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反思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反思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中学 罗世金
【中图分类号】G132.60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05-0
1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一年多来,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就目前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而多年的地理学科的教学使我也体会到,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教学反思 www.xiexiebang.com)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 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人,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此外,学习中也需要地图。大家都知道,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如历史就离不开地图和地理知识,语文、体育、美术、外语、数学等课都要有地图知识,才能学好,事实上所有的学科都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开。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离不开地图这个必备的工具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
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位好的地理教师,也就是说,不懂地理的教师。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所以,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的教学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第二篇: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新世纪之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强调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重视在实践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自己动手实践、校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例如,在〈〈地图〉〉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绘制校园平面示意图,让学生将实物转化成符号。从中得知,什么是比例尺,地图上有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同时掌握绘制地理草图的技能,也能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了亲切感,有助于形成生活中主动观注和使用地图的习惯。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记录地理现象。如,让学生记录正午太阳照射的物体的影子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通过记录水表每天家庭用水量,让学生既会读出水表的读数又能使学生尽量想出节水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这样在各种活动中,师生有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改变了师生的关系。
二、重视从生活实际中学习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已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应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到“中国的气候特征”,“季风”这个概念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蓟县冬、夏季的风向情况,我问:“我们这个地区冬季吹什么风?”学生回答:“西北风。”我接着问:“我们这个地区夏季吹什么风?”学生回答:“东南风。”接着,我补充讲解:像我们这个地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就是季风。同样,在讲授“我国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冬季由于气候干燥,我们的手、嘴唇等特别容易裂口子”。在讲授交通运输中“枢纽”这个概念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蓟县汽车站的情况。此汽车站联系着我们蓟县与天津市、北京市和河北省的公路运输。我们蓟县的汽车站就可以称上是蓟县公路运输的一个“枢纽”。这样通过举例说明,学生就可以把这些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重点及关键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注重在探索中学习
20世纪50年代,从提高教育质量,改进科学教育入手,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所谓科学知识,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 “思维过程是可教的,且思维过程的学习比结果的学习更为重要。”他提倡的就是培养探究性思维学习方法。新课标同样提倡教师要使用探究式教学。教师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动脑筋、敢质疑、亲自动手、大胆探究,充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为了培养和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新课标的要求。例如:在学习《地球仪》这一节时,先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制地球仪,说出—地轴、两极、赤道等概念。从而使学生既明白了这些地理名词,又使学生有了一个地球这个球体的空间概念。然后,在讲经纬网时,教师提出问题:一艘海上遇难船只如何向别人报告自己所在的位置?并在自制的地球仪上标出假想遇难船只的位置,让学生边观察边议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如何在地球表面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问题。然后叫几名学生报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又问学生当你去电影院看电影怎样找座位。教师由此引出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的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再自制的地球仪上标出南、北纬23.5°,南、北纬66.5°,0°经线,180°经线并在此地球仪上画出北京的位置。从而明白遇难船只怎样让别人知道其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了。又如讲“地方时”时,提问“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央电视台播放刘翔的110米栏的决赛,是在凌晨1点多钟,难道刘翔是在半夜进行比赛吗?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即带着问题去学,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时时处处有地理知识。再比如讲“水资源”一节时提问“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讨论学习,有关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及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的特点。从而明白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
四、注重合作学习
新的地理学习方式提倡除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外还有合作学习,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利于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更具生动,富有亲切感。例如:在学习《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这一节时,首先让学生记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歌诀。然后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游戏学习,教师把已准备好的具有国家名字的卡片发给学生,然后教师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找到与卡片上的国家吻合的顺序站好,看哪一组用的时间最短。又如在学习〈〈收听天气预报〉〉这一节时,天气符号不好记忆。讲完后给学生十分钟记忆,然后按学习小组让学生做为天气预报播音员。把课本上的天气预报图从头到尾每个小组播报一遍,看哪一个组声音洪亮、准确、流畅。如有播报不准确的,有停顿的就坐下,后面的同组同学继续播报。最后看那一组报的最好,用的人数最少。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兴趣。再比如学习〈〈设计旅游方案〉〉这节时,让学习小组自己设计旅游方案,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优势,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来完成本组共同的学习任务。这样不但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拓展完善,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五、重视地图的运用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图象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如何利用地图对学生进行图象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师面临的新任务。首先,应该运用书中插图,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比如,在讲比例尺时,书中给出的三幅比例尺大小不同的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得出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要注意运用插图。其次,还要积极运用板图,它既简便实用,灵活性大;又可化繁为简,突出重点;还能动态显示,形象具体。比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这一节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轮廓图,让学生说出主要走向的山脉后。教师在黑板轮廓图上画出这些山脉的简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地图填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的丘陵的名称,并且填完每种地形区后让学生讨论说出它们的区别。这样师生共同完成,边讲边画。既简单、容易、效果好,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再比如,在讲,〈〈水资源〉〉这一节时,将水资源的形成过程中,边讲边画,把死图变活,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的统一协调,在观察中获取知识。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课程改革要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验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第三篇: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无法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将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强行灌输给学生,并未切实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可以发现很多教师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学生的能力并未达到标准,这主要在于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忽视了知识的实践,忽视了语文独有的人文性特征,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并非有意义,而这也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探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价值所在。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变化
教学理念发生了改变,课程标准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切实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展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呈现出了极大的不同,当前的教学要从生活角度、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出发,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以及知识面,将教学范围拓展到课外,并充分利用新型教学辅助工具,从多角度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在实践中应用语文知识,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学角色发生了改变新课标背景下,我国教育要求教师自觉调整自身角色,与学生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一直以来,教师都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从而在课堂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掌控课堂节奏、掌握知识结构架构、掌控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
有着一定的距离,日常沟通较少,学生不敢与教师交流,教师也无法掌握学生情况,久而久之,导致师生之间越来越生疏。
(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新课标背景下,其教学重点不再单纯局限在课堂教学上,提升学生成绩上,而是通过积极、主动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学习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与学习需求,与学生构建健康、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始终为学生提供其需要的教学服务,从而有针对性的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三)教学内容发生了改变我们看到传统的语文教学将知识局限在课堂上,忽视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而长期的理论与思维脱节,不便于学生完整的认知语文学科,逐渐将思想与思维框定在课本上,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与素养,要求语文教学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对语文学科形成系统的认识,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的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四)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学生是教育活动服务的对象,但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每个服务对象的情况,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进步状态,这就需要语文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模式,要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与耐心,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的制定,都需要从整体学生着手,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并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纠正学生的错误与不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语文学习水平以及综合能力水平。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学理念改革,精准定位课堂角色为了切实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应从思想意识层面展开语文课堂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教师与学生作为参与活动的两大主体,其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思维,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并不能一人统治课堂,其需要以学生为导向,了解学生的需求,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素质发展融合在一起;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要行为主体,其直观的展现着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应是其发挥作用与价值的主场,配合教师的教学思路循序渐进的探究知识,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与学习机会,解决自己认知层面的困难。因此,基于新的理念,教师以优美、丰富的语言描述了春的景象,将学生带入到美好的春的画卷中,与学生共同开启关于朱自清《春》的学习;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与学习小组共同探究问题,最终找到了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干预明显减少,教师始终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及时为其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内容,并鼓励其自主解决问题。
(二)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聆听教师的讲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少,从而无法及时向教师反馈信息,很多学生表示在学习过程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敢打断教师的讲解,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并未真正掌握学习知识。因此,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其学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提出科学的引导。教学模式改革意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实践机会、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能力、发展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例如,在《观沧海》的教学中,由于古诗的年代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在课堂教学前,笔者通过微课的方式,将关于曹操生平以及所处历史阶段的信息进行了介绍,视频为动画形式,人物圆润、可爱,长达
8分钟的视频很多学生反复观看了两遍,视频的末尾对学生提出了要求,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对曹操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如其家庭、成就等,带着这些信息去读诗,并试着翻译。第二天正式上课前,发现很多学生都雀雀欲试想要分享关于读诗的感悟,与同学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后,向同学提出问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如小组合作、独立探究等,最终汇总答案,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课堂的开放性大大提升,有些喜欢历史的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网络上找到了更多史实资料,通过资料的分析,深刻体会古诗的情感与内涵;同时,学生掌握着自主学习的权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再受教师的控制,以此转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产生强烈的语文兴趣,而这就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与契机,可以产生持续性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三)教学方法改革,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传统课堂之所以沉闷、缺乏生机主要在于学生的思想与思路始终受教师的控制,而语文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改革后,学生掌握了学习自主权,会根据其学习需要进行判断与分析,因此,教师也要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以切实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手段,创造灵活、多变、健康、和谐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愉悦与满足。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主动沟通,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即使学生出现了常识性的错误,教师也不应严厉的指责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改正与自我批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同时,教学过程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可以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不再拘泥于身份的界限,这样可以更充分的展现学生个性,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情况,以便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学生潜能开发策略,让学生真正在快乐中发展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理念、教学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对传统教学情况相比有了本质上的突破,破除了其中诸多落后、陈旧的方法体系,使语文教学的科学性、综合性显著提升,在未来的发展中,初中语文教学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落实不断调整,完成与系统的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不可逆转的趋势下,文章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三个角度,探究了改革的具体实践情况,希望可以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第四篇: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反思 (5000字)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反思 新课标为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明确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但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使我们感到新课标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因为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曲折难免。要完成新课改的使命,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教育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且还必须在教学后用新理念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意境不断升华。
近几年我执教初中地理,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学生不够明白的思想,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我把它写出来,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地理新课程教学的主题,只有提高他们的兴趣,让地理课堂成为他们的乐园,让他们每天盼望着上地理课,这样才会有惊人的效果。例如初一地理第一章上来就讲地球和地图部分,对于刚上初中的小学生而言确实有一点难,而且一旦学不会就会彻底磨灭了他们学习
地理的兴趣,所以应该调足他们的胃口,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得他们对接下来的知识产生热切的期盼。在第一节了解地球部分如果像下面这样导入,学生就会充满探索的欲望:“古往今来曰宇,天地四方曰宙。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带着太阳女神的问候和祝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印入船长阿姆斯特朗上校眼帘的地球是一轮蓝色的圆圆的星球。人类是怎样逐步地认识到地球的形状的呢?”另外许多学生都想了解一些有关恒星、行星、流星、彗星、外星人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师授课后稍微多加介绍一些,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接下来的经纬线及经纬网确定位置一节,我只要用一个小故事导出即可:“1999年11月24日,从烟台开往大连的客滚船“大舜号”在烟台附近失事,船上304名乘客,282人遇难。这场悲剧震惊了世界,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海难,烟台海上安全监督局接到求助信号后,立即组织援救,大海茫茫,我们如何确定救援目标呢,这就需要经纬网定位。”这样就使得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怎样用经纬网定位,而要想学会定位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经纬线,如此一般就使这一节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注意力,从而更好的学会这一部分知识。
在关于天气与气候的教学中,我在实践中使用了好几次新方法,最初我认为天气预报符号很简单就先让学生背天气符号,再让他们读
天气预报图;第二次是让学生看书后自己画天气符号;第三次是我指导学生边讲含义边画天气符号,赋予简单的符号以生动的内涵然,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天气符号发挥想象力,思考为什么用这种特定符号来表示某种特定天气?同学们大胆想象,议论纷纷,各抒己见。通过这一想象活动,一方面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然后再让学生以天气播报员的身份进行播报天气,开展选秀天气播报员的活动。前后对比发现,第三次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最高,而且掌握得又牢固又灵活。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刚刚将天气符号简笔画画完,便纷纷举起手要求进行天气预报表演,学习的兴致非常高昂。在这项知识的学习上,学生似乎没有优劣之分。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它正是我们反思和感悟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我感到我们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产生来自明确具体的目标和浓厚的兴趣。而兴趣的产生来自知识内容和教师教学的直观、形象、生动以及学生已有知识本身的实用性。天气预报人人关注,这是学习的动力,不必再说。我们仅从学习积极性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什么对画天气符号简笔画那么投入。我想一是关注,但更多的是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这几项加起来就折射出老师教学的形象、直观、生动,教学方法的切实和灵活,因此学习效率也就非常好。
教学的细小环节注意不好会引起学生,特别是学的不是很好的学生思维中断和对新知识的疑惑不解,从而失去信心,放弃学习。在 教学气温年变化曲线时,要求学生分析某地气温年变化特点。课后一部分学生反映不太清楚如何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的年变化特点,而我觉得这部分知识并不难,学生为什么会不理解呢?耐心寻问才知道,学生不清楚“高温、温和、低温、寒冷”等在描述时有什么标准,回顾教学过程才发现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忽略了细小环节,于是给学生界定了有关与“高温、低温、寒冷”等评价词相对应的月均温标准,学生的疑惑顿消。同样还有看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时,世界不同气候区的降水季节变化分为常年多雨、常年少雨、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常年湿润这几种情况,一部分学生仍然是不明白界定的标准而犯疑惑,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指图大致的讲解,模糊的以为清楚答应自己的那部分学生清楚,就等于全体学生都理解啦,这恰恰是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环节。我们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那一少部分聪明的学生,和老师互动得最好,而恰恰是他们的一应一答和齐呼齐应使我们疏忽了认知水平较底的学生,在教学中一个高明的教师高就高在能把教学的细小环节把握好,即做到细微之处。这里的细小环节指的是知识的细小环节、学生认知的细小环节、教师注意不到的细小环节。把握好细小环节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引导认知水平较底的学生树立学习自信的需要。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这几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
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更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改革
七河中学:金贤华
内容摘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着教育的发展。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创设教学情境,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是学生轻松快捷地收获知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情境、方法、能力。
正文: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技术的升华,具有科学性。教学的对象是懵懂的学生,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自主和积极意识出发,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这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我在长期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深刻的认识到,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地理高效课堂。积累了点滴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郭沫若语)兴趣是学的挚友,兴趣是学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任何事情不能成功。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构建高效课堂。根据高效课堂,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方法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因教材内容而选择,因课堂需要而运用。
(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就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在教学《亚洲的地形》时,播放韦唯的《亚洲的雄风》这首歌曲。让学生说说“山是高昂的头„.奔腾热血流„.”是什么意思?由歌声进入新课。再如:在教学《俄罗斯》时,播放音像俄罗斯舞蹈《芭蕾舞》,让学生欣赏、感受俄罗斯音乐、舞蹈的美妙,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中了解俄罗斯。
(2)课堂中间。在授课中,因时间过长,学生大脑容易疲劳,这时插入一个小插曲,来激发学生大脑兴奋。如:播放一段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或欣赏一段音乐,两三分钟就可以消除疲劳,产生兴奋。
(3)新课结束。虽然本节课就要结束,但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课外获取更多的知识,就更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的获取知识。如:在教学《西双版纳》结束时,我说:“同学们:回去和你们家里商量一下,暑假时,我们一同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体验那里的热带风光”。这样,让学生回味,让学生向往„..2.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学科不同,教法、学法也就不一样。地理这门学科,内容及其丰富,领域极为广阔。要全面掌握地理要素,地理现象,那是不可能的。争对地理学科特点,学生必须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1)读图法。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书。学生必须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学会看地图,并且会看多种地图(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城市分布图、等值线图等)。
(2)分析法。地理现象纷繁复杂,要了解各种地理现象形成和结果。就要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如:“分析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就根据材料“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图”来分析。其分析方法是:“一看气温,二看降水,三看气温和降水的配合”。只掌握此方法,不必记某地的气候特征。
(3)归纳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大洲,所涉及内容很多,零散纷杂,要学会梳理、归纳,抓主弃次。归纳方法多样(图、表)。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选择归纳方法。如:在教学《俄罗斯》时,用数字归纳法:“四(6)五(2)”。即:四大地形区、四大河流、四大矿产基地、四大工业区、四大工业部门、四大城市,五大运输方式、五海通航。
(4)记忆法。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兴趣、读练、分散、联想、特点、分类、理解、对比、视图等)。因人而宜,选择不同的记忆方法。争对地理学科特点,要掌握基本的记忆方法。
A.视图法。看到一幅地图,就想到地图上有很多地理事物及其分布,或者把很多道理事物联想到一幅地图上进行记忆。视图记忆是语言文字记忆的100倍,效果极好。
B.理解法。地理事物之繁多,地理现象产生原因也截然不同,不可能都一一记在大脑,只要理解就行了。如:在教学《亚马逊热带雨林》时,“该地热带雨林会带来多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只需要学生理解什么是经济效益,什么是环境效益就可以了。
C.对比法。有的地理事物,相近或相似。学生容易混淆,张冠李戴。这就需要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记忆。找出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以区别。如:“中南半岛的地形和西伯利亚的地形”相似,都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河流的流向不同,地形也不一样。再如:“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相似,都是“终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但它们是有区别的: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多;热带草原气候降雨少。这样对比记忆,就不会发生混淆。.培养学习能力。
各种能力的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反复训练。能力的升华就是技能。地理这门学科要想学好,必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
(1)读图能力。要学会读图,就要掌握图的要素,了解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要会读形形色色的地图(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各种经纬网地图„.)和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图„„.)。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础。要学好地理,就必须具备读图的能力。读图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多看地图,地图就是地理教科书。
(2)理解能力。地理事物之繁多,地理现象之复杂,并且大多相似或相近,要区别,要甄别,不是靠记忆,而是靠理解。理解能力的培养,就是用选择题、判断题来反复训练。
(3)分析能力。地理现象虽然千差万别,但都大同小异,凭记忆是不能掌握的。如:每个国家乃至一个国家的各个地区地形特征是不同的。没有必要去死记,只要掌握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该地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哪里高,哪里低)就可以了。再如:在教学《欧洲西部》时,“家家户户餐桌上,天天餐餐都是羊肉、牛排、奶酪„”让学生分析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学生们都会说“欧洲西部牛羊多,畜牧业发达”。就要让学生根据材料:“欧洲西部的地形和气候图”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这样分析多了,分析能力就提高了。(4)综合应用能力。综合考试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对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和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综合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长期以来,被视为副科,中考分值小,学校不重视;内容多,领域广,事物繁杂,不好记,学生厌学。要想提高教学成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要有一个使学生容易接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就要从第一节地理课抓起,脚踏实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教给学生学习地理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能力,才能合力提高教学质量。我的做法显而易见,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科书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