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先进理念拓展发展思路强化发展意识
我院中层干部赴丽江参加2011中国医院中
层干部管理能力培训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深化创造争优活动中,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业务及行政管理能力,促进医院和谐科学发展。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雷副院长亲自带队,全院28名中层干部于3月5日至8日赴丽江参加“2011中国医院加强科室管理、提升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培训班学习。
在培训班上大家聆听了三位全国知名医院的专家讲授的三个专题《科室进步,医院发展》、《怎样当好科主任》、《医院管理能力与执行力》。三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在竞争和变革环境下,中层管理干部应具备改革创新的发展理念、意识;在医院发展中应该担当的角色及任务;有效管理工作的方法;有效沟通的目的和技巧等。讲述了医务人员素质高低,决定科主任管理方式的难易程度;科主任管理水平高低,决定医院效益与发展的快慢,而科室管理的成败决定着医院的成败。医院的长远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科主任是这个团队中的重要中坚力量。科室的进步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发展,科主任护士长作为医院经营管理的前线指挥官,主要是靠自己的影响力来带动全科人员积极向上,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医院奉献社会、经济效益。讲授内容深度适宜,理
念平实,富有针对性,对实际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启发作用。
培训时间尽管短暂,但大家都表示回医院后要上下一心,有针对性地学以致用,尽快把管理技巧和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力争形成“振奋精神、凝聚人心、目标同向、再创佳绩”良好的工作局面。
通过培训,提高全院中层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中坚作用,为医院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管理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浅议高职教育改革拓展高职发展思路
浅议高职教育改革拓展高职发展思路
论文 关键词:高职 教育 ;就业导向; 发展 思路
论文摘要:介绍了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指出应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高职教育发展思路。
随着我国企事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普通的技工办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 经济 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出现招生难、生源差、投资少、效益低、管理难度大等诸多问题,高职教育面临市场、资金、环境、政策等多重压力和挑战。
(1)就业形势严峻。截至2004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其中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3%,本科生为84%,高职(专科)生仅为61%。2005年高校毕业生中,高职生占到近一半的比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生源竞争激烈,扰乱正常办学秩序。部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统计表明,2003年我国高职招生计划数大于报名数,有的高职院校报到率仅为30%,一些高职院校为争取生源,不断降低录取标准,招生政策和原则早已形同虚设,甚至采取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正常办学秩序。
(3)发展定位不明确,没有形成办学特色。一些高职院校对自身定位不清,教学成了专科教育的翻版、本科教育的压缩,偏离了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专业特色,从而造成了办学难的被动局面。
(4)投入严重不足,实训基地建没滞后。目前,高职院校多开设硬件投入很少的文科专业,专业设置不能满足社会与产业发展的需求,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职院校数量、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扭转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过多强调学科性的倾向,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对不符合市场、社会和个人需求的专业要予以撤销。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 规律 和特点,借鉴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运用 现代 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针对高职教育生源多样化的趋势,研究制定适应不同生源实际状况的培养方案,或在同一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考虑不同生源的实际需要,充分适应地域、行业或产业结构长期变化和发展的趋势,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3 高职教育的发展思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促进高等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高职教育今后的发展思路是:
(1)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订单式培养是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在大学内短期设置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这种量身定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不来人的难题,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
订单式教育一方面准确把握市场脉搏,依据市场办教学,围绕市场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另一方面,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 企业 和用人单位的作用,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把这些企业确定为学生的实训基地,结合教学开展实践技能的培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办学”“双元合作”,促使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稳定而可靠的人才供需“桥梁”。
(2)大力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最早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在《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没置问题的几点意见》(下称《意见》)中。《意见》的第一条对于师资状况有一项规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本专业非教师职称系列的或‘双师型’专任教师2人。”至此,“双师型”教师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我国高等职业 教育 逐步 发展 起来,但其师资队伍建设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均、分布不匀的问题,教师缺乏专业实践锻炼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问题表现得相当严重。当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明显的制度缺失,职业教育学术化、培训基地学校化倾向明显。对此,应对教师个体的要求转向为教师群体的要求,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高职院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必须大力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形成“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和机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质量评价考核制度,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
(3)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行“双证书”制度,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操作技能,兼有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学生,是当前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培养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
“双证书”制度是为在新的形势下,使学生形成 科学 的知识观和价值观的导向性开发机制,高职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双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特别是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因此,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4)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创业。紧密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和学籍管理为重点,开展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式教育既定目标和要求相适应的、比较完备和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措施。学校应积极开设“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双专业”以及系列实用课程等,允许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自主选择学习,以灵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学校应开设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实际锻炼的平台,并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创造条件,促进他们成功创业。
(5)积极试行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学制改革,加快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对高职教育进行两年制学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改革。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要为国家培养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高职学制三年培养周期长,不容易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压缩高职学制,符合我国 经济 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能更好、更灵活地适应市场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第三篇:创新理念,拓展思路
创新理念,拓展思路,加强卫生监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卫生监督事业发展,推进卫生监督工作“三项强化”“三项整治”“三项开展”工作中心,开展卫生监督法制宣传教育要创新理念,拓展思路,发挥卫生监督教育知识完全适用于平时健康预防的优势,坚持以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以及在校大、中、小学生为主体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形成整套卫生监督宣传普法教育的有效机制,不断扩大卫生监督宣传教育的范围,从被监督单位逐步发展到“五进”,即卫生监督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党校、进机关、进网络,通过这些教育形式提高民众卫生监督的意识。
一、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卫生监督工作的社会影响
借助有效载体,在“五项建设、四个转变”上做文章,在卫生监督宣传教育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要把广泛宣传和重点宣传、专题宣传相结合,在宣传方式创新上做文章。通过宣传教育方式的创新,不断挖掘新的资源,运用新的方式,力求做到电视里有形象、广播里有声音、报刊上有文章、社区里有专栏,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卫生监督法规宣传活动,扩大卫生监督工作的社会影响。利用电视、广播电台、报刊等传播媒介,播放卫生监督专题片、领导讲话、发表专题文章,对社会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利用世界无烟日、食品安全周、职业病防
治法宣传周、“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开展进行法规和卫生知识的专题宣传。
二是要把卫生监督法规教育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在机制创新上做文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街道、社区常年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创建活动内容多,居民参与面广。要以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把卫生监督法规教育、卫生监督知识教育纳入其中,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卫生监督宣传栏、卫生监督宣传手册、卫生监督宣传展板等形式,对社区市民进行以卫生预防为核心的健康观念教育和卫生监督知识教育,将卫生监督宣传教育做到市民身边。在卫生监督宣传教育机制创新上,做到“四到位”:领导认识到位、组织措施到位、财力投入到位、检查落实到位。
三是要把卫生监督法规教育与“六五”普法教育相结合,在内容创新上做文章。“六五”普法教育是我国开展的系统的规范性的法律知识普及教育活动,也是进行卫生监督法律法规教育的最有效载体。做到卫生监督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教育同时部署,同步实施,一起检查。
四是要把卫生监督法规教育与社区文化活动相结合,在载体创新上做文章。创新卫生监督宣传教育载体是做好卫生监督宣传教育的基础。文化娱乐活动是广大市民喜闻乐见、容易引发兴趣的有效方式。一方面要注重区、县卫生监督组织群众的载体,充分发挥区、县卫生监督的作用,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教育网络,把卫生监督宣传教育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另一方面,利用好群众文化的载体,把卫生监督教育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结合起来,寓教于娱乐中,营造浓厚的卫生监督宣传教育氛围。
二、建立长效机制,营造卫生监督发展的良好环境
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建立卫生监督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全社会关心卫生监督、支持卫生监督、参与卫生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把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纳入学校学生素质教育计划,建立在学校开展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二是把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纳入全社会“六五”普法计划、建立在全社会开展人民防空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三是把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计划,建立在社区中开展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四是把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纳入企业员工培训计划,建立在工业园区、开发区、高新区等开展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
第四篇: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月”和公司“春检”活动的深入开展。6月11日,公司安全监察处举办了网上安全知识竞赛答题活动,公司机关、基层各单位副处长、安全员、班组长共计27名员工参加了答题活动。
本次竞赛答题内容涉及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辽宁省建筑安全知识、事故应急避险处理、消防、劳动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对公司在生产施工中很实用。为了强化答题活动效果,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把答题活动作为促进公司安全生产的一项具体措施,安监处积极组织各单位干部员工通过集中学习、相互交流、网上查询等形式学习安全知识,并以此为契机,考察干部员工对安全知识、公司安全规则的掌握情况及对“安全生产月”活动内容的落实情况和学习效果。
通过举办此次网上安全知识竞赛答题活动,使干部员工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企业在发展中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当代价,必须做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同时还使员工掌握了安全操作知识,增强了安全防范和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收到了较好的安全宣传、教育效果,对预防事故和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五篇: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一年一度的安全月已经来临,今年的安全月主题是“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意义就是工作必须在安全前提下进行,安全工作必须要有红线意识。在工作中,有些想法和做法不能越过红线,否则就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因此,任何工作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就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动力厂要求全体员工以最坚决的态度牢牢坚守“红线”,“红线”就是“生命线”、“高压线”。对“红线”要有敬畏戒惧之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维护员工生命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必须做到“不安全不工作,隐患不排除不工作,措施不落实不工作”。对工作现场的“违章”现象,要严抓严管、齐抓共管,让违章现象在我厂无生存的空间,同时要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及对作业环境的危险辨识能力,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强化警示教育,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把历史上的事故当成今天的事故看待,警钟长鸣;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已的事故看待,引以为戒;把小事故当成重大事故看待,举一反三;把隐患当成事故看待,杜绝侥幸。做到“一人出事故、全厂受教育,一处有隐患、全厂受警示”。
动力厂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