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1:4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考

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考

2009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以下简称“新医改方案”),标志着新医改的开始。“新医改方案”中提出了医疗改革的近期目标,即“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和“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期目标。为保障医疗改革目标的更好实现,“新医改方案”中再次强调了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性,丰富了区域卫生规划的内容和涵义,为区域卫生规划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本文通过对区域卫生规划内涵、实施原则、意义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的探讨,以期能丰富卫生工作者对新医改形势下的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认识。

1.区域卫生规划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区域卫生规划,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起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和培植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合理、有效地配置稀缺社会资源,对区域内卫生资源配置做出“选择”,通过规划方式,运用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进行卫生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区域卫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区域卫生规划在全国兴起已十余年。自 199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区域卫生规划和 1999 年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许多地区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区域卫生规划。然而,除个别地区外,由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规划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规划的执行和落实困难重重,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并未得到相关部门和决策者的重视和关注,区域卫生规划似乎进入了一段沉寂时期,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目标仍需进一步实现。

200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再次强调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性。在新一轮的医改中,区域卫生规划作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重点,再次摆在了卫生决策者的面前。新医改高度重视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既强调了政府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规划、筹资、提供、监管和运营的主导地位,又提出了发挥市场作用、扩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政策,并将制定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事业发展的配套文件。

2.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原则

(一)从实际出发,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和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

(二)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加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中医药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

(三)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作用,根据不同卫生服务领域的特征,有效地运用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机制,调整资源配置和卫生机构的运行环境,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的矛盾。

(四)加快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打破行政隶属关系、所有制形式

和管理类别的界限,对区域内所有卫生资源实行全行业管理。

(五)保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需要,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3.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意义

(一)这是实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要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协调,使其外延与内涵发展、规模与结构相衔接,最大限度提高利用效率,实现科学发展。

(二)这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措施,区域卫生规划对卫生机构、床位、设备、人员、经费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涉及卫生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可以成为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改革“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这是推动政府卫生行政职能转变的重要抓手政府通过区域卫生规划对各类资源规模、结构、布局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明晰政府与医疗卫生机构的责权,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实现机构在总体目标和宏观管理框架下,进行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自主运行管理。

(四)这是鼓励和规范社会资本办医的有效途径,政府在充分考虑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办好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责任,同时为社会资本办医留出发展空间,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促进卫生 事业全面发展的合力。

4.区域卫生规划面临的挑战

新医改方案提出的一系列在区域卫生规划下的卫生政策,如果顺利执行和落实,必然会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的问题。但是这一系列的政策在落实和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障碍。第一,新医改要求“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要逐步进行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鼓励共建

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在目前医院收入尚有保障的情况下,区域内卫生资源的配置都不能保证合理有序。一旦医院收入不能保证满足现有

水平,如何保证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这必须引起重视。第二,注册医师多点执业,从某种程度上,将注册医师市场化了。如何能够促进注册医师合理流动,同时引导城市大中型医院医师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帮助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水平,不仅是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应该设想的问题,也是卫生主管部门应该思索的重大问题。同时医师多点执业是医生个人与医院的行为还是医院之间的行为;多点执业的多点应该怎么分布;哪种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具备多点执业的资格;在多点执业中出现差错、事故,责任如何分担,这些都是尚不明晰的问题。

第三,执行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多元化办医格局,是对民营医院的一个认可和承认。但是,如何在多元办医格局下保证医疗服务市场的公益性,如何保证民营医院的公益性,是否保证公立医院在市场上的绝对多数就能保证服务市场公益性,这些都是政策研究者热议的问题。

第四,卫生主管部门缺乏科学有效的制约手段。目前以自筹资金、贷款、合资和租赁等市场融资为主要手段的医院资本扩展行为,主管部门缺乏制约手段。虽制定了《区域卫生规划指导原则》、《区域卫生信息配置标准》,但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容易被利益集团以各种理由和借口突破。管制准入由于透明性较差,留下了“管制俘获”的空间,执行效力大打折扣。

5.进一步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理顺体制,实施属地管理 要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对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认识,打破旧的传统观念,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 束缚,冲破医疗卫生机构的等级观念,把区域卫生规划的落脚点真正放在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上,实现区域卫生规划是为了关心人、发展人而进行 的规划。

(二)制定政策,明确职责,强化规范运行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需要政策保障,要建立与完善区域卫生规划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正确处理好主体政策与相 关政策、共性政策与个性政策、全局政策与局部政策、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的关系。

(三)政府主导,合理补偿,优化资源配置 区域卫生规划是从区域全体居民利益出发,同时兼顾到医疗机构利益适宜的公共选择和社会选择。我国卫生 事业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在卫生事业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过程中,必须要强调政府的负责。

(四)以人为本,统筹城乡,保证持续发展 卫生资源是关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居民健康权利的一项重要资源。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 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区域卫生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合理、公平、优化和高效地配置卫生资源。

(五)强化调控,搞好合作,进行科学评价 世界各国无一不在卫生领域实施强有力的政府干预。不容质疑的是,区域卫生规划的本质是计划行为,而宏观 调控是计划经济的最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有效配置,而应进一步加大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使 区域卫生规划与市场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总之,社会的发展以人为中心,人的发展以健康为中心,健康问题以卫生为核心。卫生问题既是卫生部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因此,为了人 们的健康和幸福,政府必须要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当前最重要的应该是提高认识、理顺体制、完善政策、规划实施,加强监督与评价,实现区域卫生规划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新医改形势下我国区域卫生规划的难点、评价方法与对策》《新医改形势下的区域卫生规划政策解读和展望》

《我国区域卫生规划的沿革与创新》

《中国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6》

《我国中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和影响因素》

《我区区域卫生规划及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对进一步实施与推进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考》

《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区域卫生规划探讨》

《区域卫生规划政策低效及其治理》

第二篇: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 具体体现.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落实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关于 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念见》的实际行动表现.区城卫生规划是区城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 卫生事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卫生事业从偏重数最、规模、速度 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内涵为主,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的和为市场机制调 节失灵下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卫生事业的重要手段。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需要。长期以 来,我国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医疗卫生机构不是按区域、按人群 健康需要设置,而是按部门或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皿.并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造成条 块分割、机构重叠的不合理格局.导致卫生资像重复配置,不少地方出现卫生服务与需求 失衡等状况,这是卫生改革进展到现阶段迫切浦要研究和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区 城卫生规划有利于对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分级分工、服务网络和服务方式进行改革.改变现有卫生管理体制.促进卫生全行业管理的改革。

第二节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 具体体现.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落实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关于 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念见》的实际行动表现.区城卫生规划是区城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 卫生事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卫生事业从偏重数最、规模、速度 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内涵为主,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的和为市场机制调 节失灵下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卫生事业的重要手段。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需要。长期以 来,我国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医疗卫生机构不是按区域、按人群 健康需要设置,而是按部门或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皿.并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造成条 块分割、机构重叠的不合理格局.导致卫生资像重复配置,不少地方出现卫生服务与需求 失衡等状况,这是卫生改革进展到现阶段迫切浦要研究和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区 城卫生规划有利于对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分级分工、服务网络和服务方式进行改革.改变现有卫生管理体制.促进卫生全行业管理的改革。

第三篇:上海虹口区区域卫生规划进展

上海虹口区区域卫生规划进展

(2014年7月18日)

7月1日下午,虹口区长曹立强、副区长李国华及区府办、发改委、规土局等领导赴区卫计委调研区域卫生规划进展。区卫计委党政班子、各科室负责人、社管中心主任参加会议。区卫计委主任陆文汇报2014-2020年虹口区区域卫生规划方案,详细介绍了综合医院、公共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机构的建设规划。曹立强指出本次卫生规划体系清晰、内容详实,对未来5-10年卫生系统硬件建设和软实力建设都有明确规划。

卫生发展规划方面,一是要做好区域卫生体系的转型发展,建立“331X”区域卫生体系;二是发挥医疗卫生的民生保障功能,关注民生保障的需求和健康产业发展的需求;三是加快中医特色大楼、北部彩虹湾医院新建等项目的推进。

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曹立强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利用好现有医疗资源,提升配置效率,并通过资源整合、购买服务等形式做好卫生资源增量;二是“不求大而全,但求专而强”,要发挥区域医疗中心、公共卫生中心等资源集约利用优势,切实提升医疗卫生单位的能力。社区家庭医生诊所要进一步完善布点,加快标准化建设,同时重视全科医学人才队伍的培养,让家庭医生制度惠及辖区所有居民。李国华指出卫生规划重点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匹配,这次区卫计委制定的规划对北部彩虹湾地区居住人口导入、区域卫生资源南北配置不均衡等问题都有关注,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未来5-10年的卫生规划和发展中,区卫生系统一是要提升能力,加快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一分院、疾控中心等区属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能力建设;二是要优化结构,发挥区域卫生体系的整体效率,以家庭医生为基础,落实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位功能,支持市级医院转型发展。三是要落实责任,发挥政府在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护理康复等方面的责任,做好保障和托底。四是要发展产业,促进辖区健康产业发展,适应区域社会经济整体趋势,特别做好北外滩商圈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区发改委主任岳彩新提出本次区域卫生规划着眼长远,规划细致,希望能进一步凸显“综合特色高端”不同层次的健康服务业态特色。区规土局局长白爱军指出本次卫生规划按不同层次分列专项体系规划,内容完善,希望在卫生资源控制上增加对土地的核算。

第四篇:区域 规划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指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所作的总体部署,包括区际规划或区内规划。区域规划的特点

1、综合性

2、战略性

3、地域性

4、政策性

区域分析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它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进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

区域经济分析 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它是在区域自然条件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全面的考察、评估,为下一步区域发展分析打好基础。

波士顿矩阵方法 Ⅰ类产业(成长型行业):特点是目前所占比重低于5%,但增长速度高于平均速度,其中有些产业具有增长潜力,是潜在的、未来的主导产业,但也有一些产业尽管增长速度较快,但由于规模较小,未来也不可能成为主导产业。Ⅱ类产业(发展型行业):指当前产值比重超过5%,且增长速度高于平均增长速度的产业,它们属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主导产业。Ⅲ类产业(成熟型行业):这类产业当前比重超过5%,但近年来的增长已低于平均速度,属于发展动力不足的主导产业,其中某些产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创新,可能会加快增长速度,而有些产业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将逐步退出。Ⅳ类产业(停滞型行业):指比重低于5%,且增长速度低于平均增长的部门,属低增长或衰退产业,一般属于调整改造对象,若一产业持续属于衰退类,则应淘汰,以保持整个区域工业经济的增长力。

首位城市 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定义为首位城市。

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 空间结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1)前工业化阶段 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产值比重小于10%,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小。城镇发展速度慢,各自成独立的中心状态。(2)工业化初期阶段 城市开始形成,工业产值在经济中的比重在10%—25%之间,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差异扩大。(3)工业化成熟阶段 快速工业化阶段,工业产值在经济中懂得比重在25%—50%。核心区发展很快,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4)空间相对均衡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出现资金、技术、信息等从核心区域向边缘区域流动加强。整个区域成为一个功能上相互以来的城镇体系,形成大规模城市化区域,开始了有关连的平衡发展 重点开发轴的选择 1.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2.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3.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4.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

重点发展点(城镇)的选择

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城镇的发展现模。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

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集聚经济的效果(2)能够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镇的作用(3)有利于把经济活动结合为有机整体(4)有利于区域开放式发展

城市吸引区 即城市的直接吸引范围,是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对城市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起着主导作用的地域。

空间扩散的含义 指思想、创新、文化特质和行为模式等从其发源地向外扩展和传播。

1、周边式扩散

2、等级式扩散

3、点轴式扩散

4、跳跃式扩散

5、发散极式扩散

6、反磁力式扩散

战略研究的特征全局性;长远性;综合性; 层次性。区域发展战略 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区域的地位

1、区域的地位内涵区域地位是指某区域在区域系统中或同层次区域中的排序、重要性、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它通常反映在排序的前后或高低,所起作用的大小,影响的地域范围及影响的强度等方面。

2、区域的地位影响因素区域地位与区域的规模、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投资水平下持续利用时的食物生产能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一定营养水平的人口数量。它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土地生产潜力,一是营养水平和人口数量。城镇体系 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区位熵(简称LQ)又称专门化率,是通过测定各个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关程度来间接反映区域内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常用测定指标有产量、产值、就业人数等。产业结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1、社会消费

2、资源状况

3、科技水平

4、基础与传统

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

1、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

2、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

3、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协调如何

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现状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是高还是低。

区域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1、全国“一盘棋”原则

2、承认和自觉运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3、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4、合理布局,保护环境,有力生产、方便生活

5、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建设

6、国防安全原则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4、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5、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6、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7、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城市经济区划分

1概念 是由一个或数个不同规模的城市和它周围的农村地区共同构成的在地理位置上相连接的经济区域。2目的 划分城市经济区的目的是为了协调城市与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提供依据。

3依据一般城市经济区的划分以城市影响区为重要依据。4基本原则方法(1)依托中心城市。(2)确定适宜的经济腹地范围。(3)确定区域经济专业化发展方向。(4)兼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5)有利于城市经济区的规划与组织。

第五篇:上海市静安区区域卫生规划(2001年-2010年)

发文单位:静安区人民政府

文号:静府发[2002]51号

发布日期:2005-12-26

执行日期:2005-12-26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

现将《上海市静安区区域卫生规划(2001年-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上海市静安区区域卫生规划(2001年-2010年)

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构筑与双高区建设相匹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区域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02]20号文)精神,按照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领导小组《关于实施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九五”期间,我区卫生系统紧紧围绕全区建设和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区域卫生改革。区属卫生机构改建基本完成,机构功能设置与规划布局趋于合理,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同步协调发展,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1997年与2000年统计对比数据显示,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79.17岁提高到81.03岁,增长

1.86岁,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市前列,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一)区域人口的变化,要求不断调整卫生服务结构

本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降低并呈负增长。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区年自然增长率为-6.26‰。随着旧区改造的大规模推进,本区逐步成为人口净迁出区。2000年静安区常住人口30.5万,比1990年减少18.1万,下降37.26 %.预测到2010年,静安区常住人口为30万人左右。随着居民受教育程度、健康意识和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本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加快。200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占区域总人口的21.6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3个百分点;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15.82 %.预测老龄人口的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老年医疗、护理和康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二)疾病谱的改变,要求卫生服务模式和资源配置与之相适应

近十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本区甲、乙类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2000年全区居民死因顺位中,前三位依次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占全区死亡总数的75.75%;心理、精神性疾病亦呈明显上升趋势。疾病谱的变化,迫切要求在控制传染病的同时重点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和精神性疾病的防治,并对卫生资源配置作相应的调整。

(三)静安双高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要求加快发展本区卫生事业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医疗卫生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对本区卫生事业而言,既面临挑战,更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静安要建设双高区,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推进“健康城区”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快职能转变。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加快改革,更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加快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医疗技术和设施设备,全面提高我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现状分析

(一)医疗资源配置情况

1.按全区总体情况分析

本区卫生资源丰富,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总体上能基本满足本区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区域内有各级公立医疗机构18家,服务网络覆盖全区。千人床位数11.15张,千人卫技人员数18.24人,千人医生数7.62人,千人护士数6.82人。区属医疗机构医护比1:0.79,床护比1:0.54.现有民营医疗机构10家,个体开业20家。存量规模不小,特需医疗服务和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存在发展空间。

2.按医疗机构利用情况分析

本区医疗机构服务量中,三级医疗机构占50.72%;二级医疗机构占24.76%;一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24.52%.三级医疗机构资源利用效率较高,服务人群遍及全市、全国;二级医疗机构主要为本区居民服务,其中区中心医院利用率较高,部分二级医疗机构利用率较低;一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率较高。

3.按专科机构分析

区精神卫生中心核定床位70张,难以满足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全区残疾人约1.2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6万余人,需要提供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的占相当比例。康复医疗和老年护理现有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需要加快发展。

4.按医疗设备配置情况分析

本区大型医疗设备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

一、二级医疗机构设备配置与其功能基本吻合,但现有设备亟待更新。

(二)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执法资源配置情况

本区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健全,但业务用房、执法技术手段和检验监测技术支撑系统急需改善;人员数量基本符合编制标准,学历亟待提高,专业结构需要调整。

三、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为宗旨,以优化资源配置和强化结构调整为核心,深化卫生改革,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全面提高卫生综合保障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与“双高区”相适应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大力推进“健康城区”建设。

(二)规划目标

构筑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监督执法体系,不断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能力、卫生管理绩效、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等主要卫生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三)基本原则

坚持与“双高区”建设同步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医保、医药、医疗联动改革的原则;坚持全行业管理的原则;坚持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坚持卫生资源存量调整和增量发展相结合,以存量调整为主的原则;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四、配置标准和主要任务

(一)医疗资源配置标准

1.机构与床位数

本区公立医疗机构数只减不增,千人床位数减幅2张,平均病床使用率保持在85%~90%,平均住院天数减少3天,特需医疗服务床位按规定的比例严格控制。

2.医生与护士

缩减医生总数,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本区一、二级医疗机构医生、护士数量配备逐步达到医护比1:

2、床护比1:0.6的标准。

努力提高医护人员学历层次。2005年,二级医院临床医生75%~80%应达到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50%应达到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2007年,二级医院临床医生应全部达到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2010年,所有一、二级医院临床医生均应达到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

2005年,区属医疗机构13%的护士应达到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

3.医疗设备

对大型医疗设备实行总量控制,严格规范准入条件。鼓励大型医疗设备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效率。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逐步更新一、二级医疗机构现有设备。

4.建设标准

新建医疗机构必须符合国家医院建设标准。现有医疗机构实施改造、改建或迁建应当以人为本,全面改善就医条件,为病人提供优良的就医环境。

(二)医疗机构设置和布局

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布局,首先要保证基本医疗的需要。与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相对应,依托三级医院,健全和完善由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新型城区医疗服务体系。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优先发展老年护理、精神卫生、康复医疗等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区域内中医资源优势。整合重复设置及效率低下的机构、科室和床位,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依据区位特点,适度发展特需服务和营利性医疗机构。

1.三级医疗机构

鼓励和支持区域内三级医疗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加强技术合作,充分发挥三级医疗机构在技术、质量、管理上的优势,带动全区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2.二级医疗机构

区中心医院要以区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和一般疑难病症的诊疗为主,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服务模式和服务技术,努力培育专科特色,在保证基本医疗的前提下,发展特需医疗服务。

区老年医院要重点拓展老年医学领域,建成集老年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为一体,更具有康复特色的现代化康复医疗机构。

区企业医院要结合旧区改造,进行合理布局和调整。鼓励其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服务目标人群。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进一步改革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以收治老年护理和康复病人为主。加强社区居民的慢性病管理和控制,大力发展家庭医学,逐步实现家庭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加强与医疗机构和专科防治站所的合作,探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努力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服务格局。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原则上按照每8000至10000居住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结合城区改造,相应规划调整站点布局。修订社区卫生服务站点配置标准,完成全区站点的标准化建设。

4.根据市场需求,适量设置营利性医疗机构。

(三)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执法资源配置标准

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监督、医疗机构监管、采供血机构监管和医疗广告审核等卫生综合执法体系。2005年前,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业务用房和技术装备基本达标;2010年前,逐步建成具有现代服务理念、先进技术设施、较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加强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提高队伍综合素质。逐步提高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学历水平。2005年,在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应达到35%,2010年力争达到80%.五、政策措施

(一)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加快投融资体制和补偿机制改革

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提高政府投资效率。组建区卫生事业投资公司,授权其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出资者管理。依托市场机制,支持鼓励社会多元化办医,多渠道筹措卫生事业建设发展资金。

加快改革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机制。2001至2010年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原则上不低于同期区级财政支出的平均增长幅度。同时,对卫生监督执法、疾病预防控制、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等公共事业要加大投入。

(二)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活力

与投融资体制改革相适应,建立责权明晰、充满活力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界定资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院长聘任制和考核制。

加快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按公立卫生机构承担的任务和实际工作量,合理定编定岗,严格控制卫生人员总量,改善人员结构,逐步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围绕质量和效率,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全面推行财务成本核算制度,加快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努力降低服务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益。

(三)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加强学科带头人、全科医师、高级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努力推进优秀人才的柔性流动,共享社会紧缺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切实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公正廉洁执法为重点,全面推进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卫生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卫生行风建设,健全和完善卫生行业内外监督制约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社会满意率。

(四)加快卫生行政部门职能转变,加强全行业管理

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主动适应世贸组织的规则,重点加强规划职能、准入职能、监管职能、政策调控职能,信息发布职能及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精简审批项目,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卫生行政效率。发展卫生行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学会的作用,逐步形成行业自律和维权机制。

(五)加强政府领导和部门协调,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促进本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区政府统一领导本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快制定并落实相应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积极推进规划的实施,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下载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沙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规划方案

    长沙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规划方案长沙市,信息技术8 2.1.1.我国卫生体系概况.8 2.1.2.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9 2.1.3.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机遇.9 2.1.4.卫生信息化......

    区域卫生规划保障措施(共五则范文)

    五、保障措施 区域卫生规划是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市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卫生......

    卫生区域安排

    普贡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卫生区域安排1、老篮球场全部、办公楼门口、校门口及外围墙角。老篮球场外边线(端线)对直去,抵花池,包括摩托车停放处。 2、水井坎、校务公开......

    卫生区域划分范文大全

    皇庭大酒店备忘录 致(TO):各部门文件编号(Ref No):AP2011027 由(From):行政人事部 事宜(Subject)酒店各部卫生区域划分 日期(Date):2011-05-27 文件性质(FPP):□呈批□传阅□机密□急件□普通......

    卫生区域管理办法

    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卫生区域管理办法 一、 目的: 为创造一个整洁、文明的公司环境、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车间工作氛围,鼓舞车间员工对生产现场的清扫、清洁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各车......

    搅拌站区域卫生管理制度

    搅拌站区域卫生管理制度 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规范、清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特将搅拌站的卫生区域划分如下: 一、办公、生活区域 1、责任范围  办公室卫生由各办公室办公人......

    区域卫生信息论文

    《区域卫生信息化概论论文》 学 院: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 业:生 物 医 学 工 程 学 号:xxxxxx 姓 名: xxxxxxxxx 指导老师:xxxxxxx 浅析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在政府‘公众健康服务......

    办公区域卫生管理办法

    办公区域卫生管理办法 为了建立公司办公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卫生清洁工作和保洁工作的责任和标准,使公司办公的环境卫生保持优美舒适、整洁有序,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部分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