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走向数学(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00:3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生活中走向数学(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生活中走向数学(小编推荐)》。

第一篇:在生活中走向数学(小编推荐)

在生活中走向数学

——《升》教学有感

邵英

容量单位“升”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升”的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知道1升水有多少,形成1升的表象。这节课只凭单纯的说教作用是不大的,怎样开展教学才能让“升”的概念根植于学生的记忆当中呢? 数学来源 于现实生活,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采的,不是复杂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所以,数学教师应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才不会有一种突兀的陌生感,反之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这节课的设计,我紧扣生活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亲手实践,亲自体验,使获得的知识具有生命力。课前我就布置学生走进生活,逛商场,留心观察生活中哪些东西是以“升”为单位的,然后让学生在课堂 上进行交流1升大约有多少,学生在交流中初步感知“升”这个计量单位。为了让学生对1 升水有更深刻的记忆,我让学生从家里找来许多不同的容器,小组合作,向不同的容器里分别倒入1升水,看看有多少?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记住,1升水在日常常见的容器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样的2升水,5升水又会在什么位置? 新数学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传统的数学教育是“考试教育”和“纸上谈兵”,学生遇上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往往束手无策。记得每次批阅数学试卷,中间有选择合适的单位的题目,如:一棵树高10-----,小明身高155------,一辆汽车载重--------。答案真是五花八门,有的填小明身高155分米,一棵树高10千米„„而且这样的同学还为数不少,咋看真是让人啼笑皆非,细想这笑声的背后怎能不让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深思?学生们为什么对公式、定理背得滚瓜烂熟,但一应用到实际中就不知所措了呢?是学生马虎吗?显然不完全是。根源还在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中应试教育的毒太深,学生的学习离生活、离现实太远,心中没有1米、1分米、1千米、1千克、1克这些长度(重量)的实际多少的概念。学生不

第二篇: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

1、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有人和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我也采用了同样的实验,果然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大部分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玩游戏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置„„。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

2、数学是一种文化

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数学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的东西。我们说,无论是哪一种学科,都要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数学学科尤其重要,应结合一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优良的学习习惯,老师不仅要做经师,更重的是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一定要育人,把育人放在首位。

二、对现代数学教学的思考:数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一般来说,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功能,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并通过对一代代新人的培养,而越来越明显和能动地促进各个时代,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二是精神功能,即它联系于人们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对儿童的数学教学,在早期就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能为他们日后乃至终身的良好发展,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奠定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石。

然而,当前我国数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数学教学的这种双重功能没有 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表现为,学校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落后于当代科学技术和数学的发展;学校数学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的要求。在国外,中小学数学教学也曾面临过类似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教育界提出了“大众数学”的教育理念,强调在学校数学教学中,要教会所有学生都要学好数学,不仅要学生掌握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数学知识,而且要促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学习更多的数学。在众多的数学课程方案中,尤为引起关注的是芝加哥大学的学校数学方案。它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供丰富的数学源泉,特别强调数学的应用和提高一般程度的学生的数学知识与能力水平。

“大众数学”的实质是指对数学教学进行再创造,使之顺应学生的需要,顺应社会的需要,从抽象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象牙塔,走向生活,走向大众。大众数学的引入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学会应用数学思想去观察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必须的数学经验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理解大众数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下列理念:①数学对任何人都有价值。②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大量的数学。③数学教学应鼓励各种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④学校数学不仅限于算术、代数、几何,在各个阶段都应扩充内容。⑤课堂不应脱离现实世界。⑥问题的主要根源在课程。⑦教师应提高对数学教学的责任心。

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开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三、教师该怎么办?重新认识数学、感悟数学

新大纲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关于活动课国家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

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比如讲“一个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我想,用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最好,就是为什么人人都想走近道儿。可以画几种走法儿让学生们选,然后问他们为什么都选那个最直接的路呢?他们会说那条路最近。为什么它最近呢?怎么证明呢?联系到学生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应用到的东西,他们才容易理解,也容易思考,甚至能很快地举一反三。有学生举这样的例子,一条狗见到前面的骨头总是沿直线向骨头跑去,而不会绕几个圈,或走曲线去吃骨头,除非它是一条疯狗。对零的性质的教学,我曾在李毓佩老师写的一篇童话,叫《梦游0王国》里有一段精彩的描述:0王国里所有的床铺都是上下铺,但下铺 都没有人住。主人公小毅很好奇。为什么没有人住啊?0王国公民解释说,因为0不能躺在分数下。小毅不懂。大家就帮他设想,如果分数线上的数是2,而存在2/0这个数,比如说a吧,那么2=0×a,可是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不可能存在a这个数。如果分数线是0,那么这个等式就变成0=0×a,同样的道理,a就是个不能确定的数,所以0就不能呆在分数线下面。在0王国里,没有男人和女人,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外人只能和0王国的人握手,却不能拥抱,因为握手相当于加法,拥抱却是乘法,和0一拥抱,自己也变成了0,回不去了;0王国的居民都很轻,不对,应该说它们都没有重量,但是只要往其他数字身后一站,就可以让他们重上10倍,如果站在小数点后面,又能让这个数轻上10倍„„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奥妙。语言要精练,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其他的时间一概要交给学生自己。

3、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而且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使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网络的联系,让我们的工作不在是个人的劳动,它可以让个人的智慧集体化。数学技术是数学与技术以灵巧方式组合而成的二者不可分割的和谐整体。从某种角度讲,数学上的每一次重大的发展和突破都是技术(当然包括科学)有大的发展与进步的前奏,而事实是数学的发展往往超前于重大技术的发现而走在前面。数学的追求与技术(科学)发展的目标是相一致的,都追求简单、清晰、方便、可操作、易于掌握。其实,现阶段数学总是任何计算机仿真的核心,数学通过对复杂现象的仿真建模,借助计算机对数据流进行缩成和可视化,将有助于人们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快、更安全、更便利。数学技术正在以不同的形态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世界的各个方面。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第三篇: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即生活,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学会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所以,新颁布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关注生活,感受发现数学问题;体验生活,感悟理解数学知识;实践探究,提高发展数学能力;应用创造,发挥数学应用价值,展示数学神奇魅力。

一、创设数学情境,感受发现数学问题

“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让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旺盛成长,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创设数学学习的情境,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感受发现数学问题。如一年级小朋友上学的第一堂课就是《认识我们的校园》,带着他们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学校有几个大花坛,几块草坪,几棵树,几幢教学楼„„在观察中,学生通过数一数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有序思考,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初步感知10以内的数。这样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数学的存在,学生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自然产生亲切感,不但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而且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也有利于学生理解领会,同时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二、体验生活,感悟理解数学知识

感悟数学,说的是教学活动中不能把数学知识简单地呈现传授,而应通过创设情境、挖掘梳理已有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它既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也依靠平时积累。

1、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的形成。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让学生自悟自得,感受数学的形成过程。如:一位教师是这样让学生建立1毫米的概念的:先让学生用铅笔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这个1毫米就是尺子上的一小格,可以在尺子的任何地方的一小格,初步建立这样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接着教师用尺子量出1分硬币厚是1毫米,让学生用手指捏住1分硬币感知它的厚度,再抽出硬币,告知这俩手指间的距离就是1毫米,然后反复多次捏住硬币—-抽出硬币让学生体验1毫米的长度,再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学生有的说很细,有的说很薄,有的说很浅。最后找一找生活中1毫米的物体,有的找出电话磁卡厚1毫米,有的说光盘厚1毫米,有的说3张扑克牌厚是1毫米。这样通过指一指、捏一捏、说一说、找一找使学生建立了1毫米的概念。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感悟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

2、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感悟数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其意义。因此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使用先前的知识经验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所给信息,另外

第2/6页

被利用的原有知识结构也不是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根据具体事例的变异性被重新建构。如在学习了0~10这些数之间的关系后出示:把0、1、2、3、4、5、6、7、8、9十个数填在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一开始学生没人能回答。老师说:“数学中有些问题的道理就在我们生活中。你们想想生活中的什么像‘=’这样也是衡量两边物体的大小和轻重的?”学生在热烈讨论后觉得更像跷跷板。老师说:“我们就把‘=’看作跷跷板吧,那么题中不同的数看作什么?”学生:“轻重不同的人。”重量不同的人怎样坐才能使跷跷板平衡呢?“轻重搭配成一样?”“题中大小不同的数跟轻重不同的人一样,你们怎样搭配才能相等呢?”得到:0+9=1+8=2+7=3+6=4+5。一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强,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把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问题,学习的困难就较容易克服。教学中,让学生设想-讨论—再设想,多次反复,并体会数的大小关系,构建起自己的学习的平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为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它是外在的,陌生的,需要通过教师加工后,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与掌握。因此,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

第3/6页

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之后,可以出这样一道题目:方老师带了一些钱去帮同学买一套上下册的书,她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20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30本,那么她带的钱能买几套这样的书?这道题目突破了常规“工程问题”的命题方式,提高了命题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时,就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既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实践探究,发展数学能力

著名数学家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学生自己去探究,就是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自身的积极体验,感受数学的发展。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先让学生大胆猜想:什么情况下商不变?甲学生说:“被除数和除数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商不变。”乙学生猜测:“被除数和除数乘相同的数,商不变。”丙学生猜想:“被除数和除数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师问:“能否确定?”学生普遍认为不能确定,从而很自然地想到进行验证。小组合作选择加、减、乘、除一种或两种进行研究。

学生分小组实践活动,然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最后得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商不变。教师将信将疑地反问学生:“这个结论真的成立吗?老师还是有点不相信,请你们再一次写算式验证。”其中一个学生写下(0÷0)×(1÷0)=0,教师在投影仪上反馈,让学生发表看法,马上有学生指出

第4/6页

除数不能为0,那对刚才的结论有什么建议?学生认为还要加上“0除外”。通过猜想验证不仅获得了知识规律,而且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即提出猜想——进行验证——得到结论,为以后解决新问题提供了方法。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

“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语)学生要真正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学感受,而这种感受是在真实生活和具体实践情境中产生的。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比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时,教师可以把教学活动的地点选择在学校的跳远沙坑旁,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学生可以边讨论边动手实践,量的量,记的记,算的算,分工合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建成这个沙坑需挖去多少立方土?这个沙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这个沙坑里的沙体积是多少?等等。这些问题,学生经过讲座都会自己一一解决。

四、应用创造,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是人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工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

1、指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空间,激发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学会数学地思考,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促进知识的“内化”,提高数学素养。如在学习了较大数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设计学生证号码。某人的身份证号码是***,其中前两个数字表示省份,如33代表浙江省;第3、4位的两个数字表示城市,如06表示绍兴市;第5、6位的两个数字表示县(区),如25表示诸暨;第7-12位上的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如1966年6月1日出生的,则表示为660601;第13、14位的两个数字表示居住地所在的派出所;最后一位表示某人的性别,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你能学着编身份证的

第5/6页

方法,为自己学校的学生设计一份学生证。要求能从中看出该生的入学年月,出生年月日,现在就读班级,男女性别等。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一些号码的真实含义,又通过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创造出不同的证件号码,体验解决生活问题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

2、指导学生写数学作文,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作文能让学生把自己所思所想所做的东西写下来,面对实际问题,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例如一个学生在当升旗手的过程中写下了一篇数学作文: 当一名合格的升旗手可真不简单,在升国旗时,国歌演奏完了,可往往国旗还没升到杆顶;或是国歌还没演奏完,国旗却早升到杆顶。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矛盾呢?于是,我做了一次测量。学校里的旗杆约有18米高,国歌演奏的时间约是50秒,那么按照这么来算,当国歌响起时,我们的手就要开始拉绳子,一秒拉一下,每秒拉过的距离约是0.36米,这样,当国歌演奏完时,国旗也往往就到了杆顶。要让国旗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地升到杆顶,我就是用了距离、时间、速度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来测算的。

总之,与其它学科知识一样,数学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数学应该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关注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应用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体验数学,在体验过程中感悟领会,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升华,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真切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探究数学问题,锻炼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篇:数学,在生活中静静流淌

数学,在生活中静静流淌

——岚峰小学 王刚 内容提要:在我国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学生活化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也在试图改变以往教育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观念己被师生普遍接受,但有些教师曲解了数学生活化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无法正确处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活动陷入了误区;同时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不够重视,缺乏良好的数感,也无法在生活中积极有效地运用数学。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

一般说来,我们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来实现数学的学习。小学免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决了他们的数学学习需要同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能调动他们好命心和积极性,让他们产生兴趣,主动探求,才更有利于他们的掌握知识、运知识。儿童学习数学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题来源于数学知识内部或者来自生活屮(数学外部),要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放在最近发展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强调从动作思维开始,发展到形象思维,最后形成抽象思维的整体性,缺一不可。因此,根据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这一特点,必须深入的幵展数学生活化教学。

例如,一年级下学期的《统计》这个知识点,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但我校李老师在教学时,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课一开始首先让学生统计“小朋友今天的早餐吃什么?”小朋友兴致很高,纷纷举手发言。早餐食品呈现很多种:面条、米粉;油条陪稀饭;面包和牛奶;饼干„„李老

左右”这样简单的概念也会让小学生们感觉既陌生又抽象,也就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好。所以教师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跳出课本,在现实的自己坐的教室里来辨别位置,这样学生会感觉到这样的数学课很轻松,使得枯燥的数学概念在学生们眼里也变得既熟悉又形象。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了解小学生的生活,结合他们感兴趣的素材和经验,让他们对数学形成熟悉感和亲切感,才能更多的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

2.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很多时候,小学生在接触到抽象的知识点后,虽然当时能够掌握,但由于所掌握的知识点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大,或者说不能引导他们联系生活理解知识,那么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并不牢固,甚至隔一段时间就忘了,更很难利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相似的问题。教师如果能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经验讲解知识,并能引导他们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知识,从而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感悟,更深刻的知识的本质,也就能在实际生活自然正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数学新课标也强调要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数学,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尽量将抽象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验有机的融合,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感悟数学。

3.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数学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运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需要形成数学的思维,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并运用正确的数学知识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具备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数学素质。有许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后布置学生撰写数学曰记、做数学手抄报等来记录生活数学。笔者曾经尝试过让学生写数学日

而是追逐理想、引领生活并最终超越生活。这是引领学生在审视、批判与反思现实生活以后去辨识真、善、美,并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种超越。

“教育回归生活”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走在教育战线上的教育专家、一线教师们,都应该将这一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来,从根本上解决现实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当前,从幼儿教育到中小学教育,都在推行“教育回归生活”。各学科也在追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要坚定脚步,走好“教育生活化”这一条路。而小学是影响人一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习兴趣习惯获得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因此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更是贯彻和落实“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经之路。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然而探究需要材料和资源,这些无可替代的探究素材便是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从这个角度说,“教育回归生活”就是要幵发优质的课程资源。要做到“教育回归生活”,就是要把教育与生活有机融合,做到教育服务生活,生活丰富教育。教育不是万能的,让学校教育回归生活,是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将课本知识与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并非要涉及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教育回归生活”也并不是要求每个学校都来开设“时尚”的校本课程,而是要教师去钻研每一门学科,磨每一个知识点,努力去发掘优质的课程资源,达到从小课堂看大世界的境界。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也逐渐得到了数学教育界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生活化”理念已慢慢成为教师的自觉实践行为。但在新课改中要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贯彻到位,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看见效果的,需要致力于小学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改进!就让数学,在生活中静静流淌吧!

第五篇: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价值

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亲近数学、体验数学、探究数学和应用数学,直至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喜爱数学,走进数学。

在学习情境中亲近数学

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使学生自觉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笔者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从“量身高”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课的学习。一开始,先让学生互相用小尺子以“厘米”为单位1厘米1厘米测量自己的身高,使他们感觉用“厘米”测量太慢了,有的学生“难”中生智:“用家中的米尺来量会快一点。”这时“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出现就水到渠成了。接着,我让学生估一估从地面到自己身上的哪一部位大约是1米高?最后,小组合作看一看1米有多长,量一量到底身上的哪个部位离地面是1米高,画一画1米的实际长度„„由于所创设的情境取材于学生身边的事物,整个过程中,学生倍感亲切,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地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自觉探索解决问题。

把情境和概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亲近数学,感受数学的奇妙,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的热情,体验数学的价值。

关注动态生成,使其体会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经常会闪出一些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富有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因此教师应根据突发情况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让学生在相互倾听、合作交流、有序思考中,思维层次不断得到提升。如:教学《小数乘整数》时,讲完例1的两道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后,教师指着大屏幕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中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

生2: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有几位小数。

师:都是这样吗?

生:是(一个学生插嘴说绝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

所有听课教师都向这位学生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此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对这名学生进行表扬,然后引出问题。而这位教师却未予理睬,还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直到后来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判断对错里有一道题目是0.54×5=2.7,这时教师才和学生讨论为什么因数中有两位小数,积却只有一位小数。相比之下,哪种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呢?

注重思考过程,探究数学

数学学习就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究”学习数学的过程。学习不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让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在体验中发现新旧现象或事实之间的联系和矛盾,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在活动中学会如何去探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丰富多彩。如《图形的密铺》这一课,对学生而言密铺是现实中常见的。教学中,笔者将学生的探究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观察猜想――探究思考――欣赏创作”为主线,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设计了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活动。首先猜想、验证、研究规则形状图形的密铺,再讨论任意形状图形的密铺,最后安排欣赏艺术家密铺图案与自己“设计床单”的活动。整个活动有的放矢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交流、适时的穿针引线,让学生自主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联系生活实际,活用数学

数学教学可以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鲜活的题材,让学生置身现实问题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切实体会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如:《折线统计图》一课,教师首先了解到学生已经有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结合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新课迁移,先通过分析小宁和小东上周1分钟跳绳个数的条形统计图直观、自然迁移出新知识“折线统计图”;接着通过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与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相本质的比较,区别新旧知识的异同点,促进知识的迁移。练习中,选取了学生身边熟知的生活材料:“4月18日,我市白天室外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小强一天体温情况统计图”“身高统计表”„„步步为营、层层深入,让学生提出合理的统计策略,在统计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很好地发挥学生自主性,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数学教学的本质,让学生了解知识从何而来,通过理解与掌握,运用方法顺利解决数学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李典学校)

下载在生活中走向数学(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生活中走向数学(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在生活中应用 一、教学内容 生活中数学知识:合理安排、商品的利润二、教学目的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

    小学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最终定稿)

    小学数学在生活中应用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和......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那天起,人们便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同时对数学有了逐渐深刻的了解。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原始人“涉猎计......

    小学生日记:数学在生活中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知道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我学会了认识钟表,它使我的生活更有规律;我学会了乘法除法,它使我的计算更快;我认识了人民币,它让我学会独自购物……记得有一......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定稿)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自课改以来,为了让数学课堂落到实处,我们每个数学老师都作了自己的努力,我觉得我们教数学是教会孩子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鼓励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真正地......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共5则范文)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一、在生活体验中发展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时,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

    浅议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浅议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美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美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我们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到处都有美的现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发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