公立医院中,三级综合医院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入组率不低于40%,入组后完成率不低于60%。鼓励非公立医院实施临床径管理。推进肿瘤等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工作,落实国家原发性肺癌、乳腺癌、原发性肝癌等恶性肿瘤诊疗规范。落实我厅下发麻醉科临床路径。
(十八)持续加大基础管理力度。以落实核心制度、基本规范、“三基”训练为重点,狠抓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础管理。继续开展医— 10 — 疗核心制度明查暗访。继续开展门诊和住院病历、处方质量检查,组织医政管理规范标准执行情况抽查活动,强化基本制度、规范落实。继续组织开展医护人员“三基”考试,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加强各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依托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完善质控指标体系,开展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加强质控信息的反馈,完善质控信息系统,逐步形成科学、规范、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与持续改进体系。各市、县(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安全监管,努力消除监管盲区。
(十九)加强医疗机构药事和临床检验管理。大力推进合理用药。规范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全省县(市)级综合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关键指标全部达标。加强辅助药、抗肿瘤药、免疫调节药的临床应用管理,研究制定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或规范。推进临床药师制度,加强临床药师培训,规范培训基地建设,提高临床药师能力和水平。加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管理,继续开展“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验收工作。切实加强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管理。加强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管理,落实《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管理的意见》,使高值医用耗材应用管理更加规范。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管理专项检查。强化全省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室间质评,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与督查;推进全省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进一步细化互认要求,扩大互认项目;加强临床实验室生物安
— 11 — 全的监管,杜绝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十)实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落实《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12-2015年)》及我省实施方案,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技术标准,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组织开展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岗位培训、中青年骨干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素质。完善目标性监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指导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落实《江苏省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机构建设管理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验收标准,推动建立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模式。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继续组织开展医疗机构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措施落实情况明查暗访。
(二十一)加大医疗广告管理力度。加强对医疗广告审查出证的监督检查。完善医疗广告监测制度,加强与工商、宣传、公安等部门信息沟通,提高监管水平。继续组织开展打击违法医疗广告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违法医疗广告,及时公开查处信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十二)严格血液质量安全管理。按照充足、安全、有效的要求,保障血液供应和血液安全。大力推进无偿献血,积极发挥各级无偿献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整合采供血机构资源,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拓展无偿献血招募渠道,完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机制,开展无偿献血宣传进社区、进高校、进机关活动,继续加大五— 12 — 支队伍建设力度;基本满足临床用血。加强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改进采供血机构执业评审思路和方法,制订第七周期评审标准,分层次设定指标,引导采供血机构向更高层次迈进;组织开展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相关人员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新闻舆论引导和临床合理用血培训;加快推进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采供血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完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网络监测管理模块,逐步实现采供血机构与医疗机构间信息互通共享,探索异地用血报销、血液调剂等远程核准服务。强化血液安全管理,落实血液质量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研究探索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评价制度,有条件的地区推行血液集中化检测,努力实现质控上移、服务下沉;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核酸检测目标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实现核梭检测全覆盖。保证血液供应的前提下,降低互助献血比例;规范互助献血工作,严厉打击利用互助献血组织非法献血的行为。深化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加强医院输血科能力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和评价评估,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积极开展自体血回输,确保输血安全,开展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专项治理活动,力争各三级医院临床用血总量与上年持平。开展血站设置情况调研,建立与医疗机构需求相适应的采供血网络和体系,严格做好单采血浆站准入和管理工作。完善血友病医疗服务工作,不断健全血友病患者分级诊疗体系。开展2014年血液安全、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督查。
(二十三)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
— 13 — 开展维护医疗机构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医疗机构治安责任和安全保卫工作,健全警医联动、联防联控机制,指导各地开展医疗纠纷隐患排查;加强医疗机构“四位一体”安全防范体系建设,提高医院安全应急防范能力;与省公安厅联合开展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院内安全管理调研督查,组织开展医院专职保安训练观摩活动。整合人民调解、司法审判、医疗保险、公安、医学鉴定机构资源,探索建立医患纠纷快速有效的处置机制。继续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员专题培训,完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运行机制,提升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在继续推进医疗责任保险的同时,适时总结推广医疗风险互助金试点的经验,非试点地区继续保持一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责任保险全覆盖;探索设立医疗意外保险的可行性。切实加强医患沟通,探索建立医疗安全事件监测、预警和评价体系,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开展平安医院考评。参与《江苏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条例》立法调研。在省综治委指导下发挥好两类特殊人群管理的牵头部门作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出台《江苏省加强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政策措施;落实《精神卫生法》,严格依法做好精神病人管控、服务工作。
五、着力做好其他医政工作
(二十四)统筹做好综合服务工作。继续推进残疾预防行动计划的落实,开展专项督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与省残联联合开— 14 — 展“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工程”项目;组织开展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眼科技术人员防盲培训。做好防聋、老年医疗服务、征兵体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为西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救治及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保障水平相关工作。落实《江苏省禁毒条例》,加强自愿戒毒机构监管,规范开展戒毒医疗服务。
第五篇:2012医政工作要点
2012医政工作要点
一.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二制定医疗工作计划,组织落实与实施检查,完成定期总结评价。
三、组织院医疗,护理、病案、院内感染、药事等管理委员会完成其质量控制的制度制定、技术指导、病例讨论、监控检查等医疗指导性工作。
四、协调院外、院内日常医疗工作的完成,主要包括:医疗政务一般性管理如重大抢救的实施,疑难病例讨论、各类会诊安排以及门诊、病房工作的日常检查等。
五、承担院内医疗纠纷事故的调查与协调、讨论与鉴定等工作。
六、每月召开全院医疗科室各层次管理人员会议,了解医疗动态,及时协调科室间工作关系,调整工作重点,保证日常医疗工作有序进行。要有每月的会议记录。
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规定,认真做好每医师,护
士资格考试和职称晋升考试。执业医师注册以及医疗机构执业注册等工作。做好医师护士定期考核工作。
八、做好全院医师护士和其他医技人员三基培训,学分培训管理及登记制度,保
证人人都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
九、每月完成全院医疗质量分析、通报及实施奖惩。包括处方质量,病历质量,护理质量等。
十、每月行政查房工作。
十一、每月认真组织并完成医疗统计信息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医疗价格等与
医疗直接相关的工作。
十二、其他院部和卫生局布置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