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华为公司的国际营销战略---王曼
浅析华为公司的国际营销战略
姓名:王曼学号:0810100119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产品的海外销售业绩,论述了华为公司海外市场成功的进入战略。本文侧重分析了其市场进入战略以及其客户服务策略,并得出结论:中国企业不仅仅能在低端制造业上获得成功,而且能在价值链上攀升,在高科技行业依然能够获得成功。
关键词:华为公司海外市场营销战略建议
前言
随着中国社会逐步向真正的市场经济转型,企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显著。造就一大批如同 IBM、GE、微软、朗讯、惠普等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性企业,将成为中国企业 在 2l 世纪的重要使命。在华为的身上,我惊喜地看到了那些优质的跨国企业的影子,笔者试着从华为的国 际市场营销方面去探讨华为的成功法则。
深圳华为由 1987 年创立时仅 2.4 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的小企业,成长为年销售收入 462 亿元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上都有一定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其国际化发展速度令人惊讶。中国加入 WTO 以后,国际化愈加 成为中国企业发展中无法绕过的门槛。但随着成本上的优势越来越小,中国企业在进军国际化的道路上越 走越艰难。如何打造长久竞争力是摆在每个进军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面前的最紧迫的问题,在中国企业国际化或者屡屡失败,或者前途不明的情况下,华为的国际化战略就愈加值得我们研究。
1.华为公司及其国际营销背景介绍
1.1华为公司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1.2华为公司选择进军海外市场的原因分析
一、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拓展空间有限
从1995年开始,中国通信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巨变。通信设备的关税相对较低,因而令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态势空前激烈。一方面,国际市场萎缩直接威胁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的拓展;另一方面,国际通信设备巨头在国外出现需求紧缩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把刚起步的中国市场作为其攫取的目标,以此来弥补他们的颓势,这势必给华为公司等国内企业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实际上,在2000年后,国外通信公司己开始用比以前残酷得多的价格竞争来与华为公司等企业争夺国内市场。
二、国际市场上客观存在一些机会缝隙
在国际市场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电信市场已被西方大公司所垄断。一方面西方公司利用高科技产品在欠发达地区缺乏的特性,产品的卖价非常高;另一方面,由于市场被他们垄断,只占全世界30%的欠发达国家不是他们营销投入的重点。
三、华为公司领导人的理想和远见
早在1996年华为公司的国内市场突飞猛进时,任正非就非常具有远见地提出了“走出去”的想法,要把华为公司的产品卖到其它国家去。
2.华为公司国际营销的发展历程
从1996年进军国际市场,十年来华为公司的国际营销进程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三阶段:
2.1第一阶段(1996年-1999年):屡战屡败到零的突破
对那时的华为公司而言,除中国本土市场外,所有的国家和客户,其文化和环境,全部都是陌生的。更为不利的是,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并不了解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公司走出国门时主要选 1
择南斯拉夫、俄罗斯、巴西、南非、埃萨尔比亚这样的国家。每到一个国家,华为公司的销售人员首先得花半年的时间解决生存问题,然后再慢慢的摸清客户在哪里。1999年8月,坚持不懈的华为公司终于迎来了国际市场上零的突破,华为公司在也门和老挝正式中标。
2.2第二阶段(1999年-2001年):让客户认识华为公司
取得突破之后,华为公司加大了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当时只要哪一个国家人口多,华为公司就派人去做市场,以为这些国家会有很大的通信需求。当时华为公司制定一个“新丝绸之路”计划,华为公司大量的邀请客人走这条路线,看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成就,看华为公司,看华为公司的产品在这些城市的运营情况,以此加深对华为公司的了解。此外,为了让客户更加深刻地了解华为公司,华为公司开始到参加各种世界通讯展览会。经过1999年到2001年的艰苦努力,华为公司在国际市场的销售慢慢地拓开了。在涉足的国家,华为公司派出来的人能够基本生存下来,各地市场机构也建立了起来,在2001年华为公司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达到了3亿多美元。
2.3第三阶段(2001年-现在):发达与欠发达国家市场两条线竞争华为公司在国际市场已是名声鹊起。
华为公司在这个时候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欧美市场,因为这不仅是一块成熟的市场,占全球市场的份额比较大,而且也是各大通信巨头们的传统势力范围。然而就在华为公司开辟这块市场的同时,一些跨国公司开始了遏制华为公司的行为。在这种背景下就出现了恩科诉讼华为公司一案。然而对华为公司来说,华为公司的国际营销战略也很明确:华为公司从现在开始到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在继续巩固欧美市场以外的基础上,重点还是抢占欧美市场。
3.华为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从华为的产品性质来看,在国际市场上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
3.1政治环境分析
作为一种跨国界的经济与贸易行为,国际营销脱离不了各国的政治法律环境的制约。世界各国由于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政治局势,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条约,公约及协定等,使得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开展营销时,面临不同的情况,也使得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是缩影考虑的因素差异较大。鉴于此,华为在从事国际营销时,在全面了解各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寻求当地的合作者,利用当地合作者在东道国的关系和影响,增进企业对东道国社会各方面的了解,从而减少政治风险。
(2)政府搭台—跟着外交路线走
(3)借助融资伙伴的力量
3.2文化环境分析
文化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化已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环境正逐渐成为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核心因素。华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跨文化管理:
(1)实施本土化策略
(2)文化规避策略
(3)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
4.华为公司国际营销策略分析
4.1“市场补缺”的进入战略
4.1.1“市场补缺者”的定位 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或不那么完善的市场上,每个行业都有~些扮演市场补缺者角色的企业。这些“市场补缺者”的企业,集中自己微薄的资源致力于开发被大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在这些小市场上开展专业化经营,因丽获取了最大限度的收益。华为的海外市场的拓展利用了这种迂回进入的模式,通过扮演国际大市场“市场补缺者”的角色来获得在海外市场的成功。
1995年,华为开始拓展国际市场,并对整个国际市场进行了研究:当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已经被一些跨国大公司占领。比如思科(数据通信产品)、西门子(光网络产品)、阿尔卡特(固网产品)以
及北电(光网络产品),而且,相对于这些跨国大公司,华为的产品无论从技术还是服务来讲,均无法与其抗衡。作为一个定位为“市场补缺者”角色的企业,在选择一个理想的刹基市场(NICHE MARKET)时应该考虑几个方面:(1)有足够的市场潜量和购买力(2)市场有发展潜力(3)对主要竞争者不具有吸引力(4)企业具备有效地为这一市场服务所必需的资源和能力(5)企业已在顾客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足醴对抗竞争者。针对这几个方面,华为认识到一些比较贫穷的国家并没有购买此类产品的支付能力,缺乏足够的市场潜量和支付能力,所以其没有把这些贫穷国家作为拓展的目标,认为只有目前手头紧,但未来经济发展有潜力的国家才是华为最合适的市场。
4.1.2“市场补缺”的进入策略 华为公司最初的海外市场拓展历程定位为亚非拉市场,起点为非洲和亚溯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
4.2以形象建立为中心的整体营销战略—大市场营销策略
首先,中国的国家形象决定了华为公司必须以大市场营销的策略去敲开国外市场的大门,树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形象。中国商品在他们的印象是价钱低、质量差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要让他们相信中国能够提供基于自主研发能力的高科技通信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树立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形象和华为公司的产品高科技形象是突破市场的前提。其次,通信行业的特点,也是华为公司选择大营销策略的原因。通信行业属于资本性投资的行业,一般具有国家垄断的特点,起购买决定作用的是企业高层,并且客户的转移成本极高。
4.3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客户关系管理
4.3.1华为公司的销售活动流程 华为公司的销售活动流程,可以概括如下:与客户的初期接触一客户需求分析一公司产品和技术介绍一方案设计与询价一合同谈判供货一工程施工一网络验收一运营维护。
4.3.2设计并传递客户价值 为了顺应市场趋势,华为对其客户关系管理的重点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以争取更多的客户价值。华为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在需求分析与设计阶段,主动帮助客户寻找新的价值点;产品顾客化定制和更多更快的后续服务和前瞻性咨询引导。
4.4以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
华为公司在进军海外市场伊始,就选择了难度最大,操作程度复杂的自建业务网点的做法。觉得哪个市场有机会,就马上派人过去,找个办公地点就算该国的办事处成立了。而此时连客户和该国相关政策都不清楚。然后华为的营销人员开始千方百计寻找接触客户的机会和拜会相关政策部门的机会。这种做法,无疑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最大化,但华为公司的主要领导人一直坚持这么做,并且事实证明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一方面是当时的市场状况决定的,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电信设备市场要求高层决策的特点。
4.5品牌建设从无到有,在欧美成熟市场开始起步
4.5.1从幕后走向台前的转变 由于华为公司领导人本身的低调,加之电信设备产品属工业产品,与社会直接接触不大,华为公司在国内虽然做到了业内第一,但在自身的宣传和品牌树立上几乎可以概括为毫无建树。然而,进军西方老牌公司根据地的欧美市场,面对的是爱立信、西门子、思科、阿尔卡特这样的百年老店。华为公司的市场拓展活动,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每到一个国家都得从推销中国、推销公司到推销产品这样从头开始,这样既延误战机,增加成本,也不利于提升华为的公司形象和产品形象。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这时已经不言而喻,华为公司已逐渐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4.5.2开始重视广告宣传 在欧美市场,华为公司聘请了一家英国老牌的广告公司,指导其广告发布,华为还推出了“东方快车”品牌计划。
4.5.3增加话语权 迄今为止,华为公司已加入几十个国际电信组织。另外,随着在业内的名气逐步壮大,华为公司也积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业内论坛上适时推介自己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在论坛之外,华为公司更适时地请到不同客户的高层人员,自行召开研讨会,以自己的新技术方案作为研讨内容,请客户从商用的角度进行讨论评价。
4.5.4公关活动 公关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新闻发言和媒体接触②社会公益活动③自行组织论坛,邀请市场多方面人士参加/。
4.5.5品牌形象重新定位 在进军国际市场的初期,低价毫无疑问是华为公司在市场上有所斩获的绝对利器。但由此,华为公司也遭到了西方公司的打压和敌视。价格屠夫的形象也多为竞争对手所诟病,在市场上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随着华为公司逐渐把海外市场的注意力转向欧美发达国家,其低价优势对西方成熟市场的高端客户而言,吸引力也比以前减小。因此,重新对自身形象进行定位非常有必要。
5.华为公司国际营销的问题及挑战
5.1自身问题
5.1.1品牌建设相对落后 单点突破的战术耗时耗力,成本居高,而在西方成熟市场对华为公司的品牌接受度也比较低。要想减少海外营销的总体建立成本,又能在西方市场树立较好的形象和认可度,华为公司目前急需建设自己的品牌。目前华为公司在品牌建设上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品牌权益偏低和没有清晰的品牌定位。
5.1.2点轰炸直销为主的模式下营销成本居高不上 如以上的分析中所指出的,华为公司的直销模式有其快速、直接的特点,但其放的开拓市场方式和直销所带来的成本浪费和上升也是一个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5.2新的挑战
伴随着国际上华为的声名鹊起,国内和国外的竞争对手都开始打压。同时,还有欧美成熟市场的挑战。第三是,华为的国际营销发展到今天,其人才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两点:①海外人员管理控制不足②缺乏高素质的国际营销人才。
6.华为国际营销建议
6.1加强品牌建设
华为公司领导人把公司的目标概括为: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所以首先可以把快速低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可以作为其品牌定位的核心。围绕这个定位,再以广告、媒体、公关和服务等手段建立品牌形象。其次,在品牌权益上,华为公司要在较高知名度的基础上,扩大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从已有的技术研发、市场活动和客户服务活动中提炼出正面的特点、故事,评价,并且做好已有客户的后续服务工作,发掘客户的未来需求,以求提高已有客户的忠诚度。
6.2在客户关系方面继续发挥特色,扬长避短
一、继续运用中国人情式关怀的特点和人力成本相对低的优势,运用“普遍客户原则”对客户进行贴身关系管理同时,也要结合欧美市场的不同文化和市场特点,对建立和保持客户关系的方式予以改进和创新,以适合新的市场文化特点。
二、从客户终身价值的角度管理客户关系,在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同时,更注重从提升未来竞争力的角度做好客户发展咨询和配套的服务工作,不以低价为主要手段,而是从客户寻找新的业务机会的过程中争取成为客户的长期合作伙伴。
三、在目前市场成果的基础上,更为科学地分析现有和潜在客户在未来所能带来的价值,发掘出价值最大的大客户,重点保持大客户关系。
6.3加强国际营销人才队伍建设
在建设队伍中可以从大胆雇用高素质的国际营销人才和本土员工和总部加强对海外员工的管理和培训这两方面入手。
7.结论
从对华为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企业要打入国际市场,首先合理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产品定 位是最最基础的,是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另外,追寻华为的发展轨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优 秀的产品品质和良好的营销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路高奏凯歌的同时,华为的国际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即国内国际二线作战的资源配置问题,国际品牌的建立问题,营销人才和营销网络问题,产业类型差异所 带来的竞争难度等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华为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的取长补短,取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国,冀勇庆,华为的世界,中信出版社,2006,11
[2]程东升,刘丽丽,华为经营管理智慧,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5
[3]孔祥露,非一般的华为,海天出版社,2008,8
[4] 李超,崔海燕.华为公司国际化调查报告,IT时代周刊,2004,9
[5]何志毛,从4P到4C解密华为公司营销基因,新营销,2005,6
[6]菲利普·科特勒,科特勒谈营销,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10
第二篇:华为公司质量战略分析
华为公司质量战略分析
机械1202 马也 3120301052 摘要: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在中国的企业中,华为是一家真正做到了全球化的企业,业务遍布全球五大洲,其管理模式在中国的企业中独树一帜,为人们称道。本文将从质量战略的角度分析华为从一家二十年前的小企业如何发展过来,成为中国新兴企业的典范与标杆。
关键词:质量;管理;华为
一.引言: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质量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有许多新的理念提出,例如“全面质量管理”和“6西格玛管理”等。这些优秀的质量管理理念也不断深入各个企业,被企业接受,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集团介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根据IDC的数据,2012年七月华为成为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仅次于三星和苹果。
三:华为公司愿景、使命
3.1 愿景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3.2 使命
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四:华为质量管理目标及战略
4.1质量管理体系愿景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构筑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改进,追求卓越,成为业界最佳。
4.2质量管理体系中长期目标和规划
(1)瞄准业界最佳,倾听、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
(2)提高全流程质量能力,一次把事情做好,降低质量损失成本,增加公司利润。(3)持续推动质量管理在公司全业务、全流程、全地域的贯通,并实现与客户流程的无缝对接,逐步构建完整、高效、全球化的端到端质量管理体系架构。
(4)在保证卓越的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零偏差交付,力争达到业界最佳的项目周期和产品可用度.4.3质量措施和方法
(1)在公司范围内全面深入推行、有效落实TL9000体系要求,在流程体系上确保质量活动融入到市场、研发、供应链和技术服务等各领域业务,并且实现全流程端到端贯通,同时通过实现指标数据的可收集、可分析和可应用,瞄准业界最佳Benchmark,持续推动业务改进,实现公司与客户共同的最佳绩效。
(2)全面推行、有效执行MM、OR流程,质量组织和业务延伸到市场前端、驻外地区部,加强产品前端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质量在源头上得到保证。
(3)深入夯实IPD和CMMI流程的执行。在流程中清晰地定义产品级、项目级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活动,对每个活动、每个阶段明确严格的进入和退出准则,严格执行检视、评审和审计等活动,实施高质量的设计和开发。同时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可制造性、可服务性等需求,确保产品全流程质量。
(4)通过ISC的运作,在供应商到客户的采购、制造、发货等各个中间环节,通过完备的质量控制活动、成熟的工艺和装备技术、优良的生产设备,实施完整的供应链计划.在制造全过程中设立质量控制点,包括IQC、IPQC、PQC、FQC和OQC等,同时定期对检验能力进行评估、改进,动态调整检验方式,确保向客户提供卓越的品质、及时和柔性的供应交付。(5)通过客户服务流程的运作,在服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全面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点,制订完整的项目计划来实施工程安装的质量保证和风险管理;在全球建立三级客户支持系统,建立800号24小时客户热线,向客户提供对问题快速的响应和优质的服务。
(6)在公司各业务领域、各产品线建立一支专门的质量工程师队伍,负责产品全过程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活动,同时带动业务人员,利用内部评审和专项审计、6Sigma、根因分析和SPC控制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全员开展纠正、预防和持续改进工作。
(7)充分调动和利用公司各级相关平台,通过质量专刊宣传、中基层质量培训、中高层质量专题研讨、部门宣传专栏和内部满意度调查等形式,强化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的质量意识,并通过公司质量奖评选和产品质量通报等各种质量激励活动,在公司范围内树立结果导向的质量文化。
五:华为质量战略带给我们的启示
华为公司时常主动去做那些一般公司常忽略的事情,强调主动发现问题,而不是出现问题再去救火。
华为始终活在危机中,不断喊“冬天来了”。企业要求员工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讨论华为有什么危机,你的部门有什么危机,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机,你的流程的那一点有什么危机。还能改进吗?还能改进吗?还能提高人均效益吗?自从《华为的冬天》问世后,这篇不是案例的文章便成了许多企业家、学者研究的典型案例,尔后借着媒体的传播,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质量管理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企业的各级各类人员都要做好本职工作,关心产品质量,并通过做好本职工作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保证。从对华为的管理模式研究可以看出,华为公司真正实现了全员参加质量管理,质量意识、思想和业务素质贯彻企业上下各类人员,并且提供了丰富的管理工具,为员工创造了优秀的质量管理氛围,鼓励员工积极投入、奋发进取,充分发挥,使他们在为顾客创造价值、为企业增加效益上作出更大贡献。可见华为的质量管理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任正飞.华为的冬天.海天出版社.2015 [2]候世旺,李梦群.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3] 秦振友.质量管理体系及应用: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4] 王伟立,李慧群.华为的管理模式(第三版).海天出版社.2012
第三篇:华为公司战略分析报告
华为公司战略分析报告
作者:王新博
李林骏 罗忠平导师:顾雷雷
系别年级:信息学院电子商务16班 学科专业:电子商务
完成日期:2016年11月23日
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
目录
一、公司简介...........................................................................................................................4
二、企业使命...........................................................................................................................4
三、企业外部环境分析...........................................................................................................5
(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L..................................................................................5
1、政治环境.....................................................5
2、经济环境.....................................................5
3、社会文化环境..................................................6
4、科技环境.....................................................6
5、环保因素.....................................................6
6、法律环境.....................................................6
(二)微观环境分析.......................................................................................................6
1、产业的寿命周期................................................6
2、行业分析——波特五力模型......................................7
四、企业内部环境分析...........................................................................................................8
(一)企业资源分析...........................................................................................................8
1、人力资源分析..................................................8
2、物力资源分析..................................................9
3、财力资源分析.................................................10
4、技术资源分析.................................................11
5、信息资源分析.................................................13
五、综合分析——SWOT分析................................................................................................13
1、S—优势.....................................................13
2、W—劣势.....................................................14
3、O-机会......................................................14
4、T-威胁......................................................14
六、公司战略建议.................................................................................................................15
1、公司层战略——多业务优势战略.............................................................................15
2、业务层战略——差别化战略.....................................................................................15
3、产品战略——开发新产品战略.................................................................................15
4、人力资源战略——研发销售股权战略.....................................................................16
七、参考文献.........................................................................................................................16 / 16
中央财经大学
摘要
通过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分析和综合分析,为华为公司制定战略提出几点建议。
华为目前处于企业的成熟阶段,拥有一般大企业具有的资金、渠道、市场、技术等优势,而且在华为所在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领域,无法在短时间内出现强大的竞争对手。因此,目前公司发展处于乐观状态,企业可采取乐观战略。
首先,采取多业务优势战略。在公司原有的业务基础上,进军本行业其他业务,并在每个业务上形成华为的优势。
第二,采取差别化战略。大力投入研发经费,发展独特的专利技术,保证公司的业务优势,并推动公司塑造品牌优势,发展高端消费产品。同时开发自主的新产品,使公司形成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完全自主化。
最后,人才方面,继续沿用公司现有的管理战略和引入战略,同时不断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关键词: 华为 优势环境 乐观战略 / 16
中央财经大学
一、公司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它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
二、企业使命
为客户创造价值。华为和运营商一起,在全球建设了1,500多张网络,帮助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实现联接。华为和企业客户一起,以开放的云计算和敏捷的企业网络,助力平安城市、金融、交通、能源等领域实现高效运营和 敏捷创新。华为智能终端和智能手机,正在帮助人们享受高品质的数字工作、生活和娱乐体验。
推动行业良性发展。华为主张开放、合作、共赢,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及友商合作创新、扩大产业价值,形成健康良性的产业生态系统。华为加入300多个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和开源社区,累计提案4.3万篇。华为的面向云计算、NFV/SDN、5G等新兴热点领域,与产业伙伴分工协作,推动行业持续良性发展。
促进经济增长。华为为所在国家不仅带来直接的纳税、就业促进、产业链带动效应,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的ICT解决方案打造数字化引擎,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11引自华为2014年报表 / 16
中央财经大学
与福祉。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华为致力于消除全球数字鸿沟;在西非埃博拉疫区、日本海啸核泄漏、中国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灾难现场,华为深知灾难面前通信的重要性,他们选择了坚守;他们在全球开展“未来种子”项目,为各国青年学生提供来中国培训实习的机会。
为奋斗者提供舞台。华为坚持“以奋斗者为本”,以责任贡献来评价员工和选拔干部,为员工提供了全球化发展平台、与世界对话的机会,使大量年轻人有机会担当重任,快速成长,也使得十几万员工通过个人的努力,收获了合理的回报与值得回味的人生经历。
三、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L
1、政治环境
国家政策支持民族企业的发展,并且对出口企业也有不少的优惠,这对于华为与外国企业竞争来说是不小的优势。但是国家也大力鼓励创业,并积极扶持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这对于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的竞争者来说也是有力的优势,对于华为的发展有所威胁。
2、经济环境
我国经济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一直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国家也已定下目标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民收入普遍增长,人们的购买力增强,有利于华为的发展。/ 16
中央财经大学
3、社会文化环境
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渐增强,人民的爱国情感日益高涨,这对国货来说是一种优势。同时,人们的审美也开始追求简洁,并且高技术的产品。而华为一直在这些方面做得不错。
4、科技环境
在电子行业科技发展的速度一直很快,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华为在科技这一方面一直处于领头羊的地位,还需要继续保持。
5、环保因素
华为的产品中部分有毒物质的含量超过了国家的标准,需要对废弃物妥善地处理。
6、法律环境
我国企业的发展已经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有关企业的法律法规也已经较为完善,所以在我国华为的发展是较为有力的。但是在外国由于政策的不透明,许多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不公正的现象,这对于华为的发展来说又是一种挑战。
(二)微观环境分析
1、产业的寿命周期
目前智能手机产业寿命周期所处的阶段是处于成长阶段,市场发展迅速,市场结构是竞争对手增多,产品种类繁多,无标准化。财务上能够带来巨额利润,再投资减少,形成现金来源。
智能手机产业是华为的重要现金来源。在技术研发方面,华为相比其/ 16
中央财经大学
他智能手机公司,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并在这上面投入大量精力。重复购买是顾客行为的重要特征,华为面临的风险较小。
2、行业分析——波特五力模型(1)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小
a.进入障碍非常大
结构障碍非常大,第一智能手机产业的规模经济很显著,华为企业相对于新的进入者而言有成本优势。华为企业拥有众多的专利和专有技术,并且在2015年国际专利注册数量蝉联第一。在市场优势方面,华为的品牌优势非常明显。这是华为智能手机产品差异化的结果。b.行为性障碍较大
虽然华为的手机普遍价位比较高,但小米的智能手机价位比较低。相比于小米,在没有产品差异化的情况下,进入者的利润非常少。
(2)退出障碍较高
固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较高,退出产本较高,内部战略联系小,情感障碍一般,政府和社会约束小等因素导致智能机产业退出成本高,推出障碍大。
(2)替代品的替代威胁小
直接产品替代和其他品牌的产品替代能力较小,间接产品替代基本上不存在。
(3)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较弱。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一般。智能手机行业的一级购买者是手机经销商,分布在全世界的有众多经销商,大部分的单体经销商对于智能手/ 16
中央财经大学
机行业而言其进货量很小,经销商基本上无向后一体化。智能手机的标准化程度低,差异性明显。购买者对智能手机的市场价格和需求了解较多,但对手机成本了解较少。
(4)供应者的议价能力一般。
智能手机部件分为核心和非核心部分。前者供应商数量较多,议价能力较差。虽然核心部分的垄断情况比较严重,但华为公司巨大的销售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供应商的垄断优势。并且在最新发布的华为Mate9使用的是自己生产的麒麟960芯片,使得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进一步减低。
(5)产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在智能手机产业拥有众多的厂商:华为,小米,魅族,oppo,苹果,步步高,三星,酷派等,数量众多且实力比较均衡,但华为相比其他公司实力上升比较明显。智能手机产业发展迅速,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4.3亿,而全球的手机出货量达到14.3亿。大部分手机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很成功,在质量,功能等方面各有侧重,购买者具有相当的品牌支持度。而且智能手机偏高,转换成本比较高。在库存成本方面,因为更新速度快,产品降价快,因此库存成本高。
四、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一)企业资源分析
1、人力资源分析
目前,华为有17万多名员工,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
22数据来自华为2015年报表 / 16
中央财经大学
区,服务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其中包括大量的工程师、管理者、市场销售等等。同时,华为用开放的心胸,引进各行业、各专业、各事情类别的精英人才。
华为形成以任正非、郭平、孙正芳等为代表的公司高层管理团队,他们通过科学的管理,保证了公司战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持续改善公司治理架构、组织、流程和考核,使公司长期保持有效增长。
(图1-华为管理体系)
2、物力资源分析
华为拥有先进自动化生产线及有效封装的核心工艺能力,保障了华为产品高质量、高品质,支撑华为制造过程达到了 5.99西格玛的质量控制水平。
华为目前已在全球设立大量的研发中心及联合创新中心,她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大量的基础设施,不断巩固着其全球化成果。/ 16
中央财经大学
华为还通过全球16个研究院/所、36个联合创新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创新合作,通过共享对ICT技术发展的洞察,推动技术进步以更好地建设全联接世界。
3、财力资源分析
(图2-华为五年财务概要)
华为五年销售收入、营业利润持续增长和总资产表明华为公司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充裕的现金流保证了公司的正常运营与发展,同时也为其加大研发投入,实施差异化战略提供经济保障。/ 16
中央财经大学
(图3-华为合并财务状况表)
4、技术资源分析
华为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目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苹果和三星,服务遍布全球。/ 16
中央财经大学
在运营商业务领域,华为通过实施产品与服务双驱动战略,支撑着全球1,500多张网络的运营,覆盖了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
(图2—华为业务分布情况)在企业业务领域,华为践行业务驱动ICT基础架构(BDII)行动纲领,引领企业IT向云架构和企业网络向SDN转型。
(图3-华为业务的地域分布情况)
2008年,华为的国际专利申请数超过了西门子和丰田,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专利申请公司.另外,华为在无线网络领域、固定网络领域、核心网领域、企业网络领域、网络能源领域、电信软件领域、云计算领域、服务 器领域、大数据领域、存储领域、下一代移动通信领域、未来数据中心领/ 16
中央财经大学
域、人工智能领域、电池领域、视频领域等高新技术领域均有重大技术创新,独创的技术帮助华为实现差异化战略。
5、信息资源分析
华为持续委托专业的第三方市场调研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对运营商客户、行业客户、消费者的满意度调查。根据客户反馈,梳理和识别Top问题并进行改进,实现问题闭环管理,持续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公司业务计划与预算过程中,以平衡记分卡为组织绩效管理工具,通过战略解码,将公司战略目标 转变为各层组织的组织绩效目标,并通过层层述职、员工个人绩效承诺管理、加强组织及个人绩效结果运 用等方式,保证公司、组织、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和全体员工对战略的有效理解和支撑落实。
自2000年起,华为聘用毕马威作为独立审计师。为公司财务审计提供有力保障。
五、综合分析——SWOT分析
1、S—优势
产品和技术。华为为知识力密集型企业,知识力使得产品或服务具有很高的附加值。
高素质、低成本的人才优势。华为公司员工中有85%具有大学学历、硕士以上学历及高级科研管理人员也占到员工总数的40%。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华为致力于立足用户需要,努力实现本土化的/ 16
中央财经大学
服务。华为产品的开发一直围绕着客户需求,并以创新手段来提供支持,以及从整体角度去降低客户成本。
2、W—劣势
财力资源相对薄弱。由于华为是非上市公司,融资比较困难,相对其他财力比较雄厚的竞争对手要薄弱的多。
宣传力度不足。低调的公关风格和不足的宣传力度不利于提高企业形象。
3、O-机会
过硬的技术优势。华为很早就开始WCDMA测试终端产品的研发工作,以及在很多城市乃至全球设立研发分支机构。
4、T-威胁
a.战略风险
ICT产业发展迅速且复杂多变,电信业新技术概念层出不穷IT产业云服 务的商业模式正在飞速发展,跨行业竞争正在发生。在ICT产业的变革中,技术、商业、交易模式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b.外部风险
宏观环境:全球经济复苏之路依然挑战重重,金融和地缘政治风险在加剧,华为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将可能增加。
法律风险:在一些业务所在地区,由于法律环境的复杂性,可能存在各种难以预见的风险。
贸易壁垒: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发展本地经济就业为各国政策首选。随着华为业务持续增长,面临更多更复杂的贸易方面的挑战。/ 16
中央财经大学
自然灾害:地震、水灾、疫病等自然灾害可能影响华为某一业务环节的正常运作。
特定国家风险:华为目前在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由于国际经济及政治形势纷繁复杂,在不同国家开展业务会涉及一定的特有风险,例如内乱、经济和政治不稳定、货币汇率急剧波动、外汇管制、主权债务危机、经 营权监管、劳工问题等。
业务连续性:在当今高度国际化的社会分工背景下,华为的制造、物流及服务等业务都不可避免地依赖于第三方厂商或专业机构,他们的业务中断将直接或间接对华为的业务和运营结果造成不利影响。C.财务风险
包括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销售融资风险,这些风险是公司运营过程中时刻可能出现的。
六、公司战略建议
1、公司层战略——多业务优势战略
在公司原有的业务基础上,进军本行业其他业务,并在每个业务上形成华为的优势。
2、业务层战略——差别化战略
大力投入研发经费,发展独特的专利技术,保证公司的业务优势,并推动公司塑造品牌优势,发展高端消费产品。
3、产品战略——开发新产品战略
开发自主的新产品,使公司形成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完全自主化。/ 16
中央财经大学
4、人力资源战略——研发销售股权战略
沿用用华为倒三角人才结构。如2013年华为人才结构:研究和开发人员占46%,营销、市场和服务人员占 33%,生产人员只占到12%,管理及其他人员占9%。
同时,继续使用全员利益共同体的股权结构。华为86%的员工拥有公司98%的分红权(虚拟受限股),任正非只占到了华为股权的1.24% 左右。由此形成了一个全员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华为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七、参考文献
1.赵丽芬.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 2.[美]詹姆斯·斯通纳,爱德华·弗里曼,丹尼尔·小吉尔伯特.管理学教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 3.王玉,王琴.企业战略----谋取长期竞争优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 4.苟敏,“基于SWOT方法的华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现代企业文化》,2013年15期 / 16
第四篇:NBA国际营销战略分析
NBA的成功之道
——浅析NBA的国际化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NBA也逐渐地从一项美国国内的职业篮球赛推广为具有全球影响的世界性赛事。是什么让NBA走上了成功之道?那就是如今在NBA颇为盛行的国际化营销战略。NBA在战略计划过程中首先将这种国内联赛定位于全球化产品,实行全球化的市场发展战略。NBA的领导者们也是注意到这一点,NBA的产品核心是以篮球竞技为主的竞赛产品,产品本身的利益点就在于更多更好的吸引观众的眼球。因此,在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吸引观众的眼球,把更多的人变为NBA的球迷就成为了NBA发展的基本策略。通过明星们在赛场上让人拍案叫绝的精彩表现,NBA便成为了球迷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频繁的公益活动是NBA的品牌打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2004年,NBA首次将季前赛安排在中国举行,通过满足球迷这一长久以来的愿望,使NBA在中国的受关注度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如今的体育赛事中,NBA可谓是大红大紫。
【关键词】NBA 全球化战略 眼球经济 中国攻略
第1章 引言
NBA(全称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是美国第一大职业篮球赛事,代表了世界篮球的最高水平,其中产生了迈克尔·乔丹、魔术师约翰逊、科比·布莱恩特、姚明、勒布朗·詹姆斯等世界巨星。该协会一共拥有30支球队,分属两个联盟东部联盟和西部联盟;而每个联盟各由三个赛区组成,每个赛区有五支球队。30支球队当中有29支位于美国本土,另外一支来自加拿大的多伦多。中文全称——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美国男篮职业联赛、美国篮球职业联赛),直译为美国全国篮球联盟,或美国篮球大联盟。
“I Love This Game”,NBA的电视促销广告让全世界的篮球球迷几乎都能脱口而出。NBA也逐渐地从一项美国国内的职业篮球赛推广为具有全球影响的世界性赛事。在1997~1998赛季中,有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用41种语言向全世界转播NBA的比赛。NBA现在已远远超出其本身的职业篮球联赛的所赋予的含义,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国篮球文化现象,成为全世界人民了解美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窗口。NBA在获得巨大的社会影响之时,其经济效益也非常明显,堪称体育产业成功经营的典范。如NBA在1995年的门票和电视转播收入达到了9.246亿美元,国内授权产品收入为25亿美元,国际授权产品收入为3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各种赞助,仅此3项的收入总和就达到37.246亿美元。如果包括各个球队自己的经营和广告收入,NBA总部和各球队在1995年的收入总和就在13O亿美元以上。反观中国国内的职业篮球联赛(CUBA)和职业足球联赛,各俱乐部的经营举步维艰,俱乐部的大股东频频更换,大都依靠地方政府的经济和政策扶持才维持正常运转。因此深入了解和剖析NBA成功运作的模式总结其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对于转型期的中国体育改革,尤其是职业体育的推广无疑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独特的营销策略观念对我国各职业俱乐部和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也会起到经验借鉴作用。本文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的前提下,从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和经济学等学科角度人手,对NBA近年来的成功运作进行深入分析。
第2章 打破瓶颈,制定国际化营销战略
NBA如今可以在全世界215个国家中以31种语言同步直播,其知名程度可谓是家喻户晓,可是曾经的NBA却一度面临过破产的危机。是什么扭转了这种局势?是什么让NBA走上了成功之道?那就是如今在NBA颇为盛行的国际化营销战略。
战略计划是组织为实现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制定的带有长期性、方向性和全局性的规划。是在组织目标、资源和它的各种环境机会之间建立与保持一种可行的适应性的管理过程。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Mckinsey认为,一个成功的组织就在于制定适当的战略以达到其目标,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以贯彻战略,并配备有效的信息系统、计划系统和控制系统。NBA在战略计划过程中首先将这种国内联赛定位于全球化产品,实行全球化的市场发展战略。而在具体实施战略计划过程中,主要是依托于国内,实施谨慎的扩张发展,除在北美发展新球队外,在其它几个地区没有进行盲目的扩张。实际上,在战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其战术运用带有明显的本土化特征,即立足于国内市场,开发国际市场。第3章 NBA的“眼球经济”策略
如今,营销的关注点已不在是营销的产品本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营销竞争的环境中,营销的根本目的就是更多更好吸引目标消费人群的眼球,哪里能赢得他们的注意,哪里就能够赚钱。NBA的领导者们也是注意到这一点,NBA的产品核心是以篮球竞技为主的竞赛产品,产品本身的利益点就在于更多更好的吸引观众的眼球。因此,在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吸引观众的眼球,把更多的人变为NBA的球迷就成为了NBA发展的基本策略。
3.1 国际球星的引进
自从NBA现任总裁大卫斯特恩接受NBA以来,卓越的经商头脑使他发现了开启国际市场的金钥匙——引进国际球员。目前的NBA有来自31个不同国家的76位国际球员,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成为了球队不可替代的当家球星。在引进国际球员这一策略上,姚明的到来无疑是该策略最为成功的代表。2002年,姚明以状元秀的身份被休斯顿火箭队选中,成为了进入NBA的第一位中国籍状元秀。在此后的几年里,不仅火箭队从最初的小俱乐部跃身成为年产值价值4.32亿美元的大公司,就连整个NBA联盟都从姚明身上赚足了钞票。因为NBA的领导者们都意识到,在国际球员引进这个问题上,往往引进的不只是一个球员,而是这个球员身后成千上万的球迷。
3.2 NBA的大量活动在国内以及世界范围内举办
NBA虽然是以篮球竞技为核心产品的联盟,但球场上的比赛只是其公司活动的冰山一角,整个联盟每年把很多精力、物力、财力以及人员投入到社会活动上,例如:篮球训练营、慈善活动等,在球场外,NBA也是以一个光鲜的身份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
除此之外,在国际范围内,为了使NBA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让更多的非本土消费者成为NBA的球迷,NBA还在其他国家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中国赛、日本赛等,真正做到立足本土,发展国际市场。2004年,NBA在中国北京、广州等地举办季前赛,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充分体现了NBA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赢得了中国的消费者。3.3 明星效应
除了引进国际球员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外,在美国本土,也不断球星被打造出来来控制住更多的球迷对NBA的关注保持着不变的热度。通过明星们在赛场上让人拍案叫绝的精彩表现,NBA便成为了球迷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电视转播、传播广告、战屡合作伙伴
如今,NBA在世界范围内215个国家出售转播权,并通过自己广泛的播出范围高价出售广告时间,以自己庞大的规模从多个方面坐收渔利。与此同时,为了更快更好的促进整个联盟的稳步发展,NBA还与可口可乐等大公司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用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NBA的发展道理上推波助澜。
第4章 NBA的品牌传播策略
4.1 产品策略——以竞赛产品为核心的产品无限延伸
NBA的产品核心是以球迷消费为核心的优质竞赛产品,以不断提供各种精彩、高水平的比赛使自身立足市场。除此之外,NBA的成功之道还在于赛场外的延伸产品的销售,例如:吉祥物、球星球衣、电子产品等,通过赛场外的这些延伸产品,一方面在各个领域不断扩大着企业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对延伸产品的销售,数量巨大的球迷为整个联盟源源不断地创造着利润。
4.2 公共关系策略
前文说到,以篮球竞技为核心的竞赛活动只是NBA整个联盟举办活动的一小部分,在赛场外,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更是NBA所热衷的,也是球迷们热爱NBA的另一重要方面。在社区里、在儿童医院、在学校总是能看到高大的球星与孩子们玩在一起,乐在一起。频繁的公益活动是NBA的品牌打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第5章 NBA的中国攻略
从NBA球场的贵宾席到现场记者无疑间拍到的观众照片,总能看到华人明星或者华人球迷的影子。诚然,NBA每天巨额的营业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中国市场,这个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度,为NBA的市场进步,撑起了一片独有的蓝天。在中国,NBA从最初的无人知晓到现在的众人皆知,其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步骤。
5.1 送上免费的电视转播“蛋糕”
八十年代后期,NBA初登中国大陆,国人对NBA这种职业化体育赛事从未接触过,为了能顺利的打开中国市场,在“先尝后买”的市场规则下,NBA采用了免费提供转播权的方式,让中国人看到了不一样的篮球比赛,让中国热爱体育的年轻人开始认识到“魔术师”约翰逊、“飞人”乔丹,并被他们惊人的球技所折服。如今NBA在中国转播权的价格可谓是不菲,但强大的球迷基础使众多电视媒体愿意为这个打账单付款。5.2 引进中国球员,吸引中国球迷的眼球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能出人头地、能立足世界而感到骄傲和自傲,中国球员能进入NBA这种顶级赛事更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NBA正是抓住了这一市场契机,通过对中国球员的引进,吸引了众多中国球迷的关注。
5.3 将季前赛安排在中国举办
一直以来,中国球迷观看NBA比赛都只能在电视等媒体上开实况转播,去NBA赛场感受现场气氛成为了众多球迷的心愿。2004年,NBA首次将季前赛安排在中国举行,通过满足球迷这一长久以来的愿望,使NBA在中国的受关注度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4 将将常规赛移至中国
通过在中国大陆成功举办季前赛的成功经验,NBA的领导人这个在努力实现把常规赛也安排在中国进行,以俘获更多中国球迷的芳心。
第6章 结束语
在如今的体育赛事中,NBA可谓是大红大紫。在中国市场上,据有关统计,有60.5%的中国人知道NBA。
从1984年NBA引进第一位国际球员开始,NBA正式启动其国际化营销的道路,十几年过去了,如今的NBA已经不再是当年纪律松散、遭人质疑、即将面临破产的烂摊子,在其传奇总裁大卫斯特恩的带领下,整个联盟坚定不移地发展自己的国际化市场营销战略,并从这一伟大决策中不断的获得利润。
今天,在观看其座无虚席的总决赛时,让我们能钦佩的不仅是球星们赛场上令人叫绝的高超技艺和团队精神,更令我们感慨的是其强大的市场营销运作,天衣无缝的运营机制。无论从NBA的本土化经营管理方式还是其国际化的营销战略,值得我们中国企业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第五篇:华为公司的营销圣经
华为公司的营销“圣经”:
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和企业文化
今天的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员工七千余名、年产值50多亿元的大型通讯设备生产厂商,但是十年前它却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民营企业,其发展速度之快、势头之猛令人惊叹。就连英国《经济学家》的一位记者在其所著的《中国的硅谷》一文中都称“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的崛起将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作为一家以生产通信设备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之初就面对着爱立信、阿尔法特、西门子、AT&T等世界著名的大公司的挑战。这些世界级的大公司拥有雄厚的资本、强大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经验,华为这样一个年轻的公司在这些方面看起来是无法与之相抗衡的。但是,它在成立当年就突破了数字程控交换机硬件技术,填补了我国该项技术的空白,此后,91年底大容量空分用户交换机HJD48 的开发,92年底空分局用交换机JK1000 的推出,93年底数字局用交换机C&C08 和数字用户交换机EAST8000 的诞生,以及94年底的全数字多功能ISDN 排队机的研制成功,使得华为公司一年一个新台阶。95年年产值14亿,销售额12.7亿;96年年产值26.3亿,销售额24.2亿;97年年产值则攀升至54.3亿,销售额达到了41.9亿元。每年超过100%的增长速度,使得华为公司由94年深圳市高科技企业综合排名第一名,95年中国电子百强第26名,上升至96年中国电子百强第21名,97年中国电子百强第18名。
目前,华为在大容量数字交换机、商业网、智能网、用户接入网、SDH光传输、无线接入、图像多媒体通讯、宽带通讯、高频无关电源、监控工程、集成电路等通信领域的相关技术上,已形成一系列突破,研制了众多拳头产品,其无线通讯、智能网设备和SDH 光传输系统正在大批量装备我国的通信网络。在注重研发投入的同时,华为公司还不忘密切关注市场,加速营销组织体系的建设。到98年底,华为公司已在全国设立了33个办事处,35个用户服务中心,并在香港、俄罗斯、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保加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技术援助部门。
数字看起来是枯燥的,但从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出华为公司惊人的高速发展,那么华为公司是如何利用那些有限的资金与人力资源来获得发展的?在起步的历程中又克服了哪些困难?而在未来的道路中华为公司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呢?
一、研究与开发
一个企业,尤其是一个高科技企业,没有自己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就不会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也必将难以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立足。华为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渴望着实现技术突破,最终实现系统领先。然而资金是有限的,如何安排、利用有限的资金寻求技术突破就是华为的管理者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自主开发与“融智”、“融知”结合的研发模式。华为公司在创业之初就建立了采取“压强原则”的理念,即集中力量寻求技术突破,最终实现系统领先。在《华为公司基本法》中都对这一政策做出了明确的描述:“我们的产品开发遵循在自主开发的基础上广泛开放合作的原则”。
在实践中,华为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在软件方面,成立专业工作小组,从软件配置管理、需求管理、质量保证三方面加强建设,以保证高水平的公司软件开发管理。在硬件方面,加强器件选型管理体系建设和器件优选推动工作,通过建立优选器件库,提高现有技术重复利用率。同时,建立“技术模块管理库”,为产品的“技术组装模式”打下基础,从而快速、低成本、低风险地完成产品开发。这些都大大节省了资金,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虽然资金可以有效的利用,但华为公司依旧面临着开发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所以它在牢牢把握企业开发服务等核心技术的同时,还广泛地寻求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华为公司通过向诸如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哈工大、西安电讯、南开大学等50多所著名学府提供奖学金、奖教金、贷学金和“寒门学子基金”等各种形式的资金,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久的联系与合作,并充分利用它们的信息平台和信息通道,及时把握国内外技术和产业发展动态,跟踪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潮流,实现了“融资”、“融智”和“融知”。
(二)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汲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华为提倡在互利基础上与相关企业(国内与国外的企业)实现技术上的战略联盟,以合作求发展。在具体合作时,采取依靠企业自身专有技术吸引外界新技术的方式,形成新的技术产品。这样即充分发挥了本企业独特的技术潜力,又有利于技术资源互补,增强了企业自身的实力。
(三)获取研发优势,不在“价格战”上做文章。在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方面,华为人认为只有研究开发和中试的高投入,才能确立技术优先发展的地位,才能避免在低层次上与竞争对手进行价格绞杀,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机会,赢得市场优势。因此,加大了对研究开发的投入,采取持续大规模的研究开发投入与集中力量突破一点相结合的方法,每年从销售额中提取10%作为研究经费,而且这一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
在研究开发经费的具体分配上,则做到重点突出。对于预项研究,即瞄准世界一流产品的研究,通过考察、论证、评价其创造性和突破性,在经费上卡得比较松;而对具体研究项目,在时间、质量、经费上卡得较紧,如同“打仗”。在产品上,对于创新产品、改进产品和规模产品主要依据公司现有技术能力、反映技术改进的特点等指标来确定投资比例,但总体来讲应逐步加大创新产品的投资比例。
华为研究的成果累累,开发的产品涵盖了电信主要领域。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华为的产品已占有相当的份额,如交换机市场占有率为20%、接入网市场份额为70%、ETS 市场份额为72%,而且产品远销俄罗斯、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等41个国家、地区申请的专利累计达125件,已成为我国电信事业的“排头兵”。而这一切全靠团结协作、群体奋斗的团队精神。
二、市场营销
任何一个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时,都面临着如何选择目标市场和进行竞争性市场定位的问题。华为公司将自己定位于世界最佳的通讯设备供应商,并瞄准高层次的电信营运商,除了应付必要的竞争,公司在管理导向不进行低层次的市场成本竞争,其目的是通?quot;大规模席卷式“的市场营销模式获得”机会窗“的超额利润。所谓”大规模席卷式“的营销模式,并不等同于单纯追求总体销售额的增长,而是强调通过市场细分去识别尽可能多的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机会,同时注重对每一种主导产品的市场潜力的充分挖掘,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把眼睛只盯在眼前的销售额和利润上,从而丧失了那些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性赢利潜力的机会,而背离行业的发展重心。
(一)独具特色的营销网络组织。为了配合自己的市场营销战略,华为公司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营销网络组织,即产品线和客户线相结合、纵横式的营销网络组织。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华为安排了两种类型的人员与顾客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种是关系性,即进行公关活动的客户代表;另一种是技术性,即精通特定产品技术性能的产品人员。按照华为公司的比喻,前者是在松土施肥,后者是播散种子。
具体实施过程,公司的客户人员与技术人员具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一个地区的客户代表主要是收集区域范围内客户的信息,建立与客户开展合作的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或产品)引导。一个区域的客户代表相对比较固定,通过客户代表的活动,客户能够认识到华为公司的整体形象。而产品人员相对流动性较强,他的主要职责是进行产品的技术发布,向客户进行技术推广和交流,介绍产品的技术特点、业务性能和网上应用等,解答客户提出的技术问题,使客户能够对华为公司的产品有更深入和更全面的认识。这样,客户代表和产品人员各司其职,通过各自的引导,共同促进合同意向的达成。这两类人员虽然分工不同,但其总体的营销目标是一致的:公司在下达营销目标时是通过产品和区域两条线同时下达的,营销目标既要在区域上进行分配,又要在产品上进行分配,区域加总之和与产品加总之和是相同的。这样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客户代表和产品人员努力方向的一致性。
为搞好客户服务,华为形成了2100多人的市场服务队伍,全面管理合同前、合同中、合同后的有关问题,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和实施保障。目前,华为已在全国建立了35个售后服务中心和70多个备件库,技术支援体系在覆盖全国的基础上,正向亚洲和欧洲延伸,从而保证了及时快速地为用户服务。
(二)”非本地化“的营销人力资源配置。在营销人员的配置方面,在大多数公司还在采用本地化营销政策的时候,华为决定实行非本地化政策。招聘来的新员工原则上是不会被派到原籍或母校所在地拓展市场的。而且营销人员经常在全国各地调动,平均不到1年就会调动一次。这是因为在当今时代,人才在公司之间的流动非常普遍,而华为公司要建立的是公司与客户之间的长远的合作关系,而非个人与客户之间的私交,一旦某个市场人员离开了原来的岗位,由于客户承认的不是他个人,而是华为公司,因而继任者相对容易建立起与对方的良好合作关系。这一非本地化政策华为公司从刚开始拓展市场时就使用,并被历史证明是十分高明的。那些起初采用本地化营销政策的公司也渐渐地改为非本地化政策。华为公司的这一政策十分有助于建立公司产品的品牌形象,时至今日,华为公司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在绝大多数产品领域中都已确立了高质高价的形象。
(三)为了能让新员工尽快熟悉公司业务,华为实行导师制度。华为公司市场部为每一名新员工配备了业务和思想导师,使老员工的经验教训能够快速地传播给新员工,尽快地提高新员工的战斗力。而且,能否培养好新员工还作为老员工能否被提拔为干部的基本条件之一,从而有利地保证了导师制度的贯彻实施。
三、华为文化
华为的发展不仅有赖于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沃土,更有着巨大的推动与支持力量。一位华为的老员工就讲述了两件他是如何感受到华为文化的小事。第一件事是在他刚刚到华为的时候,参与了公司一项重要业务的筹备工作,部门主管一声令下,大家一起上都特别有精神,经常加班、熬夜,那时虽觉得公司管理有些乱,但处处透露出一股活力。第二件事虽然平常,但却让他印象深刻,那时他刚刚脱离教书的生涯,华为公司紧张的工作环境虽然让他兴奋,但由于过惯了自由散漫的日子,一时也无法适应,更没有溶入集体之中,开口闭口常会说:”你们华为……“,当时一位打字员小姐反驳说:”你不也是华为人吗?为什么老说'你们华为',而不说'我们华为'?“打字员小姐的话深深地触动了他,突然让他觉得华为公司的凝聚力很强,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应该有种认同感。华为文化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间深入人心的。
《华为公司基本法》第六条对华为文化作了精辟的描述:”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砂……精神是可以转化为物质的,物质文明有利于巩固精神文明。我们坚持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方针。这里的文化,不仅包含了知识、技术、管理、情操……也包含了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无形因素。“
(一)尊重人的个性、发挥人的价值是华为文化的基础。华为文化强调对人的个性的充分尊重、对人的价值的充分肯定。华为基本法对华为员工的基本假设则是华为文化对人尊重的最好体现。其基本假设有五条:(1)华为绝大多数员工是愿意负责和愿意合作的,是高度自尊和具有强烈成就欲望的。(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也很明显。(3)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应当体现在工作绩效的改进上。(4)失败铺就成功,但犯同样的错误是不应该的。(5)员
工的成绩就是管理者的成绩,员工未能达到考评标准要求,也有管理者的责任。华为基本法对人的假设是对华为员工最好的尊重、最大的认可,也是员工体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基础。
华为文化离不开民族文化,华为管理层在号召员工向雷锋学习的同时,又奉行决不让”雷锋“吃亏的原则,坚持以物质文明巩固精神文明,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形成千百个”雷锋“成长且源远流长的政策。华为把实现先辈的繁荣梦想,民族的振兴希望,时代的革新精神,作为华为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铸造华为人的品格。坚持宏伟抱负的牵引原则、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和艰苦奋斗的工作原则,使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
(二)团队精神是华为文化的核心。华为人认为集体意识和团队奋斗是企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华为公司在创业之初,就响亮地发出”越是高科技,越要集体奋斗“的口号。华为人提出的”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quot;的口号,真是体现了团队奋斗的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合作、团结、协调、参与和敬业,因此,华为人在强调尊重个性、发挥创造力的同时,提出“在集体奋斗中发挥个人才智。”华为《致新员工书》称,华为是一个着眼于大市场、大系统、大结构的高科技企业,没有责任心、不善于合作、不能集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在华为进步的机会。在华为,从无特权,大家同甘共苦、人人平等,高层领导不设专车,吃饭、看病一样排队,付同样的费用,任何个人利益都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团结奋斗、荣辱与共的精神在华为得以充分体现。
(三)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的“链条”使华为文化得到升华。华为人认为,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引力。这四种力量之间存在着相动作用。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多更大的机会。加大这四种力量的牵引力度,促进它们之间的良性循环,就会加快公司的成长。因此,在公司内部从思想观念到管理机制的方方面面,都努力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平等竞争的氛围。1995年,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公司对原市场部进行了全面的改组,原市场部领导从高职位上走下来,面临重新选择的事件。由此揭开了“华为”能上能下竞争机制的序幕,其目的是要使华为员工时刻都有危机感、竞争意识,抛弃“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睡大觉”的思想,激发每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将员工的投入产出与价值分配相挂钩,实行“按知分配”。按员工可持续性贡献、突出才能和品德以及所承担的风险即分利(如工资、红利、资金等),也分权(如股权、职权机会等),使知识与资本同样具有剩余索取权,从而真正让企业内最优秀的人、最明白的人最有权、最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