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实施“五抓”战略努力提高医院执行力
执行力”是指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也是通常情况下,社会各界衡量一个部门工作质量和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准。作为医院,加强这种能力建设,对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两个效益和推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近几年来,我们县人民医院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跟时代步伐,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深入开展“二级优秀医院”创建、医院管理年活动和提高执行力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五抓”战略,在提高医院执行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效促进了医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和两个效益的快速提升。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抓班子,带队伍,着力提高中层以上干部执行力。
中层以上干部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既是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医院决策和部署的执行者和推动者,是支撑医院的“脊梁”,其执行力决定医院的执行力,直接影响着医院发展战略的实施。我院现有中层以上干部80余名,约占职工总数的30%,为了发挥好这部分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近几年来,我们在抓医院执行力提高的过程中,着力从以下三方面加强了他们执行能力的培育:一是坚持集体领导,集体决策的原则,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班子领导力。建立了院委会集中议事制度,年度内大型设备购置、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分配方案、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一律进行民主决策,保证了决策的及时性、科学性和正确性。二是坚持政治思想教育与管理知识学习并重、激励与约束并重,狠抓中层干部队伍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中层干部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经常采取集中政治学习、重点对象谈话、外派参加医院管理知识培训、邀请上级医院管理专家来院指导、组织到上级医院学习考察的方式,加强了中层干部队伍的教育和培养。并且,在认真落实具体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出台了《科主任(护士长)津贴发放办法》,增加了津贴补助额度,极大地调动了中层干部带头干事和参与医院管理的积极性。三是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中层以上干部的管理力。先后制定出台了《医院领导干部问责制度》、《院领导分片蹲点指导工作制度》、《行政大查房制度》等多项高层管理制度,对院领导和职能科室负责人下一线科室调研和督导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与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连带责任制等一并执行,从制度上界定了干部的职责权利和行为准则,有效解决了行政工作效率低下、督办质量不优、“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
二、抓管理,活机制,着力提高管理执行力。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这是一条坚贞不破的真理。为了提高医院执行力,推动年度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近几年我们坚持“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要速度”的工作理念,着力从以下五方面加强了医院科学管理。一是进一步深化管理机制改革,科学调整内部经营策略,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效应。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推行了行管职能科室联合办公模式,把院办、党办、人事、设备、宣传、公关、总务等科室集中在一间办公室,既降低了办公成本,节约了资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增强了互相监督和履职守纪的自觉性;按照“因事设岗,以岗定人,择优聘任,优胜劣汰”的原则,改革了人事制度,彻底打破了“铁饭碗”、“铁交椅”,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人事管理机制,有效激活了生产力发展中“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增强了全院干部职工的忧患意识、岗位责任意识;按照科室核算、自主分配、按劳计酬、结余分成的原则,改革了分配制度,让职工个人收入与岗位职责真正挂钩,充分调动了全院职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医院经营服务能力,强化科室管理职能,增强市场竞争意识,我们还在去
年启动了科主任基金,并制定出台了严格的《科主任基金使用管理办法》,以此促进管理活力。二是狠抓制度建设,切实做到依法治院、有章可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在学习借鉴上级医院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科学性、实用性、效能型、前瞻性相统一的原则,于2005年底组织专班重新修订了医院管理制度,编印了《医院规章制度集》。并由院办公室、人事科、医务科、护理部牵头,坚持每月不定期深入各科室进行依章考核,一旦发现违制情况及时通报全院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手软。近三年来先后有两名同志因违制受到了停岗处理。三是严把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三关,狠抓人才梯队建设。一方面,畅通专业人员引进渠道。制定了《医护人员聘用管理办法》,并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程序,分别于去年5月份和今年6月份征得县卫生局同意招聘了20余名医护专业人员。另一方面,盘活现有人才总量,加大了中青年医务人员的培养力度,确保个个有专业、人人有特长。同时,建立了名医评选、管理和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竭力服务,早日成才。出台了《名医评选管理办法》,每年采取个人申请---科室申报---群众测评---社会评定---评委会考核---公示任命的程序,将一大批医技精湛、医德高尚、职工公认、社会满意的医疗人员纳入名医管理,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奖励,有效激发了医疗人员的干事创业热情。四是加强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加大了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设备采购、工程招标工作的监管,杜绝了不正当交易的发生。五是通过载体拉动,规范医院自身建设,着力培育先进的执行力文化。近几年来,遵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先后启动开展了争创“百姓满意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争创“二级优秀医院”、争创“十星级文明窗口”等多项活动。通过这些有益活动的开展,不仅在院内形成了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也培育了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抓质量,树形象,着力提高服务执行力。
服务是医院的根本职能,也是医院执行力的核心,其执行效果直接反映着医院执行力的强弱。为了切实提高这项能力,夯实医院持续发展的根基,近几年来,我们围绕提高医疗服务综合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坚持“全面、全程、全员”的质量管理理念,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认真落实“目标任务、制度、考核兑现”三大机制,充分调动全院干部职工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每年初制定了“12345”目标,即门诊、急诊人次增长10%;手术台次、门诊收入增长20%;住院人数增长30%,住院床日增长40%,医疗纠纷发生率下降50%,使全院上下形成了统一的目标理念。制定了《全面质量管理考评细则》,及时完善和修订了相关管理制度,成立了以院班子主要成员为主任、副主任,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为成员的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全院各类工作质量的全程管理、考核和医护质量持续改进措施的制定、督办落实。管理委员会下设医疗、护理、感控、医技、药械等17个质量控制小组,每小组明确了一名院班子成员牵头负责,具体运作实施了院科两级目标管理责任制、逐级负责制、干部问责制、连带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考核量化具体,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行政大查房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结果直接纳入干部任免、职工年度考核、评优表模、奖励工资兑现挂钩。并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全院全面质量管理报告会,及时承前启后的对各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和研究部署,从而使质量管理真正成为全院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大家事,在日常工作中,人人齐抓共管、尽职尽责,共同唱好质量管理这部重头戏。二是认真落实13项核心医疗制度,对各科工作逐月进行考核,量化打分,结果作为当月工资兑现。三是注重医疗质量环节管理,确保全程管理不缺位。成立了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医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感染控制管理委员会,经常不定期深入各临床科室从一张处方、一份病历、一份交接班报告、一项诊疗操作查起,全面检查医疗各个环节,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了督导整改,并于去年10月份在全院正式使用了电子处方。四是严把药品采购、管理、使用“三关”,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成立了以业务院长曹先斌为主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为成员的药事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了各类药品管理制度,从药品采购、管理、使用各个环节上,对药品质量进行了全程把关控制。五是认真落实护理质量“无缝隙”管理,细节入手抓规范。从导医服务到护士仪表规范到每一项具体的护理操作,全面实施了院科两级量化考核机制,层层把关。并采取邀请竹山宾馆服务人员来院讲授服务礼仪、经常组织开展护理技能大练兵等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护理行为。六是建立健全行风社会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医德医风管理。从县纪委、消协、物价局、医保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药监局、电视台、乡镇人民政府和部分村支部聘请了9名社会监督员,经常采取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向社会监督员发放《征求意见调查表》、《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等形式,主动向监督员们征求在医院管理、医院建设和创优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成立了医德医风管理办公室,通过网络和报纸向社会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对来自社会各界的投诉,均做到了件件及时处理、件件有答复。七是舍得投入添设备,着力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自去年3月份以来,先后投资110万元,引进了CR数字影像处理系统、电子结肠镜、膀胱镜、管状吻合器和利普刀等高精诊疗设备,使我院在CT、放射诊断、肠道疾病诊断、泌尿系疾病诊疗、痔疮治疗和宫颈疾病治疗水平上更上了一个新台阶。八是合理规划建专科,特色服务铸品牌。在提升现有业务科室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继续遵循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业的“三专”建设理念,进一步细化了学科建设,调整了科室布局。把手术科室安排在原住院部,在门诊五至七楼规范建立了非手术专业科室,即儿科、内Ⅰ科(消化、血液、中毒)、内Ⅱ科(心血管、呼吸、肾病)和综合科(口腔、皮肤、理疗、中医、五官等)病房,在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着眼医院可持续发展,投资100余万元,规范建设了ICU重症监护室。年度设立了专科建设基金,专门用于专科配套设备购置和专科人才培养,并通过开展“三基”训练、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强了医务人员专科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年均举办各类“三基”培训班30余场次,聘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讲学会诊10余次,外派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1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专科诊疗水平。九是立足“让病人和社会满意”,不断优化人性化服务措施。在门诊和住院部设置了电梯,门口设置了导医台、配备了便民轮椅;在门诊二楼增设了收费窗口;为保护病人隐私,在临床各科增设了相对独立的检查室,放射科设立了更衣间,相关科室配置了移动屏风;为搭建医患沟通的互动平台,为各临床科室安装了病人回访电话;开设了扶贫病房、实施了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出台了特困病人诊疗费用减免规定等等,这一切便民、利民措施,不仅方便了病人就医,而且也照顾了多数贫困病人。与此同时,本着“普及健康防病知识,传递科学治病信息,展示部门诊疗特色,和谐医院内外关系,体现部门人文关怀”的主导思路,先后于2006年底、2007年3月份、2007年7月份创办了医院网页、与县电视台联办了我县首类健康教育类电视访谈栏目---《人民医苑》、创办了《上庸医苑》报,使全县人民随时随地都能够了解到全面的健康防病知识。
四、抓建设,创环境,着力提高环境生产力。
环境也是生产力,这是近几年国际社会提出的一个颇富哲理的新命题。其相对于我们医院,这种说法更显得贴切和真实。一家医院,即使硬件设施再好、医疗质量再好、专家再多,如果没一个安全、整洁、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早晚也会使病人望而却步,弃而远之。近几年来,为快速提升医院服务社会的功能,尽力创优就医环境,弥补医院硬件建设滞后问题,我们一是在去年初利用4个月时间完成了总投资300万元的住院部4129平方米的改造装修工程,按照现代医院内部设施要求在各病室新安装了中心吸引、中心引氧、闭路电视、空调、厕所、储物柜等专业化、人性化的辅助设施,彻底改变了原来一两张床就是一个病室,一层楼就是一个公用厕所的落后面貌。二是重新调整了现有门诊、病房各科布局,改造了放射科
和CT室,增设了专科专家门诊,在门诊二楼增设了收费窗口,开放了门诊、病房电梯,使就医流程得到了极大的优化,病人就诊更加方便。三是加大了院内环境美化、绿化、亮化工作力度,在门诊和病区放置盆景,制作流动花坛,基本上形成了“一科一景”的优雅环境。四是拆除老平房,建设一个1500平方米的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绿化健身广场,不仅为病人康复提供了优雅的环境,而且为职工提供了休闲活动场所。五是立足业务发展前沿,着眼长远,决定于今年7月份动工新建住院大楼,彻底解决目前住院环境较拥挤的紧张局面。该工程预计总投资4000万元,内部设施严格按照现代医院要求配置,可同时接纳1000余住院病人。
五、抓协作,拓市场,着力提高市场扩张力。
医院作为社会的一个部门,其发展离不开市场。尤其在当今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时代,其发展速度更取决于医院自身的市场占有份额,其市场扩张力愈大、市场占有率愈高,发展就会越快。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开拓市场也是提高医院执行力的一个法宝。为了进一步扩张本院扎根区域、辐射城乡、联系内外的能力,放大市场空间,提高本院医疗服务的社会知名度,为医院持续发展营造不竭动力,近几年来,我们坚持“外联内引、合作共赢”的主导工作方针,紧抓国家“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这一良好契机,先后与东风总医院、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建立了长期的援助、合作关系,经常邀请这些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来院讲学、会诊、查房、手术,指导新业务、新技术开展。同时成立了公共关系部,加强了与上下兄弟医院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先后组织业务骨干40多人次到秦古、宝丰、潘口、得胜、大庙等乡镇开展了义诊、手术、教学等活动。并于2006年5月11日成功举办了全县“医疗新业务,新技术交流会”,于2007年8月22日成功举办了全县“医院管理暨医院管理评审交流会”,于今年4月29日成功举办了全县首届大外科学术研讨会,不仅为我县医疗技术交流活动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也有效促进了城乡双向转诊通道的建立。
通过实施上述“五抓”战略,有效促进了本院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两个效益的同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工作效率、效益明显提高。
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管理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分配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按照科室核算、自主分配、按劳计酬、结余分成的原则,实行全成本核算,让职工个人收入与岗位职责真正挂钩,使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工作激情明显高涨,工作效率、效益显著提高。
二、医疗服务质量稳步提高,新业务新技术频频成功开展。
经统计,近几年,本院各类医疗服务指标达标率达98%,各临床科室累计开展医疗新业务、新技术达30余项,其中腹腔镜手术、运用膀胱镜经尿道汽化电切前列腺增生、运用管状吻合器手术治疗混合痣、运用利普刀手术治疗宫颈疾病、运用CR数字影像处理系统快速高清
处理放射、CT平片、运用电子结肠镜诊断肠道疾病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全县医学史的空白。
三、服务实力明显增强,两个效益日益提升。
近几年,本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业务收入逐年迅猛攀升,平均涨幅达50%以上。医疗服务社会满意度平均达97.5%,各种荣誉接踵而至,先后被县卫生局授予全县卫生系统“红旗单位”称号,被市纪委纠风办授予“百姓满意单位”称号,被市卫生局授予“二级优秀医院”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从中得出以下体会:
一、提高医院执行力,抓好中层以上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
医院中层以上干部队伍作为医院发展的核心力量和中流砥柱,既是医院的决策者,也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其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各项既定目标任务的落实,要提高医院执行力,必须首先抓好这部分人的执行能力建设。
二、提高医院执行力,抓好制度体系建设是保证。
制度体系是行业规范,也是确保行业目标任务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相对于我们提高医院执行力,它的作用更不可小视。常言道:不依规矩,难成方圆。一家医院,不管它的管理团队再强,职工素质再高,如果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保障,它的执行力永远也不会得到快速提高。所以我们意欲提高医院的执行力,就必须设法抓好医院制度体系建设。
三、提高医院执行力,抓好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是根本。
医疗服务是医院的根本职能,这一职能履行的好坏直接反映着医院执行力的高低。我们要提高医院执行力必须从这一根本抓起。只有这一根本能力强了、医疗服务质量高了,我们整个医院的执行力才会随之增强。
四、提高医院执行力,抓好医院执行力文化建设是重点。
医院执行力文化是医院文化一项重要内容。抓好这项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医院执行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医院干部职工在贯彻落实医院发展战略决策、部署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积累、总结而形成的一种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行为准则、经营策略和宗旨,是医院发展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无形的力量。其次,它作为一种文化,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我院近几年实施的“五抓”战略取得的显著成效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在提高医院执行力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抓好这项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及时发掘、总结在具体工作执行过程中沉淀出来的先进工作理念、科学工作方法和理论,并认真搞好推广学习、运用,以此指导我们的工作始终朝向优质、高效、安全的轨道迈进。
总之,提高医院执行力是一项系统、长期、复杂的工程,既需要医院上下齐动,不断修炼、创新,更需要认真的设计和培养。一个医院的发展,前面既要有医院管理者的领导力拉动和引导,后面还要有全员执行力的推动和追随。只有这样,医院的“执行力”才会增强,医院领导的意图和既定战略才会得到贯彻和实现,医院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实施上述“五抓”战略,虽然在这方面“抓”出了部分成效,但是与领导和社会的要求相比,仍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本此交流会为契机,认真汲取兄弟医院的先进经验和好作法,取长补短,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把本院建设成为一个干部领导有力、职工工作激情高涨、医疗服务优质、高效、安全、病人放心、社会满意的强势集体,更好的服务于县域经济建设。
第二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韩长赋
2017年12月11日0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了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形势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要采取超常规振兴措施,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
习近平同志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表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真正摆在优先位置。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指导思想,要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弘扬社会正气、惩治违法行为,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生活便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实践中,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现农业农村优先原则;必须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振兴,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文件,作出了长远性、战略性制度安排,农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起来了,今后关键是抓落实、抓深化。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一重大决策意味着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从第一轮承包开始保持稳定长达75年,彰显了中央坚定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决心。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时间节点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相契合,既可以稳定农民预期,又为届时进一步完善政策留下空间。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实现了土地承包“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回应了社会关切,满足了土地流转需要。要按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把集体家底摸清摸准;稳步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范围,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总的方向是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形势,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为核心。主要是改革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更加注重支持结构调整、资源环境保护和科技研发等,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以市场化为方向,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保护生产者合理收益。完善农村金融保险政策和农产品贸易调控政策,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习近平同志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现代农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当前,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确保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迈入世界农业现代化强国行列。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解决好十几亿人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保护耕地,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的“三大支柱”。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应用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械化和信息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当前要以玉米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推进渔业结构调整,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双创”为重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同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业节水行动,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推进轮作休耕、草原生态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走向现代化的引领力量。要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我国国情决定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普通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面,要保护好小农户利益,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入规模经营、现代生产,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要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探索建立公益性农技推广与经营性技术服务共同发展新机制。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工作
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以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标,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现农村长治久安。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治结合”是加强乡村治理的思路创新。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发挥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等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依托村规民约、教育惩戒等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唱响主旋律,育成新风尚。
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强化党的“三农”政策宣传和专业知识等培训,提升指导服务“三农”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县乡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抓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三农”工作队伍要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深厚感情,传承“三农”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
《 人民日报 》(2017年12月11日 07 版)
第三篇: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曾庆红
【摘自《施工企业管理》2003.6】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方的必然选择。
第一,牢固树立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紧紧围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这个目标,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努力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一大批善于治党治国的优秀领导人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人才工作要开阔新事业,打开新思路,创造新机制,形成新优势。要通过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广泛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二,努力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培养是人才工作的基础环节。经济社会要发展,人才培养一定要先行。要认真贯彻《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遵循人才供求的客观需要,有计划地培养各类人才,做到各类人
才队伍协调发展。要科学制定各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党政领导人才,要在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和加强党性锻炼上下工夫,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通过建立市场化、外向型培养机制,着力提高他们驾驭市场、参与竞争尤其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要通过实施继续教育工程,促进知识更新,着重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工作,要多管齐下,在加快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专门培训,鼓励自学成才。要不断研究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把理论提高与实践锻炼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才在实践中成长、在使用中提高。
第三,加强党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创新机制、完善政策。要抓紧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和人才工作机制,努力使人才政策更加科学合理,人才机制更加充满活力。遵循各类人才成长的规律,建立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完善考试、考核和测评方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建立和健全统一有序的人才市场,打破人才的部门、地区、所有制 壁垒,打通各类人才队伍之间的交流渠道,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对国内紧缺人才,可以有组织地面向海外招聘。积极吸引海外学子和各类人才回国创业。要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保 证,把市场配置和组织调配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充分利用本地人才,积极引进外来
人才。采取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导和促进人才向西部流动。进一步做好干部援藏、援疆工作,继续组织好“博士服务团”和“西部之光”等智力支援西部开发的活动。抓紧建立完善各类人才规范的评价体系、国家奖励体系和激 励制度,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劳动的价值和人才的价值。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把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来,形成党委统一 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摘自《经济日报》)
第四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奋力谱写新时代内江实践威远发展新篇章
威远县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抓实抓好“十二件事”,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紧扣“十二件事”,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一是以“党建”为引领,提升能力水平。二是以“规划”为龙头,强化顶层设计。三是以“产业”为支撑,激活发展活力。
下一步,我县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重点实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突出抓好各项重点工作,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在“内江实践”进程中干在实处,以威远乡村振兴工作新成效服务全市大局。
第五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
扎实推进农垦改革。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多途径拓宽增收渠道。实施“三乡(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推动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与农村资源有效对接,推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加强重点镇、特色小镇和特色乡村建设。
推进“厕所革命”,让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