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点总结(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1:4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点总结

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取的综合,是一切为人民健康服务或与人民健康有密切关系的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如何通过最佳卫生服务把卫生资源和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分配并及时提供给全体居民,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科学。

卫生事业的地位与作用:1发展卫生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2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3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4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卫生事业奋斗目标: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我国这一阶段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完善卫生体系建设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增进健康是卫生工作的根本目标和落脚点。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1以农村为重点。2预防为主。3中西医并重。4依靠科技与教育。5动员全社会参与。6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国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卫生投入不足。2有限的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3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4卫生机构的经济运行机制不合理。5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卫生服务体系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6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的矛盾。7城乡差别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政策科学:又称政策研究,是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科的知识,集中的分析研究政策的制定、实施及其评价的学问。

政策结构的内容:1有一定数量的政策单位。2政策单元在其结构中的确定位置和所起的作用。3政策单元之间的联系形式。4政策结构的和谐性。5政策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政策的基本功能:1导向功能。2协调功能。3控制功能。4管理功能。5分配功能。6监督功能政策问题的特点:依赖性、主观性、历史性、动态性。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政治领导人提出、危机与突发性事件、广泛的民众意愿、大众传媒的作用。

德尔菲法特点:匿名性、函询和反馈、统计结果。其应用程序:1提出命题。2成立项目组织。3设计函询表。4确定专家名单和选择专家。5发出和收回函询表。6分析统计结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原则:1依据“低水平”。2落实“广覆盖”。3实施“双方负担”。4实行“统账结合”。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主要内容: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范围。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和属地管理。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统账结合。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金管理。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管理。7妥善解决有关人员的医疗待遇。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新特点:1在保障对象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标:到2010年,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2在筹资机制上,从个人、集体到政府新型合作医疗强调“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投资”,“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结合的经济责任。”3在保障内容上,新型合作医疗强调大病统筹和贫困救助。4在监管机制上,新型合作医疗规定以县(市)为资金筹集单位,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组织管理上,提出将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规定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

完善新型合作医疗的措施:1加大宣传力度。2加强政府职能,加快立法进程。3加大监督管理制度。4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机制。5科学管理新型合作医疗资金。组织工作的管理内容:目标价值系统、技术系统、社会心理分析系统、组织机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卫生组织:指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服务或从事医学科研、医学教育等卫生单位和卫生社会团体。

卫生组织体系包括:1卫生行政组织。2卫生专业组织。3群众性卫生组织

卫生行政组织设置原则:1法制化原则。2完整统一原则。3精干合理原则。4职、责、权一

致的原则。5管理制度与层次优化原则。6协调一致原则。7服务性原则。8民主化原则。卫生专业组织:指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从市卫生各项专业工作,直接履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育等职责的专业组织。分类:医疗机构、卫生预防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药事检验机构、医学教育机构、医学研究机构。职能:预防职能、诊断职能、治疗职能、保健职能、康复职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职能。职能特点:1高度的专业化。2职能的复杂性。各3职能的关联性强。4职能的社会要求高,责任大。5职能不断扩展,职能重点转移。6职能应该以社会效益为主。

我国卫生组织体系存在问题:1组织的布局和机构不合理。2组织职能不完善,某些职能弱化。3组织整体功能不强。4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的反应不灵敏,适应性较差。5组织体系内部职责不明确,定位尚不准确。6组织的管理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卫生组织体系改革的原则:1城乡协调发展。2结构合理。3增强活力。4精简效能。5适应环境和满足社会需求。改革的内容:1卫生医疗机构的多元化。2卫生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的改革。3医疗机构管理。4预防保健机构和体系改革。5卫生监督体制改革。6城乡卫生服务机构改革。7农村卫生机构改革。8卫生行政组织职能的改革。

计划的特点:1计划的目的性。2计划的首位性。3计划的普遍性。4计划的效率性。5计划的创新性。计划的分类:1按计划制定者的层次分:战略计划、管理计划和作业计划。2按计划期限分类: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3按计划明确程度分类: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4按计划内容分类: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卫生计划制定原则:1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2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3综合平衡与突出重点相结合。4公平与效率相兼顾。成本与效果相统一。

卫生计划制定程序:环境分析、确立目标、制定策略和方案、确定实施具体措施、编制活动预算及监督和评价。区域卫生规划目标概括:公平、效率、效果。

区域卫生规划的主要特征:区域性、综合性、战略性、科学性。

卫生区域规划的必要性:1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事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2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深化卫生改革和实现卫生资源全行业管理的需要。3区域卫生规划是实现“人人健康”目标的有力保证。4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改革医疗保障制度的需要。

区域卫生规划指定的指导思想:1充分考虑卫生服务需求。2坚持预防为主。3树立大卫生观。4注重整体效益。5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开展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原则:1从国情出发,与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健康需求相协调,合理配置卫生资源。2要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3要符合成本效益,提倡资源共享,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4要加快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对区域内卫生资源实行全行业管理。5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敢于冲破现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边规划,边调整。制定程序:1形势分析。2确定主要问题。3制定规划目标与指标。4选择策略。5制定实施计划,编制费用预算。规划的实施,监督和评价。区域卫生规划实施措施:1建立强有力的管理组织和协调指导机构,推进区域卫生规划顺利实施。2强化行业管理。3滚动式计划管理。4资金筹集。5监督检查计划的实施。卫生人力资源基本特征:1是知识密集型资源。2卫生人力资源的培养周期长。3卫生人力资源的两重性。4卫生人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5卫生人力资源的时效性。6卫生人力资源的再生性。7卫生人力资源开发过程的连续性。8卫生人力资源服务主体的特殊性。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1投资增值原理。2互补合力原理。3激励强化原理。4个体差异原理。5动态适应原理。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1获取功能。2整合功能。3奖酬功能。4调控功能。5开发功能

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方法:1现状规划法。2分合性预测法。3德尔菲法。4描述法。5计算机模拟法。6工作任务分析法。卫生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的原则:1因岗设人。

2责、权、利一致。3扬长避短。4合理流动。卫生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的途径和方法:1计划配置。2自动配置。3市场配置卫生人力资源评价:1对卫生人力资源人力总体状况的评价。2对卫生热力资源个体的评价。卫生人力资源评价考核原理:1个体差异原理。2测量与评定原理。3定性与定量原理。4静态与动态原理。5模糊与精确原理。卫生人力资源考评方法:1排列法。2等级法。3因素比较法。4自我——他人评价法。5评语法。卫生人力资源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1全面性与完整性。2公正性与客观性。3民主性与透明性。4可行性与实用性。5定期化与制度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心的变化。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变化。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式变化。4资源规划策略方面的变化。5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要求的变化。6人员甄选方式的变化。7绩效评价模式的变化。8激励形式的变化。9智力资本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卫生费用的分配研究包括:1部门结构。2防治结构。3城乡结构。4医疗服务与药品消耗。5门诊服务与住院服务。6高新技术服务与常规技术服务。卫生费用评价的常用指标:1卫生筹资总额。2人均卫生费用。3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4卫生总费用年增长速度。5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站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6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7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8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9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10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百分比。11卫生总费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控制卫生总费用上涨的措施:1开展区域卫生规划。2制定适宜的卫生经济政策,控制卫生费用的不合理增长。3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工作,降低患病率。4推行社区卫生服务,鼓励患者利用基层卫生服务设施和适宜的医疗技术。

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医疗服务信息系统、远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医政管理对象: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活动、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医疗市场。

医政管理基本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卫生工作及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坚持依法执政。2坚持多渠道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以公有制为主导,民营、个体私营共同参与,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3坚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4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信誉第一。5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重点加强农村卫生事业的建设;坚持以医疗为中心,扩大预防,指导基层和社会卫生工作。6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同时讲究经济效益,贯彻勤俭办事业的方针。医政管理职能:1规划计划职能。2规范管理职能。3组织协调职能。4监督管理职能。5研究指导职能。

医疗服务特征:1医疗服务是人类首要的生存消费资料之一。2医疗服务的效用具有滞后性。3医疗服务效用具有不易逆转性。4医疗服务具有不确定性。

医疗服务质量观念的发展:1单一的符合质量标准观念。2市场适用性质量观念的诞生。3医疗服务质量社会化观念的出现。4医疗服务质量成本观念的产生。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1制定和全面实施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方针。2制定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3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4对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各个工作环节实施有效管理。5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6在质量管理中要考虑到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和质量管理成本。7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8持续进行质量改进。

判断医疗服务质量优略的方法:1患者急病的转归,患者的医疗结果应达到或者超越临床预期的转归。2医疗机构应高具备良好、高效的医疗服务流程。3对于疾病应该采取适宜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技术。4医疗机构具备良好的医疗服务设施,医务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和服务态度。5合理的诊疗费用。6患者满意。7无不必要或者过度的医疗服务。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1由于医护人员医疗过失引起的纠纷。2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或语言不当引起的纠纷。医疗纠纷及事故的防范:1不断加强内部管理。2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3特别重视教培训和提高。4建立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机制。

药品的特殊性:专属性、两重性、质量的重要性。限时性。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性:1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2保证药品使用的合理性。3保证药品资源的优化配置。4保证药品市场的法制化、科学化。药品监督管理的原则:目的性、方针性、限制性、方法性药品监督管理的四种性质:专业性、政策性、综合性、实践性。药品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药品管理、药事组织管理、执业药师管理。

中医医院的性质: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院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2切实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基本宗旨,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的需求。3中医医院以主要运用中医中药防治疾病为特色。中西医结合的方法:1在疾病诊治中结合。2在中医诊发的研究中进行结合。3通过对中医治则的研究中进行结合。4通过对中医理论的研究进行结合。5通过对方药的研究进行结合。通过对中医针灸与针麻原理的研究进行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我国医疗水平。2推动中医药学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3丰富现代医学内容。卫生服务特点:1普遍性与特殊性共存。2外部性与内部性共生。3福利性与盈利性兼具。公共卫生改革原则:1公共卫生必须参与信息技术的革命。2必须重视预防。3必须保证持续而有效地学术研究。4必须消除卫生服务的不平等性。5必须重视培养明天的人才。6应该超越的职业界限。7生命伦理学必须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8公共卫生必须有所作为。妇幼卫生管理:指的是根据国家的卫生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以及人民对妇幼保健的需求,适应妇幼保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合理筹集、分配和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以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卫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妇幼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1生殖健康服务管理。2婚姻保健服务管理。3妇女保健服务管理。4医学技术鉴定管理。5儿童保健服务管理。6计划生育技术服务。7健康教育。社区的构成要素:人群、地域、生活服务设施、特有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认同意识、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有协调各种关系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1基层卫生保健。2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3综合性的服务。4连续性的服务。5可及性服务。6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1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满足热敏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2深化卫生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3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迫切需要。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原则:1社会公正原则。2社会与群众参与原则。3部门协同和综合预防原则。4成本效率和效果原则。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任务:1预防保健服务。2基本医疗工作。3农村爱国卫生宣传教育。4妇幼卫生保健。5计划生育技术指导。6农村卫生事业的硬件设施。农村预防保健特点:1宣传发动,群体预防。2传授知识,推广技术。3深入现场,热情指导。4动态监控,及时处理。我国农村预防保健模式:医防合一、医防分设、依院设所,相对独立、县乡垂直模式。

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管理创新:1引入科学管理提升绩效。2突出预防和准备,筹建危机预警和危机评估系统。3应用高新科技保障社会安全。4提升危机管理的信息系统。

第二篇: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 绪论

(一)卫生事业

一、概念

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综合。

二、性质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活动”。(1)这句话明确了卫生事业具有公益性,政府要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不以一定营利为目的。(2)但卫生事业又不是纯粹的福利事业,不可能采取由政府全部包下来的办法,卫生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各种力量来发挥作用。

三、特点

一是设计卫生制度和政策(例如新医改,国家基本医疗保健健康)二是为卫生事业的运行和发展提供资源上的帮助。

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

(二)卫生事业管理

一、概念

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地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注意:有关行政部门:发政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计生委

二、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1、我国的卫生方针是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政策,是制定各项具体的卫生政策的依据和原则,是指导领域、部门工作的全局性政策。2、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顺序不能换)

三、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

应该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和医用器材供销体系、医药费用价格管理体系、财政经费保障体系以及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等。

第四章、卫生组织体系

(一)卫生组织体系概述

一、概念

1、健康组织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人群的健康需求、通过区域卫生计划、以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为目标的各种不同的组织群。

2、健康组织的基本功能是营造组织环境,通过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满足居民明确和隐含的健康需求。

3、广义的健康组织体系,包括健康管理体系、健康提供体系、以及其他一切与健康相关的第三方组织,即健康行政、健康服务和健康第三方组织。

4、狭义的健康组织体系指卫生组织体系,包括直接提供卫生服务的组织,如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组织等;具有直接管理卫生职能的卫生行政组织,以及卫生第三方组织等。

二、卫生组织体系的构成

卫生行政组织 是指那些对卫生事务实施管理的政府组织,通过制定和执行卫生政策、法规等来引导和调控卫生事业的发展

卫生服务组织 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组织。第三方组织 是指由非政府部门、职业群体或群众自发组建的与健康相关的组织。

二、我国卫生行政组织体系设置

1、我国卫生行政组织由卫生部、省卫生厅、地区卫生局、县卫生局构成。

(对卫生事务实施管理的政府组织:四级制)

2、卫生部是国务院主管全国卫生工作的职能部门。

3、乡镇人民政府不设独立的卫生行政部门,在县以下的乡(镇)人民政府,一般都设有卫生助理员或科教文教卫生助理员,负责管理本乡范围内的卫生工作。

三、卫生监督组织

是卫生组织体系中一类特殊的组织,不直接向人群提供卫生服务,其主要职能是协助政府履行卫生行业的监督、管理,但因为绝大多数组织成员属于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因此偏行政组织。

四、其他相关的行政组织

1、中医药管理组织(中医管理局)

2、爱国卫生运动组织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是非常设机构,是由国家政府与群众团体共同组成的特殊形式的政府组织,其领导成员是由国家领导人、卫生部主要负责人及其他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最初的工作是发动广大群众灭四害,目前是创建国家或省卫生城市。

3、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组织

(三)、卫生服务组织体系

一、卫生服务组织体系设置

目前卫生服务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几类机构。

1、医疗机构:是以疾病治疗为主,同时具有预防、康复、健康咨询等多种功能相结合,为保障人民健康进行服务的服务组织。分为12类。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专科防治机构等。

专科防治机构:如寄生虫防治所、结核病防治院、皮肤病防治院、性病防治所、血吸虫病防治站、劳动卫生研究所、职业病防治院、环境卫生研究所、食品卫生研究所、放射卫生防护所。

3、妇幼保健机构(民间资本不能举办)

二、我国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特点

我国政府实行城乡二元制的管理体制

1、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特点

1997年之前,城市医疗机构一般分为市、区及街道三个层级,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出台,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卫生组织的层级由原来的三级发展成为社区卫生机构和综合性卫生机构两个层级。(街道医院变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特点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由县及县级以下卫生组织机构构成,形成“三级卫生保健网”。(1)政府举办的县级卫生机构是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业务指导中心。

(2)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一般不得向医院模式发展。

(3)村卫生室提供常见伤、病的初级诊治

(4)县医院是全县的医疗中心、医疗业务技术指导中心和医疗教学科研基地。(5)乡(镇)卫生机构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综合性卫生事业单位,它不仅是乡(镇)卫生专业组织,而且肩负卫生行政管理工作,是县、乡(镇)、村三级卫生预防保健网络的枢纽,是农村卫生建设的重点。在业务管理体制上,接受县卫生局及县级业务机构的管理,包括接受县医院、县防疫站、县妇幼保健院,以及其他县疾病防治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在行政管理体制上,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其人员、业务、经费都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四)、第三方组织

一、第三方组织的概念

第三发组织即非政府组织,是指一个不属于政府、不由政府部门建立的组织。

二、卫生第三方组织

1、学会

(1)中华医学会(1915)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2)中华预防医学会(1987)

2、协会

(1)中国医院协会(2)中国医师协会

第五章 健康保障制度

(一)健康保障制度概述

一、概念界定

医疗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团体对劳动者或公民因疾病或其他自然事件及突发事件造成身体与健康损害时对其提供医疗服务或对其发生的医疗费用损失给予经济补偿而实施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二、医疗保障制度的分类

1、基本医疗保险:具有社会保险的性质(具有强制性、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

2、商业性医疗保险

3、医疗救助:(后付制)

是国家和社会向低收入的贫困人口,或因患重病而无力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而陷入困境的居民提供费用资助的经济行为。

医疗救助资金筹集主要来源:一是各级财政通过民政部门主办的救助体系,对城市的“三无”人员和农村的“五保户”人群患病时给予的资助。二是通过具有慈善行的筹集机构进行募集和捐赠资金。

3、农村医疗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农村社区医疗保障。

三、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

1、偿付机制的发展趋势

支付标准从自由定价乡政府控制价格或同一价格发展。支付模式从全部支付向部分自付制发展。支付体制由发散独立向集中统一发展。

(三)健康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

一、国家卫生保障制度模式(免费)

以英国为代表,一般是北欧国家和英联邦国家。是一种福利型模式,政府直接举办医疗保险事业,老百姓纳税,政府收税后拨款给公立医院,医院直接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价收费)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覆盖面一般是本国全体公民。

二、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以德国为代表。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一种健康保障制度,健康保障基金社会统筹、互助共济,主要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缴纳,政府酌情补贴。

三、商业保险模式

以美国、瑞士为代表。也称自愿医疗保险,参保自由,自愿入保。

四、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以新加坡为代表。3M:medisave储蓄型医疗保险模式,medishield 健保双全计划,medifound 医疗救助。(纵向家庭自救)

第十二章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

(一)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理论

一、基本概念

1、卫生系统:

是指所有致力于产生卫生行动的组织、机构和资源。

2、卫生行动

是指任何行为,不管是私人健康护理还是公共卫生服务,或者是部门交叉性的促进因素,其最初的目的都是要增进健康的行动。卫生行动的衡量标准是该行动必须以增进健康为首要出发点。

3、卫生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以改善健康状态为主要目的的任何个人、团体、组织及相关资源都属于卫生系统的范畴。

4、卫生系统的目标:

(1)促进健康:着眼于减少健康状况分布的不公平状态

(2)增强反应性:指病人在享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对非医疗结果的各种期望。(3)以及确保卫生筹资的公平性。

5、卫生系统绩效的实质:

指一个国家的卫生系统绩效如何依赖于该国的卫生系统对于自己有责任承担的卫生系统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卫生系统职能

1、一个卫生系统绩效的高低取决于其职能的发挥情况。

2、分为四种:(!)监督管理:包括了制定公正的游戏规则以及确定整个卫生系统的战略方向,其核心地位是如何定位政府的作用。(中国政府起主导性作用)(2)、筹资:就是筹集经费、建立统筹以及分配资金。渠道包括个人付费、商业保险、强制性社会保险、普通税收、非政府机构的捐款以及国际机构的转移支付。

为公众购买成本低效益好、可接受性强的卫生服务则卫生系统绩效比较好。

(3)服务提供:卫生服务分为个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政府为卫生服务买单)(4)资源筹措。

三、全球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结果

水平健康状况最好的国家为日本,其次为澳大利亚,第三是法国。水平反应性最好的国家是美国。反应性的分布排在前两位的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保加利亚。筹资公平性第一、二位为哥伦比亚与卢森堡

我国的水平健康排在第81位,健康分布状态第101位,水平反应第88位,反应性105位,筹资公平性188位(倒数第四),总体绩效在191个成员国中排144

(二)卫生系统绩效评价具体指标与方法

一、健康状态

二、卫生系统反应性

1、概念

反应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基本人权,另一方面包括病人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2、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构成:

目前主要有两个部分七个方面组成,第一部分是对个人的尊重,包括尊严,保密性和自主性三个方面;第二部分是以病人为中心,包括及时关注、社会支持、基本设施质量和选择性四个方面。

自主性:知情同意权。

及时关注:候诊时间要短。

社会支持:渴望在感情上得到理解和关注,允许病人亲戚、朋友的探视,允许亲戚、朋友提供食物或其他礼品,允许病人在不妨碍医院活动和其他病人情绪的基础上自由的进行宗教活动。基本设施质量:基本环境设施应该舒适整洁。

选择性:病人可以自主选择医生的权利

三、筹资公平性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第三个指标是筹资的公平性和抗风险能力。

衡量卫生筹资是否公平,一要看政府补贴如何分配和使用,二要看卫生服务项目或保险覆盖了哪些人,三要看疾病风险是如何分担的。

第十六章

医政管理

(一)医政管理概述

一、医政管理概念

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服务及其相关领域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

二、医政管理的对象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医疗秩序、医疗活动

(二)医疗卫生行业准入管理

一、医疗机构准入管理1、1994年国务院发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发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2、筹建好的医疗机构必须登记注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医疗机构合法性的唯一标识。登记的内容有:类别、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经营性质;所有制形式;注册资金;服务方式;诊疗科目;房屋建筑面积、床位;服务对象;职工人数;执业许可证登记号;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登记事项。

3、《医院分级管理办法》

4、对医疗机构实施准入管理的重点,一是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制度,二是医疗机构登记制度,三是医疗机构分级管理。

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准入管理

1、概念:

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指受过正规化系统医药卫生教育或培训,掌握医药卫生知识,经过相关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质,并经注册后从事医疗、预防、保健、药剂、护理、医技、卫生技术管理等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2、医师准入管理

(!)医师是指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我国医师分为四类四级。四类包括:临床类别、口腔类别、公共卫生类别,中医类别。其中每个类别的医师又分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个级别。

(3)我国医师资格准入实行考试制度,每年举办一次考试。医师行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可分为三个环节,即报名资格审定、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执业注册三个环节。

(4)申请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两年期满继续从事护士工作,要在期满前30日内进行注册。

3、非法行医类型

(1)未取得或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2)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3)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4)未取得乡村医师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5)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活动

三、医疗卫生技术准入管理

1、制定技术评估、准入和技术应用的规章制度。对医疗卫生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社会伦理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

2、准入: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三)血液管理

一、血液

指用于临床的全血、成分血。安全的血液是指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其他能给受血者带来损害、危险或疾病的外来物质。

二、采供血机构

我国的采供血机构有两类:一类是血站,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采集、制备、储存血液,并向临床提供血液的公益性组织,另一类是单采血浆站。

三、血液管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提倡18-55周岁公民自愿献血,推行无偿献血。

2、采供血机构准入管理:领取《血战执业许可证》或《单采血浆许可证》后方可执业,《血战执业许可证》注册登记的有效期为3年,《单采血浆许可证》有效期为1年。

3、每份血液都必须进行七项初检和六项复检:检测项目包括:血型、血比重、ALT、梅毒、HBsAg、抗-HCV和抗-HIV。

4、公民用血时需交付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提倡自身储血、家庭储血、互助储血。

(四)医疗事故处理与防范

一、医疗事故的概念

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二、医疗事故分四级 三、医疗事故的鉴定

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

四、医疗事故的处理

1、医患双发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解决三种途径。

2、赔偿的项目有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十一个项目。

第十七章 疾病控制管理

(一)概述

一、疾病控制管理的意义

1、疾病控制管理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组织卫生资源,对影响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少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过程。

2、疾病控制管理关乎国计民生,疾病控制管理工作做好了,可以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居乐业;可以保护好劳动力,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可以安定民心,维护社会稳定;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外资,发展工业;可以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疾病控制管理的内容

疾病控制管理包括传染病控制管理,慢性病控制管理,地方病控制管理,寄生虫病控制管理,执业病控制管理等。

(二)传染病控制管理

一、传染病管理的法规及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该法于1989年9月1日起施行,成为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有关传染病管理的卫生法律,也标志着我国传染病管理走上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2、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共39种。

二、传染病的控制管理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方针。

(三)慢性病控制管理

一. 慢性病控制管理的行动准则

1、以公共卫生系统为主导。

2、建立支持环境,强调个人责任。

3、立足社区

4、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

5、依据科学行动

6、利用现有资源,在现有卫生体制中加强慢性病的工作。

二、推行维多利亚宣言提出的四大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平衡)。

(四)职业病控制管理

一、职业病控制管理

1、前期预防

2、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3、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后者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医疗费用所在工作单位承担,调者由前工作单位承担)

4、监督检查

第十八章 妇幼卫生管理

(一)概述

一、妇幼卫生工作的方针和基本内容

1、《母婴保健实施办法》将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融于《母婴保健法》,妇幼卫生工作必须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2、妇幼卫生工作的内容

(1)妇女保健(2)儿童保健(3)婚前保健(4)生殖健康(5)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二)妇幼卫生组织机构管理

一、卫生部

卫生部是妇幼卫生行政管理的最高机构,由基层卫生和妇幼保健司主管。

二、各级妇幼卫生专业机构的设置

1、机构设置

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妇幼保健机构由政府设置,而且不得以租赁、买卖等形式改变妇幼保健机构所有权性质,保持妇幼保健机构的稳定。

2、床位设置

省级妇幼保健院设床位200-300,地(市)级设50-100张,县(区)级设30-50张。

3、人员配备

(1)县及县级以上妇幼卫生专业机构,一般按照人口的1:10000配备;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区和大城市按照人口的1:5000配备。

(2)省、地市级妇幼保健院中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管医师、医师的比例为1:3:5:7(三)妇幼卫生监测

一、妇幼卫生检测系统的组成

我国的妇幼卫生监测系统是全国统一的三网监测系统,它由孕产妇死亡监测系统、儿童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系统组成,由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全面负责。

第三篇:卫生事业管理考试总结

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均很强,是一门多学科理论、方法和知识相交叉的应用性学科。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①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②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③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④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⑤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面临的问题:①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②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机制不完善③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④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

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发展史:①我国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初创时期②停顿时期③发展时期。访谈法的特点:应用广泛且彻底、通常以个人叙述为基础、访谈法与观察法常结合使用 文献分析法的特点:没有时空限制、只收集分析已存在的资料和信息、获取资料无需大量人力财力的消耗

应用观察法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深入性原则、持久性原则、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原则

访谈法的原则:对所调查内容应采取中性态度;调查主题明确,能吸引回答者的关注,有效防止拒绝回答状况出现;调查人员态度端正、和蔼、举止大方,切忌以审问方式进行提问;访谈对象拥有调查相关信息并愿意提供 SWOT分析法: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SWOT分析方法主要步骤:1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目前环境因素2将各种因素按一定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3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SWOT分析结果意义:1内部外部条件都好,宜大力发展,属于增长型战略;2外部条件好内部条件有问题,属扭转型战略,把握有利机遇、调整发展方向;3内外均不好,属防御型战略,不能进攻,也无力扭转;4内部资源丰富外部有风险,多元经营战略,应分散风险实施多元战略。

利益相关者分析法:利益的界定是逻辑前提。估计利益相关者期望的重要性:1每个利益相关团体的期望对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如何2他们是否有方法使政府部门重视其期望3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对未来战略可能的影响。我区 “四位一体”:医疗、疾控、保健、计生。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体系指标:健康状况、卫生系统反应性、筹资公平性。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构成:尊严、自主性、保密性、及时关注、社会支持、基本设施质量、选择性。卫生系统的职能:监督管理、筹资、服务提供、资源筹措。衡量卫生筹资公平性的标准:①看政府补贴如何分配和使用②看卫生服务项目或保险覆盖了哪些人③看疾病风险是如何分担的。了解在《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我国的各种指标排位(p235)

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内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医治病伤、康复服务。特点:(p279)社会性、群众性、艰巨性、长期性。《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在“妇女与健康”领域的主要目标:①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妇女的预期寿命。②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③保障妇女享有计划生育的权利④流动人口中的妇女享有与户籍所在地妇女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⑤将妇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⑥提高妇女的健身意识,增强妇女身体素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2010年我国儿童发展的总目标: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了解“新医改”之“四梁”:①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②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③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④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八柱”:①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系②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③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④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⑤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机制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⑦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⑧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2009年~2011年三年间“新医改”五项改革重点:①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②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③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④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⑤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卫生事业的性质:具有公益性,政府要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特点:①政府在卫生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②卫生事业以增进和维护人民健康为目的③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④卫生事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卫生事业管理: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及时合理的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方式:①计划方式②法律方式③经济④行政⑤项目

新时期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研究其理论和方法,研究与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及与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及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是保证和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学科。

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意义:总结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律,制定适宜的卫生政策,推动卫生机构的改革,建立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和一切具体工作,是本专业的骨干课程。

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活动,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以期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与决策、组织与人员配备、控制与协调、沟通、激励与领导。(p36)

定性研究方法:它是依赖于研究者个人的直觉和哲学的思辨思想,根据主观经验判断,提出看法,最终用演绎的方法对自己的设想进行验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强调一种对宏观把握与哲学思辨的观念。定量研究方法:就是运用概率论以及统计学原理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定性方法分类及特点:观察法、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文献分析、德尔菲法。定量方法的分类及特点: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关键路径/临床路径、卫生事业的督导与评估。(熟悉在运用这些方法时,所需密切注意的问题。了解新方法以及未来新进展与新发展的趋势)

定性与定量的区别:研究模式:自然模式/科学模式;逻辑基础: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资料收集:观察、访谈等/量表、问卷、调查等;资料分析:文字描述/统计分析;研究方式:实地研究/实验、调查研究;研究特性:主观研究/客观研究

我国卫生行政组织构成:卫生部、省卫生厅、地区卫生局、县卫生局。

卫生服务组织的构成: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卫生信息机构

公共卫生包含的卫生服务内容: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健康教育在内的典型的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免费提供。熟悉卫生组织体系的特点:专业协作的综合性特点,越往高层分工越细;越往底层综合越强。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幼保健院等单位是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组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结构。服务面覆盖占中国人口80%的农村地区。WHO相关知识:1948年4月7日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日”是每年的4月7日。宗旨: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共有191个正式成员和2个准成员。我国医疗保险的种类: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卫生人力资源的分类:医疗卫生系统的管理人员、医疗卫生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卫生系统的技能工勤人员。

人力资产衡量:①健康②经验③知识④技能⑤忠诚

评价一个国家卫生人力状况的几个指标: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比、每千人口医生比、每千人口护士比、医护比例等。

绩效评价: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同意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对企业或组织一定经营时期内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的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卫生系统:是指所有致力于产生卫生行动的组织、机构和资源。

卫生系统绩效:指一个国家的卫生系统对于自己有责任承担的卫生系统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

WHO在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首次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疾病控制管理: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组织卫生资源,对影响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少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过程。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必须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妇幼卫生工作内容: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婚前保健、生殖健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性质: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

药品监督管理: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对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价格、广告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第四篇: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

第一章

科学管理代表人物:美国人泰罗、法国人法约尔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具有二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

计划工作是决策过程,包括了对任务、目标和行动过程的抉择。

计划工作是事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在哪儿做?什么时候做和由谁做?

人员配备是对各种人员进行恰而有效地选择、任用、培训和考评的过程。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1)系统管理: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对待管理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及环

境适应性。

(2)整分合原理:内容表现在管理过程的三个环节: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

(3)反馈原理

(4)封闭与开放原理

(5)弹性管理

(6)能级管理

(7)主观能动原理:管理活动是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人是

第一要素,也是最重要、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要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管理的核心问题。

(8)动力原理管理动力有物质、精神、信息动力。

(9)竞争原理(10)效益原理

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取措施的综合,也就是一些为人民健康或与人民健康有密切关系的组织和措施。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卫生事业的特点:

1、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

2、其服务对象是整体人群;

3、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

4、卫生服务的垄断性—特有的特点。

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管理水平、文化背景、人口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生态环境。

WHO把成人识字率,尤其是妇女识字率作为评价卫生保健服务接受程度的一个衡量指标。

联合国对老龄化人口提出两个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7%。

卫生事业管理的目的:要在有限的卫生资源条件下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卫生政策、卫生组织、卫生计划与评价、卫生资源、卫生服务体系。

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实态性调查研究(现况研究)、实验研究、分析研究及理论研究。

第二章

公共政策概念:国内多数学者赞同的以“行为准则”为中心内容的界定。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制定的策略,是引导个人和团体的准则,是管理部门保证社会或某一区域向正确方向发展的行动计划和方案。

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目标、资源和形式。

公共政策主体包括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个人、群体或组织,主要包括:官方决策者如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法院;非官方决策者如政治党派、利益集团、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智囊团等。

公共政策客体:一是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所要改变的状态,这种政策客体就是作为政策问题的社会公共问题;二是公共政策执行中所要直接作用的对象(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或目标团体);三是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公共政策的形式:一是实现政策的手段,如措施、方法、技术等;二是政策的表现形式,如路线、方针、计划等;三是政策的文字形式,如指示、决定、条例、章程等。

公共政策的特点:政治性、价值选择性、层次性、阶段性、功能多样性、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普遍性(公共性)、稳定性。(会根据一段话选择是什么特点)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指导、协调、控制、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确立目标,规范方向;二是教育指导,统一观念。公共政策的类型: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元政策是制定政策的政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农民的合作医疗属于具体政策。

新中国的卫生工作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于群众运动相结合。199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个指导方针的核心是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发展中医药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

从筹资形式上看,国际上较常见的医疗保障制度筹资方式主要有四种:自费医疗筹资、政府筹资、健康保健筹资和社区筹资。

英国是典型的政府筹资的国家。社会健康保险筹资以德国为代表,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也采取这种形式。私人保险筹资以美国为代表。储蓄医疗保险筹资以新加坡为代表。

我国居民医疗保险费用负担方式: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农村合作医疗、商业医疗保险、自费。江苏镇江和江西九江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1998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健制度的决定》指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第三章

组织管理的内容:目标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管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目标价值分系统是组织的灵魂,是组织(系统)存在的前提。

管理分系统的核心是组织领导者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活动。

卫生行政组织的表现形式是为了说明其组织的隶属关系、职权范围、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卫生行政组织的设置原则:法制化原则、完整统一原则、精干合理原则、职责权一致原则、管理宽度与层次优化原则、协调一致原则、服务性原则、民主化原则。

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与管理难度成正比。管理宽度要适当,管理层次要简化。

中国卫生行政体制:中央---卫生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地市卫生局、县区级卫生局、乡镇街道办事处。

调整后国家卫生部的主要职责p41

国家卫生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p41-42 掌握各机构职能。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是由国家机构与人民团体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政府组织,其常设机构为爱卫会办公室,设在同级人民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内,中央爱卫会办公设设子中央卫生部内。会区分卫生专业组织与群众性卫生组织

卫生专业组织分为:医疗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血液及血液制品生产机构、药品检验机构、基层卫生机构、医学科研机构、医学教育机构。

医疗机构仅指各级各类医院;妇幼保健机构指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站(所),不包括计划生育指导站;基层卫生组织:乡镇卫生院、厂矿门诊部、街道卫生院、个人诊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等;医学科研机构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后两者是专门从事卫生事业管理的。

第四章

计划分类:按时间分:长期计划(大于10年)、中期计划(1-5年)、短期计划(小于1年)按范围分:全面工作计划、专项工作计划

按对执行的约束力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按职能分:程序、实体计划、组织计划、功能计划

常见的卫生计划:卫生项目计划、卫生机构计划、卫生发展计划

制定计划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分类指导原则、前瞻性原则、科学化原则、滚动调节原则 制定卫生计划的原则:

1、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原则

3、公平与效率相兼顾的原则

4、均衡发展与突出重点向结合原则

5、成本与效果相统一原则

制定卫生计划的依据:

1、国内外卫生发展的理论、相关政策及卫生发展趋势

2、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规划

3、当地人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水平及拥有的和现在的卫生资源状况

制定计划的程序:形势分析、确定目标和指标、制定策略和方案、确定实施具体措施、监督和评价、编制活动预算、确定活动日程表

形势分析的内容:社会经济基本状况、卫生资源情况、卫生服务状况、人群健康状况

形势分析的基本思路:问题分析、需求分析和资源分析

需求种类:表达需求、标准需求(专家定义的需求)、认识到的需求、相对的需求;

需求分析原则:公平、高危人群

明确目标的内涵:包括5W1H:p64

常见的卫生指标:卫生政策指标、卫生资源指标、卫生服务指标、人群健康指标

活动时间图(甘特图)是最常用的活动日程表。

第五篇:卫生事业管理总结

《卫生事业管理》重点总结

名解:

1卫生事业管理 2卫生政策 3社会问题 4卫生计划 5区域卫生规划 6适当性评价 7适宜度评价8过程或进度评价9影响评价 10两周患病率 11卫生服务利用 12卫生人力 13人力资源 14卫生技术人员 15信息 16卫生信息17信息系统 18卫生信息系统19卫生统计信息20办公自动化系统(OA)

21医院信息系统(HIS)22管理信息系统(MIS)23临床信息系统(CIS)

24医疗质量25公共卫生26公共卫生管理27公共卫生系统28体质 29卫生行政体系30卫生监督31婚前保健服务32社区 33社区卫生服务 34健康管理

简答:

1卫生事业的特点。

2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3公共政策主体的特征。

4简述公共政策的功能。

5政策制定科学程序。

6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7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能。

8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

9简述中国卫生服务组织的类型。

10计划的分类。

11制定卫生计划的步骤。

12区域卫生规划的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13卫生需求和利用的特点。

14.卫生人力资源分类。根据卫生人力从事的专业和工作不同,可以分为几类?

15.述人力资源的特征。

16.述卫生人力规划的步骤。

17.中国卫生人力的主要构成形式有哪两大类?

18.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状况可以分为哪几种模式?

19.医学科技信息管理的内容。

20.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五大责任。

21.述公共卫生的特点。

22.公共卫生的功能。

23.公共卫生管理的内容。

24.公共卫生方面的十大法。

25.卫生行政执法的步骤或程序。

26.公共卫生监督根据其内容可划分为?

27.卫生行政处罚的种类。

28.疾病流行模式有哪三种?

29.妇幼卫生工作的意义。

30.简述我国不同时期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

31.妇幼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

32.婚前保健的主要目的。

33.儿童时期分为哪五期?

34.妇幼卫生信息分类。

35.妇幼卫生信息的资料来源。

36.1996年我国正式实施妇幼卫生监测“三网合一”方案,”三网”是指?

37.社区的基本要素。

38.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

39.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

40.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41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42.健康管理的宗旨。

43.社区卫生服务方式。

44.简述《母婴保健法》意义。

下载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点总结(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点总结(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卫生事业管理考试重点总结[最终定稿]

    第一讲 卫生事业管理绪论  卫生事业的性质: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 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优化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科学编制和实施卫生计划、提升卫生......

    卫生事业管理习题

    一、选择题 1、从特定任务的角度划分,医院可分为以下类型(B) A城市医院B军队医院C综合医院D康复医院 2、医院组织类型中最早最简单的一种是(A) A直线组织B矩阵组织C其他复合组织......

    卫生事业管理复习题(合集)

    Sunshine工作室 卫生事业管理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1.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

    卫生事业管理重点

    1、卫生事业的性质: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P12、卫生事业管理: 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

    卫生事业管理大题汇总

    运用管理学的系统原理,阐述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管理学的系统原理主要强调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对待管理问题。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要素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

    卫生事业管理-01

    《卫生事业管理》 一、名词解释 计划、协调和控制,使之经常处于应有状态,并对变化了的 客观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达到最佳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的 1.管理 目的。 所谓管理,就是创造......

    卫生事业管理心得体会

    《卫生事业管理学》 心 得 体 会 陈雨樟 1312230101 2013级预防1班 《卫生事业管理学》学习心得 时光飞逝,学业近半。因选择了预防医学专业,所以学习了《卫生事业管理学》。......

    卫生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1. 卫生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用管理科学的理 论和方法来探索如何通过最佳卫生服务把卫生资源和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分配并及时提供给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