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查与决策——《坚持四个一体化 推进丘陵地区城乡统筹发展》
调查与决策——《坚持“四个一体化” 推进丘陵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总第330期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220期
坚持“四个一体化” 推进丘陵地区城乡统筹发展
--对南部县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调查
中共南部县委副书记、县长 何修礼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破解三农难题的关键。形成这一格局必须实现城乡之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使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集中,更多的农户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让农民享受到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待遇。我们结合南部县自身实际,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政策措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布局,走出了以“四个一体化”为核心,推进丘陵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南部县是百万人口大县、丘陵大县、打工大县。全县幅员面积2235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30万,境内15条河流纵横交错,有耕地82.6万亩、非耕地120万亩,地貌以浅丘、深丘为主,海拔400~700米,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日照时数1409小时,年均降雨量1020毫米,土壤属丘陵紫色土区,适合蚕桑、杜仲、速生林的生长。但由于城乡距离较远、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成片耕地较少、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城乡差别较大。两年来,南部县积极探索公共资源、生产要素和三次产业在城乡之间的互动共融,坚持实施“四个一体化”战略,不断推进丘陵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截至目前,全县规划工业集中区26平方公里,已建成产业园区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5户,三年内销售收入可超过100亿元。加工企业带动了农村35万亩蚕桑、30万亩速生林、10万亩杜仲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人均存款达到6000元。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企业办在园区、基地建在农村,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业一体化
产业一体化是丘陵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南部县以丘陵地区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为依托,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形成了工业向园区集中、链条向农村延伸的“园区+基地”发展格局。
1.发挥比较优势选择农村长效产业
蚕桑发展上:以实现“旱地桑园化、养蚕集约化、经营协会化、技术标准化”为目标,按照“一年结构调到位、两年配套见成效、三年丰产成规模”的要求,整乡连片推进蚕桑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桑园面积已达到35万亩,基地乡镇达到55个,占全部乡镇的76%。2008年养蚕发种10.02万张,产茧7.2万担,实现茧款收入5250余万元。2009年预计可养蚕发种11万张,产茧8万担。五年内实现生产鲜茧30万担目标。
杜仲发展上:在县、乡、村、社公路两旁规范栽植杜仲,形成杜仲长廊。今年栽植1100万株,明年全部栽植到位达到3000万株,既不占地又不占田,相当于增加耕地近10万亩,3年后4万吨杜仲叶、6年后12万吨杜仲皮能够充分满足元安药业的生产需求。
速生林发展上:今年全县在江河两岸、溪沟两侧及国、省道沿线和退耕还林地栽植杨树2860万株、20万亩,明年再栽植10万亩以上,3年丰产后每年能为企业提供50万立方米的木材原料。以五年计算经济效益,平均每亩速生林一年将给种植户带来1920元的纯收入。
2.依靠加工业带动农村优势产业发展
南部县在引进蚕桑产业发展龙头加工企业绿神丝绸公司的基础上,明年拟在工业集中区建一个占地500亩的蚕桑产业园,形成缫丝、生产丝棉被、提取叶绿素、桑皮纤维、桑枝地板等精深加工链条。2006年引进产、加、销一体化的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四川元安药业公司,杜仲等系列产品通过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杜仲收购加工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可生产杜仲茶、杜仲饮片,拟开发杜仲酒,产品出口韩国、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地。2007年引进中盐银港人造板有限公司,投资4.8亿元建设高密度超薄型纤维板生产线,今年一期工程完工后,年加工木材25万立方米,日需木材原料近1000立方米,二期工程完工后,年加工能力将达到50万立方米。加工企业的旺盛需求带动了速生林产业的迅猛发展。
3.发展合作社连接基地和加工企业
南部县坚持合作社带大户、大户带农户的思路,鼓励农村能人、大户组建专业合作社,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化经营路子,促成三者之间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并采取“收购让利”、“按股分利”、“二次返利”等新型合作社的分配方式,让农民从加工流通环节获得效益。截至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8个,注册农产品商标的合作社3个,另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1个。先锋蚕业合作社已发展成辐射南充市36个乡镇、带动农民1万余户、年养蚕发种7万多张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明年准备新建缫丝等加工企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二)坚持大力度改善交通,大幅度缩短农村到城镇的距离,形成城乡时空一体化
时空距离一体化是丘陵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近年来,南部县抢抓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实施补助的难得历史机遇,把建设老百姓长期受益的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工作重点,大规模、高质量推进农村水泥路建设。目前,全县90%的乡镇距县城的车程不超过1小时,大大缩小了城乡群众在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距。
1.形成路网
交通难一直是制约南部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去年以来,全县拟用两年时间总投资6亿元,建设270公里县乡道、884公里村道水泥路。列入国家建设的两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铁路、一条渠化江河陆续开工,广(元)南(充)高速公路建设界桩埋设、征地拆迁工作全面铺开;兰(州)渝(重庆)铁路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南部段开始准备征地拆迁;嘉陵江(流经县境78公里)全江渠化后到2010年500吨货轮可由广元、重庆直航出川。目前,铁路、高速公路、水路构成立体交通网络连接周边,44公里国道、117公里省道贯通全县,县城与乡镇、乡镇与村社的多通道路网已经形成,实现了乡乡、村村通水泥路。
2.提高等级
质量是公路的生命,也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宁可少修一公里,修一公里就管20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理念,采取国家项目补助、发动群众筹集、在外
乡友捐赠三种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将农村公路全部建成让百姓长期受益的水泥路。2007年建成通乡公路65公里、通村公路830公里,其中乡道水泥路16公里、村道水泥路158公里。2008年开工建设的通乡公路167公里、村道公路726公里全部建成水泥路,大大提高了农村公路等级。
3.养护到位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县交通局负责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监督管理,县公路管理养护一段和二段负责业务指导,乡道公路由乡镇人民政府、村道公路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管理养护。农村公路养护实行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长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相结合,采取道班、个人承包等方式,每2至3公里选聘1名养护人员负责日常维护。乡道油路或水泥路县财政每年每公里补助2200元,村、社公路的管理养护费用由群众采取“一事一议”或村规民约的方式解决,推动了农村公路建、管、养协调发展。
(三)坚持引导农民进城镇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形成城乡人居环境一体化人居环境一体化是丘陵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关键。近年来,南部县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居民在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先后被列为“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县”和“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县”。
1.大力开展城市环境整治
在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力争用两年时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投资4000万元整治柳林溪和状元溪,完成城区11条主街道柔性路面和瑞安路、万达广场商业步行街改造,整治了县城四大进出口道路,城区路面硬化率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3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新建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行,投资4000万元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建设。以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处罚权为重点,理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大力整治市容市貌和城市秩序,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善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市政设施,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大力开展场镇环境整治
针对部分乡镇场镇建设“脏、乱、差”的现象,南部县在各中心镇成立了村建环卫服务中心,编制完成了小城镇建设规划和集镇水污染治理规划,启动了集镇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5个集镇规划落实了垃圾堆放场。依法划定41个饮用水源保护区,伏虎镇投资150万元建成全市第一个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系统。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
3.大力开展农村卫生村创建
按照“以城带镇、以镇促村”思路,切实加强以“两管五改”为重点的农村爱国卫生村创建工作。近两年来,新改建电灌站71处,新建、整治水利工程1291处;全面取缔升钟水库6382口养殖网箱,连续3年在全县开展水葫芦集中整治,新建人饮工程2.4万处,三年人饮工程任务一年完成,彻底解决了24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先后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一期、二期和未改造村抄表到户工程,城乡用电实现同网同价。大力开发利用农村新型清洁能源,建沼气池19760口,并围绕沼气进行大面积改厨、改厕,既实了环保又解决了燃料问题。以庭院型、街村型、城郊型为主要模式,实施以改厨、改灶、改厕、改圈、改水为主要内容的户办工程,建成有环形道路、优美环境、特色产业、增收项目的示范村36个。目前,南隆镇12个创建村已通过省级卫生村验收。
(四)坚持公共财政适度向农村倾斜,形成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社会保障一体化是丘陵地区城乡一体化的核心。近年来,南部县始终按照一手抓产业培育促发展、一手抓民生问题促和谐的思路,在农村加快建立以社会保险、救助、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1.农民同城里人一样老有所养
1995年,南部县率先在永定、龙凤、柳树等乡镇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到1998年底,参保人数达到4.1万人,滚存结余基金970万元,后因国务院决定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清理整顿,全部打卡直发了该类参保到龄人员的养老金。从2008年6月1日起,南部县全面推行“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率先解决农村具备参保经济条件群体的老有所养问题。目前,全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4200余人,征收基金775万元;到2010年,将基本建立起具有南部特色、统筹城乡、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2.农民同城里人一样病有所医
2005年,南部县率先在全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5-2008年,参合人数和参合率逐年上升,参合人数分别为52.6万人、82.6万人、96.5万人、102.4万人,参合率分别为50%、79%、90%、95%。生病住院农民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县以上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分别为50元、300元、800元,住院封顶线6.8万元(含二次补偿5万元),有效解决了生病群众的经济困难。同时,县政府投资对74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增业务用房4万平方米;投入500余万元添置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设备,全县1053个行政村村村建有卫生室,切实保障了农民生病有地方治疗。
3.农民同城里人一样困有所济
不断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五保”户,无钱、无粮、无自救能力的“三无”户,因灾、因病、因残或重大意外事故造成家庭经济收入年人平低于700元的农村特困群体,切实做到低保应保尽保,低保金全部打卡直发。2008年1-10月,全县农村低保救助65316人,月补助标准40元;五保供养9577人,月均救助标准100元;医疗救助13万余人,人均救助82元;安排资金122.1万元,对407户五保户、特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
三、几点启示
坚持“三个发展”是关键。全县只有坚持“三个发展”,把工业办在园区、基地建在农村,始终围绕比较优势和加工企业来确定农村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村产业规模发展,才能实现“三化”联动,才能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形成35万亩蚕桑、20万亩速生林、5万亩杜仲及4万亩中药材的产业基础,形成25万立方米木材、300吨杜仲、1200吨蚕茧的年加工能力,实现19个乡镇的产业、水路等整体连片推进。
尊重自然条件是根本。丘陵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其城乡一体化进程不可能完全照搬沿海发达地区和成都平原地区的路子,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围绕产业发展、时空距离、城乡环境、社会保障四个方面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形成梯度有序、相辅相成、快速推进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满足群众愿望是目标。要通过“四个一体化”的建设,使农村有了高效益的支柱产业、高规格的基础配套、高档次的人居环境和高标准的社会保障,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满足农村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8-12-24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二篇:调查与决策——《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成功实践》
调查与决策——《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成功实践》总第379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8期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成功实践
--对崇州市桤泉高新现代农业园区的调查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桤泉高新现代农业园区位于崇州市西南,辐盖桤泉、隆兴、燎原、集贤四个乡镇,被省科技厅授予“省级农业科技园”称号,是省农科院确定的全省两个“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之一。2005年园区建立以来,崇州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成都市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现代农业,在桤泉高新现代农业园区走出了一条破解“三农”难题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一、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为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崇州市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桤泉高新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负责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以发展农业科技为引领,大力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一是深入开展院市合作,依托省农科院建立了农业专家大院,常年聘请农业专家36人,重点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服务。二是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了农业科技成果创新转化中心和农业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科研示范基地,配套完善了农业实验室、检测室及相关设备,促进了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三是把发展工业的理念引入农业,建立了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1060亩标准化蔬菜大棚,以及蔬菜新品种种植展示大棚。四是适应农业规模化经营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机械化,引进推广了开沟起垄、精量播种、电子催芽、机械插秧、大棚机防、滴灌喷灌等农业新机具、新技术,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2.以扩大规模经营为基础,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基地。他们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特色农业。一是建立了万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1800亩红提葡萄十里长廊和年出栏2.65万头的优质生猪生产基地。二是组建集体经济组织新诚农业公司,按照“小业主+大园区”的模式,实施了“500亩新型农民创业园”建设项目,该项目以发展种养循环农业为主要内容,建成了6个标准化养殖单元和470亩特色种植基地。三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实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申报认证,同时采取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办法,着力打造“文井源”农产品品牌,统一注册了“桤泉牌”农产品商标,构建起了农产品公共品牌营销机制。
3.以发展加工物流为载体,做长做大农业产业链。一是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桤泉农业加工园区规模达到上千亩,目前已入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4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达到2.8亿元,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二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型流通业态,一批“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馆对接”等农产品营销模式和营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继建立,建成了千亩互惠超市蔬菜配送生产基地。三是借助紧邻安仁古镇的优势,着力打造“三河、一岛、两走廊”农业休闲旅游产业。2009年举办的“百日红提葡萄暨绿色蔬菜采摘品尝活动”,接待游客12万多人,带动园区农民增收60多万元,促进了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业发展。
4.以创新农业服务为途径,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针对土地规模经
营业主在劳务用工方面出现的招工难、用工难、管工难的现象,引导组建了利民农业劳务合作社,将土地流转出的农民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农业技能和法制道德培训,通过市场化的劳务用工平台,有效解决了业主们在劳动用工中“三难”的问题。二是创新农机具服务方式,组建了大地农业服务公司,搭建了农机具服务平台,为业主和农业产业化企业提供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专业服务,创造了双赢的效益。三是组建文井现代农业基地管理公司,通过与土地规模经营业主和农业产业化企业签订包括种植品种、面积、模式、时间和农资配送、劳务用工、生产管理、产量指标、费用支付等内容的协议,为他们的基地提供生产、管理、销售等全程服务。如公司为康庄农牧公司管理的200亩甜糯玉米,就比他们自己生产管理每亩要节省开支80元。
二、园区建设给桤泉镇带来的变化
桤泉高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桤泉、隆兴、燎原、集贤四个乡镇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桤泉镇,作为园区核心区和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示范项目建设试点镇,他们积极抓住机遇,实现了发展新变化。
1.镇域经济不断壮大。2009年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1亿元,与2003年相比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1400万元,比2003年增加1100万元。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3年的49∶27∶24调整为2009年的38∶33∶29。农产品加工园区从无到有,规模达1000亩,入驻企业49家。
2.高新现代农业已具雏形。全镇建立专业生产基地6100亩,标准化大棚1060亩,优势特色水果红提、蔬菜产量占崇州市的10%以上。蔬菜加工企业发展到4家,年加工能力3000万吨,产品销往欧洲、日本等地,年销售额达1.7亿元。桤泉镇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高校食堂农产品直供基地”,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农产品农超农校对接试点基地”,其无公害红提标准化生产基地被确定为“四川省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由成都大好农业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的桤泉农产品物流中心及农产品展销中心即将落成。目前,桤泉农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依靠传统经验到依靠现代技术、由单家独户经营到规模集约经营、由单一种养到兼具农产品加工和生态观光的转变。
3.镇乡面貌明显改善。高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了桤泉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新型城乡形态逐步形成。该镇场镇面积由2004年0.3平方公里发展到2009年0.9平方公里,人口集中度达60%。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逐步完善,实现了道路村村通,公共服务基本实现社区化、一站式。他们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先后投入3500万元财政资金,并采用BOT等模式,建成了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100个垃圾集中收集点,对学校、卫生院、养老院等进行了改造升级。
4.群众生活显著提高。与过去单纯农业收入相比,桤泉农民如今增加了土地租金收入、打工劳务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等,步入了收入增长的快车道。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20元,与2004年的3350元相比,年均增长15%,高出崇州全市平均增长水平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由2003年的2.8∶1缩小为2009年的2.2∶1。同时,农民“身份”逐渐变化,许多农民实现了从菜农向业主、从商贩向老板、从农民工向产业技术工人的转变。结合耕地保护基金发放,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2009年,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93%。
三、园区建设的基本经验
桤泉高新现代农业园区是崇州新农村建设的实验田和展示窗口,也是成都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鲜活样板,其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做到了发展一张蓝图、工作协调推进、问题及时解决,为有效整合市级各部门的职能和四个乡镇的优势资源,提高工作效能,提供了体制保证。
2.协同运用政府和市场两个推力。他们既注重发挥政府在组织规划和投资撬动方面的作用,又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形成了共同推动园区建设的合力。
3.积极扩大集约规模经营。使一批业主在土地流转中应运而生,由于新的市场主体素质更高,从而为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高度重视技术和品牌两个核心竞争力。这样既为农产品生产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基因”,又为农产品营销加入了强大的市场“元素”,从而使崇州农产品不断向着优质、高端、高效的方向发展。
5.统筹推进三次产业联动。他们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低级循环,实现了“1+1大于2”的效果,园区建设在产业互动融合中,内涵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6.始终不忘改善民生。实现了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统一,人民群众在分享到经济发展的现实成果后,对党和政府的发展思路更加认可,从而使园区建设获得了不竭的动力。
对桤泉高新现代农业园区的调研,使我们深感它犹如一株成长中的小树,还需要不断培育才能根深叶茂。为着这一期待,我们建议:一要进一步规范劳务合作社、基地管理公司等新组建的农业服务主体的运行,不断完善运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二要在集中加工、集中养殖等新业态不断出现和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更加注重低碳循环发展,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使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三要进一步加大园区核心区桤泉镇以外其他三个乡镇建设工作的推进力度,努力增强其发展的平衡性,不断扩大园区示范的整体效应。
负责人:萧少秋
成员:谭文劲 谢辉
田媛(执笔)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10-04-28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三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xx区长在全区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年8月31日同志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市委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着重研究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区委举办这次读书会,目的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及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探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切实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会前,区委、区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会上印发给大家讨论,以进一步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修改完善。昨天,大家听取了xx大学 xx教授和省农办副主任xx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辅导讲座,观看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的辅导录像,今天上午大家又进行了分组讨论,刚才又有6个部门和3个乡镇进行了交流发言,使我们进一步拓宽了思路,提高了认识。下面,我再讲四个方面。
一、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也包括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新的概念,专家学者的观点也很多,但至今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定~释。在市的读书会上,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内涵,主要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城乡居民拥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义务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城市和农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要领会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老课题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马克思早就指出,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恩格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标志。在发达国家中,许多现代学者都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论观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都证明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单是城市的,而且是城乡共同的。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和农村实现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达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常规的发展过程更是城市化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因素、摒弃落后因素,逐步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努力改革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城乡一体化的内容既是全方位的,但其核心是统筹发展。要坚决摒弃先城市后农村的传统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城乡发展观念,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扭转了重工业轻农业偏向的发展战略,但是政府的财政偏向依旧没有改变;体制转轨为城市工业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农村经济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弱势产业,没有得到国家财政的足够支持,城乡差别发展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只有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彻底纠正城市和工业偏向的发展观念,才能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
4、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手段既是方方面面的,但关键是创新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制度创新作为前提和基础。城乡的制度分割导致了城乡社会成员权力和利益上的差异,也严重阻碍了各类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影响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如果不能消除城乡制度差异,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为城乡统筹提供保障,城乡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城乡一体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就是要通过大力实施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努力消除城乡有别的制度分割,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推进城乡一体化既要抓第一产业,更要突出产业融合,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个重点。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最终是以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农业现代化为基本途径的。因此,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必须把解决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为基本途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最终实现转移农民、保障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根本目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党中央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拓宽了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视野和思路。我们一定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这一重大决策的重大意义。
1、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迫切任务。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具体要求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居“五个统筹”之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贯彻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目标上,要从过去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全面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环境等多方面需求;在发展任务上,要从过去主要通过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推动生产力加快发展,转到更加关注弱质产业、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体,推动生产力平衡发展;在发展动力上,要从过去主要依靠资金、劳动的投入,实现经济的粗放型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开发,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把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与加快农村建设发展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增长与加快社会发展、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2、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新区组建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去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5.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2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地区加快向中上收入地区迈进的时期,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特别是城市化加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技术创新活跃,教育和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加剧变化,出现了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不断扩大,各种利益矛盾日趋复杂的情况。在这个时期,发展有两种前景,一是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可能出现经济停滞、社会动荡,陷入“拉美陷阱”。所谓“拉美陷阱”就是拉美一些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偏面追求GDp,忽视协调发展,以致出现债务沉重、通货膨胀、贫富两极分化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出现“经济有增长,社会无发展,大多数人不能分享现代化成果”的现象。要避免“拉美陷阱”,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当前条件下,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正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从xx发展的历史阶段出发,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统筹谋划、统筹改革、统筹建设,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打造“五个xx”的必然要求。根据专家的分析判断,我省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浙江城市化水平达到50.9%),城市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越来越密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更加紧迫,也更有条件。xx区是湖州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是中心城区东扩的主要建设者,是市区乃至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市委市政府也对我们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市四套班子领导来xx调研时,市委书记杨仁争同志更是对我们提出了争做“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的明确要求。对照新形势、新要求,区委一届四次全会重新梳理了我区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打造五个xx、建好六个区的目标定位。要实现这些新目标,建设好实力xx、开放xx、信用xx、生态xx、平安xx,关键是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xx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一个大战略,把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城市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区等各项战略举措整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城市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农村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突破,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农业增效难、农民就业难、农民增收难、农民维权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社区、农民是弱势群体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春桃讲的“中国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并非危言耸听,并非杞人忧天。有一句话更令人难以忘记,“当我们拿出了今天的作家已经少有的热情与冷静,走向中国的农村时,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憾和隐痛”。我区成立以来,为解决“三农”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以说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快的提高,农村的面貌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从根本上来讲,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的问题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经济社会发展、投资消费增长、国民收入分配、人口资源环境四大失衡现象未根本扭转;增收、发展、建设、就业、就医、求学、进步、养老、减负、维权10个方面“难”的难度还在加大。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发展战略、发展机制、发展体制、发展目标和手段四大偏差仍然存在,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城镇化滞后,城乡分割的政策、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纠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致使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不强,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和发展失衡状态,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困难,农村小康成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用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以及我区实际来看,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突破传统格局,实现新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具体体现为五个“双重制约”:一是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观念、体制上的城市偏向和实际工作中抓“三农”的人不多,抓的力度不够的双重制约;二是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面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的压力以及保护建设投入不足的双重制约;三是建设现代农村,改善生活质量,面临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和政策二元对待的双重制约;四是西部山区乡镇面临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和东西部乡镇联动发展不够的双重制约;五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面临农民就业能力不强和就业岗位结构性、观念性短缺的双重制约。要切实解决好这五个“双重制约”,我们既要借鉴历史经验和学习他人之长,又要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我区实际,更加自觉、更加全面、更大力度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总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科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从xx实际出发,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湖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围绕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这次,区委、区政府提请大家讨论的《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这个《实施意见》初步提出了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分三步走总体目标,这就是: 按照打造“五个xx”的目标,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健全体制,优化配置,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发优势,确保我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全市的前列。到~年,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逐步缩小,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10年,初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形成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共同进步的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与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步,达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持续发展,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200亿元、330亿元,年均增长18%;——全区工业总产值~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760亿元、1420亿元,年均增长23%;——全区人均生产总值~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5000美元、7000美元,年均增长18%;——全区财政总收入 亿元~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7.5亿元、38.5亿元,年均增长3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8500元、25500元,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和2010年分别达8700元、11200元,年均增长9%;——城市化水平~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50%以上、70%以上。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把握好四个关系: 一是坚持长远规划与着力抓好当前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前提。规划滞后和缺失,等于没有奋斗目标,势必缺乏动力,最后无所作为。因此我们必须强化规划意识,坚持做到规划先行,科学地确定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实践,高起点、高水平地制定实施规划,并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逐步完善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着力抓好各项实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实施规划必须只争朝夕,立足长远,抓好当前,根据现有条件和基础,认真研究确定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计划,做到长规划、短安排,做好做实当前能做可做的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任期有限性和发展长期性的矛盾,不搞形象工程,杜绝形式主义,自觉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甘当城乡统筹发展的铺路石,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打好基础。二是处理好东部新区建设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的本质就是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的渐进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既不是全部乡村变城市,也不是城市乡村化,更不是城乡一样化。城乡一体化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城市与农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城市和农村要在加快发展中互促共进。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加快东部新区建设,更好地发挥东部新区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村能更好地接受城市文明,逐步实现城乡一体。三是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全面进步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最终目的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要加快发展。任何时候发展都是第一要务,是前提和基础。没有发展,就没有经济基础,一切都是空谈。要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城乡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和矛盾,缩小城乡差距,关键靠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但我们讲加快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要强化统筹发展的观念,按照实现全面进步的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四是处理好加强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是有效配置资源、体现效率原则的一种手段,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政
第四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xx区长在全区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2004年8月31日同志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市委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着重研究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区委举办这次读书会,目的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市委五届六
次全会及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探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切实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会前,区委、区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会上印发给大家讨论,以进一步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修改完善。昨天,大家听取了xx大学xx教授和省农办副主任xx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辅导讲座,观看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的辅导录像,今天上午大家又进行了分组讨论,刚才又有6个部门和3个乡镇进行了交流发言,使我们进一步拓宽了思路,提高了认识。下面,我再讲四个方面。
一、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也包括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新的概念,专家学者的观点也很多,但至今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解释。在市的读书会上,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内涵,主要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城乡居民拥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义务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城市和农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要领会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老课题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马克思早就指出,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恩格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标志。在发达国家中,许多现代学者都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论观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都证明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单是城市的,而且是城乡共同的。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和农村实现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达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常规的发展过程更是城市化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因素、摒弃落后因素,逐步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努力改革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城乡一体化的内容既是全方位的,但其核心是统筹发展。要坚决摒弃先城市后农村的传统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城乡发展观念,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扭转了重工业轻农业偏向的发展战略,但是政府的财政偏向依旧没有改变;体制转轨为城市工业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农村经济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弱势产业,没有得到国家财政的足够支持,城乡差别发展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只有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彻底纠正城市和工业偏向的发展观念,才能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
4、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手段既是方方面面的,但关键是创新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制度创新作为前提和基础。城乡的制度分割导致了城乡社会成员权力和利益上的差异,也严重阻碍了各类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影响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如果不能消除城乡制度差异,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为城乡统筹提供保障,城乡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城乡一体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就是要通过大力实施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努力消除城乡有别的制度分割,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推进城乡一体化既要抓第一产业,更要突出产业融合,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
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个重点。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最终是以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农业现代化为基本途径的。因此,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必须把解决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为基本途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最终实现转移农民、保障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根本目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党中央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拓宽了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视野和思路。我们一定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这一重大决策的重大意义。
1、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迫切任务。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具体要求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居“五个统筹”之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贯彻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目标上,要从过去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全面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环境等多方面需求;在发展任务上,要从过去主要通过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推动生产力加快发展,转到更加关注弱质产业、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体,推动生产力平衡发展;在发展动力上,要从过去主要依靠资金、劳动的投入,实现经济的粗放型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开发,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把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与加快农村建设发展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增长与加快社会发展、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2、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新区组建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去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5.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2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地区加快向中上收入地区迈进的时期,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特别是城市化加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技术创新活跃,教育和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加剧变化,出现了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不断扩大,各种利益矛盾日趋复杂的情况。在这个时期,发展有两种前景,一是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可能出现经济停滞、社会动荡,陷入“拉美陷阱”。所谓“拉美陷阱”就是拉美一些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偏面追求GDP,忽视协调发展,以致出现债务沉重、通货膨胀、贫富两极分化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出现“经济有增长,社会无发展,大多数人不能分享现代化成果”的现象。要避免“拉美陷阱”,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当前条件下,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正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从xx发展的历史阶段出发,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统筹谋划、统筹改革、统筹建设,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打造“五个xx”的必然要求。根据专家的分析判断,我省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浙江城市化水平达到50.9),城市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越来越密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更加紧迫,也更有条件。xx区是湖州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是中心城区东扩的主要建设者,是市区乃至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市委市政府也对我们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市四套班子领导来xx调研时,市委书记杨仁争同志更是对我们提出了争做“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的明确要求。对照新形势、新要求,区委一届四次全会重新梳理了我区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打造五个xx、建好六个区的目标定位。要实现这些新目标,建设好实力xx、开放xx、信用xx、生态xx、平安xx,关键是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xx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一个大战略,把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城市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区等各项战略举措整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城市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农村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突破,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农业增效难、农民就业难、农民增收难、农民维权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社区、农民是弱势群体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春桃讲的“中国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并非危言耸听,并非杞人忧天。有一句话更令人难以忘记,“当我们拿出了今天的作家已经少有的热情与冷静,走向中国的农村时,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憾和隐痛”。我区成立以来,为解决“三农”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以说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快的提高,农村的面貌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从根本上来讲,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的问题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经济社会发展、投资消费增长、国民收入分配、人口资源环境四大失衡现象未根本扭转;增收、发展、建设、就业、就医、求学、进步、养老、减负、维权10个方面“难”的难度还在加大。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发展战略、发展机制、发展体制、发展目标和手段四大偏差仍然存在,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城镇化滞后,城乡分割的政策、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纠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致使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不强,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和发展失衡状态,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困难,农村小康成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以及我区实际来看,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突破传统格局,实现新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具体体现为五个“双重制约”:一是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观念、体制上的城市偏向和实际工作中抓“三农”的人不多,抓的力度不够的双重制约;二是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面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的压力以及保护建设投入不足的双重制约;三是建设现代农村,改善生活质量,面临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和政策二元对待的双重制约;四是西部山区乡镇面临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和东西部乡镇联动发展不够的双重制约;五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面临农民就业能力不强和就业岗位结构性、观念性短缺的双重制约。要切实解决好这五个“双重制约”,我们既要借鉴历史经验和学习他人之长,又要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我区实际,更加自觉、更加全面、更大力度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总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科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从xx实际出发,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湖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围绕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这次,区委、区政府提请大家讨论的《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这个《实施意见》初步提出了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分三步走总体目标,这就是:按照打造“五个xx”的目标,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健全体制,优化配置,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发优势,确保我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全市的前列。到2007年,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逐步缩小,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10年,初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形成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共同进步的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与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步,达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持续发展,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2007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200亿元、330亿元,年均增长18%;——全区工业总产值2007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760亿元、1420亿元,年均增长23%;——全区人均生产总值2007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5000美元、7000美元,年均增长18%;——全区财政总收入亿元2007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7.5亿元、38.5亿元,年均增长3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07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8500元、25500元,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和2010年分别达8700元、11200元,年均增长9%;——城市化水平2007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50%以上、70%以上。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把握好四个关系:一是坚持长远规划与着力抓好当前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前提。规划滞后和缺失,等于没有奋斗目标,势必缺乏动力,最后无所作为。因此我们必须强化规划意识,坚持做到规划先行,科学地确定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实践,高起点、高水平地制定实施规划,并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逐步完善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着力抓好各项实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实施规划必须只争朝夕,立足长远,抓好当前,根据现有条件和基础,认真研究确定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计划,做到长规划、短安排,做好做实当前能做可做的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任期有限性和发展长期性的矛盾,不搞形象工程,杜绝形式主义,自觉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甘当城乡统筹发展的铺路石,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打好基础。二是处理好东部新区建设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的本质就是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的渐进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既不是全部乡村变城市,也不是城市乡村化,更不是城乡一样化。城乡一体化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城市与农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城市和农村要在加快发展中互促共进。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加快东部新区建设,更好地发挥东部新区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村能更好地接受城市文明,逐步实现城乡一体。三是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全面进步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最终目的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要加快发展。任何时候发展都是第一要务,是前提和基础。没有发展,就没有经济基础,一切都是空谈。要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城乡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和矛盾,缩小城乡差距,关键靠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但我们讲加快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要强化统筹发展的观念,按照实现全面进步的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四是处理好加强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是有效配置资源、体现效率原则的一种手段,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则是弥补市场失灵、体现公平原则的一种手段,起到外界推动的作用。“两只手”缺一不可,“两只手”都要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各级政府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责任,不断完善和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制定政策、加强宏观管理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当前,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编制和完善城乡规划。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和基础。要科学规划,尽快形成一体化规划体系。进一步强化规划意识,从建设城市东部新区的全局以及城乡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考虑城乡布局、生产力布局、要素和人口布局,形成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目前湖州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已确定,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科学编制八里店分区、织西分区、织东分区等分区规划,合理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着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布局。进一步编制和完善中心镇、村区域布局规划,要按照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湖州东部新区建设,加速织里与湖州中心城区的连接。要高度重视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继续推进行政村规模化设置调整,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结合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使我区示范村的盆景越来越多,垃圾村越来越少。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加快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集中规划建设一批中心村,树立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积极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和园中村改造,条件成熟的逐步撤村建居,努力使这些区域成为城乡融合的示范窗口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要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指导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新社区的规划建设工作,积极推广八里店农民新社区建设的经验,努力建设一批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设施配套、居住集中的现代化农村新社区,实现农民生产进园区、生活进社区。
2、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统筹安排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一体化建设。通过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确保城乡要素流动渠道畅通。交通设施是城乡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要积极配合市抓好xx境内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湖州段、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湖州段、杭长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湖州至安吉延伸段,104、318国道改造,长湖申航道改造、宣杭铁路复线工程建设,努力形成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立体对外大交通格局;加快县乡公路改造,提高道路等级,实现区至各乡镇干线公路“15分钟”交通圈;大力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市、区联动到2005年实现全区行政村全部通等级公路、路面“黑色化”和村村通公交,逐步构建中心城区公交网、区到乡镇的城乡公交网和乡镇至行政村的乡村公交网三级网络,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要加快建设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供气、供电、排污、防洪减灾、通讯、垃圾清理等公用设施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服务设施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资源共享,分步分级实施的要求进行,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大公共事业项目、重大社会发展项目,要按照功能定位,统盘考虑,统筹安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度。要探索实行一体化的建设标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一体化的服务和价格标准,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让更多农村居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得到实惠。
3、加快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放在工作的首位,形成产业支撑,这是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动力。要大力调整、优化和重组现有城乡分割、关联性不强和结构趋同的产业体系,顺应城乡经济不断融合的要求,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三次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分工一体化。到2007年,三产增加值占比达到4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54:40,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10以上。到2010年,三产增加值占比达到4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15以上。一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专业化集聚。要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现状和发展趋势,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遵循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发展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产业空间布局,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加快向杭宁高速公路沿线和南太湖沿岸集聚,形成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专业区;引导制造业向东部新区集聚,形成先进制造业专业区;引导物流业向东部新区公路干线集聚,形成现代物流业专业区;引导旅游业向太湖南岸、西山漾地区集聚,形成旅游度假专业区。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实现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围绕“一园一区一带”农业产业群发展规划,以西部生态区和环太湖蔬菜观光农业带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龟鳖、蔬菜、竹笋、花卉苗木、畜禽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扶持和培育温氏养鸡、中味酿造、上跃龟鳖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着力提高农业竞争力。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三产比重。要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以湖州市中心城区和织里工贸区为两翼,带动东部新区的发展,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体制创新和加大投入,推动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现代服务等行业的加快发展,不断提高三产占GDP的比重。以服务工业区建设,提高一、二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效率为目标,加快运输、邮政、仓储、货运代理等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转型,壮大现代物流业,提高第三产业的贡献率。
4、加快城乡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目前,城乡发展差距最大的是社会发展领域的差距。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着力解决农村社会事业滞后于城市的状况,加大投入,加快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巩固深化教育创强成果,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倾斜力度,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共享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乡镇都建有一所有较高标准的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85的学校达到“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要求,逐步形成农村初中向城镇集聚、农村中小学及幼儿教育向乡镇和中心村集聚的布局;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结对帮扶制度。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建立完善以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为主体,各类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监测、预警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性疾病,防范和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区城乡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食品卫生检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要建立健全以区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乡镇(街道)医疗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切实重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满足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大力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切实夯实农村文化体育基础。积极开展文化先进乡镇、文化特色村等创建活动,重视城乡文化体育阵地建设。2005年完成20个中心村的中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实施资源共享工程,到2010年40的乡镇成为乡镇基层资源共享工程二级中心。深入开展“双整治、双建设”活动,加强农村特色文化建设,开展一乡一艺活动,逐步形成乡乡有品牌,街街有特色的风格;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大力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全面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积极引导科技资源向农村流入,提升农村科技进步水平,促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要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工程,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5、加快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业是民生之本,统筹城乡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要实行统一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消除城乡、身份等各种限制,逐步消除城乡居民在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形成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城乡统筹就业的劳动就业格局。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就业岗位。到2007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就业管理体系和公共职介服务体系,实现用工信息共享;到2010年基本消除城乡就业二元体系,实行统一的就业政策,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强化就业服务,建立乡镇、街道、社区(村)劳动保障平台,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统计制度,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统一的薪酬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形成统一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实施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加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的接轨。加快推进城镇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障的全覆盖。积极推行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和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等农村“新五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完善集风险型、福利型、医疗救助等“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制度。改革传统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教育和其他多种帮扶机制为辅助的社会救助体系。
6、加快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发展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应尊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建设生态xx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繁荣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土、水利、农林、城建交通、环保等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每年确定和开展一批生态示范点、项目的建设和验收。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要求建立循环经济体系,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认证,创建绿色企业。要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列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村庄,优先予以土地整理、宅基地整理和土地开发立项,其新增土地的有偿调剂资金的净收益部分,要专项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责任责任制。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综合防治、生态修复的方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签订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书,积极恢复矿产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要依托我区特有的生态资源,加快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园(场),同时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工作。
7、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三个文明全面协调的发展,在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政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权利。要全面实施村(居)委会公推直选,建立健全以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小组为主体的、坚强有力的村级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配套齐全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以村级工作运行、干部群众行为和各项制度运作规范为基本内容的科学规范的村务运作体系。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全面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要全面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以抓五强、创五好为重点,扎实开展先锋工程建设,切实把乡镇、村一级的班子建强建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确保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全面实行村务公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加强领导,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繁重而艰巨。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它作为统揽农村工作的全局来抓,摆上突出位置,加强领导,落实措施,逐项突破,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1、提高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统筹城乡发展,是城乡经济社会的一场大变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统筹”理念,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把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上来,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大局,自觉把各自的目标和工作融入到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去。
2、完善政策,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进行分课题研究,提出对策思路,逐个加以解决。特别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政策引导是关键。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尽快制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关政策,包括户籍管理、投融资体制、土地管理、行政区划调整、财政管理体制、社会保障、项目审批体制改革等政策,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转型。城乡差距的扩大、“三农”问题的形成,都与城乡分割体制和“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有很大关系。要想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于突破二元结构,根本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是动力,是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措施。今后我区要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优势。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上,要通过深化改革,统筹城乡经济增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企业发展和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使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大致同步的状态,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城乡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实现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在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上,要通过深化改革,统筹城乡人口发展、统筹城乡科教文化发展、统筹城乡福利保障、统筹城乡资源环境保护,逐步实现城乡按照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按照城乡统一的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全民的素质,按照统一的规划发展城乡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文化事业,按照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要求建立起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按照基本相同的标准和协调一致的步骤来实施城乡资源环境保护。
4、增加投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区、乡镇分级次合理负担的财政投入体制,依法安排落实好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支出,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好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逐步增加财政对农村教育、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村水利、环境整治、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山区的扶持力度,加快西部山区奔小康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进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通过运用参与投资、专项补助、资金配套和贷款贴息等方法,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5、整合资源,形成统筹发展合力。统筹城乡事关全局,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立足大局,谋大事,管大局,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切实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扎实推进。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对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亲自调研,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抓点带面。区里建立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实施。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一定按照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大局,自觉把各自的目标和工作融入到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去,努力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文化部门、新闻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工作要求和先进典型,为我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志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以只争朝夕而不等待观望,大胆创新而不因循守旧,知难而进而不是畏首畏尾,真抓实干而不是坐而论道,奋发有为而不安于现状的信心、决心和能力,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而奋斗!
第五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2004年8月31日
同志们: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市委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着重研究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区委举办这次读书会,目的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及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探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切实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会前,区委、区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会上印发给大家讨论,以进一步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修改完善。昨天,大家听取了xx大学
一、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也包括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新的概念,专家学者的观点也很多,但至今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解释。在市的读书会上,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内涵,主要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城乡居民拥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义务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城市和农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要领会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老课题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马克思早就指出,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恩格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标志。在发达国家中,许多现代学者都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论观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都证明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单是城市的,而且是城乡共同的。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和农村实现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达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常规的发展过程更是城市化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因素、摒弃落后因素,逐步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努力改革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城乡一体化的内容既是全方位的,但其核心是统筹发展。要坚决摒弃先城市后农村的传统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城乡发展观念,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扭转了重工业轻农业偏向的发展战略,但是政府的财政偏向依旧没有改变;体制转轨为城市工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