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氏百货介绍
华氏百货介绍
华氏百货为华氏儒商花园二期建筑,始建于2002年10月,总投资2.6亿元,建筑面积50000余平方米。整幢建筑由6层裙楼(经营百货,面积30000平方米)和两座22层高塔楼(商住楼)构成。临街步长102米,气势恢弘壮观,格调高雅时常,堪称武汉民营企业之典范 —— 华氏集团在其跳跃式发展中的又一力作。目前坚实地基已全面铺就,预期2003年8月整体结构封顶。裙楼1-5F所营商品涵盖高档珠宝、时尚妆品、名品服饰、精品皮具及文体休闲用品等,品类齐备,品种丰满,品位出色。6F为融聚各地特色、荟萃中外美食之百家餐饮堂,B1F为提供日日必须之综合超市及100余车位之智能停车场。百货公司确定于2003年9月底对外开业。
经营楼层简介:
1F 时尚名品馆:妆品 女鞋 皮件 黄金 名表 眼镜 休闲快餐
2F 少女休闲馆:淑女装 少女靓服 休闲系列 彩妆用品 女饰品
3F 流行风采馆:精品女装 职业女装 针织品 内衣 妇女用品 咖啡厅 4F 尊荣绅士馆:男装 男鞋 男士用品 照材
5F 家居亲子馆:儿童用品 家居用品 床上用品 文化用品 小家电
6F 美食休闲馆:餐饮 电玩 儿童天地 游泳池 健身馆 台球室 高级咖啡厅 地下1F:智能化停车场和大型综合超市,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新鲜食品。商场经营定位:
中高为主,精尖为辅,汇聚时尚购物、尊荣休闲、现代商务,美食文化于一体,就体档次而言,60%高档品牌,30%为首次进驻武汉之异域名品,尤以10%的国际顶尖品牌为特色。
消费目标群:
具有稳定收入的中产阶级和以提升生活质量为目标的高端客户。
经营理念:共赢、共进
华氏百货与供应商是风雨风舟、荣辱与共的亲密伙伴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双方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在真诚互惠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平等的工商关系,而绝非以牺牲一方利益来确保另一方利益的单赢模式。在经营品类上,与经营定位相适应,以若干国际著名品牌为依托,向高、精、专方向发展,名品进名店,优良品牌优先考虑,并实行政策倾斜,树形象、创品牌,真正成为时尚象征、流行首选。在营销方面,我们聘请了台湾一家专职营销公司为华氏百货提供营销指导和咨询,确保公司的经营策略和营销活动得以顺利实施。
管理理念:
管理是华氏百货的灵魂,是企业经营的生命。公司以管理确保经营行,在经营中体现管理价值,遵循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开源节流、充分挖潜,管理效益与经营效益并重,并通过完善的制度管理让员工的个性及人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为跟国际管理运作趋势,我们与一家日本管理顾问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依靠其为华氏百货提供强大的管理理念支持和技术支持。
总体经营指标:
年度计划销售额1.5亿元,利税达1500万元。可按置各类人员1200余人。为形成武汉香港路新的商业圈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南城百货介绍
南城百货介绍
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广西南城百货超市”介绍:广西南城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在广西、云南开设了40家连锁分店,从业人员达13000多人,经营面积近40万㎡,经营商品品种达5万多种,公司以“大型超市+精品百货+家用电器”业态组合为经营特色,2011年实现销售总额30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连续3年成为中国连锁百强企业,曾荣获多项荣誉称号,成为零售业中有影响的企业,在业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南城百货以诚信团结,服务社会我企业宗旨,以振兴民族零售业为己任,以百货+超市有机结合的经营特色,坚持走科学发展的双赢道路,力求与合作伙伴建立荣辱与共的战略合作关系,坚持不断优化和创新。在加速实施扩张战略的同时,努力完善和强化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形象,塑造企业品牌,竭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百货事业部经营品牌介绍
百货事业部现主要经营品类分别是珠宝钟表类、化妆品类、皮鞋皮具类、男装女装类、休闲运动类、家居童装类及其他配套小类等。
1、珠宝钟表类主要经营品牌有:周大福、六福、天梭表等
2、皮鞋皮具类主要经营品牌有:ECCO(爱步)、、莱尔斯丹、MUX
(迈思)、马内尔、宾度、圣伽步、爵根仕、其乐、ELLE、思加图、BATA(芭他)、贵之步、千百度、欢欢妙履、百丽、KISSCAT(接吻猫)、百思图、他她、天美意、莱思丽、达芙妮等;
3、女装主要经营品牌有:卓雅(weekend)、歌力思(weekend)、邦
宝、COCOON(可可妮)、卡迪黛尔、欧时力、Only、Vero moda、5+(伍家)、E-LAND(衣恋)、TEENIE WEENIE(小熊)、PRICH、SCAT(小猫)、ROEM(玫瑰)、MO&CO(摩安珂)、拉夏贝尔、DAZZLE
(帝树)、A02、ROSEBULLET(玫瑰子弹)、江南布衣、雅莹、INSUN、欧碧倩、大嘴猴等;
4、男装类主要经营品牌有:迪莱、迪柯尼、圣宝龙、曼哈顿、、铁
狮丹顿、思梵诺帝、迪文度、佛伦斯、金利来、皮尔卡丹等;
5、时尚休闲类主要经营品牌有:杰克琼斯、LEE(例牌)、G2000、ESPRIT(爱斯普你特)、SO.BASIC、PIORY、熊猫等;
6、运动类主要经营品牌有:阿迪达斯、耐克、李宁、彪马、阿迪
SC、耐克360、安踏、哥伦比亚等。
第三篇:华氏451_观后感
华氏451_观后感
(美)雷·布拉德伯里
华氏451度是纸的燃点,故事发生在一个思想自由被压制的极权时代,主角是一名消防员,但是在这里,消防员的工作不是救火,而是烧书,烧那些被想方设法藏起来的书。主角一直在做消防员的工作,从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行为,直到有一天他见到一个没有溶于这个世界的女孩,自己开始发生了改变。
关于读后感,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怎么写,因为这本书看起来很薄,故事不是很长,但是让人不免望向现实的东西太多了,想来想去就谈谈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吧:书为什么要被烧?
书中的比提队长说,在十九世纪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很慢,以现在的眼光看,那仿佛是慢动作。但是随着20世纪技术革命以来,人们生产和活动效率大大提升了,生活节奏因此而大大加快,信息量也开始爆炸。对于新时代的人来说,想做的、需要做的事情多了,但每天的有限时间仍然没有变,于是一切都要加速,都要少消耗时间。就这样,能给予读书的时间更短了,书要缩水、再缩水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书籍先是变成“浓缩版、简明版、文少图多的小报”版本,之后要“缩到15分钟,以便配合同样时长的广播剧节目,然后再删减,好适配2分钟的书评”,最后变成了“词典式的摘要”,书籍经历了一场逆淘汰。
(不仅是书籍,其他的文化产品也在缩水,比如电影,“把影片加速——快——咔嚓。看,瞧,换画面。这儿,那儿,快走,踱步,上,下,进,出,为什么?如何?谁?什么?哪儿?吔?呃!砰!啪!咚,乒、乓、轰!”,电影变成这样工业产品;“政治?一则专栏,两行字句,一个标题!”,然后结束。)
这不仅仅是小说中的荒诞情节,而是已经一定程度发生在我们的现实中。如今,绝大多数人脱离了学生时代后可能就终生不会再看几本完整的书了,一些人只能读拆分的书籍,比如公共平台上的浓缩读物、精华读本、品读栏目,一些人只能去听知识付费平台上的各个讲书频道。之后是这样的篇幅也无法接受,文字量还是要缩减,一段几百字的豆腐块看不下去,变成几行,然后变成只有标题,音频朗读变成几分钟的浓缩视频,视频也要飞快地读,要快速的画面闪跃,最后还要调倍速看....作者在六十多年前虚构的场景是多么像对今日的预见。
书籍缩减的结果,如果说有积极的方面,那就是人们只要读了半页简介就可以自称读过了这本书,由此可以自称读过所有经典作品,但最大的损失是人的头脑“被出版商、剥削者、传播者的手转得飞快”,离心力甩掉了被认为非必要的、浪费时间的但却是作为“人”的灵魂成长所需要的东西——思想。
人们自己也在做着选择,《华氏451》的世界中享乐主义盛行,人们沉溺于舒适享乐中,选择快感反馈效率更高的娱乐手段,比如四面都是屏幕24小时演笑话段子的电视墙(就像抖音快手),比如能根据需要不断输出音乐的耳塞(就像微博脸书),人们希望每一分每一秒沉溺在快感中,工作之外就是享乐,也就应该享乐,按按钮滑动开关来收获乐趣,何苦去看书去学什么思考什么呢。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也描绘过这种人类满足于即时感官刺激的社会状况,而今这一切正在我们的世界中上演。沉溺奶头乐式娱乐的状况越来越普遍,人们整小时、整天玩手游、刷微博、刷抖音,因为这些东西能几秒十几秒就给一次快感。而大脑在这种刺激下,快感的阈值也在升高,人们开始对几秒一次愉悦不再满意,还要加速,还要多重而来,还要浓厚的声光填充,就这样,人们对一切其它低频次低强度的愉悦完全提不起兴趣,延迟满足能力完全丧失,而读书学习是一项典型的延迟满足活动,所以人们也失去了学习能力与前进的可能,许多人一结束教育阶段就进入浑浑噩噩的“(精神)死亡”状态,只是到了七八十岁才会被埋葬。
当绝大多数人都停留在这个低智乏能的层面而无力自身改变时,少数明智人就会成为异端,人们会反感这些能讲出自己不熟悉事物的所谓“知识分子”,人们会非议他、贬低他、孤立他。人们相互都是彼此的镜子,大家都希望“谁也不比谁强,这样才会皆大欢喜,因为这样一来就没有见高山而渺小的感觉,不必再被自己的怯懦苦恼”,不必再因对比而来的审视和评断自我痛苦了。
同时,遗弃书籍也正是统治者们、精英阶层需要的,他们希望永远保持现有的阶层地位,希望这个状态安宁而稳定,普通人最好能像牧场的牛羊一样,用最少的消耗老老实实做好为社会提供产品的本分,以及听话地完成劳动力的再生产——休息、生育等,所以要用各种方法推动他们含上并沉浸于奶头乐满足如斯;对于一些不安分的人,给他们更高级的奶头乐产品,比如各种比赛,“谁记得最多流行歌曲的歌词,或是记得更多州名,或是衣阿华州去年出产多少玉米。给他们填满不易燃的信息,拿静止不动的“事实”喂饱他们”,让他们自以为掌握了无数信息,这么一来,他们就会误以为自己在思考,明明思想停滞着却有一种动感,他们就会因这种错觉而快乐满足,因此要用这类东西填满他们的生活,不要让他们看书学习思考,尤其是不要让他们接触历史、哲学、社会学这些内容。
如果还有少数人不会被这些束缚,仍然想要求知,那么只能让这些书消失了。如果书籍不存在,那么失去了载体后,历史和历史中凝聚的思想也就不存在了,如果人意识不到自己无知,又怎么会知道追寻呢。这种事,现在已经在发生着,比如这一个月来,很多只是说了些事实的媒体灰飞烟灭了或是被一定程度限制了——腾讯自己的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财新网等,如果一切他们记载的东西了无痕迹了,没有人知道了,那么这些事物就真的属于“不存在”;再比如近期许多老师开始在线教课,此时发现历史、政治课本上的课程竟然会涉嫌违规无法通过审核,互联网看似丰富自由,其实已经容不下很多东西。
在书中所描绘这样一个时代,一个书籍失去了营养、人们普遍选择享乐、社会陷入无知和狭隘以及统治阶级积极推动这一切的时代,“隔壁人家有书,就等于有一把装满子弹的枪,人们对此是无法容忍的,所以他们要烧了书,拿走弹药,瓦解人们的智慧”,这是这个社会整体的愿望,是共同的意识形态。
因此,以烧书为工作职责的消防员诞生了,这一点都不魔幻,现实可能比小说更魔幻。
第四篇:《华氏451度》读书笔记(通用)
《华氏451度》读书笔记(通用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华氏451度》读书笔记(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华氏451度》读书笔记1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知识,世界将变得一片昏暗。就如富兰克林所说的: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华氏451度》是一本脍炙人口的科幻小说,书中描述一个未来的世界,人们彼此疏离、惰于思考,政府更是严格限制知识的传播,禁止人们思考、看书、甚至谈天。
为了歼灭所有的知识份子,消防员的工作从救火变成纵火;把满屋的书像木柴一样烧的精光。故事中的主角孟泰格也是其中一位消防员。身为消防员,他终究还是领悟了知识的重要性。小说中,没有知识的世界制造出像机器人一样的人类,没错,如果没有知识,世界就会向书中描述的,人们像行尸走肉般没有感觉,没有思想一样恐怖,知识传播也受到严格的限制。战国时期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为了要让自己的王位坐得更稳,便焚书坑儒,使人们变笨,自然而然也会服从他。那时的人们因此没有智慧,不但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只会盲从的跟随他人。
俗话说:“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话中的智慧远胜于我们的想像。这句谚语清楚的指出人读书和蜜蜂采花蜜一样都能得到很大的益处。也证明了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人如果没有读书,没有学习,就不会有知识,而没有知识的我们,就会像是在黑暗中摸索。
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有一个很好的证据。西元600到1000年之间,只重实际不重科学的罗马帝国统一了西方世界,欧洲开始进入了黑暗时期。再加上汪达尔人、哥德人、匈奴人等野蛮人的入侵,西方的科技发展停滞了四百多年。
直到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热忱再度被人们拾回,开始崇尚古希腊时的思想,并不断的创新,直到一项划时代的发明“蒸汽机”让人类迈入工业化时代,人们在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才以倍速成长,发展出现在日新月异的各种技术。遗憾的是,那黑暗的四百多年中,人类的科技都停留在原地,等于白白浪费了四百多年的光阴,十分可惜。
人类的智慧可以藉由书来保留及传承。而人跟人之间诚挚的关怀与情感的交流才是生命中最可贵的。不要让自己陷入黑暗的泥淖中,从现在起翻开书本,并真心的去拥抱你周围的人吧!
《华氏451度》读书笔记2人总是这样,在热情、激情过后归于平静,甚至遗忘、丢弃;我总是这样,在对某件事抱有三分钟热度之后开始淡漠,甚至摒弃!《华氏451》是由《奇葩说》里蔡康永先在一次辩题为:“奇葩星球新技术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知识共享,你支持吗?”的'节目中推荐的!
正如他当时描述的那样,故事的确讲述了关于“焚书”这件事,但更为讽刺的是那些“焚书”者正是当初铤而走险的“消防员”,最后知识分子只能每人记下一本书,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把知识传递下去!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部分会变得模糊,但也会留下深刻的一部分!当然,他们并不会逼迫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一定听他们传教,因为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个体,而他们并非因为自己掌握了知识就变得高级!
我非常想了解作者是基于什么背景、情绪下以“反乌托邦”的形式创作了这本书,我甚至有一刻怀疑,这故事根本就是真实存在的,但却以在互联网搜索失败后不再去理会它的虚实!
如果将此书与现实相连,其实不难找到相似之处。城市的生活节奏之快,已经让大部分人无暇顾及“我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或者那样的选择?”“我是谁?我快乐吗?”
那么我们需要书吗?我需要书吗?谁会拒绝知识呢?
记得曾经在一次面试心理师助理时,面试官问我平时的爱好时,我竟不自量力的脱口而出“看书啊”,而我最爱徐志摩的书!但当面试官接着问都拜读过他的那些著作时,我竟没记起他的《再别康桥》,和曾经在高中时代拜读过他的《想飞》这本书!当然最后我也没有通过面试,我想可能和徐志摩无关,因为直至今日我连一张心理学资质证书都没有。
《华氏451》写到,学校教出越来越多的赛跑选手、跳高选手、飙车手、补锅匠、投机取巧者和游泳选手,而不是检察官、评论家、万事通和创造者,那么,‘知识分子’这个名词当然就必然成了骂人的字眼。人们只懂得享乐,没有人花一丁点儿的时间去思考,而书的存在就是在这看似“太平盛世”的国度里,“侵蚀”人的大脑,“腐蚀”人的思想,甚至是“吞没”整个“国度”!所以政府命令消防员手握铜质管嘴不再去灭火,而是任凭巨蟒般的喷管将它有毒的煤油吐向世间,记录历史的残渣和焦墟。
以前我从不明白,我喜欢徐志摩,还喜欢鲁迅,甚至喜欢佛洛依德,书架上确实也存有他们的真迹,可却少有观摩,但却习惯性告诉外界,我仰慕他们!究竟是为何?名著和名人存在的意义是为何?难道当我说出口的那一瞬间就变的比旁人高级了嘛?正如我可能听贝多芬、肖邦,就更高级了嘛?正如我走在街上背LV、香奈儿就更高级了吗?何苦做这些表面文章衬托自我?何苦?
我们必须灌输给自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并不重要,千万不能做个腐儒;我们不可以自觉优于世上任何人。
《华氏451度》读书笔记3最近迷上了现代科幻小说,常常陷于其中的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读了一本很精彩的现代科幻小说,叫《华氏451》。
《华氏451》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雷·布雷德伯里(RayBradbury)的长篇小说。故事中虚构的未来社会里,每栋建筑物都百分之百防火,消防队员已无用武之地,反而成为专业纵火员,惟一的工作就是四处焚书。华氏451度——即摄氏233度——正是书本的燃点。故事主人公盖伊·蒙泰戈是未来世界的一位消防队员。蒙泰戈很喜欢他的工作。十年的消防员生涯中,他从没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过疑问,也从没想过焚烧书籍的原因。在他的头脑里,消防队员历来都只负责焚书,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直到一个深秋的夜晚,他在回家路上邂逅了一个17岁的女孩克拉丽丝·麦克莱伦。
克拉丽丝喜欢思考问题,总是追问事情的真相以及事情背后的原因。在之后的几次接触中,克拉丽丝向蒙泰戈讲述了过去消防队员的职责,告诉他过去这里的人们并不惧怕阅读。在她的影响之下,蒙泰戈对自己的职业渐渐产生怀疑,开始思考焚书的动机和目的,并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冒险在焚书过程中偷偷保留下十几本书——它们是世界上最后的书本。消防队长毕缇窥知蒙泰戈私藏书籍的秘密,企图引诱他交出书本,重新臣服于消防队员的焚书职责。蒙泰戈在良知的指引下拒绝毕缇的要求,并在老学者费博的帮助之下开始他的亡命生涯。途中危机四伏,蒙泰戈历尽艰辛,几乎葬身机器猎犬的利爪之下;最后,他终于与林中的流浪学者会合,和他们一起守卫保存在思想深处的书籍。钳制人们思想的社会终于走向灭亡,城市在战争中灰飞烟灭。蒙泰戈和流浪学者满怀希望,走出丛林,准备用头脑中的书籍重建文明。
作者雷·布雷德伯里(RayBradbury)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沃基甘,从小爱读冒险故事和幻想小说,尤其喜爱根斯巴克主编的《奇异故事》。十二岁时有人送他一架打字机作为生日礼物,他从此练习写作,早在中学时代就选修了如何写小说的课程,并天天练习写一、二千字。一九四一年起他开始给几家杂志投稿,一九四三年起当专业作家,三年后获得了“最佳美国短篇小说奖”。迄今已出版短篇小说集近二十部,其中较著名的有:《火星编年史》(1950)、《太阳的金苹果》(1953)、《R代表火箭》(1962)、《明天午夜》(1966)等。《华氏451》是他最为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
布雷德伯里不仅是世界闻名的科幻小说家,而且还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数一数二的文法家,他的短篇小说几乎已被译成全世界各种文字。除了写科幻小说,他还写剧本和社会小说,曾把美国古典文学名著梅尔维尔的《白鲸记》改编成电影剧本。他本人也从古典文学中吸收营养。此外,他还深受爱伦·坡的影响。而科幻小说可以让他的想象力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更广阔的天地内任意驰骋。他的文体简洁流畅,语言清秀细腻,形象丰富,描写生动。英国著名作家金斯莱·艾米斯说他是最有才华的科幻作家;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伊哈布·哈桑称赞他的创作极富诗意。他的作品往往略带伤感主义色彩,借助幻想故事隐射社会现实,唤起人们对现实的思考,提醒他们提防那些能够避免也必须避免的危险。《华氏451》中折射出的深刻思想意义显然对当今社会不无作用,因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该书将成为洛杉矶“全市共读一本书”活动中的指定书目。
这个故事所讲述的世界是与我们现实生活完全相反的世界。消防员成了纵火员,读书不被允许。于是想读书想反抗的人们只能偷偷用头脑记住书。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现实生活真的如此,我会是哪一类人呢?是烧书的还是护书的?如果让我负责保护书,背一本书,我会选择哪本?史记汉书?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我想,如果现在让我背下来,我还真的不可能完成;如果到了书中的世界去,也许真的可以做到。
《华氏451》强调的是书籍对文明社会的重要性,呼吁人们珍惜书籍。合上这本书,细细回味一下,真的是觉得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有很多原本很好的事情都被我们忽略了。越来越多的人去KTV,餐馆,而不去书店图书馆;越来越多的人开车骑摩托车电动车,而不是步行、骑自行车;越来越多的人宁可去健身房吃保健品,而不去亲身接近大自然……我们用了很短的时间很多的借口把这一切当成了理所当然,并轻易接受了。那些去图书馆、步行上班、周末爬山的人反而显得不合群。书中有一段写到:“学校里出来越来越多擅长跑步、跳高、赛车和游泳的人,还有擅长偷盗劫掠的家伙,与此相反,那些擅长考试、评论、思考以及富有创造力的人却越来越少;因此,理所当然,‘知识分子’这个词就变成了一个带有侮辱含义的字眼。”是不是真的如此,大多数人这么做,那就是“正常”,是“正确”,而少数人的就是“异类”?
这是一本匪夷所思的书,讲的是匪夷所思的世界。但是,如果我们人类真的不停下来好好考虑我们的生活,也许几百年后世界真的会变得很可怕。
《华氏451度》读书笔记4最近读完了《华氏451》,很不错的一本书,感觉上次读这么好的书还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华氏451大约是232。78摄氏度,451是书中消防员的代号,也是纸张燃烧的温度。
记得当时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时,作者提出了一个真知灼见:“现在的媒体,经过太精心的设计,使得思想形同没有需要了”。做媒体的人都是非常聪明的人,深谙人性之道,他们把自己想要传输的东西经过精密的包装,目的就是让人非常愉快地接收他们灌输的东西。人们进入了心理舒适区,误以为自己收获了很多,但其实没有自己的思考。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清醒?保持独立的思考?
《华氏451》给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读有质量的书。什么是有质量的书?远了不说,三十年前已经出版,现在仍被人赞不绝口的就是有质量的书;
第二、有闲暇思考。这个很重要。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大家的碎片时间都被各种手机应用填满,书都懒得看,更别说有闲暇思考了,不如刷个抖音消磨时间;
第三、依照前两样的互动所获得的知识来行为的权利。从书中学到了东西,经过自己的思考,要落实到行动中,这样才算知行合一吧。
另外,故事情节中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比提队长。作为消防队长,自己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但却要做焚烧书籍的工作,这是怎样的一种熬煎?
《华氏451度》读书笔记5看奇葩说的时候,正好听到蔡康永老师提到了这本书,他在描述这本书的时候说道,在书籍不被允许存在的情况下,人们靠自己的大脑来保存一本书。
我被这种敬畏书籍的方式给感动了。
其实整本书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在规定了书籍是要被焚烧的世界里,几近被同化的“消防员”男主人公遇到一个灵动独特的少女听到了一些身边没听闻过的不被允许的离奇想法,回到家后看到一个整日依赖着电视墙维系虚拟情感多次自杀的妻子。两者间的`鲜明对比,主人公由此开始思考他所处的环境,他偷偷藏下来不曾翻过的几本书籍。于此之后他亲自参与了一次焚烧一位老妇人的书房的工作,看到老妇人因为书籍的毁灭而痛不欲生走进火场与书一起死亡,那一幕促使他疯狂的想要去阅读那些他藏起来的书籍,之后他强行拉着妻子进行阅读,在众妇人和消防队长面前表现得异常,寻求老人的帮助去找机会印刷现有的藏书,这些一步一步紧凑的进行着导致了最后他的藏书被毁房子被烧杀死消防队长被猎狗追捕过上逃命的生涯。而幸运的是在路上遇到了那些强行用大脑来记录和保存一本书的老人们,几千人的组织就是一所移动的图书馆。小说的最后,作者安排一场战争,算是给那些移动的书籍们一种活下去和被继承的希望。
我被小说里作者的用词热血了,被人类为了保存知识而做的努力感动了。
但在这本书里最爱的是以下一段话:他去世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并不是为他而哭,而是为他做过的每一件事情而哭。我哭是因为他再也不会做那些事情了,他再也不会雕刻另一块木头了,再也不会在后院帮我们养鸽子了,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拉小提琴,像以前那样讲笑话了。他是我们的一部分,他死了之后,所有的行为也都停止了,没有人可以像他那样做那些事情了。
这段话让我明白,喜欢一个人怀念一个人,可能想到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曾经做过的那些事情。他曾经在我害怕的时候用语言来安慰我,在我生病的时候告诉我该注意那些情况,在我寒冷的时候敞开衣服将我温暖。
第五篇:华氏911观后感(模版)
我一直觉得政治纪录片是比较沉闷的,但是《华氏911》这部片子却让我有耐心和兴趣一直看下去,毕竟本人对美国政府也不怎么有好感,看一部一直在用各种方式去骂总统布什,揭露美国政府黑暗内幕的片子,感觉挺爽的。
这部记述伊拉克战争前后美国情势的纪录片,它回答了这么几个问题:美国因何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为何乐于卷入战争?乔治布什的政策与911事件的爆发有何联系?而他和本拉登之间关系怎样演变至宿敌?当然这些问题的解答都是用迈克尔摩尔自己的观点,纪录的方式。
其实看完之后,我并没有立刻就清楚了以上的这些问题,我不是很懂政治,也不敢去评论政治。只是知道,在这部片子中,充满了讽刺。讽刺美国政客,讽刺小布什,讽刺布兰妮等等,这些讽刺,在导演的剪辑之中变得非常明显。除了讽刺,我还觉得美国人其实也挺可怜,在这么一个连向着谁都不知道的政府的统治下生存,没有什么保障。说真的,911事件的发生,并不是毫无缘由的,但是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也不知道,纪录片说的也只是猜测。不去评论911事件的孰是孰非,单单是在这场事件中死去的人们,就足够可悲的了,我觉得他们死得很冤,连为什么死都不清不楚的。美国一直是一个恐怖事件发生频繁的国家,除了大集团的恐怖袭击之外,还有国家内部成员的袭击行为。我一直觉得美国很不安全,有时候走在街上也会飞来横祸,就此别过。所以美国真的很不安全。美国军队也够忙的了,经常要出动打仗,死伤无数,更要受无数人的唾弃,这是为什么?我想,其实他们也不想受众人谩骂的吧。追根到底,还是政府的决策,政府要他们去打仗,他们能不服从命令吗?而至于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攻打伊拉克,这就只有政府决策者才知道了。
跟同学讨论了很多,我们的意见也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导演导得好,把美国政府、小布什骂个痛快,大快人心;有的觉得这种揭黑题材的片子很有价值,值得一看;有的对片子内容的真实性保持怀疑态度,不认为这是真实的„„老实说,我对政治没兴趣,也不想对它产生兴趣。“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由于地域、历史、文化习染和语言的隔膜,真相对我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相信布什或者相信导演摩尔,都不见得高明,我只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
最后想谈谈的是,这部纪录片获得了很多奖,除了嘎纳电影节上的大奖外,还有一个让我哭笑不得的金酸梅奖。这个金酸梅奖的获奖者有最差男主角:乔治·W·布什、最差女配角:布兰妮、最差搭档:小布什和赖斯或者和他的宠物山羊等。这些讽刺意味极强的信息都让我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敢作敢为,这个相当“反政府”题材的片子都能上映并能在国际影节上获奖,可见美国的言论自由的确比我国高很多。要是在我国有这样的片子出现,不要说一早就被列为禁片连上映都成问题了,甚至连幕后的制作人估计也会受到打压吧。不管怎样,这种勇于挑战权贵的精神还是值得嘉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