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
行政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
摘要:内部会计控制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内容,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有关管理制度,有利于在单位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局面,可以有效地防止作弊、腐败的发生。本文从行政单位相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出发,浅谈了行政单位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现状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行政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现状;解决措施
内部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管理效率和发展潜力。随着财政改革的日益深化,对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
一、行政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行政单位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它们本身并不能在市场上通过交换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源,以满足其开展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具有明显的非盈利性和非市场性,财政对它们拨付或分配预算资金是它们的主要资金来源,具有明显的预算性。行政单位这些组织属于社会管理组织,其共同的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综合、整体地向前发展。因此行政单位的公共性,关乎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它的预算性、收付实现制原则的特殊性,凸显了内部会计控制对行政单位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会计监督的作用,利用财政资金使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行政单位的重要任务。
二、行政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一)、单位主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控制环境有待提高。目前,有些行政单位的主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理念,甚至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了解,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与监督,忽视财务管理与监督。一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人员的事,出了事以我不懂会计业务为由,一切责任由会计承担。从而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薄弱、账目混乱、财产不实和数据失真。同时财务人员控制意识不强,也没有明确的岗位责任约束,日常监督与控制工作做得不好,缺乏基本的控制意识。总的来说行政单位没有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
(二)、风险评估意识不强,内部会计风险控制有待提高。行政单位开展日常业务活动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付或分配预算资金,本身就不具有市场性、盈利性和竞争性,这就使得行政单位没有较强的风险意识的温床,很多风险并不为单位所控制,但管理层应当确定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识别这些风险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三)、会计财务预算控制薄弱。首先,一些单位的财务预算的编制比较粗糙,不符合实际,只是单纯地根据上一年的财政状况、收支水平等来设定未来的预算情况,这样严重不符合发展的观点处理财务事宜。预算单位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其次,行政单位各科室职能人员并没有形成预算约束,没有达到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局面,这样有利于各种作弊、腐败现象的滋生,不利于充分发挥预算控制的作用,造成“花公家钱不心疼”、“公款私用”以及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再次,会计财务预算刚性力度不够。
(四)、行政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等都需要人去施加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阶段,在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方面会计人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独立性是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一般行政单位内部会计核算相对简单,财务管理的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并不如企业那么高。另外,也有些单位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低、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每年的继续教育走过场,对业务知识不熟悉,使他们难以实施内部财务监督。大部分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只是停留在收款、报账、做报表等工作。例如一些单位财务部门对于业务部门的支出项目,往往只负责对支出登账核算,而对支出额确定是否合理、是否按合同及时进行支付等却未能实施必要的财务监控。
(五)、人员配备、岗位分工不合理。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应符合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但是由于行政单位编制的要求,行政人员与行政岗位数量不能形成合理化分布,有的单位允许行政人员一兼多职,甚至个别单位将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职务由一人担任。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责任不清。
三、行政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控制环境的管理,充分发挥控制环境的良性方面。行政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解决的关键在于管理层思想意识及重视程度的提高,因此,强化对行政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提高财务人员控制意识,明确的岗位责任约束,加强日常监督与控制工作。设置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规范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职责权限,明确各种经济业务职责和程序方法,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二)、提高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首先,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转变一种观念,使用国家的钱,按法定预算取得和使用财政资金,同样也会产生财务风险,要提高自己的责任感,财务风险不单单由国家买单,它同样也会造成行政单位公信度的下降,所以转变观念是行政单位加强风险管理的关键也是首要任务。其次,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是行政单位加强风险管理的保障,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有利于减轻、减少财务风险对行政单位的影响。
(三)、加强全面预算控制。首先,合理确定行政单位预算总额,不能照抄照搬上一年度财政状况、收支水平等来设定未来的预算总额,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发展的眼光,合理的确定本年度预算额度。优化预算表的编制,要明细各行政科目的填制,特别是对于支出项目,要认真审核、监督,再予以登帐。其次,各职能科室行政人员要互相约束,互相监督,明确各预算收支的责任,责任到人,不能形成“一人独到”的局面,要充分发挥预算资金的公共特性,加强行政人员的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真正做到为人民大众谋福利。再次,加强预算的刚性力度,对于行政单位而言,一套结构严谨、逻辑科学、合理规范的组织结构是预算刚性力度的保证,保持它的刚性力度是维护行政单位全面预算的权威性和有效执行力的重要保证。
(四)、提高行政单位各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教育。首先,严把上岗关,提高录取门槛,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及修养,从源头上切除作弊、腐败现象的发生,严禁无证上岗,注意各会计人员的从业经验及档案核实管理。其次,加强岗前培训及上岗指导,使会计人员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提高各会计人员行政单位会计
核算水平,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地位。
(五)、合理安排行政单位工作岗位,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根据行政单位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不要造成岗位冗余的现象。岗位设置要符合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明确各机构及工作岗位的职责权限,进而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机制。例如,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和制约。
四、结论
综上所述,行政单位要重视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适度调整,进行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从改善与提高内控环境做起,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力求内控发展跟上本单位与时代的脚步。
参考文献
[1]马晓萍.浅议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吉林农业,2010,(11):251-252.[2]魏长升,徐旦丹.行政单位财务风险存在性辨析.价值工程,2011,(23):114-115
[3]何 君,试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中国总会计师,2010,(89):137-138
[4]裴廷梅,试论如何强化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国商界,2010,(10):110-111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浅析
学生姓名: 学号: 电大分校 :
工作站(教学点): 学生所在单位;
论文指导老师: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浅析
【摘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是赢利单位,但其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不仅可以规范单位的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护各类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对防止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财经纪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舞弊和腐败的发生。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若不加以防范将会造成财务收支无法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等不良后果。本文从内部会计控制特殊性着手,通过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会计控制 措施
目录
序言********************************************************1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性************************2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3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和建议********************4
1.增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4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5
3.进一步加强全面预算控制*********************************7
4.加强业务流程控制***************************************8
5.继续完善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9
四、如何改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现状**********************11
1规范政府会计工作基础************************************12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14
3加强会计人员人格教育************************************16
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为实现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提高单位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的组合,是一个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否、有效与否,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管理效率和发展潜力。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它以实现社会公共效益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把社会公共效益作为衡量业绩的基本标准。随着财政改革的日益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也不断加强,已经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具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有以下特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不以经济效益为前提,而以实现社会效益为目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空间相对企业来说要小;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职能权限等方面受到外来制度和规定的约束,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来源、资本结构、会计处理等方面与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内容相对简单。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虽然逐渐开始通过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但在实际操作执行中由于控制环境难尽人意,政府预算约束弱化,并且缺乏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等原因,导致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作用不明显,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问题、漏洞存在的保护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
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具备良好的内控意识,才能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并促使其有效实施。但在研究中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内控意识相对薄弱。一些单位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甚至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有的单位领导错误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会计控制。对财务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忽视其控制监督职能。同时财务人员控制意识不强,也没有明确的岗位
责任约束,日常监督与控制工作做得不好,缺乏基本的控制意识。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岗位设置不够合理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员紧张,部分单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没有将内部会计控制覆盖到单位的所有人员和各业务环节,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甚至个别单位将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职务由一人担任。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十分突出。
3.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预算控制得到了一定程度加强,但仍较薄弱,主要表现为:
一是单位内部并没有对各责任科室人员的责任预算约束,也没有建立明确的费用支出和审批金额权限控制制度。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等费用项目控制乏力。
二是预算编制比较粗糙,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实绩、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
三是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例如有的单位招待费实销实报,超过审批额度就申请追加;有的单位汽车的燃油费、修理费居高不下等。
4.财务与业务管理脱节
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就是人的因素,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和贯彻落实更需要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但在现阶段,由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较为简单,财务管理的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并不如企业那么高。另外,也有许多单位的财务人员直接由业务人员兼任,对财务知识不了解,使他们难以实施内部财务监督。大部分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付款”的作用。例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于房租收入项目,往往只负责对收入登账核算,而对收入额确定是否合理、是否按合同及时进行收取、是否做到应收尽收等却未能实施必要的财务监控。
5.内外监督力度不够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整体上没有建立起对单位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的监督机制。
另外,在外部监督环节上,包括财政、审计等在内的政府
监督机构,工作中各行其是,未能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更严重的是,一旦查出问题,对其处罚往往对事不对人,重人情而轻规定,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威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和建议
1.增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
(1)增强单位负责人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责任,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居主导地位、负主要责任。
(2)强化财会人员控制责任意识
财会人员的控制责任意识能够促使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行。具体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对人员素质的前期控制,提高工作人员录用标准,严禁无证人员上岗;其次,强化岗前培训及继续教育,使其具备熟练的会计核算水平,熟悉单位的经济业务流程,树立强烈的岗位责任意识;还要加强
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反腐倡廉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的重大危害,自觉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从而防止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优化财务管理。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完善制度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保障。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细化责任,特别是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的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职务,并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进而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例如,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和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必须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等。
财政部门应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国家规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条款的基础上,以行政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为载体,制定统一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各行政单位在内控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在会计机构建设、岗位设置、职责权限划分方面更为科学合理。这样不
仅能切实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行为,也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单位资产损失风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进一步加强全面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行政事业单位为达到既定目标编制的业务、资金、财务等收支总体计划,也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业务规划的授权批准。单位的全面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内部全部业务活动都按预算进行,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载体和方法。
(1)在预算的制定上,要改革预算模式和编制方法。
在实行既有的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绩效预算模式。部门预算的各项收支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标准编制,按类、款、项、目进行细化,分门别类地在预算中单独编制,并要详细说明预算金额和支出标准。同时,对经费性支出实行定员定额制度。对于专项经费,要根据单位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分轻重缓急予以适当分配。
(2)在预算的执行环节,应严格按制度执行,避免主观随意性。
预算单位要增强法制意识,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控制集体舞弊行为的发生。例如,在预算下达后,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编制预算实施计划,把各个项目的实施进度详细准确地确
定下来,把实施任务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对于未能按时完成任务的部门和责任人给予适当处罚。特别强调的是,部门预算一旦经过财政部门审批,即具有法律效力。预算单位必须严格执行,财政部门要对预算编制、下达、资金拨付、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管理。
4.加强业务流程控制
业务流程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环节,其控制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控制目标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批准。原始的“先审批后审核”?用授权批准替代了监督检查,不利于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作用。因此,要建设合理的业务流程控制制度和完整的会计处理程序。例如,原始资料要先经过会计人员及内部相关部门检查和监督后再进入审批和记账等环节;对于已处理的会计信息或单位财务业务,一定要进行复核,强化财会人员的实际把关效果,防止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5.继续完善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
(1)加强内部审计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转变观念,还要对内部审计职能进行改造。内部审计不应只是独立的问题发现者,而应成为推动改革的使者。从而,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层次,强化其权威性
和独立性,使其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控和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不仅要提高内审职能的地位,保持其与被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还要设置专职人员,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行使职权。
(2)强化外部监督
对于国家来说,要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审计机关或社会中介机构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监督和指导,杜绝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而影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正常施行,帮助单位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制度,指出单位管理上的漏洞,从而促进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这样,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在内部会计控制中的监督评价作用。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及实施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它不仅是制定一项制度或做一个固定的操作,也不只局限于某个人、某个环节、或某一个载体的控制,而是对整个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实施的动态监督及控制。因此,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和会计动态,注重控制理论创新和机制创新,并根据形势需要对内部会计控制做出动态调整,从而完善机制,进而推进控制创新,力求内部会计控制与单位发展、时代发展相适应。行政事业单位这个特殊的单位,又不
同于企业,有着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因此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健全也显得犹为重要。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除了要建立起完善的内控制度外,更要使内部控制适应时代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3、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不够到位
(1)、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财政部还没有针对事业单位的特点出台相应的内部控制规范,各单位自行制订的内控制度有许多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一是部分不相容岗位未适当分离,职责不明。有的单位内部岗位责任不清,存在着谁收费谁领取、核销发票,坐收坐支现象;有的没有按票据领销与票据使用岗位相分离原则,收入没有按时解缴;有的资产保管、处置与报账会计职能未分离;有的经手人、审核人、审批人未分离。二是费用审批程序不合理。目前对经济事项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缺乏事前控制。很多单位费用开支实行的都是事后“实报实销”、“先审批后审核”的程序,执行起来影响财务人员审核把关的效果。
(2)、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没有成本核算,与企业相比,很少重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另外部分领导认为搞内部控制制度事自缚手脚,不愿意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有内部控制制度却不重视、不执行、不
检查。如一般单位都没有建立内部稽查制度,很少单位每年都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应收应付款项进行及时清理等等,这是造成账实不符的重要原因。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不合理、执行效果较差。
四、如何改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现状
(一)、规范政府会计工作基础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工作的秩序。首先,要有人牵头负责这项工作,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具体要求落实到各个岗位,落实到人。其次,要有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机制。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由于没有相应机制,即使有人发现了,说了也无人过问,也只好听之任之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要从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一个个细节做起,也不仅限于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只有建立相应的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将会计基础工作做好。
1、加强政府会计基础工作
首先,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会计工作人员作为单位的理财人,掌握单位的财权和经济秘密,稍有不慎,就可能给国家、集体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会计工作人员要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牢固树立为国理财、为
民理财的思路,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其次,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员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会计人员应不断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提高技能。会计主管部门或单位领导应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从严考核,从严要求,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2、提高单位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内部控制制度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单位资产安全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内部牵制制度。单位内部应按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原则,设立财务管理相关岗位、明确职责。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即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以能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预算执行的各规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如清理过时不适应当前情况的内部各项开支标准等财务管理制度,对财政未明确开支标准的制订实施细则,从而加强各项经济业务开支的事前控制;应规范凭证流转程序。对一些授权审批的权限应明确细化,对一定金额以上的单笔开支,应实行集体讨论决定;相关发票经手人签字后应先由财务人员审核后再送交财务审批人签字。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1、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稽核制度
要选用具有财务会计管理业务技能、熟悉财政法律、法规、政策的专业人员担任稽核岗位工作。主要审核单位资金来源的正确性和收入的完整性;审核单位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审查单位资产和财物管理的安全性;审查单位内部债权债务明细是否清晰,责任是否明确;审查单位重大经济事项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2、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由于其具有集中性、独立性、综合性、效益性、全面性和一致性等特点,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可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有利于从源头上揭制腐败,实行集中开户后,会计核算过程由“五花八门的暗箱操作”变成“整体划一的阳光作业”,各单位的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账户,在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公开监督下进行;强化了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精简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现阶段要总结经验,完善各项制度。将近年来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优劣进行归纳和总结,加强研究,适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相衔接,更好地为财政预算服务。
3、完善监督机制
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相互交叉、相互合作的作用。
首先,完善政府自身监督。应在政府单位中全面推行国家审计制度。大办推行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应与纪委、监察、工商、税务、证监、国有资产管理等执法机关齐心协力严格执法,共同作好政府监督工作。
其次,加强社会监督的力度,将社会审计结合到国家机关的监督体系中去。注册会计师由于其独立性、专业性以及风险的承受力等多方现因素的作用,其监督职能更有其优越性。
最后,加大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在法规制度的检查环节,对年来财务大检查大都只重查违纪金额而忽视对单位内部监督体系即规章制度的检查,并且对违纪者打击力度不够,起不到威作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各项内部规章制度是基础,关键是要注重落实,强化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并加重相关处罚力度,使相关责任人受处罚或违法的成本大于其违规的成本。
(三)、加强会计人员人格教育
会计人员也是正常的人也有各种需求和期望,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更需要社会和领导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通过建立建全激励机制使他们对工作的前程有提高发展的机会,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
聪明才智。
保持人格独立性。这既是自尊的需要,又是恪守财会职业道德的前提。会计人员必须克服从属人格意识,要强化自身本体人格的正向效应,保持独特气质、风格,不要曲意改变本体人格。
强化人格同一性。人格同一性,要求个体人格在时序上一致,在空间上连续,从而达到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克服人格矛盾状态。当然,在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财会工作人员常处于种种矛盾状态下,要保持个体人格的同一性,往往很难做到,这就要求个体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加强自我的人格磨练,矫正人格缺陷。
完善主体人格。会计人员应确定并完善自身的本体人格,建立稳固的心理结构,塑造正面人格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得到社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尹款梅.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初探[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6).[2]韩小玲.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农业会计,2005,(12).[3]薛彩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15).[4]张慧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浅析[J].金融经济,2008,(8).[5]吴冬敏.浅析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中国投资,2009,(7).[6]卢士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9).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浅析毕业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浅析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主要通过财务核算和利用会计信息对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核心,只有建立切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防控财务风险。文章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和对策,以期通过执行严格的财经纪律,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保护资产,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提高经营效益,贯彻执行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促进单位经济健康成长而在单位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调节方法与措施。长期以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核算较企业来说相对简单,涉及环节较少,内控度认识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财务收支无法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如何通过建立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促进作用,达到防止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财经纪律的目的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2001年6月财政部颁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2003年2月财政部颁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上述关于内部控制规范适用范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在内,但主要在企业单位实行,却没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度详细解释,而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少。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控意识不足,内控制度弱化。有的单位认为建立控制制度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而这种人力、物力的耗费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又难于确定,因此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2.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目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很少组织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很大一部分人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有的单位会计人员是一岗多职,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
3.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目前,内审机构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依附于执行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在审计内容上对单位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评价涉及不多,无法起到监督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忽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考核挂钩的监督机制,形成了重考核,轻内部会计控制的现象。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分析
内部控制机制的主体是内部控制结构,有了合理的结构就能有比较理想的机制。其内部控制结构包括:控制项目及环境、财务会计系统、控制流程。其中控制项目指内控制度的基本单位。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控制环境不能无限扩大,应该控制在单位可控范围之内,否则内控制度就很难操作。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环境受其上级部门影响比较大。财务会计系统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业务活动方法程序。财务会计系统有很强的内控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事前控制作用差,所以不能简单的由财务会计制度替代内控制度。控制流程指管理者单位制定的方针政策、程序,用以保证达到内控目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流程通常较少考虑成本效率制约而把严密性、政策性放在首位。以上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内控结构,为合理建立内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措施和对策
内部控制包括会计控制、管理控制、业务控制和法规执行控制。会计控制作为首要控制方式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度。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采取多层次、多方位的会计控制方法,来达到内部控制目标。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监督和控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会计系统采取了一系列特定程序,从而成为强有力的内控手段。
l.会计岗位职责明确、相互牵制。无论会计岗位如何设置,都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是会计岗位设置应当与单位内部管理和会计业务相适应;二是各会计岗位都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并能够进行考核;三是各会计岗位之间分工明确,业务往来应当有记录,以分清责任;四是实行职务分离,即一个人不能同时兼管可以隐匿自己所犯错误和不轨行为的职务,如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和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五是对各个岗位进行定期考核。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相容机构和岗位之间全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2.会计核算按程序办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会计核算业务流程控制,主要是会计核算的程序、方法等应当符合会计法规政策的要求。二是会计核算具体业务的控制,是指在办理具体会计核算业务时应当贯彻有关内部控制的要求,以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对会计业务的控制,由于核算业务不同而各异,如对现金的核算,应当体现职务分离,相互核算,权限控制的要求,现金收支人员应当及时与会计人员进行核对并定期盘点。
3.严格控制财务收支。财务收支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对财务收支权限的控制应当是收支的重要控制点,其基本要求是:一是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包括:(1)应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的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以避免越权审批、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2)授权批准的范围;(3)授权批准的层次;(4)授权批准的责任。二是权限统一。财务收支权限的授权应当体现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不能将单一的财务收支审批权经办权同时授权多个人,否则,失去控制的有效性。三是职权分离。是指财务收支的审批人与经办人必须职务分离。
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控制。对国有资产的有效控制应当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由专人保管。即单位和各项财产应当专人保管,限制无关人员接近财产。二是职务分离。即财产的保管人员,使用审批权限应当经过授权严格执行,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资产。三是定期清查。即财产保管人员定期进行账物清点,保证账物相符,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二)授权批准与集体决策制度相结合
通常情况下,任何经济业务均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主办、批准、执行和记录。每一步骤应由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任何人员或部门都不能在未经其他人员或部门核算、复核或记录的情况下进行一项业务。单位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责,经办人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同时,授权批准要与集体决策相结合。单位重要事项决策是上级或法律赋予单位领导人的权利,即单位领导人的职务行为。内控制度要求,每一种权利都要接受纵向制约(即单位内部上下级之间),同时也要受到横向制约(即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每件事都必须集体决策,可以按照重要性原则规定审批金额起点,对于起点以下的经济决策事项实行授权审批,起点以上的经济决策实行集体决策。
(三)预算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为财政资金,也就是说,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的依据是经过批准的预算,预算规定了单位支出方向和支出规模水平,所以预算是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手段。部门预算必须形成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系统。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上报、批准、执行、分析、考核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为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一要把单位预算和内设部门预算合二为一;二是完善部门预算的调整制度,从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作相应的规定;三是推行部门预算和所属各级预算,对单位所属各级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要求编制预算,克服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四是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完善预算控制制度,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和考核
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层次,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对内部单位定期进行各项审计,并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程度作出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合规。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政治素质、审计业务素质、审计法规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跟踪落实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单位各项管理水平。
为了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定期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检查内部会计制度是否得以有效遵循,执行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原因如何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同时对于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或者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是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要利用机制、系统的观点来对其进行探讨、研究和实践。如何设计出一套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科学、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文献
[1]尹款梅.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初探[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6).
[2]韦道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5,(4).
[3]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2).
[4]韩小玲.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农业会计,2005,(12).
[5]季娟.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5,(11).
第四篇: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建立合理化的财务体系,从而最大化地缩小单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经过了最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内部会计控制漏洞。本文通过对现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思考
一、引言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是国家机关进行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要求,这对市场经济的稳定起着推动性的作用,也是完善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方向。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推进主体,在进行社会风险的防范以及资产的完整性保障方面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益性保障的目标。虽然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在最近的几十年内得到了完善,但是从实际上的成效而言,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存在着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多种依法腐败的现象,给国家的经济稳定带来了较大的伤害。内部会计控制的出现可以从最大程度上完善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保证事业单位的资产,资金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防范事业单位之间互相串通滋生。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但是这部分的拨款完全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这使得事业单位的经费经常出现不足的情况。虽然事业单位的发展很艰巨,但是单位贪污腐败,奢侈浪费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这也暴露出了我国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财务审计纰漏的现象。
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是时下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体现在大部分的管理层以及领导层不理解会计内控制度,认为内控制度的提出是一个徒有其表的理论,根本无法进行实施。更有甚者,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以自己为单位的最高领导者,完全依照自己的思想进行单位命令的下发,无视内部的会计制度。意识的淡薄使得事业单位内部并没有构建合理有效的健全的内控环境,单位的员工以及领导认为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使得内部的经费出现失控的情况。
2.管理制度混乱
现在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混乱,没有进行有效的会计制度的建立,粗放式的管理使得企业的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制度审核时,往往看领导的眼色进行工作的管理,完全忽视工作的原则,形成领导的附属品,最终导致了内控制度的失败。同时,一些事业单位彼此之间通过借白条的方式进行收支,造成了抵库现象。这使得虽然某些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了完善的会计制度,但是仅仅将这些制度写入纸中,而未进行实际的应用,使得现下的制度无法实行。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落实有利于完成国家的方针政策,如果没有进行强有力的预算约束,则会对国家的资产造成流失。
3.考核机制欠缺
行政单位内部的审核机构建设不合理,事业单位内部的一些部门与财务部门平等,没有单独的独立性,使得无法进行正常的内部控制。虽然内部控制机构有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但是对于真正审计出来的问题却不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得整个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同时,整个内部控制的方法有所欠缺,很多会计控制工作没有按照既定的规则开展,使得整个流程的设置过于简单,对于事前的审批没有给以足够的关注,大大地降低了整个工作效率。
三、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策略
1.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的加强可以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工作的建立,使得整个内部控制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中,最大程度上提高整个单位工作人员的会计制度积极性,使得在单位内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一种良好的氛围。同时,对于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进行全方面地培训以及引导,使他们真正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将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例如,山西省晋城市的事业单位从组织变革,管理创新的角度进行内控意识的提高。率先提出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型组织建设观念,重申了“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系统分析了内控规范出台的背景,强调了内控实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其势在必行的趋势。结合近年来各项财政改革,从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对内控规范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就晋城市的事业单位推进此项工作的实情,指出需要把握的“三个原则”,即一要充分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固有的特点;二要充分反映城市财政改革的成果;三要充分发挥单位领导层的作用。同时,提出推进此项工作的“三点要求”,即一要组织到位。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迅速成立内部控制规范工作领导机构,确定牵头部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为有效执行内控规范做好基础准备;二要制度到位。结合现有制度,认真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找准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抓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事、管权、管钱、管人;三要执行到位。各单位要加强内部监督,切实构建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使各项制度真正执行到位,确保内控规范稳步实施。
2.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联合各个有关部门进行会计制度的审核,保证会计制度的顺利进行,使财政部以及审计部两个主要的部门进行联合,发挥各自重要的作用。同时,单位的领导人员应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要性,加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建立合理的财务人员岗位,明确内控审计人员的每个人头上的责任,通过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监督工作使得单位的会计账簿与档案分开存放,起到岗位与职责分离制约的一个重要作用。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岗位进行定期的轮岗,以达到安全性的最高要求,杜绝单位内部的“小金库”产生,以促进各项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
3.加强内部控制考核体系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首先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内部考核制度。单位内部各机构应充分地说明自己工作的任务,根据具体的业务情况进行内控考核体系的建立,通过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的工作,完善整个内部控制考核体系,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工作发展。从科学的程度上而言,单位内部的制度执行力度的好坏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奖惩机制进行体现,将员工的薪酬福利与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例如,青海市的事业单位根据当地的发展情况,通过考核,奖励,惩罚三种不同的方式全面加强内部的会计控制体系。对于考核,各单位领导班子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是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建立的前提条件,如果能将各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纳入单位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形成长期机制,那么对于各单位能否短期内有效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能否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将起到根本作用。其次,一项措施能否有效施行,处罚措施必不可少。有些单位处罚不严,导致同一问题年年犯,管理制度已成摆设。处罚后进单位使其知耻而后勇,对促进各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起到督促作用。最后,一项措施能否快速推行,没有物质条件作为保障是难以开展的。如果各级财政部门能够拨出专项经费,针对内部控制建设提供经费支持,同时一部分资金用来奖励先进,从而鼓励各单位各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建设中来。
四、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持单位的日常运营,从而提高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事业单位在完善内部的会计控制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为目标,建立符合全面性,重要性,成本效益等多种特性为一体的科学化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现单位各部位,各岗位之间的监督合作功能,以实现事业单位全方面发展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俊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4(01)
[2]娜仁.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准则建设[J].新经济,2014(01)
[3]李玉玲.初探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
[4]卓妍彬.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研究――以S单位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4(02)
第五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设想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里所说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其实质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单位会计行为,堵塞漏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提高财政资金运用效率,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在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出如下设想。
一、充分认识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1、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防范风险、控制舞弊的“防火墙”和“过滤器”。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会计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近年来,我市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私设“小金库”、贪污挪用公款、营私舞弊、以权代法、损失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单位职能的高效行使和财务的科学管理。因此在单位内部实施会计控制,有利于保护单位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促进源头治腐工作。
2、增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各级财政和财务监督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单位负责人及有关领导内控知识方面的宣传培训,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内控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各单位要明确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业务经办人员和各岗位工作人员在内部会计控制中的责任和要求,建立有效的制衡、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内部会计控制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形成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按照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1、加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要求。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就是要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事项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内部会计控制要涵盖单位内部各项经济业务,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内部会计控制要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监督。
2、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方法。
一是职责分工控制。单位应明确内部岗位职责分工,建立职责分明的岗位责任制和岗位轮换制度。单位内部岗位的设置应当体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要求。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出纳等关键岗位人员应定期轮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会计监督工作,单位报账员不得单独经办经济业务事项,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等工作。
二是授权批准控制。单位要明确规定财务审批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对重大业务事项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
三是会计系统控制。单位要任用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
四是预算控制。单位要按照《预算法》及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预算按规定的程序和目标执行。
五是财产保全控制。单位要建立健全财产保全控制制度,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直接接触财产,采取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六是风险控制。单位要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财务风险和业务活动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七是内部报告控制。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八是电子信息技术控制。有条件的单位可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加强对财务、业务电子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控制,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3、各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一套相对完整、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三、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至少涵盖货币资金、票据管理、实物资产、工程项目、收支管理、债权债务、投融资活动及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
(一)建立对货币资金控制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岗位责任制。严格实行会计、出纳分设,财务印鉴分管,形成货币资金不相容业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制度。单位要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出纳人员,负责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2、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审批制度。单位要明确审批人及其权限,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会计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上级授权部门报告。重大货币资金支出,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要建立货币资金审批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等行为。
3、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程序。单位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单位财会部门要安排专职或兼职审核人员,对支付申请的合法性、合规性及支付申请凭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审查。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据是否真实、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收款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或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日记账。
4、建立健全货币资金核算制度。单位要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或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日记账,全面、连续、逐笔记录货币收支及结存金额,并注明来源和用途,随时掌握货币资金动态,不得以货币资金明细账代替日记账。对发生的一切货币资金收支业务,必须取得或者填制完整、正确的原始凭证和收、付款记账凭证。对发生的货币资金收支凭证是否合法、合规、完整,是否符合开支标准,都应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核。
5、建立健全货币资金清查制度。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每月至少核对一次,与银行的对账工作应由出纳人员以外的会计人员负责。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的单位,应做好与财政部门的对账工作。有库存现金的单位,应指定出纳人员以外的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以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并视情况作出处理。
6、严格执行现金和银行账户管理规定。单位要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条例》开设银行账户,存取和使用现金。1000元(含1000元)以上的经济业务应当办理转账结算。财政授权支付业务中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公用经费支出,一般应当使用公务卡结算,尽量减少使用现金。
(二)建立对票据控制的票据管理制度。
1、加强票据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使用范围。严禁收款不开票或使用自制票据。各种财政票据与税务票据之间不得串用混开,不得使用往来收据收取非税收入、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也不得转让、转借、代开。单位使用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和收据实施收费或收款、不正确或不规范填写各种票据,付款单位或个人可以有权拒绝。
2、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票据、收据的购领、保管等事项,按票据种类和使用单位设置账簿,分别记载领入、发出、填用、核销、结存等情况。
(三)建立对实物资产控制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
1、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实物资产的管理。具体负责实物资产的购建、保管、维修、处置等工作,以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价值核算和管理工作。
2、对实物资产的购建实行计划管理。实物资产购建计划应当在内部各部门或单位定期提出申请的基础上编制,并应经单位负责人审查批准。固定资产购建计划须经单位领导集体审查同意,报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凡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实物资产必须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计划,并按相关程序执行。
3、建立严格的实物资产采购程序。实物资产的采购应建立申请、论证、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程序。内部各部门或单位需要采购实物资产时,应提前向单位指定的实物资产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对于未申请、未审批或验收不合格的采购,要拒绝付款。
4、制定实物资产处置业务的控制流程。实物资产需要报废、出售、外借、调拨等处置时,应按照一定程序进行严格审批。重要实物资产需要变卖、报废时,还应经使用人员、技术人员、财会人员、主管领导逐级审核、审批和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需要交财政部门集中处置的,应按财政部门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法律法规允许的事业单位对外提供担保时,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和财政部门审批,并建立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
5、建立健全实物资产总账、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实物资产的品名、规格、数量、原值、增减变化、保管和使用等情况。对随购随用低值易耗品列入支出后,建立备查登记,实行以旧换新制度。单位每年至少对实物资产要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发生毁损、丢失的,要视情况根据有关规定处理或责成有关人员赔偿。
6、制定实物资产领用业务的控制流程及使用和保管的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实物资产的使用申请、审批、发放等环节的工作,控制实物资产领用风险,提高实物资产使用效率。
(四)建立对工程项目控制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1、制定工程项目业务流程。明确项目决策、规范立项、预算编制、合同管理、现场管理、控制付款和验收决算等环节控制要求,确保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控制。
2、属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工程项目,应按国家基本建设管理规定,认真做好可行性论证和评审、勘察设计、概预算编制、招投标、合同签订与管理、工程决算审查等工作,并单独建账进行会计核算,办理建账审核手续。工程完工后及时办理验收决算,结转固定资产。
3、项目单位财会部门应全程参与工程项目各环节管理工作,并留存相关记录和文件。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工程项目,要按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建立对财务收支控制的收入支出管理制度。
1、单位全部财务收支均应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按照政府和各级财政部门规定的程序、方法、标准或定额编制部门预算,统筹安排资金,保证基本支出,确保收支平衡。
2、遵循“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各项非税收入要实行收缴分离、罚缴分离,不得坐收坐支,不得账外设账,要严禁收入不入账。
3、单位的各项经常性支出,要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严格支出审批制度。审批权限应根据费用开支的数额大小和重要性合理确定。各项支出坚持“先报告,后支出”的原则及“自下而上”的审批程序,由业务经办人、财会部门、单位领导逐级签字审核审批。会计人员应加强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审核,要严禁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入账。
4、建立严格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收支计划应由单位领导集体审查,并提交主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对批准的专项资金应进行专项核算,并按照要求定期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专项资金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严禁侵占、挪用专项资金。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财政财务监督部门和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六)建立对债权债务控制的往来款项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借款审批制度。对内部单位和个人因公借款要经财会部门、分管领导或单位负责人审核审批,明确借款用途和还款期限。单位不得向任何个人提供因私借款。
2、建立健全债权债务核算制度。单位要建立健全债权债务明细账,准确及时地反映债权债务的真实情况,不得在往来账户中列收列支。
3、加强对债权债务的监督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种债权债务的清理,核实、分析债权债务增减变化的原因,对数额较大的债权债务应组织有关人员实行跟踪管理,明确责任,及时清理,杜绝呆账、死账等不良债权的发生。对一些确实无法收回的坏账、呆账、死账,必须认真核实、查明原因,形成书面材料,并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核销,任何人不得擅自决定核销或核减应收款项。
(七)建立对投融资控制的投融资管理制度。
1、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要以不影响完成正常事业活动为前提。单位所发生的对外投资,不管金额多少,一律经过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审批。重要对外投资和投资设立全资或控股单位,还要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
2、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应科学选择投资对象,充分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明晰产权,正确选择出资方式,合理确定投资资产的价值,避免投资损失,保障投资回报。
3、对投资项目应当建立投资合同管理制度和投资项目责任制度,加强项目运作管理和资金财务管理,做好与被投资主体的信息沟通工作和股权管理工作。
4、事业单位对外融资,应由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国家机关不得从事对外投融资活动。
(八)建立对财务会计报告控制的财务分析制度。
1、各单位要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的规定和要求,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定期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和附注以及财务分析报告,做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计算准确、分析透彻、说明符合实际情况。
2、单位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九)建立对会计电算化控制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1、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权限设置制度。明确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禁止未授权人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人员、数据录入人员、数据审核人员应当相互分离,并建立严格的密码定期更换制度。
2、结束后,应及时打印各种账簿和报表,并装订成册,办理建账审核手续后归档管理。未使用出纳管理系统(模块)的单位,应设置和登记手工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或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日记账。
3、建立健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的安全。对会计数据应采用双备份制度,并将备份数据分开存放。软硬件等设备应有防盗、防灾、防磁、防毒等措施。
四、推进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和实施的措施。
1、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各单位应按规定和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要委托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集中核算,严格依法设账,办理建账审核手续,及时准确核算各项经济业务事项。
2、强化会计人员教育培训。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各单位要重视和支持会计人员参加培训教育,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必要保证。会计从业人员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努力学习和掌握国家会计政策法规,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和违法违规行为。
3、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各单位要进一步研究改进、细化部门预算,逐步建立预算编制与业务工作计划的协调和衔接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增强预算约束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单位依法理财的积极性以及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自觉性。
4、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各单位应根据实际设置内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设置内审人员,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以及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建立财务公开公示制度,定期对单位财务收支状况、重大投资、大宗设备物质采购等事项予以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各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对下属单位财会工作指导、管理和监督的职能,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促进整个系统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5、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在开展《会计法》执法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等执法检查活动中,要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检查与测评,帮助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