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卫生事业管理(10年10月学)
第一章
概论
1.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是对各个层次卫生行政和卫生业务管理活动的总称谓,是人们为实现卫生组织的决策目标,根据卫生事业的性质、特点,通过组织协调和控制达到最佳效能所进行的活动。
2.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社会卫生活动的宏观管理规律②社会卫生活动的微观管理规律
3.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方法、试验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4.1996年12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我国卫生”
5.所谓福利性是指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各级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投入。具体体现在①医疗保障中的福利政策②财政收入的福利政策③医疗卫生服务收费的福利性
6.所谓公益性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卫生事业是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受益的公益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举办卫生事业不收取投资回报②卫生事业享有政府给予的某些特权③卫生事业机构应承担公共义务④政府对卫生工作进行政策干预和法律管理
7.影响我国卫生事业性质的主要因素①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②经济发展水平也决定了我国卫生事业是“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的性质 8.建国以来我国先后确定过两个卫生工作方针。①1952年确定的“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②1991年确定,并经1996年修订完善的“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9.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明确了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依靠力量、工作宗旨,同时也指明了卫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卫生工作的指南。
10.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含义①以农村为重点②预防为主③中西医并重(处理中西医关系的原则)④依靠科技与教育(基本动力)⑤动员全社会参与(依靠力量和工作方法)⑥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卫生事业的宗旨、目的和最终目标)
11.卫生政策的构成条件①要有制定主体和实施客体②要有目标性③要有行动准则④必须经过正式颁布
12.我国卫生政策的特点①鲜明的阶级性与一定共同性相结合②部门性与社会性相结合③强制性与说服性相结合④相对稳定性与持久稳定性相结合13.卫生政策的基本职能①指导职能②控制作用(目标性控制、职责性控制、标准性控制、制裁性控制)③调节作用(调节工作关系、调节服务关系、调节利益关系)14.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经历了两个历史阶
我国卫生改革主要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的。①第一个历史阶段的卫生改革政策(1978年—1996年)目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防病治病,利民便民基本内容:①积极发展卫生机构②扩大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的自主权③允许和鼓励在职人员有偿应聘和业余服务④改革收费制度,改善补偿机制⑤积极为农村培训人才,巩固发展三级医疗保健网,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组建多种形式村级卫生组织的不足:①对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缺乏战略性政策②对医药费用上升水平的控制缺乏战略性政策③有些政策落实不够好,有些改革政策则有失误 ②第二个历史阶段的卫生改革政策(1996年—现在)目的:增强卫生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卫生机构和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主要内容:改革卫生管理体制②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③改革卫生机构运行机制④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
第二章 卫生组织与卫生领导
1、组织的希腊原文为和谐、协调的意思。
从管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2、组织结构的定义①复杂性②正规化③
集权化
3、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①劳动分工②统一指挥③职权与职责④管理跨度⑤部门化
4、组织设计时既要充分利用劳动分工提
高劳动生产率,又要防止由于人员的非经济性影响对劳动生产率的负面作用
5、所谓职权是指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
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这样一种权力。任职者可以从该职位的等级或头衔中获得这种权力。
6、管理跨度是指一位管理者能够有效指
挥的下属人数。(发展趋势:中空化、扁平化)
7、所谓职能部门化就是按履行的职能组
合工作活动,这在公共卫生事业组织中是较为普遍的部门化方式。产品部门化是指按照主要产品领域形成部门的方式(制造业和服务业)。顾客部门化是根据所针对的顾客群体的特定类型形成部门(零售业)
8、我国的卫生行政组织主要由两大块构
成①国家卫生部②地方卫生厅(局):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市(地)卫生局、县市(区)卫生局、乡(镇、街道)文卫办。
9、国家卫生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①办公
厅②人事司③规划财务司④卫生法制与监督司⑤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⑥医政司⑦卫生部疾病控制室⑧卫生部科技教育司⑨国际合同司
10、保健局
11、卫生部直属机关党委
12、离退休干部局
10、卫生事业组织①医疗康复机构②卫生
防疫机构③妇幼保健机关④医学研究
机构⑤高等医学院校⑥药品检验与生物制品生产研究机构 第三章 社会卫生策略
1、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仅
是没有疾病或不受伤害,而且还是心理、生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
2、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WHO
和成员国的主要卫生目标是:到2000年使世界所有的人民都达到社会和经济生活两方面富有成效的那样一种健康水平,即“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3、“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几个
指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成人非文盲率。西太平洋地区的卫生状况是疾病与贫困、疾病与富裕相混杂。
4、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在1944年9月召
开的西太平洋地区委员会议上,地区主任韩相泰博士提出的《健康新地平线》(此文件于1995年6月由执委会正式通过)明确指出,未来的工作方向必须将侧重点从疾病本身转移到导致疾病的危险因素和促进健康方面来。未来的卫生干预必须是以人为中心,以健康状况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健康保护与健康促进是未来年代的两个核心概念。
5、健康保护就是在承认人类生命脆弱性的前提下,向居民提供必要的科学技术援助,以防止各种有害因素对其健康的损害
6、健康促进是指有关能鼓励和促进人们
自己及其家庭、社区和国家共同协力改善和解决他们自己的健康问题的措施
7、中国“十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总目标:
到2005年,在全国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卫生体制,使群众享有同小康生活水平相适应、质量比较优良、费用比较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并不断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强卫生事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8、主要卫生措施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②全面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为长远卫生发展提供体制保障③完善卫生经济政策④加大力度,推进卫生扶贫工作和西部卫生事业发展⑤建立健全卫生信息系统,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
9、当前中国卫生工作的重点是继续深化
卫生改革①完善卫生防疫体制,加大投入,加强建设②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点带面推进农村卫生改革③继续推进医疗机构体制改革④加大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力度,坚决纠正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⑤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充实和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⑥广泛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树立卫生医疗行业的新形象
10、中共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总要求是:统
筹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健全体系,改革体制、整合资源,城乡兼顾、重在农村。
11、2003年4月14日,国务院第四次常务
会议做出了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决定。5月7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条例;5月9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标志着我国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具备的特征①突
如其来,不易预测②在公共领域发生,具有公共卫生属性③对公众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中
处理应急事件的方针是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第四章 区域卫生规划
1、规划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一种统筹设
计,是范围较大、规模较大的事业或工作的一种较长时限的发展战略、总方针、主要步骤和重大措施的设想蓝图,是一种战略性的全局部署方案。
2、计划是在规划的指导和规定下做出的具体安排和落实措施。规划的目标,需通过具体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价来实现。
3、区域卫生规划的定义:是区域内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保护与增进健康为目的,对机构、床位、人员、设备和经费等卫生资源实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
4、我国区域卫生规划的目标:构建与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有效的、经济的、公平的中国卫生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5、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①是国家对卫生
事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②是卫生事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③区域内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④充分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6、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程序①形势分析
②确定卫生问题与优先领域③制定综合目标④选择策略⑤制定实施计划⑥监测计划的实施⑦评价与计划的调整
7、区域卫生规划的周期一般为5年,8、区域卫生规划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①
加强领导②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③规划与实施调整并进④进行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监督评价
9、卫生资源是指用于卫生服务的各种资
源的总称,包括:卫生人力、费用、设施、装备、药品、信息和知识技术等资源。卫生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卫生资源的配置手段有两种①市场配置(根据市场的需求来配置卫生资源)②行政调节(通过政策来配置卫生资源)
10、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就是卫生服务机构
以合理的价格、优良的质量提供有效的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11、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①健康是一
项基本人权,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是让全社会都能获得必要的基本卫生服务。②卫生服务质量是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命线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量也会日益增大。④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对医疗质量、诊疗技术方法、服务内容建立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实行标准化管理⑤我国医疗工作的原则是“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⑥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制定科学的区域卫生规划
第五章 卫生服务管理
1、卫生服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机
构为一定目的,合理使用各种卫生资源(卫生人力、卫生经费、卫生技术、卫生信息),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过程
2、卫生服务系统是使用卫生资源解决某
个卫生问题,从而达到改善卫生状况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的各种卫生工作系统。卫生服务系统由①卫生服务计划②人群及卫生问题③卫生资源④卫生服务⑤健康状况构成。
3、卫生服务需要是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消费者个体认识和医学专业人员分析认为使个人尽可能保持健康或变得健康应获得的卫生服务
4、卫生服务需求是从卫生服务提供的角
度以及经济和价值的概念出发,探讨卫生部门为居民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卫生服务需要,是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要求。先有卫生服务需要后有卫生服务需求,只有具有购买力的卫生服务需要才能转变为卫生服务需求。
5、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①消费者医疗信
息的缺乏和需求的被动性②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③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④卫生服务需求受卫生服务费用支付方式的影响
6、影响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有①人
口状况(数量、老年、少年人口比例、城乡人口比例)②经济发展状况③卫生服务提供方因素
7、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的提供
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卫生服务的供给必须同时具备提供者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和提供者有提供服务的能力这两个条件
8、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①同时性或及时
性②不确定性和变化性③专业性和垄断性④供给者的主导性⑤外部经济效应
9、影响卫生服务供给的主要因素有①卫
生服务成本及卫生服务价格②卫生资源③卫生服务的技术水平④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
10、卫生服务需求是卫生服务供给产生的前提,卫生服务供给是卫生服务需求实现的基础
11、健康询问调查按照研究方法分为三种
①一次性横断面调查②重复性横断面调查③连续性长期调查。调查内容一般分为两部分①基本调查内容②补充调查内容
12、调查结果分析内容包括①疾病负担及
其构成②影响死亡和疾病负担的危险因素③疾病构成分析(两周患病疾病构成情况、居民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各病种住院率及其构成、就诊机构分析)
13、服务是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和顾客
之间的接触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特征:①无形②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③顾客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④一般不可存储⑤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比例较大⑥服务的一致性相对较低。
14、质量是指反映实体(产品或服务)满足
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特征:①性能②寿命③可靠性④安全性⑤经济性
15、服务质量是一种认知的质量,是消费者
对服务的满意或惊喜程度,是消费对于事物较具延续性的评价。常分为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
16、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从1979年成立“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开始,共历经7年时间,制定出一套质量管理和保证方面的标准----“ISO—9000族”,包
括质量管理、保证术语、标准选用指南、质量保证要求、质量管理指南及技术支持等。该标准十分强调服务的全过程,十分强调“顾客”。“ISO---9000”既是一种服务业合格的认证体系,更是一套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和方法体系。
17、中国卫生事业施行“ISO---9000”的意
义①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②健康概念已由原来单纯的去除疾病,发展为身、心、社、灵的一种平衡状态而非疾病和老弱③新模式的运作在文化驱动机制作用下得以完成18、卫生服务质量保证体系是指卫生系统
以保证和提高卫生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各阶段、各环节的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建立卫生服务质量保证体系是卫生系统实现为人民健康服务目标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19、卫生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①质量
目标②质量监控组织③质量标准体系④质量信息反馈体系⑤质量管理网⑥质量后勤保障。
第六章 医疗保障体系及其管理
1、医疗保险制度源于欧洲。1883年,德
国俾斯麦政府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强制性医疗保险制度的诞生。1922年,日本在亚洲首先通过了《健康保险法案》。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的颁布为标志,社会保障开始成为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成为一种基本的公民权利。
2、1944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医疗服
务建议》。明确了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①医疗保险基金应由被保险人、雇主及公共资金共同筹集②凡收入不低于生存线的成员均应缴纳保险费③被保险人缴纳的最高保险费应控制在不造成其生活困难的范围内④雇主应为其雇员缴纳一定数量的保险费⑤政府应为生存线以下的社会成员支付保险费⑥保险费支付范围以外服务费用由消费者自付。
3、全民卫生服务(NHS),即由政府负责向
公民提供医疗服务,并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付。
4、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①医疗
保险费用支出的过度膨胀②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③医疗服务质量差④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过小,保险范围和保障水平也不够理想5、20世纪80年代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浪潮的措施①增加税收及医疗保险费的收入②增加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自付比例③进一步加强对医疗保险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④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亲自办医院⑤从后付制转向预付制⑥储蓄型保险的推广⑦美国“有管理的保健”模式的推广
6、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公费医
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都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
7、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的不足①社
会医疗覆盖面过窄,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②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个人累积机制,职工的医疗费用无稳定来源③国家财政和单位包揽过多,缺乏对医疗机构和职工个人费用的有效制约机制
8、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经历的阶段①
职工就医适当负担部分医疗费用阶段②着重改革公费医疗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办法阶段③试点探索“统帐结合”阶段
9、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该《决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10、医疗保险是指由特定的组织机构经办,通过某种带强制性的规范或自愿缔结的契约的形式,在一定区域内的一定人群中筹措医疗基金,并为该人群中的每一成员公平的分担其因疾病而导致的经济风险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与办法。
11、社会医疗保险是根据立法规定,通过强
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共同缴纳保险费,把具有不同医疗需求的群体的资金集中起来,进
行再分配,即集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疾病接受医疗服务时,由社会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制度
12、医疗保险与其它保险的不同之处,及其
特点在于①普遍性②涉及面广,具有复杂性③属于短期的、经常性保险④采用医疗给付的补偿形式⑤医疗保险的发生频率高,费用难控制
13、医疗保险的组成结构,医疗保险一般由
五方构成①保险机构,即提供保险服务,支付、补偿疾病风险损失的“保险人”②投保方,即需要并希望得到保障的“投保人”③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即医院等医疗服务的“供给方”④医疗服务的消费者,即“被保险人”或“保险受益人”是医疗服务的“需求方”⑤政府
14、医疗保险中的被保险人享受的保障水
平可分为三个层次①国家提供的基本医疗保险(一定福利性和强制性)②单位(雇主)提供的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投保的商业医疗保险
15、医疗保险的类型①根据性质可分为社
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②根据保障水平可分为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③根据保险基金的筹措方式可分为国家医疗保险(全民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储蓄医疗保险、社区医疗保险
16、国家医疗保险也称为全民医疗保险,是
指医疗保险资金主要来自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将由税收形成的医疗保险基金有计划的拨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院,被保险人看病时,基本上不要支付费用
17、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
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是雇主和雇员缴费,政府适当补贴,当被保险人及其家人患病、受伤或生育而需要治疗时,由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和物质帮助。
18、储蓄医疗保险是一种通过立法,强制雇
员或劳资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雇员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
19、商业医疗保险是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
特殊的商品,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险。
20、医疗保险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医疗保险的数量。
21、影响医疗保险需求的因素有①疾病发
生的概率②疾病损失的大小③医疗保险的价格④消费者的避险心态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医疗技术的发展水平⑦消费者年龄、健康状况、性别、种族等等
22、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根
据的原则是“广覆盖”“低水平”
23、医疗保险的筹资方式①社会保险税②
个人储蓄③财政税收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
24、用人单位缴费率为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6%,职工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另一部分划入本单位职工的个人账户(30%)
25、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可分为现收
先付制、积累制和混合制。
26、医疗保险管理的职能部门①劳动和社
会保障部②省级劳动保障厅(局)③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27、后付制是指在提供了医疗服务之后,医
疗保险机构根据医疗费用的开支多少,向医疗机构或病人支付医疗费用。预付制是指在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医疗服务之前,医疗保险机构就按合同向医疗服务机构支付固定数额的费用。
28、医疗保险的服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减
少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速,减轻国家财政和企业的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内容有①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②零售药店的管理③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④强化社区服务⑤医疗保险的信息管理
29、医疗保险监督的主要对象①对参保单
位的监督②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③参保人的监督④对医疗保险机构的监督
第七章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与卫生法
1、卫生法主要调整以下三方面的社会关
系①卫生组织关系②卫生管理关系③卫生服务关系
2、卫生法的特征①以保护公民生命健康
权为根本宗旨②综合性和多样性③科学性和技术规范性④社会共同性。
3、卫生法的基本原则①保护公民健康的原则②全社会参与原则③国家卫生监督原则4、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以来,为了实现其“使全世界人民活动可能的最高水平的健康”的宗旨,把提出国际卫生公约、规则和协定,制定食品、生物制品、药品的国际标准及诊断方法的国际规范和标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
5、卫生法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作用①
规范作用(禁止性义务、积极作为义务、授予权利)(指引、预测和评价作用)②社会作用
6、卫生法制管理的意义①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②我国公共卫生行业适应WTO规则的需要③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需要
第八章 卫生经济管理
1、管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起源于社会劳动的分工与协作
2、卫生经济管理的形式与内容①卫生计
划管理②卫生预算管理③卫生机构财务管理④卫生机构的成本管理⑤卫生服务价格管理⑥卫生事业基本建设管理⑦卫生设备管理⑧卫生投资决策的管理
3、社会成本是指生产者开展某项活动、生
产某种产品、提供某项服务,也可指消费者利用某些服务与消费某些产品所要占用和消耗某些经济资源而必须付出的社会经济代价
4、所谓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因第三者进
行的经济活动而获得无须支付报酬的收益,或者遭受无法索取补偿的损害
5、社会成本的理论基础①外部性理论②
公共产品理论③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④信息不对称
6、卫生资源的配置成本:卫生资源配置过
程中和宏观调控卫生资源配置活动中的资源消耗。这种成本是一种资源转换为卫生资源或转换为宏观调控资源所造成的损失和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可分为物质性资源成本和非物质性资源成本。
7、疾病的社会经济负担是指疾病给社会
带来的经济负担,以及为了防治疾病而消耗的经济资源。可分为①疾病的直接社会经济负担②疾病的间接社会经济负担
8、卫生财务管理的特点①涉及面广②综
合性强③灵敏度高。内容①单位预算管理②收入管理③支出管理④卫生机构专用基金的管理⑤资产管理⑥负债管理⑦卫生机构清算的管理
9、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原则①合法性原
则②计划性原则③价值最大化原则④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⑤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10、卫生服务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构成卫生服务的价值。它包括三部分①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②医务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③医务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得
11、卫生机构实行成本核算的意义①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②有利于提供卫生机构的利用效益③可为检查监督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服务④是深化卫生改革的要求⑤是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⑥为平价分析卫生服务综合效益提供了可信的信息资料。
12、卫生机构成本核算的要求①建立健全
成本核算组织体系②加强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③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办理④正确确定成本计算办法
13、医疗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①预算补偿
②收费补偿③复合补偿
14、医疗服务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医疗
劳务收费偏低②高新仪器配置、利用过多③药品收入增长速度过快 第九章 卫生信息管理1、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标志着信息技术革命全球化的开始
2、信息的基本属性①事实性②等级性③
可压缩性④扩散性⑤传输性⑥分享性⑦增值性⑧转换性
3、信息的生命周期是由信息的要求、获
得、服务和退出四个阶段构成。这四个阶段具体化到工作中就是六个工作环节①信息的收集②信息的传输③信息的加工④信息的存储⑤信息的维护⑥
信息的使用
4、卫生体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①保健对
象管理②卫生保健管理③卫生行政管理
5、妨碍数据质量的因素①不合适的数据
收集工具和程序②记录和报告不良③处理数据中的错误
6、提高和确保数据质量的措施①用户参
与系统设计②对程序和定义进行标准化③设计数据收集工具④建立一个合适的激励体系等
7、卫生信息管理技术①常规数据收集方
法(卫生单位数据收集、社区数据收集、人口登记)②非常规数据收集方法(快速评价程序、调查、人口学检测)
8、卫生信息系统:运用系统理论与方法,将卫生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信息处理过程综合成有机整体,及时而有效地为卫生事业管理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一般分为卫生管理统计信息系统和卫生业务信息系统两大部分
9、卫生管理统计信息系统的要素①组织
机构②人员③相应的法规制度④数据统计指标⑤数据处理工具
10、管理统计改革思路卫生①完善统计法
规建设,加大依法统计的力度②改革卫生统计体制,进一步健全卫生统计信息系统③改革卫生统计制度,完善统计调查方法④加快建立卫生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重点是建库联网和切实加强统计队伍建设⑤加强基础建设与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11、医学科技信息系统:在信息学及相关学
科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国内外医药科技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报道、服务和分析研究,以促进医药科学及医药卫生事业发展
12、医学科技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①信息
收集②信息整理③信息服务④信息报道⑤信息分析研究
13、计算机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应用条件
及范围①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②领导重视,业务人员积极性高③具有一定的资源条件
14、计算机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应用范围
①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AD)②数值计算和数理统计③自动检测④计算机辅助教学(CAI)⑤建立个人健康档案⑥管理信息系统(MIS)第十章 卫生文化建设
1、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及其职工在从事医
疗工作、医院经营中,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它具有可塑、潜移、扩散、隐形的特性。具有导向、凝聚、约束、辐射五项功能
2、医院文化的组成要素①医院文化的基
础②医院文化系统③医院文化理论和表象
3、医院文化的塑造方法①强化医院院长
或决策集团要有“做大事”,实现“最好”或“第一”的价值取向②强化医院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病人为中心”的竞争战略,建立灵活应变的经营机制③
强化医院严格的内部管理,并实施优胜
劣汰的全员优化,人才制胜的战略④强化医院文化要有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精神与毅力
4、医德是指调节医务人员与病人、义务人
员之间,以及医务人员与集体、国家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5、医德建设的基本原则:防病治疗、救死
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医德建设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作用①
是提高医疗卫生质量的根本条件②是执行规章制度的思想保证
7、爱国卫生运动目标①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机制,继续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②坚持把爱国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促进文明村镇的建设③进一步提高除四害的科学性④加强立法工作,逐步实现爱国卫生法制管理⑥进一步抓好国际合作项目,促进对外交流工作
8、健康教育的社会作用①是一切卫生工
作最基本的工作方法②是预防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③是提高人民自我保健水平的途径④是强大的治疗因素⑤是使人们获得幸福生活的重要方面
9、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①思想性②科学
性③群众性
10、中国健康教育的特点①与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相结合②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首要战略任务③有政府的直接干预④坚持群众参与,社会大联合⑤建立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⑥坚持为改革开放服务⑦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
第十一章卫生技术评估
1.技术评估是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美国兴起的。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初步开展了技术评估方面的研究。
2.技术评估的特点①整体性②多学科性
③客观性④批评性
3.技术评估的一般程序分为四个阶段①
准备工作阶段②影响分析阶段③研究对策阶段④综合评价阶段
4.1974年,美国技术评估办公室(OTA)
提交了第一份有关药物生物平衡的报告,1976年OTA卫生计划提交了第一份正式的卫生评估报告,这标志着卫生技术评估的诞生。
5.卫生技术评估最主要的目的是减弱和
抑制医学技术在开发、传播和应用过程中的消极影响,增强和发扬医学技术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医学技术的正确发展。
6.卫生技术评估的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
面①技术标准②社会标准
7.卫生评估的技术标准就是指技术上的合理性 包括①安全性、有效性②成本-效果、成本—效益、成本效用和宏观经济学效应③是否有利于适宜技术的选择
8.卫生评估的社会标准就是指社会的合意性。就是要求技术运用的后果尽可
能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发展相符合,而非和这些方面的发展相悖。包括①社会的伦理标准②人的价值标准③社会政策、法律的标准
9.卫生技术评估的意义①有助于医学技
术的社会后果控制②有助于医学高新技术的正确发展③有助于卫生管理和决策水平的提高
10.医学技术的社会后果控制机制①应普
遍开展卫生技术评估②正确的政策导向③进一步促进社会传统伦理观念的改变④制定新的法律法规⑤进行正确的舆论宣传⑥引导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正确认识医学技术社会后果的两重性
第十二章医院管理
1.构成一所医院的基本条件是①以住院
医疗为主,具备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②配备有相应的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医务人员③拥有基本的、必要的与医院功能相适应的医疗器械设备及设施④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
2.医院的类型①按任务和功能分类有一
级、二级、三级医院②按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分类有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③按收治范围分类有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④按层次分类有省医院、市医院、县医院等⑤按任务分类有军队医院、厂矿医院、教学医院、科研医院等⑥按所有制分类有全民所有制医院、集体所有制医院、个人所有制医院、股份制医院、中外合资医院等
3.医院的功能①医疗②预防、保健和社
区卫生服务③科研④教学
4.医院工作的特点①以医疗工作为中心
②整体性、协作性很强③随机性与规范性④医院工作的时间性强⑤生活服务服从于医学服务
5.医院的部门划分①诊疗部门②辅助诊
疗部门③护理部门④机关职能部门⑤后勤保障部门
6.医疗管理的基本原则①病人第一②安
全有效③首诊负责制④重点加强 7.医疗管理的职能①制定医疗管理计划
②合理组织医疗技术力量③制定各项医疗规章制度④做好医疗活动中的协调⑤检查评定医疗效果
8.门诊流程①分诊②挂号③候诊④就诊
⑤医技科室检查和治疗⑥取药⑦离院|留察|住院
9.门诊工作特点①病人多、流量大、就
诊高峰集中②诊疗时间短暂③就诊环节复杂,涉及部门繁多④门诊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⑤门诊室经济而且方便的医疗方式
10.门诊管理的要点①合理组织医疗力量
②普通门诊与专科门诊相结合③和设置门诊流程,提高工作效率④防止交叉感染⑤保证医疗质量
11.住院诊疗管理是指对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所实行的以病房管理为中心的全过程管理活动 12.住院诊疗管理的特点①以病房为中心
涉及到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②以三级医师结构为核心、医疗业务活动为重点的管理体系③医疗功能的连续性、协同性、系统性、综合性④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反馈调节作用明显 13.住院诊疗工作①检诊②查房③会诊与
病例讨论④治疗⑤病历书写⑥计划诊疗⑦早会与值班制度病人出、转院工作,死亡病人处理工作⑨随访
14.重症监护病房(ICU)或称为加强医疗
病房、加强监护病房,是把需要特别诊疗和护理的急危重病人,集中在一个专门的病区或病室,采用先进的诊疗技术和仪器设备,加强医疗、护理力量,实施加强诊疗护理和监测的一种过渡性诊疗组织形式
15.ICU重症监护病房CCU冠心病监护病房
NICU新生儿监护病房RCU呼吸内科监护病房RR麻醉恢复室
16.重症监护病房的意义①是提高重危病
例抢救质量的先进组织形式②集中使用各种仪器有利于提供使用效益,便于维修管理,积累生物医学工程经验③开设重症监护病房标志着危重病医学的建立和发展,是培养危重病专业医师、护理技术人员的阵地
17.急诊科的工作特点①急诊工作必须高
速度、高效率②急诊医护人员应有熟练的诊疗技术和一定的临床经验③急诊诊疗工作应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忙而不乱④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呼叫及应召急救组织系统⑤急救设备及药品完好齐全⑥需维持良好的秩序 18.医院感染(HI)又称为医院内获得性
感染(HAI),凡住院病人、陪护人员或医院工作人员因医疗、护理工作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临床显示症状的微生物性疾病,不管受害对象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视为医院感染 19.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①严格掌握抗
生素的使用指征指针②使用过程中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③预防用药及联合用药需慎重
20.医疗安全是指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
不发生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能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
21.医疗纠纷是指在诊断、治疗、护理工
作中,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上有分歧,当事人提出追究责任或赔偿经济损失,必须经过行政的或法律的调解或裁决才可了结的医患纠葛
22.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23.医疗事故的构成要素①主体是医疗机
构及其医务人员②行为的违反性③过失造成患者人身伤害④过失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4.医疗事故的分级①一级医疗事故:造
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②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③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④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25.医疗事故的赔偿协商原则①双方自愿
②平等、公平③合法协商内容①是否属于医疗事故②民事责任承担的方式和赔偿的具体数额,给付方式和时限等③与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有关的其他事项
26.医疗事故赔偿行政调解是医疗事故争
议发生后,对已经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医患双方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就医疗事故赔偿进行调解。在卫生行政部门的主持下,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促使医患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而达成协议,解决其医疗事故赔偿争议的一种诉讼外活动
27.医疗事故赔偿行政调解的特点①是对
已经确定为医疗事故的争议进行调解②医患双方共同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③医患双方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的内容是医疗事故赔偿而不是所有的医疗事故争议④医疗事故赔偿行政调解行为是不可诉行为⑤经调解后所达成的调解协议只能由双方当事人自己履行,没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28.医疗事故赔偿行政调解的原则①自愿
②合法程序①申请调解②受理调解③调解④调解成立的,医患双方当签署调解书
29.确定医疗事故具体赔偿数额的基本原
则①医疗事故等级②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③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30.医疗事故的赔偿金额①医疗费②误工
费③住院伙食补助费④陪护费⑤残疾生活补助费⑥残疾用具费⑦丧葬费⑧被抚养人生活费⑨交通费
10、住宿费
11、精神损害抚慰金 第十三章预防保健管理
1、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任务:“疾病控制,监督检测,卫生宣教,科研培训”。①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控制②消毒、杀虫及灭鼠③根据国家卫生法规、条例、卫生标准对辖区有关部门、行业场所经常性和预防性卫生监督监测。④卫生宣传教育⑤科研培训
2、卫生监督检测包括五个方面(“五大卫
生监督”)①劳动卫生②环境卫生③食品卫生④学校卫生⑤放射卫生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政府举办的实施
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
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内容①传染
病预防控制②免疫预防③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④寄生虫病与地方病预防控制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⑥开展五大卫生监测,预防控制有关疾病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⑧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管理
5、传染病综合性防治措施①加强领导,当
好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参谋,通过政府制定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措施②加强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外环境的管理③搞好卫生宣传④保护易感人群⑤强化疾病监测系统
6、卫生防疫机构在五大卫生监测中的主
要任务①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预防②放射卫生与放射病预防③营养与食品卫生及食源性疾病预防④环境卫生及环境因素所致疾病预防⑤学校卫生与学生常见病预防7、1997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雅加
达宣言提出了21世纪健康促进的五项重点任务①强调健康的社会责任②增加发展健康的投资③扩大健康促进的多方面合作④增强社区能力以及向个体授权⑤保证健康促进的基本设施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①应急
组织的管理②应急技术、信息和物资管理③根据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和报告规范
9、在新的卫生监督体系中,卫生监督的重
点是保障各种社会活动中正常的卫生秩序,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公民的健康权益。
10、卫生监督工作内容①食品卫生监督②
传染病卫生监督③职业卫生监督④放射卫生监督⑤公共场所卫生监督⑥学校卫生监督⑦化妆品卫生监督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⑨消毒卫生监督11、2001年6月,我国国务院总理签署308
号国务院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12、妇女保健工以法律高度规定了新形势
下的母婴保健方针,即 “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现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作的基本内容①普及新法接生,推广科学接生②全面加强妇女保健系统管理③开展优生优育工作,做好婚前检查、围产保健、产前诊断④与计划生育部门密切合作,提供计划生育服务
13、儿童保健工作的基本内容①加强儿童
保健系统管理②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③通过对幼儿园、托儿所儿童提供保健服务,加强对集体儿童的保健管理④加强对体弱儿童及伤残儿童的保健管理⑤对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开展监测和评价 第十四章中医药管理
1、新时期中医药工作方针①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②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③积极发展重要产业,推进中药生产现代化
2、中西医结合就是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将两者互相渗透、互补吸收、取长补短、融合创新的过程,取得既源于中医又高于中医,既源于西医又高于西医的治病疗效,同时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探索新的医学实践与医
学理论
3、中西医结合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我国医疗技术水平②推动中医药学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③丰富现代医学内容
4、中西医结合的方法①在疾病诊治中进行结合②研究中医诊法而结合③研究中医治则而结合④研究中医医理而结合⑤研究方药而结合第十五章药品、器械、保健品管理 1.特殊药品的管理包括①麻醉药品的管
理②精神药品的管理③戒毒药品的管理④放射性药品的管理 2.新药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已生
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征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属于新药管理。我国把新药分为①中药②西药③生物制品 3.新药临床研究的医院不得少于三个,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三期进行。第十六章 基层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1.1977年在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全球目标的根本途径。1978年9月把卫生保健作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目标的根本途径。1979年第32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始制定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策略。
2.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供全球使用的最低标准四大类指标是:卫生政策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卫生服务指标,人群健康指标。3.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①是指应用理论上可靠有切实可行的、受社会欢迎的方法与技术、是个人和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得到的、费用也是社区和国家在各个发展世界能够负担起的一种卫生服务。②初级卫生保健是国家卫生系统和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是卫生系统与社会家庭及个人的第一级接触,是整个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要素。4.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促进健康②预防保健③合理医疗④社区康复 5.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①合理布局②预防为主③综合应用
6.城市卫生服务组织有:①医疗预防组织②卫生防疫组织③妇幼保健组织④康复组织⑤计划生育组织
7.城市三级预防保健服务:①第一级机构,包括街道卫生院(医院)和街道、工厂保健站②第二级机构,区中心医院、区医院、企业医院、卫生防疫站、区妇幼保健院和区专科防治站(站)等③第三极机构,指省、市
级综合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市专业医院及市级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专科防治机构等。
8.公共卫生保健目标:①保健教育普及率②安全卫生水普及率③卫生厕所普及率④食品卫生合格率⑤儿童四秒接种率。9.社区防御使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有效途径。
10社区卫生服务的形式①问诊、急症、住院服务②出诊、家庭访视、家庭病床和家庭护理、就医指导与医疗咨询(含电话服务)③专家服务④双向专诊服务
11.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②坚持属地管理与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原则③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健康促进④坚持合理布局的原则⑤坚持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发展相结合⑥坚
持事实求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点带面,逐步完善。12.全科医学:又称通科医学或家庭医学 13.全科医师:又称家庭医师,是指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的主体提供者。
14.全科医疗室社区卫生服务的核心,社区是全科医疗服务的基地,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骨干,其主要承担社区服务中的基本医疗服务任务。
15.全科医疗的职责:①医疗服务②护理③预防保健服务④康复服务与善终服务⑤管理与教育
第十七章WTO与中国公共卫生事业 1.中国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的挑战①市场的挑战②人力资源的挑战③规则的挑战④创新能力的挑战
2.市场的挑战:①我国医药行业产品的质量差,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②仿冒专利期内的药品将是违法行为③在产品交流推广、促销、管理上竞争力不足3.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在入世后的机遇①将有利于我国医药出口②有利于医药行业调整③有利于中外合资发展大型精密医疗器械④利于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⑤有利于我国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
中国卫生如何抓住机遇①加强对WTO规则的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卫生事业管理经验,完善我国的卫生事业管理②加入WTO后,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卫生事业的法律、法规将会进一步完善③中国加入WTO,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出口空间和巨大的国际舞台
第二篇:卫生事业管理学
卫生事业管理学
题型:
一、判断:10题*2分,20分
二、名词解释:5题*3分,15分
三、选择:10题*2分,20分
四、简答:5题*5分,25分
五、论述:2题*10分,20分
1、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1)以农村为重点(2)预防为主(3)中西医并重(4)依靠科技与教育
(5)动员全社会参与(6)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中国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卫生投入不足(2)有限的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
(3)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4)卫生机构的经济运行机制不合理
(5)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卫生服务体系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6)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7)城乡差别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原则
(1)依据“低水平”。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医疗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生查理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今天办明天的事,穷人办富人的事”。
(2)落实“广覆盖”。即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3)实施“双方负担”。即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负担。
(4)实行“统账结合”。即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4、各地应该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的精神,从实际出发,确定“统账结合”的具体形式,明确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各自支付范围。
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新特点
(1)在保障对象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标是:到2010年,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2)在筹资机制上,从个人、集体到政府新型合作医疗强调“个人、集体和政府多
方筹资”,“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3)在保障内容上,新型合作医疗强调大病统筹和贫困救助。
(4)在监管机制上,新型合作医疗规定以县(市)为资金统筹单位,在新型合作医
疗制度在组织管理上,提出将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规定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
6、卫生专业组织可分为:(1)医疗机构(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妇幼保健机构(4)药品检验机构(5)医学教育机构(6)医学研究机构《具体详细分类见课本50页》
7、卫生计划:是指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卫生资源为基础
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方案。
8、一般来说,我国的区域卫生规划是基于地(市)级行政区划。
9、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两大类: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
10、卫生总费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卫生保
健支出的货币总和,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部门经济状况的重
要指标。
11、卫生信息的作用:
(1)卫生事业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依据:
(2)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源泉
(3)有利于监督评价卫生规划实施与进展
(4)支持有效地分配和利用卫生资源
(5)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12、医政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包含中医、西医和中医结合医疗及其相关机
构、从业人员、医疗及相关活动、医疗技术、医疗仪器设备等实施管理
工作的总陈,是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3、医疗纠纷:是指医院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向患者提供临床医疗服务时,医患双方出现的争执。
14、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
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
故。
15、医疗事故构成的基本条件
(1)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是符合国家《执业医师法》规定的条件,依法取得执业
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医护人员,在医疗机构工作的其他雇员。
(2)医疗事故的发生地是在符合国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经政府卫生管理
部门批准设置的医疗机构。
(3)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是诊疗护理工作中的过失。过失是指行为人由于疏忽大
意或过于自信所造成的危害后果。
(4)构成医疗事故过失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
动中违反了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5)必须是发生在医疗活动中(包括为此服务提供的后勤和管理活动)。
16、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
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
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17、药品的专属性包括:
(1)处方药,必须在执业医生的检查、诊断、指导下合理使用。英文缩写:RX
(2)非处方药,根据病情,患者自我诊断、自我治疗,合理选择药品,按照药品说
明书、标签使用。英文缩写:OTC1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FDA)
19、世界卫生组织(WHO)
20、药品监督管理的原则
(1)目的性(2)方针性(3)限制性(4)方法性
21、中医药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熟悉)
(1)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并须报请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2)按照中医药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实行管理。
(3)按照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4)教学大纲与教材。
(5)实行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
2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目前在我国流行状况堪忧,与传染性疾病并驾齐驱突
兀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23、卫生监督的主要职责:
(1)依法监督管理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
品。
(2)依法监督管理公共场所、职业、发射、学校卫生等工作。
(3)依法监督传染病防治工作;依法监督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业人员活动,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
(4)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24、公共卫生发展面临的问题
(1)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及技术层面对应对入世的准备不足,缺乏适应全球化的技术
和管理人才,以及相应的技术设施和管理机构,应对能力有待加强。
(2)以防治传染病为主要任务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在我国城市尚未完成,而以防治慢
性非传染病疾病为主要任务的第二卫生革命已经到来。
(3)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生活空间的缩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工作压力的加大等,使生物、环境、行为等因素引起的卫生问题日益突出。
(4)目前我国对指定符合WTO协定原则的卫生及其他即使措施中的科学理论和方
法研究很不够,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危险性分析体系并在公共卫生各领域的立法指标和法律实施中予以应用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挑战。
(5)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进程中,人们希望提高生活质量,食品卫生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6)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射型核素与射线装置在工业、农业、医学、科
研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7)知识产权保护涉及我国基本药物保证问题。
(8)国外一些影响公共卫生及过敏健康的不良理念、生活方式的影响将可能会继
续增加,如吸毒,不良性行为,年轻人吸烟,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
(9)公共卫生发来吧法规标准制定如何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法典标准及我们
该签署的有关公约和入世承诺一致,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在短期内解决是不容易的。
25、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健康结果指标有三个: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
下儿童死亡率。这些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将抗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综合协调发展的敏感指标。
26、实施法制管理是实现妇幼卫生全行业管理、促进妇女儿童将抗发展的最重要的措施,妇幼卫生保健方面的政策法规集中体现“一法两纲”【指《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方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
27、根据WHO的定义,生殖健康概念主要涉及生育调节、母亲与婴幼儿将抗、生殖道
治病防治、性生活性传播疾病防治四个方面。实际是一个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层次健康的概念,主要指在各方面完好的状态下完成生殖。
28、妇女保健按照女性一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分为(1)女童保健、(2)青春期保健、(3)
经期保健、(4)孕产期保健、(5)哺乳期保健、(6)围绝经期保健、(7)老年妇女保健等若干个时期。
29、社区有以下几个构成要素
(1)人群。一定数量、质量的共同生活的人群是社区生活的主体,物质要素的创造
者,社区关系的承担者。
(2)地域。人群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有一定界限的地域。
(3)生活服务设施。提供社区存在的物质基础,是衡量舍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4)特有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认同意识。这是社区人群凝为一体的纽带,使社
区成员对所属社区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5)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有协调各种关系的作用。
30、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
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GP)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3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功能
(1)开展社区卫生状况调查,协助社区管理部门实施健康促进。
(2)开展免疫接种、传染病的预防和防控工作。
(3)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4)提供院外急救服务。
(5)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卫生保健服务。
(6)提供双向转诊服务。
(7)提供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保健服务。
(8)提供康复服务。
(9)开展健康教育与心理卫生咨询工作。
(10)提供计划生育咨询、宣传服务。
(11)提供个人与家庭的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
(12)在社区建设中,协助社区管理部门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
环境,共同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
(13)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社区居民需求,提供其他适宜的基层卫生服务。
32、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任务
(1)预防保健服务(2)基本医疗工作
(3)农村爱国卫生宣传教育(4)妇幼卫生保健
(5)计划生育技术指导(6)农村卫生事业硬件建设
3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其他危机事件的发生过程一样,可分为三个阶段:危机前阶段、危机阶段以及危机后处理阶段,各个过程之间体现了危机发展的一个循环周期。
34、论述题: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生态环境
科技发展水平
管理水平
文化背景
人口构成及状况
社会制度
经济发展
地理位置
…………………………………Best wishes!
——forest
特供
第三篇:卫生事业管理学复习材料
1卫生事业管理学:简称为卫生管理学。它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正确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卫生事业工作经验。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保证和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学科。
2、德尔菲法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
3、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指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4关键路径法/临床路径法是医院为保证患者及其家属的最终利益即用最合理的价钱获得最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的一种科学服务与管理方法
5健康保障制度是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预防保健、疾病治疗、护理康复、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保障制度。
6医疗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团体对劳动者或公民因疾病及其他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造成身体和健康损害时,对其提供医疗服务或对其产生的医疗费用损失给予经济补偿而施行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7卫生服务规划工作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规划者评价特定地理区域内或特定人群的健康需要,确定如何通过分配现存或预期可控资源,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去满足这些健康需要。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9卫生服务社会营销是针对特定的社会问题,运用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技术,使得目标群体改变旧有观点,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同时以合理的价格和方式提供相应的产品来巩固观念和行为的改变,从而达到增强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的目的10卫生服务质量医院、CDC等卫生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与服务利用者的需要和需求的符合程度。
11卫生人力资源指在各类卫生机构中从事和提供卫生服务相关工作的一切人员。
12卫生人力绩效考核是指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某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的信息情况的过程。
13伤残调整寿命年 :将某一特定人群的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和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进行综合计算,再以年龄权数和贴现率做加权调整。是生命数量和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指标。15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指公立医院的行为和目标与政府意志相一致,进而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相一致。
简答
1怎样认识我国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
(一)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这种概括一是客观准确地说明了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二是体现了政府要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正确理解卫生事业的性质必须把握以下两个基本观点:
1.卫生事业的本质属性是公益性:公益性可以兼容(涵盖)局部的福利性、经济性。所以,它是基本的属性。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要求国家、单位、个人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卫生事业的发展。
2.卫生事业的社会属性(即社会赋予卫生事业的性质)是福利性:政府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保障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2 如何看待卫生事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重要作用:发展卫生事业,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地位;
1、卫生事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卫生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卫生事业,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
(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
(3)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4)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5)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所以,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卫生事业,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
2、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对卫生事业的影响:
(1)经济发展为卫生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发展条件
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可以增加卫生投入;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医学科学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疾病构成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防病治病的任务更加繁重 ;第二,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要求卫生服务的内容、方式、体系作出新的调整;第三,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大量流动人口的出现提出了新的卫生要求;第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卫生事业有更高的发展。
3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二)一般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之父”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三)古典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中期管理理论
(一)人际关系理论:伊尔顿·梅奥“行为科学之父”
(二)系统组织理论;切斯特·巴纳德 “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
(三)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4试述乡镇卫生院的“枢纽”作用?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综合性卫生事业单位,它不仅是乡(镇)卫生专业组织,而且肩负卫生行政管理工作,是县、乡(镇)、村三级卫生预防保健网络的枢纽,是农村卫生建设的重点。在业务管理体制上,接受县卫生局及县级业务机构的管理,包括接受县医院、县防疫站、县妇幼保健院(所),以及其他县疾病防治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在行政管理体制上,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其人员、业务、经费都是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乡(镇)卫生院主要任务是:
(1)负责本地区基本医疗服务
(2)开展预防保健工作,搞好爱国卫生运动的技术指导,疫情报告,传染病管理,各项卫生工作(如学校卫生、食品卫生、妇幼卫生等)和预防接种工作
(3)开展日常医疗服务,查治疾病,培训指导乡村医生业务技术,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5简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参保范围。
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简述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区别。
1、面对人群不同。前者主要面向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后者主要面向具有城镇户籍没有工作的老年居民、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学生儿童及其他城镇非从业人员。
2、缴费标准及来源不同。前者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不享受政府补贴。缴费标准总体低于前者,在个人缴费的基础上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3、待遇不同。后者由于筹资水平较低,医疗待遇标准总体低于前者。
4、缴费要求不同。前者设立最低缴费年限,达到缴费年限(男25年,女20年)的,退休后不再缴费即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后者不设最低缴费年限,必须每年缴费,不缴费不享受待遇。
7简述卫生服务营销组合及其内容。
卫生服务营销组合策略是卫生服务机构与为了进占目标市场,针对接受卫生服务对象的需求,在综合考虑环境、竞争及卫生服务机构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对卫生服务机构的可控因素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卫生服务机构的营销目标。
卫生服务业的营销组合包含七个要素:即产品、价格、地点和渠道、促销、人员、有形展示和过程,又称7P营销组合。
(1.服务产品:服务范围;服务质量;服务档次;服务品牌;服务项目;服务担保;售后服务;
(2.服务定价:收费档次;服务收费打折;收费项目;患者对收费的评价;服务收费与服务质量的匹配;服务的差异收费;
(3.服务渠道与网点:网点位置;患者进入位置的难度;服务渠道;涉及的地区与行业;
(4.服务沟通与促销:服务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宣传;公共关系;
(5.医务人员与患者(:员工培训;员工的处置权;员工的义务与责任;员工激励;员工的仪表;员工的交际能力;服务态度;患者行为;患者参与程度;患者之间的关系;
(6.有形证据:服务环境的装修;色彩与氛围;环境布局;服务设施与用品;有形线索;
(7.过程:运作政策;服务程序;组织机制;使用规则;患者参与规定;对患者参与的规定;对患者的指导;服务活动流程;
8简述卫生服务社会营销的特征。(P156-157)
(1)产品特征。商业营销的产品一般是具体的物质产品或者服务,目标群体对其产品的价值和利益感受比较具体。而卫生服务社会营销的产品比较复杂。
(2)营销目的方面的特征。商业营销的主要目的是使营销组织获得财务上的收益,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卫生服务社会营销的目标是应对社会问题,提高公共福利。
(3)消费者需求方面的特征。在商业营销中,满足消费者需求是营销的根本任务,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满足组织自身的利益。卫生服务社会营销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还要处理负面需求。
(4)竞争方面的特征。商业营销的竞争主要来自同样产品和服务、满足同样需求的其他组织。卫生服务社会营销也会面临竞争问题,这种竞争是多样化的,其中比较严重的竞争来源是营销不健康、不符合社会利益的产品的商业营销。
(5)营销主题方面的特征。商业营销的主体主要是企业等营利组织。卫生服务社会营销的主体则涵盖政府及其代理机构、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
(6)社会营销的难度大于商业营销。
9,PDCA 循环(PDCA circle)内容——计划(plan)、执行/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实施步骤构成一个封闭的PDCA 循环(PDCA circle)。PDCA为英文的计划(plan)、执行/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词的首字母缩写。
所谓计划(P)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保证与提升计划。实施(D)就是按照所制订的计划和措施去实施,主要活动包括开展全员质量培训、营造全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文化、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设计和调整日常运作过程等。检查(C)就是对照计划检查全面质量管理不定期的日常检查和相对正式而深入的质量审核与认证。处理(A)就是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措施、巩固成绩、吸取教训、提升质量并将尚未解决的遗留问题转交下一轮PDCA循环中去。
特点:
1)管理循环是综合性管理,四个阶段紧密相联成一体;
2)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3)不断循环上升,每循环一周上一个新台阶。
10卫生人力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考核方法包括排列法、等级法、因素比较法、目标管理法及360度考核法简述WHO用来衡量卫生系统绩效的5个指标。P234
1人群总体健康水平;
2不同人群的健康水平差异;
3卫生系统总体反应性;
4不同人群中卫生系统的反应性差异;
5不同人群医疗卫生费用的分担情况
13卫生系统的目标
1促进健康 2增强反应性 3卫生筹资的公平
1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1)什么是“大病”?
一个家庭强制性医疗支出大于或等于扣除基本生活费(食品支出)后家庭剩余收入的40%。如果出现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这个家庭就会因病致贫返贫。换算成国内相应统计指标,按2011年数据计算,对城镇居民而言,大体相当于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民而言,大体相当于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水平。也就是说,当城镇居民、农民当年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分别达到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时,就会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就可能会导致因病致贫返贫。此时,大病保险制度发挥作用,对城乡居民的高额医疗费用进行合理的报销。
(2)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筹资机制
1).筹资标准。各地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保险筹资能力、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水平,以及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等因素,精细测算,科学合理确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
2).资金来源。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基金有结余的地区,利用结余筹集大病保险资金;结余不足或没有结余的地区,在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提高筹资时统筹解决资金来源,逐
步完善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多渠道筹资机制。
3).统筹层次和范围。开展大病保险可以市(地)级统筹,也可以探索全省(区、市)统一政策,统一组织实施,提高抗风险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覆盖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
(3)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保障内容
1).保障对象。大病保险保障对象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合)人。
2).保障范围。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要与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相衔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应按政策规定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在此基础上,大病保险主要在参保(合)人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偿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高额医疗费用,可以个人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判定标准,具体金额由地方政府确定。合规医疗费用,指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医疗费用(可规定不予支付的事项),具体由地方政府确定。各地也可以从个人负担较重的疾病病种起步开展大病保险。
3).保障水平。以力争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合理确定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按医疗费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原则上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随着筹资、管理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提高大病报销比例,最大限度地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
(4)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承办方式
1).采取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方式。地方政府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发展改革部门制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报销范围、最低补偿比例,以及就医、结算管理等基本政策要求,并通过政府招标选定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
2).规范大病保险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
3).严格商业保险机构基本准入条件。
4).不断提升大病保险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十二五医改目标
一、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包括大病保险制度
(一)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
(三)完善基本医保管理体制。整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管理职能和经办资源。
(四)提高基本医保管理服务水平。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医保就医“一卡通” 等。
(五)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制度。
(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七)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八)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
二、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一)落实政府办医责任。
(二)推进补偿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三)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四)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六)开展医院管理服务创新。
(七)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八)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1公立医院改革应坚持公益性
a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要求
(1)公平可及性1)资源规划均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居民需要2)以人人可以承担的成本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3.对没有支付能力的人群提供适当的服务
(2)效率1)提供的服务项目符合成本效益原则2)通过总额预付对医疗总费用起宏观调控作用
(3)内部工作效率高,资源有效利用政策性职能1)按要求完成科研、教学、应急等政策性任务2)发挥规模和范围优势,参与医疗服务体系一体化
b政府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保障措施
(1)明确公立医院的定位和目标:①为特定人群提供医疗卫生服务;②通过总额预算控制医药费用;③提供成本效益较高的医疗卫生服务;④履行教学、科研等职能。
(2)必要的授权和财政支持:①保障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②从政府间接投入为主变为直接投入为主;③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提高医生的劳务收入,降低药品和检查费用。
(3)建立考核、监督与问责机制:建立公立医院公益性考核指标体系,重点体现费用控制、服务质量、覆盖人群等公益性指标;定期考核和评级,并将结果公示。
(4)建立符合公益性的内部管理机制:如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
2公立医院法人化
医院法人化的结果
(1)解放医院:公立医院战略决策自主化
(2)解放医生:医生成为自由职业者
3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旧体制的“以药补医”,其实是补了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如今要或取消药品加成,实际上是更换了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根据新医改方案,公立医院不再“以药养医”之后,其药品出售收入的损失,将通过如下三个途径来补偿:(1)增设药事服务费。(2)增加政府行政补助。(3)调整(其实是提高)医疗收费。
医改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医改仅限于基层,城市和发达地区患者感受不深;
(二)改革带来的结构调整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例如药品产业的整合和患者的用药习惯、医务人员的诊疗习惯的改变都需要较长时间。
(三)改革外部环境和配套措施不到位。如财政补偿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公立医院改革滞后。
(四)一些基础工作不到位。如一些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不高,财务制度不规范,导致新机制的建设还比较粗放。
第四篇:卫生事业管理学模拟题
《卫生事业管理学》模拟题(A)
一、名词解释
1.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因此,清楚的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卫生政策:政府为了保障人民健康而制定并实施的用以规范政府公民和医院等社会组织的目标、行为指南、策略与措施的总和。
3.专题小组讨论:是通过召集一小组同类人员对某一研究议题进行讨论,得出深入结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
4.卫生规划:是关于时限较长的卫生发展战略方向、长远目标、主要步骤和重大措施的设想蓝图。
二、填空题
1.古典管理理论中主要代表理论包括泰勒的 管理科学理论、法约尔的 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管理组织理论等。
2.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3.卫生服务规划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合适程度评价、足够程度评价、进度评价、效率评价、效果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
4.选择细分市场常用的方法有 单一标准法、综合标准法、系列因素法。
三、简答题
1.简述管理的基本职能?
一般将管理职能分为五项:计划、组织、人员管理、指导与领导、控制
(一)计划。是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而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工作过程。包括组织目标的选择和确立,实现组织目标方法的确定和抉择,计划原则的确立,计划的编制,以及计划的实施。计划是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也是实施其他管理职能的条件。
(二)组织。为实现管理目标和计划所必需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组合分类,把管理每一类业务活动所必需的职权授予主管这类工作的人员,并规定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为有效实现目标,还必须不断对这个结构进行调整,这一过程即为组织。组织为管理工作提供了结构保证,它是进行人员管理、指导和领导、控制的前提。]
(三)人员管理。是对各种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择、培训、以及考评,其目的是 1
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既定目标。人员管理与其他职能有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组织目标能否实现。
(四)指导与领导。是对组织内每名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而努力。指导与领导所涉及的是主管人员与下属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控制。是按既定目标和标准对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使工作能按原定计划进行,或适当调整计划以达预期目的。控制工作是一个延续不断的、反复发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组织实际的活动及其成果同预期目标相一致。
2.简述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论以及统计学原理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1)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2)关键路径/临床路径
(3)卫生事业管理的督导与评估
3.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顾客至上、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系统思维、预防为主、强化控制、持续改进、以事实为依据。
《卫生事业管理学》模拟题(B)
一、名词解释
1.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是由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组成的并由管理者负责控制的一个整体。
2.医疗保障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保险原则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的制度。
3.政策分析:对政策的调研、制订、分析、筛选、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又称政策科学。
4.卫生服务营销:指卫生服务人员和服务组织通过创造、同服务对象交换有价值的卫生服务产品以满足人们健康需求和欲望,同时满足卫生服务组织的目标和需
要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管理过程。
二、填空题
1.被称为“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管理学派包括管理过程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
2.世界各国健康保障制度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式有国家卫生保健制度模式、社会保障模式、商业保险模式、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3.PDCA循环中P、D、C、A分别代表 计划、检查、执行、处理。
4.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包括: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及计划生育督导
三、简答题
1.简述卫生事业管理定量研究的特点?
在进行定量研究时,需要运用变量、假设、设立对照组、操作化、检验等方法对一些社会显现进行研究;
选择样本强调采用抽样技术进行,主要包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在卫生管理过程中,定量研究遵循选题、方案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果解释等基本过程。具体包括系统分析法、管理循环与abc管理、预测分析法、平衡计分卡法等方法
2.简述卫生政策分析的范畴?
行为研究、价值研究、规范研究、可行性研究
3.简述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答:1,从国情出发,与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健康需求相协调;
2,要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
3.要符合成本效益,提倡资源共享,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要加快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对区域内所有卫生资源实行全行业管理。
5.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敢于冲破现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边规划,边调整。
《卫生事业管理学》模拟题(C)
一、名词解释
1.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
2.定性研究:也称质化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
3.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4.社区:社区是指一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
二、填空题
1.卫生事业管理的方式主要有 计划、法律、项目、行政、经济 等。
2.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主要代表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工场管理》等。
3.管理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对环境的认识、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环境对管理影响。
4.在医疗行业中,常用的风险管理战略有 风险回避、风险承担、风险转移、风险控制。
5.文献分析方法中文献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种。
6.根据2000年的《世界卫生报告》,卫生系统的职能可以分为四种,包括:服务提供、资源生产、资金、管理。
三、简答题
1.简述SWOT分析方法的主要步骤?
第一步,评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第二步,找出您的职业机会和威胁
第三步,提纲式地列出今后3-5年内您的职业目标
第四步,提纲式地列出一份今后3-5年的职业行动计划
第五步,寻求专业帮助
2.简述卫生组织变革应遵循的原则?
答 一.明确政府职能,落实政府责任;
二.建设四项基本卫生制度,增加卫生可及性;
三.健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卫生领域。
3.简述我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第一、是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第二、是深化卫生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
第三、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迫切要求。
第四、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第五篇:卫生事业管理学复习思考题
卫生事业管理复习思考题
卫生资源管理章
名词解释 卫生资源卫生资源管理 卫生设备 卫生人力资源
问答题
1.简述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2.请简要分析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的主要评价指标
社区卫生服务章
名词解释:社区,社区卫生服务
问答题
1、简述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内容
2、简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功能
妇幼卫生管理章
名词解释:妇幼卫生管理 婚姻保健
问答题
1.简述妇女保健的主要内容
2、简述我国 妇幼卫生行政机构的主要职能
3、简述我国妇幼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
初级卫生保健管理章
名词解释:初级卫生保健
问答题
1、我国 初级卫生保健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2、论述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具体目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章
名词解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问答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具有哪几个特征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哪些特征
3、你认为当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完善?
医疗保障制度章
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制度(Social Security System);社会保险制度(Social Insurance System);医疗保障制度(Medical Security Scheme);医疗保险(Medical insurance);医疗保障制度模式(The Model of Medical Security System);医疗保障制度体制(Medical Security Institution);健康保障制度(Health Security Scheme);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救助;商业性医疗保险 国家(全民或政府)医疗保险模式
问答题
1、简要比较世界五种卫生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的特点
2、简述比较我国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的政策
3、我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基本经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