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房地产广告卖点的传播数量策略
在进行房地产广告传播策划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确定广告卖点的数量,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媒体因素
视听媒体,如电台、电视,一般广告费用昂贵,广告时间短,信息容量小,卖点就不宜过多。印刷媒体,如报纸、杂志、单张、说明书等信息容量大,可反复阅读,卖点可多一些。特别是索取式说明书,由于一般能主动地去索取者都会想全面地了解该楼盘,卖点应周全细密,疏而不漏为佳。
2、主卖点影响力的大小
主卖点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卖点中最为重要的卖点。主卖点的影响力是指主卖点对消费者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力。如果主卖点对消费者的影响力非常大,则其它辅助性卖点(或称次卖点)则可相应地减少到最少的限度。主卖点的影响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的需求度和可信度的大小,一个主卖点的需求度和可信度越大,主卖点的影响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主卖点的影响力越大,次卖点就要或必须要减少,否则就会因次卖点过多而影响了主卖点的传播效果,削弱了它的影响力。同时,我们也极有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主卖点的影响力可以很大,但由于模糊不清,过于朦胧,而影响了效果,这时就要将它加以“放大”,使其清晰化。
3、报纸广告传播方式
房地产报纸广告的传播方式常有系列式和一版式这两种方式。所谓系列式是指将所要传播的广告内容先集中起来,然后像切蛋糕一样,把它切成多份,每次传播一份,进行有计划、连续性地传播;而一版式,则无需切成多份,仅将所要传播的广告内容集中在一个版面,有计划地反复传播。一般来说,系列式广告由于可容纳更多的信息量,总的卖点数量可比一版式的多些,而一版式的则应尽量少些、精简些。
第二篇:房地产广告卖点策划
房地产广告卖点策划
第一大类卖点 楼盘品质
在一个购房排队的年代,楼盘的品质与服务,成了发展商的恩赐,房地产的热潮下,从未有建筑与地产教育和经验的策划大师,被我们的发展商当神崇拜,在崇拜中迷失了方向,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过剩经济,产品时代与营销时代似乎是一个循环,当一切回归本然时,产品品质就是决定购买行为的最终要素。
卖点构成:
地段优势:地理区位、公共设施、交通方便、自然景观
建筑设计:户型特点、建筑风格、高实用率、空中花园、错层跃式、超宽阳台、飘窗
园林配套:主题园林、配套设施、联办名校、大型超市、车位比例、会所、泳池、户口
规划设计:小区规模、低密度、楼间距、绿化率、阳光车库、超高楼层创新技术:小区智能、隐型梁柱、净水系统、生态环保(绿色社区)、抗震技术、预应力
装修建材:豪华装修、进口电梯、新型建材、优质厨柜、名牌洁具、附送家电
一、地理区位
“房地产第一是地段,房地产第二是地段,房地产第三还是地段。”这句名言据说出于华人首富李嘉诚。风花雪月的短暂之后,是日复一日柴米油盐的生活,工作生活的便利,是人民群众购房的首要条件。
卖点构成:
老城新生活、CBD社区、奥运村、地铁口、商业街
二、户型特点
“去不去、广告树,看不看、看环境,行不行,在户型,定不定、看价格”,多年来,户型因素一直占据上海人购房因素第一位。
卖点构成:
动静分区、厅房方正、开间合理、一梯两户、南北对流、阳光梯间、户户有景
三、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资源永远是人类最稀缺的资源,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曾经的都市繁华之梦,梦醒之后,是石屎森林的围城之困,与在车中坐等时光流失的心痛,都市的小资在不远千山万水的疲惫中旅游时,先富起来的人们,在自己的院子里享受湖光山色、临江闻涛。
卖点构成:
海景别墅、临江豪宅、半山社区、湖景洋房
四、主题园林
从古人的“天人合一”到今天的“生态住宅”、“绿色社区”,建筑与环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永远是最美的画卷,当社区园林成为城市中的风景之后,每一个人都希望自我成为这风景中最美的风景。
卖点构成:
人工湖、中心花园、园林规模、主题园林、艺术园林、自然园林、树木卖点、欧陆园林、澳洲风情、英伦风情、荷兰农庄、加拿大风情园林、新加坡式园林、苏格兰牧场、岭南园林、江南园林、亚热带园、海滨风情、热带园林
五、建筑风格
经典的建筑,不同的流派,留给后人丰富的知识财富;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玩,建筑也是一种艺术。当欧美富人把名建筑师设计的别墅作为收藏品时,我们的楼盘也在让客户在居住中感受艺术,在艺术品中享受生活。
卖点构成:
异国风情:欧陆风格、威尼斯水乡、德国建筑、法式浪漫、欧洲城堡哥特式、意大利巴洛克式、拜占庭式、和式、东南亚风格
民族建筑:江南民居、岭南建筑、新四合院、水乡风情、徽派建筑、建筑风水
流行风格:古典风格、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新理性主义、解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白派建筑、简约主义、流线造型、六、建筑布局
卖点构成:板楼、点式、蝶型、Y型、塔式、风车型、品字局、星座型、第二大类卖点 文化社区
人与自然的和谐必然促进人与人和谐,社会和谐包含着尊重自然的基本诉求;社会和谐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是一种自我超越的生活方式。
一 人以群分
昔日孟母为了选择一个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不惜“三迁”。为居民提供适合他们的文化、娱乐、休闲场所、设施与平台,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就是社区文化建设。
卖点构成:儿童兴趣班(舞蹈、音乐、外语、钢琴、电脑等)、妇女会、老年书法协会、棋牌乐、自助游、雀友、青年山鹰社、车友会、音乐发烧友、球迷协会、垂钓会、私家农庄、美食街、名犬俱乐部、小鸟天堂、海归园、外语班、电脑培训、创业会
二 楼以类聚
不同买家对住宅品质的要求也不同。所谓好的产品,就是最适合某种类型的人的楼盘,社会是有阶层的,楼盘也是有阶层的,居住社区往往是身份象征。今天,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有权选择整洁、优美、文明、安全的居住环境。
卖点构成:
Townhouse、独立别墅、大户人家、空中别墅、金领社区、叠加别墅白领公寓、小户型、国际化社区、国际公寓、领事社区、外销楼盘、酒店式公寓、商务公寓、产权式酒店、商住两用、经济适用房
三 生活方式
本来买的是一座房子,却给了我梦想的生活,地产改变的不仅仅是居住。卖点构成:
新住宅运动、居住郊区化、新都市主义、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5+2度假、**生活宣言、第三大类卖点 品牌服务
一 企业品牌
交易在信息的不对称,决定了房地产是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在这个缺乏诚信的社会中,烂尾楼、假按揭、面积缺水、豆腐渣工程泛滥的年代,善良的中国
人愿意高价购买品牌企业的楼房实属无奈抉择。
卖点构成:
发展商规模、公司荣誉、政府支持、已交付楼盘、资金实力、公司管理
二 物业服务
房地产与建筑业交付的产品都是建筑,建筑业属生产部门,第二产业;房地产属服务产业,第三产业。“产品就是服务,服务就是产品”,地产公司的口号虽然动听,要真正提升服务水平,首先还得将“物业管理公司”更名为“物业服务公司”。
卖点构成:
五星级服务、酒店式管理、英伦管家、公寓式管理、香港**公司物业管理顾问
三 复合地产
“体育产业+房地产业”让奥林匹克花园一夜成名,“跳出地产做地产”是碧桂园的聪明绝招,将体育、教育、旅游与地产结合的楼盘比比皆是,是非成败皆有之,不过成功背后又有大师指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非常符合国人审美观点。
卖点构成:
名校教育、国外学分、旅游地产、体育健康、音乐艺术、建筑风水、民族传统、时代科技
四 产品升级
以前的房子已经很好,现在和将来的更好,就象电脑软件升级一样,谁会否认XP版不好过WINDOWS98。
卖点构成:
**小区升级版
五 产品的感受价值
卖点构成:
身份地位、成熟社区、社区安全、国际大师(公司)设计、第四大类卖点 媒介策略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何况夸你的是人民最信赖的媒体。
卖点构成:
报纸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广告杂志、电台广告
新闻报道、广告软文、电视论坛、专题节目、名人专访
第五大类卖点 促销活动
卖点构成:
庆典活动:奠基仪式、内部认购、公开发售(分期)、热销加推、样板房开放、外立面呈现、封顶、竣工、交楼、节假日、公司或楼盘周年
折扣让利:庆典折扣、尾房折扣、价格卖点、付款方式、折扣促销、送礼促销、特价单位促销、竞价拍卖、送花园、巨奖促销、送物业管理费
名人效应:名星汇演、名人推介、官员视察
社会活动:模特选美、文艺表演、各类比赛、公益活动
借势促销:奥运会、世博会、电影首演
联合促销:车房互动、英语教材、移民、招生、儿童活动、鹊桥联议、第六大类卖点 情感关系
卖点构成:
天伦之乐、夫妻情深、父母之恩、业主介绍、关系客户、全员营销
第七大类型点 投资价值
卖点构成:
租金回报、升值潜力、规划前景、第八大类型点 现场包装与户外广告
卖点构成:
工地围墙、引导罗马旗、平板广告牌、灯箱、条幅彩旗、气球、拱门、高炮
第三篇:房地产广告策略
房地产广告策略
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影响舆论,博得社会支持,推进一项事业的发展等。广告信息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招贴及直接邮递等,传递给它所想要吸引的观众或听众。
一、房地产广告的基调
基调是指与客源定位、产品定位和竞争定位相符的,带有所处地域的时尚特征,融合广告策划的创意风格,并且贯穿于房地产广告设计和广告实现始终的广告表现的总体方针。
(一)广告基调根据客源定位确定
广告是一种广而告之的行为,广告客体是我们要争取的客户,他们的个人情况,以及一切他们获得信息的方法和方式,一切他们有可能获得信息的时问和空问,都是广告策划中进行决策、明确广告基调的重要依据。
一般而言,对于已处于整个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后期的广告设计而言,它的目标客源由产品功能和产品档次确定。前者区分客户的种类,后者区分客户的质量。
(二)对产品的理解也是确定广告基调的重要方面
产品的生命力在于产品的特色,在为客户服务的同时,怎样将产品的特色在介绍中尽可能地展现出来,并因此权衡广告基调,是确定广告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房地产竞争情况对房地产广告基调产生影响
根据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对比情况,往往会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是以强抗强,让别人的广告为我宣传。这时候,两者的广告基调可能类似,但这时广告基调的产品基础一定要优于竞争对手。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被打倒,反而会借力使力,居于上风。二是趋强避弱,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当面临同样的地区,类似的产品,大家的广告基调又都是很温馨的时候,则即将推出产品的基调的确定,应该是有所变化的,以突出自身的特色。
二、房地产广告的诉求点
“所要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信息”是任何一则广告所必不可少的内容,具体产品的内容表达,总有它的主题,而这个所要表达的内容主题,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广告诉求点。
(一)广告诉求点实质上是产品的比较强项
现代商品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同一个产品可能存在着成千上万个竞争对手,房地产市场同样也不例外。这种情况的蔓延结果,便是现在几乎没有一则房地产广告是仅仅要告诉客户“我是什么”,而是更侧重于表现“我为什么更值得你选择”。事实证明,广告制作也只有这样,客户才能被你吸引,进一步咨询洽谈才可能进行,最终的消费行为才可能产生。
(二)最强的诉求点应该与客户的需求一致
房地产的构成因素成百上千,每个人都可能对某个方面的情况特别关注,但大家对一些最根本因素的看法则基本上是相同的,例如地点、价格和户型。同时,因为广告总是面对主流客源的,所以这些共同点便成了广告诉求的主要方向。
最有效的诉求点是客户最关切的地方,同时又是自身产品的比较强项,才能有效吸引顾客,提高广告效果,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
三、房地产广告的创作
房地产广告策略的出发点是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最终促使消费者购买房地产商品,因此房地产广告的设计一定要易于理解、易于记忆、易于接受。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在房地产广告创作上下功夫。
房地产广告设计,是由广告内容的结构、文字的表达以及画面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组成。房地产广告设计技巧的运用,就是为了求得对广告简洁清晰、生动和完整的表达,使之成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
每一个房地产广告作品都有一定的风度格调,这既取决于广告制作人的业务水平和艺术表现手法,也取决于特定房地产本身的特点,一般来说,房地产广告的创作风格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规则式风格
这种创作风格有点近乎公式化,在格调上比较正规、刻板。前几年国内大多数房地产广告是采用这种方式,这种广告对房地产名称、地段、类型、价格、付款方式等进行平铺直叙的介绍。比如,“××小区由××房地产公司开发,地处××中心地段,邻××商业街,设施齐全,配套完善,房型一室一厅至三室一厅多种款式,精心设计,实惠价位每平方米××元起,现场售楼处地址××,电话××”,再加一张区域位置图和一张房型图,这就是规则式房地产广告的基本格式。这种风格的好处是内容具体,介绍比较全面,缺点是平淡枯燥,缺乏特色,缺少吸引力。
(二)理性感化风格
这种风格被广泛运用于房地产广告的创作。其特点是广告从文字表现力方面打动消费者的情感,通过理性的感情诉求去改变消费者态度,这要求广告的创作者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天才,巧妙地述说、戏剧性地显示、绘声绘色地描写其房地产的优点和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和好处,促使市场潜在需求变为立即购买行动。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
1.情景式广告:常以房地产的真实情景创作广告,使消费者有设身处地的感觉。如某城市花园的电视广告,通过对住宅区内各项方便的生活设施的现场拍摄,突出了其硬件一流的特点。
2.诱导式广告:直接从满足消费心理、需求心理和购买心理来付诸广告语言文字表达的。
3.证言式广告:其特点是把广告诉求的语言文字直接以已购买者推荐的口气来表达。
四、房地产广告媒体
选择广告媒体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目标顾客的习惯--更多接触哪种媒体;广告内容--需要详细的信息资料还是一般的宣传;费用高低--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广告媒体大致分为印刷媒体、视听媒体和户外广告等形式。
印刷媒体信息记录全面,具有可保存性,可多次反复阅读,公共印刷媒体还具有可信度高、传播面广等特点。房地产企业广告宣传最好使用在目标市场范围内发行面广的那些报纸、杂志,因为房地产是各行各业、各家各户都必然涉及到的资产,所以不宜在过于专业化的报刊登载。在目前广告铺天盖地的情况下,最好有专版,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此外,由于房地产的地域性很强,所以在一定范围内采用其他一些印刷方式进行宣传也是合理可行的,如售楼书、宣传材料等。
视听媒体具有主动刺激性的特征,普及面广,但稍纵即逝,需要查阅房地产有关资料时,往往就无能为力了,并且费用较高,所以我们见到的房地产视听广告并不多见,通常只在对项目做一般性宣传时应用。
户外广告也是可以采取的一种方式,尤其在房地产所在地设置户外广告,有时能起到不错的广告效果。现成广告牌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户外广告。
第四篇:房地产广告营销策略浅析
房地产交易通常分为预售和现售两种。为了促销,不论是预售或是现售,发展商都需要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广告宣传,尤其是在预售阶段,广告宣传就显得更为重要。生动、形象的广告宣传可以有效地推出销售工作,所以,不管是发展商还是代理商,都会遗余力地作房地产广告。但是,不切实际的广告和夸大其词的广告往往会给购房人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有的广告与其说是夸张的宣传,还不如说是虚假广告或是骗人广告。这些虚假的广告会出自不同的渠道:
一、来自发展商。有的发展商售房心切,在制作广告时不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去办事,而是片面追求表面文章,诱导购房人的购买欲望,如把房屋坐落的位置或离某个建筑物的距离描绘得好像近在咫尺,“某某花园距某某地仅15分钟车程”等,实际上也许半个小时也到不了。有的发展商作完广告后并不遵守广告上的承诺,而是随便改变建筑格局或装饰材料等。
二、来自代理商。应该说,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大总值发发展商在作广告时还是遵守广告内容要真实的原则的。但在代理商方面,暴露的问题相对就多一些,房地产销售代理这个行当在我国还属新鲜事物,相应的有关法规政策也不完善,难免某些代理商为了追求高销售额,去作富有刺激性的广告。在房地产交易中,代理商的活动可以说是短期的,或者说是一时性的,购房人认购房产并签订了认购书后,代理商的任务就是基本完成,这种情况使得代理商比较容易采用夸大其词的广告有的代理商在报纸上或在介绍材料中还会宣传许多项发展商从来没有打算提供给购房人的条件,例如装修的标准、提供的服务等等。
三、来自广告公司,无论是发展商或者是代理商,都有可能直接请广告公司作售楼广告,有的广告公司往往从广告的效应出发,不考虑房地产广告的实际后果。广告公司通过电视、报纸、杂志或其他各种宣传媒体,在广告中极有诱惑力地大肆渲染,使许多购房者误入歧途。作为购房者,特别是期房的购买者。不可能像在商店里买东西一样看到实际商品再买,大都是凭文选的宣传去认购房地产。售房广告的宣传或是承诺,诱导他们作出购买的选择,一旦他们付了楼价款,等房屋竣工交付使用时他们会发现,实际情况与当初的售楼广告或介绍材料相距甚远。出现这种情况时,购房人找发展商询问原因,发展商会将责任推到代理商身上或广告公司身上。也有的发展商或代理商会解释说广告只不过是宣传而已。根据我国广告法有关规定,发布虚假广告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贪污承担连带责任。所以,不管虚假广告来自哪一条渠道,最终发展商都要负法律责任,因为发展商有责任、有义务对所有广告最后把关,所有的受到虚假广告欺骗的购房人最终都可以把责任归到发展商身上房地产广告策略
一、广告在房地产中的作用在房地产项目的销售过程中,广告的作用就是“巧传真实”。就是以深具吸引力,说服力及记忆点的广告语,以最震撼人心的方式把产品中与消费者最相关的部分,即所谓“真实”的东西巧妙地传达给消费者,这个“震撼人心”表现在三个点上,即相关性(Relevance),原创力(Originality),震撼力(Impact)。在实践中,这两者往往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例如,不少创意导向的广告公司长于创意手法,但在销售点子上不甚高明,有些广告公司擅长销售点子(说什么)却弱于创意手法(如何说),而针对房地产这种直效性非常强的产品,我更加坚持“创意与策略”或“策略性创意”。这是永远不变的结构。这其中“真实性”永远要放在第一位,而“创意”则是广告全部的生命力和灵魂。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五篇:现代广告的意识传播策略
现代广告的意识传播策略
现代广告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且无所不在,而且正越来越深入地进入意义生产这一领域,广告不仅仅“广而告之”产品与服务,还在指引人们购物的同时输出某些观念,给人们以意义,给人们以种种美梦和由这些美梦所标识的生活方式,并试图速成某些惯例,把消费者纳入这一“意义”框架。换言之,广告首先推介和生产利益,这些利益包括大众在消费这些产品的使用价值时获得的实际利益,还包括他们同时获得的某种“精神享受”,并把这种双重满足或通过广告词直接言说,或通过营造氛围实现 “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其次通过在大众媒体上的广泛传播,通过把受众建构为广告主体,使创设的某种观念化的说辞和极具诱惑力的意象推广到大众中去,竭力使之成为大众的利益和观念,在此广告完成了它的意识的制造和传播。当这一观念或意象成为大众或某一群体的自觉不自觉的观念或意象时,意识形态便发生了。
正如理查特·奥曼所言:最常见的意识形态策略,就是说明这个群体的利益怎样“真的”大体上等同于社会的利益或者人类的利益。① 换言之,最常见的广告意识形态策略,就是说明广告角色的利益(广告主的利益)怎样“真的”大体上等同于广告受众的利益乃至社会或人类的利益。本文试从广告言说的意识形态化和广告受众的假想主体化来探讨广告颇为“成功”的意识形态策略。
广告言说的意识形态化: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界定游离于两种意见之间。其一,一种某个阶级特有的信仰系统;其二,一种可能以真实的或科学的知识相矛盾的幻想信仰系统,即伪思想和伪意识。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阿尔都塞则认为,意识形态不存在真实与否,他将其定义为“个人同他所存在于其中的现实环境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②以此来认识广告意识形态不无道理,因为看似虚拟的广告世界中充斥着“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广告意识形态更有其独特性。
广告在它的各个历史时期,从未像现在这样进入商品使用价值之外的现实世界:功成名就、下岗待业、奋斗拼搏、甜蜜爱情,入世、申奥、伊拉克战争、文体赛事,广告为每一件产品都粘上了通向现实世界的无数链接,广告的触角已深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当然,在广告世界中,“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并不同于阿尔都塞的相关本义,他认为意识形态是无意识的,而广告意识形态所提炼或创设的这种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则是完全有意识的,有着其明确的目的。它在提倡“送礼送健康”的新观念时,目的直指“收礼只收XXX”;它在儿子因疏忽了对父母的照顾而心怀歉疚时,借小孙女之口点题:小“为什么不给爷爷奶奶买XXX?”这种借天真的小女孩之口说出的话犹如道德拷问,质问着对父母的不够孝顺,但如此大的道德问题最后只轻轻落在了:未买XX口服液。那么根据广告逻辑,其隐含主题则是:买了XX口服液=孝顺父母。该命题似无不妥,作为受众而言,自然不会对一则广告的思维和推理是否合乎逻辑大加推敲。并且,更重要的是,它为现代人指出了一条对老人表示关爱和孝心的途径——购买保健品。这一点非常体贴地为忙忙碌碌无暇顾及老父老母而心怀歉疚的现代人找到了一条快捷方便的弥补方式。而另外一些广告则假托老人之口,从老人的角度回应了上述命题:“收礼只收XXX”,进一步证实了该命题的合理性和正确性。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实场景:商家在商场醒目处陈设着保健品专柜,促销员的推荐进一步印证着消费者脑中的上述命题,于是,手拎包装精美的保健品拜年的行人几乎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正如阿尔都塞所认为的那样,社会个体觉得自己在直接自由的把握现实,但实际上,他的意识由一系列思想体系和再现体系所限定,在这一系列思想体系和再现体系中,广告意识形态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就如波斯特所表述的:广告占据一个能指,亦即占据一个词,这个词与广告所促销的物体并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关系,但却被附加到那物体上,产品本身并非首要的兴趣所在,必须在该产品上嫁接一套与该产品没有联系的意义,才能把它卖掉。③而现实世界则在广告商手中被分解成各种要素,这些要素就如那些漂浮于交流空间中的能指,它们被广告商们凭兴致任意地附着在商品上,这些被粘附在商品上丰富、泛滥的意义使得平庸的商品闪耀着炫目的光彩,而这些外在的东西由于是从传统美德和现代时尚中精选出来的而极大地迎合了受众。由于这层普遍存在着的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使现代人在快捷地享受物质产品的同时还享受着被赋予其上的精神快餐,广告场景就这样在现实世界中被皆大欢喜地呈现。广告受众的主体化:一种无实质的构想主体
广告场景在现实世界中的呈现还有赖于现代广告的另一策略:把广告受众建构为主体。作为一种日趋圆熟的攻心术,现代广告的突出特征是在表象上模糊了广告主客体的界限,在把消费者作为广告对象研究和揣摩之后,通过广告中的种种代言行为和技巧,让“受众化”的广告角色通过自我言说的方式来最大程度上影响和掌控受众的心理和行为。
广告画面中的言说者不再仅仅是笼统的、不明社会角色的漂亮演员或不食人间烟火的美丽尤物,而是通过他们的衣着、道具、场景,以及他们在广告中的言说方式被赋予了各种身份,诸如工人、农民、教师、摄影师等职业,子女、恋人、成功白领、家庭主妇等社会角色。加上大量非职业(或非著名)演员的启用,他们普通的长相、自然或生涩的表演使身负多重社会角色的受众不自觉地从广告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在广告商其他技巧的合力作用下,对号入座。
某一护肤品品牌,在其不同版本的电视广告中展示了演员、小学教师、摄影记者、年轻工人,他们的言说者包括老公老婆、老爸老妈等各种社会群体,广告角色衣着普通,长相平凡,以及在演员化妆间、工厂换衣间、小学校园等普通场合中平民化的言谈举止,一切都在昭示着受众:“他们”就是你们,你们就是“他们”。
在另一则洗衣粉广告中,真正的“家庭主妇”们则成为了主角,广告采用街头或入户随机采访的形式,选择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字幕显示)采访家庭主妇,她们带着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并不流利、似无台词准备的语言表述,在镜头前略显拘谨的体态,更在直接地告诉受众:“她”就是你们中的一员,没准“她”还是你的亲戚朋友同事;“她”不是我们特意选用的演员,而是我们在街头采访或入户采访中的巧遇;她们是在代表你们说话,并非公司在自卖自夸。
当然,广告中还有大量的脸蛋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但即使是这些星光灿烂的名流,也多被披上一层平民化的外衣,他们与我们一样,有烦恼和不满,他们(她们)头发枯黄干涩,岁月的流逝把皱纹、白发和疾病留给了他们,忙碌在外而不
能在父母面前尽孝,他们面临着工作和学业的压力、成功的希冀、失败的苦恼、人际关系的复杂等种种人间喜怒哀乐,如同我们每个人,使我们感同身受。
于是,消费者从被言说的对象似乎变成了言说者,既为客体又身兼主体,他的一直处于纯粹的被说教者位置而产生的逆反甚至敌对心理渐渐消融,他们渐渐开始坚信:广告是与己相关的而不是强权的“他者”了。
广告似乎在构筑一种 “源自生活”又美妙无比的“现实世界”,从而让受众进一步确证其在广告情境中的主体意识。一种奇特的逻辑产生了:电视广告通过把广告主体构建为一个处于“现实世界”的具象化的“消费者”,而使得作为消费者的广告受众扮演了两种角色——广告话语的主体和客体,恰如由广告商和广告主导演的受众的“自言自语”。在此,让·波德里亚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受众既被构建为客体又被构建为主体,既是物又是上帝,于是面临着主体位置的不可能性,即主体根本上的无实质性。④
这种“无实质性”的主体,恰似广告主手中的玩偶,假借了消费者的形象和外壳,而被填充进广告主所构造的“血肉”,如此而成的“广告主体”的各种具象依需而定,但也有其规律性的共性:一个有足够收入能自由选购产品的“主体”,一个有某种“需求”但不知如何满足的“主体”,一个消费了该产品而获得魅力或极大满足的“主体”。这样构造的主体并非没有契合人性,在马斯洛看来,人是不停地产生需要又不断地满足需求的动物,人在满足他的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以后,他有归属和爱的需要,有尊重的需要,包括被人爱和爱他人,被人尊重和尊重他人,归属某一群体和被群体接纳和承认的需要,在一切需要被基本满足之后,他又存在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事业有成,渴望成功。显然,广告深谙如何激发人的潜在需要和欲望,并提供了惟一的解决之道:消费某产品。当然,如此简捷的解决之道在经过一番炫目而巧妙的修饰之后并不显得单调乏味和可笑。因为在广告中,消费“主体”不仅在消费产品,更在享受着由此而带来的种种精神满足:亲情、友情、恋情;孝心、爱心、诚心;成功、光荣、豪情。这有赖于广告中被依附在产品上的丰富“意义”,当大众在认可这些意义而消费产品或接纳该“意义”时,广告的意识形态便产生了,广告角色(广告主)的利益就这样变成了社会大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