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汉川市基层医疗卫生状况(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1:3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汉川市基层医疗卫生状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汉川市基层医疗卫生状况》。

第一篇:当前汉川市基层医疗卫生状况

当前汉川市基层医疗卫生状况

(摘自2009年汉川市政府工作报告)

按照市委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部署,在第一阶段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先后深入到局属相关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察看等方式,对我市的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卫生系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制定的《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与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强化卫生人才管理,注重卫生人才结构调整,认真实施科技兴医、人才强医战略,取得了明显效果,促进了全区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卫生专业队伍现状

全市卫生系统下辖市血防办公室、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局、市血防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皮肤病防治所9个市直医疗卫生单位、25个乡镇卫生院、9个乡镇血防站。全市实际开放病床1282张。全市卫生系统共有干部职工2735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76人,其他技术人员159人,管理人员123人,工勤人员477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5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900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1193人。全市共有执业医师721人,执业助理医师243人,注册护士653人,药剂人员219人,检验人员129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3人。

二、主要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医疗卫生队伍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综合卫生服务、促进人民健康的事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我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进步,但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缺编现象较重,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足。市属6个二级卫生单位2006年底定编数352人,现有在编卫生工作人员303人,缺编49个,且预计未来两年,这些单位还将退休39人。以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例,定编数为80人,缺编数达23人,已经较严重地影响到了卫生服务质量。拥有一定数量的卫生技术人员是医疗卫生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的不足对我区开展卫生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队伍结构失衡,卫生技术人才面临断层。目前,市属二级卫生单位人员职称构成比例中,高、中级职称仅占人员总数的36.3%,初级职称占人员总数的42.6%,无职称占人员总数的21.1%,初级职称人员、无职称人员正成为我区卫生人才队伍的主要工作人员。初级职称人员过多,总体上没有形成合理的人员梯队,这是影响卫生服务水平重要的因素之一。

(三).学历层次偏低,专业技术能力难以提高。从人员学历结构上看,虽然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人员总数的50.8%,但是大多数为第二学历,全日制的不多。表现为高学历的少,难以形成卫生人才群体,现代医疗卫生知识更新较慢,难以跟上卫生科技进步的步伐。长期以来,引进毕业生尤其专科以上毕业生较难,较低的学历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实施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改善滞后,人才流动缺乏吸引。近几年,卫生专业人才在卫生系统中已出现合理流动趋势,但由于历史原因,现行的卫生专业人才分配、流动体制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卫生专业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关户籍、人事编制、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步伐较慢,人才管理过于刚性,难以解决卫生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束缚了卫生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

(二)、用人机制不活,人才进出不够畅通。尽管已进行多年的人事制度改革,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二级单位在人才使用方面仍带有较大的局限性,仍然存在管事管不了人的现象,导致卫生单位急需的高素质卫生人才难以引进,卫生人才出现断层。

(三)、观念意识不强,人才培养缺乏认识。个别单位在大力抓经济建设工作的同时,对人才工作规律缺乏必要的认识,简单地把人才培训等同于人才培养。在培训环节上,忽视人才层次的高低、人才类型的差别和培养方向的不同,培训缺乏针对性,造成低层次、重复性培训,浪费了培训资源。

三、对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居民“看病难”问题的迫切需要。从我区实际情况出发,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全

面激发卫生专业队伍活力,使卫生机构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之路,成为促进全区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落实有关政策,实施灵活策略,实现人才资源最佳配置。

1、优胜劣汰,优化队伍结构。严格控制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机构,深化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的改革,在目前人才结构状况的基础上,解决人员“出口”问题,调离无资质及对现有工作岗位不能胜任等人员;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卫生技术人才,择优录用,以编制内录用和编制外聘用等方式,切实为基层卫生单位补充新鲜“血液”。

2、完善机制,构筑人才高地。实行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并重的方法,进一步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可通过不受编制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限制、引进人才的专业技术职务由用人单位根据需要自主聘任等方式引进急需的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建立起符合卫生工作特点的政府依法监督、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新体制。

(二)加大政府投入,实施继续教育,实现促进人才良性循环。

1、从质量上切实保证。加大政府投入,确保卫生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建立人才培养基金和高级卫生专业人才定期进修制度,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从一般性的知识补缺转移到开发人才的潜能、激发其创造力上来,转移到掌握现代医学技术上来。

2、支持鼓励人才冒尖。从青年卫生专业人才中有针对性地选出一批拔尖人才,把他们培养成在专业上能够独挡一面,在地区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影响和带动一般人才。

3、建立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对年龄较大的人才,应赋予其培养、帮带年轻人的职责;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人才,着重激励他们发挥潜能、积极创新;对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才,重在培养和选拔,层层推进,形成良性循环。

(三)深化制度改革,激发内在活力,实现最大发挥人才效益。

1、构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平台,坚持以能力、业绩为基础,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逐步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2、构建合理流动的平台,加强卫生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强化卫生人才交流服务职能,制订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为人才合理流动提供更好的服务。(市卫生局 何雄武)

第二篇: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在城市话语广为盛行且居于霸权地位的今天,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农民的话语权利往往处于这样的一种尴尬境地。当城市中的居民较为普遍地享受着医疗卫生、就业辅助、交通通讯、教育优待等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福利时,以土地为生存手段和生活保障的农民处于无助状态。他们在忍受着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着公共服务分配不公的痛苦。

美国著名健康经济学家V.R.福克斯在《谁将生存?健康、经济学和社会选择》中说过:“在设计对贫困者的援助方案时,医生总是倡议提供更多医疗服务,教育者倡议提供更多教育,建筑业倡议提供更多住房,但是,贫困者最想要的是什么呢?它迫切需要得到某些领域的政策分析家的关注。”

卫生机构及人员情况

一般全乡只有卫生院两所,村级卫生室31个,私人诊所36家(其中不包括未登记的),全乡共计卫生员112人。当然,还包括很多未登记在册(即未办理执业许可证)的私人诊所。在一所卫生院中,病房5间,病床15张,医务人员约20人,其中乡村医生12人,护士3人,其中医科院校专科毕业的2人,其他均为中专或大专学历。而私人诊所的构成大多为乡村土郎中,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

在农村,一个家庭中一旦有人生大病,就很可能把整个家庭拖进贫困的深渊,所以,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大病挨、小病抗”是常事,一般头痛感冒,大部分是不去看病的。调查显示,52%的人头痛感冒

就自己买点药吃,有近20%的人是自我治疗或者硬挺着等病好。当遇到医生建议病人住院的情况时,只有56%的人会听从医生的建议,44%的人不愿意住院,其中,55.6%的人是因为“价格太贵”不愿住院,27.3%的人是因为“经济困难”不愿意住院,也就是说,82.9%的人是因为经济原因不愿意住院治疗。

这些年农村卫生事业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医疗价格不断攀升,农民医疗负担重。在农村,有病看不起是很普遍的现象。如90%的农民认为健康状况没有改善的原因是医疗费用太高,还有8%的人认为就医不方便。农民认为,医疗是比养老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显示,18%的人根本不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24%的人很少担心自己的养老,但是只有8%的人根本不担心自己的医疗问题,20%的人很少担心自己的医疗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现状

(一)乡村医生与农民

从来源上看,农村医生有的是原来的赤脚医生,后来通过进修取得了乡村行医资格,有的是卫生学校或者医学院毕业后在农村行医。从走访的20所农村医疗机构来看来看,65%的诊所是1个医生,90%的诊所是1个或者2个医生,拥有4个及4个以上医生的诊所仅仅是两所乡级卫生院而已。在所调查的134位村医中,84%的医生是男性,女性较少。40岁以下的占48.2%,50岁以上的占30%。从从业年限来看,80年代以来从业的人数占了51.4%,其他将近一半的村医生在80年代以前就已经从事农村医疗职业了。在80年代以前从业的人员中,很多都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赤脚医生,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生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2002年我国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是3.2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医师数是1.47人。据调查,登记在册的村医(即执业医师数)有112人,另在走访过程中也发现不少未经登记的私人诊所,粗略估计大致也有三四十人(按40人计算)。这样算来,在所调查行政村,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3.12人,每千人拥有具有乡村医疗资格的医生2.24人。

调查表明,村级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医疗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过医科专业教育的医务人员明显偏少。在调查的31个行政村现有的134位卫生人员中(包括未经登记的私人诊所医生),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5人,占总人数的3.7%;初中文化程度的29人,占21.6%;中专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60人,占44.8%;高中文化程度的40人,占29.9%。但受过医科专业教育的卫生人员明显偏少,从医科院校毕业的只有38人,仅占卫生人员总数的28.4%,其中医科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的仅1人。二是村级医务人员接受培训机会少且时间短。在对村级医务人员的调查中抽取30份做统计,有18个村医务人员反映,上级有关部门对村级医务人员的业务有进行过定期培训,但培训时间偏短,占调查村的60%;11个村则反映只偶尔培训过,占36.7%;反映从未培训过的有1个村,占3.3%。三是医疗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因医疗技术水平限制,农村医疗意外事

故时有发生。据走访调查,从村民口中得知近几年来,31个行政村因医务工作人员拿错药、打错针、误诊等引发的医疗意外事故就有7例。在金星村,农民周军与妻段静于2002年结婚,2003年某天晚上段静肚子痛,被送到就近的村级卫生室,村中行医不到3年的个体医生周永国(据说在市卫生局有后台办理了行医资格证,仅参加过短期医疗培训)指示超量服用过期药物,在病痛仍然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紧急又送往市人民医院,结果送到医院不到两个小时,段静因为服用药物过量和为时过晚而致死。

(二)各医疗点与农民

1.村级医疗机构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

全乡的医疗点规模都很小,除了两家乡级卫生院之外,其余的很多诊所虽然是打着村级卫生室的招牌,但实际上全属于私人性质的诊所,自负盈亏。大部分的诊所装置都比较简单,除了最基本的必备器械,如注射器、听诊器、血压表等外,很少看到一些高级的器械。室内有板凳和长椅,不少卫生室和诊所还有两三张病床。在我们的走访时,并没有发现有过期的药品,但许多药品的有效期已经所剩无几了。卫生室和诊所的药品也比较少,75%的诊所药品价值在5000元以下,51%的诊所药品价值在3000元以下。对于器械消毒方面,大部分的诊所都比较卫生干净,药品器械摆放整齐。但在走访农户时,不难发现很多一次性注射器成为了孩子们的玩具。

2.村级卫生机构深受乱收费的影响

对于村级诊所,从调查来看,上级部门和村委会几乎没有资金支持,都是自负盈亏。上级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对于村级诊所主要是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这些管理对于规范农村医疗市场、保证药品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些地方管理的营利倾向和形式主义严重。有的只管收费办证,对农村医疗人员的资格把关不严。上级的管理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把管理变成收费,不但不能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质量,反而更加重了农村的医疗负担。

3.村级医疗机构是大多数村民看病的首选

村级医疗机构是大多数村民看病的首选。调查显示,少数距离中心市镇较近,或者病情严重者才到县及以上医疗机构去看病。在医疗机构的选择方面,44%的人去村里的私人诊所,28%的人去村卫生室、卫生站,考虑到很多村卫生也是私人承包的,所以,去私人诊所就诊的比例实际要高得多。

在医疗机构的选择上,距离远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约64%的人都把距离近作为选择特定医疗机构的原因,其次是医疗服务的质量,对于那些患大病、疑难病,人们更倾向于要选择技术较好的医院。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价格、服务和方便性方面,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表现较好,乡镇卫生院最不令人满意。村民们表示,有病总是先去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村医医治不了的,才会建议他们到大医院去就诊。从调查可以看出: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在价格和服务态度方面令村民的满意度最高,只是在质量方面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相对较差,比不上卫生院和其他更高一级的医院,限于设备和文化水平,这

也是不可避免的。区及区以上医院,在质量方面做得最好,但是最不方便,价格相对也最高。乡镇卫生院的价格和态度都最不令人满意,在方便性上也比不上村级诊所,质量方面也与区及区以上医院有较大的距离,只略好于私人诊所和卫生室。村民的这种评价总体看起来是非常中肯的,也可以看作是对村级医疗机构的肯定。农民的疾病威胁主要是重大疾病,这是他们无力承担的风险。但是,由于国家投入的资金有限,不可能建立全面的较高水平的医疗保障,只能使这些有限的资金用于最急需的地方,即对农民威胁最大的重大疾病问题上。建设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解决供给不足和公平理念缺失,是目前中国农村健康事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部门的政策规划不能一切都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效率目标,而应该从具体的事务管理当中超脱出来,致力于全社会的资源分配和公共服务建设。健康政策的制定应该反映公众意愿和公共利益,体现公正、公平和安全的理念。同时,健康政策的构建要考虑到许多相关因素,诸如健康与经济、健康与教育、健康与营养、健康与预防、健康与环境、健康与医疗、健康与保险、健康与管理等。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对贫困者的重要意义,以及提供服务的最佳途径。“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时,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把现实抛诸脑后,也不能消极悲观,无视建立一个更高效、公平的社会的可能性。建设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第三篇: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

——

一、农村医疗卫生基本现状:贵、弱、多

(一)贵

1.从病人的恐惧来看

调查中,100%的病人认为,当前的医疗费用太高,高得离谱;一位正在该院住院的福利院集中供养人员告诉如是说:“这么贵,杀人啊!”100%的病 人表示大病无钱上医院;90%的病人告诉我,小病不敢来医院看病而硬扛。病人中流传着以下顺口溜:“一个剖腹产,要花几千块”;“救护车一响,半头牛白 养”;“一人病患,几代受害”;“小病拖,大病挨,要死莫往医院抬”。这些发自肺腑的朴实言语,反映着他们对疾病的恐惧和无可奈何,表达着他们对农村医疗 卫生现状的不满和怨天尤人,诉说着他们对生活的艰辛和忍辱负重,让人感到无比沉重与窒息。2.从实际支出来看

一是医疗费用上。住院费用高是病人们的普遍反映和感受,住一次院,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某县北塘41多岁的林亚细,2011年3月,因摩 托车祸,左脚骨折,前后几次在某县中医院住院开刀做手术,用了钢板累钉,一年多来,总费用达11万多元。对一个农民来讲,11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光靠种 田种地,一辈子都还不清。该村的林谷良,3岁的孙子感冒了,在村卫生室打了几天点滴,不见效,不得已,到县城中医院急诊科,没有住院,4天下来,除去 吃喝开销,仅处方金额就达1086元,平均每张处方250多元,报销216元,自己出了770元,加上车费等其它支出,1400多元不在话下。

二是相互比较上。从地点的比较上来看,可谓天价贵。中医院的药价在该县是最贵的,贵得不可思议,令人难以置信。比如:复方阿胶浆,某县中医院一 盒36元,该县人民医院一盒31元,乡镇医院一盒30元,村卫生室一盒28元,药店一盒23元。从时间的比较上来看,可谓时时贵。纵向看,一年比一年贵。2010年,某县中医院一组消炎针45元,2011元增加了11元达56元,2012年增加了11元达67元。横向看,医疗费用的增长超过了其它物价的增 长。医疗费用的增长年均达30%以上,有的单项药品的价格增长了百分之几百,甚至百分之几千。从新农合报销比例上看,报销比例越往上提,开的处方就越大,价格就越高,费用就越多,农民感受就越贵。

(二)弱

1.从得病群体来看:弱势

人食五谷杂粮,没有哪一个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但是,现在的病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得病的人大多是弱势群体,如老人、儿童、福利院的人等。

调查中,我们得知,来某县中医院看病的人中,绝大多数是老人。病种主要有:腰痛、骨质增生、冠心病、牙病等。现在儿童的体质非常脆弱,特别是爷爷奶 奶照顾的留守儿童,发病的概率十分高。有的儿童隔三差五就生病,一个月病几回,这时感冒好了,那时肺炎又患了,一年到头没几天不在病中。看守的爷爷奶奶大 多本来身体不好,搞得身心疲惫,心力交瘁,苦不堪言。乡镇福利院的孤寡老人非常容易得病。民政局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比较负责,这些人一有病,会很快送医院 接受治疗,所以,福利院的院民住院的多。但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住院的乡镇福利院孤寡老人,大多数得的是肺结核。2.从心理素质来看:仇医

在与病人座谈时,我们了解到,一说到医疗卫生,他们有6怕:怕得病、怕医生、怕住院、怕因病致穷、怕因病致弱、怕因病而增加家庭负担。病人林平水老 人讲:“现在什么都敢想,就是不敢想生病。生了一场病,家底就赔净。辛辛苦苦奔小康,一病全泡汤。”他告诉我们,他们村很多应就诊病人没有就诊、应住院病人没有住院。有的人怕病怕更多的后续费用,甚至作出了极端的选择。

在诚惶诚恐的复杂情感之中,患者们的心理发生了不可名状的明显变化,他们愤愤不平地反问我:“为什么国家的卫生支出越多,我们的医疗支出反而越来越 大?为什么国家对农民的补助越多,我们的医疗支出反而越来越大?为什么国家新农合报销的比例越高,我们的医疗支出反而越来越大?为什么国家的惠农政策越 好,我们的医疗支出反而越来越大?”这几个为什么把我问得哑口无言!在连珠炮的追问后,他们把矛头对准医院和医生。“医院就是吸钱机,医生就是吸血鬼。原来我们还以为行政干部不好,现在看来,医生是社会上最坏的家伙。社会坏就坏在医生。医生把好人治坏了,口袋治空了,家庭治穷了,社会治歪了。”一句话:仇医!这种变化是可怕的、无奈的、绝望的!

(三)多

调查发现某县中医院有3多:剖腹产多、过度医疗多、医患纠纷多。1.剖腹产多 自然分娩是人类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也是现代医学出现之前唯一的分娩方式。即使是现代医学出现之后,自然分娩也一直是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1998年之前,绝大多数的产妇选择在自己家中靠农村接生婆帮忙分娩,如遇紧急情况,才上 医院,即使是住院,基本上也是自然分娩,所以那时是相当少的。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醒目的墙壁上,处处可见“住院分娩”,“住院分娩,免费接送”等标语。近10年来,该院出生的小孩,几乎无一例外全是剖腹产拿出来的。庞四清,2001年前三胎都是自然分娩的,2009年,生 第4胎,义无反顾、毫不犹豫选择“剖腹产”。专家告诉我们,分娩时,婴儿通过狭窄产道时,全身肌肉受到充分挤压,能适应外界自然重力,特别是脑部等部位在 受到挤压时血液流通加速,使血液循环系统得到更好发育,有利于后天发育。

2.农民被过度医疗多

本人对某县中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4月不同医患者(分4组:农民、居民、职工、自费)的医疗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农民和福利院院 民是过度医疗、被重点对待的对象,结果表明有4多:在住院天数方面,农民比居民、职工、自费的人士要多,多10%左右;在人均住院费用方面,农民比居民、职工、自费的人士要多,多20%左右;在特殊检查方面,农民比居民、职工、自费的人士要多,多25%左右;在特殊治疗和特殊药品的费用方面,农民比居民、职工、自费的人士要多,多26%左右。最底层、最贫困、最辛苦、最没钱的人竟然成为了“被宰”的重点,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这种特别关照,不仅加剧了农 村居民的看病贵,而且给他们的健康带来巨大隐患。

如果贵让农民直接感受到看病难、看病贵,那么弱和多则让他们间接地、相对地体验到看病难和看病贵。

二、原因分析:表、浅、深

一谈到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谈到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就会有两个(表、浅)伪原因出现:国家不重视,农民囊中羞涩。其实,这两个原因站不住脚。真正的原因在于医院双轨制。

(一)表:国家不重视 1.怪国家投入少

一谈到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农民看病贵、看病难,人们就会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第一个归责为“国家投入少,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主 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通过调查,我们觉得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个说法不成立。我们无法从有关方面得到确切的某 县中医院的财政拨款、医改收入、项目资金等。2.怪医务人员的待遇低

“医务人员的待遇低,低收入使得一些医生在无奈中寻求灰色资源”,是人们思维中的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第二大原因。“医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承担 着世上最复杂的劳动,职业成长需经过最严格及最耗时的系统训练,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医生象征着高工资、高收入及高社会地位”。在中国,医生教育程度最 高,经过正规的学习、系统的训练,从事着复杂繁重的劳动,理应有良好的待遇。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的医疗队伍中是否存在着良莠不齐的事实,是否存在很 多的南廓先生?真正的一线医护人员是否拿了高工资?

调查中,我们发现2个奇怪的现象,一是某县中医院人员的工资呈2个“金字塔”型,二是医院的收入呈指数级增长,医院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暴利行业。

“金字塔”型工资:一是从行政级别来看,呈顺“金字塔”型,院级行政领导的工资最高,平均月达10000元;后勤人员的工资其次,平均月达 3500元;一线医护人员的工资最低,平均月为2400元。该院人员月平均工资为3500元。而这家中医院所在的县,公务员工资每月不到2000元。二是 从正规学历来看,呈倒“金字塔”型,有正规学历的人员,绝大多数在医护一线,工资并不高;中层后勤人员,学历次之,工资比一线人员高;而该院的行管人员,学历大多比较水,反而工资最高。

医院收入:2002年,该院的业务收入只有200万元,2010年,增长到2500多万元,8年的时间增长了12.5倍,年均增速35%以上。医院的利润率大家都知道,高得惊人,有的项目的利润堪比贩毒。

所以,从整体上、从经济发展水平上来看,医院人员的工资不算低。医务人员的待遇低不应成为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理由。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真正的职业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不高。

(二)浅:农民囊中羞涩 1.赖农民收入低

农民穷、农民苦、农民难,种田不赚钱,农业的风险大、比较效益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导致相当多的农民生病后不去医院看病,需要住院的也不敢住,只能以“小病拖,大病抗,重病等着见阎王”的消极方式对待疾病。2.赖物价上涨快

诚然,物价上涨快,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通货膨胀,物价都或多或少有所上涨。物价一涨,老百姓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负担无形之中就会加重。今年的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尤为迅速,有的上涨幅度达到了15%,更有的甚至达到20%,或者更多。如有的水稻良种,去年一斤只卖15元,今年却上升到18元一 斤。

但农民收入低,物价上涨快,并不能成为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因为根据有关的资料,农民的收入还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物价上涨的速度充 其量再快也不会超过10%,面对有风险的农业,很多农民选择退而避之,或是打零工,或是从事其它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业生产资料等上涨而带来的不 利,而医院的收入却在以年均近50%的速度高速增长,医药价格是快中更快。这种火箭速度,谁也赶不上。即使是一个千万富豪,在医院呆上一年,医院会让你变 成一个穷光蛋。

(三)深:根在医院双轨制 1.医院双轨制

所谓“双轨制”,是指一些企事业单位经费一少部分由政府财政负担,绝大部分由自己筹集解决的一种管理运行模式。应该说,起初“双轨制”作为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出台,对企事业单位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医院实行的是事业编制的管理体制,医院一直是行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管理上按照国家行政系统组织来进行。在计划经济时代,医院的人财物 由国家统配统管,工资由国家按事业性质的单位统一发放,管理人员的帽子由组织部门授予,帽子和票子都是党和政府给的,政府只需要一个指令,医院必须无条件 立即执行。市场经济时代,医院进入了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双轨制模式,医院开始参与市场竞争,要通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来求得生存和发展。医院已经成为我 国市场经济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产业特性(第三产业)日益彰显。现在医院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帽子是党和政府管的,票子是市场给的,医院就在党和政府 的要求与市场利益的驱动之间摇摆。2.医院双轨制带来的

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来说,医院双轨制则是灾难性的。因为在保证医务人员工资和医院建设发展的名目下,医院想方设法搞创收,其结果是把经济负担直接转 嫁到人民群众头上,使一些原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医院,蜕变为榨油吸血的医院。在双轨制的大旗下,公益化的某县中医院变成了名副其实的6化医 院。

一是功利化。医院为了创收,可谓煞费苦心。调查中,我们发现,近几年来,该院的病号年均增长率并不高,不过8%左右,但药价上涨飞快,住院的人数增 多,住院天数迅猛增长。为了拉来更多的病人,医院专门成立了信息科,负责拉病号。信息科就到该县各村卫生室和各乡镇卫生院,给卫生室的医生和福利院的院长 送礼,请他们把不能处理的病人和福利院的病号送中医院。该院还专门作出规定,每个护士,每年必须完成4个病人的指标,医生必须完成12个病人指标,拉来一 个病人按治疗费用的多少返还提成,完不成的每个罚款50元。另外,该院独具匠心,想出了一个表面上既不与国家医保政策相违背,又能赚钱的好办法。国家新农 合明文规定,哪些药可报,哪些不能报,能报的当然利润率低,不能报的当然利润率高。在药房里,该院绝大多数是不能报的药,但处方上开的绝大多数是可报的 药,怎么办?处方上开国家可报的药,而处方的顶端注明药房发什么药。这样,国家的钱套来了,医院也赚了钱,还没有违反国家政策。

二是权贵化。由于医院实行双轨制,性质上事业化、经营上企业化、管理上行政化、工资上国企化,既没有财务公开,更没有政务公开,对权力基本没有形成 有效约束,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医院权贵集团。可千万不要小瞧这个人员不过200多人的县级中医院的特殊权贵集团。该集团虽然人数不多,权力却大得很,比 一般的科局更大。医院权贵不光有非常令人羡慕的可以说是一掷千金的财权、更有其他科局无法比拟的人事权,他们不光有权决定医院人员的升迁,更能决定新进人 员的招聘。近几年,该院新进了将近100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临时工。该院临时工占到了所有人员的近1/5。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甚至世袭的、阻碍 社会公平、公正的独特的利益群体。

三是收入悬殊化。医院管理人员的工资与一般医护人员和社会收入水平相差大,大的不可思议。某县中医院,院长、副院长、其他院级领导每月津贴3000 元。同一科室,原来主任拿的工资比其他人员高不到800元,而现在,医院定了一个基数,超出这个基数部分的按一定比例发给主任一人,其余的人员无缘半分,美其名曰是院科两级管理、超产奖。光超产奖一项,有的科室主任就拿好几万。所以,院领导、主任就拼命抓收入。大病小病都要检查,检查费用高的惊人,有些检 查根本就没有必要。这个医院一般的科室主任月收入都在3万以上。如果把医院权贵的一些隐性福利、优惠等折算成收入,医院管理人员的收入与一线医护人员的收 入差距不下于20∶1。“院长吃肉,我们喝粥。”“„黑爪子‟干活挣钱,„白爪子‟花。”这是该院流行的顺口溜。医院高管与广大职工的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天价薪酬而造就的暴富者群体,已经引起该院职工的强烈不满。四是严重行政化。一来后勤较前勤轻松,工资待遇好,有保障,有行政开支权,所以很多人就想方设法往后勤钻,医院权贵的亲戚大多在工作轻松、待遇好的 位置。二来医院官多,全院职工200多人,大大小小的领导近60个。有人开玩笑给我们说,医院的官,在院长的袖子里,院长只要在自家客厅或者在医院的走廊 和办公室走几个圈,官就出来了,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副护士长分完了,就设学习组长。这些大大小小的领导都要发补贴的,最低的每月150元。医院每月光 领导津贴就要发几万。

五是行政成本高昂化。后勤人员多,车多,吃喝开销大。我的一位一中的朋友告诉我。某县中医院一位副院长的女儿寒假回家,老师同学聚会,高档酒店的两 桌酒席,她的父亲大人大笔一挥了之。我们看到了2011年该院的一个简报,显示2010年全院的医疗收入是2500多万。很多医务人员告诉我们,医院的平均利润率在400%以上,也就是说,2010年该院的纯利润在2000万以上。而药品费用只有300多万,整个医院所有人员的工资也就400万,那其它的 钱去了哪里?搞建设了?项目是国家拨的钱,还没有用完……调查中,有人告诉我们,该院领导特别怕检察院和纪委的人,凡是检察院和纪委的家属,一律有个一官 半职,而有的任职根本就未经过院务会,院长直接发话给办公室下通知。

六是医疗技术低下化。医院双轨制必然导致人浮于事、人心涣散、一心向钱、医护质量差,使得医院的公益性荡然无存。该院之所以医患纠纷多、医疗事故多,可能与此息息相关。

七是知识被轻视化

轻视、鄙视、藐视正规学历,在该院“蔚然成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某县中医院全日制的本专科生并不多,不到该院所有人员的20%,没有一个硕 士,更没有一个博士。院级行政领导中,全日制的本专科生只有2人,占20%。科室主任中,全日制的本专科生只有3人,占科室主任的30%。我们得知,水货 学历人员的工资比正规全日制学历人员的工资要高得多;科室主任的工资是本科室其他人员工资的几倍。八是回扣新型化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医生利用手中的权力,把患者当成牟利的对象,医生得回扣,是人尽皆知的秘密和“潜规则”。一是回扣数目惊人化。调查中,因为 回扣分赃不均,很多人愤愤不平、怒气冲天。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门诊医生,收到了一个腿部骨折的病人,该病人需到骨外科住院开刀,要用钢板,费用在几万 以上,其中钢板的费用就要1万多,医院有一个规定,钢板回扣40%归医生。门诊医生要求亲自为该病人动手术,骨外科主任不同意。不同意可以,门诊医生要求 40%的钢板回扣全部归他,院长和主任不同意,找门诊医生商量,要求回扣能不能少给点?门诊医生一口回绝,原来他当过骨外科主任,秘密和“潜规则”一清二 楚。最后,医院怕把以前的东西公开,不得不作出让步,40%的回扣分文不少,全给他。二是回扣隐蔽化。药品回扣是公开的秘密,但现在医生的回扣在递减,有 的已经被取消。比如,原来医生开一支丹红得回扣10元,去年减少到5元,今年一份也没有。那么,是不是经销商没有给了回扣?抑或医院入了账。经销商坦陈,他们的回扣完全照给。财务人员说,没有回扣的收入。三是检查回扣明朗化。为了鼓励医生多做检查,各项检查给医护人员的回扣日渐清晰明朗。比如:心电图一个 给医生6元,CT一个给医生15元,采血一次给护士2元,凝血四项给医生10元、护士2元。

九是财务混乱化。一是工资糊涂化。工资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所得,是对劳动者劳动价值的肯定和鼓励。工资理应由劳动者在财务上签字领取,劳动者 对工资应有知情权。该院实行的是糊涂工资制。工资由本科室护士长到财务上领取,然后由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决定发给科室成员。领来多少,发了多少,无人知晓。一些年龄稍长的医护人员根据提成点数和医院的其它制度,到财务室查账,财务室一概拒绝:领导有令,不准查。二是发放随意化。月津贴院领导3000元、科室 主任2000元、超产奖由科室主任一人所得、护士长提成效益工资的6个点……这些算是财务制度吧。多劳多得、多岗多得、多才多得,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否 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劳、多才呢?有的院领导占据3个岗位,拿3份收入,月达30000多元。有的科室主任完全不能胜任,徒有虚名,津贴照拿。有的院领 导,没有没有一个实质性的岗位,收入自然就低,但实情秘密知道的多,怎么办?在制度之外,这位院领导的津贴就发其他领导的1.5倍,春季期间,再给他几千 元的过年费。

三、对策建议:完、改、增

(一)完

1.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

党中央、国务院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为解决好农民就医难问题,可谓费尽心机。国家每年花去不菲的资金,可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老百姓得不到实惠,政府的 工作得不到有效承认,最关键的就是现行的医院管理制度。可以说,医院的管理不解决好,费用开销就大。老百姓讲,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还是百姓买单,药价永 远降不下来,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所有,当务之急是解决医院官多、行政开支多、不必要的检查多、巧立名目乱发津贴多的问题。这些问 题不解决,任何措施都是隔靴搔痒,解决好农民就医难问题是一句空话。腐败的根源在于暗箱操作,决策的失误在于权力寻租,民主的根本在于阳光行政。透明、公 开的决策有利于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增加监督的可行性,降低公职人员渎职的可能性。医院是否可以实行决策公开、阳光行政? 2.完善医院的财务制度

这是当务之急。阳光是腐败的天敌,公开是腐败的克星。医院一定要实行财务公开,不能实行愚民政策,搞一本看不懂的糊涂账,上蒙党委政府,下欺职工百 姓。项目资金是多少、财政拨款是多少、新农合进账多少、职工医疗保险多少、药品利润多少、服务收入多少、检查费用多少等等应该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账目,不能 是笼而统之的东西。工资到底花了多少、购买医疗设施花了多少、作房花了多少、药品进院花了多少、“三公”花了多少等等医护人员应该心中有数。3.完善医院的监督制度

医院是党的医院、政府的医院、人民的医院,医院要在党委政府的绝对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牢记党的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理念;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要心中常念农桑事,耳里如问肌冻声;绝不能阳奉阴违、做群众的害群之马。医院要自觉接受来自各 方面的监督,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决策公开。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医院的监管;纪检监察机关要定期不定期对医院进行检查;审计机关要对医院进行审计,要对医院的领导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离任审计制;公安检察机关要加大对医院的立案侦办力度。

(二)增 1.增加农民的收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农民收入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富裕的新生活。一要解放农民的思想。培养农民自信、自为、自强、互助的精神,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二要了解农民的诉求。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农民的文化素质现状和需求。三是提高农民的科技能 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让农民多掌握一些专业技能和特长。四是培育农民的真本事。让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 新型农民。五是鼓励多种经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大农民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比重。六是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培养主导产业。七是引导农民自主创 业。政府在项目选择上给予指导,在税收、用工方面给予优惠,在资金上给予支持。2.增强医务人员的素质 医院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救死扶伤的地方,理应在伦理道德方面不被社会大众所失望。医务工作者是高尚的、纯洁的代名词,洁净的白大褂是神圣的色彩,这种颜色应该可以抵挡住金钱的肮脏诱惑。在强化道德素质的同时,医护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掌握业务能力,提高业务水平。3.增设医疗救助制度

针对因病致穷、大病致穷的问题,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政府对农村地区实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特困家庭医疗补助制度。一是设立专门的大病重病农村医 疗基金会。通过慈善募捐等手段募集基金,为重病大病户提供资助。二是政府多关心。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资金调拨上给予倾斜,并要多关心那些重病灾户,力所能 及地多为他们排忧解难。三是设立福利“绿色通道”。福利机构应对这些重病灾户多关注,如从每月的福利彩票收入中划出一定的比例用于资助那些身患绝症的农村 重病灾户,从而为农民治病建立起一条“绿色通道”。

(三)改

1.改善农村和福利院的环境

“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厕所乱建、柴草乱垛、畜禽乱跑”,是我国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真实写照。我国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当落后,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门的环境基础设施。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养殖废物、农业废弃物和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我国大部分农村“脏乱差”现象严重,环境卫生状况令人 担忧。为此,要采取多种形式,有必要广泛宣传和普及卫生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大农村环境的治理力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福利院是爱心的聚集地,要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文明,做到5个突出:突出硬件重点,改善办院条件;突出管理重点,提升办院水平;突出生产重点,发展院办经济;突出运动重点,增强院民体质;突出医疗重点,提高生活质量。2.改革医院双轨制

公立医院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管理,给政府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抬高药价、名目繁多的收费、滥发补贴提供了借口。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 贵的问题,一拖再拖,至今尚无解决的良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双轨制”这个拦路虎。不清理扫除这个障碍,老百姓得到实惠将永远是一句空话,人民群众 想得到均等公共医疗服务的愿望将永远是一句空话。要出台新的医改方案,使其惠及民生,缓解民怨,必须从根本上彻底铲除看病贵这座大山,痛下决心解决“双轨 制”的问题,解决医院权贵集团的问题,把牟利医院变为百姓的福利医院。要解决好老百姓就医难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遏制住医疗机 构创收倾向,打破医院双轨制,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医务人员的工资可参照教师的工资制度,由地方财政统一标准、统一负担、统一发放,解决医务人员的工资透明化问题。医院的收入按照税务部门的做法统一 进当地政府的笼子,医院不准截留、不准收费、不准挪用,当日收入当日进银行。医院的药价由上级医药部门与物价部门核定。医院开支由当地政府比照其他事业单 位拨付。医院的领导由当地主管部门按当地实际配备。医院会计不再保留,由县财政统一负责,实行报账制。医院的建设由负责,对于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医用 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住院医师培训、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补贴等由政府加大力度投入;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公立医院 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和惠民服务经费;对传染病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中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在投入上予以倾斜。

3.改革新农合制度

在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的同时,取消现在向农民收取的新农合资金,改革现行的新农合制度。

为什么建议取消现在向农民收取的新农合资金?调查中得知,一是很多农民对这笔资金根本就不乐意交;二是这笔统筹资金本身就小,今年国家各级财政补贴新农合200元,农民自己出30元,30只占230的近1/8;三是在收取的过程中,很多地方事实上采取了变通的办法措施。

改革的办法有:一是将新农合的国家补贴由财政部门直接发给农民,一户一存折,公平到人、到家;二是在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取消现在向农民收取的新 农合资金、公立医院公益性质、药品真正零利润的前提下,新农合的国家补贴直接给当地财政,当地财政就用这笔钱发医务人员的工资。这是可行的,以某县为例,全县农民近40万,参加新农合的占92%以上,即36.8万人,国家各级财政的补贴是7360万,该县所有医务人员不足1300人,人均不低于5.66 万,远远高于当地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

总而言之,解决好农民就医难问题,为农民提供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是党和国家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虽然言辞有些尖锐,但并无恶意,建议而已,心是好的。

第四篇: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一、前言

我国农村的农民得了病,看病的费用都是自己承担。“小病拖,大病挨,没法才往医院抬”,“得个阑胃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是大部分农民们的真实写照,一旦得了大病,高额的医疗费用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前些年的医疗改革似乎并没有对农村和农民带来巨大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地方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医疗费用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依然有增无减。解决农民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调查时间:2007年8月1日至4日

调查地点:重庆市巴南区木洞桃花岛

调查对象:桃花岛医疗机构及当地农民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改革 看病难

二、正文

木洞镇位于巴南区东北部的长江之滨,历史悠久,普子岩长江水文标记记载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明清两代商贾云集,产品集散交易的有名古镇。距区政府所在地68公里,全镇辐员面积104.3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17个行政村,107个合作社,总人口4452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27人,农业人口36193人),现有耕地面积44422亩,城镇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镇居住人口12000人(含外来居住人口及务工人员)。党委下设基层党组织33个,党员1860人,其中农村党组织17人(村党委10个,党总支4个),党员1345人。

木洞桃花岛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桃花岛村,距重庆港水路38公里,陆路68公里。全岛占地面积5454亩,其中耕地面积3585亩,现有人口2092人,农户671户。三峡淹没后,全岛陆地面积3715亩,淹没面积1738.5亩,涉及生产安置人口876人。

在这样一个典型的以农业耕作作为农民主要生活来源的乡镇,其医疗卫生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对此,我对桃花岛的医院、诊所和卫生所的医疗卫生条件进行了调查,并走访了桃花岛村,对农民的医疗卫生习惯和观念进行了调查。经过问卷分析,我发现桃花岛的医疗状况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严重失调,大量的人才、设备、资金集中在城市。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过城乡人口比例大约为36%和64%,但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占有的比例刚好颠倒了过来,即城市占了60%以上,而农村占了不到40%。调查显示,岛上医院的医生多数是从毕业院校招进的中专和大专生,总体水平与城市相比差距是很大的,而作为合作医疗保险的定点农村卫生所,医生的水平还要更低,而看病的器材也还是听诊器,体温计和血压计老三件的设备。农村一线的卫生室和诊所成了面临着无资金无设备和无人才的尴尬状况。由于这种客观差距的存在,农民在就诊时往往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重大病情不得不转到城市中的医院,从而又增加了农民的看病费用,导致农民看病越来越困难。

(二)由于医疗市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导致了药价过高,降低药价的措施没有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调查显示,98%的农民认为,国家要真正解决农民的看病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药价过高的问题。国家已经采取了17次药品降价,涉及万余种药品,并统一规定药品价格和药品的降价幅度,农民看病难、看不起并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厂家利用虚高的部分进行广告宣传、经营销售、给医生“回扣”等,好处落到了个别人手里,负担却全部转嫁到患者身上。药品市场管理混乱,重复生产,同类型药物泛滥,加之大部分药品由企业自行定价等,是造成药价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三)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缓慢。据统计,2005年,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职工数为1.3亿,再加上5000万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只有不到两亿的城镇居民有医疗保障。在农村地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口达到1.7亿,不到8亿弄名的四分之一,而且保障能力非常有限,每个人只有30元钱。虽然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开展,但是在基层农村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村干部为了达到上级政府指定的目标不得不强制让村民参加保险,而其中许多村民只知道交钱办保险,而对保险的作用,赔偿范围和赔偿费用了解甚少。虽然合作医疗从一定程度上对农民看病问题有了缓解,但是就农民本身来看,一旦得了大病,花费需要数万元的时候,即使国家补贴,也很少有人能拿得出剩余的钱来进行治疗。目前合作医疗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在如何赔偿的方式上,手续复杂,并不能完全

做到透明公平。

(四)“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沟通脱节”。在对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上,普遍存在政策宣传的盲区和误区。政策宣传未能做到家喻户晓,群众不能对政策做到全面透彻的理解,甚至是部分村干部也没能真正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旨和实质,以至于曲解了相关政策,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职工医保等同宣传,片面夸大合作医疗带来的预期效益,致使部分农民对合作医疗产生了过高的期望值,认为只要交了钱,不管得什么病,也不管花多少钱都可以报销,因此,一旦参合农民的需求没有得到响应的满足,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抵触情绪。而民众的呼声却未能找到合适的相关部门进行反映,甚至存在知情不报的现象,直接导致了政府了解的情况和农民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国家采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平衡资源配置。在资金问题上,对农村医疗单位实施适度倾斜。在设备采购上,坚持公正透明,既要严格约束,又要加大扶持,防止医疗腐败,又要杜绝设备落后;在人才流向上,通过大力宣传,采取一定的福利措施,鼓励高层次的医务人才到基层到农村发展,同时加强对线有医务技术人员的培训、进修,提高医德和医疗水平,创造留住人才的从医环境,这是建设和谐的社会注意新农村的题中之义,也只有在资源上做到相对平等,才可以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症下药,达到良好效果。

(二)政府加大对农村医疗市场的投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对农村医疗的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民看病的方便和可行性,仅仅不到10%的资金投入也使得医院不得不背离医德去追逐高额利润,在加大投入后在硬件和软件设备方面,都可以创造比较优越的条件,一方面改变农村医疗格局,使农民花比较少的钱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好病,另一方面,也有利留住人才从长远利益来看,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是有利无害的。

(三)加大宣传力度,使得农民真正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这项制度中得到实惠。我通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宣传的方式不应该书面和官方化,而是通俗易懂些,贴近农民。因为农民文化水平毕竟有限,他们不会关心合作医疗制度是什么重要手段,是什么最终体现,是什么重要内容;他们只关心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情,比如它能够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切身利益。如果在宣传中没有让村民们真正了解它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切实好处,那么村民的参与积极性肯定不高,反而认为又是政府在以什么名义敛财,往往会以抵触的心理对待。

三、后记

目前,医疗、教育和房价已经成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的医疗保险体制的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随着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推进,全国绝大多数乡镇逐步把合作医疗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从上到下,齐抓共管,全面落实了医疗改制的各项重要工作,取得了改革以来的第一次突破性的成就。可是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干部在成绩面前没有抵住诱惑,开始侵吞医疗专款,因此,为了严惩不法分子我们必须借助司法和金融体系齐抓共管,保障反馈信息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同时,为了加快医疗改革的进程,政府开始动员其全部的社会力量都来为农村的医疗事业献一份力。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地蔓延,养老保障和医疗改革已经成为目前老百姓普遍关心的话题。为了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够更顺畅,农村的医疗机制改革势在必行,而且是我国奔小康道路上的重要一步。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农村的医疗改革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致谢:

在本次实践调查过程中得到了重庆市木洞镇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木洞镇桃花村村委以及其部分村民的热情接待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第五篇:市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市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村医疗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持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改善和提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为了解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况,为有关部门制定农村居

民就医,生存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我们于2004年暑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期间对××市甘树区和平乡,小满镇的部分村(户)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1.1地区分布

被调查者分布在××市甘树区和平乡和小满镇所在的部分村(户),调查农户500户,发放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88份,有效率97.6.1.2性别比例

在有效问卷统计的488人中,男性319人,占被调查者的65.4,女性169人,占被调查者的34.6.1.3人户情况

在500户中,1人户12户,2人户81户,3人户111户,4人户118户,5人户129户,5人以上户49户,调查总人口2000亲人.1.4年龄分布

被调查的488人中,30岁以下者,131人,占26.8,31~50岁者171人,占35.0,50岁以上者186人,占38.2,年龄最大为80岁,最小为12岁,平均年龄43.86岁.1.5文化程度

被调查的488人中,文盲102人,占20.9,小学文化68人,占13.9,初中文化187人,占37.3,高中文化117人,占24.9,大学文化者19人,占3.9.1.6饮用水

被调查的488户中,饮用自来水者413户,占84.6,饮用井水者75户,占5.4.1.7家庭纯收入(近几年)

在调查的488户中年负债在5000元以上者为5户,占1.0,负债在0~4999元的为8户,占1.6,纯收入在0~4999元为259户,占53.1,纯收入在5000~10000元者为159户,占32.6,纯收入大于10000元者为57户,占11.7.2.医疗现状及相关问题

2.1患重病情况

在被调查的488户中,患过心血管疾病的67户,占13.7,居第一线,患过肺部疾病的40户,占8.1,居第二位.(详见表1)

表1被调查户所患重病情况表

所患疾病

户数(户)

百分比()

心血管病

13.7

肺部疾病

8.1

消化系统疾病

7.0

意外伤害

3.7

骨骼系统疾病

3.5

传染病

1.0

其它

307

62.9

2.2生病后处理

在被调查的488户家庭中,小病自己治,大病去医院者占第一位,民上去医院者占第二位.(详见表2)

表2患病后处理情况表

处理方式

户数(户)

百分比()

小病自己治,大病去医院

351

71.9

马上去医院

17.4

病情严重时才去医院

3.9

硬抗

2.3

其它

4.5

2.3处理的选择

在被调查者中,有340户选择去镇卫生院,占69.7,有91户选择村卫生所,占18.7.(详见表3)

表3患病后选择处理情况表

处所

户数(户)

百分比()

个体诊所

7.8

村卫生所

18.7

乡镇卫生院

340

69.7

县(市)级医院

2.0

市级及市级以上医院

1.8

2.4不肯就诊的原因

在被调查者中,不肯就诊主要是由于自己买药治疗,其次为经济困难,病情不重.(详见表4)

原因

户数(户)

百分比()

自己买药

260

53.3

经济困难

18.9

病情不重

17.8

路途遥远

4.0

其他

6.0

2.5收入不高的原因

在被调查中,有240户认为自然条件是影响收入的主要原因,居第一位,认为疾病困扰的有106户,认为无技术影响收入者有79户,分居第二,三位.详见表5

收入不高原因

户数(户)

百分比()

自然条件

240文

秘114版权所有

49.2

疾病困扰

21.7

无技术

16.2

年老无劳动力

7.0

意外事故

5.5

2.6对所在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的评价

在被调查者中,有61户认为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高,有579户认为一般,有48户认为医疗水平较低,分别占12.5,77.7和9.8.2.7对所在乡(镇)卫生院卫生条件的评价

在被调查者中,有183户认为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条件好,257户认为中等,有48户认为差,分别占37.5,52.7和9.8.2.8以所在乡(镇)卫生院收费的评价

在被调查者中,有227户认为收费高,有176户认为收费合理(不太高),有45户认为收费较低,分别占46.5,36.1和9.2.3.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情况

3.1参加合作医疗情况

在被调查的488户中,参加合作医疗的有237户,占48.6,在参加合作医疗危险的户中,每户参保1人者145户,占61.2,每户参保2人者74户,占31.2,每户参保3人者20户占4.0,每户参保3人以上者8户,占1.6.3.2保险金额

保险金额最高者为50元/人/年,最低者为20元/人/年,平均金额为24.65元/人/年.3.3对合作医疗的态度

3.3.1对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了解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有67户知道合作医疗政策,有148户知道一些,有273户不知道,分别占13.7,30.3和55.9.3.3.2对农村合作医疗的信任度

在被调查者中有264户认为可信,有173户持半信半疑态度,有51户则认为不可信,分别占54.1,35.5和10.4.3.3.3对今后办合作医疗的态度

在被调查者中,有269户认为有必要继续办下去,有197户认为有条件可以办,有22户则认为没必要办下去,分别占55.1,40.4和4.4.3.4未参加合作医疗的原因

未参加原因

户数(户)

百分比()

经济困难

205

42.1

村来办

12.7

不可信

9.1

不知道

6.4

其他

145

29.7

3.5合作医疗的选择方式

在被调查者中,有168户(34.4)的家庭认为每人每年缴10~20元,只按比例报销住院医药费用合适,而310户(65.6)的家庭认为每人每年缴20~40元,按比例报销门诊和住院医药费用更合适.3.6医疗机构分布情况

在对医疗机构的调查中,几乎所有的村都有卫生所医疗机构,而且将其统归到乡(镇)卫生院的下属机构.4.结果分析

4.1农村医疗消费行为分析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有71.9的农户选择小病自己治,大病去医院的医疗方式,病情严重时才去医院,硬抗的分别占3.9,马上去医院者只占17.4,这说明农村中农民对疾病后果严重性的认识不够,致使小病拖成大病,得大病后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而治疗不彻底,致使劳动能力丢失,造成因病贫困和因病返贫的后果.在调查中发现居民医疗消费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小病大医”和“一病多医”的浪费现象,同一种疾病既看中医,又看西医,其主要原因是医疗卫生知识的贫乏而自己买药医治.二是一些农民出于多疑和自信等原因,没能认真遵循医嘱,或不坚持必要的疗程或服用过多的药物,或没有改变有利健康的行为,结果导致病情的反复或恶化.三是农民固执于个体偏好,长期使用某些(种)药物而不愿意更换,结果药不对症,造成无效治疗,致使病情迁延.四是由于一些人或出于害怕病情隐私暴露,或贪图就近方便,或因担心费用过高,不愿去正规医院而是求医于小巷游医的行为.4.2合作医疗的影响因素

在对生病后处理方式与其它因素相关分析时,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均对处理方式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在地处所的选择与其它因素投点分析时,家庭与医疗机构的整理(即方便程度)则是选择医疗机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与家庭收入,文化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对参加合作医疗与其它因素相关分析时,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庭成员患病情况均对参加合作医疗有明显促进作用影响;对合作医疗的不了解和不信任则对合作医疗起着明显的负面影响作用.对合作医疗不了解和不信任是明显影响合作医疗的关键因素,而合作医疗制度本来的规范执行情况,补偿机制实施的严格性,又将影响广大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在本次调查中,只有13.7的农民对合作和医疗政策了解,不知道者占55.9,在这一方面应加大对合作医疗的急转力度,使他们在了解政策的基础上,走近政策,最终参与政策.对合作医疗持半信半疑态度和不信任态度者竟占45.9,这使得合作医疗的参与率只占48.6,并且参与了的几乎所有是在孩子上学时,由学校统组织收取医疗危险费用.可见,很大一部分农户不能享受合作医疗的减免,这更使政策的落实情况不太良好,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农民群众办的一件好事,我们有责任把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我们要在工作中紧紧围绕农民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加强对基金筹集,对使用情况的审计和检查,定期向群众出示财务帐目,接受群众监督.另外,经济困难是未参加合作医疗的原因之一.虽然在调查中有42.1的人是由经济困难导致未参加合作医疗,但不是重要原因,因为在被调查者中,有32.6的家庭纯收入在5000~1000元之中,有51.7的家庭纯收入在10000元以上,且负收入者仅有2.6.因此,在被调查的农村中,农民收入状况相对可以,所以经济困难不是关键因素,而仅是原因之一.总之,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和政府没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相结合,应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加大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加强管理,使农村中农民真正认识到合作医疗对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意义,让农民消除疑虑,把政府的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相信在国家对卫生制度不断改革的实践中,农村医疗状况将会有大的改观.

下载当前汉川市基层医疗卫生状况(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汉川市基层医疗卫生状况(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实践参加者:xxx 二实践主题:农村医疗卫生状况 三时间:2008年暑假 四地点:山东省xx县 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现将此次实践活......

    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一、我市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基本情况新密市辖15个乡镇, 75万人口。几年来,我市致力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素质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 查 报 告——2004年10月18日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上县人大常委会调查组为了提高我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农民解决基本卫生保健......

    医疗卫生状况田野调查提纲

    广西河池市罗城县仫佬族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提纲 11民族学 罗 一、调查主题 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仫佬族医疗体系的变迁,重点是通过了解罗城仫佬族医疗体系变迁的历史,了解医疗......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持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解决“三......

    汉川市2012年当前农业生产形势汇报

    汉 川 市 2012 年 夏收作物预产及当前农业生产情况汇报 汉川市农业局一、夏收作物产量预计 (一)夏收作物产量预计 1、夏粮 今年汉川市夏粮播种面积为48.91万亩,平均单产229.4公......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状况 调查报告姓名: 时间:2012.8.25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 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关于大安市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安市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松原高职护理一班张宏磊寒假期间,我通过走访市卫生局及农村卫生院、农户等,对我市农民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水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状况和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