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次学习体会
今天主要学习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主题单元设计可以帮助我清晰地归纳、解析主题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它可以: 1.帮助我指导学生仔细读单元主题,带着单元主题走进每个环节。 2.老师在指导学习每个环节时,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从模块中构建思路。 3.学完内容要进行梳理总结时,围绕单元主题,抓住内容引导学生巩固与综合运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根据要求设计了主题单元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模板,制作了研究性学习教学简案和网络课件,参与网络研修并积极发言,学习的过程是专业知识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通过此次学习,我了解了单元学习规划的重要性,使我对如何利用好课程资源,做个优秀的引导者更有信心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二次专题集中 学习体会 一、深刻理解“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内涵 “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是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殷切希望,也是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守底线”就是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走新路”要从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就是新路,要从五个方面去落实。贵州省委对遵义而言:要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奔小康”中“小康”应该是五位一体:政治更加民主,社会更加活力,经济发展更加科学,文化更加有魂,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 二、“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基层如何抓好贯彻落实 办事处作为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核心要把上级安排的工作用心、认真的落实好。就街道而言,我认为要从以下四方面抓好落实。 (一)抓好作风促发展。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在干部,靠优良的干部作风。一是强化干部“钉钉子”的精神。工作不能简单的以安排部署落实,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好各种专题学习,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一抓到底的“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二是强化干部主动作为的意识。树立“日事日毕,日清日高、马上就办、干就干好”的工作理念,加大检查、督查力度,用督查传递压力,用压力推动落实。通过机关效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集中整治活动等工作,强化干部主动作为的意识;三是激发干部的奉献精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考核激励关爱机制,努力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搭建岗位平台,点燃干部职工抓发展、干事创业的激情;继续发扬长大立交项目征拆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起早贪黑、不厌其烦”的优良作风,在全街道营造增比进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抓好服务促发展。牢固树立抓服务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盯紧抓牢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是以“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全力服务”的宗旨服务好辖区唯一国际、世贸城等重大项目建设;以必胜的信心,坚决打赢长大立交、凯悦花苑等房屋征收工作这场硬仗;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主动作为,全力配合区城投公司等单位有序推进长征八厂片区、水源坝片区棚改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尽快启动易格孔和茅草铺片区等城市棚改项目,为区委、区政府尽快打通成都路做出积极贡献;二是树立“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重点围绕昆明路商圈建设,努力为唯一国际城市综合体的打造服好务,积极协助浙商、广信抓好唯一国际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建设;以“十有六好”为载体继续巩固和提升街道商会工作,实行定点联系服务企业机制,着力为辖区二、三产业提供优质的跟踪服务,促进辖区商业企业更加繁荣。 (三)抓好民生促发展。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创文暨环境建设工作”为总抓手,以“社区建设”为载体,统筹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一是以遵义市第五届旅发大会为契机,深入推进“绿色大连”创建、“四民社区美丽城市”创建、“小微循环”、“棚户区改造”等工作,强化“两违”建设管控,加强市容市貌整治,切实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生活难题,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二是深入开展“创文”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门店、进企业、进家庭“六进”宣传活动,扎实开展“金秋大连”、“宣传部长上讲台”“小手牵大手”等系列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之以恒地通过各种建设服务、教育与整治,努力提升辖区居民群众的综合素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 (四)抓好稳定促发展。要以“担担子”的精神抓好辖区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提和保障:一是紧紧围绕“平安大连”创建,开展好“五零社区”建设等工作;及时处置和化解医患纠纷及各类突发事件;全力做好0六 一、非法集融资、两参、涉法涉诉等重要群体的稳控化解工作;进一步强化特殊人群管控,扎实推进全民禁毒工作,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二是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事故“双零”目标,狠抓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五级五覆盖”的要求,严格落实“两个主体”责任,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好“双清双拆除”各项工作,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辖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今天,是第二次党校学习,我们上了关于党员义务和权力的党课,感触颇深。老师不仅给我们讲明了党员的义务和权力,更是着重讲了我们的入党动机和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我们有义务和八种权利,记得有人说过,权利太多也是一种累赘,党员有很多普通群众不具备的权利,但是我们要行使这些权利,必须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党员的权利是建立在党员的义务上的,我们要检举或者为别人辩护,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公正公平,我们更应该自我反省,及时自我批评。如果我们自己身上都存在一堆毛病,我们怎么会有权去批评别人。所以,拥有权力的前提是让自己执行所有的义务。而不是只想着行驶自己的权利而不履行自己的义务! 我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他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组织觉悟和道德觉悟,这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最根本的标准。而党章中明确规定的党员的义务与权利它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重要标志,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证党成为坚强核心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构成党员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党员义务与权利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践中更好地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增强党员的党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党员义务和权利,既是怎样做一个党员的具体标准,也是衡量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有了它,对党员来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非清楚,方向明确,可以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做一个合格共产党员。其次,党员义务和权利,是促进党内民主生活,调动广大党员积极性和创造的需要,尊重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党员都有了参加党内事务的权利和机会,提高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责任感从而健全和发展党内民主生活,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再次,党员义务和权利,是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需要。党员义务和权力是行动准则的具体化。有了它就可以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高度一致,使党成为集中统一、有战斗力的党,从而使党的领导得到加强和保证和改善,保证党的事业健康发展。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是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曾经提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一重要的思想,指明了党员义务和权利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党员既要认真履行义务,也要正确行使权利。党员义务和党员权利虽是不同的概念,各自有其特定的内容,但两者又统一于党的利益的原则基础上,都服从于巩固党的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完成党的根本任务这些一致目标之中。党员的义务,不是用来为某些人或小集团效劳,而是每个党员在高度觉悟的基础上,为实践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而自愿承担的责任。党员的权利,并不是用于自己谋取私利的特权,而是每个党员为了发挥自己的战斗作用必须获得的政治权利,这种义务和权利的统一,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本质特征,只有正确行使党员权利,才能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所有共产党员必须无一例外地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任何党员不论其年龄大小、党龄长短、资历深浅、职位高低、贡献大小、知名度大小、在党内都是平等一员,都要用党章规定的义务和权利去规范自己的行动,履行同样的义务,行使同样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特殊。所以,既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又要正确行使党员权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才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谈到义务和权利的关系时,我们不仅要处理好他们两者的平衡,而且还要恪守,不能打破平衡,更不能违纪。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通过学习教育,努力提高思想认识,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确行使党章所赋予的党员民主权利,认真履行党章所规定的党员义务。 党员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辨证统一的,没有不要义务的权利,也没有不要权利的义务。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党章既规定了党员在党内应该享有的权利,又规定了党员对党应该履行的义务。马克思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句话深刻阐明了权利和义务之间的辨证关系。首先,共产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党员没有权利,履行义务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同时,党员要享有权利,就要履行义务,不履行义务,就不可能享有权利。所以党员义务和党员权利是相辅而成缺一不可的。其次,党员义务和党员权利是统一的整体,党员权利和党员义务是相对而言的两个方面,但它们又是统一的,这个统一点就是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党章规定了党员的义务,又规定了党员权利。作为一名党员,就是既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履行自己的义务,又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行使自己的权利。由此,党员的义务是每个党员在高度觉悟的基础上,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而自顾承担的义务,党员的权利是每个党员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所必须享有的政治权利,因此,党员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都必须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为真理而干斗争,为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而斗争。 正确认识党员的权力和义务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在维护党员自身正当权益的同时,更加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党员所要履行的职责,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二是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四是要自学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五是要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六是要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有的说党员义务是每个党员都应当也必须遵守的,而现在某些党员不履行党员义务作为一个党员处处却不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只顾个人利益,危害了我党在人民中的崇高形象,这些人又怎能保持先进性。作为学生党员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班级体多做贡献,在生活和学习中起先锋和模范作用。有的说作为学生党员行使权利有限,但不能忘记对某些后进的党员提出批评教育,起到帮助大家共同进步的目的。提到后进的党员,由此联想到某些同学,申请入党思想不纯、入党动机不良,为了入党靠拉关系请客等,这样的做法,严重污染了学校风气和党的纯洁性。 在课后我们又观看了长征纪实片,了解并学习长征的精神,这对现在的我们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红军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整整已有七十年的历史。回顾历史,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它也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象征。他诠释着理想、信念、崇高,展示着英勇、胆略、忠诚,使人们在震撼中思考,在沉思中追寻。 长征精神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硝烟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那时,“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根本不容许红军有立脚之地和喘息之机。部队在敌占区转移,人生地不熟,物资供应毫无保证,缺少粮食,弹药匮乏,吃的是草根,啃的是树皮。转战途中,天当房、地作床,日晒雨淋,风餐露宿,野菜充饥,篝火御寒。几乎每天都有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名官兵献出生命。即便如此,红军将士也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成功翻越陡峭险峻的座座高山,跨过浪涛翻滚、暗流涌动的条条江河,穿越沼泽遍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破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而且强健了体魄,磨砺了意志,锻炼了作风,提高了战斗力。 走近长征,缅怀革命前辈的不朽功勋。在中华民族的危机时刻和中国革命的危难关头,正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英雄创举,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挫折和困境中奋起,战胜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开创了党和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他们的伟大业绩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同在。 红军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画下了光辉的一笔,是我们后人值的认真学习的好榜样,我们都应具备这种红军精神,红军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年了,他的那种精神对于后人有极其深刻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学习这种可贵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应积极弘扬这种精神,学习红军精神不是念在嘴上,说自己如何如何的学习这种精神,不付出在实际行动上,那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学习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当遇到挫折时,你可以想一想红军走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多少困难,可是他们从未向困难低头。因此,我们遇到一点点挫折与这比起来又显得多么渺小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做一个踏踏实实的“红军”。 通过第二次的党校学习更让我深切地认识到入党的重要性,让我明白身为共产党员应该履行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在权利和义务上的把关尺度。不仅自己要以身作则,而且还要带动周围的人们时刻提醒自己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第二次党校的学习让我更加地贴近党,也让我的思想觉悟上升了另一个台阶,使我能更快地从思想觉悟上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次业务学习 学习时间:2017年3月1日 学习地点:二楼办公室 学习内容: 新形势下教师的定位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类素质的重任。教师的工作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又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作为一名教师,在新形势下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是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 高尚的品德 高尚的思想品德是教师工作的基础,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感、自信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则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品质。教师必须时刻把尊严放在第一位,把振兴国家、民族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二、渊博的知识 渊博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展示个人魅力的方式,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新形势要求教师不仅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还要通晓其它学科知识;不仅要理解和领会新的教学理念,也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知识。渊博的知识使人深刻、内敛、凝重而又充满活力,只有这样,“学高为师”才真正得以体现。 三、精通业务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对所教专业要做到专心研究,唯有专心研究,教师的业务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唯有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才不断开阔。教师要明确当今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是一专多能、多方向、多层次、能适应各项事务的全方位人才。教师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促其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新形势下所需的优秀人才。因此新的教育形势迫切要求教师要具备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学科知识,还要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这就要求我教师不断学习,专心研究,精通业务,从而更好地教育培养学生。 四、注重形象 教师的形象是展示现代教育的一扇窗口,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衣着打扮要朴素自然、大方得体,坚决杜绝衣着时尚前卫,要一视同仁,坚决杜绝歧视或体罚学生的现象。教师要经常锻炼身体,强健体魂,塑造健康美丽、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方式。 五、兴趣广泛 教师在注重自身形象的同时,还要培养个人的良好兴趣,并且适当的机会向学生展示自己教学以外的才华,学生就会更加佩服教师,尊重教师,这样无形中就会教给学生在搞好学习的同时,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塑造,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自觉约束自身的不良行为并逐步改掉坏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方式,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强大动力,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总之,在我国教育深入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加强个人修养,养成良好习惯,树立良好形象,真正做到“倡师德、铸师魂、强素质、树形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许许多多的高素质人才! 读《大学》八目 小议中国式传统“英才”的烙印与转变 [内容摘要] 《大学》中充当灵魂链锁式的 ‚三纲八目‛是中国传统式英才立志立德立功立言的有效途径,也是内圣外王孔儒大道的实现形式。但随着时代发展,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我们也应当辩证看待并取舍其中的观念,从而与世界接轨,让古老的中国焕发新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词 ] 修身 八条目 治国平天下 齐家 一.八条目—中国传统个体道德修为的具体步骤 《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正如《形象学导论》一书中所言,我们通常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道德的内在修为(内修),而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道德的外在修为(外治)。这里由于篇幅和学识有限,同时我个人认为格物致知是修身的起点和源泉,所以我们重点就格物致知进行浅析。《大学》中界定模糊的‚格物致知‛是历代儒学中争议最大的存在。什么是格物?向来是《大学》中最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说,在思想史上很少有那个概念能象格物这样,产生过这么多的分歧,这么多不同意见。其中较有影响的,如郑玄认为‚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礼记正义》)按这种说法,‚格物‛乃‚致知‛的结果,而不是相反,显然不符合《大学》的原义。朱熹则认为‚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大学章句》)朱熹释‚格物‛为‚穷至事物之理‛,有一定道理。不过他又认为格物的最终目的是‚推极吾之知识‛,即发明内心先天具有的理,显然又是主观发挥了。王阳明认为‚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传习录上》)这个解释主观性更强,离《大学》的原义也更远。 那么,格物的原义到底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到《大学》文本中去,从上下文义的关系结构中去寻找解答。以往学者或偏重于文字训诂,或偏重于哲学阐发,都有失片面。因为‚格物‛的‚格‛,歧义颇多,不胜枚举,仅影响较大的就有‚来‛、‚至‛、‚正‛、‚度量‛(《苍颉篇》)等数义,而‚物‛乃‚大共名‛,格物一词,文献中又没有旁证,所以仅凭训诂,显然难以找到答案;同样,《大学》一些概念、命题的陈述不够明确,为后人的哲学的阐发留下了空间,对思想、学术的发展可能不无裨益,但却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人们对其原义的理解。与此不同,《大学》虽然对格物等概念缺乏明确交代,但它的结构却相当严谨,不仅三纲领与八条目自成一体,而且上下文字互相照应。所以由此出发,庶几可以找到格物的真实含义。传统文化传承至今,《现代汉语词典》给予的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至也。物,犹事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那么如何做到格物致知?我大致浏览《大学》后,比较赞同宋.朱熹的看法——《大学》的要害是‚格物‛,格物的要害是切己。切己是精神要求,格物是身体力行。切己方显以为格物,格物所指必归于切己。所谓‚切己‛,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内省。如何运用内省法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二是笃行。《礼记》云:‚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说文解字》对‚笃‛字的解释有两种:一为固也,二为厚也。从这个意义出发,只要明确目标,坚定意志,坚持不懈,就能真正做到‚笃行‛。因此,对于我们而言,要格物致知,实际上就是八个字,即‚德技共举,知行合一‛。 二,对于八条目的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但随着深入阅读和理解《大学》中的这段文字,我对于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因果关系产生了疑问。内修和外治通过修身这一环节联系起来,那么是不是说做到了内修四目就能达到外王和兼善天下的宏愿了呢?我觉得不然。历史的声音给了我们很多矛盾的结局:先以孔丘为例,活至七十三岁,被鲁君尊为‚国老‛,在其他诸国也得到礼遇,可是其为了实现自身理念以过半百之龄周游列国,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终不得志,虽有一干门徒相随,但儿孙之福是享不到的。这样能说他‚齐家‛了么?苏武牧羊,二十年不改归汉之心;嵇康打铁,飘飘然离凡尘之外;两者都是古时君子效仿的典范,但一个妻子改嫁,一个亡于小人之讥讽,遗下弱女幼子,二者都没能‚齐家‛,但是他们修身的功夫不够么?再有,汉武帝父子相残,唐太宗弑兄篡位,明成祖叔夺侄权,三个都是不‚齐家‛的典范,可是又各自独立开创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最辉煌时代。不‚齐家‛便不能‚治国‛乎?三国时蜀相诸葛孔明,有安邦定国之才,经天纬地之能,然六出祁山而不能,只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所以诸此种种,我们看到,八条目固然是先人的宝贵财富,但是必须按照具体情况和时代背景进行取舍,否则也只能沦为一纸空谈。时至今日,有关八条目的遵循与舍弃更应当充满理性与思考,否则我们也只能在‚传统人才‛的小径上与世界潮流渐行渐远。我们必须对于传统的道德评价和利义关系进行全新的认识和转变,才能真正不负《大学》一古文盛典,不负老祖宗们的心血! 参考文献 《大学章句》朱熹,中华书局1983年版 [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郑玄、吕友仁 上海古籍出版社 》许慎、徐炫 中华书局 《中庸〃大学》 《礼记正义 《说文解字第二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二次专题集中学习体会
第三篇:第二次思想汇报
第四篇:第二次业务学习
第五篇:第二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