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学

时间:2019-05-13 01:4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学》。

第一篇: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学

1.卫生法学研究旨在保护和增进个人和人群健康的卫生法律法规及其现状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卫生法律关系是指卫生法所调整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之间,他们的内部机构以及他们与公民之间在卫生监督医药卫生管理和医疗预防保健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卫生法律适用只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运用卫生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4.卫生监督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公共卫生法律 法规的授权,对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贯彻执行卫生法律 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卫生法律 法规,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卫生行政执法行为

5.卫生行政处罚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为维护公民健康,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门依法对人违反卫生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制裁的行政执法行为

6.卫生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旨在调整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神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7.法律关系客体:是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8.卫生法律效力

8.卫生行政执法是指国家卫生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托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处理具体卫生行政事务 将卫生法律规范适用于现实的社会关系实现国家卫生管理的活动

10.卫生法律责任是指一切违反卫生法律规范的行为主体 对其违法行为 所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1.按照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法律功能分类为①行为

2.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有效期为①临时卫生许可证的有效期②

3.职业病防治的主要制度分类为:前期预防制度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制度 职业病诊断管理制度

4.卫生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许可的申请和受理 许可申请的审核 许可证监办发 许可的变更与延续。

5.卫生行政复议的原则合法 公开 公正 即使 便民。

6.卫生行政执法的有效条件卫生执法主体资格合法 主体权限合法 相对方必须符合法定条件 执法行为的内容必须合法合理 执法程序合法。

7.职业病前期预防制度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估报告 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工作场所基本要求 职业危害项目申报。

8.卫生行政处罚程序 受理与立案 调查取证 听取申辩与听证 处罚决定

9.依照国家标准规定不能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 一级 二级。

10.食品卫生监督制度包括经常性,预防性以及许可外还有食品生产经营的采购经销索证制度 进出口食品的审验制度 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制度 食品广告管理制度 食品卫生监督员制度。

1、能引起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事实称为A

A.法律事实B.法律事件C.法律行为D.法律实践

2、医疗保健服务属于卫生法律关系客体中的 B ②限权行为 确认行为 裁决行为 救济

A.生命健康利益B.行为C..物D..智力成果

3、狭义的卫生法,仅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 A

A.各种卫生法律B.各种卫生条例C.各种卫生章程D.各种卫生办法

4、我国卫生法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除了:D

A.宪法B.卫生法律、法规、规章C.技术性法规D.政府红头文件

5、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工作的方针的是:B

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B.反应及时、措施果断C..依靠科学、加强合作D.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6、关于医疗事故惩罚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A.公开B.公平C.公正D.及时便民

7、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不必严格遵守c

A.医疗卫生管理法律B.行政法规C.政府红头文件D.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发生下列何种情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除外 D

A.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B.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C.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D.例如,一般实验动物逃离实验室

9、卫生法律关系的要素不包括D

A. 卫生法律关系主体B.卫生法律关系客体C.卫生法律关系内容D.卫生法律部门

10、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D

A.国家卫生行政机关B.企事业单位C.公民D.ABC11、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及时进行审查,做出处理决定,期限为:B

A.5日内B.10日内C.15日内D.20日内

12、受理医师执业注册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注册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的期限是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c

A.15日内B.20日内C.30日内D.60日内

13、医疗事故鉴定由:d

A.法学会主持B.医疗机构主持C.患者主持D.医学会主持

14、《血站执业许可证》有效期是 c

A. 1年B.2年C.3年D.5年

15、医师注册后不可在下列地点从事医师执业活动:a

A.药房B.医疗机构C.保健机构D.预防机构

16、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申请注册,受理机构是: D

A.县级以上政府B.县级以上工商行政部门

C.省(自治区)级工商行政部门D.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17、取得执业证书未经医师注册的: D

A.可在保健机构从事医师执业活动B.可在预防机构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C.不得在医疗机构,从事医师执业活动D.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18、受理医师执业注册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注册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的期限是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c

A.15日内B.20日内C.30日内D.60日内

19、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的应当注销注册: d

A.受罚款行政处罚B.受警告行政处罚

C.受责令暂停一年执业活动的D.受吊销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20、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注销注册,除了:b

A.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B.受民事处罚的C.受刑事处罚的D.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1.简述卫生监督关系的构成要素?

是指一个具体卫生监督法律关系所必需具备的因素。它包括三个方面,即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主体,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客体和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内容,简称三要素。在每一个具体的卫生监督法律关系中,不管缺少其中的哪一个要素,卫生监督法律关系都无法产生和存在2.简述卫生法监督程序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是指规范确立卫生监督程序制度并贯穿于其中的准则,也是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卫生监督人员在实施卫生监督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包括公正原则 公开原则 相对人参与原则 效率原则

3.简述卫生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保护人体健康的原则 预防为主的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原则 国家卫生监督的原则

4.简述卫生监督的特征有哪些?

健康权与合法权益保护性 法定性与授权性 行政性与技术性 广泛性与综合性 强制性与教育性

5.简述卫生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卫生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的,在每一个具体的卫生法律关系中,不管缺少了其中哪一个要素,卫生法律关系都无法产生和继续存在。主体是指卫生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卫生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内容:是指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客体:是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6.简述制定卫生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则 法制统一的原则 民主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7.简述卫生监督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依法行政的原则 遵守法定程序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 独立审理卫生违法案件的原则

8.简述卫生监督主体的职责有哪些?

依法监督管理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依法监督管理公共场所职业放射学校卫生等工作;依法监督传染病防治工作;依法监督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执业活动,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承担法律法规的其他职责

案例

某市卫生监督所接到患者投诉,该市某医院在其网站夸大宣传能治疗某职业疾病,虚构治愈病人,导致多名患者就医,造成医疗损害。卫生监督所派人员到该医院调查取证;认为违反医疗管理条例的规定,同时违反广告管理条例的规定;按照程序请上级批准,分别处罚决定。医院不服处罚,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

1.采用some方法分析案例中相关方面的法律关系?

2.该处罚决定有法律事实依据吗?如有陈述之。

3.卫生监督员到该医院如何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在案件中的价值如何?

4.“按照程序请上级批准”的程序具体指什么内容?

5.人民法院的判决结果会是什么? 卫生监督所会承担行政责任?

6.医院会承担对患者的医疗损害赔

第二篇:公共卫生法规与监督学重点-自己整理

第一章 卫生法基础

卫生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旨在调整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包含了以下含义:

1、卫生法具有国家意志性;

2、卫生法调整的对象是在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3、卫生法以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权益为根本宗旨;

4、卫生法是卫生法律规范的总和。

卫生法主要调整卫生组织关系、卫生管理关系和卫生服务关系。卫生管理关系是垂直关系,不平等;卫生服务关系是水平关系,主体间平等,是民事法律关系。

卫生法的特征:

1、以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权益为根本宗旨;

2、与自然科学紧密联系;

3、融入大量技术规范;

4、反映社会共同要求;

5、采用多种调节手段

国家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卫生执法部门,对管辖范围内有关单位和个人执行国家颁布的卫生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的的情况予以监察督导。

卫生法的渊源:是指卫生法律规范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宪法、卫生法律、卫生行政法规、地方性卫生法规、卫生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卫生规章、地方卫生规章、国际卫生条约等。

卫生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卫生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地方性卫生法规有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部门卫生规章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卫生法律关系:是指由卫生法所调整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之间、它们的内部机构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在卫生监督、医药卫生管理和医疗预防保健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卫生法律关系的特征:

1、卫生法律规范是卫生法律关系的前提;

2、卫生法律关系所体现的利益是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利益;

3、卫生法律关系是一种纵横交错的法律关系;

4、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是最主要的主体。

卫生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1、主体的不可选择性;

2、主体双方地位的不可互换性;

3、内容的法定性;

4、内容的不对等性;

5、内容的不可自由处分性;

6、单方意志性。卫生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1、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2、是民事主体之间自主形成的法律关系;

3、主体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

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

1、卫生行政执法机关;

2、医疗卫生单位;

3、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4、自然人 卫生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卫生法律关系的客体:

1、物,2、人身,3、行为;

4、精神产品

法律关系形成的前提条件: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法律行为:是法律关系当事人以其主观意愿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法律事件:是不以法律关系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

卫生法的制定:又称卫生立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卫生法律和其他卫生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性活动。

卫生法的实施:是指卫生法律规范在实际生活中贯彻与实现,包括卫生守法卫生执法、卫生法律适用和卫生法律监督四种形式。

卫生守法:即卫生法的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依照卫生法律规范,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

卫生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运用卫生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卫生司法的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及时

卫生法律适用应遵循的规则: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2、同位阶的卫生法律规范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适用;

3、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4、新法优于旧法;

5、不溯及既往原则

卫生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卫生法生效的时间范围,包括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以及对法律颁布以前的事件和行为该法律是否有效,即法律的溯及力问题。

溯及力:是指某一法规对它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可以适用,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反之就没有溯及力

卫生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卫生法生效的地域范围,即卫生法在哪些地方具有拘束力。卫生法对人的效力:是指卫生法律、法规、规章适用于哪些人,或者对哪些人有效的问题。卫生法律责任:是指一切违反了卫生法律规范的主体,对其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特点:

1、行为具有违法性;

2、由法律明确规定;

3、具有国家强制性;

4、由专门机关追究。种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卫生行政责任:是指行为主体实施违法国家卫生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其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时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构成要件:

1、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卫生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

2、行为人主观上要有过错;

3、法律明文规定违法行为造成损害后果应当追究法律责任。形式:行政处罚、行政处分

卫生行政处罚的法律特征:

1、卫生行政处罚由特定的行政主体做出;

2、是针对行政相对人做出的;

3、是对行政相对人违反卫生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

4、是一种法律制裁,是对违法人的惩戒,使其以后不得重犯。

处罚与处分的主要区别:

1、主体不同,行政处罚由专门机关实施,处分由从属机关决定;

2、性质不同,处罚是外部行为,多属违法,处分属内部行为,多为失职;

3、法律救济不同,对处罚不服,可以提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对处分不服只适用内部申诉途径。

民事责任构成要件:

1、有损害事实

2、有违法行为;

3、损害事实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4、主观上有过错。

第二章 卫生监督概述

卫生监督的特征:

1、健康权与合法权益保护性;

2、法定性与授权性;

3、行政性与技术性;

4、广泛性与综合性;

5、强制性与教育性

预防性卫生监督:是指卫生监督机关依据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对城乡规划和基本建设项目所开展的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的监督活动。

意义:从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上贯彻卫生要求,达到保护环境、控制污染和有关公害;增强人民体制,保障人民健康,并造福子孙后代。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最积极、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方法。

经常性卫生监督:是指卫生监督机关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管辖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个人或有关社会组织遵守公共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日常性监督活动。

意义:及时发现问题、查明情况、找出原因,进而采取措施并及时纠正。

羁束卫生监督行为:是指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行为的内容、形式、程序、范围、手段等作了较详细、具体和明确的规定的卫生监督行为。

自由裁量卫生监督行为:可以由卫生监督机关根据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和对相对人的行为状况的了解给予综合考虑,所采取的卫生监督行为。

依职权卫生监督行为:即根据公共卫生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不待相对人申请而由卫生监督机关主动做出的卫生监督行为。

依申请卫生监督行为:是指卫生监督机关只有在相对人申请的条件下,才能依法采取的卫生监督行为

卫生监督行为有效成立的要件:

1、行为的主体合法;

2、行为不能超越权限;

3、行为的内容合法;

4、行为符合法定形式;

5、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确定力:是指卫生监督行为一经有效成立后,就具有不得再更改的效力。

执行力:是指卫生监督机关依法采取一定手段使卫生监督内容得以完全实现的效力。拘束力:是指卫生监督行为实施后,具有约束和限制的效力。

卫生监督行为的撤销:是指卫生监督行为在适用过程中,发现不符合生效要件的情况,由有权机关依法予以撤销,使该行为向前向后均失去效力。

废止:是指卫生监督行为在成立时是合法的,后来由于情况发生变化,使其不宜继续存在,使它失去了效力。

变更:对已经发生效力的卫生监督行为,发现其不当或因情况变迁,使原行为变得部分不适用,从而对部分行为加以改变或使部分行为失去效力,并作出新的规定,就是卫生监督行为的变更。

消灭:是指卫生监督行为的效力完全停止,不复存在。

消灭原因:

1、撤销或废止;

2、卫生监督行为的对象已不复存在;

2、期限届满;

3、科以相对人义务履行

卫生监督应遵循的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

2、遵守法定程序原则;

3、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

4、独立审理卫生违反案件的原则

第三章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及监督主体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客体:

1、公民的生命健康;

2、物品;

3、行为

卫生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卫生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代表国家意志行使国家卫生职能,对卫生监督守法主体遵守卫生法律规范的情况进行监督的机构,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也包括卫生法律、法规赋予监督权利的其他机构。

卫生监督主体的地位:

1、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性;

2、法定的监督权利;

3、垄断的执法资格;

4、独立的监督活动;

5、卫生监督主体的地位不可改变。;

6、有限的监督权利

卫生监督人员需具备:

1、卫生专业知识;

2、熟知卫生监督法律知识;

3、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

第五章卫生监督手段

卫生监督手段包括: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卫生行政许可、卫生监督检查、卫生行政奖励、卫生行政强制、卫生行政处罚等

卫生行政许可: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按照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卫生标准、规范进行审查,准予其从事与卫生管理有关的特定活动的行为。特征:

1、卫生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卫生行政许可是赋予申请人某种权利和资格的行政行为;

3、卫生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

一般许可:是指卫生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没有特殊的数量限制和特别的要求,只要申请符合法定条件,卫生行政部门就给予许可或批准其申请。

特殊许可: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对申请人除规定了一般的法定条件外,还对申请人有特别限制的条件。

行为许可: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相对人的申请,允许符合条件的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采取某种行为的许可方式。

资格许可: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经过一定考核程序核发一定的证明文书,允许其享有某种资格或具备某种能力的许可。

卫生行政许可的形式:

1、许可证

2、批准文号

3、合格证书

4、非要式的行政许可形式 许可证的效力:

1、证明力

2、确定力

3、拘束力

许可证的无效:是指由于申请人不当或违反取得许可证后被宣布该许可自始自终不发生法律效力。

撤销许可条件:

1、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做出准予卫生行政许可的决定。

2、超越法定职权做出准予卫生行政许可决定的;

3、违反法定程序做出准予卫生行政许可的;

4、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卫生行政许可的5、依法可以撤销卫生行政许可的其他形式。

许可证的失效:是指许可证的有效期届满或许可活动业已完成,许可证不再具有法律效力。许可证的中止:是指许可证暂时失去法律效力

许可证的吊销:是指许可证持有人违反许可证规定的内容,从事违反行为,行政部门撤销其许可证,使许可不再存在。

卫生监督检查: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为了实现卫生行政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依法对卫生行政相对人遵守卫生法律规范和履行卫生行政部门决定的情况进行察看、监督的卫生行政执法行为 特征:

1、依职权性

2、具体性

3、单方性

4、非处分性。卫生监督检查方式:调查、查验、查阅材料、统计

卫生监督员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行使下列监督职权:进行现场调查和监督记录,依法取证和索取有关资料;进行现场采样,提出检测项目,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理;参加对有害事故的调查处理

卫生行政处罚: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为维护公民健康,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对相对人违反卫生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制裁的行政执法行为。卫生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

1、做出决定的机关不同:卫生行政处罚由卫生监督主题做出;而行政处分由受处分者的所在机关、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做出;

2、针对的对象和违法的行为不同:卫生行政处罚对象是违反卫生法律规范的相对人;而行政处分的对象是违法和失职的国家工作人员。

3、行为的性质不同:卫生行政处罚是基于管理社会公共卫生事物的外部职权做出的行为;而行政处分则是行政机关基于内部管理权限做出的行为。

4、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卫生行政处罚依据是国家关于对社会公共卫生事物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而行政处分是依据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规范。

5、形式不同:卫生行政处罚的形式是法律、法规规定的警告、罚款、没收、拘留、吊销执照等,与主体的基本利益有关;而行政处分主要由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警告、记过、记大过、撤职、降级、开除等,与被处分者的职务有关。

6、救济的方式和途径不同:不服卫生行政处罚可以申请卫生行政复议或提起卫生行政诉讼;而不服卫生行政处分只能按行政隶属关系申诉

卫生行政处罚与刑罚区别:

1、体现的权力不同;

2、实施的主体不同;

3、适用的违法行为不同;

4、处罚的程序不同;

5、处罚种类不同

卫生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

1、性质不同

2、目的不同

3、法律后果不同

4、适用的频率不同 处罚的法定原则:

1、处罚依据法定;

2、处罚主体法定;

3、处罚程序法定

申诫罚:也称声誉罚,以一定方式对违法卫生法律规范的相对人在声誉上或名誉上进行惩戒 财产罚:是指强制违法卫生法律规范的相对人履行金钱付给义务或者剥夺其财产的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能力罚:也称行为罚,是指影响相对人卫生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处罚,包括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人身罚:是指对公民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剥夺,只能由公安行政机关作出。

卫生行政处罚适用的基本原则:

1、先调查取证后裁决原则;

2、纠正违法行为原则

3、一事不再罚原则;

对违法行为的追溯时效为2年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使拒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相同的状态;或者出于为维护社会公共管理秩序或保护公民人身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人的人身及财产自由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卫生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方式:

1、对人身自由的卫生行政强制措施;

2、对财产的卫生行政强制措施;

3、对场所的卫生行政强制措施;

4、对区域的卫生行政强制措施;

5、纠正和制止性卫生强制措施

取缔: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在卫生监督中发现有关的卫生违法活动,命令对该项活动予以取消和禁止的一种强制的措施。

卫生行政强制执行:是指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履行卫生行政部门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又不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时,由卫生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行政行为。

第六章卫生监督程序

卫生行政许可程序:

1、许可的申请和受理;

2、许可申请的审核;

3、许可证件的颁发;

4、许可的变更与延续

许可申请的审核包括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实质性审核自受理之日起5日内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

听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卫生行政许可事项。

许可证件的颁发: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作出卫生行政许可决定。许可证件应载明证件名称、发证机关名称、持证人名称、行政许可事项名称、有效期、编号等内容并加盖卫生监督机构印章,标明发证日期。

预防性卫生监督程序包括:

1、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卫生审查;

2、设计阶段的卫生审查;

3、施工阶段的卫生审查;

4、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

卫生监督检查程序:

1、进入现场

2、标明身份

3、说明理由

4、提取证据:

一、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和《询问笔录》;

二、现场采样或检测;

三、调阅相关书面材料

现场监督是应不少于2人,检查的职权:

1、听取被检查人根据监督检查内容所作的介绍;

2、查阅被检查人的有关制度、检验记录、技术资料、产品配方和必需的财务账目及其他书面文件;

33、采用卫生专业手段进行实地检查、勘验、采样和检测;

4、根据需要对有关人员进行了解情况。

提取证据时修改之处应由相对人签名或者印章覆盖

卫生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又叫当场处罚程序,是指卫生监督机构对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果轻微的卫生行政违法行为当场进行处罚的程序。

适用条件:

1、予以警告的行政处罚;

2、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3、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一般程序:主要包括受理与立案、调查取证、处罚决定、送达、执行、结案等6个步骤 适用范围:

1、在卫生监督管理中发现的;

2、卫生机构监测报告的;

3、社会举报的;

4、上级卫生行政机关交办、下级卫生行政机关报请的或者有关部门移送的。

应在7日内立案,合议应由3人或3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应告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以及较大数额罚款(公民个人1000元以上)三种类型的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程序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证据确凿

2、适用法律

3、自由裁量

4、程序合法

第七章卫生监督的调查取证

卫生监督调查取证:是指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对决定立案处理的卫生行政违法案件,为查明案件的违法事实真相而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获取证据和采取强制措施的活动。调查取证是卫生行政处罚的必经程序。

原则:

1、迅速及时原则;

2、客观全面原则;

3、合法原则;

4、回避原则; 卫生监督证据:是指在卫生监督过程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和事实。分类:

1、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2、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3、言证和物证

种类:

1、书证

2、物证

3、视听材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的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

8、现场笔录

取证的方法:

1、调查询问

2、抽样取证

3、委托鉴定

4、现场勘验

5、证据先行登记保存

6、复制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在案件物证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为保全案件证据所采取的措施。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材料:

1、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2、使用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3、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4、没有取得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当事人不予认可的复制品或复制件;

5、进行技术鉴定或者技术处理而无法辨明真伪的证据材料;

6、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7、鉴定人不具备鉴定资格、鉴定程序严重违反以及鉴定结论错误、不正确、内容不完整的鉴定结论。

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

1、未成年人所做的与其年龄和智力不相适应的证言;

2、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做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或者与当事人有不利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当事人不利的证言;

3、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材料;

4、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或复制品等

第八章卫生监督责任

构成要件:

1、主体: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卫生监督人员;

2、前提:违法行政或行政不当

3、卫生行政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4、卫生行政行为人行政违法的情节和后果;

5、卫生监督责任必须为卫生法律规范所确认。

违法行政:是指卫生监督机构及卫生监督人员所实施的,违反卫生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卫生法律保护的卫生行政关系,尚未构成犯罪的有过错的行政行为。

行政不当:是指卫生监督机构及卫生监督人员不当行为,它是专门针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不合理行使而言的。

第二十卫生行政法律救济制度

卫生行政法律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卫生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造成自己合法权益的损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给予补给的法律制度的总称,包括对违法或不当的性质行为加以纠正,以及对因行政行为而遭受的财产损失给予弥补等多项内容。

卫生行政复议:是指卫生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卫生行政执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定的其他机关提出申请,受理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一项法律制度。

特征:是一种依申请而产生的行政活动;

2、是由于行政管理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而引起的行政活动。;

3、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活动进行监督的一种规范性的行政活动;

4、是具有救助性的行政活动。

原则:

1、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复议职权的原则;

2、合法、及时、准确和便民的原则;

3、实行一级复议制的原则;

4、对合法性与适当性进行审查的原则;

5、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受案范围:

1、对行政机关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的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4、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5、当事人认为自己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等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6、当事人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法定职责,而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7、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其他行为违法的。

期限:申请人应当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审理时限:受理之日起7日内送达副本,被申请人受到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复议机关在30日内作出处理,无权处理移交有权机关,有权机关60日内作出处理 卫生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条件:

1、原告是卫生行政管理相对人;

2、被告是行使卫生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3、被诉讼的客体,必须是法律规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卫生行政机关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

4、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并由人民法院受理,依法审理作出裁决。

基本原则:

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2、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

3、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的原则

4、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的原则

5、不适用调解的原则。受案范围和不予受理事项(太多了,自己看书吧)

卫生行政赔偿:是指卫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后果,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第九章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与监督

传染病防治法:是为调整存在于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198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2年通过了修订案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预防的法律规定:

1、开展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2、消除各种传染病传播媒介;

3、加强管理和改善公共卫生状况;

4、实行预防接种制度;

5、严格遵守1、2、3、各项卫生制度:○健康检查制度;○医疗机构防治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4、建立严防经学院传播传染病制度;○

5、严防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6、消毒管理制度;

6、传染病监测制度和预警制度;

7、各级建立传染病菌种、毒种制度;○传染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职责

疫情的责任报告人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类医疗机构和采血机构及执行职务的人员 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采取的措施:

1、发现甲类传染病时:一是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是对疑是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是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密切观察并采取必要的医学干预措施。

2、对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的,可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对其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3、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人时,应当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4、医疗机构应当进行内部消毒。疾控中心措施:调查、处理和指导

紧急措施:

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2、停工、停业、停课;

3、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及其相关物品;

4、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5、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特殊措施:

1、甲类、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地部分行政区域或全部为疫区;

2、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

3、物资征用 防止传染病蔓延措施:

1、封锁疫区;

2、尸体处理:就地火化、深埋;

3、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的处理

重点预防措施的监督:

1、对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及疑似病人污染的环境;

2、同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野生动物出售或者运输的管理的监督;

3、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分类管理及其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监督;

4、特殊人群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的监督 时限:甲类2小时内报告;乙类24小时内

承担刑事责任: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等隐私、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第十章国境卫生检验法律制度与监督

国境卫生检疫范围:

1、入境、处境人员;

2、交通工具盒运输设备;

3、行李、货物、邮包等;

4、尸体、骸骨

国境卫生检验所涉及的传染病:

1、检疫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以及黄热病;

2、监测传染病:包括回归热、流行性斑疹性伤寒、登革热、脊髓灰质炎、疟疾以及流行性感冒;

3、禁止入境的疾病:包括艾滋病、麻风病、精神病、开放性肺结核以及性病 集装箱、货物、废旧物的管理:消毒、除鼠、除虫、或者其他必要的卫生处理

特殊物品的管理: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等特殊物品的携带人、托运人或者邮递人,必须向卫生检疫机关申报并接受卫生检疫

检疫传染病染疫人及染疫嫌疑人的管理

1、隔离;

2、就地诊验或留验;

3、卫生处理 留验期限:即为潜伏期:鼠疫6天;霍乱5天;

3、黄热病6天;

4、第十一章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与职业卫生监督

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是用来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劳动者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和切身利益的法律规范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主要法律关系: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3、卫生行政部门与监督管理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

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

1、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2、预防职业病危害产生的制度;

3、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制度;

4、工作场所管理制度;

5、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6、职业健康监督制度

7、职业病管理制度;

8、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控制和援救制度;

9、职业病保险制度;

10、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监督:是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和医学技术方法,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技术服务机构和职业卫生服务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章食品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食品卫生法:是调整食品生产经营和是卫生监督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食品卫生法律适用于一切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也适用于食品的生产经营场所、设施和有关环境。

食品及其生产经营的卫生规定:

1、对食品的卫生要求: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觉性状。

2、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太多,不打了P233)

3、食品中不得加入药物

食品卫生管理的法律规定(小题,自己看书,235页)

国际上比较先进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是实施食品良好生产工艺GMP、和推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 进出口食品的管理:海关凭检验合格证书放行。

食品广告的管理:禁止发布下列食品广告:

1、食品卫生法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2、宣传疗效的食品;

3、母乳代用品

对造成食物中毒的,可以对该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1、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材料;

2、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卫生许可证有效期为4年,临时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卫生许可证的有效期不超过半年

经常性食品卫生监督:

1、采购食品及其原料索证的监督;

2、食品包装标识及广告的监督;

3、对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的卫生监督;

4、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

5、重大活动的食品卫生监督

第十四章健康相关产品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化妆品:是以化妆目的,由不同的化学物质混合制成,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品。

化妆品的基本卫生要求:(小题,271页)

禁止经营销售的化妆品:

1、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化妆品;

2、无质量合格标记的化妆品;

3、标签、小包装或说明书不符合《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化妆品;

4、未取得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

5、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

化妆品广告宣传不得有下列内容:

1、化妆品名称、制法、效用或性能有虚假夸大的;

2、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的;

3、宣传医疗作用的;

4、有贬低同类产品内容的;

5、使用最新创造、最新发明、纯天然制品、无毒副作用等绝对化语言的;

6、有涉及化妆品性能或者功能、销量等方面数据的;

7、违反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 特殊用途化妆品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批准文号每4年重新审查一次 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为4年 违法生产化妆品处3~5倍罚款

第十六章公共场所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公共场所:是指人群聚集,并供公众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使用的一切有维护结构的公用建筑物、场所或设施的总称。

特定:人群密集、流动性大、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设备和物品重复使用

公共场所包括7类28种,尚未将集贸市场、邮电局、证券交易所营业厅、网吧等包括在内 常见有害因素:

1、有害气体

2、病原微生物

3、微小气候

4、噪声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年发布

基本卫生要求:

1、室内空气质量要达到国家标准;

2、小气候适宜;

3、光、照明良好;

4、噪声符合国家标准;

5、公共用品和卫生设施符合卫生标准;

6、用水水质满足卫生标准要求;

7、室内装饰的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法律规定:

1、卫生许可证管理;

2、建立卫生管理制度;

3、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4、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5、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机构及其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是公共卫生场所卫生监督的法定机构。职责:

1、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

2、监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指导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3、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竣工验收;

4、对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行政处罚 经常性卫生监督内容(不高兴打了,P327)卫生许可证每两年复核一次,有效期为4年。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其他每两年体检一次,取得健康证方可工作

发现患有下列疾病应调离工作:

1、病毒性肝炎

2、痢疾

3、伤害

4、活动性肺结核

5、皮肤病

6、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

第三篇:监督学

一、多项选择题(历年二合一)

1.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具有如下特征(ABCD)。

A.检察机关的监督具有国家性和权威性

B.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具有专门性

C.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具有规范性和合法性

D.检查机关的法律监督具有强制性

2.刑事审判活动监督的范围按审判程序分,包括(ABCD)

A.一审 B.二审 C.再审D.死刑复核程序

3.行政行为具有如下特征(ABCD)。

A.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

B.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性

c.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

D.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

4.二审法院审理后,对上诉、抗诉案件,可以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ACD)

A.裁定驳回上诉.抗诉,维持原判B.上诉不加刑

c.依法直接改判D.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

5.行政复议的程序包括(ACD)。

A.行政复议申请B.行政复议备案

c.行政复议审理D.行政复议决定

6.公民监督的特征包括(ABCD)。

A.广泛性B.基础性 c.直接性D.多样性

7.社会监督具有以下典型特征(ABCD)。

A.自觉性B.民主性 c.全面性D.间接性

8.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相比具有如下新特点((BCD)。A.实时性B.广泛性c.交互性D.一定的隐蔽性

9.民主党派监督在方法上讲究((BCD)。

A.前瞻性B.科学性 c.代表性D.建设性

10.我国的权力监督主要包括((ACD)。

A.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B.人民政协的监督

c.行政机关的监督D.司法机关的监督

二、名词解释

1.谏谛:谏海是指对君主言行违失的直言批评,规劝其改正错误,是对皇帝廉政与勤政的有限度的监察。谏挣制度是监督君主决策缺失的重要机制,是中国古代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党内监督:党内监督指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专门的监督机关和党员,按照宪法、法律和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进行的监督。

3.刑事抗诉:刑事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通过诉讼程序要求人民法院对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和裁定予以重新审理的一种法律监督活动。刑事抗诉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国家审判机关的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

4.行政审判监督:行政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程序中通过行使行政审判权,对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使职权进行的监督。

三、填空题

5.弹惩合是指监察机构将弹劫和惩戒连为一体,具有弹劫与惩戒的双重职能。该思想是孙中山监察权独立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6.执法监督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性法规、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实施的监督。

7.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有关机关制定的法律 文件进行审查,以保证其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况的报告。

9.刑事审判活动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活动是否违反法律规 定的诉讼程序所进行的专门法律监督。

10.刑事立案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立案主体的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法律监督,是法律贼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审级监督的主体是最高人民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由合议庭、审判委员会等审判组织行使此项权力。

12.审判机关的刑事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法院通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职务行为过程中的犯罪行为予以定罪量刑,从而实现监督行政权的目的的一种司法监督形式。

13.我国行政系统内的行政监督机关主要包括上级行政机关以及行政监督的专门机关。

14.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口头也可以申请。

15.监督主体是由多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构成的。

16.权力的相对性是指权力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单强的个人无所谓权力。

17.腐败是一种公权力异化的社会现象。

18.人民政协的监督是一种法定形式的监督,比自发的监督更为正式、更具组织性和政治影响力。

19.人民政协通过、视察检查等途径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实施的监督是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20.社会监督主要包括社团监督、公民监督、舆论监督。

21.新闻舆论监督是具有人民性、公开性、及时性、广泛性、快捷性等特征的一种社会监督。

22.我国的信访按内容可以分为三类,即参与类、求决类和诉讼类。23.德国联邦议院不但有立法权和重大决策的审批权,还有对政府和官员进行监督的职能。

24.瑞典的议会监察专员一般从具有杰出法律知识和秉性正直、社会威望较高的无党派人 士中选出,只有议会有权罢免监察专员。

四、简答题

1.简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监督主体为了预防腐败的发生,防范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和不当行为而对监督对象拟进行的活动所作的前置审查。根据审查的情况,监督主体可以准予或者不准予监督对象进行相应活动。事前监督对应的是监督的“预防功能”。

事中管理:是指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在得到法律授权或者某种准予之后的活动所作的监督 和管理,以确保其能够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事中监督对应的是监督的“校正功能”。事后监督:是指在监督对象完成某项活动或者出现违法、违纪行为之后,对该活动进行检 查、调查、核实和鉴定,对该行为进行查处、惩戒,以纠正失误,惩戒违法。事后监督是对权力运用的阶段性监督,也是对违法违纪行为所造成的消极后果的补救性监督,既有校正和制约功能,也有惩戒、教育和警示功能。

2.简述舆论监督的方法。

(1)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指各种新闻媒介对国家机关的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所进行的 宣传和报道。由此使广大社会成员及时了解国家机关的工作,在无形中将国家公权力机关置于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

(2)公开披露。公开披露是指各种新闻媒介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 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公开揭露和谴责。由此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有关部门对违法违纪的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及时查处。

(3)表达民意。表达民意是指各种新闻媒介播出或者刊登群众来信,或者就有关国家机关 的工作向群众进行采访,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通过这些形式,对国家机关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国家机关更好地履行职责,纠正错误,为社会服务。

3.简述日本的行政交谈制度。

行政交谈是日本行政监察制度的特色之一。行政监察部门及其所委托的人员与因行政失误而遭受损害的国民进行交谈,听取改善行政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尽可能地解决问题或补偿损失,并使其结果有助于改善现行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当发现公务员违纪渎职时,行政交谈委员有权向有关部门反映。行政交谈制度对于改进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密切政府与国民的联系、进行权利救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4.简述清末的政党监督思想。

(1)政党易于监督政府。政党起着社会平衡和稳定的作用,所以易于监督政府。

(2)政党能够监督政府。国民是监督政府的真正力量来源,而政党则是国民利益的代言人 和组织者,政党可以通过国民的力量有效监督政府。

(3)政党善于监督政府。政党具有监督政府的天然本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必须是 公正廉明的,否则,政党有能力也有力量予以制裁。

5.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的特点。

(1)监察机构独立设置,分区监察。在中央政府设置独立的监察院,将监察权与立法、行 政、司法、考试等国家权力并立划分监察区,派出监察使分赴各监察区。

(2)监察机构拥有较广泛的监察权,其中最主要的两项是弹劫权和审计权,加上其他各项监察权,构成了一个主次分明的权力系统,但在实际中,监察机构往往不敢执法,形同虚设。

(3)监察法规体系较为完备,但往往徒具虚文。这些法规从字面上看,似乎都很严密,但多数是抄录西方国家的法规条文,在实际中始终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4)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五院,虽然在形式上遵循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分立”学说,但实际上五院包括监察院均由国民党或蒋介石个人控制。在这一政治体制下建立的监察机构,难以真正依法进行监察。

6.简述党内监督的主要制度

(1)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2)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

(3)述职述廉制度(4)民主生活会制度(5)信访处理制度

(6)巡视制度(7)谈话和诫勉制度(8)舆论监督制度。

(9)询问和质询制度。(10)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制度

五、论述题含案例分析题

1.请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案例。

上海市电力公司系固有企业,沪北供电公司系其分支机构。被告人沈某自2 0 0 2 年1 2月 起…….答: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法院通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予 以定罪量刑,从而实现监督目的的一种司法监督形式。从监督学的角度看,法院刑事审判监督的对象主要是行政单位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人民检察院的刑事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检

察院审核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和裁定是否有错漏或偏颇等。检察院可以使用提起抗诉、派员出席法庭、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和受理控告等方式实施监督,保证法院尽量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本案的审判监督主要体现为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监督。检察院指控沈某犯有贪污罪并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判处沈某有罪,体现了刑事审判监督。

从宏观角度看,本案中的监督为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这种监督的功能主要有二.首 先,人民法院根据公诉机关的诉求,判沈某犯有贪污罪,使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了纠正和惩处,这对于监督公权力合法、合理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其次,人民法院判“没收沈某个人全部财产,违法所得依法追缴发还被害单位,不足部分责令退赔”是对被害单位的救济,体现了监督的救济功能,使国家公职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并造成的消极后果得到补救,使受害方的合法权益得以恢复。

2.民主党派监督有何特征?

(1)民主党派监督在主体上具有特定性。在中国大陆,民主党派指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 外的八个政党,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只有民主党派作为监督主体实施的监督才是民主党派监督。

(2)民主党派监督是非权力监督,这种监督对被监督主体没有法律约束力,是一种协商式、建议式的监督,而不是强制式的权力监督,但民主党派的监督在实践中仍具有相当大的政治约束力。

(3)民主党派监督是在我国特定的政治制度之下多党合作的体现。民主党派监督的目的 是为了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和巩固执政党的地位,改进政府的工作,完善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4)民主党派监督是集体的理性监督。这一特征意味着,民主党派监督不是个人的感性行 为,而是集体的理性行为,是各民主党派以参政党的名义实施的监督。这种监督不直接诉诸于社会,不直接公诸于群众,而是首先在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进行内部的协商,直接与党政领导部门进行接触。

(5)民主党派监督是一种高层次、高质量的监督。相对于其他监督而言,民主党派监督具 有鲜明的代表性和组织性,具备政治联盟、合作议事、共同协商的特点,在监督中着眼于重大事项,着眼于大政方针和法律的贯彻实施,着眼于深层次问题。

3.什么是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原则是什么?

行政复议是行政复议机关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行政行为,是行政监督的法定途径之一。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的原则为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有错必纠。合法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对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

公正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复议活动中应保持对双方当事人的不偏不倚,并以事实为根据,准确地适用法律;

公开是指行政复议应充分体现行政司法特色,向复议双方当事人和社会舆论开放;及时是指行政复议应在法定时限内进行,不得拖延耽搁;

便民是指行政复议应尽量采取方便申请人的方式方法,以确保申请人能有效行使各项权利;有错必纠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对于违法或不当具体行政行为必须依法予以撤销或变更。

4.试述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特征。

(1)民主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与组成机制,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反映了我国 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本质属性。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实施的监督,也具有民 主

性的特征。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民主性不仅体现在监督主体本身的构成之上,还体现在其 运行机制上。民主性是人民代表大会监督首要的特性。

(2)根本性与全局性。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需要从全局的眼光人手,解决根本性的、全局化 性的问题。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也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抓住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抓住和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监督。

(3)权威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所实施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因而具有权威性。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尽管也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但这种法律效力来自法律的授权,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因而是第二层面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比其它国家机关的监督更具权威性。

(4)公开性。公开性是指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应该是公开的、透明的,除了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之外,人民代表大会应向社会公布与监督有关的所有信息,而不能隐瞒相关的监督信息。只有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情况,才能确保人民对权力机关的控制,确保国家权力机关按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监督权。

(5)多样性。多样性指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根据监督对象、监督内容和监督目的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监督。与其他机关特别是司法机关的监督相比,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在方式上更具多样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以取得最佳的监督效果。

第四篇:监督学(范文模版)

监督学作业1

题目:香港廉政公署的成功经验有何借鉴意义?

形式:小组讨论。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的讨论提纲2.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答:以下为小组讨论记录:

老师:我们来讨论一下香港廉政公署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的意义

同学1:廉政公署的建立。香港曾被英国占领一百多年,在其发展的初期与中期,腐败曾经盛行一时,贪污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早在1897年,香港已有法例明文禁止贪污贿赂,1973年10月港督麦里浩宣布建立一个独立的、不隶属于任何政府机关的、专门从事肃贪倡廉工作的机构取代反贪部。1974年,港英当局颁布了《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条例》(简称《廉署条例》),随后于2月15日正式成立了廉政公署。

同学2:廉政公署不隶属于任何政府机关,起初直接隶属于总督,现直接隶属于特区行政长官。廉政专员起初由总督委任,现由特区行政长官委任,向特区行政长官负责。廉政公署实行四级编制,在廉政专员之下,设立行政总部和执行处、防止贪污处、社区关系处等三个处级业务部门。

同学3:廉政公署重视对职员进行专业培训,除在本港培训外,还有每年与海外同类机构互派人员交流的计划。廉政公署实行高薪制,其工作人员的薪酬高于政府部门同级公务员。廉政公署的经费由政府在每年的预算案中单独列支。

同学5:廉政公署拥有广泛的调查、逮捕、搜查、检取权。当发现有人涉嫌违法时,廉政专员可书面授权调查人员进行调查。

同学4:廉政公署在无人举报的情况下,如果认为任何政府官员有贪污或其他违法行为,也可进行调查。

同学2:廉政公署有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举报中心24小时接受市民的举报,执行处接到举报后,将资料分类并立即立案调查,如果要终止某项调查,必须经有关的委员会批准,对于调查结果,要整理成书面报告呈交有关部门,在可能时还要向举报人通报。廉政公署还有一套有效的保密措施。

同学1:廉署作为独立的反腐机构,并获得政府高层一如既往的坚定支持,是廉署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证。《解密香港廉政公署》一书的作者、凤凰卫视言论部副总监何亮亮的《暸望东方周刊》表示,廉政公署在香港成为一种制度、一种体制,受世界关注,关键在于它的独立性。在香港,廉署是完全独立的,它直属于行政长官,不从属于政府,其成员的待遇比照政府官员,不受政府其他部门的牵制与干扰,可以不受干扰的独立办案,能够充分行使其反贪工作的权力,而廉署人员也不会有后顾之忧。”

同学3:反腐肃贪坚决彻底,发动全民反腐是廉政公署克以制胜的法宝。在廉署里有两句话:一句是:“贪一块钱也不行”。大贪小贪都是贪,本质上都与廉洁相对立,对“小贪”也严加整肃,防止小贪发展为大贪。强调“贪一块钱也不行”,不仅显示着反腐肃贪的决心,起着敲山震虎的作用,而且提醒所有人们要防芽遏萌,杜微防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另一句是:“零度容忍”。就是说,对贪污恶行不能有丝毫的姑息容忍,要让贪污腐败陷入千夫所指的局面。在香港,许多腐败案件都由市民及时检举揭发而暴露。据统计,在初期举报人中,匿名占60-70%,如今,具实名举报的人已达75%而且都自愿配合调查。同时,廉署还利用不同的宣传方法传播肃贪倡廉的信息,使市民认识到贪污的危害,引发他们对肃贪倡廉的兴趣,进行全民反腐。

同学5:廉署反腐败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确保反腐败成功,必须要精兵简政,兵贵精不贵多,要保证每个部门都各司其职,不会互相扯皮,发挥出其最大效能。同时廉署选择职员的要求非常严格,只有那些最合格的人才被征募到该机构。一旦被雇佣,他们就必须遵守严格的纪律规范,并接受内部监督小组的反腐败检查,职员的薪金高于其他部门同级公务人。“集合各部门的反腐力量”人大代表孙桂华说。中央既下决心反腐败,就必须有刮骨疗毒、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原有反腐部门有卓越才能的人可以充实到国家预防腐败局,但绝不应该是“集合各部门的反腐力量”,国家预防腐败局这个新兴部门必须要新鲜血液,必须起用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人士,绝不能染上官僚的腐朽之气,这是决定这个未来部门是否有效的关键。

同学4:加大对反腐部门的制约,是确保将来国家预防腐败局有序运行的重要条件。权力需要监督与制约。廉政公署大权独揽,如果没有受到很好的制约,也难以保证独善其身。为防止其成为“第二警察部队”,香港设计了几十种重要的监督方式,并成立投诉机构,处理市民投诉廉署滥用职权有关事宜。成立后的国家预防腐败局,其权力必须要得到监督,特别是对权力运行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要增强透明度,加强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制度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权力不会滥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个反面例子就是明代的东厂西厂,原本是监督监察机构,但由于其权力无限膨胀,缺乏制约,逐渐演变成为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把持朝政,其首脑人物称“立皇帝”,满朝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其本身也成为最大的腐败机构。

个人讨论的提纲:

香港廉政公署的成功经验借鉴意义:

1、廉政公署的建立

2、全民反腐的开展

3、精简机构,各司其职

4、加大对反腐部门的制约

监督学作业2

关于党内监督的调查报告

党内监督是指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员之间、组织之间,党员与组织之间按照党章党纪的有关规定,从思想、纪律等方面,对党组织和党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规党纪情况的监督和督促。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搞好党内监督,才能保证党内民主,从而不断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党内监督严格地说来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过程,是在党内组织内部范围内,依靠党自身的力量实行的自我约束和完善,强调的是通过党自身的力量解决自身的问题。党内监督就其政治含义而言,它是一种预防的机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加强党内监督是反腐倡廉的关键环节。我们党是执政党,执政党的党内监督,关系到执政权力的正确行使,人民的根本和人心向背,党的阶段基础和群众基础的不断巩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很重要的是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集力和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几年虽然党内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在党内监督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一些领导缺乏党内平等的民主意识,自持位高权重,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只许自己监督别人,不许别人监督自己。而腐败现象又恰恰发生在这些领导干部的身上。

二是监督不了。一些领导干部往往是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集一身,“党的领导”变成“个人领导”,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三是无力监督。现行的纪检监察机关是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作为上级监督下级容易,而下级监督上级就很难。就出现人们常说的上级监督下级太远,下级监督上级太难,同级监督太软,法纪监督太晚,舆论监督太泛的现象。极易造成失监、失察、失真的现象,甚至出现所谓的监督“真空区域”。

四是监督渠道不畅。如在一些部门办事公开透明度不高,权力运作、重大事项决策、干部选拔等工作公开性不强,公开范围不广泛,干部群众获取信息还存在不对称问题,致使在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方面受到限制。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党内监督意识,努力营造主动监督、乐于监督、支持保护监督的浓厚氛围。

二是突出监督重点,强化监督的综合效果。要突出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队伍负责人是党内监督的重点,要通过合理的分权,强化内部制约,变“集权”为民主决策,杜绝少数大包大揽,个人说了算现象。同时要强化对腐败多发部位、环节和重点领域的监督,积极探索、寻求规律,完善制度,防止因垄断等而引发权力滥用问题。要在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中实施监督,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是要完善监督体制,提高监督的内在权威。首先积极报开展巡视工作,实现巡视监督与信访监督的相互结合,巡视情况与干部考察的相互勾通,巡视成果与廉政档案的综合利用,推进巡视工作的规范化。其次要积极探索建立以上级纪委监察机关领导为主,同级党委领导为辅的体制,保证纪检监察机关相对独立地实施监督检查权。同时要进一步扩大纪检监察机关的职权范围,改变纪委对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违纪只有初核权、没有立案权的现状,真正赋予纪检监察机关对违纪案件独立的立案权,检查权和处分权,不断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权威性、独立性。监督学作业3

把群众监督当作联系群众的桥梁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强化群众监督,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惩防腐败中的重要体现。自2002年5月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成立以来,按照市纪委、监察局、市人民政府纠风办等部门的有关要求,市、区两级行政执法局相继建立了向社会公布开通群众投诉举报热线、设立中队执法政务公开栏、聘请由各界群众代表组成的行风监督评议员等一系列群众监督制度。两年多来,在这些群众监督举措的保障下,广大行政执法干部不断开拓前进,积极改进自身不足,克服困难,勇于奉献,为维护城市良好地生产、生活秩序做出了贡献。但是,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如何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把群众监督由被动接受向主动需要转变,由单向监督向双向互动转变,使群众监督真正

成为推动广大行政执法干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勇于执法的动力,成为广大行政执法干部展现政府形象的窗口,成为行政执法局深入宣传城市管理法规的渠道,成为代表政府密切联系群众,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更好地为市民服务的通途„„这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实践、思考。

一、让群众监督成为提高行政执法队伍自身“拒腐免疫力”的内在需要。

加强群众监督既是党对政府职能部门廉洁、勤政的外在要求,也是我们提高自身“拒腐免疫力”的内在需要。市行政执法队伍建立两年多来,通过群众监督的各种渠道,我们不断发现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市、区两级行政执法局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其中已经构成违纪、违规事实的执法干部进行了及时、有效地处理,对广大执法干部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并促使我们及时从中反思,建立健全各项廉政、勤政制度,加强队伍思想道德和职业教育,从而提高了自身“拒腐免疫力”。试想,如果没有群众监督的渠道,我们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更谈不上及时纠正和改进了。问题积少成多,性质积轻成重,其结果必将是严重的。因此,我们要自觉地把群众监督视为提高自身“拒腐免疫力”的内在需要,需做是广大人发群众对行政执法干部最深切的爱护,真心实意地切实加强群众监督,使群众监督成为促进行政执法队伍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

二、把群众监督变为深入宣传城市管理法规的重要渠道。

群众监督的各种渠道既是群众反映问题、提出意见的渠道,也应当成为行政执法部门对各族群众宣传城市管理各项法规的生动课堂。我们在接受群众监督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及时向群众宣传其所反映问题、意见中涉及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职责、法规、程序等相关内容,变单向监督为双向互动,消除误解,转化矛盾,让群众更多地了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这一新生事物,以点带面地宣传、教育群众自觉维护城市管理的各项法规,从而提高市民群众城管法规意识,更加理解、支持执法干部依法行政。

三、使群众监督成为密切行政执法干部与市民群众联系沟通感情、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桥梁。

群众监督的各种渠道是执法干部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途径。城管执法部门接受群众监督的时刻也是与市民群众沟通感情的重要时刻。在接受群众监督时,每一位执法干部的言行举动都是执法形象的体现,它直接影响着市民群众对城管执法干部队伍的思想感情。执法干部的热情服务、文明执法带来的不仅仅是群众的交口称赞,还有他们衷心的认可和内心的敬意,这种认可和敬意的积累会不断地转化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深深理解与热情支持,它不仅密切了执法干部与市民群众之间的雨水关系,也奠定了支持维护城市管理的坚实群众基础,从而为行政执法工作创设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群众监督是座促进高效完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金桥”。我们应更充分地发掘和利用这座“金桥”,不断带动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监督学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监督: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的活动所进行的监察、督查活动以及对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的纠正活动。

2.人民主权理论:是指国家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认可,人民才是真正的国家统治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者,国家只是人民权利的外在表现形式。

二、填空题

1、监督的内容是(被监督)对象行使公共权力的各项活动。

2、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以(法律)为基础而不是以监督主体的正义感、道德感为基础。

3、无论腐败行为表现为何种形式,其实质都是滥用(公权力)谋求私人利益。

4、(分权制衡)理论所提倡的一些基本原则对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体系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监督的最直接的理论依据之一。

5、(政治原罪)是指在原罪的权利和原罪的人结合之后,人在夺取权力和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会生出种种罪行。

6、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确立,是对君主廉政与勤政的有限度的监察。

7、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亦称国家(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简称人大监督。

8、(绩效)监督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查机关及其组成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业绩、效率、效能情况进行的监督。

9、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容是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10、为了保障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瑞典法律赋予监察专员充分的调查权、(视察权)建议权和起诉权。

三、多项选择题

1.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包括(ABCD)

A对行政机关进行的监督

B对司法机关的监督

C对本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

D对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2、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和《监督法》等法律的规定,质询的程序包括(ACD)

A质询的提起B质询的审核

C质询案的提交D质询案的答复

3、我国的权力监督主要包括:(AC)

A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B人民政协的监督

C司法机关的监督D行政机关的监督

4、民主党派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ABCD)

A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情况

B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度和贯彻执行情况

C中共党委依法执行方面的情况

D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为政清廉方面的情况

5、舆论监督的特征包括(ABCD)

A人民性B公开性C及时性D权威性

四、简答

1、简述国际间反腐合作体系的基本架构与特点

答:

(一)国际反腐败合作组织及相关机构

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2、透明国际

3、国际金融组织的反腐败行动

4、其他地区性组织的反腐败行动

(二)国际反腐败会议

1、国际反贪污大会

2、国际廉政道德会议

3、政府间廉政工作国际会议

2、简述政府财务审计

答:政府财务审计是财务审计的一种,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以及合法合规性所进行的审计。

具体内容包括:建章立制情况;经费预算;财务决算;规范收入;预算外资金管理;财务结算;工资福利;公务费;会议费;基建预决算;业务费;专项拨款;集资捐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经济责任审计;财务公开审计。

3、简述违法行政行为的认定

答:违法行政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不具备合法要件。一般来说,行政行为应具备以下合法要件,否则即视为违法。

1)主体合法2)内容合法3)程序合法

五、论述题

1、什么是党内监督?党内监督有什么特征?

答: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简称为“党内监督“。党内监督指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专门的监督机关和党员,按照宪法、法律和党章及其他党内规章制度的规定,对党组织和其他党员的活动进行的监督。党内监督的特征:

1)广泛性

党内监督的广泛性指党内监督作为一种监督制度,它的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范围广阔,具体体现在监督主体的广泛性;监督对象的广泛性;监督内容的广泛性。

2)有限性

党内监督尽管在主体、对象和内容方面都十分广泛,但这种广泛形式受到必要限制的。党内监督只能在党内进行只能由党内监督主体对党内监督对象进行监督;党内监督在手段上是有限的,任何监督都要采取一定得手段。

3)强制性

监督的目的在于通过监察和督促,使监督对象改变或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其行为符合监督规范的要求。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赋予监督者以一定的强制权,否则监督目的就难以达到。也就是说,任何监督,在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具有一定得强制性的,党内监督也同样如此。

4)目的性

党内监督的目的性指党内监督的确定和实施,都具有特定的目的,这就是: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

5)先进性

党内监督的先进性指的是,党内监督的标准高于一般政党和社会团体对其组织和成员的监督。

2、试述检查机关在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1)纪律检查机关的地位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是对党组织和党员遵守党的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纪党组织和党员执行纪律处分的职能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是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重要机构,向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作。党章有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组成与领导体制的规定表明了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重要地位。《党内监督条例》第8条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中央纪委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党的地方各级纪委和基层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领导下,履行党内监督职责。这一规定确立了党纪律检查委员会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的地位。

2)纪律检查机关的作用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通过行使监督、检查、调查、建议、处分等职权,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和纪律的严肃性,在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 第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党组织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正确运用赋予的权力进行监督,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第二,保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按照党关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要求,监督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党内的政治生活得以正常和健康地开展,通过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促进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

第三,查处违纪案件,维护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依据党章和其他党内法律,查处党员的违纪案件,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廉政建设。第四,保护党员的民主权利不受侵犯。党员在履行党员义务的同时,在党内享有特定的权利,党章对党员的权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党员的权利,任何一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都无权擅自剥夺。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在工作中,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规定,负责保护党员享有的党员权利。

第五篇:监督学整理

监督学

一、名词解释 1.监督: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活动所 进行的监察、督察活动以及对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的纠正活动。2. 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是社会中至高无上的、公认的和法定的权力,它以权力机关为载体,并以其特有的普遍权威性对全社会实施管理或者控制。3.腐败:腐败是一个政治性概念,专指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权力谋取私 人利益的各种行为或者活动。无论腐败行为表现为何种形式,其实质都是滥用公共权力谋求 私人利益,简言之就是以权谋私。4. 监督学:是以对国家公权力的监督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监督学 研究国家公权力监督的基本理论和重要制度,揭示监督工作的一般规律,提供监督的基本方法,其目的是指导监督实践,并在全社会建立起对公权力的监督屏障。5.政治原罪思想:是指在原罪的权力和原罪的人结合之后,人在夺取权力和行使权力的过 程中会生出种种罪行。政治具有原罪性,因而握有权力的人在行使权力时出现滥用权力和贪 赃就不可避免。由于政治原罪的存在,政治领域必须建立一定的制约机制对政治权力的行使 给予必要的监督和约束。6.法治主义监督思想:法治主义监督思想认为,法律至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 律之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而不能享有特权: 通过制定宪法、法 律为权力行使划定明确边界,并保护和扩大个人的自由权利; 防止腐败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而 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约权力的制度形式。法治主义监督思想是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的重 要思想来源,是西方各国监督制度的重要思想基础。7.自由主义监督思想:自由主义监督思想从限制公共权力行使范围的角度,探讨对公共权力 的约束机制,强调公共权力的行使界限。该思想认为,由于权力滥用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不仅 应该强调对公共权力的行使过程、行使结果进行监督与约束,还应该从公共权力的源头防止权力 的滥用,即将公共权力的行使限定在最小的范畴之内,同时还需要其他权力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自由主义监督思想对西方国家的监督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8.议行合一理论:议行合一理论主张立法权、行政权等权力都同属于一个国家最高权力机 关,即同属于由人民直接或者间接选举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 机关都由人民代表机关产生,并对人民代表机关负责,受人民代表机关

监督。国家权力机关 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不是分权关系,而是基于职能不同的分工关系,其他国家机关隶属于国 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不受其他国家机关的制约,只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9. 新滥用权力理论: 新滥用权力理论认为,滥用权力既包括不合法使用权力,也包括不合理使 用权力,虽然二者均侵害了公民权益和公共利益,但前者可以通过合法性审查予以纠正,而后者 通常具有合法的外衣。政府的某些合法行为因不合理、不公平也属于滥用权力,而滥用权力者均 应接受司法审查。新滥用权力理论对各国的权力监督和廉政建设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0. 人民主权理论:人民主权理论从国家起源出发,确定了国家权力的地位,将国家权力置 于人民主权即立法权之下,找到了人民对国家权力监督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人民主权理论中 的全民公决、权力监督、法律至上等内容,都是对权力被滥用的防范和补救措施,是现代民 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和特征。11.分权制衡理论:分权制衡理论认为,一切握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所以立法、行 政、司法等三种权力必须分别交由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机构来行使。防止权力滥用的途径就是 使每个人和每个机构掌握的权力都有一定的界限,使权力的运用到此必须停止。,要防止滥 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12. 监督思想: 监督思想是人们在长期的监督实践中,通过对监督活动的观察和思考而产生 的有关监督的主张与观点。13. 监督理论:监督理论是监督思想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是相关观点与主张经过长期论 证、推理、演绎、归纳后所形成的有关监督活动的基本的、系统化的原理。监督理论可以用 来解释和指导监督实践。14. 一台三院:唐代沿袭隋制在中央设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置御史大夫为台长;御 史中丞为副职。御史台下属有台院、殿院、察院等三院。御史大夫、中丞及三院监察官各有 其职掌,职责分明。宋代大体沿袭了这一制度。15. 都察院:明清两代的中央监察机关。明代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两个系统并立。都察院设 左、右都御史各一人,为都察院长官,其下设监察御史,负责备方面监察事务。清代将六科 给事中隶于都察院,实行单一的监察体系。16. 谏诤:是指对君主言行违失的直言批评,规劝其改正错误,是对皇帝廉政与勤政的有限 度的监察。谏诤制度是监督君主决策缺失的重要机制,是中国古代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17.香港廉政公署: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于 1974 年,是世界著名的监察机构,在反腐肃贪方 面成

效显著。廉政公署的长官为廉政专员,下设执行处、防止贪污处、社区关系处等业务部 门。分别负责接受举报,调查核实有关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的指控; 审查政府部门和公共机 构的制度和工作程序,提出建议,以纠正可能出现贪污的工作方式; 社区关系处负责向市民 宣传贪污的危害,以取得市民对反贪工作的支持与合作。18. 人大监督:亦称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法定 的权限和程序,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和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工作,以及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情况,所采取 的了解、审议、督促和处置的行为。19. 人大工作监督: 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 机关的日常工作进行的监督,以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同级常务委员会、上级人民代表大会 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进行的监督。20. 质询: 是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本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及其组成人员提出 的具有法律强制性的质问,有关机关和人员必须对此作出回答。质询一般是针对政府机关及 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失误,或实施了重大违法行为而实施的一种监督手段。与询 问相比,质询更加正式,更具强制性,程序上也更严格。21. 人大执法检查: 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促进法律的 贯彻执行,对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议、决定贯彻实施的情况进行的检查监督活动。22. 人大特定问题调查: 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查证某个重大问题而依照法定程 序成立专门的调查委员会开展调查. 并作调查报告。特定问题调查是人民代表大会实施监督 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法定的调查方式,它一般针对重大决策失误、司法腐败和在社会上产 生了重大影响的其他事件进行。23.党内监督:指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专门的监督机关和党员,按照宪法、法律和党章 及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进行的监督。

24.党员监督:党员监督指广大党员作为监督主体对各级党的组织和其他党员进行的监督。党员监督的内容是监督对象的行为是否符合党章和党的其他规章制度的要求。党员的监督是 党内监督最基本的形式,是党内监督的基础,党员监督的依据是党章和党的其他规章制度。25. 侦查监督: 侦查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处理刑事案件一切活动的监督
,既包括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方面是否正确实行的监督,也包括对侦 查机关、侦查部门在进行侦查活动中有无违法行为实行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立案监督、审查 监督(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和侦查活动监督。26. 审查批准逮捕: 简称审查批捕或审查逮捕,指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等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决定 的一种诉讼活动。审查批准逮捕是人民检察院的一项重要的法律监督职权,也是人民检察院 开展侦查监督的有效途径之一。27. 刑事审判监督: 是 指 人 民 检 察 院 对 人 民 法 院 的 整 个 刑 事 审 判 工 作 实 行 的 监 督,既 包 括 对 人 民 法 院 在 进 行 刑 事 审判 活 动 中 有无 违 法 行 为实 行 的 监 督,又 包 括 对人民 法 院 所 作 的 刑事 判 决、裁定 在 认 定 事 实、适 用 法 律 上 是 否 正 确 实 行 的 监 督。前 者 主 要 是 刑 事 审 判 活 动 监 督,后 者 主 要 是 刑 事 抗 诉。28. 刑事抗诉: 指人民检察院依法通过诉讼程序要求人民法院对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和裁定 予以重新审理的一种法律监督活动。刑事抗诉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国家审判机关的审判活 动实行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29. 行政审判监督: 指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程序中通过行使行政审判权,对行政机关是否依 法行使职权进行的监督。30. 二审监督制度:指第一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根据上诉、抗诉,对第一审法院作出的尚未 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第二次审理的法律监督制度。31. 再审程序:再审程序又称为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 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起并由人民法院对案 件重新审判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32.行政赔偿制度: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 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责任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的法律制度。33. 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系统内外监督主体依 法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所作的监察或者督察。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 组织内部各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所作的监察或者督察。34.层级监督:层级监督是基于行政系统上下级隶属关系而实行的自上而下的监督,这是行政 监督中最经常、最主要、最有力的监督形式。35. 行政监察: 行政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

机关、政府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 他人员实施的行政监督活动,其目的是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 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36. 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 门的财政收支情况以及国有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的财务收支情况所进行的一种专门 稽查、审核活动,目的是严肃财经纪律,预防和纠正违法犯罪。37. 行政复议管辖: 指行政复议机关在受理行政复议申请方面的职责权限范围。对于行政复 议机关来说,行政复议管辖是确定哪些复议申请由哪级、哪个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和审理; 对 于行政相对人来说,行政复议管辖是确定如果不服原具体行政行为应该向哪级、哪个行政复 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38. 行政复议范围: 行政复议范围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不 服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行政复议范围既决定行政复议机关对哪些行政 争议拥有管辖权,同时也决定行政相对人对哪些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提出行政复议。39. 行政效能监察: 是指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政府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 人员履行职责的行为和行为产生的效率、效果、效益等情况进行监督和惩戒的一种职能活动。40.人民政协监督:指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通过建议和批评的方式,对 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的 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是民主监督而非权力监督,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能对监督对象形成强制,但人民政协的监督对国家机关和执政党的决策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41. 民主党派监督: 民主党派监督指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与党员、对国家机关 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宪法和法律的情况、制定和贯彻执政党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情况以及履 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的监督。民主党派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 政党制度的具体体现。4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43. 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以批评、建 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通过这种监督,增加行政决 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遏制行政权力行使过程

下载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监督学

    简述 简述党内监督的主要制度: 1,积极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 2,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 3,述职述廉制度 4,民主生活会制度 5,信访处理制度 6巡视制度监督制度 7,谈话和诫勉制度 8,舆论......

    监督学

    《监督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监督学作业1 时间:学习教材第一至第三章之后。 题目:勤政监督与廉政监督有什麽不同?应怎样完善我国的勤政监督? 形式:小组讨论(写出讨论提纲) 例......

    监督学试题范文

    试卷代号:252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监督学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公民监督的特征包括()。 A.广泛性B.基础性 C.直接......

    监督学考试

    名词解释 用权力,虽然二者均侵害了公民权益和公共利9.党组织监督是党组织作为监督主体对本组织 1. 都察院:明清两代的中央监察机关。明代都益,但前者可以通过合法性审查予以纠......

    监督学多选

    多选题: D 1.对于腐败根源的探寻,目前比较流行的理论包括(ACD) A.寻租理论 B竞争理论 C.成本—收益理论D.委托—代理理论 2.邓小平关于权力监督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CD)A.党的......

    监督学填空

    填空题: B 1.罢免是人民代表大会实施的一种严厉的监督方式,也是保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忠于职守,防止(滥用职权)和滋生官僚主义的一种有效方式。 C 1.从20世纪60年代起,(瑞典)的议会......

    监督学复习题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 共10 分) 1. 党组织监督的特征是(ABCD A. 层级性与系统性B. 单向性与相互性C. 强制性与有效性D. 全面性与广泛性)。 2. 党内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

    监督学答案

    1、个人讨论提纲 腐败问题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全球性特点,在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的同时,国际社会对教育和预防工作给予了广泛重视。不少国家、地区设有“警戒委员会”等专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