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5-13 00:0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摘要:医疗事故鉴定是明确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以及构成医疗事故时责任分担的关键环节,可以认为,医疗事故鉴定制度是处理医疗事故的核心制度,在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1987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到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我国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虽然得到了较大发展,但现行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该制度应有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医疗事故鉴定问题

医疗属于高度专门的技术领域,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普通人很难对医疗纠纷的性质、事实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因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纠纷而言,医疗纠纷具有其不同的特点,损害程度、因果关系和责任确定等问题往往需要依赖专家技术鉴定。对于较复杂的医疗纠纷,特别是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纠纷,鉴定结论更是处理纠纷的关键事实依据。

可以认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处理医疗事故的核心制度。技术鉴定的目的在于查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是否产生了损害后果,是否构成医疗损害,从而确定对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在一定程度上,一套是否完善、公平、合理的技术鉴定制度决定了能否妥善处理医疗事故。实践中,医疗事故的处理结果无法缓解医患双方的矛盾、甚至是使矛盾激化,这往往是因患者对技术鉴定程序不信任、对技术鉴定结果不满意引致的。因此,构建和完善公平、合理、有效的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必须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为核心环节。

随着医疗实践和社会法律制度的发展,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下文简称1987年办法)所规定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已远不能适应实际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遭到社会各界的怀疑和批评。在总结1987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基础上,国务院于2002年4月4日公布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文简称2002年条例)。与办法相比,条例增加了关于鉴定的规定,以第三章整个章节专门规定了事故鉴定制度的内容,具体规定有15条之多,约占条例条文总数的1/4。条例所规定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在许多方面体现了程序公正的要求,与1987年办法的相关规定相比,更具有透明性和可操作性。但该制度在许多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在保证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可接受性方面仍有缺陷。

一、医学会的鉴定仍未超越医疗行政系统的内部鉴定范围,还是一种“自我鉴定”。1987年办法规定医疗事故统一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来鉴定,在该鉴定体制下,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是政府的下设机构。按照这种模式,鉴定机构是代表着政府行使权力,直接领导鉴定机构的是各级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无论如何强调鉴定委员会的独立性,都无法排除鉴定行为的行政性质。因此,人们常将这种鉴定模式称为“老子”给“儿子”鉴定,卫生行政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难以避免出现“医医相护”的情况。另外,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经济上、政绩上的牵连关系,鉴定委员会的成员有可能是同行或同事,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业务联系,这些因素使当事人自然对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

为了克服1987年办法所规定的鉴定模式的弊端,2002年条例取消了完全由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做法,规定由医学会来组织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与原来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相比,医学会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同时对医疗行业又十分了解,有利于组织对医疗事故的鉴定工作,有助于保障鉴定的独立性、中立性和客观性,这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从中国医学会的组成来看,该组织也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所谓医学会,是指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成立登记的医学社会团体,即由医学科学工作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等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

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医学社会组织。①可以看出,医学会的业务主管机关是医疗行政部门,故医学会的章程、组织机构、活动原则等都要受到医疗行政部门的约束,包括学会领导层,也通常由医疗行政部门的领导担任。在这情况下,医学会的成员不能不受医疗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约束,也难以不服从医疗行政部门的指示。此外,医学会会员在医疗行政机构的工作和待遇,都掌握在医疗行政机构的手中。故他在医学会的学术活动,特别是对医疗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有较大影响的医疗鉴定仍有可能会受到一些医疗行政部门的干扰。因此,医学会的鉴定,与医疗行政部门原先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难以有多大本质的区别。

中华医学会是一个具有行业利益色彩的社团性组织。新修改通过的 《中华医学会章程》增加了“本会依法维护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等内容。这种行业保护倾向明显的学会性组织,已不同于纯粹的学术团体,具有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在利益纷争的一般场合,这种利益要求和倾向是合理的。医护工者应当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业性学会组织,但医患纠纷中,这种行业性的利益要求应当受到合理的和公平的约束。不仅因为医患纠纷的另一方是单独的社会个体,而且因为这种社会地位的不对等,极易引发对患者合法权利的侵犯。

另外,鉴定机构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改变为医学会,行政色彩减弱了,但医疗机构的作用加大了。由于中华医学会的绝大部分成员源于医疗机构,在医疗行政机构与医疗鉴定脱钩以后,由医学会组织医疗鉴定,实际上是由医疗机构的专家来组织和实施医疗鉴定,说的更清楚一点,医疗鉴定有可能成为医疗机构的一种自我鉴定。比之于行政部门的自我鉴定,医疗机构的自我鉴定,将 “自我”的范围进一步缩小。

二、吸收法医参加鉴定组织的程序存在缺陷,设计不合理。

法医是指用法医学知识,解决侦查工作审判工作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专业人员。法医参加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在1987年办法中就有规定,鉴于当时我国法医学的发展状况和法医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人员数量,只规定“省、直辖市、自治区级鉴定委员会可以吸收法医参加”而没有要求应当吸收法医参加,也没有规定县级、设区的市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可以吸收法医参加”。对于此项规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贯彻和执行。

法医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法医可以在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中充分发挥法医学,尤其是法医病理学、临床法医学等专业特点,有助于增加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其次,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法医不属于医务人员的范畴,因而法医特有的社会身份使其独立于医疗事故的争议双方,与医疗专家相比更为中立。可以认为,法医参加医疗事故鉴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鉴定结论更加客观和公正。因此,2002年条例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实践情况,规定医学会应当聘请法医进入专家库,患者死亡原因不明和需要确定患者伤残等级的,应当有法医参加鉴定专家组。国务院卫生部于2002年7月31日依据2002年条例的相关规定发布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下文简称暂行办法)第7条第3款规定:“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有义务受聘进入专家库。”

但笔者认为,关于法医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方面的上述规定存在如下不足:其一,没有具体规定医学会聘请法医参加专家库的程序。如对医学会如何审核需要聘请的法医资格,在什么条件下法医参加专家库,在什么条件下从专家库中解除聘请合同等问题,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这有可能导致医学会在聘请法医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其二,涉及死因、伤残等级的技术鉴定应当由法医参加以外,其他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没有要求法医参加,这种鉴定有悖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宗旨。既然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中都规定,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聘请法医进入专家库,医学会就有权在任何形式的医疗事故技术鉴① 参见史敏、赵同刚、吴明江主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百问》,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定的案件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从专家库中抽取法医参加鉴定,而不应限定在某一类案件中聘请法医参加技术鉴定。

三、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回避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的规定,虽然从程序上保证了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助于医疗事故争议的顺利解决,但上述法规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回避制度的规定,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其一,对自行回避或申请回避有权进行审核和作出决定的结构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2002条例和暂行办法只是规定了当事人有权申请专家鉴定人应当回避的方式和条件,但是没有规定回避的具体程序。也就是说,当专家鉴定组的专家鉴定人员自己认为不适合参加专家鉴定组或当事人认为参加专家鉴定组的某位专家鉴定人不适合时,应当向哪个机构提出申请,由哪个机构作出是否应当回避,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遵循。

其二,对于回避决定的法律效力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虽然规定了当事人有权申请专家鉴定人回避,但是,在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进行审核的过程中,相关的专家鉴定人是否应当暂停其技术鉴定活动?如果医学会作出应当回避的决定,当事人是否有申请复议的权利?处理机关的处理决定是否是终局的?对于这些问题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不能不说是立法工作的一个缺憾。

其三,对于回避决定的法律后果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如果专家鉴定人应当回避而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没有提出回避的申请,但是,在鉴定结论作出之后,当事人发现专家鉴定人存在回避的法定事由时,对于鉴定结论如何处理,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都没有作出规定。

四、其他问题

关于鉴定费的交纳。鉴定费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委托或申请对医疗事故争议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应当向医疗机构交纳的一定数额的费用。①医疗损害技术鉴定行业也属于一种服务行业,负责组织医疗损害技术鉴定的医学会与委托其进行技术鉴定的当事人之间应当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医患双方是委托人,为当事人提供技术鉴定服务的医学会为受托人,这是一方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应当支付对方相应对价的一种有偿合同关系。②因而,应向医学会交纳相应的鉴定费用。但2002年条例只是规定了负担鉴定费用的基本原则,对具体的内容没有明确规定,这显然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关于技术鉴定组织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过程中,医学会负责抽取确定的专家组由若干成员组成,专家鉴定组具有相对独立和中立的特点,因而其议事规则应为民主集中制。2002年条例的第25条、第31和暂行办法的第33条的规定都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的体现。但上述规定只是明确了在技术鉴定的过程中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而没有明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采用集体负责制还是个人负责制,也没有规定鉴定书的具体签名格式。这将影响到专家组作出的技术鉴定结论,在医疗事故赔偿争议的解决过程中,发挥其作为证据的作用。

②参见史敏、赵同刚、吴明江主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百问》,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参见艾尔肯著《医疗损害赔偿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186页。

第二篇:Ehepexm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 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 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鉴定制度
摘要:医疗事故鉴定是明确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以及构成医疗事故时责任分担的关键环 摘要 节,可以认为,医疗事故鉴定制度是处理医疗事故的核心制度,在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中扮 演着重要角色。从 1987 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到 2002 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我国的 医疗事故鉴定制度虽然得到了较大发展,但现行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该制度应有作 用的发挥。关键词:医疗事故 鉴定 问题 关键词 医疗属于高度专门的技术领域,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普通人很难对医疗纠纷的性质、事实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因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纠纷而言,医疗纠纷具有其不同的特点,损害程度、因果关系和责任确定等问题往往需要依赖专家技术鉴定。对于较复杂的医疗纠纷,特别是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纠纷,鉴定结论更是处理纠纷的关键事实依据。可以认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处理医疗事故的核心制度。技术鉴定的目的在于查明医 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是否产生了损害后果,是否构成医疗损害,从而确定对医疗损害赔偿 责任的承担。在一定程度上,一套是否完善、公平、合理的技术鉴定制度决定了能否妥善处 理医疗事故。实践中,医疗事故的处理结果无法缓解医患双方的矛盾、甚至是使矛盾激化,这往往是因患者对技术鉴定程序不信任、对技术鉴定结果不满意引致的。因此,构建和完善 公平、合理、有效的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必须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为核心环节。随着医疗实践和社会法律制度的发展,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下文简称1987年办法)所规定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已远不能适应实际工作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遭到社会各界的怀疑和批评。在总结1987年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的基础上,国务院于2002年4月4日公布了新的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文简称2002年条例)(。与办法相比,条例增加了关于鉴定的规定,以第三章整个章节专门规定了事故鉴定制度的内 容,具体规定有15条之多,约占条例条文总数的1/4。条例所规定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 在许多方面体现了程序公正的要求,与 1987 年办法
的相关规定相比,更具有透明性和可操 作性。但该制度在许多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在保证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可接受性方面仍有 缺陷。

一、医学会的鉴定仍未超越医疗行政系统的内部鉴定范围,还是一种“自我鉴定” 医学会的鉴定仍未超越医疗行政系统的内部鉴定范围,还是一种“自我鉴定”。1987年办法规定医疗事故统一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来鉴定,在该鉴定体制下,医 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是政府的下设机构。按照这种模式,鉴定机构是代表着政府行使权力,直 接领导鉴定机构的是各级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无论如何强调鉴定委员会的独立性,都无法 排除鉴定行为的行政性质。因此,人们常将这种鉴定模式称为“老子”给“儿子”鉴定,卫 生行政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难以避免出现“医医相护”的情况。另外,医 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经济上、政绩上的牵连关系,鉴定委员会的成员有 可能是同行或同事,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业务联系,这些因素使当事人自然对鉴定结论的科 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

为了克服1987年办法所规定的鉴定模式的弊端,2002年条例取消了完全由卫生 行政部门设立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做法,规定由医学会来组织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与原来 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相比,医学会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同时对医疗行业又十分了解,有利 于组织对医疗事故的鉴定工作,有助于保障鉴定的独立性、中立性和客观性,这符合我国国 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从中国医学会的组成来看,该组织也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所谓医学会,是指按照 《社 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成立登记的医学社会团体,即由医学科学工作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等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 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医学社会组织。①可以看出,医学会的 业务主管机关是医疗行政部门,故医学会的章程、组织机构、活动原则等都要受到医疗行政 部门的约束,包括学会领导层,也通常由医疗行政部门的领导担任。在这情况下,医学会的 成员不能不受医疗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约束,也难以不服从医疗行政部门的指示。此外,医学 会会员在医疗行政机构的工作和待遇,都掌握在医疗行政机构的手中。故他在医学会的学术 活动,特别是对医疗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有较大影响的医疗鉴定仍有可能会受到一些医疗行 政部门的干扰。因此,医学会的鉴定,与医疗行政部门原先的医疗事

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难以有多大本质的区别。中华医学会是一个具有行业利益色彩的社团性组织。新修改通过的 《中华医学会章程》 增加了“本会依法维护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等内 容。这种行业保护倾向明显的学会性组织,已不同于纯粹的学术团体,具有维护自身利益的 要求。在利益纷争的一般场合,这种利益要求和倾向是合理的。医护工者应当有维护自己合 法权益的行业性学会组织,但医患纠纷中,这种行业性的利益要求应当受到合理的和公平的 约束。不仅因为医患纠纷的另一方是单独的社会个体,而且因为这种社会地位的不对等,极 易引发对患者合法权利的侵犯。另外,鉴定机构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改变为医学会,行政色彩减弱了,但医疗机构的 作用加大了。由于中华医学会的绝大部分成员源于医疗机构,在医疗行政机构与医疗鉴定脱 钩以后,由医学会组织医疗鉴定,实际上是由医疗机构的专家来组织和实施医疗鉴定,说的 更清楚一点,医疗鉴定有可能成为医疗机构的一种自我鉴定。比之于行政部门的自我鉴定,医疗机构的自我鉴定,将 “自我”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吸收法医参加鉴定组织的程序存在缺陷,设计不合理。

二、吸收法医参加鉴定组织的程序存在缺陷,设计不合理。法医是指用法医学知识,解决侦查工作审判工作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专业人员。法医参加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在1987年办法中就有规定,鉴于当时我国法医学的发展状况和法医 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人员数量,只规定 “省、直辖市、自治区级鉴定委员会可以吸收法医参加” 而没有要求应当吸收法医参加,也没有规定县级、设区的市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可以吸 收法医参加”。对于此项规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贯彻和执行。法医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法医可以在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中充分 发挥法医学,尤其是法医病理学、临床法医学等专业特点,有助于增加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其次,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法医不属于医务人员的范畴,因而法医特有的社会身份使其 独立于医疗事故的争议双方,与医疗专家相比更为中立。可以认为,法医参加医疗事故鉴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鉴定结论更加客观和公正。因此,2002年条例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 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实践情况,规定医学会应当聘请法医进入专家库,患者死亡原因不明 和需要确定患者伤残等级的,应当有法医参加鉴定专家组。国务院卫生部于2002年7月

31日依据2002年条例的相关规定发布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下文简称暂 行办法)第7条第3款规定: “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有义务受聘进入


参见史敏、赵同刚、吴明江主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百问》 《,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专家库。” 但笔者认为,关于法医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方面的上述规定存在如下不足:其一,没 有具体规定医学会聘请法医参加专家库的程序。如对医学会如何审核需要聘请的法医资格,在什么条件下法医参加专家库,在什么条件下从专家库中解除聘请合同等问题,都没有作出 明确规定,这有可能导致医学会在聘请法医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其二,涉及死因、伤残等级 的技术鉴定应当由法医参加以外,其他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没有要求法医参加,这种鉴定有 悖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宗旨。既然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中都规定,负责医疗事故技 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聘请法医进入专家库,医学会就有权在任何形式的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的案件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从专家库中抽取法医参加鉴定,而不应限定在某一类案 件中聘请法医参加技术鉴定。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回避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三、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回避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的规定,虽然 从程序上保证了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助于医疗事故争议的顺利解决,但上述法规 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回避制度的规定,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其一,对自行回避或申请回避有权进行审核和作出决定的结构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2 002条例和暂行办法只是规定了当事人有权申请专家鉴定人应当回避的方式和条件,但是 没有规定回避的具体程序。也就是说,当专家鉴定组的专家鉴定人员自己认为不适合参加专 家鉴定组或当事人认为参加专家鉴定组的某位专家鉴定人不适合时,应当向哪个机构提出申 请,由哪个机构作出是否应当回避,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遵循。其二,对于回避决定的法律效力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 虽然规定了当事人有权申请专家鉴定人回避,但是,在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进行审核的 过程中,相关的专家鉴定人是否应当暂停其技术鉴定活动?如果医学会作出应当回避的决 定,当事人是否有申请复议的权利?处理机关的处理决定是否是终局的?对于这些问题都没 有作

第三篇:uxcmal现_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摘要:医疗事故鉴定是明确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以及构成医疗事故时责任分担的关键环节,可以认为,医疗事故鉴定制度是处理医疗事故的核心制度,在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1987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到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我国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虽然得到了较大发展,但现行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该制度应有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医疗事故

鉴定

问题

医疗属于高度专门的技术领域,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普通人很难对医疗纠纷的性质、事实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因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纠纷而言,医疗纠纷具有其不同的特点,损害程度、因果关系和责任确定等问题往往需要依赖专家技术鉴定。对于较复杂的医疗纠纷,特别是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纠纷,鉴定结论更是处理纠纷的关键事实依据。

可以认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处理医疗事故的核心制度。技术鉴定的目的在于查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是否产生了损害后果,是否构成医疗损害,从而确定对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在一定程度上,一套是否完善、公平、合理的技术鉴定制度决定了能否妥善处理医疗事故。实践中,医疗事故的处理结果无法缓解医患双方的矛盾、甚至是使矛盾激化,这往往是因患者对技术鉴定程序不信任、对技术鉴定结果不满意引致的。因此,构建和完善公平、合理、有效的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必须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为核心环节。

随着医疗实践和社会法律制度的发展,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下文简称1987年办法)所规定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已远不能适应实际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遭到社会各界的怀疑和批评。在总结1987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基础上,国务院于2002年4月4日公布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文简称2002年条例)。与办法相比,条例增加了关于鉴定的规定,以第三章整个章节专门规定了事故鉴定制度的内容,具体规定有15条之多,约占条例条文总数的1/4。条例所规定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在许多方面体现了程序公正的要求,与1987年办法的相关规定相比,更具有透明性和可操作性。但该制度在许多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在保证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可接受性方面仍有缺陷。

一、医学会的鉴定仍未超越医疗行政系统的内部鉴定范围,还是一种“自我鉴定”。1987年办法规定医疗事故统一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来鉴定,在该鉴定体制下,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是政府的下设机构。按照这种模式,鉴定机构是代表着政府行使权力,直接领导鉴定机构的是各级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无论如何强调鉴定委员会的独立性,都无法排除鉴定行为的行政性质。因此,人们常将这种鉴定模式称为“老子”给“儿子”鉴定,卫生行政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难以避免出现“医医相护”的情况。另外,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经济上、政绩上的牵连关系,鉴定委员会的成员有可能是同行或同事,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业务联系,这些因素使当事人自然对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

为了克服1987年办法所规定的鉴定模式的弊端,2002年条例取消了完全由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做法,规定由医学会来组织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与原来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相比,医学会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同时对医疗行业又十分了解,有利

于组织对医疗事故的鉴定工作,有助于保障鉴定的独立性、中立性和客观性,这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从中国医学会的组成来看,该组织也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所谓医学会,是指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成立登记的医学社会团体,即由医学科学工作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等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医学社会组织。①可以看出,医学会的业务主管机关是医疗行政部门,故医学会的章程、组织机构、活动原则等都要受到医疗行政部门的约束,包括学会领导层,也通常由医疗行政部门的领导担任。在这情况下,医学会的成员不能不受医疗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约束,也难以不服从医疗行政部门的指示。此外,医学会会员在医疗行政机构的工作和待遇,都掌握在医疗行政机构的手中。故他在医学会的学术活动,特别是对医疗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有较大影响的医疗鉴定仍有可能会受到一些医疗行政部门的干扰。因此,医学会的鉴定,与医疗行政部门原先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难以有多大本质的区别。

中华医学会是一个具有行业利益色彩的社团性组织。新修改通过的 《中华医学会章程》增加了“本会依法维护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等内容。这种行业保护倾向明显的学会性组织,已不同于纯粹的学术团体,具有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在利益纷争的一般场合,这种利益要求和倾向是合理的。医护工者应当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业性学会组织,但医患纠纷中,这种行业性的利益要求应当受到合理的和公平的约束。不仅因为医患纠纷的另一方是单独的社会个体,而且因为这种社会地位的不对等,极易引发对患者合法权利的侵犯。

另外,鉴定机构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改变为医学会,行政色彩减弱了,但医疗机构的作用加大了。由于中华医学会的绝大部分成员源于医疗机构,在医疗行政机构与医疗鉴定脱钩以后,由医学会组织医疗鉴定,实际上是由医疗机构的专家来组织和实施医疗鉴定,说的更清楚一点,医疗鉴定有可能成为医疗机构的一种自我鉴定。比之于行政部门的自我鉴定,医疗机构的自我鉴定,将 “自我”的范围进一步缩小。

二、吸收法医参加鉴定组织的程序存在缺陷,设计不合理。法医是指用法医学知识,解决侦查工作审判工作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专业人员。法医参加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在1987年办法中就有规定,鉴于当时我国法医学的发展状况和法医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人员数量,只规定“省、直辖市、自治区级鉴定委员会可以吸收法医参加”而没有要求应当吸收法医参加,也没有规定县级、设区的市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可以吸收法医参加”。对于此项规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贯彻和执行。

法医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法医可以在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中充分发挥法医学,尤其是法医病理学、临床法医学等专业特点,有助于增加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其次,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法医不属于医务人员的范畴,因而法医特有的社会身份使其独立于医疗事故的争议双方,与医疗专家相比更为中立。可以认为,法医参加医疗事故鉴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鉴定结论更加客观和公正。因此,2002年条例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实践情况,规定医学会应当聘请法医进入专家库,患者死亡原因不明和需要确定患者伤残等级的,应当有法医参加鉴定专家组。国务院卫生部于2002年7月31日依据2002年条例的相关规定发布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下文简称暂行办法)第7条第3款规定:“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有义务受聘进入专家库。”

但笔者认为,关于法医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方面的上述规定存在如下不足:其一,没有具体规定医学会聘请法医参加专家库的程序。如对医学会如何审核需要聘请的法医资格,① 参见史敏、赵同刚、吴明江主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百问》,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在什么条件下法医参加专家库,在什么条件下从专家库中解除聘请合同等问题,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这有可能导致医学会在聘请法医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其二,涉及死因、伤残等级的技术鉴定应当由法医参加以外,其他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没有要求法医参加,这种鉴定有悖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宗旨。既然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中都规定,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聘请法医进入专家库,医学会就有权在任何形式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案件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从专家库中抽取法医参加鉴定,而不应限定在某一类案件中聘请法医参加技术鉴定。

三、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回避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的规定,虽然从程序上保证了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助于医疗事故争议的顺利解决,但上述法规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回避制度的规定,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其一,对自行回避或申请回避有权进行审核和作出决定的结构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2002条例和暂行办法只是规定了当事人有权申请专家鉴定人应当回避的方式和条件,但是没有规定回避的具体程序。也就是说,当专家鉴定组的专家鉴定人员自己认为不适合参加专家鉴定组或当事人认为参加专家鉴定组的某位专家鉴定人不适合时,应当向哪个机构提出申请,由哪个机构作出是否应当回避,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遵循。

其二,对于回避决定的法律效力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虽然规定了当事人有权申请专家鉴定人回避,但是,在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进行审核的过程中,相关的专家鉴定人是否应当暂停其技术鉴定活动?如果医学会作出应当回避的决定,当事人是否有申请复议的权利?处理机关的处理决定是否是终局的?对于这些问题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不能不说是立法工作的一个缺憾。

其三,对于回避决定的法律后果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如果专家鉴定人应当回避而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没有提出回避的申请,但是,在鉴定结论作出之后,当事人发现专家鉴定人存在回避的法定事由时,对于鉴定结论如何处理,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都没有作出规定。

四、其他问题

关于鉴定费的交纳。鉴定费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委托或申请对医疗事故争议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应当向医疗机构交纳的一定数额的费用。①医疗损害技术鉴定行业也属于一种服务行业,负责组织医疗损害技术鉴定的医学会与委托其进行技术鉴定的当事人之间应当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医患双方是委托人,为当事人提供技术鉴定服务的医学会为受托人,这是一方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应当支付对方相应对价的一种有偿合同关系。②因而,应向医学会交纳相应的鉴定费用。但2002年条例只是规定了负担鉴定费用的基本原则,对具体的内容没有明确规定,这显然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关于技术鉴定组织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过程中,医学会负责抽取确定的专家组由若干成员组成,专家鉴定组具有相对独立和中立的特点,因而其议事规则应为民主集中制。2002年条例的第25条、第31和暂行办法的第33条的规定都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的体现。但上述规定只是明确了在技术鉴定的过程中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而没有明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采用集体负责制还是个人负责制,也没有规定鉴定书的具体签名格式。这将影响到专家组作出的技术鉴定结论,在医疗事故赔偿争议的解决过程中,发挥其作为证据的作用。

①②参见史敏、赵同刚、吴明江主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百问》,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

参见艾尔肯著《医疗损害赔偿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186页。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现行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现行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作。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才刚刚起步,当前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及时吸取各种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适当借鉴其他金融机构有益经验,可以为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构建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实中,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信用社内控的企业文化尚未真正建立,风险意识薄弱。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包括信用社的价值观、信用社精神和职业道德,是信用社内控制度活的思想灵魂。近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致力于内控建设的强化,内控认知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内控的企业文化尚未真正形成。特别是一些基层信用社员工还没有充分认识内控制度真正内涵和重要性,对内控文件学习不主动,理解不透彻,没有牢固树立“内控先行”思想。一些部门和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没有高度认识建立健全信用社内控机制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对内控建设工作存在敷衍情绪;还有个别职工风险意识不强,存有麻痹大意和侥幸思想,对一些重要环节的风险问题重视不够,相关内控制度有时执行不够严格,容易产生风险隐患。

(二)内控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严重缺位,执行中产生偏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具有持续性、不断完善的特点。近年来由于信用社业务不断发展,部分业务内容、程序、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许多与之配套的制度却远远滞后与业务的发展。从很多方面表现出个别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主动性、系统性不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极少单位能预先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前瞻性的建立对应的内控制度,往往实在发生案件暴露问题或者上级检查发现问题后,才去修订与完善相关制度。造成对存在的风险隐患不能及时识别,评估和防范应对。有些对上级仅作一些原则性规定的业务,没有制定相应的执行细则和详细的操作规程等内部管理制度,导致基层工作人员办理一些业务时候,随心所欲,成为内控盲区。还有的存在实用主义和逆向选择,在制定制度时对自己有利的保留,不利的忽略,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整体作用的发挥。

(三)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定、实施部门、岗位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缺少必要的配合、制约和监督。信用社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完善的组织结构作保证。但目前信用社制度基本上是流于形式。信用社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上下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工作指导只针对本部门,相互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制约和监督,“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有些甚至出现推诿扯皮。有些制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形成硬制度,软执行。比如在财务、结算、现金管理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制约机制,各个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制度不能完全落实,有些制度由于监督不严或监督脱节,执行起来走过场。再比如信贷管理方面,“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冒名贷款、人情贷款、关系贷款屡禁不止,屡查屡犯,越权放贷时有发生。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从而导致内部控制落实不到位。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组织建设薄弱,大多数信用社没有单独设立风险控制委员会,检查是以内部稽核部门为主。农村信用社现行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身稽核组织力量薄弱,再加上内部控制组织与业务、会计、保卫部门协调配合不够,不能形成联动机制,导致内部控制检查不能形成合力,监督检查的深度、广度和频率不够。由于被查部门或个人对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整改不力,检查部门又不忍、不愿、不敢对相关责任人痛下决心严肃处理,惩治不力,导致一些问题长期不能解决,成了困扰农村信用社各级管理者的“疑难杂症”。

(五)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激励机制。经营管理层的报酬非货币化和责任非契约化十分明显,出现了事故、要按照规定进行经济和行政处罚,但内控良好、业绩优秀的却不能相应增加收入,得到和付出的不成比例,极大伤害了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等级工资制,这种工资制度下,参照员工的学历、工龄、职称、职务等因素,将员工分成不同等级的员工,实行级别工资,不同等级的员工工资差别很小。这种工资制度有其合理的方面,得到许多专业银行认可。但这种工资制度僵化,只要达到某个等级,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就造成了一些员工游手好闲,占着茅坑不拉屎,有的端着信用社的饭碗,还在外面经商办企业。一些人看到了这些现象就为所欲为,胆大包天、有的整天吊儿郎当,想来就来,想走就在。有的经商办企业,有的冒名贷款,有的收受贷户贿赂,整日花天酒地,有恃无恐。有的人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后走向犯罪的深渊,在客观上给犯罪分子开了绿灯。

二、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政策建议和对策

针对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状况,尽快建立起规范、科学而运转良好的内部控制,不仅是日益严格的金融监管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定发展战略目标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内在需要。我认为,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工作,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改革信用社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全面设立风险控制管理委员会,通过风险控制管理委员会实现对风险管理整体战略决策管理,对信用社面临的一系列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进行全面识别、监测、评估、计量与控制,防止风险失控。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对信用社内各种类型风险的全面有效管理。通过明确合理的职能划分,实现风险管理职责在信用社各业务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有效协调和联动管理,最终建立以促进业务发展为根本的增值型信用社风险管理体系。

(二)大力倡导和营造信用社“控制文化”。有效的内控系统的一项实质性内容就是建立强有力的控制文化。要树立信用社内部控制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意识。人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和政策在实际中无法推广,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内部控制执行者的素质不高。因此是要增强信用社全员的自律意识,强化照章制度办事的观念,不再跟着感觉走,凭经验想当然地操作。联社要树立高标准的职业道德,并在信用社全体员工中建立一种文化,向他们强调和说明内控的重要性。信用社所有员工都需要理解自己在内控程序中的作用并在程序中充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要形成信用社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不再是惟命是从。从教育培训入手,全面提高信用社员工素质,促进控制文化的形成。

(三)完善信用社各种规章制度,靠制度管人,靠机制约束人。仅仅依靠信用社员工的自律、不能完全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还要依靠包涵信用社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 农村信用社现行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节、覆盖所有部门和岗位的相互监督制约的管理机制,才能形成科学的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必需在信用社原有的内控制度基础上推陈出新,尤其是针对新推出的金融业务,要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及实施细则,作到内控先行;要加强现行规章制度的整理工作,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措施,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完善制度。制度是信用社意志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维系信用社有序活动的一个纽带,是具有权威性的标准、规则和行动方案的集合。它决定着每个人在信用社中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大体上如何去做。要让制度成为信用社一只火热的炉子,哪个员工一摸到它,立刻间就会感到疼痛;它还具有警示性,即使不去摸它,也知道一旦触犯它将会怎样;它还具有一致性,即对事不对人,不管你是谁,不管你什么时候触犯它,后果都是一样。

(四)完善内部控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农村信用社要发展壮大,必须调动各级员工的积极性,必须强化激励与约束,改革薪酬,不要让绩效工资制流于形式,联系员工绩效,变发工资为挣工资。确实让踏实肯干严守制度的员工尝到甜头,极大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当然也让那些滥竽充数屡教不改的人再也混不下去了。同时,在责任追究上实行“尽职免责”,对那些主观上尽心尽力,但因客观上的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可以从轻或者免予处分。从而实现人尽其才的作用。

后营子信用社

赵丽英

2011年6月30日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现行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现行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作。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才刚刚起步,当前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及时吸取各种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适当借鉴其他金融机构有益经验,可以为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构建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实中,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信用社内控的企业文化尚未真正建立,风险意识薄弱。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包括信用社的价值观、信用社精神和职业道德,是信用社内控制度活的思想灵魂。近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致力于内控建设的强化,内控认知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内控的企业文化尚未真正形成。特别是一些基层信用社员工还没有充分认识内控制度真正内涵和重要性,对内控文件学习不主动,理解不透彻,没有牢固树立“内控先行”思想。一些部门和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没有高度认识建立健全信用社内控机制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对内控建设工作存在敷衍情绪;还有个别职工风险意识不强,存有麻痹大意和侥幸思想,对一些重要环节的风险问题重视不够,相关内控制度有时执行不够严格,容易产生风险隐患。

(二)内控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严重缺位,执行中产生偏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具有持续性、不断完善的特点。近年来由于信用社业务不断发展,部分业务内容、程序、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许多与之配套的制度却远远滞后与业务的发展。从很多方面表现出个别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主动性、系统性不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极少单位能预先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前瞻性的建立对应的内控制度,往往实在发生案件暴露问题或者上级检查发现问题后,才去修订与完善相关制度。造成对存在的风险隐患不能及时识别,评估和防范应对。有些对上级仅作一些原则性规定的业务,没有制定相应的执行细则和详细的操作规程等内部管理制度,导致基层工作人员办理一些业务时候,随心所欲,成为内控盲区。还有的存在实用主义和逆向选择,在制定制度时对自己有利的保留,不利的忽略,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整体作用的发挥。

(三)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定、实施部门、岗位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缺少必要的配合、制约和监督。信用社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完善的组织结构作保证。但目前信用社制度基本上是流于形式。信用社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上下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工作指导只针对本部门,相互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制约和监督,“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有些甚至出现推诿扯皮。有些制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形成硬制度,软执行。比如在财务、结算、现金管理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制约机制,各个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制度不能完全落实,有些制度由于监督不严或监督脱节,执行起来走过场。再比如信贷管理方面,“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冒名贷款、人情贷款、关系贷款屡禁不止,屡查屡犯,越权放贷时有发生。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从而导致内部控制落实不到位。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组织建设薄弱,大多数信用社没有单独设立风险控制委员会,检查是以内部稽核部门为主。

本身稽核组织力量薄弱,再加上内部控制组织与业务、会计、保卫部门协调配合不够,不能形成联动机制,导致内部控制检查不能形成合力,监督检查的深度、广度和频率不够。由于被查部门或个人对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整改不力,检查部门又不忍、不愿、不敢对相关责任人痛下决心严肃处理,惩治不力,导致一些问题长期不能解决,成了困扰农村信用社各级管理者的“疑难杂症”。

(五)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激励机制。经营管理层的报酬非货币化和责任非契约化十分明显,出现了事故、要按照规定进行经济和行政处罚,但内控良好、业绩优秀的却不能相应增加收入,得到和付出的不成比例,极大伤害了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等级工资制,这种工资制度下,参照员工的学历、工龄、职称、职务等因素,将员工分成不同等级的员工,实行级别工资,不同等级的员工工资差别很小。这种工资制度有其合理的方面,得到许多专业银行认可。但这种工资制度僵化,只要达到某个等级,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就造成了一些员工游手好闲,占着茅坑不拉屎,有的端着信用社的饭碗,还在外面经商办企业。一些人看到了这些现象就为所欲为,胆大包天、有的整天吊儿郎当,想来就来,想走就在。有的经商办企业,有的冒名贷款,有的收受贷户贿赂,整日花天酒地,有恃无恐。有的人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后走向犯罪的深渊,在客观上给犯罪分子开了绿灯。

二、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政策建议和对策

针对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状况,尽快建立起规范、科学而运转良好的内部控制,不仅是日益严格的金融监管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定发展战略目标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内在需要。我认为,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工作,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改革信用社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全面设立风险控制管理委员会,通过风险控制管理委员会实现对风险管理整体战略决策管理,对信用社面临的一系列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进行全面识别、监测、评估、计量与控制,防止风险失控。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对信用社内各种类型风险的全面有效管理。通过明确合理的职能划分,实现风险管理职责在信用社各业务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有效协调和联动管理,最终建立以促进业务发展为根本的增值型信用社风险管理体系。

(二)大力倡导和营造信用社“控制文化”。有效的内控系统的一项实质性内容就是建立强有力的控制文化。要树立信用社内部控制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意识。人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和政策在实际中无法推广,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内部控制执行者的素质不高。因此是要增强信用社全员的自律意识,强化照章制度办事的观念,不再跟着感觉走,凭经验想当然地操作。联社要树立高标准的职业道德,并在信用社全体员工中建立一种文化,向他们强调和说明内控的重要性。信用社所有员工都需要理解自己在内控程序中的作用并在程序中充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要形成信用社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不再是惟命是从。从教育培训入手,全面提高信用社员工素质,促进控制文化的形成。

(三)完善信用社各种规章制度,靠制度管人,靠机制约束人。仅仅依靠信用社员工的自律、不能完全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还要依靠包涵信用社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

节、覆盖所有部门和岗位的相互监督制约的管理机制,才能形成科学的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必需在信用社原有的内控制度基础上推陈出新,尤其是针对新推出的金融业务,要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及实施细则,作到内控先行;要加强现行规章制度的整理工作,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措施,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完善制度。制度是信用社意志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维系信用社有序活动的一个纽带,是具有权威性的标准、规则和行动方案的集合。它决定着每个人在信用社中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大体上如何去做。要让制度成为信用社一只火热的炉子,哪个员工一摸到它,立刻间就会感到疼痛;它还具有警示性,即使不去摸它,也知道一旦触犯它将会怎样;它还具有一致性,即对事不对人,不管你是谁,不管你什么时候触犯它,后果都是一样。

(四)完善内部控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农村信用社要发展壮大,必须调动各级员工的积极性,必须强化激励与约束,改革薪酬,不要让绩效工资制流于形式,联系员工绩效,变发工资为挣工资。确实让踏实肯干严守制度的员工尝到甜头,极大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当然也让那些滥竽充数屡教不改的人再也混不下去了。同时,在责任追究上实行“尽职免责”,对那些主观上尽心尽力,但因客观上的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可以从轻或者免予处分。从而实现人尽其才的作用。

后营子信用社

赵丽英

2011年6月30日

下载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现行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

    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公安机关等司法机关对未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责令其......

    医疗事故鉴定相关问题分析五篇

    【摘要】“医疗过失鉴定”概念应当取代“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概念。医疗纠纷诉讼中的医疗鉴定机构应当统一为医学会。分析论证我国的医疗鉴定结论证明能力与证明力,结合我国实......

    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2010 1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一是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 二是评价重心仍过分关注活动结果,忽视被评价在活动的各个时期......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正迅速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压力日益增加。虽然近年来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挥了......

    医疗事故鉴定

    医疗事故鉴定一、鉴定专家组组长的确定由于医疗事故鉴定由专家鉴定组组长主持,并按照鉴定会程序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因此在每次召开医疗事故鉴定会时,应当首先确定专家鉴定组组......

    医疗事故怎么鉴定

    医疗事故怎么鉴定 1、 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 时效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结果发生后一年。如患者死亡的,为死亡后一年内应当提出鉴定申请;如损害结果在多年后发现,自发现......

    医疗事故如何鉴定

    医疗事故如何鉴定一、医疗事故概念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医疗事故如何鉴定。根据给病员直接造成......

    浅析我国现行廉租房制度存在问题与政策改进(本站推荐)

    浅析我国现行廉租房制度存在问题与政策改进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建立和完善住房制度是解决住房不公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关注弱势群体,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