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商贸特困企业认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01:2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商贸特困企业认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商贸特困企业认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

第一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商贸特困企业认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商贸特困企业认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

(2006年1月26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南府发〔2006〕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南宁市商贸特困企业认定标准暂行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宁市商贸特困企业认定标准暂行规定

为做好南宁市商贸特困企业认定工作,结合商贸行业的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商贸企业。

二、认定标准南宁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商贸企业申请认定为特困企业的,要同时处于以下四种情况:

(一)资产负债率:企业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达到或超过100%,已无力向债权人偿还本息;如土地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超过50%以上的,可适当降低百分比。

(二)生产经营状况: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或无法转产转行转业,连续三年以上出现严重亏损。

(三)待岗人员达到在职职工总数的40%以上;如离退休人员占在职人员的比例超过2∶1以上的,此百分比也可适当降低。

(四)在职职工年均收入:企业在职职工(包括在职、内退)中,连续三年人均收入达不到南宁市城镇居民最低工资标准。

三、认定机构南宁市商务局为牵头单位,南宁市财政局、南宁市地方税务局、南宁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南宁市经委、南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南宁市民政局为成员单位,共同组成南宁市商贸特困企业认定机构。邀请南宁市总工会参加商贸特困企业认定联席会议。

四、认定程序

(一)填报申请表。符合条 件的商贸企业先向本系统主管单位填报《南宁市商贸特困企业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资料。

(二)初审。由各主管单位对申报企业的情况进行初审,并提出具体初审意见。

(三)联审。各主管单位将企业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南宁市商务局后,由南宁市商务局牵头召开认定机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进行联审,并提出具体的认定意见。

(四)报批。由市人民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对联审意见最终审定和批准。

五、附则

(一)本规定由南宁市商务局负责解释。

(二)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的通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总部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总部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民政府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总部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南府发〔2010〕4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现将《南宁市总部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三日

南宁市总部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南宁市委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决定》(南发〔2010〕27号),规范总部企业认定和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总部企业认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企业自愿申请、社会公示、政府审核、动态评估等制度。

第三条 由南宁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总部企业认定的审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市投资促进局。市投资促进局负责总部企业认定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受理企业申请,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初审,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审核,发放总部企业认定证书等工作。

第二章 认定标准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总部企业,是指在南宁市注册并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对一定区域内的控股企业或分支机构(以下称“下属企业”)行使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企业法人机构,分为综合型总部企业、职能型总部企业和成长型总部企业三类。总部企业的投资主体、经济性质不限。

第五条 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注册地在本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企业发展方向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政策;

(三)在本市进行税务登记,实行统一核算,在本市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四)下属企业不少于3个,其中在本市外的不少于2个(成长型总部企业可适当放宽);

(五)营业收入中来自下属企业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5%(新设立总部企业、投资性公司总部企业除外)。

第六条 综合型总部企业是指综合竞争能力强,具有决策管理、行政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结算管理、研发管理、采购管理等总部综合职能的大型企业。申请综合型总部企业认定,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现有总部企业认定:

1.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

2.注册资本或净资产不低于1.2亿元;

3.上营业收入不低于6亿元;

4.上纳税并实际缴入本市地方库部分不低于3000万元(房地产企业不低于4000万元)。

(二)新设立总部企业认定:

1.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

2.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10亿元;

3.母公司投资累计总额不低于1.5亿元;

4.投资或授权管理和服务的企业不少于3个,且实际缴付的注册资本金合计不低于1.5亿元。

第七条 职能型总部企业是指行业带动能力较强、影响力较大、发展相对成熟、企业规模较大的总部企业。职能型总部企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制造业总部企业。符合本市制造业发展方向,以铝加工、机械与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化工、建材、造纸等产业的总部企业为主。

申请制造业总部企业认定,应符合下列条件:

1.现有总部企业认定:(1)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2)注册资本或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3)上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4)上纳税并实际缴入本市地方库部分不低于1000万元。

2.新设立总部企业认定:(1)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2)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10亿元;(3)母公司投资累计总额不低于1.5亿元;(4)投资或授权管理和服务的企业不少于3个,且实际缴付的注册资本金合计不低于1.5亿元。

(二)高端服务业总部企业。指设计研发、现代物流、品牌会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总部企业。申请高端服务业总部企业认定,应符合下列条件:

1.现有总部企业认定:(1)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2)注册资本或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3)上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4)上纳税并实际缴入本市地方库部分不低于300万元。

2.新设立总部企业认定:(1)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2)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5亿元;(3)母公司投资累计总额不低于1亿元;(4)投资或授权管理和服务的企业不少于3个,且实际缴付的注册资本金合计不低于1亿元。

(三)商贸流通业总部企业。申请商贸流通业总部企业认定,应符合下列条件:

1.现有总部企业认定:(1)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2)注册资本或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3)上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4)上纳税并实际缴入本市地方库部分不低于500万元。

2.新设立总部企业认定: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第2项要求。

(四)投资性公司总部企业。申请投资性公司总部企业认定,应符合下列条件:

1.现有总部企业认定:(1)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2)注册资本或净资产不低于2000万元;(3)上纳税并实际缴入本市地方库部分不低于500万元。

2.新设立总部企业认定: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第2项要求。

(五)一般职能型总部企业。申请一般职能型总部企业认定,应符合下列条件:

1.现有总部企业认定:(1)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2)注册资本或净资产不低于8000万元;(3)上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4)上纳税并实际缴入本市地方库部分不低于1500万元。

2.新设立总部企业认定: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第2项要求。

第八条 成长型总部企业是指尚未达到综合型和职能型总部企业认定标准,在各行业(产业)中占重要位置的企业。主要包括现代金融业成长型总部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型总部企业、现代物流业成长型总部企业、现代文化产业成长型总部企业、传统优势产业成长型总部企业等。申请成长型总部企业认定,应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

2.已在本市生产经营和服务三年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型总部企业须是经自治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3.上营业收入6000万元以上;

4.上纳税并实际缴入本市地方库部分达到300万元以上且比前一增长超过20%。

第三章 申报材料

第九条 申报认定的企业需提交如下材料:

(一)现有总部企业认定: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南宁市总部企业认定申请表》;

2.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本企业上财务报表(复印件)、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本市外下属2个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隶属关系证明(复印件);

4.《南宁市总部企业税收贡献核算表》;

5.《南宁市总部企业需要解决问题信息收集表》,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填写,不作为申报必需材料;

6.其他相关文件材料。

(二)新设立总部企业认定: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南宁市总部企业认定申请表》;

2.新设立总部企业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3.本市外下属2个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隶属关系证明(复印件);

4.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母公司上财务报表(复印件);

5.《南宁市总部企业需要解决问题信息收集表》,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填写,不作为申报必需材料;

6.其他相关文件材料。

上述文件材料注明为复印件的,在申请时应出示原件或在复印件上加盖企业公章,并注明与原件一致。上述文件材料未注明为复印件的需提供原件。非法定代表人签署文件的,需出具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委托依法设立的中介机构办理设立申请手续的,需出具由投资者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

第四章 认定程序

第十条 总部企业认定程序包括:企业申报、初步审核、审定、公示、发证等。

(一)企业申报。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企业,应向市投资促进局提交材料进行申报。企业从南宁市政务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市投资促进局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下载申请表格或到市投资促进局设在办证大厅的窗口领取申请表格,并按要求进行申报,提供各类有效证明材料。市投资促进局负责指导企业进行总部企业认定。

(二)初步审核。市投资促进局根据部门职能,将企业申报材料转交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申报的材料进行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税务部门对申报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核算,提出核算意见;市投资促进局根据行业主管部门提交的初审意见、税务部门的核算意见,综合提出审核意见。

(三)审定。领导小组召开各成员单位参加的会议,审定企业名单。对审定未获通过的,由市投资促进局向企业作出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四)公示。将审定通过的总部企业名单在南宁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南宁日报》等进行公示。对公示有异议的企业,由市投资促进局会同有关部门重新审核。

(五)发证。对审定企业发放总部企业认定证书。

第五章 管理与调整

第十一条 申请认定的总部企业应承诺自认定之日起10年内不将注册地址迁离本市,不改变其在本市的纳税义务。

第十二条 总部企业认定按批次进行,以市投资促进局相关公告为准。

第十三条 单独达到总部企业认定标准且其上级企业注册地在本市的企业,建议合在上级企业一同认定。独立提出申请认定总部企业的,相关税收贡献不再重复计入在本市的上级企业。

第十四条 按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及程序,定期对已认定的总部企业进行复核,并报领导小组审定。

第十五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其总部企业资格,认定证书自行作废:

(一)因各种原因,不再符合南宁市总部企业认定标准的;

(二)以虚假资料申报认定总部企业资格和享受政策扶持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五章第十一条规定的;

(四)有其他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十六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发生更名、重组等重大调整的,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一个月内将相关情况报送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汇总后报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公告并重新换发认定证书。

第十七条 被取消总部企业资格的企业,享受的有关优惠政策相应终止。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三篇:规定》的通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门牌管理

低价出售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 实力见证一切 联系旺旺 whx0910

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 价格公道合理 联系QQ1747-88632

http://whx0910.taobao.com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门牌管理规定》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民政府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门牌管理规定》的通知

南府发〔2010〕4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南宁市门牌管理规定》已于2010年8月3日经市十二届人民政府第九十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一日

南宁市门牌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的门牌管理,实现门牌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名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门牌,是指标示院落、独立门户房屋的地理位置标示牌,包括建筑物门牌、楼(栋)牌、室(户)牌、单元牌、楼层牌。

本规定所称门牌的设置包括门牌的登记、编制和安装。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建筑物门楼牌的设置、维护、更换行为,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市、县级公安机关是本市门牌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市、县级民政、国土、建设、房管、规划、工商、邮政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五条 本市的建筑物有独立门户的,均应编置门牌。建筑物的每一个门牌号码只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实体名称,仅代表一个特定的地理位置,不证明其实体已具有合法性。

第六条 门牌的式样、规格和制作技术、安装规范,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地名 标志》规定。

第七条 门牌设置、维护、更换遵循统一有序、尊重历史、方便群众、方便管理和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

(一)对市人民政府已命名的道路、街道,按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市内往市外的起始排列。

(二)对在道路、街道中无街名不贯穿的小巷,按“n”形线排列,即从入口处按其靠近的门牌号顺序编入巷内,编完巷内转出道路、街道再顺序下排。

(三)在原来排列顺序房屋中增建房屋或增设门面商铺的地方取子母号排列方式,如在10号12号之间增加设为10—1号、10—2号、或12—1号、12—2号。

(四)在城市改造中由于拆迁而造成缺号(即部分号码消失了),为了保持整条道路、街道号码不变,可直接跳到后面的号码。

(五)在编号过程中遇到中间有空地带,可估计有几个门牌号而预留下几个号码,然后继续编号。

(六)对超过10千米以上的道路,为方便查找,可采取保持路名完整,增加路段标示的方法。如江北大道,编号可采取“江北大道河堤段”、“江北大道临江段”、“江北大道石埠段”等,每段号码独立设置。

(七)对于不形成道路、街道顺序,排列无序的农村住房,按就近的原则依次排号,采取“s”形线排列,原则达到方便易找的目的。

(八)对一个村有数处较分散居住的,可加一个方位字,如东1号、东2号、南1号、南2号,如此类推。

第八条 需要设置、变更、补领门牌的,由建筑物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到建筑物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

(一)居民或单位申请门牌号码的,由居民或单位向所在地段的派出所提交申请报告,派出所接到申请报告后由社区、驻村民警实地察看,确定该房屋或单位建筑的所在地和位置后编排号码,填写《申请门牌呈批表》报主管所领导审核,报县公安局或辖区公安分局审批。

(二)房地产开发,大型的国有、集体或股份制企业,重要机关单位申请门牌号码的,派出所接到申请报告后,由社区、驻村民警实地察看核实后,填写《申请门牌呈批表》报派出所主管领导、辖区公安分局签意见后送市公安局审批。各县由县公安局审批后报市公安局备案。

(三)从公安派出所接到申请报告起,社区、驻村民警3个工作日内实地勘察核实上报,5个工作日内派出所审核上报,10个工作日内县公安局或辖区公安分局签署意见或审批,需要报市公安局审批的应在20个工作日内办结。

第九条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门牌档案管理,建立和完善门牌管理信息系统,供公众及相关管理部门共享。

第十条 因建筑物门面装修暂时拆除门牌的,门牌的使用人应当在门面装修完毕三个工作日内,重新将门牌安装在原来的位置。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门牌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四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十一五”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十一五”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2006年6月26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南府发〔2006〕6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部、委、办、局(公司):

《南宁市“十一五”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宁市“十一五”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

前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南宁市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南宁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南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可以说,青少年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最活跃的群体,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青少年将担负着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因此,青少年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为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事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指导,协调整合社会资源,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和青少年事业发展,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南宁市青少年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南宁市青少年事业发展现状南宁市现有户籍人口6595万人,其中6-35岁青少年人口365万人,占总人口的55%。长期以来,在南宁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全市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部门高度重视、热情支持青少年和青少年事业,有力地促进了南宁市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在学习成才、就业创业、社会参与、成长环境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一)青少年事业取得的主要进展

1青少年组织和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各类青少年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壮大,以共青团为核心的青少年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青联、学联、少先队组织取得新的发展,青年中心作为新型青年组织,服务青少年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开展有益的探索,树立了品牌项目,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各类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加强,顺利完成了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改革,增强发展后劲和服务功能,在满足青少年学习、娱乐、健身、交流等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青少年成长环境不断改善。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健全和完善我市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体系,青少年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全市形成了以市级青少年维权中心为龙头,以县(区)、系统青少年维权站为纽带,以乡镇(街道)青少年维权服务站、社区青少年维权服务点为依托的四级青少年维权服务网络,15个系统维权岗创建率达100%。深入开展“青春自护远离网瘾”、“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系列活动,使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得到净化,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3青年就业与创业取得可喜发展。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得到不断推进,成立和发展了一批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其中,南宁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被命名为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青年创业势头持续高涨,通过开展创业意识和创业入门教育,培养和扶持“青年致富带头人”,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引导和帮助外出打工青年返乡创业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创业型青年人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得到加强,有效促进了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青年就业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成立了南宁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和六县、六城区分中心,在市区所有街道和部分社区建立青年就业和再就业服务站,提供就业培训和信息服务,有力地促进了青年创业就业。青年劳务输出不断扩大,通过举办青年劳务输出现场招聘会,利用农村青年中心培训就业连锁超市等阵地,为广大青年搭建了外出务工的良好平台。

4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日趋活跃。积极投身物质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和企业青工创新创效活动,积极打造“百企入桂”精品,推进“青年企业家高新民营工业园”建设。积极参与政治文明建设。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得到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得到提高,青少年对社会重大决策建言献策渠道和途径得到拓宽。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青年文化氛围,为首府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的目标,积极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社区”、“社区爱心超市”和“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唱响文明之歌;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社区建设、公益活动、扶弱助困、环境保护、大型活动等方面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尤其是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中,广大青年志愿者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充分展示了我市青年志愿者的风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青少年事业发展的宏观规划、指导不够。在制定、完善和实施有关青少年的政策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事业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和有力的指导。

2促进青少年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需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的保障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应工作机制还不健全。

3满足青少年合理利益诉求还存在差距。对青少年在学习成才、文化娱乐、创业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的一些利益诉求,还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还有待加强。各类青少年组织自身建设、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领域和手段亟待拓展。

4促进青少年事业发展的力量、资源缺乏有效整合。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充分发掘、利用和整合政治资源、组织资源、社会资源以及信息网络资源、品牌资源、人才资源等,形成促进青少年发展的合力。

(三)南宁市青少年事业的发展条 件与机遇

1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将为南宁市青少年开辟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廊一圈”经济走廊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等不同层面的区域合作进程不断加快,将使南宁市凭借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在区域合作中发展重要作用,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这必然给当地青年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首先,扩大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将进一步凸显南宁区位优势,使南宁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点地区和区域性的商品流通中心,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这也势必在为青少年的学习、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机会。其次,扩大开放与合作,使南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人员流动将更为方便、自由,为南宁的青年到国外区外留学深造和开拓创业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 件,将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青少年交流学习,为青少年提供开拓更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最后,区域性大型活动落户南宁不断增多,为南宁市青少年的学习成长提供难得的发展平台。如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大型活动的举办,为众多活动服务单位青年人才及广大青年志愿者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使南宁市青少年得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这就为一大批有志气的青年提供了不断学习、不断高标准要求自己的机会和动力。2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区域性现代化城市为南宁市青少年提供大有作为的发展契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南宁作为南贵昆济济带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同时,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作为广西“十一五”的重点发展区域,将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布局、基本建设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加快建设以南宁为核心城市的南北钦防北部湾沿海城市群。因此,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南宁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也将会促进南宁青少年事业获得长足发展。一方面,推进西部大开发,南宁市将获得国家、自治区及东部省区更多的支持,为南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过蓬勃发展的事业吸引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到南宁的现代化建设中去,使他们观念、知识、眼界、才能等方面得到不断地提高,一大批青年人才会在西部大开发中迅速成长起来。另一面,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将为南宁市青少年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改善青年在就业、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条 件,使青年普遍得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机会。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南宁将为青少年提供历史性的发展机遇。21世纪的头10年,对于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中国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正在进入一个向全面、纵深发展的阶段。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南宁市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富裕南宁、文化南宁、生态南宁、平安南宁建设,构建和谐南宁的奋斗目标。这不仅为全市人民描绘了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开创南宁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的宏伟蓝图,也为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要机遇和大有作为的发展空间。随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南宁的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将推动我们的社会结构正在朝着一种更加复杂化、更具多样性的趋势演化,社会机制正朝着一种更加规范化、更具专门性的方向发展,随之出现的是,行业类型的逐渐扩充,职业类型的日益细化,而且其数量和种类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切充分表明,我们的社会将为青年所提供的创业机遇正在呈现出日益增长势头。新世纪的青少年只要在自身方面能够充分做好准备,在外在方面能够准确把握住形势,就一定能够寻找到、甚至创造出越来越丰富多样的创业机遇,就能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大展宏图、创出业绩。

4加快信息化进程,建设“数字南宁”将为南宁市青少年发展带来更多成才机会。当代世界经济正由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为适应当前形势发展要求,南宁市加快信息化进程,推动“数字南宁”建设,为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难得的机会。一方面,信息化建设为青少年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有利于青少年及时掌握与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为学习成长带来极大方便。网络空间中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为青少年开阔视野、了解世界与社会创造了条 件,有助于青少年通过虚拟环境社会了解社会现实,认识现实社会中的社会规范及价值体系,逐渐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为青少年提供了成才的良好条 件。建设“数字南宁”,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而目前南宁市信息化建设人才相对比较缺乏,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工作力度将不断加大。而青少年是思维活跃、接受能力较强的群体,崭新信息技术将会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学习、运用和提高,使他们逐渐成长为信息化建设主力军,有利于青少年创业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南宁市青少年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南宁市“十一五”时期的总体部署,树立“服务、合作、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整合社会资源,增强青少年事业发展的整体推动力,服务青少年,凝聚青少年,充分发挥青少年在建设富裕南宁、文化南宁、生态南宁、平安南宁,构建和谐南宁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促进青少年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断为南宁市的发展注入活力,推动青少年和青少年事业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二)总体目标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化发展理念,健全组织体系,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青少年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努力推动首府青少年事业发展的现代化。保障青少年发展的各项权利,使青少年在身心健康、文化娱乐、创业就业、人才培养、社会参与、权益维护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服务。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环境,整合社会资源和各方面力量,努力为青少年发展提供社会支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和青少年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实现南宁市青少年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具体目标

1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和管理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强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在不断完善现有的设施、功能和职能的基础上,再建新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进一步建设完善县(区)级青少年活动中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设施、功能和职能,形成统一的管理网络。同时推进其它各类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以满足青少年发展需要。2青年创业就业技能明显提高。引导广大青年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依托南宁市青年就业服务中心和各县、区分中心、青年创业实践基地等大力开展南宁青年创业就业行动,建设一批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青年创业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依托青年中心推广和完善就业超市,强化服务体系、服务机制和服务能力建设。整合社会资源,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提高农村青年增收致富本领为目标,建设100个“农村青年科技培训基地”,五年内开展50万人次的农村青年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

3青年人才建设工作得到有力推进。实施青年人才战略,以青年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服务为着力点,大力培养青年人才,凝聚青年人才,积极举荐青年人才,建立健全“南宁市青年人才库”,完善青年人才工作机制,引导各类青年人才施展才华,为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4青少年社会参与更广泛深入。引导青少年参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拓宽青少年社会参与的渠道和途径。引导青少年投身南宁经济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开展“百企入桂”招商引资活动,组织商务考察、招商推介等活动,建设“富裕南宁”做贡献。深入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意识,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引导青少年参与政治文明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保障青少年依法行使民主的权利,保障青少年的选举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积极对社会重大决策建言献策,不断拓宽青少年社会参与的渠道和途径。引导青少年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绿城青年文化品牌计划”,创建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形成各具特色的南宁青年文化品牌,开展“青年文明号”整体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各种公益服务活动,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5青少年维权与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新突破。普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健全青少年维权机构,构建青少年权益保护的社会化网络,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整合社会力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开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新局面。

三、加快南宁市青少年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青少年组织和活动阵地的建设与管理

1建立健全青少年组织。以团建创新为重点,全面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基层团组织覆盖面,提高基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开展“全团抓基层”行动,以非公企业、社区、农村为重点,加大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扩大组织的覆盖率。加强基层少先队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市区少先队大、中、小队建设;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的基本标准,健全乡镇中心校的少先队组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少先队工作的系统领导体系,到2010年全市各县(区)、乡(镇)、社区少工委建设率达到100%,着力建设好少先队辅导员、志愿辅导员和工作者队伍。推进青年中心建设。实施“城乡青年中心建设推进计划”,扩大城乡青年中心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围绕文化发展、娱乐休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扶危济困推出一批党政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欢迎的项目,打造富有南宁特色的青年中心品牌。在青年中心推广完善“爱心超市”和未成年人物品交换站项目建设,社区“爱心超市”建设覆盖率100%,多渠道筹集爱心物资、用工岗位,提高服务社区困难群众、未成年人的能力,切实增强青年中心的内在活力,在农村青年中心开展农村青年培训就业连锁超市建设试点工作。引导和培育青少年社团组织。社团组织是青少年重要的组织形式,要加强对青少年社团组织的引导,组建健康向上的青少年社团组织,培养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管理和规范各种类型的青少年社团组织活动。

2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把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纳入南宁市城市建设统一规划,通过政府规划征用土地,投入资金,建成一个全国省会城市一流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六个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武鸣、横县、宾阳、上林、马山、隆安建立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以满足青少年学习、娱乐、培训的要求。同时推进街道(乡镇)、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规模适当、设施完备、功能丰富的各类青少年活动场所,面向全市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公益活动,满足青少年发展需求。完善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管理网络,形成一个中心管理、每个分中心联动的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管理模式。3加强其他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加强和改进市团校阵地建设,积极探索团校管理的有效形式,坚持“服务团干部、服务青少年”的方针,坚持共青团和青少年研究工作,坚持抓学校的基本建设,形成集团干部培训、青少年文化艺术技能培训和信息交流中心三位一体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基地。通过解决场地、人员、办公设备等问题,完善青少年维权中心,进一步完善12355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强化对青少年心理疾患及不良行为的科学矫正和有效干预,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权益保护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市级、各县(区)各建立一所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整合社会资源,建设一批社区家长学校、青少年法律学校、青春自护学校、阳光网吧等青少年活动阵地。进一步建设完善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市青年就业服务中心、各县区青年就业服务分中心、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基地,在信息、师资、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各县(区)每年新建1个以上青年科技创新基地。4加强对青少年活动阵地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使其充分发挥对青少年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各类非赢利机构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有益的闲暇生活服务。社会公益场所应向青少年免费开放或实行优惠政策。纪念馆、文化馆、博物馆、展览馆等要增加适合青少年成长的内容,丰富社会教育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增加向青少年开放的时间,进一步推行低费向青少年开放或创造条 件免费向青少年开放。

(二)促进城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1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育广大青年树立自由择业、自主创业和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观,营造青年创业就业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年更新观念,树立信心,迎接挑战。加强创业指导,开发创业岗位,引导青年到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创业,实施“青年诚信创业工程”,帮助和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依托青年中心、各级团校等共青团的阵地,凭借劳动、人事、教育等部门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一批青年就业培训基地,推广青年中心培训就业连锁超市试点成功经验,提高服务能力建设。依托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就业和再就业技能培训学校、青年创业实践基地,实施“万名青年就业培训”工程。实施“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凭借全市各级团组织领办科技项目,创建科技示范基地,培养科技人才,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培养青年经纪人,不断提高农村青年的增收致富本领。深化“农村青年科技培训工程”,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办好各县(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加强对农村青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订单式”培训,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农村青年就业机制,提高农村青年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夯实基础。2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年提供创业就业服务。建立完善青年创业就业服务机制、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依托“青年创业指导中心”,开展对不同创业青年的分类指导,开展创办你的企业(SYB)活动,重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失业青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来邕创业青年的服务工作,提供针对性强的服务。每年举办1-2场青年就业专场招聘会,为青年提供就业信息和空缺岗位信息。依托南宁青年网,进行网上招聘等活动,为青年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开展对残疾青年的就业服务,加大帮扶力度,通过街道青年中心的“爱心超市”,多渠道筹集用工岗位,为弱势青年群体就业提供有效的服务。

3优化创业环境。大力倡导和弘扬青年创业的时代精神,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引导青年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主创业意识,营造全社会支持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创造有利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工商、税务、财政、劳动保障等政府职能部门作用,积极支持青年创业工作,推进青年创业与政府就业工作紧密衔接,为青年创业提供优惠配套政策,降低青年创业门槛。加强青年创业品牌化建设,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事业化发展。

(三)加强青年人才建设

1加大培养青年人才。加强青年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升青年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根据青年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种类的青年人才培训基地,形成青年人才培训网络。积极推进农村青年人才开发计划,建设100个“农村青年科技培训基地”,联合农业、扶贫、劳动等有关部门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项目等工作,到2010年开展50万人次的农村青年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一技之长、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农村青年实用人才。实施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深入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不同层次的青年人才群体优势。

2广泛凝聚青年人才。充分发挥共青团、青联、学联、青企协、青年志愿者协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探索各个组织联系青年人才的新渠道、新途径,团结和发挥各领域青年人才积极投身于南宁市经济社会建设。发挥青年中心的作用,以“青年卡”、“会员制”的形式,以联系、服务、引导青年为目的,开展青年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培训、联谊活动,为青年的休闲娱乐、交友联谊、创业就业提供服务,使青年中心成为凝聚人才,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的新型平台。根据各行业、各领域青年人才群体特点和兴趣爱好,加强培育和建设各类青年社团,建设“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联谊会”、“南宁读书俱乐部”、“南宁车迷协会”等社团组织,通过社团来联系和团结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青年人才。积极创造高学历人才的流动环境,会同组织人事等部门,利用假期社会实践等机会,建立与高校高学历人才的联系制度,为企业与高学历人才之间牵线搭桥,为南宁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3积极举荐青年人才。不断加大对各级各类青年典型的表彰宣传力度,提高优秀青年人才、优秀青年集体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发挥青年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化开展“南宁十大杰出青年”、“青年岗位能手”、“十杰青年卫士”、“优秀青年企业家”等各类青年典型的评选表彰活动,与时俱进地推出青年新人创新评选项目,激发各行各业青年强烈的事业心和创新意识。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优秀青年人才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发青年竞展才华、奋发成才的热情。大力推行推优荐才工作,加强对青年典型的跟踪培养,动态掌握各类青年人才的发展状况,拓宽青年人才的举荐渠道,面向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举荐优秀青年人才,重点做好优秀青年专业人才、优秀青年经营管理人才、优秀共青团干部的举荐工作。

4优化青年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健全“南宁市青年人才库”,构建青年人才的信息化服务网络,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为青年人才开发利用提供信息平台。把青年人才工作纳入南宁市的人才工作总体格局,加大研究南宁市青年人才发展战略,制定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的政策和制度,为青年人才的培养、流动、使用提供政策保障。探索建立以能力为核心、以业绩为标尺、以社会认可为准则、与职业资格认定相配套的南宁青年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表彰激励机制,构建科学开放的青年人才工作格局。加强青年人才培训,拓展培训阵地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为青年的成才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1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理念。通过媒体及各种活动,调动社会资源,广泛获取社会支持,向公众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播志愿服务理念,从而影响和带动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志愿服务行列,引导青少年参加每年累计不少于48小时的公益志愿服务活,使参与志愿服务真正成为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和自觉行动。

2拓展和完善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的生力军作用,通过开展宣传发动、招募选拔、教育培训、公益实践、激励表彰等一系列工作,从全市青少年中选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展会志愿者队伍,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围绕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运输、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观众引导、物品分发、沟通联络、竞赛组织支持、场馆运行支持、新闻运行支持、文化活动组织支持等方面,提供各种优质的志愿服务。让志愿者热情周到的服务,成为中外客商了解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扇窗口。3规范壮大志愿者队伍。以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以注册志愿者队伍为主要力量,建立起四类志愿者队伍。一是建立县、区(大中专院校、大小企业)、社区(基层)三级志愿者组织网络,培养造就一批热情高、意识强、业务精的工作队伍;二是广泛吸引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建立一批数量大、相对稳定的日常志愿者队伍;三是依托日常志愿者和社会团体队伍,通过推进志愿者专项品牌,建立一批专业志愿者队伍;四是围绕城乡社区青年中心建设、运转、管理等环节,培养高素质的青年中心志愿者工作队伍。加强南宁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建设和管理,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结合推进各类志愿者项目,重点培育10个优秀“志愿者社团”。

4树立和打造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拓展服务领域,把服务重点投向党政关注、群众急需、青年能为的社会领域,围绕扶贫助弱、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大型节会、抢险救灾、文化教育、社会公益、法律普及、城市建设等领域,组织实施一系列有特色、有创新、有吸引力的项目。继续深化“千队万对”社区志愿者行动、进一步实施“小手拉大手”、“真情助困进万家”、“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等扶残助残行动。大力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计划,强化常规项目,突出品牌项目,分批建设20个全市性、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逐步完善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

5完善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形成“党政支持、社会化推进、项目化运作”的工作格局。建立志愿服务资格认证制度。全面推行注册志愿者制度,建立和完善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使用、考评、激励等机制,推进志愿服务认证工作和志愿者注册制度,提高志愿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至2010年,南宁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城市人口的8%以上。大力推进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抢险救灾平安计划”。构建志愿者人才库和培训基地,建立12个志愿者培训实践基地,建立和表彰机制,每两年开展一届南宁市青年志愿者行动评选表彰活动,有效促进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和延续性。

6推动志愿服务立法工作。按市场经济和社会运行规范要求,制定《南宁市青年志愿者服务管理条 例》,规范运作青年志愿服务,为青年志愿者开展各项社会服务活动创造规范的法治环境。

(五)促进青少年维权与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新突破

1落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活动的法规和政策。整合社会资源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立100所“有计划、有场所、有教师、有教材、有对象”的青少年法律学校。聘请法律专职人员长期担任法制副校长,聘请法律教师上课,引导青少年学法、懂法、用法。重点抓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和落实工作,要严格依照有关青少年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青少年事务,使青少年的各种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筹集专项资金,市级、各县(区)各建立一所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围绕救助保护、学习培训、推荐就业等环节,建立和完善救助保护中心的管理制度,确保流浪未成年人得到救助保护,顺利步入社会。

2建立健全青少年维权机构网络。逐步建立青少年法律援助机构,拓展青少年维权工作,全面提升维权服务的水平,形成以市青少年维权中心为龙头,以青少年维权站为纽带,以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为依托的青少年维权网络,充分发挥市—县(区)、系统—乡镇(街道)—社区四级服务网络。完善12355青少年维权服务和心理咨询热线建设,开展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各类服务,进一步深化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和进城务工青年维权工作。

3创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为重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到市、县(区)社会综合治理考核体系中,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法部门和共青团牵头抓总,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深入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和“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探索建立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机制,建立社区青少年工作队伍。

4引导和规范青少年的网络生活。在开展“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活动的基础上,依托社区青少年网络教室、图书馆、学校教育培训中心等场所,创建100个南宁市“阳光网吧”。积极引导和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提高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确保青少年健康上网。以“青春自护远离网瘾”为主题,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沉迷网络的危害,用爱心和科学关心帮助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远离网瘾侵害。开展“青少年文明上网”活动,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上文明网,同时奖励举报不良网站、网吧。加大开发和综合应用各种信息资源的力度,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构建服务、凝聚青少年的平台,不断提高利用网络凝聚和服务青少年的能力。

5提高青少年自我防护能力。加大青少年自护教育宣传力度,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各类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场所、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每县区各建立1青春自护学校(基地)。组织青春自护讲师团巡讲、青春自护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开展青少年自护训练,切实提高青少年的自我防护能力。

(六)引导青少年社会参与

1引导青少年投身物质文明建设。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青行动”,参与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创新创效”等活动,创造出显著效益,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充分发挥共青团外围组织的作用,挖掘全团组织网络优势,全面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以南宁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为平台,大力开展“百企入桂”、“百企入邕”招商引资活动,与兄弟省市青企协、商会加强联系,不定期组织商务考察、招商推介等活动,为提高我市经济实力,建设“富裕南宁”做贡献。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意识,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科教兴市做出贡献。

2引导青少年参与政治文明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青少年增强爱国情感,保障青少年依法行使民主的权利,保障青少年的选举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积极对社会重大决策建言献策,各级政府在重大决策过程中注重听取和吸纳青少年的意见与建议,不断拓宽青少年社会参与的渠道和途径,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少年投身于南宁市改革开放的建设大潮中。

3引导青少年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为目标,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文化南宁”建设。实施“绿城青年文化品牌计划”,以“青春绿城”为主线,通过创建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形成各具特色的南宁青年文化品牌,为建设文化南宁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文体活动。利用传统节日,设计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广泛开展“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乡村青年文化节”、“青年文明号文化节”、“跃动的青春”体育竞赛等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文体活动,用先进文化引导和丰富青少年的文化娱乐。广泛开展“青年文明号”整体创建活动,继续建设一批“青年文明号”示范街、路、山、市场,并将活动向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拓展,建设一批“青年文明号”示范企业。组织开展各种公益服务活动。加大希望工程、济困助学等的工作力度,深化“手拉手”活动,加强城乡少年手拉手助学活动、城乡少年手拉手志愿接待家庭活动、红领巾手拉手助残活动,切实解决贫困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以及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青年的就学和实际困难。引导青少年为“生态南宁”建设做出贡献。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生态文明理念,动员青少年开展生态环保宣传和实践,全面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小主人”等活动,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广泛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张纸”等活动,丰富和拓展各类植绿护绿、保护环境创建活动的内容,建立有20000棵树以上的南宁共青团林和3000棵树以上的中国—东盟青年生态友谊园。

4加大青少年对外交流力度。积极拓展与港澳台及区内外友好城市的青少年事务交流领域。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为契机,加强与日、韩、东盟国家青少年的友好交流,建立与国外青少年组织的交流互访机制。通过对外交流推动优秀青少年人才国际化素质的提高,为优秀青少年提供更多出国培训、交流锻炼等机会,拓展青少年的国际视野,提高青少年的国际化素质,推动南宁市成为区域性国际化城市。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一是成立南宁市青少年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市四家班子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城区分管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设在团市委,负责日常事务,形成“党政重视、共青团牵头、各部门参与、社会共同关注”的工作格局。市青少年发展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是,统一领导、协调和指导全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工作,制定有关政策,负责组织本规划的实施。二是把青少年事业发展纳入政府工作。各级政府要始终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青少年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的序列,统一部署、统筹安排。三是建立南宁市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研究青少年发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部署全市青少年发展工作,协调各职能部门。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市青少年工作会议,对前期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先进,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

(二)资金保障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青少年重点项目的资金扶持。建立购买服务机制,推进政府购买面向青少年的公益服务,为青少年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二是争取设立青少年发展基金。“十一五”期间,通过政府财政投入一部分、企业和社会资助一部分作为青少年发展基金来源,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促进青少年事业发展及奖励为青少年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三是对各类从事青少年服务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及各类公益性青少年教育阵地和场所,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政策和财力支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支持和从事青少年事业。四是加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严格进行资金评估,确保投入资金取得实效。

(三)体制保障一是加快推进青少年政策制定和立法步伐。全面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涉及青少年事务的法规和政策,加快推进南宁市青少年政策制定和立法步伐,制定《南宁市志愿者服务管理条 例》,把青少年事务纳入法制化轨道,为青少年工作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建立和健全青少年事业发展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宣传机制,加强对青少年事业发展的社会宣传,通过广泛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完善项目运作机制,逐步建立项目规划、论证、实施、监督、评估制度。实行资源整合机制,加强与社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争取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不断完善保障机制,调动、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整体合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四)人力保障一是建立青少年事务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招聘有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较强、热爱青少年事务专职社会工作者充实到街道、乡镇、社区,建设一支多层次、专业化的青少年事务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扎实高效地推进青少年工作发展。二是加强青少年研究队伍建设。加大对青少年问题的理论思考,关注青少年问题研究,不断拓展青少年研究领域,举办青少年发展论坛、青年文化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一支热心青少年工作、专业化的青少年研究队伍,为青少年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五)监测评估一是由市青少年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对本《规划》的实施进展进行协调、监测、评估,研究建立南宁市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全面、动态地监测评估青少年事业发展状况。二是建立定期报送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向南宁市青少年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青少年发展有关数据和《规划》实施进展情况,逐步健全和完善青少年发展综合统计工作,相关指标纳入政府统计序列,市青少年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监测评估情况,分析现状,预测趋势,提出对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青少年事务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青少年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2006年9月27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南府发〔2006〕10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现将《南宁市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宁市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前言今后五到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的契机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央确定把文化建设作为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的指示精神,南宁市的文化发展将迎来全新的阶段。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城市知名度,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把首府南宁市建成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的文化城市,现依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南宁实际,提出南宁市文化发展规划。

二、南宁市“十五”期间文化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全市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个,其中市属2个,县区级7个;公共图书馆14个,其中市属馆2个,县区馆12个,总藏书量170万册,专业公共图书馆总面积226525平方米;市级群众艺术馆1个,县区文化馆(城区现更名为文化广播电视站)12个;全市有乡镇102个,乡镇文化站及图书室102个,村文化室及图书室614个,生态文明村550个;全市文物管理机构10个,市博物馆1个,县区文物管理所7个,文物保护单位133个,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3个,省级文保单位12个,市县级文保单位118个;现有文化经营单位2089家,其中电影放映单位31家,网吧763家,歌舞娱乐场所220家,音像经营出租单位913家,电子游戏室118家,录像放映34家,在册民间剧团10个。——实施精品战略成绩显著。“十五”期间,我市生产创作了一批优秀文艺精品: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先后荣获了全国舞剧比赛“荷花奖”金奖第一名,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十届文华奖新剧目奖”,并荣获2004-2005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佳剧目;大型古装粤剧《紫金锤》获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曹禺戏剧优秀剧目奖”;2004年创作的大型广西民族歌舞《美丽壮锦》、大型古装邕剧《龙象塔奇缘》上演后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邕剧《开泰新声》荣获第二届“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表演金奖;小品《张大嘴与李干部》荣获“第十届中国曹禺戏剧奖”、《灯下的女孩》获全国百优小品二等奖;舞蹈《姑娘不穿鞋》获“全国第十届孔雀奖少数民族舞蹈比赛”一等奖,群舞《壮族大歌》获“全国第七届桃李杯舞蹈大赛”金奖,独舞《网歌》获“全国第十届孔雀奖少数民族舞蹈赛”三等奖;创作歌曲《山歌牵出月亮来》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广播新歌政府十大金曲奖。五年来全市舞台艺术精品共荣获全国各类奖项62个,自治区奖项47个。培养了一批青年艺术人才:南宁市粤剧团青年演员梁素梅获“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梅花奖”、南宁市艺术剧院歌唱演员陈春燕获“第二届中华民歌大赛”演唱二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孔雀声乐大赛二等奖”、袁泉获“全国声乐新人新作大赛”通俗唱法三等奖。——打造节庆文化品牌,《大地飞歌》唱响全国。1999年以来每年成功举办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推动了我市的文化建设,为南宁市的对外开放、经济建设、城市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民歌节开幕式晚会《大地飞歌》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风情东南亚》晚会也成为沟通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艺术盛会。2005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荣获国际节庆协会颁发的全球节庆行业综合大奖,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节庆活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不断进步,推动群众文化迈上新台阶,群众文化的阵地网络、活动网络、队伍网络和服务网络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批群众文化的优秀作品在全国、全区获奖,其中小品《冤家路宽》荣获全国群星奖金奖。——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业务水平明显提高,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建设得到加强;市区内标志性的大型文化设施民歌广场、南宁人民会堂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群众文化广场各具特色,其中南湖南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区率先开通南宁文化信息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重大进展,一批重要文物得到保护和发掘,顶蛳山遗址列入国家级大遗址保护单位、昆仑关战争遗址和上林智城垌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全国和自治区保护目录,马山县因壮族三声部民歌被列为“广西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文化市场逐步繁荣,保持健康稳定的基本态势。娱乐业、音像业、互联网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在全区独占鳌头。文化企业蓬勃发展,文化招商引资带动文化项目的投入,文化产业呈现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市文化发展仍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国内先进城市及亚洲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文化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总供给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要;文化资源不足与闲置、浪费同时存在,一方面现有的一些文化资源未能有效地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文化资源总体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整合和盘活;文化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在文化各个领域之间不平衡,城乡之间不平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缓慢,旧体制仍束缚着文化艺术生产力的解放和提高;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还很不够,文化事业与当今科技进步差距较大;文化市场违章经营现象时有发生,文化法制建设有待加强;缺乏高层次的文化专业人才,有的方面人才优势减弱,甚至出现断层,文化队伍素质和人才结构仍需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三、“十一五”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的民族文化城市的目标,按照“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改革文化体制、规范文化市场、打造文化品牌、造就文化名人、完善文化设施、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名城”的总体思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建文化先进城市为抓手,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努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率先实现跨跃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围绕国际性、民族性、现代性、艺术性、群众性、可持续发展性,发展以本土特色为根本的民族文化、以开拓创新为理念的商业文化、以绿色环保为基调的生态文化,基本形成南宁的特色文化,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有民族特色、岭南风情的文化景观,有独特历史、个性鲜明的文化内涵,有追求品位、体现艺术的文化环境,有开放创新、吸纳百川的文化意识,有结构合理、运行有效的文化体系的中国文化艺术之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南宁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中心的城市地位,提升南宁做为广西文化特别是壮族文化研究中心、展示平台、创新基地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国家水平、体现广西特色的各类文化艺术成果,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平台,发挥广西首府城市面向全区、全国、以及港澳台、东南亚、全世界的文化影响力,逐步建成区域性的国际文化中心。——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南宁市“一、五、九、八”文化发展格局:“一”是在市区内沿邕江两岸建设一条 沿江文化景观带。“五”是在市区内形成五个文化片区,即以会展中心、民歌广场、市人民会堂、民族影城、青秀山景区为核心的东部文化片区,以首府文化艺术中心、广西体育中心、南宁市艺术博物馆、南宁游乐场、南宁观光塔等五象岭景区为核心的南部文化片区,以中心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等相思湖文化景区为核心的西部文化片区,以南宁民族艺术基地、首府文化产业园为核心的北部文化片区,以民族广场、朝阳广场、万达影城、红星影城、南宁剧场、市群众艺术馆为核心的中部文化片区。“九”是在全市城乡范围建成九个文化网络,形成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建成布局合理、层次相宜、功能先进的图书馆网络、文化馆站网络、影剧院网络、博物馆网络、文化旅游景区网络、文化广场网络、文化演艺网络、文化信息网络和文化人才管理网络,促进文化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八”是培育和发展八个方面的文化产业,即节庆文化业、演出娱乐业、电影放映业、文化旅游业、音像销售业、艺术培训业、知识服务业、民间工艺品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作用,培育龙头文化企业集团,壮大主导文化产业群,建设有利于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新机制,增强文化综合实力,为全市国民经济增长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主要任务:以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的文化城市为总目标,围绕“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改革文化体制、规范文化市场、打造文化品牌、造就文化名人、完善文化设施、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名城”的思路开展工作。艺术精品生产卓有成效,不断创作演出优秀的艺术节目;进一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新建一批现代化、标志性的重要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县区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镇)有文化站和图书室,基本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网络化;进一步加强以“创建文化先进市”为龙头的重点文化工程建设,乡镇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网络逐步形成;进一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文化生态得到保护,民族文化艺术逐步走向世界,重大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形成规模并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形成繁荣、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初具规模,经营活动有较大发展,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取得新成绩;进一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在全区、全国文化艺术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优秀作家、艺术家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进一步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起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以及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文化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 件得到较大改善。通过“十一五”的建设,精心打造一批精品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一批地方文化品牌、一批基础文化设施、一批文化对外交流项目、一批文化支柱产业和企业集团、一批文化名单位、一批文化名人,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魅力形象,发展具有时代气息、民族风格、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为构建开放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文化事业

(一)继续打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国际国内知名的节庆活动。坚持民歌艺术节国际性、民族性、现代性、艺术性、可持续发展性的原则,继续办好《大地飞歌》开幕晚会、《风情东南亚》晚会、绿城歌台等文化活动,做大做强文化品牌,发展节庆文化产业,进一步提升民歌节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巩固民歌节在国内节庆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为南宁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重要作用。

(二)继续实施精品创作与生产战略,五年内创作生产一批能唱响又叫好的优秀艺术作品。具体项目包括:创作生产粤剧《三江水满皇姑情》、《秦观》;创作生产大型话剧《南宁兵变》、舞剧《百鸟衣》、原生态民族歌舞《七彩八桂》、水幕动漫电影《神话绿城》、大型多媒体音乐歌舞剧《梦幻刘三姐》、舞台旅游版《风情东南亚》、大型少数民族音乐精品晚会《温飘贝哲》等,争取有1个以上剧目获国家级奖项、3个自治区级奖项。鼓励和扶持农村题材和少儿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

(三)大力推进城乡群众文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以创建先进文化县区为动力,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从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方式和基本活动内容入手,加强市、县区及乡镇三级文化馆(站)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县(区)群众艺术馆的龙头作用,通过改造市群众艺术馆,把市群众艺术馆建成南宁市社会文化艺术培训和群众文化艺术生产示范性基地。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为重点,创新农村文化活动方式,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抓好文化三下乡活动,坚持为广大农民送戏、送书、送电影,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农村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

(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认真抓好历史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和利用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对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加大对南宁市历史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顶蛳山贝丘遗址、昆仑关战争遗址、上林智城垌、大明山龙母文化等文物史迹的研究和保护,完成全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制定,组织调研制定《南宁市文物保护管理条 例》,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地方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制度,用三年的时间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对进入全国、全区及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如“壮族歌圩”、“壮族三声部民歌”、“炮龙节”、“百鸟衣”、“伏波庙会”、“壮族八音”、“渡河公”、“邕剧”,以及壮锦、丝弦戏、师公戏、傩面舞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实施保护工程和“薪火相传”工程;有计划地对一批有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性开发,发掘具有壮乡特色的民族文化及富有绿城特点的生态文化,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十一五”期间,建成邓颖超同志纪念馆、孔庙、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大明山龙母文化纪念馆、中共广西共青团一大会址纪念馆、南宁市艺术博物馆等一批特色专题博物馆,形成全市的博物馆网络。

(五)努力完成图书馆功能建设和文化信息建设。市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在保持全国一级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图书服务功能;县区、乡镇图书馆要加大馆藏量,充分发挥基层馆作用。到2009年,南宁市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达到485万册(件),平均每人10册。进一步创新图书馆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中心馆——分馆制,形成全市图书馆知识服务网络。依托各级图书馆,积极实施南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完善市县(区)图书馆的基础上,筹建南宁市数字化图书馆。以南宁市文化信息网为平台,全面实现南宁地方文化艺术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开辟文化管理数字化、文化传播网络化、文化服务信息化的新领域,为文化发展创造新的技术大平台。

(六)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平台,大力向世界推介南宁。加强与友好城市特别是东南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强与世界著名艺术节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力争每年在一个友城举办一次“南宁文化周”活动,办好中国——东盟当代舞蹈论坛,建立南宁与东南亚各国城市之间的图书馆际联系,积极推动我市民族歌舞、地方剧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览、民间工艺品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十一五”期间,全市文化交流项目比“十五”增加20%,其中商业运作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超过50%。

(七)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优化市场环境,促进文化市场各行业的发展。——推进音像市场集约化、连锁化发展。支持大型音像连锁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整合规模小、效益低的音像店。推行音像租赁连锁经营模式,扶持1家大型民营企业建立音像租赁连锁公司,引导社会实现连锁发展。2006年至2008年,实现发展30家连锁经营门店,全市40%以上的音像制品租赁单位实现连锁化经营,2010年连锁化经营面达50%以上。——建立网络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宏观调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加快整合,2006年至2008年期间,50%以上的网吧进入连锁经营,2010年网吧连锁经营面达80%以上,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淘汰全市范围内50台以下的小型网吧。——创造吸引社会资金和民营资本投入娱乐市场的环境,培育有实力、上规模、品牌化的娱乐场所20家,提升全市文化娱乐市场的整体形象。——发挥市场调控机制,积极培育、扶持各类演出团体打造本地演艺精品,丰富文化演出市场。继续推进社会力量办影院,鼓励发展数字电影流动放映队伍服务社区和农村。——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创造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自律,实现自主发展。

(八)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培养一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特别是打造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使他们成为各专业门类的领军人物;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广泛吸引各种优秀人才,以优势产业积聚人才,以重点项目吸引人才,以合作方式招揽人才;加快建立优秀人才、特殊人才使用机制与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择优汰劣的机制,不断优化、整合文化人才资源。文化产业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开发新的特色文化项目,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要落实文化产业经济政策,培育和发展一批文化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要着力改善文化产业投资和发展的环境,基本形成以演出业、电影业、娱乐业、音像业、网吧业、文博旅游业、民族工艺品业、社会艺术培训业为支柱,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不断提高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及年均增长速度,力争使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以11%以上的速度增长,使南宁逐步成为广西乃至我国西南地区的文化产业重要城市。

(二)发挥四大资源优势开发一批特色产业项目——第一大资源:以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区建设为契机,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产业合作,开发相关的文化产业项目,如举办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中国——东盟旅游美食节、中国——东盟文化艺术节,建设中国——东盟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娱乐产业孵化基地、中国——东盟文化艺术人才培训基地、中国——东盟数字电影业园区等。——第二大资源:充分发挥广西少数民族特别是壮民族文化特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打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龙头,以民族节庆、民间风俗、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文化资源为源泉,打造“一地一节”、“一地一品”品牌,建设南宁艺术博物馆,商业运作音乐剧《梦幻刘三姐》演出,开发“首府第一村”新农村文化建设项目,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三大资源:充分挖掘利用南宁作为历史文化古城的资源,开发“一江四山”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即加快开发沿邕江两岸文化景区;以大明山龙母文化为主题,建设龙母文化纪念馆,开发大明山精品旅游景区;以青秀山绿色生态文化为主题,建设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孔庙等博物馆群,打造青秀山绿色经典旅游景区;以昆仑关战争遗址文化为主题,建设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打造战争文化旅游景区;以五象岭古老民间神话传说文化为主题,开发“老南宁”文化新城项目,打造南宁五象新区文化旅游景区。——第四大资源:充分发挥岭南传统风俗和现代都市的文化特色,大力发展城市休闲文化项目,建设“南宁游乐场”、“南宁观光塔”、歌舞娱乐夜生活一条 街等项目,激活都市消费,打造都市休闲文化产业。

(三)发展一批重点行业:1节庆文化业:以民歌节为龙头,挖掘相关的产业链条,形成民歌产业,使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各国文化的展示中心。同时利用少数民族的各种节庆,发展民族民间民俗活动,增加城市的文化亮点,带动人流和物流,促进经济的发展。2演出娱乐业:以大型演艺项目为龙头,发展以歌舞娱乐、网络文化、电子游艺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夜生活,拉动文化消费,增加文化产业收入。3电影放映业:以民族影城、华纳影院为龙头,促进电影院的升级改造,吸引更多的人们到电影院看电影,保持我市在全区电影放映业中的龙头地位。4文化旅游业:以青秀山、昆仑关、大明山、五象新区建设为龙头,积极建设一批历史文化景点(包括博物馆)、生态文化景点、民族文化景点,以带动文化旅游。5音像销售业:以大型音像市场和音像连锁销售为龙头,把南宁发展成为广西乃至西南区域的音像销售集散中心。6艺术培训业:以改造市群众艺术馆为龙头,大力发展社会艺术培训,带动人的素质提高,促进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7知识服务业:以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为龙头,以南宁文化信息网为平台,以全市各级图书馆为阵地,逐步开展社会化市场化的知识服务,探索一条 知识服务的市场化路子。8民间工艺品业:充分挖掘本地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创造更多的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纪念产品,发展“一地一品”工艺品生产。9创意产业及数字娱乐产业:大力扶持一批文化创意、策划、中介企业和数字娱乐研发、生产、营运企业,使之逐渐发展成为我市文化建设的新兴产业。

(四)培育和扶持一批文化企业1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步伐,健全完善现代新型的企业管理制度,培育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文化经营实体,整合文化资源,建立文化集团企业,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鼓励和支持有市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引进国内外著名的文化企业特别是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集团在南宁发展。

(五)支持、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积极吸引外资。鼓励非公有制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文化娱乐业、艺术品经营、动漫和网络游戏、电影院和电影院线、农村电影放映、音像制品分销等产业领域。积极吸引外资参与音像制品分销、大众娱乐项目的经营以及文化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经营。“十一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力争到2010年新增社会资金投入总额达到8亿元以上。

四、文化设施文化设施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载体,也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期间,要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继续加大投入,建设一批标志性、群众性和特色性的文化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完成在建的重点设施建设。加快孔庙迁建工程、新民族影城、南宁民族艺术基地的建设,力争2008年前后建成。——在市区内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项目:具有国际文化交流及民族文化艺术展示功能的首府文化艺术中心、具有承办国家级体育运动会功能的南宁体育中心,建设能够充分展示南宁历史文化及城市魅力的南宁市艺术博物馆以及体现文化旅游体验经济概念的南宁观光塔等。——建设首府数字影院、南宁数字图书馆、南宁游乐场、文化大厦、首府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基础设施。——建设10个城市公共艺术景观,提高城市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水平,增强市容市貌的文化艺术内涵。——继续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到2010年,建成南宁市数字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和南宁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体系,建成2个市级中心、12个县级分中心、102个乡镇基层点。——扶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未达到国家评估标准的县区、乡镇文化设施,包括1个二级文化馆、3个三级县图书馆、52个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实现县区、乡镇图书馆(室)、文化馆(站)设施建设达标的规划目标。——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修复、和合理开发利用,如维修孙中山演讲的南宁商会礼堂、重新修建钟鼓楼、开发邕宁电报局旧址等。

五、文化体制改革

(一)完善宏观管理体制。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进一步改革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切实推进文化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事分开、管办分离,加强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管理,强化服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新途径,加强国有资产有效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地实现政府对文化发展的宏观调控,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以加大政府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对文化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各类文化事业单位要深化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建立健全文化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推进文化艺术人才的社会化管理进程。

(三)深化文化企业改革。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国有文化企业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型市场竞争主体。适应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适时组建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支持中小型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群体。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文化企业。

(四)建立和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系。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加强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督管理。对非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要全面建立出资人制度,确保资产保值不流失;对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要按产权关系建立健全营运和监管体系。

(五)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文化。积极吸引国外、区外、市外以及文化领域外优秀人才、经济要素和企业投身于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企业投入、银行贷款、民间资金、证券融资、境外资金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文化投入机制。

(六)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对新办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健全文化行政执法队伍,加强文化市场的监控和管理,建立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管理体系。积极培育产品、服务、人才、技术等各类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文化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领导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自觉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文化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要遵循文化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对文化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科学制定方针政策,始终把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要切实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督促检查,把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要动员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变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少、投入比例偏低的状况,保证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到2010年,力争文化事业费达到财政支出的24%。确保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重大公益文化建设项目和大型品牌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根据物价变化因素、事业规模扩大和业务拓展需要,逐年增加公益性文化单位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增长幅度应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对公益性文化单位调资、增资、晋档经费由财政足额安排,不留经费缺口。对公益性文化单位专项业务和事业项目经费要给予保障。2落实财税优惠政策。继续贯彻执行国家和我市已有的对文化建设的税收、融资、捐赠及配套费用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抓紧研究制定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济政策。要将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使用国有土地的,可根据有关部门制定的用地定额指标,经依法批准以划拨的方式获得。城镇建设确需征用文化设施用地,必须做到先建后拆,或建拆同时进行,要保证重建的文化设施规模不低于原有规模。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原所享受的财税优惠政策不变,原有的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对转制企业免征所得税。对政府鼓励的新办的演艺、电影放映等文化企业,给予免征1至3年企业所得税照顾。为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而引进先进技术或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按现行税法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研究制定保障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社保、税收等相关专项政策。加强对各项文化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文化经济政策对文化发展的宏观调控和促进作用。3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事业,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的良性机制。非国有经济投资的文化产业项目和建设的文化场馆,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等方面,享受国办文化事业同等待遇。

(三)加强文化法制建设1健全法规体系。根据国家文化立法进程,进一步完善演出市场、文化娱乐市场、音像市场、美术品市场及文物市场的法规体系,保证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适时推进文化、文物领域与上位法相对应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建立。进一步清理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法规文件,营造良好的文化法制环境。2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继续将文化市场作为行政执法的重点,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依法保护文化知识产权,维护合法经营。严厉打击发行、放映走私影片,走私、盗版音像制品,娱乐场所色情演出等各种文化侵权和违法活动。加大对盗窃、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行动,确保文化市场规范发展。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稽查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文化执法人员培训,建立健全文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和评议考核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以“人才兴文”为目标,开展文化体制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新机制。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抓好各门类文化艺术人才、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文化艺术研究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构建文化艺术人才体系,培养一批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队伍。提高文化队伍整体素质。根据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以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为主体,建设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较高的文化工作者队伍,为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各类文化单位要树立新的人才观,逐步建立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的用人制度。建立竞争机制,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和提倡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允许有特殊才能的文艺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以其拥有的文化品牌、创作成果和科研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参与收益分配,实现人才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对有重要贡献的各类优秀文化人才实行重奖。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性质特点,职责权及承担风险程度,确定考核机制、评价标准。

下载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商贸特困企业认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商贸特困企业认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