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困难集体企业医保
沈阳市关于解决国有破产、困难企业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的补充通知
通知 [沈劳社发[2005]38号]
各区、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直委、办、局(公司、集团),中央、省驻沈单位:
为积极、稳妥地解决我市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根据《关于未参保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沈劳社发[2004]34号)文件精神,按照《关于研究解决破产、困难企业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的会议纪要》(2005年第167号)要求,现就关于解决国有破产、困难企业参加医疗保险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2001年8月31日前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前国有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
1.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原则上由破产企业、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各承担40%。主管部门确无筹资能力的,经认定批准财政可适当增加承担比例。其余20%部分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批准后可缓缴。
2.市属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办理参保的相关审批、核定及信息变更等手续,应由原破产操作部门或资产接收单位负责;因机构变动原破产操作部门撒并的,由并入部门负责;区属破产企业由区政府指定责任部门负责。
二、国有困难企业参保问题
1.市属国有困难企业2005年底前退休人员参加住院统筹医疗保险,其参保资金由市财政承担50%,企业和其主管部门承担30%,其余20%部分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批准后可缓缴。
2.市转属国有困难企业2005年底前退休人员参加住院统筹医疗保险,其参保资金由市财政承担50%,区财政和企业共同承担30%,其余20%部分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批准后可缓缴。
3.区属国有困难企业2005年底前退休人员参加住院统筹医疗保险,其参保资金由区财政承担50%,企业及主管部门共同承担30%,其余20%部分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批准后可缓缴。
4.国有困难企业可以上年市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一次性为退休人员趸缴10年的住院统筹医疗保险费。
三、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责任制,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密切配合,确保年内基本上解决国有破产、困难企业参保问题。单独统筹区、县(市),参照本通知精神,研究解决其破产、困难企业参保问题。
四、本通知自2005年9月1日起执行。
沈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沈阳市财政局
二○○五年八月三十日
关于未参保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 [沈劳社发〔2004〕34号]
------各区、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直委、办、局(公司、集团),中央、省驻沈单位:
为解决未参保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辽政发〔2002〕3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将市级统筹范围内未参保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01年8月31日前破产企业未参保退休人员参保办法
按照《沈阳市城镇职工住院医疗保险统筹管理暂行办法》(沈劳社发〔2002〕47号)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以上年度市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5.6%的比例一次性缴纳10年的医疗保险费,同时缴纳10年的大额补助医疗保险费。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所需资金采取配比办法,即由主管部门(行办)承担50%,同级财政配比补助50%。大额补助医疗保险费由退休人员和主管部门(行办)各承担一半。财政补助资金来源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或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主管部门(行办)一次性缴纳医疗保险费确有困难的,可与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签订分期缴费协议书,分两次缴纳所承担的费用。
二、不具备缴费能力未参保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办法
1.不具备缴纳能力的未参保困难企业,可提出退休人员参保申请,经企业主管部门(行办)同意后,每年由同级财政、劳动等有关部门进行认定核准。
2.经认定核准为困难企业的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按规定每年核定一次退休人员人数、缴费金额。参保所需资金采取配比办法,即由单位或主管部门(行办)承担50%,同级财政借款50%,按年缴费。大额补助医疗保险费由退休人员和单位或主管部门(行办)各承担一半,按年缴纳。
3.核定年度内因退休人员增加所需费用,由单位或主管部门(行办)全额承担。
三、参保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从缴纳次月起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企业、主管部门(行办)应积极筹措参保资金,并按时足额缴纳,如不按时、足额缴纳,从欠费次月起停止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
四、本通知自2004年9月1日起执行。
沈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沈阳市财政局
沈阳市关于解决集体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的通知
通知 [沈劳社发[2006]28号]
各区、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直委、办、局(公司、集团),中央、省驻沈单位:
为妥善解决我市集体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研究解决破产、困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的会议纪要》(2006年第139号)精神,现就市级统筹范围内集体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01年8月31日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前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办法
1.按照《沈阳市城镇职工住院医疗保险统筹管理暂行办法》(沈劳社发[2002]47号)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按上年度市职工平均工资5.6%的比例,一次性缴纳10年的住院统筹医疗保险费和大额补助医疗保险费。
2.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所需资金,原则上由同级财政承担30%,破产企业、主管部门承担40%,其余30%部分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批准后可缓缴。大额补助医疗保险费由破产企业(或主管部门)和退休人员各承担50%。
3.市属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办理参保的相关审批、核定及信息变更等手续,应由原破产操作部门或资产接收单位负责;因机构变动原破产操作部门撒并的,由并入部门负责;区属破产企业由区政府指定责任部门负责。
二、未参保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办法
1.集体困难企业每年由财政、劳动等有关部门进行认定核准。经认定核准的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同时参加大额补助医疗保险。大额补助医疗保险费由企业(或主管部门)和退休人员各承担50%。
2.市属及市转属困难企业2006年办理参保手续前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其参保资金由市财政承担30%,企业、主管部门承担40%,其余30%部分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批准后可缓缴。
3.区属困难企业2006年办理参保手续前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其参保资金由区财政承担30%,企业、主管部门承担40%,其余30%部分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批准后可缓缴。
4.集体困难企业参保每年核定、缴费,也可一次性为退休人员趸缴10年的住院统筹医疗保险费和大额补助医疗保险费。
三、集体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申请财政补助及参保程序,原则上按照《关于破产、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享受财政补助及参保程序的有关问题的通知》(沈财社[2005]361号)操作。
四、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责任制,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密切配合,确保年内基本上解决集体破产、困难企业参保问题。单独统筹区、县(市)要参照本通知精神,研究解决破产、困难企业参保问题。
五、本通知自2006年7月1日起执行。
沈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沈阳市财政局
二OO六年六月十二日
第二篇:集体企业范文
集体企业变更1、2、3、4、申请报告(变更决定书)企业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 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营业执照正副本
符合《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集体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
1、企业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
2、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3、公司(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表
4、任免书
5、执照正副本
集体企业注销(不需登报备案,直接注销)1、2、3、企业注销登记申请书 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决定书(企业法人的主管部门(出资人)批准企业法人注销的文件)
4、清理债务完结证明
5、执照正副本
第三篇:医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医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医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两年来,县医保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受现行医疗体制、政府财政状况以及其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职工参与统筹面较小,社会化程度不高
按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的要求,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将从财政供给人员、国有企业职工、集体企业职工向城镇个体工商业者、城镇居民、最后拓展到农村群众,但就目前我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与统筹的情况来看,财政供给人员全部参与医保统筹,上划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参保比例为56.8%,县烟草公司和供电公司直接没有参与。全县没有一家集体企业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城镇个体工商业者、城镇居民和农村群众就更不用说。由于参与统筹面较窄,基本医疗保险统筹金的抗支付风险能力较弱,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管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难以形成,从而进一步影响医保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多种原因导致公共财政实现基本保障支付风险加大
一是职工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凸现,参保人员中危重病人逐年增加,职工住院费用进一步加大,尤其是退休人员住院人数增多、住院费用加大,2005年住院人数中,退休人员住院人数超过住院人员总数的40%,住院发生费用和报销的费用则超过50%;二是医院职工部分工资依靠自找,受利益驱使导致无病查病、小病大治的情况仍然一定程度存在;三是同类药品五花八门,政府对药品价格难以实现宏观管理;四是对参保人员监督不力,导致利用医保卡进行挂靠或冒名住院看病的情况一定程度存在,按照现行医保政策的规定,属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只能是参保对象本人使用,但如果监督不力,一张医保卡全家都可以住院看病的话,财政对医保支付的风险状况显而易见;五是药品流通环节的利益分割,转化为财政对医保统筹的支付风险;六是医保工作管理各环节人、财、物的投入也转化为财政的支付风险。正是由于以上几种原因,职工个人出了钱,报销比例也降低了,但财政对医疗保障的支付却依然居高不下,按3%配套,财政每年要拿出720万元,按5%配套则每年要支付近1200万元,而医保启动以前每年公费医疗报销费用不到400万元,与医保启动前的公费医疗相比,财政负担有增无减。
(三)医保用药价格偏高,医院药品价格和市场药品价格混乱,难以保障参保职工的合法利益
此次民主评议,调研组选择40种医保和非医保常规用药进行了抽样对比调查,具有完全可比性的十一种。通过对比,多数医保定点药店药品价格比平价药房药品价格高30%以上,最高的悬殊20倍,如50粒装的哈药总厂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平价药房的价格仅为每盒4元5角,但到了医保药店价格则是每盒9元,而到了医院则变成了每盒15元7角;免可球蛋白平价药房的售价仅为每支3元5角,但到了医院则成了每支21元;输液用的环丙沙星针剂在普通药店售价每支为1元6角,但到了医院则变成了每支16元。一些所谓的新、奇、特药的药品价差则更大,而且同一种药在不同的医保购药点和医院价格不统一,同一定点单位医保消费与普通消费价格也不统一,导致药品价格混乱。出现这种药价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同类药品生产厂地太多,批号太多,剂量标准不一,进药渠道不一,导致药品价格失控;二是医药不分的医疗体制,部分医生就药处方而不是就病处方,导致一些所谓新特药价格居高不下;三是医院职工部分工资依靠自找,药品价格剔除流通环节价格因素外,还要进入医院的运行成本,这也是导致药品价格上涨和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四是药品流通环节缺乏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竞争机制;五是药品种类繁多,物价局、卫生局、药品监督局等部门对医药监督管理职能交叉,导致医药监督管理存在盲区;六是定点医疗机构把医保的基本设施投入转化为广大参保对象的消费成本,从而导致在同一个机构同样的药出现医保划价与个人自费不同的价格。
(四)住院报销比例太低,参保人员不堪重负
2005年全年参与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住院人数为477人,发生住院费用为461万元,但报销费用仅为226万元,报销比例只是48.6%,2006年1月至9月报销比例虽有所上升,但报销比例仍不足57%。某乡镇一男教师住院花去3000多元,经过多方周折才报销51元,按他的说法是反赔了本。某乡镇一女教师,跑几趟才找着领导签字住院,住院花去1800多元,但只报销了几十元钱。退休人员公费医疗时报销比例多在90%以上,但实行医保后报销比例多在60%以下。一退休干部住院花费2100多元,只报销了770元,报销比例不足40%;另一退休干部做喉癌切除术,花去48000多元,但只报销了22000元。导致住院报销比例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县级财政紧张,财政统筹属于低标准配套,按国家规定财政配套部分为职工工资的5%至8%,但我县在刚启动医保时,财政配套仅为3%,由于配套比例低,考虑到支付风险问题,设定的报销比例总体偏低。二是不管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住院,医院都要收取一定数额的“起付金”,医保条例中这种规定的初衷,是限制小病大看、小病住院,但对于真正得病需要住院的人来说,却是增加了个人负担的比重。三是主治医生对医保用药目录不熟悉,非目录类药用得较多,导致个人承担费用增加。四是个别医生热衷于所谓新药的使用,而多数新药都没有进入医保用药目录(我县启动医保时所用的医保用药目录是1998年版的,很多新药显然不在目录之列),个人负担部分自然增加。2006年开始使用2005年版的医保目录,这一问题得到初步缓解,报销比例有所上升,但就是这个新目录中许多所谓新药也没有列入,有的药仅改了一下药名价格就升几倍,所以新医保用药目录也只能在短期内适用。五是住院检查费、护理费及其它杂费项目繁多,这些费用中很多是不能报销或者报销比例很低的,所以个人承担的费用也就增加了。六是很多大病患者不熟悉医保政策,不知道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统筹保险、职工医疗互助三级赔付的方法来弥补个人承担的费用。
(五)医保启动较晚,整体推进步伐缓慢
镇雄县是全国最后一家启动医保的县,由于启动较晚,启动的基础条件薄弱,工作中以下问题在所难免:一是虽然搭建了机构,但人员依靠临时抽调组合,医保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新抽调人员一时难以适应医保工作的要求;二是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点多面广战线长,医保中心工作人员相对较少,监控环节力量比较薄弱,在管理和服务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盲区;三是医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医保信息网底建设缓慢,二十八个乡镇中正常启动基本医疗保险的只有三个;四是医保定点单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由于财政配套比例较低,只能是低标准启动,可能是考虑到财政的支付风险问题,条例的制定相对保守,报销比例偏低,导致“两低一高”现象存在,即:财政配套基数低、个人住院报销比例低、财政配套用于医保的统筹基金滚存基数高(配套一年基本上可运行三年),由于“两低一高”现象的存在,公共财政对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未能较好地发挥应有的社会保障作用;六是财政配套资金尤其是个人自筹基金到帐相对迟缓,有的单位甚至直接不交。个人自筹基金到帐迟缓一方面是因为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较少,工作量太大,另一方面是参与医保单位职工自筹部分扣缴形式不一,在征缴形式上,有的单位如乡镇医院和学校采取的是年终一次性扣缴,县直参保对象由财政代扣,乡镇又是由地税部门代扣。由于征缴形式不一,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影响了基本医疗保险的正常运作。
(六)现行医保中一些限定条件,影响医保工作的健康运行
一是医保用药目录和一些其它可报销项目制定周期太长,2005年前一直沿用的是1998年制定的标准,直到2006年才开始启用新的医保用药目录,现在医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报销目录一定就是多年,显然不符合科学的医疗发展观,导致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步伐跟不上医药、医技的发展步伐;二是全国的医保都设置一定程度上的住院“起付金”,这种费用的设置基本上按照城镇居民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设置,这种设置对限制小病住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设置受利益的驱使,给医院小病大看提供了可乘之机,因为住院与否不在职工个人的意见,而取决于医院医生的建议,这样一来,一些医院为了让参保职工到医院花费到“起付金”标准以上,不需要住院的也要求参保对象住院,所以一个小感冒看上几千元的例子屡见不鲜;三是国家对甲、乙类药品划分不尽合理。一些医生最常用的常规退热、消炎药,却被划为乙类药品;一些列为甲类的抗生素,医生听都没有听说;医生比较熟悉的一些抗生素却被划为乙类。价格便宜的国产麻醉药也分出了甲、乙类,同一厂家生产的同类药品,口服型和针剂被划为不同的报销类别,不利于医生因人施药,及时治疗;四是不同梯次的报销比例不同,鼓励病人向高梯次迈进,有些病人病都看好了,为了增加报销比例抓药也抓到上一个高比例的报销梯次。五是对乡镇医院限定住院金额为不超过3000元,因为这个限定一些乡镇医院就可以处理的病人只得转往县级以上医院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已经参与的医院反映医保经营情况还不够运行成本,没有参加的医院总体持观望态度,使得乡镇医院没有参与医保的积极性。
(七)具体操作有诸多不便
一是报帐、转院手续烦琐。住院必须经过单位领导批准,在城区的还相对方便,但对乡下的教师和医生要到县城找局领导签字后住院确实很难。报帐要经过初审、复审、审批三关,对因无法确诊的患者要求转院的,还要求本人提出申请后经主治医生、医务科、医保科、医保中心批准后方可转出。二是结帐程序不便于快捷操作。现有的医保出院费结算程序让操作人员无法做到快捷方便。据调查,每个病人结帐最快的要40分钟,复杂的要半天时间。三是对参加医保的病人硬性规定诊疗地点,不利于患者及时治疗。比如一个可以享受医保的参保对象,工作和居住地是乡镇,因为该乡镇没有启动医保,该职工突然得了急性病,如果非要到医保指定医院才能住院,显然偏离实际。
(八)医保指定医疗单位工作难度加大,多数医院对启动基本医疗保险积极性不高
表面上看,医保启动最大受益者是医院,但医疗改革给患者提供了看病时“货比三家”的条件,对医疗单位(医院)来说,则面临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医保配套服务方面,给医疗单位增加了一定的负担与难度。一是经济负担增加。一个普通的医保定点医院,实行医保至少专门增设一个科室,新增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除新增人员经费外,每月还要增加与医保中心的电脑联网费近150元。二是工作量增加。实行医保后,从医生到一般工作人员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还需加强医保知识的学习。药品、特检、特治、一次性医用材料、腹腔镜手术费、服务设施等有1000多个品种或项目都需要不同人员掌握,最多的一个项目需分类三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单位的工作量。三是扩大医保就诊网点难度较大。一万多元一台的读卡机以及每月上百元的网络使用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就诊网点的铺开,而且医保网络管理在农行、电信、市医保中心之间出现推诿扯皮,导致网络服务不正常,调研组调研三个启动医保服务的乡镇,三个乡镇曾因网络问题终止了医保服务一个月左右。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县大部分乡镇医院未启动医保服务,部分乡镇买了机器、签了协议也没有启动。
就我县启动医保服务的三个县级医院来看,南方医院刚启动,基本上没有发生医保经营额。县医院在医保启动投入方面注入资金80万元,医保经营额只占经营总额的6.6%。中医院投入医保启动金4.5万元,医保经营额只占整个经营额的2%,乡镇医院的医保收入更少。
与医院相比,医保购药点在医保方面的经营占总经营额的比例也不大,定点药店对医保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九)基本医疗保险宣传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不够
医保工作条例只发到单位,调研和走访的过程中,基本上所有单位都没有组织对医保工作条例进行系统学习和宣传,参保人员对医保工作条例的知晓率很低,通过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基本了解医保政策的人不足30%,甚至有的连单位领导对医保工作也不熟悉,医保工作已经启动了近两年,但到如今仍有十多个乡镇和部门未到医保中心核定参保人数,有的单位发生了人事变动也不向医保中心申报,给医保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一定困难。由于对医保知识宣传力度和广度不够,使许多参保人员不了解在新制度下如何看病就医,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如:有的参保病人不知道个人帐户怎样使用、不了解什么是“起付金”,以及分段自付等知识,由于不熟悉医保运行程序甚至经常造成医保中心、医疗机构与病人之间的不理解和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保险改革工作的开展。
(十)相关制度改革衔接配套程度不够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赖于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的配套改革。目前,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滞后,给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十一)行业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改进,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行业作风的好坏,体现一项工作开展的成败。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中普遍反映的问题,除了政策因素、体制因素、财力不济等原因之外,行业工作作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健康推进。一是个别医保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还待于进一步增强,客观上讲,医保中心人员较少,工作量大,工作中难以面面俱到,但个别工作人员面对参保对象的咨询,缺乏耐心细致的宣传引导和思想工作,从而导致参保对象和医保中心之间思想上的摩擦和工作上的隔阂;二是参保对象在住院过程中,处方中的可报销部分和不可报销部分透明度不高,参保对象的医疗保障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三是受利益的驱使,个别医生在看病时的医疗建议和医疗检查偏离患者住院看病的实际,如大量非医保目录新药的使用、动辄全身检查和一些特殊理疗、特殊护理等导致参保对象个人承担费用的增加;四是主治医生、医保登记窗口、药房之间沟通协调较差,给患者带来不便;五是极个别定点药店利用刷卡之便,截取参保对象个人帐户上的专用基金,部分参保对象反映个人基金帐上的金额无故减少,还有药品包装量不足,甚至还有药房工作人员擅自提高药价等;六是在刷卡购药中,定点药店之间存在不正当竞争,存在以目录外药换目录内药,以卡刷化妆品、日用品、炊具等,甚至据反映有以卡刷现金的,医保个人帐户没有发挥医疗保障作用。
(十二)部门之间协调作用发挥不够
一是医保起步较晚,部门之间职能还没有完全理顺,按职能医保基金由地方税务局征缴,财政负责对医保资金的使用监管,医保中心只是服务机构,但现在的情况是多数工作都由医保中心一肩挑,由于医保中心人员本身就很少,既要监管又要服务,导致两方面工作都出现薄弱环节;二是药品监督局、物价局、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对药品流通环节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导致药品流通环节秩序混乱;三是参保部门对基本医疗保险理解、支持不够,积极性不高,多数部门处于被动参与,一些福利较好的单位如电力公司、烟草公司等则直接不愿参与,给基本医疗保险的整体推进造成一定的难度;四是大病统筹、职工医疗互助等基本医疗保险的配套项目启动步伐迟缓,不利于基本医疗保险资源的有效整合;五是社会各界对基本医疗保险普遍持负面态度,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反映的情况,不满意率达到48%以上,没有形成有利于基本医疗保险全面铺开的外部环境。
(十三)医保个人帐户透明度不高,个人帐户作用未能较好发挥
一是将基金配套到参保对象个人帐户没有相对固定的时间,职工对个人帐户上的基金流动过程难以了解,该到帐的钱到还是没到,是单位的问题还是医保中心的问题,都不知道。二是信息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参保对象个人帐户的资金状况看不见收支的过程,一方面参保对象对个人帐户上的资金情况持怀疑态度,同时也给一些中间环节以可乘之机。三是多数乡镇没有医保“两定”机构,乡镇参保对象要到县城才能刷卡消费,省、市两级“两定”机构又没有完全实现联网,在省、市定居的退休职工则更不方便,不得不借出差之机或者托人一次性消费,医保基金未体现其医疗保障作用。四是刷卡购药价格高出现金购药价格15%以上,不少参保对象对卡的使用持观望态度。
(十四)医保基础设施薄弱,难以保证医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是医保中心虽为正科级单位,但仍挂靠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没有相对独立的工作保障如交通等基础设施,而医保工作又是一项点多面广战线长的工作,尤其是对上级联网和县内乡镇定点医院实施有效的监督、服务职能等工作开展相对不便;二是信息网底建设脆弱,目前只有三个乡镇开展医保服务,而且也是时断时续,县内医保服务网络平台没有建立,医保工作开展相对比较缓慢,市医保中心对网络建设是要钱、要权,但在服务环节上则是互相推诿扯皮,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向高水平层次迈进;三是中心工作人员较少,实现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难度较大,昭通市医保中心服务参保对象为14000人,工作人员为22人,而镇雄县医保中心服务参保对象为18000人,医保中心工作人员仅有8人。而且镇雄更多的医保参保对象在农村,仅凭现有的工作人员,在扩大覆盖、强化监督、完善服务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对医保工作的建议
医疗保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为此,根据走访座谈及调研情况,结合国内国际的一些医保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医改进程
1、建立由医保经办机构、医疗机构、参保单位、参保人代表等组成的听证会制度,使医保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更加透明,更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以有效降低参保对象个人承担费用、方便参保对象、便于基本医疗保险操作为切入点,抓紧搞好现行医保条例的修订工作,使条例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加快医疗、药品改革步伐,使医保、医疗、药品三套改革同步推进、互相促进。国家已经由卫生部门牵头形成了十一个部委参加的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新的医改方案有望于明年出台,同时,云南省将在五十二个县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的基础上,于2007年新增财政预算3亿元全面启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我县应超前思考,做好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
4、认真学习其它地方的基本医疗保险实践,适时调整医保实施细则,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医疗保险运行体系,使医疗保险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5、完善药品采购制度,遏制药品流通环节的不正之风。
6、建立健全医保、医疗、药品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健康运行。
(二)坚持“广覆盖”原则,扩大医保覆盖面
7、切实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变消极参保为积极参保,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社会化程度。
8、明确扩面责任,由政府出面与医保工作人员签订扩面任务书、责任状等办法,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推动扩面工作。
9、将扩面的重点转向非公有制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吸引个体劳动者主动参保。
10、认真研究解决并轨职工、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的医保接续问题,做到不断保、不停保。
(三)以实现基本保障为目标,加大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管理力度
11、提高财政统筹的配套比例,切实解决个人帐户基金太少,住院报销比例太低的问题。
12、建立社会捐赠机制,利用社会慈善捐赠和企业赞助等办法来扩大医保基金的积累。
13、建立医保监管机制,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使用。医保经办单位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医保工作的重要性,通力合作,加强对医保基金收缴、使用的监管。在各项基金以收定支的原则下,分别建立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个人帐户、大病互助基金帐户。各项基金收支分别记帐,并按政策规定划定各项基金的支付范围,分别核算,专款专用,不相互挤占,保证基金安全有效运行。对医保基金的收缴和使用要力求做到底数清、责任明,杜绝挤占、挪用现象。
14、建立和完善特殊病种和困难群体医疗保证金制度,缓解特殊病种病人无力垫付医疗费用的实际困难。
(四)管好“两定”机构,切实降低参保对象个人承担费用
15、在同一辖区内统一“两定”机构药品价格,严厉打击刷卡消费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公平、透明的医保环境。
16、建立对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考核机制,如民意调查末位淘汰制、投诉调查暂停营业制等监管机制,促使各定点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17、稳步推进专家审核、问诊制度,规范医患双方就医就诊行为,减少不合理医药医疗费用。
18、实行义务社会监督员制度,对医、患、保三方实施全方位实时监督,发现问题随时通报,限时整改,严厉查处。
19、完善大病统筹、职工医疗互助制度,切实降低患者个人承担费用,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的社会保障作用。
20、大病统筹和职工医疗互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归口管理,取消门坎费,改定额管理为总额管理,确定个人承担费用的最高比例或不同病种的最大基数(此为江苏无锡市医保模式),缓解参保对象医疗费用的个人承受压力。
(五)加强医保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医保服务质量
21、调整充实医保中心工作力量,确保医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22、加强医保中心工作人员、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医保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23、加强医保信息网底建设,强化对“两定”机构的监控,方便乡镇辖区参保对象的看病住院。
24、完善医保个案追究制度,严厉打击医保行业的不正之风。
25、强化医保软件建设,规范和简化审批报销流程,缩短报销周期,解决患者报销难的问题。
26、拓展医保服务网点,建议逐步吸纳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医保门诊定点医疗机构,这样既缓解了医院压力,节省了医疗开支,又方便了参保患者就近就医。
27、加强医保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医保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完善医保信息网络平台,为参保对象提供知情服务和透明服务。
28、着力改善医保中心交通、办公等基础设施条件,强化医保中心的服务能力建设。
(六)全面统筹兼顾,努力使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向纵深推进
29、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医保中心、卫生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地方税务局等基本医疗保险相关部门以及医保参与统筹单位的职能和责任,充分发挥部门在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中的联动作用。
30、适当调高乡镇医院住院限额,建议从3000元调为6000元,并完善医保网络服务,增强乡镇医院参与医保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1、医保药店的设立向乡镇推进,方便广大基层参保对象个人医保消费。
32、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民营医院进入医保定点,为广大参保对象提供货比三家的服务,进一步缓解医、患、保三方的矛盾。
33、建议政府出面,进一步理顺医保网络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关系,责成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必须全部进入医保服务,解决基层广大参保对象看病难的问题。
34、按照基本保险“全面覆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财政供给人员、国有企业职工必须全部参与医保统筹的强制性政策措施,并稳步推动医保向集体企业、个体工商业者、城镇居民、广大农村群众方向纵深推进。
35、按照医保“基本保障”的要求,围绕住院报销比例、医保药品价格、特殊病患个人承受能力、财政统筹金的支付风险等方面因素,建立和完善医保运行分析机制,增强政府在医保的投入、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基本保障能力。
36、开设政府“零利润”指定药房和医院,引导医保“两定”机构的健康有序运行,营造良好的医保服务环境和服务氛围。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医保药价偏高问题,建议由政府出面开设“零利润”医保专用药店。目前,这类非盈利性的药店在沈阳、大连、青岛等很多城市都已开设,如大连市政府与美罗、海王两大药品集团联合开设了200个“零利润”连锁药店,全市低保户可凭低保证享受优惠购药政策。也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由政府指定部分医院为“零利润”医保专门医院,为参保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37、加大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互助的宣传工作,增强对大病患者基本医疗保险赔付、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赔付、职工医疗互助赔付三级赔付能力,有效降低财政统筹的支付风险和大病患者个人承担比例。
38、完善医保巡回监督、检查制度,规范医保运行行为。
39、积极争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引导基本医疗保险向社区和广大农村稳步推进。
40、积极探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货币化政策,根据不同年龄由财政或单位直接量化到个人工资中,并不断完善商业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形成社会保障与个人保障相结合、商业医疗保险为补充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美国模式)。守合同、重信用”单位。2012年,指导招商引资企业签约234户次、创建各级守重企业54户次
第四篇:集体企业财务制度
浅议铁路集体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1-000-02 摘 要 铁路集体企业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安置铁路职
工返城知青及待业子女,由铁路运输企业主办和扶持,实行独立核
算、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铁路集体经济是特殊历史阶
段形成的过渡性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逐步萎缩直至消亡。
目前,全铁路有近3000家集体企业,约25万集体职工。虽然当前
铁路集体企业面临小、散、弱的状况,但要保证这样一支仍将存在且存在时间长达十几年的队伍平稳过渡,仍需我们坚持不懈地加强
铁路集体企业管理,保证职工队伍稳定,方能确保全铁路运输生产
和谐发展。而依据目前铁路集体企业管理现状,加强铁路集体企业
财务监管,建设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铁路集体企业势在必行的第一要务。本文就当前铁路集体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铁路集体企业 财务内控制度 建设
一、当前铁路集体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资产缺乏有效管理
一是部分企业对各种资产的购置没有预算,随机性强,没有监督
机制。二是部分企业应收款项长期不按规定进行清理。三是资产清
查、盘点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个别企篇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现在不仅是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也开始实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本文就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财务制度;设计;研究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综述
(一)我国财务制度的变迁。我国有社会主义特色的财务制度是从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发展至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漫长过程中,政府扮演了初级行动集团的角色。企业也从只注重物质产品的生产转向重视市场需求,讲求经济效益。可见,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变迁更多的是与制度制定主体相关,制定主体的不同引起制度变迁动力和来源的不同,这就造成制度选择不同的方式和路径变迁。
(二)现行财务制度体系。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一个系统,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可按管理的环节、对象、职能等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制度体系:
1、按管理的环节分为财务结算与计划制度、财务考核与评价制度、财务控制与分析制度、财务监督与检查制度;
2、按管理的对象可分为财务管理体制、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资本金管理制度、收入利润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与评价制度;
3、按管理的职能分为内部决策制度、内部委托受托责任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结算制度。
(三)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内涵。企业内部财务制度,通常被解释为规范企业内部各有关方面的财务行为、处理相互间财务关系的制度安排,它对企业理财活动起着重要的约束、推动、促进和导向作用。国内财务学界通常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等同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并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将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进行分类,如将其分为财务收支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费用报销制度等。
(四)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也称国家统一财务制度,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国家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为了保护国有资产、约束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有必要以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统一制定财务制度,作为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依据。按照国家管理经济的传统,且由中国目前经济法规的现状所决定,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制度除了适用于国有企业外,也适用于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组织。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以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为依据,同时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管理要求。一般应当包括成本管理制度、利润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其中,资金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资金使用的审批权限、信用制度、收账制度、进货制度、资金指标的分解、归口分级管理办法;成本管理制度包括成本降低指标以及分解、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费用审批权限等;利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利润分配程序、利润分配原则、股利政策等。
(五)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特点。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与其他层次的财务制度不同,它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具体确定财务管理与内部责任单位的相互衔接关系,包括责任中心的划分、责任核算、责任控制和责任奖惩等;其二,具体择定企业的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方法;其三,具体规定财务规划与财务评价的方法和程序;其四,具体界定内部财务主体的范围,即明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级次、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之间及其与企业财务部门的关系,以及企业与联营单位、投资与被投资单位、内部承包单位的财务管理关系;其五,具体划定内部财务管理的岗位,明确相应责任。
(六)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功能。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作为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财务制度具有以下功能:一是提供激励,即提高激励约束机构的兼容程度,形成持续性的、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内部财务制度可以把个人的经济努力不断引向一种社会性劳动,使经济行为人所付出的成本与所得到的收益有机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对各项活动的创新者给予激励和奖惩;二是降低费用,即降低财务管理行为中的交易成本,使经济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合理稳定的预期,降低市场活动的不确定性,抑制腐败行为;三是保障合作,即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内部财务制度能够给人们提供有关行为约束的信息,规范理财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意义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必要性。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工作的新任务,企业只有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才能实现自主理财、科学理财,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合法理财,使政府的宏观调控落到实处。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制定的依据。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制定是指以国家相关的财税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将企业内部理财活动的组织机构、财务战略与政策、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规范化、文件化,进而据以指导和处理理财工作的过程。从一般意义上讲,应包括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两个方面。就理论依据而言,除包括现代财务理论,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现代理论和技术等,它们能够为制度设计提供理论和一般方法指导,确保制度设计正确、有效,充分体现科学化、民主化要求。实践依据主要是体现客观条件的要求:
1、国家财税法规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是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的基本依据;
2、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是财务制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3、企业的根本利益和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4、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财务管理的技术手段是财务制度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5、系统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是财务制度设计的中心环节。
三、现阶段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在制定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没有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些企业领导及会计人员还存在着“以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完全代替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认识,至今未制定企业自身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二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
制度内容不完整。如企业财务部门以及其他各部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不明确;对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工作、资金筹措等内容涉及甚少,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处在“星星点点”、支离破碎的局面中,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三是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实践活动不符。有的企业虽然定有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这个制度显然不是企业财会人员自行制定的,难以使财务管理制度完全到位。四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内容陈旧,从而使制度落后于企业管理的要求,使制度成为“摆设”。
(二)贯彻实施财务管理制度应注重的问题
1、要充分认识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不再为企业制定具体的财务制度,而只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指出一个宏观的指导性意见,即“企业财务通则”,同时还要求企业自行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用以规范自身的财务行为。因此,企业制定一套完整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能充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参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使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真正形成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既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也更有利于加强与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带动其他各项企业管理活动全面开展,提高资产的使用效果,防止资产的损失和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哪个企业能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了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哪个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就比较扎实,这个单位的财会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就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企业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纠正不当认识,认真制定本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2、要正确处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会计管理的关系。目前,在一些企业中的领导及财会人员中存在有“以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或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或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替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工作出现了误区,从而影响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工作的正常开展。财务与会计有时可以混用,如一个人的工作在财务科,而干的是会计工作;搞财务工作的人员的职称是会计师,等等。但在理论上及具体职责分工来看,财务与会计是有严格区分的,财务工作是管理活动,如开展资金筹措,处理财务关系等;而会计是核算与监督,即“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其工作要求正如《会计法》第一条上指出的:“加强财务管理,开展会计核算。”作为内部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也是既密切联系,又各不相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往往实行的是“大财务,小会计”,即先有财务制度,后有会计制度。对许多概念、名称、范围的确定与划分,都是由会计制度跟着财务制度走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与财务逐渐分离,许多原来属于财务范畴的内容也逐步回归到会计的范畴内了,如“确认”问题。对许多会计要素的概念、范围的确认与划分,也是先由会计制度提出后,再由财务制度随之而行。两个制度中对许多内容可以由重叠表述,但并不等于会计制度就可以代替财务制度了。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在企业中仍同样重要,不可替代。它们必然成为企业财会工作的两大翅膀,缺一不可,互相紧密相连,相得益彰。因此,企业在制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认真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不得随意轻视或否定。
3、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要全面、系统、完整。企业在成立注册时,一般都定有诸多基本制度并要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这些基本制度中往往已包含有部分有关财务管理的内容。为此,企业的一些领导就认为企业已经有了财务管理制度,再没有必要去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了。这种认识也是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误解。如果不及时纠正,必然会影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确定与划分,各种资金的管理以及资产、成本与费用、销售、债权和债务、利润的管理;还包括融资、投资、在建工程的管理等,对于有的企业还应有特殊的内容和特殊项目的管理,如上市公司中要涉及董事会、股东大会关于财务管理的职权,在农业企业中的对家庭农场的财务管理,等等。因此,在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时,一定要全面、系统、完整,要包括企业内部的涉及财务管理活动的每个部门、每个形态、每个环节。
4、不断完善和及时修订财务制度。一个好的制度,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基本完成。同时,它必须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要求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要不断满足国家财经政策的要求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企业要不断修改、补充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还要在制度制定时留有适当“接口”,以满足修改补充的需要。
5、对财务制度要结合整改,认真落实。在制度完成之后,就要认真抓紧落实。必要时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认真学习制度条文,切实贯彻落实。任何一个好的制度,既要结合实际,又要认真落实。不能认真落实的制度,制定得再好也是没用的。只要领导重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企业上下一条心,大家都来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出努力,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一定能实现。
四、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及原则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是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它对于整个设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受制于内部财务制度目标。从实质上看,内部财务制度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现实与未来、管理者与所有者和债权人、内部各部门之间、内部员工之间等一系列矛盾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而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就是将这些矛盾相互统一、均衡的结果在观念上的一种创造性表现。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一般目标可简单归结为:设计适应企业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财务制度,用以规范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内部财务关系。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原则。财务制度设计是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建设,其质量直接影响财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在设计时,必须以一定的原则做指导。
1、财务管理与财务规律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财务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它管理的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共同制约和共同影响的,其对象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另一方面财务管理要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因此,财务制度的设计应注意财务管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财务活动,是财务制度体现财务管理者的意志、愿望、目的和动机,并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机结合,使财务管理者能充分认识、掌握财务规律。
2、适应企业特点和要求的原则。企业财务制度设计既要遵循国家的相关规定,又要充分考虑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国家赋予企业的理财自主权,企业应在其财务制度中具体化,凡是可由企业进行选择的财务事项,企业应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成形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定。应特别指出的是,在设计企业财务制度时,切记照抄照搬。由于各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生产经营过程和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各企业的财务制度不能通用,只能借鉴吸收而不能简单模仿。如果不注意这一点,设计的企业财务制度必然适应性弱、指导性差,甚至会将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引入歧途,导致事倍功半。
3、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企业财务活动涉及面宽,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大,企业财务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财务关系处理得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财务制度的设计要体现财务管理权、责、利的结合,即首先要适应企业内部管理权限划分、并按照现行财务责任的情况给予应有的物质利益。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为了确保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协调发展,并为每个企业不断发展创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必须制定相应的宏观财经法规政策。这些财经法规政策,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又反映了宏观上对市场经营管理的要求。置身于市场经济大环境之中的企业管理,属于宏观管理调控的微观管理,而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财务管理,理所当然地要在国家财经法规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因此,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是企业必须遵守的原则和规定,也是企业制定财务制度的制约和导向因素之一,所以企业在制定财务制度时必须坚持其原则性。但企业人、财、物、信息各因素,供、产、销各过程,筹资、投资、用资、收回与分配资金各环节,交错形成多个变量,综合发挥作用,因此财务制度设计要根据其目标、任务、理财环境、人员素质的高低等因素的变动而具有灵活性。
5、稳定性和变动性相结合的原则。一般来说,制度要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朝令夕改。但它有一个更重要更突出的特征就是要由实践来检验,凡被实践证明正确的,就必须坚持,就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凡被实践证明不能实施的,就必须修订甚至摒弃,不能笼统的看待稳定性和连续性。
6、效益性原则。财务制度设计的目的就是规范财务行为,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但不能因规范财务行为就不讲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而应该满足财务管理要求的前提条件下使财务制度设计更简洁明了,更具有操作性。为此,在进行财务制度设计时要考虑其设计和运行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实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结合。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在设计财务制度时,要考虑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以节约运行成本,取得更佳的效益。
五、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篇三: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1、抓好农村集体资产(含林木、土地、水面、建筑屋、设备、家具用具)产权管理,做好资产的估价与价值重估以及界定所有权工作,摸清“家底”。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档案,建立健全产权登记和产权变更审核制度、台帐制度。
2、财务人员要建立财产物资明细帐,并按规定进行核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理盘点,并按规定程序处理盈亏,保证账实相符。
3、加强管理,对集体财产物资实行专人专管,确保集体财产保值增值。
4、加强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资产转让、租赁、承包、入股等要实行民主决策,公开招投标,签订合同,强化兑现。
财务公开制度
1、财务公开形式。财务公开在群众集中聚居地带、群众方便阅读的地方设置公开栏,坚持每季公开一次。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村级财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都必须向村民公开。对于村民反映强烈、迫切要求公布的专项财务帐目或事项,应及时单独公开,不受公布次数限制,公布内容必须逐项逐笔,重要的财务活动应及时逐项逐笔公开。
①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村集体债权债务情况。
②税费改革政策,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
③各项惠农补贴、退耕还林款物兑现,以及国家其他补贴农民、资助村集体政策的落实情况。
④优抚、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及低保对象上报或取消情况。⑤村干部工作目标执行和村干部报酬情况。
⑥其他需要公开的重要事项。
3、公开墙由各村报帐员管理,严禁随意乱涂乱画,保持公开内容的有效保存时间。财务公开栏或公开墙旁边要设置意见箱,钥匙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保管,每月开启一次,收集到的意见或建
议要及时反馈给村两委(村支委和村民委员会),村两委要及时妥善处理和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
4、财务公开后接受群众监督,民主理财小组收集意见,中心进行核实审计,及时核对调整,并向群众反馈处理意见和结果,一时难以解决暂时作出解释。不得对提出和反映问题的群众进行压制或打击报复。
5、明确财务公开职责。无正当理由,村报账员连续两次公开或公开内容虚假不全对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财务管理制度
1、村级财务按照区政府有关文件实行委托乡镇财务管理服务中心代管方式。村级在资金收支报账时,必须按规定程序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章村分管财务领导认可方能入账,实行民主监督管理。所有村民小组一律实行“组账村管”。
2、村报账员的职责:
①按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设置账薄,正确进行会计业务核算,加强现金管理,做到结账及时,报帐清楚,核算规范。
②带头廉洁奉公,勇于拒绝不合理或开支不合格的项目,自觉接受理财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审计,监督和指导。
③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形式、内容,搞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报帐工作,并负责财务公开。
④负责村内各项经济、户籍统计,及有关档案的保管工作。
3、规范资金管理行为,确保村级收入及时足额进帐、核算。①村级在向农户收取各类有偿服务费及向外单位收取各类捐助和收取代办各种款项时,必须使用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收据,收据要专人保管,实行领用登记。用完消号制度,收款收据应由出纳员负责开具,如遇收取款项较多,数量较大,确需要有关人员协助进行的,所收款项及所使用收据,必须在此笔业务完成5日内交出纳员(报帐员)办理交接手续,不准出现多人收钱、多人管钱、多人花钱的现象。
②严禁村干部坐支资金,村内各种收入资金必须先进帐、后开支,遵守备用金制度,不允许坐收坐支。
③加强村级征占土地资金的管理,村级对取得的占地费和土地补偿费要按照鄂政发[2005]11号文件精神严格管理,严格控制,必须实行专户储存,专项管理,民主理财小组要加强对占地费、补偿费的使用的监督,凡动用这些资金时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通过。
④搞好往来款项的登记结算管理,按化债要求确保村级化债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严禁新增债务,严禁盲目举债举办事业或搞建设。
4、财务开支实行一支笔审批。(日常一次性开支标准及审批权限由各乡(镇、办)根据本地实际自行确定)
5、严格费用开支管理,规范发放标准。从严控制交通费、通讯费管理,核定控制标准定额发放到人,严格控制“非行政性”招待,限额控制招待费开支,除正常的业务招待外,一律禁止用公款吃、请,按照乡镇党委、政府确定的标准发放村干部工资、奖金、补贴以及交纳村干部养老保险。
6、严格财务手续。报账员须定期到“中心”报账,报账票据必须有凭证名称、填制日期、用途、经办人、证明人、审批人、理财小组签章等方可入账报销。因出差借款必须手续完备,出差返回七日内向报账员结清借款。
7、集体固定资产实行登记管理,每年一次核对清查。
第五篇:集体企业章程
章程
(集体企业章程范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本章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 《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政府有关政策制定。
第二条是经批准成立,由投资设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在______ 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住所:。
第三条本企业的宗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提高企 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需要。
第四条本企业是独立企业法人,一切活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任何机关、团体、个人侵犯或非法干涉。
第二章 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第五条
式:(以登记机关核定为准)。
第三章 注册资本、投资者名称、地址、投资额和投资方
第六条
第七条 本企业的注册资金为人民币万元。投资者名称为,企业经营范围:,经营方住所:。投资额万元,以货币形式出资。
第四章 投资者职责
第八条企业的下列事项必须由投资者作出决定:
(一)任免企业法定代表人;
(二)审议批准企业的章程;
(三)审议批准企业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四)企业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
(五)审议企业转让出资和办理财产转移手续;
(六)企业的合并、分立、解散、破产和清算;
(七)对企业的财产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章 组织机构及法定代表人
第九条本企业设置如下机
构:。
第十条经理是本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第十一条本企业法定代表人由投资者任命。
第十二条法定代表人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企业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二)制定企业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三)制定企业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四)制定企业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
(五)拟定企业合并、分立、变更、解散的方案;
(六)决定企业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七)聘任或者解聘企业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他管理人员,决定其他管理人员,决定其报酬事项;
(八)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九)制定企业的具体规章。
第六章劳动用工制度
第十三条本企业劳动用工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采取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用工形式。
第十四条本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第十五条本企业职工的劳动保护、医疗、养老保险等按国家规定办理。
第七章财务会计与利润分配
第十六条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财务、会计制度:
(一)应当在每一会计终了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
(二)财务会计报告应包括下列财务会计报表及附属明细表:
(1)资产负负债表;
(2)损益表;
(3)财务状况变动表;
(4)财务情况说明书;
(5)利润分配表。
(三)企业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份之十作为法定公积金,并提取利润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作为法定公益金。
企业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上一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在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投资者批准,可以提取任意公积金。
(四)企业的公积金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注册资金。
(五)企业提取的法定公益金用于职工的集体福利。
(六)企业除法定的会计帐册外,不得另立会计帐册。对于企业
资产,不得以任何个人名义开立帐户存储。
第八章 破产、解散和清算
第十七条 企业因无偿还能力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依法宣告破产。
第十八条 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宣告解散;
(一)发生严重亏损,无力继续经营者;
(二)因不可抗力而遭受严重损失,无法继续经营者;
(三)因合并或者分立需解散的。
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发生后,应报经投资者批准解散。
第十九条 企业破产或解散时,企业应提出清算程序、原则,并成立清算机构,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程序、事项进行清算。
清算结束后,清算机构应提出清算报告报投资者确认,并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缴回营业执照、印章。
第九章 章程的修改和解除
第二十条企业章程修改,应报原审批单位批准后,方能生效。由于不可抗力至使章程无法履行或由于企业严重亏损,无力继续经营,报原审批单位批准后,解除本章程。
第十章章程的订立和生效
第二十一条本章程规定与国家法规政策相抵触的,以国家法规 政策为准,涉及到企业法人登记注册事项的,以登记主管机关核定的 为准。
第二十二条本章程于年月日订立。
本章程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之日起生效。
投资者盖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