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报业小记者团的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19-05-13 01:2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南京报业小记者团的社会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南京报业小记者团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一篇:在南京报业小记者团的社会实践报告

在南京报业小记者团的实践报告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

能力的普遍要求,也为响应学校关于大学生在暑假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号召,学以致用,以便今后能更快融入社会,今年暑假,我来到南京报业小记者团进行本次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我在如何以老师姿态与当今未成年人相处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关于新闻的专业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体验和认识。

主题词:南京报业小记者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不觉间,我迎来了大学中的第二个暑假。随着时间的流逝,毕业的临近,就业问题在生活中日益凸显,压力像出现在象牙塔上空的一片阴霾压在每个大学生的心头。社会发展的飞速迫使用人单位日益重视求职人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而这些正是身处校园的我们最为欠缺的。学校倡导的暑期实践便充当了大学校园和社会之间的缓冲口,以学校为推荐人,每个大学生可依旧学生的姿态活跃在个个社会岗位,摸爬滚打,以所学致其用,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怀着如此憧憬,在这个出奇凉爽的夏日,我来到南京报业的小记者团进行社会实践,现将此次实践的有关事项向学校作如下报告。

一、实践单位的基本概况

南京报业的小记者团是2008年成立不久的年轻团体,致力于在中小学生当中普及新闻基础知识,丰富其课余生活,并为家长、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如今已吸纳来自南京市126所小学的小记者,组织活动达129次,参加人数达8000多人次,虽然工作人员不多,但几人群集群策,把团队搞得有声有色。今年暑假,他们组织了大量各具特色的活动,受到团员们的极大关注和积极参与,取得可喜成绩。在此谨祝愿南京报业小记者团的明天更急美好。

二、实践中的主要工作

我实践的时间是从今年暑假的7月12日到8月,主要工作是参加小记者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现场维持秩序,保证其进行,同时针对既有的项目献计献策。其间,不少活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在紫金山天文台的参观活动中,我初识了记者团的大部分成员,第一次体验以老师身份照顾一大群小同学,感受与他们纯真思维对话的新鲜与趣味;在外教体验活动中,我不仅充当了秩序的维持者,还适时成为小成员勇气的激发者,鼓励他们勇敢参与到活动中,用陌生的语言表达自己,告诉他们: “Practice makes perfect.”;古生物博物馆中,面对小记者古怪天真的提问,我试着以孩子的语言同他们对话,用同样富有想象力的思维以对他们拥有明智的权威……

活动中我不断付出,同时也不断收获和成长,“用以致学”不再是空发的感慨,而成为我现在最真切的感受!

三、实践中的主要收获

本次实践活动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难忘的经历和愉快的回忆,更重要的是社会阅历的丰富和对老师这个职业的感悟。坚持时时总结,时时反思,这些积累定会成为我今后职业生涯的一笔宝贵财富。

1、做教师当首先端正态度 记得冰心曾在诗集《繁星》中说道:“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虽也曾为孩子,但读来读去总无法体味这几句的精妙。参加了小记者团,真正以成人身份和孩子们朝夕相处,我才意识这些涉世未深的小生命的可贵之处。他们纯洁如同白纸,毫无顾忌地敞开胸怀接受人世种种在自己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而很大程度上,教师是在这些白纸上挥洒墨迹最为频繁的人物。因此,身为教师当首先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性和重要性,端正态度,慎重执笔,以谆谆教诲和以身作则的姿态留下幅幅绚丽的画卷。

2、向孩子传输知识时语言的重要性。

记得在教育学的专业课上老师曾提过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教师要磨砺自己的语言„„在我们民族语言那取之不尽的宝库中寻找能让孩子们的眼睛闪出兴奋之光的瑰宝,用美丽的语言给孩子们讲美丽的周围世界。”而在这次实践中我亲身见证了向孩子传输知识时语言的重要性。

记得在参观紫金山天文台的活动中,讲解员的一番在成人听

来再明了不过的解释却被小朋友奇怪的思维拧得歪七扭八,他们所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更是让人啼笑皆非„„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用孩子思维和孩子对话的重要性。切忌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腹。同时也深知这并非片刻功夫,需要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不断体味和琢磨。

2、寻找课程与学生兴趣的切合点,以轻松活泼的方式使学生

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学生生涯中,听到的周围关于被父母逼迫上各种补习班强化班的抱怨不在少数,即使是“兴趣特长班”也往往和“痛苦”、“无趣”联系在一起。但在小记者基础知识普及的课堂中,我看到的不是昏昏欲睡用胳膊强撑脑袋,而是一张张活跃兴奋的小脸,踊跃的发言和“很喜欢来这里上课”的感慨。

仔细观察“小记者”的老师上课可以发现,他总能为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条款附以有趣新颖的例子,比如易中天会场发飙、自己难忘的采访经历等等,再加上其幽默轻松的语言,总能轻易抓住了学员们的注意力——其可贵之处就在于成功找到了课程内容与学生兴趣的切合点,并加以适当发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灌输转为主动汲取知识。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的。

当然除了对教师职业的感悟,小记者团作为一个工作者的群体也教于我一些为人处事的技巧。由于性格较为内向,在以往

加入的团队中不善言谈,却不知这自诩的“含蓄”已将他人拒于千里之外,做起事来不免孤立。在加入小记者团后不久的一次谈话中,团主任明确对我提出此点,并指出缺乏沟通会给今后工作以及和领导的配合带来障碍,鼓励我多与其他工作者交流。我心领意会,在之后的相处中,尽力以亲切从容的姿态与并不甚熟悉其他工作者交谈,虽显笨拙,但也有效地融洽了之间的关系,使合作进行得愉快顺利。

最后,我要感谢学校对我的教育培养,以及南京报业小记者团为我提供的这样一个良好的实习机会和学习环境,报社工作者们忘我的工作态度,真诚的待人理念,积极的创新精神,和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将值得我终身学习和实践!

第二篇:报业小记者团的实践报告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普遍要求,也为响应学校关于大学生在暑假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号召,学以致用,以便今后能更快融入社会,今年暑假,我来到南京报业小记者团进行本次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我在如何以老师姿态与当今未成年人相处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关于新闻的专业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体验和认识。

不觉间,我迎来了大学中的第二个暑假。随着时间的流逝,毕业的临近,就业问题在生活中日益凸显,压力像出现在象牙塔上空的一片阴霾压在每个大学生的心头。社会发展的飞速迫使用人单位日益重视求职人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而这些正是身处校园的我们最为欠缺的。学校倡导的暑期实践便充当了大学校园和社会之间的缓冲口,以学校为推荐人,每个大学生可依旧学生的姿态活跃在个个社会岗位,摸爬滚打,以所学致其用,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怀着如此憧憬,在这个出奇凉爽的夏日,我来到南京报业的小记者团进行社会实践,现将此次实践的有关事项向学校作如下报告。

一、实践单位的基本概况

南京报业的小记者团是2009年成立不久的年轻团体,致力于在中小学生当中普及新闻基础知识,丰富其课余生活,并为家长、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如今已吸纳来自南京市126所小学的小记者,组织活动达129次,参加人数达8000多人次,虽然工作人员不多,但几人群集群策,把团队搞得有声有色。今年暑假,他们组织了大量各具特色的活动,受到团员们的极大关注和积极参与,取得可喜成绩。在此谨祝愿南京报业小记者团的明天更急美好。

二、实践中的主要工作

我实践的时间是从今年暑假的7月12日到8月,主要工作是参加小记者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现场维持秩序,保证其进行,同时针对既有的项目献计献策。其间,不少活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在紫金山天文台的参观活动中,我初识了记者团的大部分成员,第一次体验以老师身份照顾一大群小同学,感受与他们纯真思维对话的新鲜与趣味;在外教体验活动中,我不仅充当了秩序的维持者,还适时成为小成员勇气的激发者,鼓励他们勇敢参与到活动中,用陌生的语言表达自己,告诉他们: “practice makes perfect.”;古生物博物馆中,面对小记者古怪天真的提问,我试着以孩子的语言同他们对话,用同样富有想象力的思维以对他们拥有明智的权威……

活动中我不断付出,同时也不断收获和成长,“用以致学”不再是空发的感慨,而成为我现在最真切的感受!

三、实践中的主要收获

本次实践活动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难忘的经历和愉快的回忆,更重要的是社会阅历的丰富和对老师这个职业的感悟。坚持时时总结,时时反思,这些积累定会成为我今后职业生涯的一笔宝贵财富。

1、做教师当首先端正态度

记得冰心曾在诗集《繁星》中说道:“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虽也曾为孩子,但读来读去总无法体味这几句的精妙。参加了小记者团,真正以成人身份和孩子们朝夕相处,我才意识这些涉世未深的小生命的可贵之处。他们纯洁如同白纸,毫无顾忌地敞开胸怀接受人世种种在自己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而很大程度上,教师是在这些白纸上挥洒墨迹最为频繁的人物。因此,身为教师当首先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性和重要性,端正态度,慎重执笔,以谆谆教诲和以身作则的姿态留下幅幅绚丽的画卷。

2、向孩子传输知识时语言的重要性。

记得在教育学的专业课上老师曾提过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教师要磨砺自己的语言……在我们民族语言那取之不尽的宝库中寻找能让孩子们的眼睛闪出兴奋之光的瑰宝,用美丽的语言给孩子们讲美丽的周围世界。”而在这次实践中我亲身见证了向孩子传输知识时语言的重要性。

记得在参观紫金山天文台的活动中,讲解员的一番在成人听来再明了不过的解释却被小朋友奇怪的思维拧得歪七扭八,他们所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更是让人啼笑皆非……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用孩子思维和孩子对话的重要性。切忌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腹。同时也深知这并非片刻功夫,需要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不断体味和琢磨。

2、寻找课程与学生兴趣的切合点,以轻松活泼的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学生生涯中,听到的周围关于被父母逼迫上各种补习班强化班的抱怨不在少数,即使是“兴趣特长班”也往往和“痛苦”、“无趣”联系在一起。但在小记者基础知识普及的课堂中,我看到的不是昏昏欲睡用胳膊强撑脑袋,而是一张张活跃兴奋的小脸,踊跃的发言和“很喜欢来这里上课”的感慨。

仔细观察“小记者”的老师上课可以发现,他总能为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条款附以有趣新颖的例子,比如易中天会场发飙、自己难忘的采访经历等等,再加上其幽默轻松的语言,总能轻易抓住了学员们的注意力——其可贵之处就在于成功找到了课程内容与学生兴趣的切合点,并加以适当发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灌输转为主动汲取知识。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的。

当然除了对教师职业的感悟,小记者团作为一个工作者的群体也教于我一些为人处事的技巧。由于性格较为内向,在以往加入的团队中不善言谈,却不知这自诩的“含蓄”已将他人拒于千里之外,做起事来不免孤立。在加入小记者团后不久的一次谈话中,团主任明确对我提出此点,并指出缺乏沟通会给今后工作以及和领导的配合带来障碍,鼓励我多与其他工作者交流。我心领意会,在之后的相处中,尽力以亲切从容的姿态与并不甚熟悉其他工作者交谈,虽显笨拙,但也有效地融洽了之间的关系,使合作进行得愉快顺利。

最后,我要感谢学校对我的教育培养,以及南京报业小记者团为我提供的这样一个良好的实习机会和学习环境,报社工作者们忘我的工作态度,真诚的待人理念,积极的创新精神,和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将值得我终身学习和实践!

第三篇:报业记者团见习汇报

不觉间,我迎来了大学中的第二个暑假。随着时间的流逝,毕业的临近,就业问题在生活中日益凸显,压力像出现在象牙塔上空的一片阴霾压在每个大学生的心头。社会发展的飞速迫使用人单位日益重视求职人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而这些正是身处校园的我们最为欠缺的。学校倡导的暑期实践便充当了大学校园和社会之间的缓冲口,以学校为推荐人,每个大学生可依旧学生的姿态活跃在个个社会岗位,摸爬滚打,以所学致其用,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怀着如此憧憬,在这个出奇凉爽的夏日,我来到南京报业的小记者团进行社会实践,现将此次实践的有关事项向学校作如下报告。

一、实践单位的基本概况

二、实践中的主要工作

我实践的时间是从今年暑假的月日到月,主要工作是参加小记者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现场维持秩序,保证其进行,同时针对既有的项目献计献策。其间,不少活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在紫金山天文台的参观活动中,我初识了记者团的大部分成员,第一次体验以老师身份照顾一大群小同学,感受与他们纯真思维对话的新鲜与趣味;在外教体验活动中,我不仅充当了秩序的维持者,还适时成为小成员勇气的激发者,鼓励他们勇敢参与到活动中,用陌生的语言表达自己,告诉他们:“practicemakesperfect.”;古生物博物馆中,面对小记者古怪天真的提问,我试着以孩子的语言同他们对话,用同样富有想象力的思维以对他们拥有明智的权威……

活动中我不断付出,同时也不断收获和成长,“用以致学”不再是空发的感慨,而成为我现在最真切的感受!

三、实践中的主要收获

本次实践活动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难忘的经历和愉快的回忆,

更重要的是社会阅历的丰富和对老师这个职业的感悟。坚持时时总结,时时反思,这些积累定会成为我今后职业生涯的一笔宝贵财富。

1、做教师当首先端正态度

记得冰心曾在诗集《繁星》中说道:“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虽也曾为孩子,但读来读去总无法体味这几句的精妙。参加了小记者团,真正以成人身份和孩子们朝夕相处,我才意识这些涉世未深的小生命的可贵之处。他们纯洁如同白纸,毫无顾忌地敞开胸怀接受人世种种在自己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而很大程度上,教师是在这些白纸上挥洒墨迹最为频繁的人物。因此,身为教师当首先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性和重要性,端正态度,慎重执笔,以谆谆教诲和以身作则的姿态留下幅幅绚丽的画卷。

2、向孩子传输知识时语言的重要性。

记得在教育学的专业课上老师曾提过着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教师要磨砺自己的语言……在我们民族语言那取之不尽的宝库中寻找能让孩子们的眼睛闪出兴奋之光的瑰宝,用美丽的语言给孩子们讲美丽的周围世界。”而在这次实践中我亲身见证了向孩子传输知识时语言的重要性。

记得在参观紫金山天文台的活动中,讲解员的一番在成人听来再明了不过的解释却被小朋友奇怪的思维拧得歪七扭八,他们所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更是让人啼笑皆非……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用孩子思维和孩子对话的重要性。切忌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腹。同时也深知这并非片刻功夫,需要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不断体味和琢磨。

3、寻找课程与学生兴趣的切合点,以轻松活泼的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学生生涯中,听到的周围关于被父母逼迫上各种补习班强化班的抱怨不在少数,即使是“兴趣特长班”也往往和“痛苦”、“无趣”联系在一起。但在小记者基础知识普及的课堂中,我看到的不是昏昏欲睡用胳膊强撑脑袋,而是一张张活跃兴奋的小脸,踊跃的发言和“很喜欢来这里上课”的感慨。

仔细观察“小记者”的老师上课可以发现,他总能为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条款附以有趣新颖的例子,比如易中天会场发飙、自己难忘的采访经历等等,再加上其幽默轻松的语言,总能轻易抓住了学员们的注意力——其可贵之处就在于成功找到了课程内容与学生兴趣的切合点,并加以适当发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

灌输转为主动汲取知识。这是值得每一位

第四篇:南京报业大战启示录

争霸

进入2000年的第一个月,在南京报业市场上拼杀了半年多的几家报纸终于又坐到了一起,《新华日报》社、新华社江苏分社、《每日桥报》、《现代快报》、《江南时报》、《江苏商报》等6家传媒机构的老总,依次在由江苏省记协牵头拟定的《关于调整报纸价格的协议》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协议规定:

“自2000年3月1日起,南京地区报纸(4开16版或对开8版)价格最低限价为3角,凡低于此价格的报纸自即日起调整至3角以上;各报纸不再实行相互搭配销售或其他„买一送一‟等„酬宾‟、„优惠‟方式。”

似乎,于世纪末在南京爆发的这场报业大战要就此“偃旗息鼓”了。可是始终关心这一轮报业大战的人们仍在咀嚼着“余味”,一幕幕战况重现眼前:

——1999年5月,提前半月大做广告“江苏商报,一看就有回报”的《江苏商报》,吊足人们胃口之后,5月9日,以当时南京报业的最低价———两角一份隆重推出,在当时的早报市场,迅速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9月1日,《人民日报》社《市场报》主办的《江南市场版》改版为《江南时报》,同样以两角一份推出,也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名噪一时。

———10月12日,新华社江苏分社属下的一份报纸(过去曾叫《买卖报》、《现代经济报》,但多年毫无起色)进行了改版,更名为《现代快报》,以1角钱报价面世,首日的报纸便卖出6万份。

———12月8日,《新华日报》集团属下的《每日桥报》由原先的4开16版黑白小报,改为对开8版彩印大报,又为世纪末南京报业大战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展开立体宣传攻势,打出每份1角的酬宾价,还推出“导报桥报,龙凤配套”的优惠活动,读者可以在买《服务导报》时获赠一份《每日桥报》,花一份报的钱看两份报。

———年底,《南京日报》也推出买一送一,即买《南京日报》送《金陵晚报》。如果单订2000年的《金陵晚报》则等于免费,144元订报费可全额返还同等数额的实物,其中有牛奶、化妆品、服装、就餐券、娱乐券等等三十多种返还实物,任君选择。

短短几个月间,新秀报纸频频廉价登场要求重新“洗牌”,老牌报纸也不甘示弱,纷纷接招应战,报纸零售价5角、4角、3角、2角、1角样样皆有,甚至免费赠送,南京报业大战在世纪末展开。

回首这场报业大战,其参与者之众,其战火之烈,在中国当代报业史上实属罕见,它带给报人报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更是极其深远。

战场

20年的改革开放,使整个中国日益繁荣富强,首先为报业繁荣和报业竞争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20年的改革开放更打破了人们的思想禁锢,一方面,读者开始要求自己作为主体的权益,不再容忍报纸的千篇一律了;另一方面,办报人也开始解放思想,丰富手段,谋求在满足读者需要的同时,办出报纸的特色来。再看眼前,中国即将加入WTO,其影响也将是深刻的、全方位的。当我们打开门户与世界进一步接轨后,和其他许多传统产业不同,与知识经济结合极为密切的传媒业,有无可限量的发展空间,利润会远远高于其他产业,想要有所作为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不可丧失的机遇,希望能够在其中占取先机。

然而为什么世纪末规模空前且竞争异常激烈的报业大战会爆发在南京而不是其他城市呢?

南京为六朝古都,商衢大埠,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茂物丰,历来是经济文化中心。江苏又是经济大省,消费大省,文化大省,南京作为其首府,辐射力影响华东六省一市。

南京虽地处长江南岸,但无论从文化、饮食还是从居民消费习惯与特点来看,都具有不

南不北、兼容并蓄的特点,也许首先就是这种兼容性为不同特点的媒体都提供了生存的空间,才使一个加上流动人口也不过六七百万人的城市能够容纳如此多的报纸,每日同时有13份综合性日报出版,其中仅早报类就有7种之多。

就一家报社或整张报纸而言,尤其是大型的现代化报业,要求人力资源(人才)相当集中,能否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能否在竞争中获得繁荣,根本上都取决于人,只有办报人才集中的地方才会有报业的繁荣发达。江苏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省会南京更是集中了各路办报精英。另一方面,江苏作为文化大省,群众文化需求总量也一直很大,其中对报刊的需求量尤为突出,这一点一直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当时,特别是在抗战胜利后,南京报业的繁荣程度甚至超过上海,南京的普通老百姓已经差不多把买报读报看成和每日开门7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不可或缺。如此这般,便为报业的竞争与繁荣培育了一个良好的市场。一场空前规模的报业大战就率先在这里爆发了。

特色

也许正是因为规模空前的缘故吧,再加上南京报业市场原有的特殊格局,虽说此前广州、成都的报业竞争都可称得上大战,其他大城市的报业竞争也相当激烈,但与它们相比,南京的这场报业大战更独具特色。

首先,激烈的市场争夺主要在早报市场展开。要想抢得报业竞争的“先手”,就应当寻找最佳切入点,而最佳之处就在于相对空间较大的那部分市场。

与上海《新民晚报》、广东《羊城晚报》并称全国三大晚报的南京《扬子晚报》以其背后《新华日报》集团雄厚的人力、物力,长期独霸南京和江苏晚报市场乃至整个江苏报坛,全国发行量140万份,在南京也有50万份的优势。几年前,南京日报下属的《金陵晚报》曾试图向《扬子晚报》叫板,然而很快就败下阵来,发行与广告一直不佳,根本无法撼动《扬子晚报》的霸主地位。

与晚报市场不同,南京早报市场却始终没有形成一家独霸的局面。最早进军早报市场的《服务导报》凭着与《扬子晚报》不同的市场定位,避免与《扬子晚报》正面交锋,在南京报业市场夺得了一席之地,每日发行量十几万份。在晚报市场中败下阵来的《金陵晚报》也转向早报市场求生存,成为一份打着晚报旗号的早报,这才扭转了完全被动的局面,在南京报业市场分得了一杯羹。

但这两家报纸在早报市场都远未形成像《扬子晚报》在晚报市场那样的霸主地位。1999年1月1日推出的《经济早报》更是影响甚微,3种早报的发行总量还不足《扬子晚报》一家在南京地区发行量的一半。一边是报坛老大独享已经做大的“蛋糕”,一边是几家分享尚未做大的“蛋糕”,特殊的报业格局加上前车之鉴,使得新近登场的报纸不约而同都选择了早报市场作为自己的市场切入点。于是,全新改版登场的《江苏商报》、《江南时报》、《现代快报》、《每日桥报》,加上原有的《服务导报》、《金陵晚报》、《经济早报》,南京早报市场上演起了“七国大战”,七家报纸短兵相接,厮杀得如火如荼。

其次,竞争主体多元化。由于建国以来形成的党报、机关报的传统,广州、成都、西安、杭州等省报业发达的省会城市都形成了省级、市级两个系列报纸同处一个市场的状况,新闻改革以来发生的报业竞争也多是在省、市两级党报或下属子报之间展开。比如,在广州,是省级的《南方日报》集团、《羊城晚报》集团与市级的《广州日报》集团三家之间的竞争;在成都,是省级的《华西都市报》与成都市委机关报《成都晚报》、成都商委所属的《成都商报》之间的竞争。

中央级的新闻机构基本不参与竞争。即使是中央级新闻机构在地方创办的媒体也多因为影响有限,在地方报业竞争或者说报业大战中不怎么发言。然而在南京,这种常规被打破了。

早报市场“七国大战”的七方隶属各有不同:《服务导报》、《每日桥报》属于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系统,《金陵晚报》则属于市委机关报《南京日报》系列,这三家是传统的两级机关报系列。最早推出两角报价的《江苏商报》隶属于江苏省供销合作社,但经过全面改组后,却更多地带有同人报的色彩。当然游离于省、市两级机关报系列之外,挂着江苏省社科院主办牌子的《经济早报》也带有相当多的社会办报的色彩。而与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驻南京的中央级新闻机构竟也卷入了地方报业大战漩涡的中心。1999年9月1日,率先回应《江苏商报》报价2角酬宾,同样以2角报价推出的《江南时报》就改版自人民日报市场报的《江南市场版》,而在这场报业大战中最引人瞩目的报纸《现代快报》,则由新华社江苏分社旗下原来的《现代经济报》改版而来,1999年10月12日,《现代快报》出世,4开16版的报纸仅售1角钱,令人瞠目结舌,南京报业大战就由于它的问世而走向白热化。这种情况在其他城市还从未出现过。

第三,报业大战主要以价格战的形式展开。由于起步早,读《扬子晚报》已成了南京人的习惯:厚,广告多,是《扬子晚报》的特色,每日平均48版,部分彩印,卖5角钱,其中广告占了一大半,但是南京人出门吃个饭,买个东西,还就在意看这些广告。同为“新华报业”的子嗣,售价4角的《服务导报》当年率先进军早报市场,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形成了头版“大特写”的风格,并在各个奶站设立订报点,“喝牛奶,看导报”是南京报界最早给自己吆喝的广告词,逐渐赢得了一部分读者,在南京站稳了脚跟。与前者几乎同时降生,售价也为4角的《金陵晚报》绕了一个圈,也转战到早报市场,虽然还无法和老大《扬子晚报》一争高下,却也有了一定影响,但又屈居于首先进入早报市场的《服务导报》之后。面对这样的市场态势,只有“险”中才能“求胜”。有一笔账是明摆着的,一张发行量数万份的16版报纸,印刷成本、发行费、稿费等加在一起,平均成本是3角多,卖1角、2角,肯定是亏本的。但还有一笔明摆着的账,1万份的发行量,年广告额约有200万元,10万份的发行量,就有2000万元的广告额,坚持到广告商看得上的发行量,也就苦尽甘来了。同时,只有这种远低于成本的极低报价才能造成对已有市场的巨大冲击,迅速打开市场,树立形象,培育读者,报业市场的新锐们就是希望以这种价格上的冲击力培育出南京读者一天看两张报纸的新的消费习惯———一份有新闻、有股评的廉价早报和一张午饭后消磨时光的休闲晚报。

最早以价格搅翻报坛“一池春水”的是《江苏商报》,以当时南京报业的最低价———两角一份推出,零售数量直线上升。5个月后,发行达12万份,号称当时南京销量最大的早报。随之而来的是广告的上升,其老总黄铁男去年底时说:我们靠广告客户支持的资金启动,11月已开始赢利了。

其后,报价1角的《现代快报》发行量飚升速度更快,市场冲击力更大。据该报老总介绍,首日的报纸就卖出了6万份,现在据说每天发行都超过30万份。其后,广告也跟着上来,进入新千年,《现代快报》每日的广告量都在报纸全部版面的一半以上。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99年元旦创刊的《经济早报》,它不知深浅地以6角一份推出,在市场有《扬子晚报》5角一份的参照系下,根本无法打开消费者的口袋,后来降为4角,仍然难以形成气候。面对新锐势力的价格冲击波,老将们不得不反击,否则难以自保。自此,价格大战愈演愈烈。

大战中,报业市场被重新分割。新登场的弱势媒体纷纷得利,而原来的强势媒体都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战火点燃已过半年,《现代快报》从其前身《现代经济报》最高两万多份的发行量上升到如今的30多万份,《江苏商报》也由原来的几千份上涨到如今的15万份,其老总还向记者“透露”:现在广告多到排不完,天天开会研究广告版面与新闻版面协调的事。《江南时报》的发行量也稳定在3万多份。而原先的早报排头兵《服务导报》则发行量大跌。《每日桥报》改版降价后发行量才止住跌势,有所回升。《金陵晚报》采取紧急抢险措施才将跌势挽回。连一直号称“东方不败”的《扬子晚报》也受到了冲击,总发行量下降近10万份,强烈的危机感袭上这些报纸老总的心头。

启示

竞争打破了南京报业市场的垄断。垄断性的服务肯定是不完善的。《现代快报》的副总编赵磊就认为:独家繁荣是一种怪胎,应该有人出来打破这种格局。南京的报业市场一直是一家报纸独霸天下,没有对手,长期保持垄断局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报纸的惰性不断增加是不可避免的。而竞争是打破垄断的最有效方法,这种对垄断的打破首先就是一种进步。

面对新报纸的强劲挑战,各家老报再也不敢大意,纷纷拿出应对之策,首要的表现便是各报不约而同的版面刷新。《扬子晚报》改为A、B、C三叠,读者不必再费力地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之中找新闻。《服务导报》的版面全面更新,加大新闻量,不仅在加强新闻报道的快速、及时上下功夫,还力图使报纸的视角更独特,内容更鲜活。《每日桥报》更加彻底,由原来的4开16版的黑白小报改成了对开八版的彩色大报,变化可谓“脱胎换骨”。连主要并不在报摊零售的《南京日报》也受到触动,对自己动起了“大手术”,和以前判若两家了。而新报纸也认识到,无论价格如何,只有具备了“好看”的基本要素后才有资格进入市场竞争,它们在靠低价打开市场的同时,也无一例外地在报纸质量上下功夫,各出奇招,张扬自己的个性。于是,南京地区报纸在提高总体水平方面,从这场大战中获益匪浅。

对于广大受众,一方面,因为报纸的价格战,读者不仅花钱少,而且选择面大。如今在南京,花一元钱可以买到5份不同的报纸;另一方面,由于竞争不断加剧,不论新报老报都努力抓新闻,改版面,上档次,提品位,要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他人不可替代的“新闻纸”,把最好的精神产品奉献给读者。

而读者能以这么少的钱获得并不算差的精神食粮,总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难怪《江苏商报》总编辑黄铁男说这场竞争“最大的赢家是读者”。

对于报纸老总们,这场大战最重要的意义是促使他们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办报观念转换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上来。如今的报人,必须从执笔著文者转为综合经营的策划人和经理人,必须将风险意识植根于他们的经营思想之中。

在南京的这场报业大战中,我们看到一些老总已经开始运用新的报业经营理念了。从亏本发行到广告赢利,他们反反复复不知算了多少账:中间可能有几十万或数百万亏损,亏损期是几个月还是几年,也有可能是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那就无异于“自杀”,但是,要吸引来“注意力”,就必须“搏出位”,必须担这分风险……而在竞争引起市场的重新分割后,更多的老总会自觉地加入到转变办报观念中来,更注重实际,更直面生活,更接近读者。

对于南京的报业市场,这场大战的影响包括两方面:

一是一次次降价对读者产生的一轮又一轮冲击波,扩大了市场份额,培养了更多读者,过去不看报的人开始读报了。过去只读一份报的买两三份报了,因此市场总的发行份额估计增加了20———25万份,报业市场这块“蛋糕”被做大了。

二是竞争白热化促进了报业市场人才的产生和流动。新报纸频频登场挑战,老报纸不甘示弱纷纷接招,有如此众多的媒体参战,对于有志于新闻事业者,便意味着可供一展身手的舞台得到空前的扩大,同时在高强度的竞争中,必然会锤炼出一批具备更加强烈的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奉献意识和精品意识的队伍,有利于名记者、名编辑的涌现。报纸说到底还是要靠质量说话,而人才是提高办报质量的根本保证,各报老总们对此心知肚明,竞争白热化的另一头便是人才争夺战。翻开去年年底的《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整版的招聘广告接连出现,而且招揽的是“新闻事业实用型人才”,对象要“有三年以上新闻和广告工作实践,有中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0岁以下(特殊人才可放宽)的新闻采编和广告经营骨干”,特别注明的是:“副高职称和中层以上干部优先录用”,简直等于公开挖人。有些报社采取暗箱操作,他们将南京市小有名气的记者、编辑一一排列,锁定目标,以提级、加薪、委以重任等为诱,游说许诺,将目标人选纳入麾下。小报进大报的、实力派找舞台的,都有了机遇,报业人才实现合理流动,用一位报社老总的话来说就是“让不想要的人走开,让更多新鲜力量进来”。

对于报业管理部门,这场大战也向它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报业的发展早已突破党报一统天下的格局,越来越向产业化发展,不断涌现的新媒体有着全新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就这场大战而言,新的课题是如何看待低价位营销这个新鲜事物,如何有效地扼制激烈竞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广义上而言,更大的课题则是如何摆脱报业管理水平滞后于新闻事业发展实际的局面,如何由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转变到根据一定规则进行宏观调节的管理方式上来。在这场大战中,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认识到不能再以简单的行政命令来解决问题了,他们开始尝试以一种同行协议的形式对报业进行协调管理。

1999年11月,新闻出版署公布了《关于落实中央“两办”30号文件调整报刊结构的意见》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原则上不办机关报,现有报刊内容重复的予以合并,发行量在3万份以下的予以撤销。自2000年1月1日起,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继续办的报纸一律自负盈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除保留一份指导工作的期刊外,不得再与党报、出版社等联合主办报刊,现有报刊一律划转或停办。

今年10月,国家将完成对行业报纸的清理。一向躺在政府怀里高呼“改革”、“市场经济”的中国报刊业,这回该自己“下”去亲自体会“市场”了。应当说,南京这场报业大战,尽管有其不规范的地方,但它实际上是在中国报业转变观念、转换体制的进程中先行了一步。

第五篇:南京供电局社会实践报告

供电局社会实践报告

应学院的要求,也为丰富我这个漫长的大一暑假,我和伙伴一起去了南京市分属的一个区供电局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整日呆在象牙塔中的我,第一次的尝到了生活的现实和不易,却也从中学会了很多学校所无法学到的知识。或许,这种真切的体会,才是我最宝贵的收获。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工作知识。我们深知这次实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我和一同去的伙伴更是相当珍惜,不敢有丝毫懈怠。由于是大一新生,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都不丰富,公司也不敢把太大的任务交给我们,虽然我们跃跃欲试但还是很听话的从小事入手。

刚工作的几天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分发传单对外宣传用电安全知识。我们知道这种安全知识的传单一般路上匆匆的行人是不会看的,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些老胡同里的住户。那里一般住着些上了年龄的老人,一方面他们热情好客我们比较容易与他们沟通,另一发面他们是这个社会阶层中最需要宣传用电安全知识的人,所以我们从这些地方着手来宣传用电安全知识。其实说起来容易,可每敲开一家用户我们还是有点胆怯的,也遇到过急着把我们赶出去的人家,每当那时我们都很沮丧,但我们明白这是一份工作,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它代表着一种责任,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冷脸我们也都挺了过去,并不断告诉自己要乐观自信大方,这样才能专业冷静地宣传用电安全知识。

发完传单我们开始熟悉公司内部的事务,首先我们主要参观了供电局办公楼内的设施,并简单参观了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这时我才发现供电局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国营公司,我所在的仅仅是市供电局下的一个分属局,却已经有职工四百余人,所管辖供用电户390700余户。供电局有调度、电力营销、抄表、收费、电量核算、电力稽查、客户服务等。据介绍这个局还有用电计量,七个营业所,一个营业大厅,高压用户500余户,低压电户14000余户等。还有电力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设备维修等等。这么多工作,我们难以想象他们是怎么完成的。然而我们所到之处看到那供电局的职工个个精神抖擞、工作热情洋溢、工作作风严谨,让我们深受教育深受触动。

参观完了的几天我们开始进入公司内部工作,主任给我的任务主要是担任文员一职,平时在工作只是接接电话,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接收各部门文件、复印后分发给各相关人员,以及本部门一些文件的传送、追踪、回收、整理、归档、保存等,还有就是部门人员所需求的表单制作、打印,协助主任工作,如整理领导干部工作台面,帮助他们处理一些琐碎、能及的事情。刚开始看到师傅们工作得顺心顺手,很是羡慕,而自己由于是新手,很多事情做得很不完善,负责带我的师傅还多次严厉的批评了我。一开始很不适应,面对批评很难过,不知所措,但渐渐的我发现其实师傅还是很关心我很希望我进步的,甚至在我连续工作了一上午之后还特意为我去打了杯水,那时我很感动,也更加努力地学习,我在工作学习和批评中明白,在工作岗位,尤其是新手,眼﹑脑﹑嘴﹑腿都要勤,安全工作要细,安全制度

要落实。就这样,工作流程和学习的雏形便在我的脑海中生根发芽。经过一番努力,慢慢的,我的工作也有起色了,并且得到了本部门成员及领导们的认可。

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这些天来,虽然付出了不少汗水,也感觉有些辛苦,但从中我意志力得到了不少的磨练。我开始明白;大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社会是很残酷的,很现实的,而我也意识到能够一直依靠的没有任何人只有自己。我唯一庆幸的是我还是一名在校学生,我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实自己,然自己能够拥有足够的能力来适应这个竞争残酷的社会。我只有真正的把本领学好,才能在未来真正进入社会时不至于这样不知所措。我决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与用的人。

下载在南京报业小记者团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南京报业小记者团的社会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记者团工作总结

    黄花塘中心小学“小铁军”记者团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根据学校的要求,这学期我们组建了小铁......

    小记者团合同

    夏令营合同甲方: 地址: 乙方: 乙方家长: 乙方家长(法定监护人)身份证号码:甲乙双方就乙方参加的有关事项经平等协商,自愿签订合同如下: 未满18周岁的学员,需家长签订此合同后方可报名......

    南京地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南京地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在暑假里我准备出去实习,这是我计划已久的事情了。之前因为各种事情耽误了,假期的时间总是抽不出空来,所以一直想实习却没有成功。不过这个暑假我是......

    2008年度中国报业经营报告

    2008-2009年度中国报业经营报告 对于中国报业而言,2008年可谓“喜忧参半”:所喜者,受北京奥运会、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和改革开放30周年等喜庆事件的牵引,报业迎来了百年一遇的发展......

    南京社会实践活动

    可以宽恕,但绝不能忘记 7月20日下午 ,大连医科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来到了位于南京江东门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开展了相关的宣传和调查活动。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站是南......

    记者团见习报告

    记者团见习报告 从2014年4月到2014年6月走过了2个月,在这两个月时间中,我有得有失,有成功也有失败,在成功中我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勇往直前。在失败中我并没有气馁,继续加油,相信自己......

    南京社会实践报告x(共五则)

    告 南京社会实践报告 3 篇 篇 ——南通纺织业:乘风破浪会有时 南京大学南通纺织业调研团 摘要 素有“纺织之乡”美誉的南通,以纺织服装业为最大传统支柱产业,蜚声海内外。在社......

    关于南京留守儿童——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我的家乡梦 南京留守儿童问题 杨阳子 13临床D25班 学号:1325300005 1 前言-------中国当前留守儿童的现状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