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南越王墓参观实践活动总结
赴南越王墓参观实践活动总结
11月21日计划已久的南越王墓参观终于进行了,虽然活动没有想象中美好,但也收获颇丰。
整个参观过程比较顺利,参观了玉枕展示,巫与神的世界,三星堆文化展览,南越王墓原址,南越王墓珍宝展览等。感受了南粤大地古老的文明,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人得智慧。
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其中“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错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平板玻璃铜牌饰等文物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两千年前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南越王墓是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永德伉俪捐赠的陶瓷枕专题陈列,让我们知道了国宝无价,让我懂的了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博物馆现藏陶瓷枕多达400余件,制作年代由唐迄民国,以宋、金为主,数量之多、品质之精、窑口之广在国内同类收藏品中均属罕见。三星堆文化,巫与神的世界,让我了解了古蜀的灿烂文化;南越王墓原址让我知道了西汉时期贵族的生活,珍宝展览让我为中国人智慧自豪。
原来很多东西都听说过,或见过,但印象都不深,这样到博物馆去看看,会对他们有更直观的了解,更深的认识。不论是古代的辉煌,还是新时期里我们的发展,都凝聚着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得人心血。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一辈一辈人不断的努力。看着展馆里一件件文物,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我们现代人身上肩负的责任。
第二篇:南越王墓博物馆
南越王墓博物馆
篇一:南越王墓博物馆英语稿
你们好,我是博物馆的解说员,看你们对这个物品这么感兴趣,就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吧。Hello,I am the narrator of the museum.I find that you are so interested in it.So let me introduce it to you.这个“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
The Golden Administrative Seal Of “Emperor Wen” is the biggest archaeologically discovered Western Han Dynasty’s golden seal in our country up to now.秦汉时期的帝玺都以白玉为材料,以螭虎为印钮,印面尺寸为“方寸二”,相当于2.7到2.8厘米,而这枚“文帝行玺”金印印面的长和宽都是3.1厘米,不同于秦汉帝玺的规制.During Qin and Han dynasty, white jade often be used to make seals with print button which like a tiger.And the print dimensions are about 2.7×2.8cm.But this seal which made of gold is 3.1×
3.1cm.It’s different with the former.问题:为什么这个玺这么小的?
Why does the seal so small? 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纸,人们都使用竹简的。那么用小的玺会更加的方便。
Em,Because there was no paper at that time when people used bamboo slip,smaller seal would be more convenient.你们是怎么发现这个是文帝的行玺的呢?
How did you find this was the administrative seal of “Emperor Wen”? 当我们发现这个金印的时候,它是放在墓主人的胸前的。由此我们很容易知道它是属于文帝的。
When we found this golden seal, it was lying on the owner’s chest.So we thought it must belong to “Emperor Wen”.Soga.看看它,这个金印的印钮是一条龙,一条栩栩如生的龙~~ Look at it.The golden seal’s Print button is a dragon.We can see the dragon is visual.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金印到处都是碰撞的疤痕与损伤,如龙的身体,玺的四壁和玺的印面。所以它一定是经常被使用的。
And let’s have a close-up view of it.The golden seal has impact scar and damage everywhere, like the dragon’s body, both side of the seal and the golden seal surface.So it must be used frequently.这真是太漂亮了!如果我有一块这么大的金那实在是太好了。
This is so beautiful!If I had such a big gold, I would be pretty good.谢谢你们。如果你们还有别的问题的话随时可以来问我们的。这里还有其他漂亮的的东西像银器,玉器和丝缕玉衣等等。希望你们有愉快的一天。
Thank for listening.If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you can ask for me.And here also have other beautiful things like silver, some kinds of jade, The Jade Shroud and so on.Wish you a wonderful day.篇二:定:南越王墓博物馆导游词 南越王墓博物馆导游词
(南越王历史概况及墓原址介绍)
大家好,我们马上要参观的景点是南越王博物馆,博物馆里面珍藏了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文物一千多件套,共万余件,集中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南越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南越王墓是广州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参观博物馆之前,我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南越国的历史。
各位朋友,在广州历史上有一个重要的朝代,就是南越古国。南越国开国之君是赵佗,即南越武帝。赵佗是战国时的真定人,真定即今河北省的正定县。他青年时代随秦军出征岭南,英勇善战。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岭南设臵桂林,南海,象郡三郡,赵佗被任命为南海郡中的龙川县令。秦始皇死后,农民起义席卷中原,天下大乱。当时任南海郡最高长官的任嚣病危,便把赵佗召到身边共商大计,并任命赵佗为南海郡郡尉。任嚣死后,正值秦末楚汉相争,时任南海郡尉的赵佗趁中原大乱无暇顾及岭南之际,发兵吞并桂林,象郡,于公元前203年建立越国,定都番禺。赵佗自称南越武王。赵佗在位期间,积极传播中原文化,推广铁器和农耕,发展海上交通贸易,促进岭南地区社会历史的全面发展,是岭南开发史上的重要时期。
公元前137年,第一代南越王赵佗去世,由于他去世时已达101岁高龄,其儿子和长孙都先于他去世,所以他的王位交由次孙赵眜,是为南越国的第二代王,南越文王。赵眜在位16年,这位祖籍河北,在广东土生土长的年轻国王,体弱多病,性格内向,贪图享乐,碌碌无为,喜爱服食丹丸以追求长生不老,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他大约在公元前122年就病逝了,经测定年龄仅40多岁。临死前召回儿子婴齐(在汉都长安当人质)继位,为南越明王。
第三代王赵婴齐、第四代王赵兴及第五代王赵建德都比较平庸,没什么作为,对汉朝的依附也越来越深。特别到了第四、第五代王,南越国内部分裂,樛太后和吕嘉之间的矛盾非常深,并最终导致了他们之间的互相残杀,最终被汉武帝大军所败,公元前111年,南越国亡。汉武帝在平定南越后,将原来的南越国属地设臵了九个郡,直接归属汉朝。这样,由赵佗创立的南越国经过93年、五代南越王之后,终于被汉朝消灭了。
关于南越国五代王的陵墓,第一代越王赵佗、第二代越王赵眜及第三代越王赵婴齐生前都筑有陵墓,而第四代王赵兴和第五代王赵建德已近亡国,所以没有建成陵墓。据说南越国前三位君王的墓室里有珍宝无数,三国时孙权派人到岭南到处挖掘,赵婴齐的明王墓就在那时被孙权盗掘,发了一笔大财。而赵佗之墓至今不知所在,已经成了考古史上的一大悬案。
我们今天参观的是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关于这位南越王陵墓的发现,完全是一种机缘巧合。
象岗山原是越秀山西边的一座小山包,明代建城筑路时,使它与越秀山分隔成为一座孤峰。1983年6月,原准备在这里建成一座五星级酒店,但在基建施工中被削去了17米多的时候,挖土机突然挖不动了。原来遇到了一块大石板,动用起重机吊起石板后露出了一条
神秘的地下通道。经过考察和发掘,证明这就是在地底埋藏了2100多年的第二代南越王之墓。
这是岭南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完好、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汉代彩绘壁画石室墓,它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曾被列为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而我们即将参观的南越王博物馆就是以古墓为中心,依山而建,是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个辉煌代表,曾获得六项国内外建筑大奖和“二十世纪经典建筑”之一,2004年入选国家AAAA级景区,2008年跻身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行列。
我们的参观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参观墓原址,第二部分是参观墓中出土的文物陈列。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墓室前,整个墓室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坐北朝南,建墓所用的750块红砂岩石料来自距广州20海里的莲花山,足见造墓工程之浩大。制作大墓的形制是竖穴与掏洞相结合,整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向里首先是放臵随葬品的外藏室,之后用两道石门将墓室分成两部分,前面三室为前室、东耳室和西耳室,后面是主棺室、东侧室、西侧室和后藏室,总共有七室。墓室坐北朝南,南北长约10米,东西宽约12米,墓中有15个殉人,看得出当时南越还有人殉的野蛮风气。殉葬的15人应该是墓主生前的姬妾、侍御和杂役奴隶。(附墓室平面图)
好了,现在就请大家随我顺着墓道走进这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墓室参观吧!
墓道位于墓室的南边,现存长10.46米。发掘的时候上面都是分层填塞的泥土和大石,用以防盗。在墓道斜坡尽头发现有陶鼎、陶罐、铜镜、铜带钩和牌饰等器物。近墓门处西侧
原有一个木构的长方形大“箱”,称“外藏椁”(现已朽),椁内的随葬品分两层摆放,上层有一个木箱,里面装有一组仪仗饰;下层有17个盛粮食、果品的大陶瓮和一架木车模型。“外藏椁”东侧有一个殉葬人,墓道斜坡处还有一个殉葬人,两个殉葬人应该是当时墓主人的“卫士”。
前室是墓主居处的厅堂,与外藏室有一石门相隔,门后设有顶门器。顶门器构思精巧,他的主要作用是防盗,即在墓门内的墓室地面上设臵一斜靠石门背侧的长石条,石条头轻脚重,当修墓工匠离开墓室时,从外侧将墓门关闭,就在墓门关闭的一瞬间,顶门器自动启动,从里边顶住墓门,形成一个坚固的门闩,使盗墓者不能从外侧将墓门推开。由于年代久远,而经受长年累月土石的压力,石门已被挤开,门轴断裂。
大家随我跨过这第一道石门槛,这里是前室。前室顶部用一块大石覆盖,重量达到4吨,发现时已经断裂成多块,经加固修复现移放回这里。前室的四壁及顶部绘有红、黑两色相间的云纹图案作装饰,华丽堂皇,象征主人生前的宴乐厅堂。室内有一殉人棺木,陪葬有组玉佩及铜镜、玉璧等物,从出土的“景巷令印”铜印来看,殉葬人身份应该是南越国处理王室家事的宦官。室内西边出土了车马饰,而引人注目的是,前室还出土两套石砚,砚上留有墨迹,经鉴定,其墨色与前室壁画相同,很可能是描绘壁画后留下的。
在前室的两边,分别是东耳室和西耳室。我们首先看一下,在大家右手边的是东耳室,这里是礼乐宴饮用器的藏所。室中排列三套青铜编钟,两套石编磬及琴、瑟和六博棋等,还有大型的壶、钫、提桶等青铜酒器,反映了墓主人生前过着钟鸣鼎食的奢侈生活。在编磬旁有一殉人,应为乐师。由于年代久远,东耳室顶部的一块盖石断落,砸坏了部分随葬品,现在顶部的穿洞,是发掘时为起吊断落的盖石而开凿的。
我们走到对面看一下,这里是西耳室。这里是储存墓主生前各种用器和珍玩的库房,随葬品多层叠放,原来可能设有木架,但已朽坏,架上的器物也随之倾倒,所以出土时这里的器物散乱在地上相互错叠杂乱无章。出土器物包括青铜礼器、金银饰件、玉石珍玩、车马饰件、铜铁工具等等,它们大多用麻布、草袋、丝绢等包裹好再堆放起来的。
由此可见,南越王墓墓室结构是南越王依据他生前“前朝后寝”的格局修建的一个小型“地下宫殿”,前室象征着华丽的朝堂,朝堂两侧的东西耳室是宴饮礼器和日常用品,那么墓室的后半部分又是做什么的呢?想一窥究竟吧?那现在就请大家随我跨过这第二个门槛,到达主棺室参观。
主棺室是安放墓主棺椁的寝宫。东侧竖臵一座折迭式的漆木大屏风,西侧陈放着成捆成束的铜铁兵器,中间放臵的正是墓主人的漆木大棺椁,发现时,一棺一椁已朽掉,墓主头北脚南,身穿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玉衣的上下和里面共铺垫29块玉璧,头枕丝囊珍珠枕,面部覆盖缀有杏形金片的丝绢面罩,胸腹间佩戴精美华贵的组玉佩饰,墓主腰间两侧各放五把长铁剑,其中一把长1.46米,是目前已知最长的汉代铁剑。棺椁内外放臵了墓主人的大量心爱之物,在墓主的身上共发现有“文帝行玺”金印、“赵眜”玉印,“泰子”金印、“帝印”玉印等九枚印章,而考古学家门正是通过这些印玺而确认埋葬在象岗山山腹深处的这座大墓的主人就是史书记载的南越国第二代王、自称“文帝”的赵眜之墓。
主棺室两边是东侧室和西侧室。东侧室是南越王4位姬妾的葬所,她们都有印玺随葬,身份清楚,这些印章分别是“右夫人玺”、“泰夫人印”、“左夫人印”和“部夫人印”等印章,四位夫人的随葬品有组玉佩、铜镜、铜熏炉等,此外还有一批陶器、漆木器,其中以右夫人的随葬物既多且精,可见右夫人生平是最受宠爱的。4位夫人的木棺已全部朽烂,只有左夫人尚存部分残骨,其余骨殖无存。
西侧室是仆役之所,有7个人殉葬,没有发现棺木,其中北部有2个殉人的骨殖与猪、牛、羊的骨殖混在一起,室内出土有铜、铁、陶、金、银、玉等随葬品125件,其中既有戳印的“厨臣之印”封泥,也有神秘的“六山纹”铜镜和玉卮等,这一切使西侧室殉葬人的身份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最后一个室,后藏室。后藏室是储放炊具、容器的库房,室内共重叠堆放有铜器、陶器130多件,许多器物内盛放有禽畜残骨和海产品等,还发现有多枚“泰官”印文的封泥,说明后藏室的器物是由泰官缄封后下葬的。这批珍贵的饮食器具充分反映了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饮食文化特色。除此以外,这里还出土了两件越式大铜鼎和一件越式大铁鼎(重26.2公斤)。
原来,墓室的后半部分象征着皇帝生活的寝宫,寝殿两侧的东西侧室是后宫姬妾和奴仆的居所,后面是御膳厨房,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整个墓中百位杂陈,吃有山珍海味,穿有绫罗彩锦,闻有钟磬歌舞,唤有妃妾奴仆,行有马车,战有刀兵„„俨然一副前世王宫的鲜活再现。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墓主人身份规格最高的一座汉墓,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石室大墓。当年被发掘的时候,随着新华社消息的播发及《人民日报》等媒体文章的发表,全世界都在强烈地感到中国岭南地区古老文化的震撼!
好了,现在请各位移步随我到《南越藏珍——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馆去仔细地欣赏这些稀世奇珍吧!
篇三:南越王墓博物馆
南越王墓博物馆
编辑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174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博物馆以古墓为中心,依山而建,将综合陈列大楼、古墓保护区、主体陈列大楼几个不同序列的空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突出了遗址博物馆的群体气派,是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个辉煌代表,曾获得六项国内外建筑大奖。博物馆还设有杨永德伉俪捐赠的陶瓷枕专题陈列和不定期的临时展览。博物馆现藏陶瓷枕多达400余件,制作年代由唐迄民国,以宋、金为主,数量之多、品质之精、窑口之广在国内同类收藏品中均属罕见。地 点
广州市解放北路867号
馆藏精品
“文帝行玺”金印,龙凤纹重环玉佩,玉角杯,虎节
门票价格
12.00元
建议游玩时长
2-3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全年皆可游览
本展览分为五个单元:文帝金印、主室瑰宝、墓中殉人、御库藏珍、钟鸣鼎食
帝印的玉印
印台长:2.3厘米 宽:2.3厘米 通钮高:1.6厘米。
这枚玉印是在墓主腰腹位置出土的九枚印章中的一枚。这九枚印玺原来是三个一组用小漆木盒盛放着,后来盒子朽烂掉了。
玉印的印文是阴刻篆书的“帝印”两个字,因墓室进水及年代久远,玉印被浸蚀成黄白色。印钮雕成螭虎形状,装饰有云纹。根据《史记》、《汉书》记载,南越国第一代王、第二代王都曾僭越称帝,在国内使用皇帝的礼仪。“帝印”玉印及封泥的出土是对这一史实有力的证据。
玉盒
玉盒由青玉雕成,盖子与盆身有子母口相扣合。盖面的纹饰分为三区,上面桥形的小钮里所套的玉环可以活动。盒身象个圆碗,也装饰有三圈纹饰。玉盒的玉质温润,内外打磨光洁,雕镂精细。
屏风
屏风是室内陈设的用具。这件屏风出土于主棺室东侧,是我国汉代考古首次发现的实用漆木屏风。
由于出土时屏风部分已朽烂,仅存一些铜构件和漆片散落在地,专家们根据构件的出土位置、构件造型科学复原。
这件屏风不仅规模大,而且结构奇巧。它中间的屏门可以向外开启,两侧的翼障以折叠构件连接,可以展开。它的上部装饰有插着羽毛的朱雀和双面兽首造型的顶饰,中间是红黑两色的卷云纹图案,下部是人操蛇造型的托座。
珠襦组带上的金花泡饰
金花泡的设计和加工十分精细,球面形泡体上的金丝和金珠都是焊接固定的。在20倍的放大镜下,可以清楚地到金花泡的焊接点。它的工艺技术,可能来自古代的西亚地区,是中西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物证之一。
青白釉划花莲叶形枕
元 江西景德镇
长:21.6厘米 宽:12.8厘米 高:13.9厘米
枕面为荷叶形,划出叶脉,枕身中央以堆塑的方式制作出仰覆莲瓣,两边为茎形柱。造型独特。
玺印
“文帝行玺”金印
文帝行玺”金印出土于墓主人的胸部位置。印面边长3.1厘米,宽3厘米
“文帝行玺”金印
,通高1.8厘米,重148.5克,含金量是98%。印面阴刻“文帝行玺”四个字,应是南越文王的发布命令的官印。
金印的印钮是一条游龙,盘曲成“S”形,龙头伸向一角,龙身上的鳞片和爪是铸成后凿刻的,龙腰隆起可以用来穿印绶。出土时,金印印面沟槽及印台四壁都有使用和碰撞的痕迹,显然,是墓主生前的实用物。“文帝行玺”金印主要特点以龙为钮,黄金铸成,僭称帝玺,打破了秦汉时期天子用玺以白玉为材料,以螭虎为印钮的规制。“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也是唯一的汉代龙钮帝玺。[3] “右夫人玺”金印
边长:2.15厘米 宽:2.15厘米 通钮高:1.5厘米 重: 65克 “右夫人玺”金印是南越王墓中出土的出土的3枚金印中尺寸最小的一枚,但为四个夫人中唯一黄金印玺。金印以龟为钮。按照汉代礼制,夫人是皇帝和诸侯王妃妾的称号,可以推断,右夫人等四位夫人的身份是南越国后宫的妃妾。右夫人的随葬品数量多、品质精。汉代以右为尊,说明她应是诸妃之首。[3] 交通 5、7、夜12、42、180、夜
8、夜55到解放北路站下车
乘坐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站E出口
门票
十人以上团体票10元,散客12元。持广州市全免老人证或身份证70岁以上可免票,持有效残疾证、军人证、残疾军人证、广州市中小学学生证或学校证明可免票,广州市60岁以上、外地65岁以上、大学生、外地中小学生持学生证或学校证明半票。开放时间:9:00-17:30,16:45分停止售票进场。
第三篇:南越王墓英文导游词
Nanyue Museum
King [Introduction]
The Nanyue King Museum, formerly named Nanyue Tomb Museum, was set up at the site of the tomb of a Nanyue King, Zhao Mo by name, who styled himself “Emperor Wen ” and was the second king of the Nanyue Kingdom , being on the throne for 16 years in 137 – 122BC.The Nanyue Kingdom was a local state in South China in the period of China’s Western Han Dynasty.It lasted 93 years with 5 kings in succession and submitted to the Western Han in 111 BC.The tomb of Zhao Mo was discovered in 1983 ,20 meters under the Elephant Hill at Jiefangbei Road in Guangzhou.With an area of about 100 square meters.It is constructed with 750 blocks of red sandstones, with 7 chambers in all.This tomb is the most important Han Tomb so far discovered in South China – its size is the largest,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status of its occupant is the highest and the number of historical relics unearthed is the greatest – and so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5 major archaeological finds in modern China.Articles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totaled over 1000 pieces or sets, fall mainly into 4categories: copperware, ironware, earthenware and jade ware.Among all the articles unearthed, the gold seal inscribed with the words “The Seal of Emperor Wen” is the most precious because it’s the first emperor’s seal so far discovered in China’s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Now the tomb and the unearthed artifacts are all on display in the Nanyue King Museum.[Gold Seals]
The gold seal of Emperor Wen unearthed from the Nanyue King’s tomb is the only extant emperor’s seal left over from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Until it was excavated, emperor’s seals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were known only in historical documents.Moreover , the emperor’s seals record in historical documents are said to be made of white jade with a handle of a tiger , but this seal of Zhao Mo’s is made of gold with a handle of a dragon.It was made in the Nanyue Kingdom and was the real that Zhao Mo actually used during his lifetime.Besides the gold seal of Emperor Wen , a gold seal of “ Taizi”(meaning “the prince ”)and z gold seal of “You Furen ”(meaning of the “ wife of the king”)were also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 but they are knobbed with a turtle instead of a dragon.Other gold articles unearthed include gold belt hooks, bubble-like gold flowers and among-shaped leaves and so on.[Silverware]
A white silver box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is quite unusual.It was found in the main coffin chamber, with half of it containing a kind of substance that looked like medicinal pills.Judging from its shape and ornamental design , which are grea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ilverware , and by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pills , archaeologists believe that it is a product of Persia and its contents are a kind of Arabian medicine.Other silver articles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are washbasins,wine-vessels, belt hooks and so on.They were all utensils for the royal family.[Copperware]
Bronze articles excavated from the tomb amount to 500 pieces and more.They are kitchen utensil , tableware , musical instruments , horse cart harness , implements for production and other daily utensils such as tripods , mirrors , basins and candlewood-burners.They are all articles of excellent workmanship distinctive local feature , witch not only represent the technological level of metal-casting of the Nanyue Kingdom but also sere as an evidence for the histo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ity of Guangzhou.One big bronze-basin when unearthed , was found containing bones of pig cow , goat , chicken , fish and turtle , witch is an evidence to prove that these animals were some of the staples of people’s diet.[Musical Instrument]
A lot of musical instrument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east side-chamber of the tomb Among them the one called “Gou Diao” is especially worth mentioning.It is a chime of bronzes , 8 pieces in all , totaling 191 kilos in weight ,with one bigger than other and the biggest one is 64 centimeters high and 40 kilos in weight.On the surfaces of the 8 bronzes are cast with an epigraph “Made in the Official Conservatory in the Ninth Year of Emperor Wen ” , which shows that the instrument was made in Nanyue Kingdom in the year 129 BC.And , although over 2100 years old , the still produce clear and accurate notes![Weapons]
Weapons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are many and varied :dagger-axes , copper sword , iron swords armors and iron spears , to mention just a few.One copper dagger-axes is engraved with an inscription from which we can know that dagger-axes was made in the Qin and brought to the South.One spear is believed to be a weapon actually used by the king himself or for use as an article to be carried by a guard of honor , because it is gorgeously decorated with inlaying gold and silver designs.Besides weapons for combat , a bronze tally in the shape of a tiger was also discovered.The tiger tally was a object of credential issued to officials as imperial authorization for troop movement or for use on diplomatic occasions.It is the only gold-inlaying tiger tally still in existence in China.[Jade ware]
Jade articles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include a jade garment sewn with silk threads , 56 pieces of jade discs(called “bi” in Chinese), 9 jade seals , 130 pieces of jade pendant , jade boxes , jade cups , etc.Using jade garments as cerements for clothing the dead was a practice peculiar to the Han Dynasty.Such jade garments discovered before were sewn with gold , silver or bronze stands.But the jade garment for Zhao Mo was sewn with silk strands – the first and the only one so far discovered in China.This jade garment , 1.73 meters long , is made of 2291 pieces of jade that are strung together with red silk strands , forming different beautiful patterns.Of the 56 pieces of jade discs , 47 were discovered in the main coffin chamber , of witch one is 33.4 centimeter and is the biggest of its kind so far unearthed in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in China.Of the 9 seals unearthed , 3 were found on Zhao Mo’s body and are inscribed respectively with the words “Zhao Mo” , “Tai Zi ”(the prince)and “seal of emperor” , which is an evidence for the fact that Zhao Mo overstepped his authority to style himself “emperor” to break away from the Han exercise local power.[Earthenware]
Altogether 371 pieces of earthenware were discovered in the Nanyue King’s tomb.Among them are 4 pieces of earthen jars and tripods that are stamped with the words “Article of Chang Le Gong”.“Chang Le Gong”(meaning Palace of Everlasting Joy)was the name of the residential quarter for the mother and queen of the Han Dynasty emperor in the imperial palace in Chang’an(the present-day Xi’an).Do these 4 earthenware articles suggest that there was also a “Chang Le Gong” in the Nanyue king palace ? In recent years , archaeologists have excavated on trial 500 square meters of the ruins of the Nanyue king palace in the original site of Guangzhou’s Children’s park.They discovered that the place under excavation occupied just the same position in the Nanyue king palace as the Chang Le Gong was located in the Han imperial palace was located ? These questions remain yet to be decided by further studies and research work.[Sacrificial Persons]
In the tomb , fifteen persons were found buried alive with the dead : one in the front chamber , who was perhaps a eunuch;one in the east side-chamber , who was buried together with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was probably a musician;four women in the east side-chamber , who were concubines of the king;seven in the west side-chamber , who were found staying together with kitchen utensils and would be cooks or kitchen helpers;two in the passageway , possibly guards of the tomb;and one in the outer coffin , probably a cart-driver.The institution of burying the living with the dead sovereigns had prevailed in Center China during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1766-770BC.), but was on the whole abolished in the Han Dynasty(206BC – AD220).The discovery of the sacrificial persons in the tomb of the Nanyue king shows that this cruel and savage institution was still practiced by the ruling class of the class of the Nanyue Kingdom.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简介]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中国西汉时期南方的地方政权南越国国王赵昧的陵墓。南越国传五代历93年,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归属西汉。赵昧是南越国第二代王,汉武帝建元四年继位,称文帝,在位16年(公元137—122年)。
南越王墓于1983年发现。陵墓深入地下20米,用750多块红色砂岩石筑成;面积约100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共七个室。此墓是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墓主人身份最高的一座汉墓;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套),以铜、铁、陶、玉四类物品为主,其中“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出的首枚“皇帝”印玺,最为珍贵。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考古的五大新发现之一;陵墓现已辟为博物馆。
[金印] 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在传世或发掘出土的秦汉印章中,未见其他皇帝印玺,只有文献记载;而且文献记载的帝印都是白玉质螭虎钮印,而南越国赵眛这枚帝印却是金质印、螭虎钮印,是南越国自铸、赵眛生前实用之印。除“文帝行玺”金印外,墓中还出土了“泰子”金印和“右夫人玺”金印,但不是龙钮,而是龟钮。另外,还有一些金质饰品,如,金带钩、金花泡、杏型金叶等。
[银器] 墓中出土的一件白色的银盒特别引人注目。此盒出土时在墓主棺室,内盛半盒药丸。该盒从造型及纹饰工艺特点来看与中国传统银器的风格迥异;经化学分析和专家研究,认为是波斯产品,里面的药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药,因此该银盒为海外舶来品。墓中出土的银器还有银洗、银卮和银带钩等,都是南越王室的专用器具。
[铜器] 墓中出土的铜器多达500件;有厨具、饮食用具、乐器、车马器、生产工具及各种日月器具如铜鼎、铜镜、铜鉴、铜熏炉等,不但品种数量多,而且制作工艺精湛,极具地方特色;它们不仅反映出南越国当时的铸造技术水平,而且是广州建城历史的重要物证。其中一铜鉴(深鼓腹大盆,可用来盛水或食物)出土时盛有猪、牛、羊、鸡骨和鱼、龟等水产,说明这些东西是当时的主要食物。
[乐器] 南越王墓东耳室出土了一批各式各样的乐器,如钮钟、角钟、铜句耀等;出土时旁边还有一名殉葬的乐师。其中一句耀上刻有“文帝九年乐府工造”的字样,说明此乐器是公元前129年制造;经测定,此句耀音质尚好,仍可演奏,弥足珍贵。
[兵器] 墓中出土了一大批各式各样的兵器,如戈、铜剑、铜虎节、铁剑、铠甲和铁矛等。其中一把铜戈上刻有“王四年相邦张义”的字样,说明此戈是秦惠王时由张仪监造、由秦带入南越的。出土的铜虎节是一件国内仅存的错金虎节。节是外交和军事上的信符,可以用来征调战车和士兵。兵器中有洗错金银图纹的铁矛;从其华丽的装饰上看,此铁矛应为南越王自用的兵器或用于仪仗。
[玉器]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器有一件丝缕玉衣、56件玉璧、9枚玉印章、130多件玉配以及玉盒、玉角杯等。玉衣是汉代特有的丧葬殓服,通常为金缕、银缕或铜缕,而南越王墓出土地玉衣却是丝缕,为首次发现,也是至今发现的唯一的一件丝缕玉衣。整件玉衣全长1.73米,共用玉片2291块,用朱红丝带粘贴,构成多重图案,色彩鲜艳夺目。出土的56块玉璧中有47块在主棺室;其中一块直径达33.4厘米,是我国考古出土玉璧中形体最大的一块玉璧。9枚玉印中有枚分别刻有赵昧、泰子、帝印字样,均出自主棺室墓主的身上,是赵越称帝物证。
[陶器] 南越王墓出土陶器共371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打上“长乐宫器”戳印的四件陶鼎和陶瓮。长乐宫本是汉代首都长安的皇宫里最重要的宫殿,是汉皇帝和太后居住的地方。这四件有“长乐宫器”戳印的陶器是否说明南越国宫殿里也有“长乐宫”?最近,考古工作者在广州原儿童公园东边试掘出约500平方米的南越国宫殿遗址;此处在南越国宫殿中的位置正好与长安汉皇宫宫中的长乐宫所处的位置相符,它是否就是南越国宫殿中的“长乐宫”?此推断还有待证实。
[殉人] 南越王墓中共发现15具殉人。前室一具,身份是“景巷令”;东耳室一具与乐器同出,可能是乐伎;东侧室有四具,为南越王的夫人;西侧室有七具与厨具同出,可能是厨师或杂役;墓道中有两具,可能是卫兵;另一具在外藏室中,可能是车夫。活人殉葬现象商、周时期曾在中原地区盛行,但至汉朝时已基本不存在。南越王墓中发现众多殉人,说明这种残酷的殉葬制度当时仍被南越国统治阶级所沿用。
第四篇:参观南越王博物馆心得3
参观南越王博物馆心得
今天小主人报的所有队员们来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了解探索。
首先小记者集合在一起。有三名同学勇敢地进行播报,播报完毕后我们到录像厅看录像,录像主要是讲家如何把文物挖出来的……
看完录像,讲解员阿姨带领我们到南越王的墓址,据阿姨讲,这些文物就储存在象牙山里。1983年的时候,广东省政府在象牙山上搞地建,建旁边的大楼打地基的时候,就发现了南越王的墓。我们从墓道去到各个室,墓道两旁有许多大石块,在墓板下工作人员发现了两具尸体靠在墙上,专家认为,这两具尸体应该是两位士兵。从墓道向前走,也发现了一具尸体,这具尸体手上拿着一个玉玺,据上面的字推测出这时当年的管家。在旁边一个房门里放着许多乐器,还有一具尸体,据工作人员推出他是一位乐器师。在另一房间发现南越王生前所使用的生活用品,就是当年发现南越王的地方,由于他的馆衣是木头做的,所以出土时已经腐烂了,他身穿的衣服发现了玉片的原件,上面还有一些丝绸。再前走几米,左右有两个小房子,在右边房子里发现有四具尸体,这四位尸体是南越王的妻子。这四位夫人,其中一位夫人手里拿着一柄纯金的,其它三位夫人拿的是金的。左边的小房也有四具尸体,这四具尸体是奴才,因为他们手上拿着碗、碟子、高脚杯。
接着我们去参观陈列楼,里面的珍宝形态各异,都是无价天宝。然后我们又去各个陈列室,里面都是香港雕刻家送给南越王博物馆的礼物,它们分别是虎威枕、把脉枕……
最后我们通过采访工作人员,更加加深了我对西汉时期的社会制度,风俗人情等的了解。对我今后学习历史有了更大的帮助。
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小学
二年级一班
郭子凡
2012-4-20
第五篇:赴华池县刘南沟小学实践团队活动总结
赴华池县刘南沟小学实践团队活动总结 赴华池县刘南沟小学实践团队活动总结
即使多年以后,我们也难以忘怀那样一段刻骨铭心的支教经历。在大一暑假那个炎热的夏天,在简陋的刷着墨汁的黑板的教室里,我们手里捏着零碎的粉笔,忘记了额头和后背冒着的汗滴,依旧美滋滋地在黑板上书写着自己内心真诚赠于面前这群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孩子绚丽的青春赞歌。
— 题记
这次活动主要是由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学生组成12人的团队,于7月10日赴华池县刘南沟小学对1-6年级约40名学生进行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支教活动。对于毫无经验的我们而言,只有一个愿望: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山区的孩子带去哪怕一点点的改变。当然任何事情不是一腔热血即可,必须克服每一步的困难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坚信自己用心的教育一定能滋润大山里正急需自然甘露而茁壮成长的小树苗们。
离开的时候天气燥热,还掉了几点雨,火车站里黄色衣服的身影引来行人的好奇,嘈杂的车厢哐当哐当的响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下午四点我们才几经辗转到达小镇,物资还没采购齐全,山雨就倾盆而下,而我们离目的地还有18公里的山路,同时我们还错过了每天只进一次山的便民车,这样的开始并没有让我的队友畏惧,当我们到达学校时迎接我们的是热情质朴憨厚的赵校长,还有这所被群山环绕的孤零零的学校。因前期沟通顺畅,校方大力支持的缘故,我们期待已久的学生在11号早上八点钟陆续来到学校,他们拎着书包躲着我们跑到教室,大雨冲过的山路泥泞程度可以从孩子们鞋子上裤脚上找到答案,就这样没有预兆,没有通知,支教活动就这样拉开帷幕。
支教期间,每天六点钟敲响的钟声代表着新的一天。我们每天除了给学生们上基本的文化课之外,还给学生开设了音乐、舞蹈、手工、美术、武术等课程。到了晚上,我们开了工作总结会议之后,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任务,有的写日志,有的写会议记录,有的写调查报告。我们每一天的目标都很明确: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进步。上课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针对他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去进行区别教育,对学生的了解是上课成败的关键,只有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生渴望的教学方式,才能上好每一堂课,我们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和学生沟通、交流,聆听孩子的心声,打开他们的心扉。上课第一天就发现很多孩子都很内向,很害羞,连自我介绍都不敢站起来说,当时我就想或许可以在课前三分钟左右开展课前演讲活动,当然低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不是很好,我就鼓励同学们可以随便讲些小故事。对于内向的学生,我们给他们支持与鼓励,了解他们的心声,拉近和他们短距离,在队友们的带动和鼓舞之下,学生们一天比一天开朗,一天比一天活跃,积极回答问题的情况多了,和老师的主动交流也更多了,这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在后期的一次活动中这种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下乡活动中的支教环节,给全体队员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我们共开设了2个班,教学活动的第一天学生很少,慢慢的就增多起来,还有附近其他的学校学生慕名而来,这给我们的活动也带来了很多动力,同时还有很大的压力,大家面对这些压力更是充满了热情和责任,我们积极的抓住了这次锻炼机会,更好的帮助这些求知好学的山区孩子。山村的孩子在德智体美等综合能力方面有很多欠缺,我们开设了英语、音乐、美术、舞蹈、武术、手工、五步拳等多门课程,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知识,在主要的语数外方面,我们开设了很多辅导课来进行专 门的辅导。每天都完成了教学内容并做好工作总结。随着支教活动的不断展开,全体队员积极主动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山村内外课堂的状况和身心状态,共同合作,提出有效改进方案,使得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为期十天的短暂日子支教活动中,全体队员发挥自己的特长,相互协作,运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具体的实际出发,认真实践和总结。支教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在与孩子们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里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部分学生的父母亲外出打工一年回家的次数连两次都没有,还有5个学生父母双亡,唯一的亲人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很多孩子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在学校,老师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主动去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心里真正的需要,去帮助他们,辅导他们。期间有孩子给我们写过纸条:老师,我特别想念我的爸爸妈妈,我想让爸爸回家多陪陪我;老师,其实我不太想上学,不是因为路远,不是不喜欢老师和同学,每天我一去学校家里就剩奶奶一个人了,我一走她就连说说话的人都没有了;老师,你们来了我们很开心,能不能多留几天,我们可以不要暑假……
学校里也没有完善的教学设备,学生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同时也住在这件教室里,大夏天去摸学生的床褥,很潮很潮,一张黑板坑坑洼洼就是一面墙壁上刷了墨汁而已。而在今年春天之前他们还是住在窑洞里支着几张木板的大通铺。通过了解我们知道,其实也有一些爱心人士在为学校捐款捐物资、捐教学设备。但校长说他们最缺的是老师,是的,如果没有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再好的校舍不过是一些砖块房子,而那些多媒体设备大多没有拆封,放在窑洞里,因为没有人会教,落了厚厚的一层土。而这里会其他才艺的老师就像和大熊猫一样的稀缺。这和城市里的学生的学习条件有着天壤之别,这样的学习环境很恶劣,但学生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们都深深感动了。我们都希望在这短短的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能尽可能的多教给他们一些知识。但我们也明白,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更需要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而这些对于一所只有七位乡村教师的学校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没有设备,没有经验,赵校长对此状况也是无能为力,在结束的时候他多次提及希望我们能多几次机会去给孩子们上课。我的一些朋友和同学问我说,在教育资源本就匮乏的山区里,你为什么非要带着你的队友去让那些孩子会画一幅画,会唱一首歌,会做一朵小花儿呢?后期思考过后我给自己的答案是:因为我们面对的百分之六十其实都是留守儿童,而这些孩子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学校几乎是他们受到教育和情感疏导的唯一地方。但是音乐,美术等这样的课程恰恰在这个层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为这些课程的开展,有很多孩子真正自信快乐,学的有礼貌了。
在支教期间,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要上完一堂课不难,可是要上好一堂课却要求我们花大力气去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基于这种考虑,我们认识到,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我们,对于教学工作,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态度要虚心,学习要刻苦,钻研要踏实;同时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们又应该为当地学校的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为新课程的实施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活力!这样就要求我们更加把教学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首要的工作去抓!生活: 可爱的刘南沟,难忘的短暂的十天。在这里生活是美好的。学校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深受感动。每次见到我们都会问寒问暖的赵校长;每天给我们和留宿学生准备饭菜的食堂阿姨;经常去串门的缪老师一家;还有很多很多的学生、老师都给了我们亲人般的关心。有一个女孩叫王桂香,我们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几乎不理我们,无论跟她说任何话,她就像听不见一样。因为其实我知道因为爸爸去世了,妈妈改嫁了,而这个孩子已经学的拒绝跟外界交流。就在8月1号,我跟着别的团队又一次去了刘南沟小学,刚到校门口的时候不知是哪个提前发现我的孩子去叫伙伴们,所有的孩子们一下涌出来围着我喊着老师你真的来啦。而王桂香在花园那儿,看到我的时候她七拐八拐的往我这儿跑,结果她跑到我面前举着三个棒棒糖说,姐姐,这是前几天爷爷在庙会上给我买的,你先吃。
队员一起走过了近10天的三下乡历程,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共同的语言,形成了很大的默契,我们像是一家人一样,一起面对,互相鼓励和打气,一起吃苦,一起收获。从团队三下乡项目申请成功后,队员们齐心协力,意志坚定,战胜种种困难,一起走到最后。我们每个队员心中都有着强大的团队意识,每一个工作日,我们分工协作,完美完成教学工作,每天工作结束后我们都会即时开一个总结会议,针对当天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找出应对措施和方案。一天的工作圆满成功后,我们都会以最饱满的激情来迎接明天的到来。每天的工作,我们都时刻保持着严肃、谨慎的态度,我们在每一场活动开始之前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每一个队员都认真备课,认真整理调研资料。
支教的生活多么的美好!从陌生到熟悉,到最后终究要分别。我为我的支教生涯感到自豪。支教工作结束了,但每每看到与孩子们的合影照片,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心的深处又会生出几多情愫,孩子们还好么?最后我要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机会去完成自己的支教梦想;感谢学生会给我这样的机遇让我去大胆的历练自己;感谢我的队友从始至终对我的鼓励与信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