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局关于农村牧区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调研情况的报告
卫生局关于农村牧区卫生改革与发展调研情况的报告
一、过去一个时期农村牧区卫生卫生改革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对农村牧区卫生院落实了“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人员、业务、经费统一上划到旗卫生局管理。
对卫生院实行了“六保一不”的管理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六保一不”即:一是确保以
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工作优质高效;二是确保预防保健等社会性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三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四是确保专项基金的提留;五是确保养老保险金的足额缴纳;六是确保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一不”就是职工工资与单位经济效益挂钩,当月不准发生亏损。这一管理模式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卫生院的管理,在大部分卫生院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二是对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实行了财务管理制。各卫生院的收支单据必须经卫生局财务监理的审核后方可入帐。有效地规范了财务管理,杜绝了浪费现象。
三是对基层卫生院的药品采购实行了统一审批管理制度。各卫生院在采购药品前必须将品种、规格、数量、采购地点、采购价格等报送卫生局经专职人员审批后方可进行采购,从而降低了药品采购成本,让利于患者。
四是对合乡并镇后的卫生院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重新确认了11所中心卫生院和17所卫生院。并对卫生院按重点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进行分类建设与管理,增强了中心卫生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了重点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
五是在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上,坚定不移地推行了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将村级卫生组织分为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两部分,村卫生室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承担预防保健等社会性卫生工作任务,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个体诊所为营利性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卫生组织的管理,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六是前些年卫生经济政策难以落实,卫生院通过职工集资的方式引进新型医疗设备,提高了卫生院的诊疗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前些年卫生投入不到位,导致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负债经营,拖欠职工工资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卫生院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近8年来没有进入大中专毕业生,亟需引进专科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充实基层卫生院技术力量,需要制定吸引专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的优惠政策。
三是还有7所卫生院的房屋和设备没有得到更新。有3所卫生院亟待新建业务用房2000平方米。
四是基层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的业务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是基层卫生院的人员编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确定的,随着业务的开展、事业的发展,应重新核实卫生院的人员编制。
三、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落实卫生事业补助政策,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对卫生院的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实行定额补助。
2、制定一整套卫生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专科以上毕业生到卫生院工作,落实工资和编制等待遇。
3、协调编制部门重新核定卫生院、中心卫生院人员编制。
4、在卫生院投入到位后,卫生院药品实行顺价销售或零加价销售,真正让农牧民得到实惠。
xxx卫生局
二〇〇八年三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卫生局关于农村牧区卫生改革与发展调研情况报告
一、过去一个时期农村牧区卫生卫生改革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对农村牧区卫生院落实了“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人员、业务、经费统一上划到旗卫生局管理。
对卫生院实行了“六保一不”的管理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六保一不”即:一是确保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工作优质高效;二是确保预防保健等社会性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三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四是确保专项基金的提留;五是确保养老保险金的足额缴纳;六是确保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一不”就是职工工资与单位经济效益挂钩,当月不准发生亏损。这一管理模式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卫生院的管理,在大部分卫生院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二是对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实行了财务管理制。各卫生院的收支单据必须经卫生局财务监理的审核后方可入帐。有效地规范了财务管理,杜绝了浪费现象。
三是对基层卫生院的药品采购实行了统一审批管理制度。各卫生院在采购药品前必须将品种、规格、数量、采购地点、采购价格等报送卫生局经专职人员审批后方可进行采购,从而降低了药品采购成本,让利于患者。
四是对合乡并镇后的卫生院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重新确认了11所中心卫生院和17所卫生院。并对卫生院按重点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进行分类建设与管理,增强了中心卫生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了重点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
五是在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上,坚定不移地推行了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将村级卫生组织分为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两部分,村卫生室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承担预防保健等社会性卫生工作任务,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个体诊所为营利性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卫生组织的管理,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六是前些年卫生经济政策难以落实,卫生院通过职工集资的方式引进新型医疗设备,提高了卫生院的诊疗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前些年卫生投入不到位,导致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负债经营,拖欠职工工资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卫生院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近8年来没有进入大中专毕业生,亟需引进专科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充实基层卫生院技术力量,需要制定吸引专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的优惠政策。
三是还有7所卫生院的房屋和设备没有得到更新。有3所卫生院亟待新建业务用房XX平方米。
四是基层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的业务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是基层卫生院的人员编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确定的,随着业务的开展、事业的发展,应重新核实卫生院的人员编制。
三、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落实卫生事业补助政策,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对卫生院的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实行定额补助。
2、制定一整套卫生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专科以上毕业生到卫生院工作,落实工资和编制等待遇。
3、协调编制部门重新核定卫生院、中心卫生院人员编制。
4、在卫生院投入到位后,卫生院药品实行顺价销售或零加价销售,真正让农牧民得到实惠。
第三篇:农村牧区卫生改革调研情况报告
一、过去一个时期农村牧区卫生卫生改革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对农村牧区卫生院落实了“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人员、业务、经费统一上划到旗卫生局管理。
对卫生院实行了“六保一不”的管理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六保一不”即:一是确保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工作优质高效;二是确保预防保健等社会性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四是确保专项基金的提留;五是确保养老保险金的足额缴纳;六是确保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一不”就是职工工资与单位经济效益挂钩,当月不准发生亏损。这一管理模式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卫生院的管理,在大部分卫生院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二是对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实行了财务管理制。各卫生院的收支单据必须经卫生局财务监理的审核后方可入帐。有效地规范了财务管理,杜绝了浪费现象。
*是对基层卫生院的药品采购实行了统一审批管理制度。各卫生院在采购药品前必须将品种、规格、数量、采购地点、采购价格等报送卫生局经专职人员审批后方可进行采购,从而降低了药品采购成本,让利于患者。
四是对合乡并镇后的卫生院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重新确认了11所中心卫生院和17所卫生院。并对卫生院按重点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进行分类建设与管理,增强了中心卫生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了重点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
五是在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上,坚定不移地推行了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将村级卫生组织分为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两部分,村卫生室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承担预防保健等社会性卫生工作任务,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个体诊所为营利性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卫生组织的管理,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六是前些年卫生经济政策难以落实,卫生院通过职工集资的方式引进新型医疗设备,提高了卫生院的诊疗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前些年卫生投入不到位,导致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负债经营,拖欠职工工资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卫生院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近8年来没有进入大中专毕业生,亟需引进专科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充实基层卫生院技术力量,需要制定吸引专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的优惠政策。
*是还有7所卫生院的房屋和设备没有得到更新。有3所卫生院亟待新建业务用房2000平方米。
四是基层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的业务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是基层卫生院的人员编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确定的,随着业务的开展、事业的发展,应重新核实卫生院的人员编制。
*、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落实卫生事业补助政策,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对卫生院的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实行定额补助。
2、制定一整套卫生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专科以上毕业生到卫生院工作,落实工资和编制等待遇。
3、协调编制部门重新核定卫生院、中心卫生院人员编制。
4、在卫生院投入到位后,卫生院药品实行顺价销售或零加价销售,真正让农牧民得到实惠。
*卫生局
二〇*年*月*日
第四篇:农村牧区改革与发展调研提纲陈书记
关于“如何推进农村牧区改革与
发展”的调研提纲
银号镇党委书记陈永胜
为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对“如何推进农村牧区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调研,针对走访调研结果,制订了如下调研提纲: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镇村发展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以镇村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开展镇村中心村的村庄规划,合理确定农牧产品生产布局以及重点建设区域。通过镇村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集约利用各种资源,合理布局一、二、三产业,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石材、矿选企业为支撑,旅游业为延伸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各产业融合发展、人口集中居住、劳动力转移充分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二、坚持“两个优先”,大力实施“五化工程”建设
以“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为契机,优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镇村环境建设。加快镇所在村路网硬化工程建设,大力实施镇村绿化工程建设,扎实推进镇村亮化、美化工程建设、狠抓镇村净化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提高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着力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企业经营环境和投资环境,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营造良好氛围。
三、创新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新模式
创新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新模式是发展现代农牧业和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通过对农村牧区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性改革,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理顺农村牧区经济运行机制,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经济运行模式,有效开展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制改革,使村民的收入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而受益。
四、依靠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村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农村经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理顺农村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继续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支持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二、三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农民非农就业空间。同时,制定和强化鼓舞外出就业政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有序转移。
五、加快建立土地流转平台
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有条件的地区促进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是发展合作经济,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关键环节。鉴于目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土地流转信息不畅、流转程序不规范等矛盾和问题,要搭
建土地流转平台,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一是建设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咨询、指导、服务、调解等工作。二是探索土地使用权转让交易方式,促进土地流转的高度市场化运作,规范土地流转备案登记制度。最后,要积极研究探索非农就业农民和老年农民以承包地换社会保障的机制,实行政府和集体先征收后转性,农民交回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坚持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加强基层民主管理,继续巩固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建立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镇村党组织体系构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深化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内涵;加强村委会建设,把学习法律法规纳入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计
划;探索建立农村综合保险制度,增强农村改革发展活力。
七、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加快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民生问题的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乡镇义务制教育硬件建设,同时加强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的软件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农村卫生事业投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医疗业务水平;以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目标,注重开展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努力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基金缴纳比例,形成农民养老金的稳定增长机制。
第五篇:农村牧区卫生情况汇报
磴口县农牧区卫生工作情况汇报
我县的农牧区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开拓创新,勤奋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卫生体制改革,积极争取项目,加快农牧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使农牧区卫生整体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为逐步满足广大农牧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全面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调研提纲,现就我县的农牧区卫生工作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1、我县共有苏木镇卫生院7所(其中中心卫生院3所),现有在职职工44人,(其中执业医师13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执业护士7人,其他医技人员10人),开设病床70张,服务人口约7万人,各卫生院均开设内、外、妇、儿、中蒙医科等五大科室,开设的功能科室有放射、B超、心电图、化验及防保科,年收入月约105万元,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共设46个村卫生室,共有92人(其中执业医师12 人,执业助理医师11人,乡村医生20人)。辖区内五个国营农场,设卫生所、室10个,共有20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 人,乡村医生 人)。农牧区卫生机构担负着我县农牧区人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
二、新农合工作情况:
2009年,是我县实施新农合制度的第三个年头,我们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以惠民便民,提高保障水平为目标,以强化政府及部门责任为保障,尝试补偿方案,规范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管理为举措,扎实推进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下面将我县2009年1-4月份新农合工作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县参合农牧民55021人,参合率为98%(按2006年内蒙统计年鉴56183农牧民计算),按平均每人105元计算,本筹集合作医疗基金577.7万元。其中:农牧民个人缴费每人20元共计110万元,县级财政补助资金每人15元共计82.5万元,市级财政补助资金每人10元共55万元,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每人20元共计110万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每人40元共计220万元。截止4月底共到位基金130万元。1-4月份累计补偿人次为2676人次,受益率为5%,补偿金额205.29万元(由于财政经费没有足额到位,现外欠合作医疗机构经费75万元),占总基金的35%。其中享受住院补偿2653 人次,住院费用535.185万元,补偿金额205.06万元,平均补偿825.93元/人次,补偿率36%,享受住院分娩补偿23人,补偿金额2300元,万元以上补偿11人次,其中封顶补偿2人(30000元封顶)。
(二)1—4月份新农合工作进展情况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管理,保障合作医疗持续发展。
我们按照新农合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对合作医疗基金“独立建帐,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每月各定点医疗机构将合作医疗补偿资料上报县合管办审核,县合管办将审核后可拨付的金额拨付到各定点医疗机构,县合管办和县财政社保科同时建帐,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情况的监督,确保了基金的安全与合理使用。为管好、用好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取信于民,县合管办及各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按照《磴口县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实施办法》的规定进行运作,今年上半年我县合管办根据《实施办法》并结合前两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部分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又根据工作需要增加了部分工作制度。基本上做到了事事有章可循,办事规范有序,工作透明高效。每个定点医疗机构制作了宣传栏、公示栏,宣传合作医疗有关政策,公示基金补偿情况,确保了农民的知情、监督权、使群众体会到了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县合管办及各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严把身份审核关,费用结算初审关,补偿资料终审关,县合管办对各单位报送的每例补偿资料进行了严格审核,对不合理收费一律核减,达到了规范定点医疗机构行为的目的。
2、充分利用新农合信息平台的优势,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按照全区、全市的统一安排,我县在县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拨款支持新农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我们于2008年11月建起了新农合信息平台,从3月1日起与巴市医院、巴市中医院、临河区人民医院、县内3家医院、8个苏木镇等14家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了网络审核与补偿工作,脱离了手工操作。制定了《新农合信息平台管理办法》,对不及时上传信息者,由医疗机构承担补偿费用。平台建立后,我县合管办要求各定点直报的医疗机构每天将住院的参合农牧民患者入院就登记通过网络上传到县合管办,县合管办每天早晨对上传的名单打印,并抽点下到定点医疗机构核实入院患者的真实性和费用情况。信息平台的建立与开通,简化了报销程序,缩短了管理流程,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办事效率。
3、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到位情况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于2007年开始运行,成立县乡两级经办机构,各苏木镇合管办设在各苏木镇卫生院,编制2人,县级合管办设在卫生局,编制6人,按照2006年巴彦淖尔市市长办公会议纪要,县财政每年为合作医疗安排办公经费10万元。2009年将合作医疗办公经费已经列入预算,暂时还没有到位。苏木镇合管办目前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在管理上,县合管办由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和卫生局管理,苏木镇合管办由苏木镇管理委员会管理。
4、新农合即时结报工作运行情况
我县从07年开始实行合作医疗时就采取了住院即时补偿的方法。为方便农牧民群众,让参合患者及时得到补偿,县合管办制定了科学、便捷的报销工作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住院农牧民凭合作医疗证即可在巴市医院、巴市中医院、巴市蒙医院、临河区人民医院和磴口境内的公立医院共计16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出院后可现场即时结算补偿费用。补偿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先期垫付,合管办核定后结算,变“农民跑”为“医院转”,既制约了不合理收费,规范了医疗机构医疗行为,又提高了群众满意度。通过近三年的运行,各定点医疗机构都能按时为农牧民补偿医疗费用。在市外就诊的农牧民带住院相关资料于每月的20日到25日在县合管办审核后,当场予以补偿。目前补偿情况良好,农牧民也非常满意。
(三)新农合存在的问题
经过三年的运行,我县新农合工作在取消门诊补偿之后,农牧民的参合积极性还很高,合作医疗方案的设计相对合理,合作医疗基金的沉淀在10%以内,补偿率在35%左右,合作医疗制度执行较好,但是,尽管如此,还存在一定得问题。
1、新农合筹资模式不固定,筹资成本过高。新农合是针对农牧民的一项普惠政策,但强调群众的自觉自愿参与,但是由于部分群众居住分散,所以给筹资带来了一定难度,造成了相对较高的工作成本。同时,由于近几年农牧民的流动性较大,每年总有一部分人不能按时参合,一方面影响了参合率,另一方面农牧民没有及时参合而影响受益。
2、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还相对薄弱,“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愿望还难以实现。
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激活并释放了农牧民的医疗需求,但我县县乡的医疗服务能力还不能充分满足农牧民的医疗需求,从2009年1-4月补偿看,在乡镇住院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53%、次均住院费用444.37元,在县级住院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26%、次均住院费用2039元,在市级住院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15%、次均住院费用4925.67元,在市以外住院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6%、次均住院费用8409.08元。从这组数据中反映出来,我县参合农牧民还有许多患者要在市和市外医疗机构就医,因此进一步加强县乡二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是实现农牧民就近看好病、少花钱、提高受益水平、保障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
3、新农合监管成本较高,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尽管我县在监管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仅仅靠县合管办的力量是不够的,县级合管办工作人员少,办公经费不充足,而苏木镇合管办的工作人员不固定,没有办公场所和办公经费,在管理上体制上也不明确,所以苏木镇合管办的工作全部由县级合管办来承担。在两年的合作医疗运行中,参合农牧民和医疗机构也在寻找钻合作医疗政策的空档,各种小伎俩也频繁发生,给合作医疗的监管增加了难度。所以按目前和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能做到对合作医疗政策执行的有效监管。
4、合作医疗的宣传还需长久持续
经过几年的运行,合作医疗制度已深入人心,许多参合农牧民也享受到了益处,但是也还有部分群众缺乏互助共济意识,存在侥幸心理,不得病也不参合,还有部分群众对合作医疗政策补偿期望值过高。这些错误的倾向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尽巽快解决,否则将影响新农合制度的持续发展。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借助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农牧区卫生事业的投入与基层卫技人员的培养,加快对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保证参合农牧民真正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2、积极探索建立固定的筹资模式,降低筹资成本,保证参合率的稳定增长,达到全部参合。
3、做好对农牧民门诊患者的统计,探索门诊统筹模式,扩大慢性病的补偿范围,力争做到合作医疗制度“保大病治疗补偿十足,缓解小病治疗无人过问”的问题。
4、完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新农合信息平台的优势,建立县乡新农合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乡村联动互补的工作机制,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同时建立与县外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信息互动制度,探索外转病人的监管方法,彻底杜绝违规行为,确保新农合制度健康有序发展。
5、进一步加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工作,建立县乡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工作职责。提升合作医疗的服务水平,完善县乡合作医疗的管理体制。
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卫生项目情况 1、2006年积极争取农牧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5万元,新建6所卫生院的建设项目,其中沙金苏木、渡口镇、隆盛合镇三所中心卫生院。
2007年为渡口镇、沙金中心卫生院各配备救护车一辆,同时为沙金、渡口两所卫生院各装备20余万元的设备。每辆救护车政府补助1万元,并为5所卫生院配备了X光机等10万元的设备;
2008年争取到15个村(嘎查)卫生室的建设项目,共计60万元,政府匹配15万元未到位,目前工程已完工6所村(嘎查)卫生室的建设。为公地乡卫生院、协城乡卫生院各配备救护车一辆,每辆救护车政府补助2万元。2009年争取到隆盛合镇中心卫生院及公地乡卫生院扩建项目,共投入70万元,两项扩建项目已开始动工,进一步完善了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医疗垃圾处理用房、污水处理工程等设施。
2、积极推进规范化卫生院和标准化村卫生室建 今年,我县在国家拉动内需之际,抢抓机遇,争取到国债资金70万元(地方匹配10万元尚未到位),对隆盛合镇中心卫生院及公地乡卫生院业务用房进行扩建,总扩建面积达800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医疗垃圾处理用房、污水处理工程等建设,目前,两所卫生院前期工程已开始进行,预计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同时,我县争取到国债资金4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5万元,目前尚未到位),对我县15所村卫生室进行从新选址、新建,按国家要求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每所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的建设,按每所国家补助3万元,地方补助1万的标准进行帮扶建设。预计今年8月份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3、进一步加强卫生院对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 严格按照上级领导要求,在08年评选出10所规范化村卫生室并相应实施了乡村一体化管理,即统一管理、统一处方、统一门诊登记等,并按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对卫生室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对卫生人员统一培训等,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4、存在的问题
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我县虽在近几年经过不断争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有了明显提高,但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某些卫生院及村(嘎查)卫生院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有些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设施简陋,难以达到正常医疗服务的目标;有些村(嘎查)卫生室只有“老三件”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我们需要在逐步改善规范化村卫生室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村(嘎查)卫生室的基础医疗设备的投入。
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由于农村牧区医疗物质条件落后,大学毕业生不愿留在农村牧区工作,大多集中在城镇医疗机构。2008年我局仅有2名志愿者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因此导致了我县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匮乏,制约了我县农村牧区医疗卫生的发展。
资金投入不足制约我县农牧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县共7所卫生院,卫生院补助占工资的65%,村卫生室无补助。其业务收入用于培训、补齐工资等,无事业发展资金,地方财力有限,在基础建设和设备等方面无法补助,农牧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只能靠国家投入,导致农牧区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发展举步维艰。
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我县人口比例情况,我县应成立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但目前我县只成立了西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投入不足和业务用房解决困难的原因,社区卫生服务站暂时还未开设。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人数26人,医师10;护士14人;其余两人未临时聘用人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一台电脑。截止2009年5月我县两所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1747人,共计7249户,其中60岁以上1379人,慢性病491人,高血压224人,糖尿病73人,心脑血管95人。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来出台了《磴口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们相继对1名社区医师、3名社区护士进行了市级培训,并通过了考试。目前已经上报了两个社区服务中心其余人员的培训,包括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影像学、检验学等,预计在2010年可以全部通过培训正式上岗。
存在的问题:
业务用房及硬件配套设施无法解决:我县目前虽有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业务用房尚未落实,必要的硬件设备几乎没有,没有配套的相关康复、诊疗等用房,所以我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远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的不足:我县社区服务中心现只能对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但根据国家的标准将承担着我县人们群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和一些常见病的诊疗服务。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建设、设备投入、人才培训、宣传等方面需投入一定资金才能改变我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滞后的状况。
全科医疗服务人才缺乏:我县两所社区服务中心是由县医院和中蒙医院组建的,但两所医院本身存在着人才短缺的现象,难以把一些有临床经验的专科医生及护士调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有26人,但实际只有几个人在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其他工作靠医院来承担,所以社区全科人才的短缺原因致使我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受到制约。
五、疾控中心工作情况
(一)传染病防治
今年,我县范围内共发生法定传染病72例,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病毒性肝炎40例;肺结核29例;猩红热2例;其他1例。共接收患者87例,确诊结核病患者29例,其中:初治涂阳14例;复治涂阴患者 1 例。对收治患者督导32次;访视5人次;病人追踪率100%。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按照《内蒙古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各项防治措施,全面加强了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高危人群的筛检工作。对高危人群共采集血样38份。
(二)规划免疫
我县适龄儿童建证建卡率达98%,“五苗”全程覆盖率达96%,其中城镇“五苗”全程覆盖率达97%,农牧区“五苗”全程覆盖率达94.9%,接种率为99.53%,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99.51%。根据自治区卫生厅下发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中心于4月25日开始对全县8个月龄至14周岁儿童进行了麻疹疫苗强化接种。为确保本次活动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的顺利开展,特举办了“磴口县麻疹疫苗强化培训班”。活动截止5月14日,我县麻疹强化疫苗应种儿童15226名,实种14933名,接种率98.08%。5月14日市麻疹强化督导小组对我县麻疹强化进行了快速评估,接种率为98%。按照市卫生局要求2008年建设一类免疫门诊一个,二类免疫门诊7个。
(三)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1、密切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防控
国务院、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报告,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后,卫生局将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纳入重要传染病防控内容,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制定了《磴口县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各医疗机构要按《传染病防治法》加强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监测和报告,疾控中心、监督所及医疗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启动发热门诊,认真开展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县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启动传染病房,并将传染病房的一楼按照发热门诊设置标准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作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防控发热门诊,确定专门的医护人员落实防护措施,全面进入工作状态。确定了专用转用病人的救护车,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预警和报告,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加强培训、提高疾病防治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5月14日,组织全县卫生系统各单位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环级干部、控感科和医务科全体工作人员、卫生院院长、个体诊所负责人、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全体工作人员共200余人,开展以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疫情的检测与报告、消毒隔离措施、现场处置、医务人员防护技术等主要内容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会,5月15—16日各医疗机构对未能参加培训的其他医务人员进行相同内容的培训。卫生院组织本院职工及辖区内存卫生室人员由对口支援的县级医疗机构进行培训,培训有教材、学习有记录、使全体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防护措施、诊疗方案,全面提高疾病防控水平,为我县全面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加大防控措施的落实、监督力度
为了将甲型H1N1流感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专门成立了卫生监督组,负责对各医疗机构落实《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落实进行专项督查,重点对医疗机构预检分诊、消毒、疫情预警监测和报告、医务人员的防护及物资储备进行督查,每两日将督查情况向市卫生监督局进行汇总上报。
4、加大投入,保证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为了保证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已核拨专款3万元用于购买防护服、口罩、消毒液、医疗药品,加强物资储备,做好防控准备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1、人员构成年龄偏高职称偏低,难以满足现代疾控发展的需要。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2、卫生监测收费和预防接种服务收费的返还比例不合理,部分业务收入出现负增长,加之现行标准仍采用1994年305号文件,与现在的物价情况相差甚远。检验试剂价格越来越高,样品检验越多,亏损越大。
3、资金短缺,应急物资储备严重不足,亟待帮助解决。
(五)今后发展思路
1、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全面提升疾控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特别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2、多方筹措,积极争取,改善办公环境。筹措资金30万元,力争10份前完成实验室二期建设项目,使疾控中心实验室装备达到P2实验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