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因地制宜谋发展 科技创业促增收
因地制宜谋发展 科技创业促增收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叫xxx,是辽宁铁岭人,于2001年举家带着创业之心到xx安家落户种植葡萄、石榴。在州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引导帮助下,我于2003年7月组建了xx果业协会。自协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按照“公司、协会、经纪人”的组织模式,采
取“赊销苗木,以果抵苗;负责技术,回收产品;保亩产值,超产分成”的经营方式,依靠元谋独特的水、土、光热资源和环境条件,着眼于市场需求,因地制宜,依靠科技,指导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葡萄、石榴等经济林果,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发展壮大协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2004年,协会共发展会员1300户,发展订单农户2000多户,带动规模种植葡萄1000多亩,石榴1500多亩,实现营业收入98万元。
一、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协会科技示范的带动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切实解决葡萄、石榴品种杂乱、科技含量低、产品特色不鲜明、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元谋县果业协会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切实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积极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引导会员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一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会员素质。一方面,协会积极派技术人员深入村社发动农户,通过召开科学种植葡萄、石榴动员会,播放vcd、发放简明种植小册子、召开专题讨论会议深入讲解等形式,及时向农民会员讲解科学种植葡萄、石榴的技术,不断提高会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截止2004年底,共举办培训班36场次,参加培训人员达6000多人次。通过培训,使会员掌握了一定的实用专业技术,增加了科技含量,提高了自身的科技素质。另一方面,协会根据林果的生长期,分期、分批地下派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作施肥、病虫害防治、修枝等技术指导,及时帮助会员解决生产种植中的难题。二是精心选择优良品种,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根据元谋独特的气候特点选育了早熟、抗病、品质好的优良品种,使农产品占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设施农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进现代节水滴灌系统,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能更好地灌溉好葡萄、石榴,会员户的葡萄、石榴产业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为农户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完善机制,强化服务,最大限度促农增收
为加强与会员之间的联系,切实解决好生产与市场、农户与公司的矛盾,协会在平田、新康等地成立了四个分会,在运作管理上采取股份制的形式,实行企业化管理,总会长以资金、管理、技术入股,会员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协会、公司、会员三者利益兼顾。协会还采用统一种苗、统一植保服务、统一栽培技术、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的方式,将利益建立在农户增收致富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户发展葡萄、石榴产业的积极性。凡订立联营合同的农户,协会为其担保向银行贷款作为葡萄石榴种植的生产成本,农户每种植一亩葡萄,由协会担保向银行贷款3000元;每种植一亩石榴,由协会向银行担保贷款1000元,由县财政给予贴息,贴息时间为3年,到葡萄石榴有收益时由农户逐年还清贷款本金。2004年,元谋县果业协会共为会员担保贷款312万元,有效解决了会员的生产困难。同时,协会还向会员承诺,在2004年2月前每栽种完一亩葡萄,到2005年每亩最低产值为2500元,如联营期间每亩低于2500元,不足部分由协会支付给农户;每亩产值高于2500元部分,按协会占48,农户占50的比例分成,剩余2作为协会的生产管理经费。这样,协会通过采用股份制的激励机制,将协会、管理者和农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与经济效益挂钩,提高了会员生产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农民增收、协会发展的目的。协会的发展壮大,为当地的富余劳动力找到了致富门路,在元谋果业协会常年务工的农民工达80多人,临时工达70多人,每年发出的农民工工资达50多万元。
三、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努力打造品牌
为充分发挥好协会对内组织生产、对外开拓市场的功能和作用,确保会员增产又增收,元谋县果业协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紧紧抓住所生产的葡萄比元谋传统栽培早成熟30至40天,比周边产区提早50至60天上市的先机,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全面提高产品质量,认真实施农产品品牌销售,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产品供不应求,会员收入大幅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2年协会生产的葡萄通过无公害质量认证;2003年组织实施的“青提”葡萄超早熟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项目,顺利通过州科技局专家组验收;2004年协会注册的“果润”牌产品商标获绿色食品“a级
”产品认证。
元谋果业协会从创业之初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与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密不可分。在今后的发展中,协会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不断做强做大葡萄、石榴产业,最大限度地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做出应有的贡献。协会下一步发展的目标是:
1、计划在适宜发展葡萄、石榴等经济林果的村社发展8个协会分会,会员
达到4000户,规范种植葡萄、石榴5000亩,使协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2、继续培植优质葡萄、石榴品种,抓好葡萄石榴品种的选育工作,做好“巨玫瑰”、“美国青提(无核白鸡心)”等新品种葡萄,“青皮软籽”等优新品种石榴的示范、推广工作。
3、进一步搞好产品的包装及保鲜储运。一是抓好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搞葡萄的脱毒、快繁及产品的保鲜储运项目。二是抓好葡萄、石榴等农产品的保鲜加工及包装项目建设,新建水果保鲜加工、包装生产线,新建气调保鲜冷库1000平方米,分级包装车间400平方米,建包装箱加工车间500平方米,仓库1000平方米,年保鲜加工外销葡萄石榴5000吨。
4、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协会将用二至三年的时间把元谋县的葡萄、石榴产业发展到10000亩,使中山、小丙岭周围地区发展连成一片。把葡萄、石榴产业建成每年可生产绿色水果产品7500吨,实现总产值5250万元,实现利润3750万元,上缴税收480万元的新兴支柱产业。
第二篇:因地制宜谋发展 心系群众办实事
因地制宜谋发展 心系群众办实事
自2010年以来,我便被派到求产村任包村组长,一年多来,本着扎根基层,迎接挑战,锤炼自身,虚心学习的态度,积极融入村班子集体,与村、支两委一班人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坚持“组织建设是要事,稳定发展是大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积极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班子战斗力
(一)进一步完善村“两委”工作制度
建立村定期工作通报和重要事项集体研究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基层组织民主建设,在上级部门部署指导下,成立了村级党员议事会和村财务监督理财小组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督促实施职责,让他们能真正参与到村级重大事项处理解决中,让民主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大大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了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工程,注重发展年轻有文化,有一技之长,有致富本领的年轻人加入组织。两年来,共发展4名新党员,16人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两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8人确定为发展对象,先后组织全体党员赴上海“一大”会址,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让广大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使广大党员接受一次很好党史教育,大大提高了
党员自身觉悟认识。
2、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健全发挥党员作用载体,深入推进党员双培双带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深化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大力推行流动党员双向双带。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发展方向找准了,我们认识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严重制约了我村经济发展,同时也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突破口,打开工作局面。
(一)杨邯桥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村级道路建设也成为广大干群的共同期盼,在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协助下,在国家“村村通”政策资金扶持下,群策群力,多方多渠道筹措资金,横贯全村5公里村级道路在2007年底完工,它的修通,使杨邯村广大群众看到了发展希望,有了盼头,是一条发展之路、希望之路。2009年上半年,顺利实现广信大道与我村境内村级道路连接,彻底解决了我村交通瓶颈状
况。
(二)杨邯桥村水资源丰富,但旱涝频繁,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经济发展,周边大量化工企业入驻,污染问题突出,对现有水利设施提出了严重挑战,也成为激化矛盾、社会不稳定因素导火线,合理规划,兴修水利基础设施成为当务之急,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敏感问题,也是农民增收,社会
稳定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近两年来,在得到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共争取水力资金40余万元,重点对我村境内周塘坝、乌龟坝闸口加固更新,工程的建设对流洞河上游污染水加以有效控制,对我村下游2000多亩农田灌溉用水,提供较好保证,同时逐步分期对十五个村民组塝上田当家塘坝清淤扩容,使全村境内3000余亩水田旱能灌、涝能排,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
良性区域环境。
(三)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工作,电压低,特别是干旱季节农业用电得不到保障,居民空调、冰箱不能使用,也是该村村民反映强烈问题,村两委高度重视,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七个人口密集村民组,新增200KVA变压器六座,更换相关配电设备,用电容量、质量大大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交口称赞。
(四)依托民生工程,加快惠民工程实施 1、2008年在上级部门支持下,争取67万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工程在我村实施,清澈甘甜的自来水流向千家万户,全村居民都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2、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极大丰富了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外面信息,欣赏到精彩的电视节目。
3、启动村级卫生室建设,解决了该村因地处偏僻,老
百姓看病难问题。
三、加大农业产业化服务,振兴农业经济
杨邯桥村是一个传统农业畈区,农业收入是农民主要经济来源,如何改变传统农业种养模式,改变传统农业观点,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效增收,也是我这几年到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两年来,我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以及下派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优势,在“农”字上做文章,积极争取各级农技专家来我村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对农业种养大户开展对结服务,在种养过程中出现的难题现场开方,依托农业项目加快推进我村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新型农民培训 努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强提高我村农民科技培训力度,造就一批懂技术,善于管理的新型农民,重点培育我村传统种植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打造“一村一品”种植格局,以点带面,推动各项新型农业科技技术推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十五次,培训农民1000余人,通过学习,农民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以往因技术操作或用药不当造成明显减少,亩平均用药成本大大降低,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示
范区显示极大效益。
(三)做好种养大户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主动联系县畜牧部门,邀请技术专家到我村对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帮助分析市场行情,鼓励扶持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通过努力,我村规模养殖大户由原来的2家,增加到现有7家,养殖类型由鸡、猪发展到鹅、龙虾、山羊养殖,其中年收入10-20万元三家,养殖规模效益呈逐年递增趋势,成为我村农业经济发展一个亮
点。
四、几点体会
(一)建立制度、坚持原则 村级规章制度不可缺,特别作为选派村,必须在建章立制上下真功夫,以制度管人,坚持原则,按规章办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村级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从一名机关干部选派到村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可能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的转变,接触面、接触人比较广、比较杂,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己,争当表率,这样才能在干群中树立起应有的工作威性和个人威望,才能更好地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才能深受老百
姓爱戴。
(三)摆正位置,善于协调
做为一名选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要遇到很多问题和矛盾,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具备较好协调能力,包括个人与村班子,个人与村班子成员,个人与上级部门,村班子成员之间,村班子与上级部门等等,关系协调好了,人际关系融洽了,人与人之间心贴得更近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战斗力,团结起来任何困难都能战胜。
(四)争取支持,寻求发展
首先必须取得三方面支持
1、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这是干好工作前提保证,我当时到村,正为修路资金缺乏而一筹莫展时,正是上级部门及时协调路基资金30余万元才能保证村级道路建设如期顺利完成,及时打开了工作局面。
2、取得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支持,面临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法,可能在有些问题处理上显得棘手,一个好汉三个帮,必须依靠村两委班子某些成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能动性,依靠他们的力量,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广大干群,特别是广大党员支持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平时多下队,深入基层,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营造和谐干群关系,这样平时做工作,处理事情,才能做到
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第三篇:着眼管理抓后勤 因地制宜谋发展
抓后勤着眼管理 围绕寝室做文章
——擂鼓中学后勤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擂鼓中学在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全校教职工精诚团结,开拓创新,既注重学校综合水平的提升,又始终贯穿“服务第一,安全为重,学生至上”的管理服务意识,做到了精心管理、周到服务,办人民满意的后勤。现把我校在安全、后勤保障方面的点滴做法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加强后勤制度建设,构建安全钢铁长城
制定了《擂鼓中学后勤管理制度汇编》,3万多字40多种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实行了购物、领物、收费登记制度,实物台帐制度,校产校物管理制度,制定了后勤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坚持集体决策的理财制度,做到校务公开,增强了透明度,减少了内耗。
二、抓准服务师生这一要务,努力打造“三心”食堂。
1、以人为本,学校食堂管理力求 “精心”。
伴随着学校新食堂的竣工,食堂就餐条件的彻底改善,以人为本的精心管理是我校后勤工作的一大亮点。
精心布局,周密谋划,力求营造先进、科学、向上的文化氛围、规范的制度来引领、激励、警示学生;注重细节,关怀至上,以优质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来影响、教育、感化学生(要求师傅着装整洁、文明用语、微笑服务,每月定期召开生活委员会,了解学生对对学校管理、后勤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逐步提高学生对学校伙食的满意度);规范管理,严格流程,把高质量的服务落实在行动上。(在学生就餐管理上,一是学生自主管理,由学生会负责监队收票,二是由值周教师在各个重点部位对安全把关;为保证师生每餐吃上热乎饭菜,学校严格饭菜出锅出笼出售时间;对食堂内外卫生实行每日三扫,中午最后两节课进行全面彻底的卫生大清理;构建成本核算安全网络,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采购货比三家,严格实行隔守制,充分调研市场,力争在食物采购上做到物美价廉、安全放心,并实行验货员验货记账,监督员监称,总务主任验收签字,校长签字,会计付账,杜绝带领现金;伙食结算做到周清月结,职代会对学校收支每月检审并予以公示,从源头上杜绝浪费和腐败)注重每一个环节的细节管理,力争做到管理上不留真空,精心精心再精心。
2、一日三餐膳食安排上周密“细心”。
严格落实县勤办指导意见,对师生伙食实行营养套餐。早餐馒头、稀饭或者豆腐、鸡蛋粉丝汤,中晚餐保证一个汤,二个菜,每天保证师生一份豆制品或一个鸡蛋。每周加两顿餐。在食堂醒目位置悬挂菜谱及当月伙食结算公示。膳食安排周密细心,体现良心,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开动脑筋,增加品种,翻新花样,油水充足,保证营养,真正实现零利润,师生对伙食较为满意。解决了教师就餐难的问题,使教师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领域,有利于我校的教育教学的成绩的稳步提高。
3、争当从业标兵,学生服务周到“贴心”。
后勤工作人员是我校教职工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前勤管理上我校对教师实行评教评学活动,在后勤管理上,我校对后勤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服务质量、从业水平进行周量化,月评比,学期末实现绩效考评兑现。以上举措充分调动了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和责任感,人人争当服务标兵,视学生如子女,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吃得好、睡得香,真情贴心服务学生。
三、因地制宜谋发展,围绕基地做文章
为增强学校内部的造血功能,缓解经费紧张难题,校委会一班人群策群力,建言献策,因地制宜谋发展,围绕基地做文章,充分挖掘我校的拳头产业——“一种二养”,为甩掉 “菜瓶子”,保证营养使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落实 “菜篮子”工程,搞好蔬菜基地建设,既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又能保证至少1个月的自给自足,其中葱蒜能保障常年供给。用剩饭菜精心饲养生猪并以此改善了师生的伙食。
四、加强学生寄宿安全管理,以创建“文明寝室”为平台,营造寄宿学生健康成长的温馨乐园。
1、完善制度作保障:我先后制定、落实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违禁物品收缴、查没制度》、《班主任查寝制度》、《就寝点名制度》、《文明寝室量化评选细则》、《教师值夜巡查制度》、《寝室长早操汇报就寝纪律制度》、《优秀寝室、优秀寝室长评选制度》、《年级组就寝纪律、寝室卫生评议制度》、《严格学生请销假制度》、《缺课学生追踪管理》等制度;
2、健全就寝管理模式,细化过程管理,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成长的环境。我建立了班主任、值夜教师、校行政值周领导、政教处校 “三级管理模式”:
3、认真开展“文明寝室”创建、评比活动:通过检查评比、督办整改,使寄宿学生生活用品达到了“六统一”的要求,每天清理寝室卫生、整理寝室内务已成为不用学校督办的学生自觉行为,学生自己创意营造的寝室文化氛围既温馨舒适又培养学生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自理生活的能力。
总之,学校后勤保障工作是一件复杂、琐碎的工作,需要我们在体制上创新,管理上细心,服务上贴心,只有这样学校后勤保障工作才能与时俱进,才能让群众满意,让师生满意,更好的服务教育发展。我校将扎实工作,不断创新,进一步做好学校后勤保障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竹山县擂鼓中学
第四篇:学精神促工作 谋发展
学精神 促工作 谋发展
——学习许继2012年年中工作会议精神
2012年7月25日,许继集团在职工活动中心召开2012年年中工作会议,会议分为三部分:冷书记传达国网公司年终会议精神、李总做年中工作会议报告、六个职能部门做相关领域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年中工作会议精神,26日上午9点,在产品服务部会议室,经理邢文向全体职工传达会议精神,就冷书记和李总的报告内容进行了重点讲解。专心的聆听、深深的吸引、细细的思考中,我们了解了2012公司上半年的工作成绩:经营指标飞速增长,“质量年”活动如火如荼,科研创新硕果累累,营销管理体系稳步变革,国际化战略积极推进,重大工程、基建项目进展顺利等等,这些丰硕成果让我们心潮澎湃,让我们为之而自豪;我们明白了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时不我待的机遇和只争朝夕的挑战,我们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只有站在“新的视角”、思考“新的思路”、采取 “新的方法”,变革管理、变革思想,才能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实现公司的跨越发展;我们知道了公司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全面开展“质量年”活动,强化依法治企和人财务集约化管理,加快营销管理变革,调整组织结构,改善融资结构,聚焦核心主业等等,立足本岗,制定部门和员工自身下半年的工作目标,积极快速的投入到生产工作中,为公司的总目标而全力以赴。
工作会议中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企业领导解决问题、谋发展的决心,激励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变革思想、创新生产工作、服务大局,让内外部的客户都满意我们的产品,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为公司“四强四优”+“两高”的长远战略目标得实现而挥洒汗水。
(产品服务部 陈芳)
第五篇:妇女创业增收
投入经济建设中创业增收显身手
伏山镇辖59个行政村,7.6万亩耕地,6.6万人,其中具备劳动能力妇女15000人。2010年,全镇工商税收实现3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00元。2011年1-6月份,实现工商税收42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0多元。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妇女群体按照镇党委确定的“打好五大攻坚战,建设五大发展先行区”的目标任务,积极践行“巾帼增收倍增行动”,争先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在攻坚战中当尖兵、做骨干,成为农村致富增收的主力军。
一、党委重视,优化巾帼创业环境
镇党委高度重视妇女工作,特别是妇女创业增收工作。切实注重了发挥妇女在攻坚发展中的“半边天”作用。一是专题研究。党委先后召开党委会、党政班子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妇女创业增收工作,构建起“党委指导、妇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齐抓共管机制,引导全镇妇女创业增收。二是着力培养女干部。全镇8个管理区(社区)中,白马管理区、代村社区2个单位妇女干部担任主任职务。放手大胆使用女干部。镇党政办、组织室、妇联、计生办等10多个部门20多名女干部担任部门负责人、部门要职;在新一届村委班子换届中,每个村都有一名妇女干部进入了村委干部,对全镇农村妇女起到了示范引领、帮助指导作用。三是强化 1
妇女创业增收培训。先后开展“富脑袋带动富口袋”活动,结合全镇特色产业发展,采取“利用远程教育学、把专家请进来讲、组织妇女代表外出看、让巾帼创业典型谈”等形式,开展系列创业培训,不断激发妇女群众的创业愿望、提升创业技能。以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为基础,实施“新型妇女科技培训工程”,选拔优秀的农村妇女参加培训,培养具有高中专学历的能够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活动的优秀科技人才。今年以来,我们联合镇党校、农办等部门为农村妇女举办蔬菜种植、畜牧养殖、鞋帮加工等培训班15期,培训妇女2000余人次。四是培植产业,开辟妇女增收致富空间。以推进“六进”致富增收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太空蔬菜、十字绣、有机蔬菜、蔬菜制种、生态养殖”优势产业,引导全镇妇女“进棚、进社、进店、进校”,确保她们致富有门路、创业有项目、增收有保障。
二、争先创业,彰显巾帼创业风采
近年来,我镇在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勤劳致富、艰苦创业、创先争优的致富女能人、创业带头人。我们广泛宣传,让广大妇女学有榜样、做有标杆、赶有目标,在全镇形成了巾帼争先创业的风气。一是胸怀大志的“蘑菇王”---张燕。2000年3月,张燕创办海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借助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高校技术优势,培育出以“太空蘑菇”为代表的多种食、药用菌食用菌菌种,成为一家集研究、生
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产品品种达到90个,生产基地20个,年产食用菌原种4万多支,栽培种100万斤,带动周边300多名群众发展起食用菌栽培,走上了致富路。为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投资1.4亿元,建设了占地200亩的太空食用菌高效生态示范园项目,开展平菇、双孢菇、金针菇、猴头菇、香菇、灵芝等名优品种的栽培和推广,打造全国首例太空食用菌示范区。项目建成后,将填补泰安市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空白,安置周边当地农村妇女560人,示范带动农户2000户,人均增收2600元。张燕先后获得市县“三八红旗手”、“十大科技致富女杰”、“十大青春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其事迹在中央电视台七套《科技苑》栏目、《齐鲁晚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二是小农家的拼命“女三郎”---朱腾腾。丈夫邵长栋突遇车祸,变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植物人。朱腾腾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一边抚养拉扯出生仅五个月的女儿。面对丈夫因治疗留下的巨额债务,朱腾腾将目光转向了自主创业。贷款20万元办起家缘沙发厂,生产各种家具。目前,沙发厂已安置当地农村妇女26人,年产各类家具600件,销售收入60万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巾帼创业带头人”。朱腾腾的感人事迹先后在《齐鲁晚报》、泰安电视台等媒体进行报道,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三是青春靓丽的“巾帼团队”----大学生村官创业女团体。伏山镇大学生村官创业女团体现有7名村官
组成,分派到7个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她们在村中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面参与青春创业示范园建设,25亩土豆总产量达到 12万斤,收入10万多元。2011年7月,她们与宁阳县十字绣协会伏山分会、伏山镇成教中心联合,成立了伏山镇“锦绣前程”十字绣创业富民合作社,按照“统一经营、分散制作、保质保量、定时完成”的原则,定期聘请刺绣专业教师对全镇绣工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同时,围绕当地禹王庙、大汶河等文化旅游资源,研究开发十字绣新产品,开展合作生产经营,将制作的工艺品进行订单销售。目前,合作社现已吸纳当地农村妇女260余人,人均年增收6000元,进一步拓宽了广大妇女增收致富渠道。
三、全员参与,形成巾帼创业之势
让广大妇女创业有天地。镇党委在“抓基地、壮产业、上项目”上狠下功夫,力争施展每一位妇女创业增收的才能,让妇女创业增收成为经济发展的“潜力股、绩优股”。一是建设巾帼示范基地,增加工资性收入。我镇重点建设了“凌云生态园巾帼示范基地、白云太空蔬菜巾帼示范基地、正元有机蔬菜巾帼示范基地”等3个巾帼示范基地,共有高标准大棚300多个,每个大棚吸纳妇女劳动力2名,人均月工资1000多元,共提供妇女就业岗位600多个、年增收60多万元。二是壮大发展蔬菜种植增收产业,增加生产性收入。立足我镇蔬菜种植、蔬菜制种、生态养殖产业发展传统优势,发挥妇女多年积累的蔬菜种植技术优势,建大棚种蔬菜,引导妇女就地创业增收,年增收2万多元,实现照顾家庭、致富增收“两不误”。在马庙、于海等设施蔬菜专业村,平均每户建有大棚2个,年增收5万元。目前,全镇建设“巾帼创业蔬菜棚”2000多个、“巾帼创业养殖棚” 60多个,年增收6000多万元。三是推进村级招商,增加“非农”行业收入。鼓励引导各村利用村内闲置资源,发展用工方式灵活、能大量吸收闲散劳动力的小作坊、加工点等短、平、快致富项目,鞋帮、服装、十字绣、假发制品、电子元件等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致富产业迅速崛起,全镇加工点达到50处,吸纳农村妇女1500余人,人均年增收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