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卫生规划保障措施
五、保障措施
区域卫生规划是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市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卫生事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区域内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必然要求。通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达到改善卫生条件和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保障人民健康的目的。区域卫生规划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完善的措施、有力的保障、广泛的社会参与才能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一)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强党和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领导是保证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使卫生事业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的各项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充分认识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要把卫生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保证卫生事业同社会协调发展。卫生部门要加大领导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和细致的实施方案,完善管理体制。政府其他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支持、协调、配合卫生部门确保区域卫生规划的落实。建立有效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人才培训制度,定期对医疗技术、医疗管理及公共卫生人才进行培训。
建立有效的上级医院对基层医院的帮扶制度,包括技术帮扶、管理帮扶、设备帮扶等,从而促进基层医院的发展及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制定卫生法规制度,完善卫生机构监督管理机制。
要在认真落实国家一系列卫生法律法规的同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完善医疗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效率,注重执法效果,完善社会监督和公示制度,对违法违规的医疗卫生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尤其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管,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对医疗质量、卫生标准等进行社会公示和社会监督。加强医药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 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
(三)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基层卫生队伍,建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实施培养高层
次卫生管理人才、医疗人才的计划,加强重点学科和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引进优秀人才、领军人才。建立健全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重点开展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强化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健全乡镇农村和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以促进农村医生执业规范化,提高医疗水平。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医药卫生人才的合作与交流。依托各级人才流动服务中心,逐步建立统一的人才服务平台。加强审核公共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编制。合理分配城乡卫技人员,城区优秀人才带动农村共同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中医、社区医生队伍建设。给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贴,鼓励高层次高学历人才下基层。
(四)完善卫生经济政策,加大卫生投入,鼓励卫生经济成份多元化。
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落实卫生经济政策是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保证。一是政府投入的增长比例应同国民经济的增长比例同步。对于预防保健、农村卫生、医学科研教学、社会急救、卫生执法监督、卫生基础设施和重点领域实行政策性倾斜,按照其承担的责任、提供公共卫生的数量和质量给与经费投入。二是降低药械的政府虚高定价,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实行药械分别管理独立核算和集中招标采购。三是要正确引导社会办医,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多模式办医体制和经营形式。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财政给予定项补助,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享受政府补助,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引入竞争机制,降低行业垄断,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市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
第二篇:卫生安全保障措施
卫生安全保障措施
设立卫生管理组织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卫生安全保障措施和卫生管理档案;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场所进行卫生检测并公示,检测结果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不具备卫生检测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场所进行卫生检测;定期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消毒,对净化消毒设施和装置进行卫生安全效果评价,并制定针对空气传播疾病的应急预案;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专(兼)职供水管理人员负责公共场所二次供水和直饮水管理;
建立公共场所健康相关产品索证管理制度和采购使用登记制度,有关产品卫生许可或备案证明文件及采购使用记录归档保存;
建立卫生设施设备维护制度,保证卫生设施设备齐备完好,不得擅自拆除、改造或用于其他用途;
实行上岗前卫生知识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建立传染病和公众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发生疫情和公众健康危害事故时,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三篇: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 具体体现.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落实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关于 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念见》的实际行动表现.区城卫生规划是区城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 卫生事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卫生事业从偏重数最、规模、速度 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内涵为主,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的和为市场机制调 节失灵下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卫生事业的重要手段。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需要。长期以 来,我国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医疗卫生机构不是按区域、按人群 健康需要设置,而是按部门或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皿.并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造成条 块分割、机构重叠的不合理格局.导致卫生资像重复配置,不少地方出现卫生服务与需求 失衡等状况,这是卫生改革进展到现阶段迫切浦要研究和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区 城卫生规划有利于对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分级分工、服务网络和服务方式进行改革.改变现有卫生管理体制.促进卫生全行业管理的改革。
第二节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 具体体现.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落实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关于 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念见》的实际行动表现.区城卫生规划是区城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 卫生事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卫生事业从偏重数最、规模、速度 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内涵为主,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的和为市场机制调 节失灵下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卫生事业的重要手段。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需要。长期以 来,我国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医疗卫生机构不是按区域、按人群 健康需要设置,而是按部门或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皿.并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造成条 块分割、机构重叠的不合理格局.导致卫生资像重复配置,不少地方出现卫生服务与需求 失衡等状况,这是卫生改革进展到现阶段迫切浦要研究和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区 城卫生规划有利于对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分级分工、服务网络和服务方式进行改革.改变现有卫生管理体制.促进卫生全行业管理的改革。
第四篇: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考
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考
2009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以下简称“新医改方案”),标志着新医改的开始。“新医改方案”中提出了医疗改革的近期目标,即“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和“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期目标。为保障医疗改革目标的更好实现,“新医改方案”中再次强调了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性,丰富了区域卫生规划的内容和涵义,为区域卫生规划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本文通过对区域卫生规划内涵、实施原则、意义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的探讨,以期能丰富卫生工作者对新医改形势下的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认识。
1.区域卫生规划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区域卫生规划,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起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和培植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合理、有效地配置稀缺社会资源,对区域内卫生资源配置做出“选择”,通过规划方式,运用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进行卫生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区域卫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区域卫生规划在全国兴起已十余年。自 199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区域卫生规划和 1999 年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许多地区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区域卫生规划。然而,除个别地区外,由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规划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规划的执行和落实困难重重,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并未得到相关部门和决策者的重视和关注,区域卫生规划似乎进入了一段沉寂时期,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目标仍需进一步实现。
200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再次强调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性。在新一轮的医改中,区域卫生规划作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重点,再次摆在了卫生决策者的面前。新医改高度重视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既强调了政府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规划、筹资、提供、监管和运营的主导地位,又提出了发挥市场作用、扩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政策,并将制定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事业发展的配套文件。
2.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原则
(一)从实际出发,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和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
(二)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加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中医药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
(三)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作用,根据不同卫生服务领域的特征,有效地运用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机制,调整资源配置和卫生机构的运行环境,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的矛盾。
(四)加快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打破行政隶属关系、所有制形式
和管理类别的界限,对区域内所有卫生资源实行全行业管理。
(五)保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需要,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3.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意义
(一)这是实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要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协调,使其外延与内涵发展、规模与结构相衔接,最大限度提高利用效率,实现科学发展。
(二)这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措施,区域卫生规划对卫生机构、床位、设备、人员、经费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涉及卫生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可以成为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改革“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这是推动政府卫生行政职能转变的重要抓手政府通过区域卫生规划对各类资源规模、结构、布局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明晰政府与医疗卫生机构的责权,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实现机构在总体目标和宏观管理框架下,进行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自主运行管理。
(四)这是鼓励和规范社会资本办医的有效途径,政府在充分考虑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办好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责任,同时为社会资本办医留出发展空间,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促进卫生 事业全面发展的合力。
4.区域卫生规划面临的挑战
新医改方案提出的一系列在区域卫生规划下的卫生政策,如果顺利执行和落实,必然会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的问题。但是这一系列的政策在落实和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障碍。第一,新医改要求“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要逐步进行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鼓励共建
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在目前医院收入尚有保障的情况下,区域内卫生资源的配置都不能保证合理有序。一旦医院收入不能保证满足现有
水平,如何保证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这必须引起重视。第二,注册医师多点执业,从某种程度上,将注册医师市场化了。如何能够促进注册医师合理流动,同时引导城市大中型医院医师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帮助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水平,不仅是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应该设想的问题,也是卫生主管部门应该思索的重大问题。同时医师多点执业是医生个人与医院的行为还是医院之间的行为;多点执业的多点应该怎么分布;哪种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具备多点执业的资格;在多点执业中出现差错、事故,责任如何分担,这些都是尚不明晰的问题。
第三,执行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多元化办医格局,是对民营医院的一个认可和承认。但是,如何在多元办医格局下保证医疗服务市场的公益性,如何保证民营医院的公益性,是否保证公立医院在市场上的绝对多数就能保证服务市场公益性,这些都是政策研究者热议的问题。
第四,卫生主管部门缺乏科学有效的制约手段。目前以自筹资金、贷款、合资和租赁等市场融资为主要手段的医院资本扩展行为,主管部门缺乏制约手段。虽制定了《区域卫生规划指导原则》、《区域卫生信息配置标准》,但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容易被利益集团以各种理由和借口突破。管制准入由于透明性较差,留下了“管制俘获”的空间,执行效力大打折扣。
5.进一步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理顺体制,实施属地管理 要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对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认识,打破旧的传统观念,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 束缚,冲破医疗卫生机构的等级观念,把区域卫生规划的落脚点真正放在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上,实现区域卫生规划是为了关心人、发展人而进行 的规划。
(二)制定政策,明确职责,强化规范运行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需要政策保障,要建立与完善区域卫生规划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正确处理好主体政策与相 关政策、共性政策与个性政策、全局政策与局部政策、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的关系。
(三)政府主导,合理补偿,优化资源配置 区域卫生规划是从区域全体居民利益出发,同时兼顾到医疗机构利益适宜的公共选择和社会选择。我国卫生 事业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在卫生事业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过程中,必须要强调政府的负责。
(四)以人为本,统筹城乡,保证持续发展 卫生资源是关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居民健康权利的一项重要资源。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 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区域卫生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合理、公平、优化和高效地配置卫生资源。
(五)强化调控,搞好合作,进行科学评价 世界各国无一不在卫生领域实施强有力的政府干预。不容质疑的是,区域卫生规划的本质是计划行为,而宏观 调控是计划经济的最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有效配置,而应进一步加大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使 区域卫生规划与市场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总之,社会的发展以人为中心,人的发展以健康为中心,健康问题以卫生为核心。卫生问题既是卫生部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因此,为了人 们的健康和幸福,政府必须要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当前最重要的应该是提高认识、理顺体制、完善政策、规划实施,加强监督与评价,实现区域卫生规划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新医改形势下我国区域卫生规划的难点、评价方法与对策》《新医改形势下的区域卫生规划政策解读和展望》
《我国区域卫生规划的沿革与创新》
《中国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6》
《我国中西部农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和影响因素》
《我区区域卫生规划及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对进一步实施与推进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考》
《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区域卫生规划探讨》
《区域卫生规划政策低效及其治理》
第五篇:公共场所卫生安全保障措施
公共场所卫生安全保障措施
设立卫生管理组织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卫生安全保障措施和卫生管理档案;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场所进行卫生检测并公示,检测结果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不具备卫生检测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场所进行卫生检测;定期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消毒,对净化消毒设施和装置进行卫生安全效果评价,并制定针对空气传播疾病的应急预案;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专(兼)职供水管理人员负责公共场所二次供水和直饮水管理;
建立公共场所健康相关产品索证管理制度和采购使用登记制度,有关产品卫生许可或备案证明文件及采购使用记录归档保存; 建立卫生设施设备维护制度,保证卫生设施设备齐备完好,不得擅自拆除、改造或用于其他用途;
实行上岗前卫生知识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建立传染病和公众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发疫情和公众健康危害事故时,及时和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