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巴西知识点总结(精选)
巴西知识点总结
位置:西半球和南半球;南美洲的东部,东临大西洋。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首都是巴西利亚。人口占南美洲人口总数的一半,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这里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湿热。
河流: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种族构成复杂: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巴西人民的民间娱乐项目为桑巴舞,每年还有狂欢节。语言——葡萄牙语。
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热带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咖啡豆、蔗糖、柑橘汁、大豆是重要的出口产品。巴西有“咖啡王国”之称,咖啡园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因为东南部是铁矿产的主要分布地区。交通便利。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行列。从单一的农产品出口国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拥有采矿、钢铁、飞机制造、汽车、造船、食品等工业部门,是世界上钢铁、船舶、汽车和飞机的重要生产国家,工业产值居南美洲首位。其中,3/4的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而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和城市稀少。圣保罗是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特大城市。
热带雨林的危机:存在的问题是1为兴建大型干线公路,跨国公司大量砍伐。2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场。3垦荒的贫苦农民原始的迁移农业。使雨林面积大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全世界希望巴西重点保护这片原始的热带雨林。
第二篇:巴西范文
巴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巴西是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巴西是拉美的缩影,对巴西的学习不仅仅是是了解一个国家,实际上也是见解地了解了拉美地区。巴西是欧洲资本主义的重要殖民地,因此它的各项发展自始至终都受到殖民统治的影响,在整课内容有一根重要线索贯穿始终——殖民统治的影响。
主要内容:
1、居民构成和文化特点。
2、经济发展过程和文化成就。
3、发展经济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雨林的破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巴西的名族融合。
2借助地图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3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状况。
4归纳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和保护。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片资料让学生认识巴西是一个名族大熔炉。
2利用世界政区图和巴西地形图让学生直观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3通过数字图表,了解巴西工农业的发展状况。
4使用资料认识巴西热带雨林的危机,通过合作探究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
1.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
2.了解巴西的工农业生产特色和热带雨林的危机。
【教学难点】
1.如何利用资源说明巴西不同名族文化和融合。2.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3.如何用资源说明热带雨林的危机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准备】
世界政区挂图、巴西地形图、城市分布图,巴西气候图等。【教学方法】
讲述法,绘图教学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我的描述大家来猜猜我说的是哪个国家?这里有世界上最盛大的节日——狂欢节;这里有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这里有世界上最绚丽的足球——桑巴足球;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这就是位于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板书)第二节 巴 西
引导:首先我们来了解这个国家的开发历史。
阅读:请同学们看课本的P89前三段内容及有关文字,了解巴西的发展历史,讨论分析并回答几个问题。
提问:A.当地土著居民是什么人?
B.侵入拉丁美洲的殖民者是谁?到达了什么地方?
C.黑人奴隶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贩卖黑人奴隶?
学生:看书讨论回答并指图说明。
总结:所以说,巴西具有浓厚殖民色彩的历史。
板书:
一、发展历史:
1具有浓厚殖民色彩的历史
阅读:P90阅读材料,了解印第安人和玛雅文化。
学生读图:课本插图“卞卡一家”,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总结:通过上面我们了解到巴西种族复杂,有大量混血种人。
板书:2种族复杂,有大量混血种人
教师:由于种族的融合,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发展,使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过度:了解完了巴西的历史,我们简单认识一下它的自然环境。板书:
二、自然环境
看图:教师展示世界政区图,让学生了解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
讲述:巴西位于南美洲,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临大西洋,西部与阿根廷,巴拉圭等国家接壤,大部分位于北纬4°到南纬32°之间,所以光热资源丰富。板书:位置: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过度:看完位置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地形。看图:展示巴西的地形图,认识巴西地形。
提问:1从图中能够看出巴西地形主要是以什么为主?
2在图中找出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3找出巴西最长的河流——亚马孙河。
(老师指导学生看图,进行总结)
总结: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是世界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四长河。
板书:地形: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世界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高原—巴西高原
河流:世界第二长河—亚马孙河
教师承转: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又有什么样的工农业特征?
板书: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引导:首先我们来看看“二次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
阅读:教师指导同学们阅读课本P93阅读材料。
师生总结:单一生产农矿产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引导:继续了解“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特征
讲述:“二战”后,巴西经济发展较快,尤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逐步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承转:巴西利用本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能,迅速发展了现代工业。提问:那么巴西主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学生读图找答案)
学生:主要的工业部门有钢铁、造船、汽车等。板书:c.工业——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 过渡:看完工业,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农业。读图:看图“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 提问:1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
2集中分布在哪一带? 3结合图“巴西的地形”,说明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海运交通、城市消费等方面分析。)
学生:咖啡、甘蔗、橡胶、可可、玉米、棉花、大豆等,分布于东南沿海。这里地形平坦,海拔较高,气候宜人,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便于就地消费。
板书:d.农业——咖啡、甘蔗、柑橘
总之,巴西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建设,成为了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课堂小结(略)
过渡: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图片,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风光照片,激发学生兴趣。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现在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并出现危机。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第三个内容,热带雨林的危机。
板书:
三、热带雨林的危机
展示材料:热带雨林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有巴西木、红木、乌木等珍贵木材,而且有许多独特动物,如树獭、大食蚁兽巨嘴鸟等,是人类的珍贵生物资源宝库。
讨论:那么大家想想热带雨林都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老师进行简单指引)学生回答:略
看图:其实课本上就有,P85页图9.25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看看图中的和大家想的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1热带雨林的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
承转:热带雨林有如此重要的环境效益,但是,巴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
板书:2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
读图:阅读教材图“热带雨林地区原始的迁移农业”,分析理解迁移农业的形成过程及这种原始种植方式的危害。
总结: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贵生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全球气候恶化。
讲述:巴西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一些关于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问题的报告。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的发展。然而,热带雨林的保护与开发,仍有很多问题不好解决。
活动:读课本P96图9.27,根据三位中学生的对话,谈谈大家都热带雨林开发后保护的看法。
讨论: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找三位同学发言。
总结:保证砍伐与更新相结合,使雨林面积不再减少;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积累资金技术,逐步开发东部高原
学生辩论:教材提供的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活动”。
承转:最后我们了解一下巴西几个重要城市
巴西利亚:首都,1956年巴西为加强内地的开发和管理,避免出现城市环境问题,将首都迁至此。城市形如巨型飞机。(让学生看图9.31)
2里约热内卢:巴西第二大城和巴西最大海港。位于巴西国土的东南部,南临大西洋,2016年奥运会举办地,2018年足球世界杯举办地。
3圣保罗:南美洲最大的城市,位于圣保罗州东南部,人口1400万。
小结:略
【教学反思】:导课用巴西特有的景观,层层推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授课时一改往日先讲国家的自然环境,再讲经济的八股式方法。先通过巴西的发展历史进入新课,再讲述自然环境,最后讲工农业和主要城市。本课“教学相长”有充分体现,学生敢想敢问,思路开阔,教师通过点拨与补充,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深入的交流。但尽管如此,我仍觉得在知识点的衔接方面不尽如人意,尚需改进。
第三篇:巴西教案
巴西教案
教案设计:魏步民
单位:河南省辉县市第一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0373 6058922 E mail:hxwbm@qq.com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2.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3.认识热带雨林和亚马孙河等地理事物。4了解巴西主要的经济部门。
5.能说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及主要的城市。【能力目标】:
1分析亚马孙河流量丰富的原因。2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形成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热带雨林对人类环境的重要意义,培养关注环境变化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对于巴西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和气候特征的学习2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的讨论。
三、教学难点
1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的分析。
2激发学生思考解决热带雨林被破坏问题的方法。3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分析。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提问法等。
五、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制作 2课堂卡片制作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教材】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世界之旅要到一个新的国家,这是哪一个国家呢?大家可以根据我的提示来猜一下。(1位于南美洲,2境内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3人民酷爱足球,4爱跳桑巴舞)学生回答:巴西。老师:看来大家对巴西这个国家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我们的巴西之旅吧。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巴西的地理位置(进入幻灯片2)
(通过世界地图和巴西地图了解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旅游准备】
了解巴西的下面有关情况:(幻灯片3)1 读图查找下列地理事物:
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西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3 巴西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4巴西面积和人口各占世界第几位?
(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完成后每组选代表为大家介绍巴西的状况。)
3、【行程之一】 游览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
(提前选好小导游分别为大家介绍)
小导游介绍亚马孙平原材料、亚马孙河材料。(幻灯片5)
(老师提出)小疑问:亚马孙河长度没有尼罗河长,为什么流域面积和流量却远远大于尼罗河呢?(学生讨论,结合地形和气候特点,说一说为什么亚马孙河的水量特别丰富?)(幻灯片6)
小导游介绍热带雨林材料(幻灯片5)
(老师过度:看来热带雨林对人类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却遭受着严重的破坏,而且不同的人观点还不相同,听说今天正好有一场关于热带雨林保护问题的辩论会,咱们去看看吧?)
辩论会 讨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问题。(幻灯片7)
4、【行程之二】参观巴西经济部门
(导游介绍:巴西的经济实力在南美洲是最强的,我们可以从工业、农业、矿业和水力资源四个方面来了解。)
①完整的工业体系(幻灯片9)②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幻灯片10)③矿产资源丰富(幻灯片11)④水力资源丰富(幻灯片12)(分别由小导游介绍)
5、【行程之三】游玩巴西主要城市体验民族风情
主要城市概况(幻灯片14)
(幻灯片显示主要城市图片,小导游介绍城市情况。)
老师提出小疑问:巴西的人口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带,这是为什么呢?-----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民族风情欣赏(幻灯片15 16)
提问:大家知道巴西的人种主要有哪些吗?----学生回答。所以巴西的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融合性。
(显示巴西狂欢节、足球和桑巴舞图片,由学生介绍有关情况。)
欣赏狂欢节、艺术足球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分析巴西人的民族性格特征。(乐观、狂热、融合等)
6、【旅游总结】
第四篇:巴西教案
巴西教案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巴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 护热带雨林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教学重点: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巴西的位置。
教学难点: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课件中出示以下问题:世界面积大国、世界人口大国、世界足球王国、世界最大的天然氧吧。让学生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1、巴西的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在图3-31上找到巴西,并找到他所处的大洲,所濒临的大洋以及周围的邻国。在图中能指出巴西的大致纬度位置。
2、亚马孙河
在图3-3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回想课本30页的1-43图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3、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3-3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它的范围,说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并看图说出它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读3-3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在此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阅读材料“地球之肺”。
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
4、巴西高原
①引导学生观察3--3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
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课堂活动:
(1)、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那些?(2)、填表比较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气候。(3)、思考:课本92--93页3--5题。巩固练习:课课通。板书设计:
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亚马孙河
长度居世界第二位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巴西课后反思
巴西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高原上四季如春,终年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那里人烟稀少,其上覆盖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这片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对世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亚马孙河汹涌咆哮,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它还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所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及书中的图文非常重要。本节的成功之处在于: 从拉丁美洲的人种和民族文化入手让学生直接感受这些是受殖民统治影响的结果,从而联想到巴西的经济,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利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巴西经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讲解过程中对地图的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讨论,可以朋友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同学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不足之处在于: 由于条件有限,不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热带雨林的作用,使知识缺乏直观性,不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篇:巴西教案
七年级下册《巴西》教案
株洲县渌口镇中学
廖建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b.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的影响。c.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d.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e.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
a.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的种族的构成、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b.了解巴西热带雨林的成因及现状,以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c.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对亚马孙河流域开发与保护的了解,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巴西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结构差异,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并从中认识到单一经济的弊端,进一步理解当在今世界中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a.分析亚马孙雨林现状和遭受破坏的原因,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b.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小组活动,练习相结合 教具选择:世界政区图、巴西政区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生欣赏图片和有关热带雨林的视频,引出课题《巴西》
二、新授1、2、学生读《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图》,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到巴西的位置。学生活动:自学教材P90~91页,出示习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见课件)
3、分组活动:熟悉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将全班同学按男女分成两组进行小组竞赛,看哪组得的星多,就是优胜小组。)⑴、读巴西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⑵、读巴西地形图,说出巴西的主要地形和两大地形区。
⑶、读巴西的气候图,说出巴西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以及分布地区。进一步扩展到世界气候图,在图中指出巴西的两种主要气候类型。
⑷、在图中找出亚马孙河的位置和它的流向、注入地,并讨论思考:亚马孙河比尼罗河短,水量为什么却比尼罗河大得多?
⑸、教师对小组活动进行总结,评出优胜小组。
4、学生继续阅读教材,从地位、农业、工业、矿产、畜牧业、水电六个方面分析巴西的经济,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点进行说明。
5、读巴西的人口与城市图,了解巴西的人口数量、人种、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城市的分布。
三、课堂小结:⑴三个世界第一
⑵三个南美洲第一
⑶三个特大城市
⑷三个“一”
四、广闻博见:针对巴西的热带雨林减少的现状,谈谈怎样保护热带雨林,怎样保护自己的家园。
五、课堂小测试
六、课后练习:请收集一份有关“巴西”或“热带雨林”的资料,与同学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