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昆明市储备土地登记管理办法
昆明市储备土地登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规范储备土地的登记发证行为,促进储备土地的有效利用,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办法》、《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土地登记条例》等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征收、收购、收回、置换等方式依法纳入政府储备的土地,按照本办法申请办理土地登记。
第三条【管理部门】 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县和三个开发(度假)区的储备土地由昆明市级土地储备机构向市级国土资源部门申请,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核发土地证书;其他县(市)区的储备土地由相应土地储备机构向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申请,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核发土地证书。
第四条【土地证书】 通过征收、收购、收回、置换等方式依法纳入政府储备的土地,经土地储备机构申请,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国土资源部门依法办理注册登记后,向土地储备机构颁发土地证书。
以储备土地为对象的土地证书不再另行印制,使用国土资源部统一监制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并按以下规定填写:
(一)土地使用权人一栏,填写各级土地储备机构名称;
(二)使用权类型一栏,填写政府储备;
(三)地类(用途)一栏,填写储备用地或国有建设用地;
(四)终止日期填写为五年;
(五)土地面积以勘测定界面积为准;
(六)记事栏填写:
一、该土地为政府储备土地,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抵押;
二、未经依法供地程序,不得办理出让手续。
(七)证书附图可使用宗地图或勘测定界图;
(八)其余未明确内容暂不填写。
第五条【储备土地初始登记要件】 土地储备机构按照本办法办理储备土地初始登记时,应向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要件:
(一)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
(二)土地登记申请书(原件);
(三)勘测定界成果或宗地测量成果(原件);
(四)地籍调查表(原件);
(五)土地储备机构法人证明(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六)土地储备机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七)委托代理人申请办理土地登记的,提交授权委托书(原件)和代理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八)其它证明材料。
第六条【储备土地权属证明】第五条第(一)项中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按不同储备土地方式主要分为:
(一)以收购方式储备的土地:1.原土地使用者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或注销证明文件;2.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等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3.收购土地时相关费用支付凭证。
(二)以收回方式储备的土地:1.市或区县政府同意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批准文件;2.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通知或解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通知书;3.收回土地时相关费用支付凭证;4.原土地使用者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或注销证明文件等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
(三)以征收方式储备的土地:1.国家、省级部门批准征收土地的相关批复文件;2.征地补偿时相关支付凭证等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
(四)以置换方式储备的土地:1.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置换土地的意见;2.土地置换协议;3.置换土地进相关费用支付凭证;4.原土地使用者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或注销证明文件等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
第七条【特殊情况】如因特殊情况无法交回土地证书原件办理相关手续,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原土地使用者未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则以建设用地批准书、划拨决定书或其他证明土地来源的批准文件为依据。
(二)强制收回土地使用权时,以县级以上政府出具的强制拆迁决定书和证书注销公告为依据。
(三)因遗失、损毁等原因造成土地证书无法交回的以相应注销公告为依据。
(四)其它特殊情况以原土地使用者和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共同确认的书面权属证明为依据。
第八条【变更登记要件】储备土地因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市场交易供应等原因发生变化的,由储备机构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变更登记时应提交登记要件为:
(一)拟供应土地的规划条件及附图;
(二)原土地证书;
(三)土地登记申请书(原件);
(四)勘测定界成果或宗地测量成果(原件);
(五)地籍调查表(原件);
(六)土地储备机构法人证明(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七)土地储备机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八)委托代理人申请办理土地登记的,提交授权委托书(原件)和代理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九)引起储备土地变更的其它证明材料。
第九条【抵押登记】 储备土地依法进行抵押权登记。按照与登记机关一致的原则,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共同向原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经审查符合要求,颁发《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第十条【抵押登记材料】 政府储备土地申请抵押权登记时应提交下列要件:
(一)抵押双方共同填写的《土地登记申请书》;
(二)抵押双方及其它相关利害人的法人证明、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三)抵押双方及其它相关利害人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法人代表委托书(原件)及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四)土地权利证书(原件);
(五)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意见(注:用于明确用途及地价);
(六)贷款主合同和抵押合同各一份(原件);
(七)地价评估报告(原件);
(八)勘测定界图或宗地图(原件二份);
(九)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第十一条【登记程序】 依据《土地登记办法》和云南省《土地登记条例》,储备土地登记程序为申请、审核、批准、登记发证,前期的地籍调查工作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开展。
储备土地抵押登记程序为申请、审核、批准、登记发证。
第十二条【办理时限】 对申报材料齐全、权属无争议的储备土地登记申请,国土资源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办结。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经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延长十日。
第十三条【注销证书】 已经登记的储备土地,需收回注销时,应依法办理相应注销手续。
(一)已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出让或划拨等方式供应的储备土地,各级土地储备机构应当在供应储备土地以前,持相关证明文件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土地证书注销手续。
(二)已经登记的土地抵押权终止的,各级土地储备机构应当在抵押权终止之日起十五日内持相关证明文件向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抵押权注销手续
(三)逾期未申请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办理;逾期仍不办理的,进行注销公告,公告期满后可直接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四条【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擅自发证的,或应申请办理相关手续而未办理的,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其它】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管理办法(推荐)
《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管理办法》已于2008年6月30日经市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8月15日起施行。
市 长
黄兴国
二○○八年七月十一日
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合理利用土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土地整理储备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整理储备,是指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土地整理储备机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纳入储备范围的集体土地依法实施征收,对国有土地实施收购、收回、置换后,进行土地前期开发整理,并予以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 本市土地整理储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制度。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市土地整理储备工作。市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市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的审议和实施的监督工作,协调解决土地整理储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土地整理储备的统一管理和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的编制工作。
市土地整理中心作为本市土地整理储备机构,负责全市范围内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的组织实施和土地收购、整理储备、委托交易工作。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外的土地整理储备工作,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市人民政府对土地整理储备机构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 市土地整理中心可以委托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土地整理单位承担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根据需要,市土地整理中心还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对特定的区域、特定的建设项目实施土地整理。
第六条 下列土地纳入土地整理储备范围:
(一)因公共利益需要或者实施城市规划,需要使用的土地;
(二)因单位搬迁、解散、撤销、破产、产业结构调整或者其他原因,停止使用的国有土地;
(三)土地使用权人未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或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规定的期限动工开发,需要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土地;
(四)土地使用权使用期限届满,需要收回的土地;
(五)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后未确定用地单位的土地;
(六)依法确认的闲置土地;
(七)依法确认为无土地使用权人的土地;
(八)政府委托管理的其他国有土地;
(九)其他纳入整理储备范围的土地。
第七条 本市实行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管理制度。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按照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及土地市场的供求情况,拟定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经市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土地整理中心组织实施。
土地整理储备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整理储备土地规模;
(二)整理储备土地供应规模;
(三)末储备土地的存量规模。
第八条 土地整理储备计划按照项目实施管理。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内的项目实施计划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和下达,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外的项目实施计划由区、县人民政府审批和下达。经批准的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作为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依据。
第九条 对纳入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范围内的土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限制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限制新建、改建、扩建地上建筑物,优先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第十条 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实施土地整理,应当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被整理土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土地整理实施方案。土地整理实施方案应当包括土地整理的范围、补偿标准及进度安排等内容。
土地整理实施方案须报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一条 根据土地整理储备工作的需要,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提出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意见,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第十二条 实施整理国有土地的,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根据批准的土地整理实施方案与被整理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土地整理补偿协议书。委托拆迁的,与被委托的拆迁单位签订房屋拆迁委托合同,并按照规定办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和房屋拆迁等各项审批手续。涉及国有农用地的,按照有关规定一并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
第十三条 征收集体土地的,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持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土地整理实施方案批准文件及其他要件,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征收手续。涉及农用地的,按照有关规定一并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
依法办理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后的土地纳入储备。纳入储备满2年未供应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安排下一农用地转用计划时,扣减相应指标。
第十四条 被整理土地使用权的注销与变更登记,由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按照土地登记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地上房屋需要拆迁的,按照本市房屋权属登记的有关规定办理注销登记;地上房屋需要保留并转移所有权的,由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持原权利人的委托书及其他要件,办理权属转移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 整理非住宅房屋国有土地的,由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房地产评估机构,按照国有土地使用证书规定的土地用途、地上建筑物状况、土地现状利用条件等进行土地和房产价格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结合经济测算分析,与被整理土地使用权人协商确定补偿标准。
第十六条 征收集体土地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及本市其他有关规定,确定补偿标准。
第十七条 整理城镇住宅国有土地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房屋征收拆迁的规定确定补偿标准。
第十八条 使用划拨土地的企业,实施企业产权交易涉及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在同等条件下,人民政府对土地资产有优先购买权。
以有偿方式取得的土地,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人民政府有优先购买权。
人民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完毕相关程序,注销原土地使用证后,交由市土地整理中心统一管理,纳入政府储备土地。
第二十条 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整理国有土地,与被整理土地使用权人达不成土地整理协议的,可以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申请对被整理土地使用权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实施征收。
第二十一条 整理完毕的土地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由市土地整理中心统一管理,土地使用权属登记为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政府储备土地或者在其地上取土。
第二十二条 政府储备土地未供应前,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可以将政府储备土地连同地上物,采取出租、临时使用等方式加以利用,所得收益专项用于土地整理储备。
政府储备土地的临时利用时限,一般不得超过2年,且不能影响土地供应。
第二十三条 政府储备土地临时利用的,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应当制定政府储备土地临时利用方案,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 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内的政府储备土地,由市土地整理中心委托公开出让。
政府储备土地公开出让前,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土地出让成本进行核定。
第二十五条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市财政部门从缴入国库的土地出让金政府净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专项用于土地整理储备。
第二十六条 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应当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不得以任何形式为第三方提供担保。
第二十七条 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单位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为个人或他人谋取利益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8年8月15日起施行。
第三篇: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管理办法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国土房管局拟定的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津政办发 〔2009〕11 号发布日期:2009-02-04 生效日期: 2009-02-04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国土房管局拟定的《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二月四日
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管理工作,根据《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管理办法》(2008年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天津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办法》(津政发〔2003〕51号)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7〕277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土地整理储备计划和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的编制、报批、实施和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市实行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管理制度。本办法所称土地整理储备计划,是指市人民政府对土地整理储备规模和储备土地供应规模的具体安排。
本办法所称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是指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和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土地整理储备计划,对内拟实施的土地整理储备项目作出的具体安排。
第四条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全市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的管理工作。
土地整理储备计划应当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结合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及土地市场的供求状况编制,应当遵循控制增量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合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
第五条本市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由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内土地整理储备计划和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外土地整理储备计划两部分组成,按照编制。
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内的土地整理储备计划草案,由市土地整理中心组织相关整理单位拟制。
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外的土地整理储备计划草案,由区、县国土资源分局组织区、县土地整理单位拟制,报区、县人民政府审批。
上述土地整理储备计划草案形成后,统一报市国土房管局汇总。
第六条市国土房管局在汇总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土地整理储备计划草案的基础上,编制全市土地整理储备计划草案,经市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 土地整理储备计划草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整理储备土地规模;
(二)整理储备土地供应规模;
(三)末储备土地的存量规模;
(四)按照国家规定和市人民政府要求需要纳入的其他内容。
第八条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应当在每年11月中旬,将本区、县下土地整理储备计划草案报送市国土房管局。
市国土房管局应当在每年12月底前完成下土地整理储备计划草案的汇总和编制工作。
第九条土地整理储备计划按照项目实施管理,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按照下列程
序拟定和报批:
(一)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内的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由市土地整理中心组织拟定,按批次报市国土房管局审批和下达。
(二)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外的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由区、县国土资源分局组织区、县土地整理单位拟定,按批次报区、县人民政府审批和下达,并将有关情况报送市国土房管局。
(三)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的报批文件包括:申请报告、申请项目明细表、申请项目宗地范围示意图等。
第十条 经批准的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作为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办理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等各项审批手续的依据。
第十一条 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需要调整的,由原申请单位向原批准机关提出申请;审核同意的,由原批准机关另行下达计划。
内未实施的土地整理储备项目,下一拟重新实施的,原申请单位应当在下一向原批准机关重新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内的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由市土地整理中心及其委托的土地整理单位实施。委托整理的,经被委托单位申请,市土地整理中心按照项目委托方式向被委托单位下达土地整理委托书。
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外的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市土地整理中心以辖区为单位,按照土地整理储备计划确定的规模,对隶属区、县国土资源分局的土地整理单位下达土地整理委托书。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市土地整理中心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对特定的区域、特定的建设项目实施土地整理。
第十三条委托实施的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均以被委托单位为主体办理相关手续,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纠纷,由被委托单位依照法律规定和土地整理委托书的约定处理。
第十四条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过程中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的,土地使用权人暂登记为市土地整理中心或其委托的土地整理单位。
第十五条完成整理的土地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统一管理,按照规定应当公开出让的,依据本市土地供应计划公开出让。
第十六条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内的储备土地,由土地整理单位核算成本,经市土地整理中心以审计方式核定后,统一委托天津土地交易中心公开出让。
城市发展控制区以外的储备土地,由区、县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自行组织成本核定和委托出让工作。
储备土地出让前,市国土房管局及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应当在审核土地出让方案时,一并对土地出让成本进行审核。
第十七条实行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执行情况统计报告制度。市土地整理中心负责建立全市统一的土地整理储备数据库,各土地整理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定期将相关统计数据报送市土地整理中心。
第十八条根据土地整理储备工作的需要,市土地整理中心可以按照市人民政府或者市国土房管局的授权,委托有关单位实施土地整理工作。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至2014年2月28日废止。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四篇:武汉市土地登记管理办法
武汉市土地登记管理办法(2003)
武汉市人民政府令
第146号
《武汉市土地登记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8月11日市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0月20日起施行。
市长
李宪生
二ОО三年九月十五日
武汉市土地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土地登记行为,加强土地登记管理,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以及土地他项权利(以下简称土地权利)的设定、变更、终止,依照本办法进行登记。
第三条
市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是全市土地登记的主管部门,直接负责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区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土地登记工作。本市其他区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土地登记工作。
第四条
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和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应相互配合,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共同做好土地权利和房屋所有权的登记工作。
第五条
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人申请的土地权利依法进行审查和确认,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土地证书。土地证书是权利人依法使用和处分土地的法律凭证。依法登记的土地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六条
未经依法登记的土地,不得转让、出租或者抵押。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登记包括初始登记、设定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初始土地登记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市人民政府印发通告,市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第八条
土地登记以宗地为基本单元。
宗地是指由土地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
拥有或者使用两宗以上土地的土地使用者或土地所有者,应当分宗申请登记。
土地使用权类型、终止日期和用途不同的,应当分别划宗。
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应当分别申请登记。
第九条
土地登记应当记载土地权利人名称、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取得时间、终止日期、他项权利状况等。
第十条
土地登记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土地登记申请;
(二)地籍调查;
(三)权属审核;
(四)注册登记;
(五)颁发或者更换土地证书。
土地登记申请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有关费用。
第十一条
土地权利人可以自己申请土地登记,也可以委托他人代理申请土地登记。委托他人申请土地登记的,代理人应当提交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
境外申请人委托他人代理申请土地登记的,代理人应当提交经公证或者认证的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
第十二条
依法买卖、交换、赠与、抵押、出租土地使用权办理土地登记的,应当由双方当事人共同申请。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由当事人一方申请土地登记:
(一)继承土地使用权的;
(二)执行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
土地权利人应当以下列名称申请土地登记:
(一)企业法人,为该企业法人名称;
(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该机关、单位的法定名称或政府确认的名称;
(三)非法人组织,为该组织依法登记的名称或政府批准的名称;
(四)自然人,为合法身份证明上的姓名。
第十五条
土地登记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暂缓土地登记:
(一)申请文书需要修正或补齐的;
(二)土地权属争议尚未处理的;
(三)土地违法行为尚未处理的;
(四)依法限制土地权利或者依法查封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而限制土地权利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应予暂缓土地登记的其他情形。
前款规定的情形消除后,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应准予土地登记。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土地登记:
(一)申请登记的土地不在本行政区内的;
(二)土地登记申请人不能提供合法身份证明的;
(三)土地权属来源不明的;
(四)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超过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不予土地登记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
土地证书实行查验制度,土地权利人应当按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期限办理土地证书查验手续。
第十八条
土地证书不得涂改,涂改的土地证书无效。
土地证书破损,经查验后可以换发。换发土地证书时,同时将原土地证书注销。
第十九条
土地证书灭失的,土地权利人应当及时向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报失并向社会公开声明。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在查实土地权属后,应当受理灭失补发登记,并在报刊上发布灭失补发土地证公告,公告期为30天。公告期内,无人提出异议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公告期满之日起3日内予以补发。
第二十条
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全市土地登记资料实行专业管理,并建立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制度。
第三章 设定登记
第二十一条
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土地权利人应当自取得该项土地权利之日起30日内,向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土地设定登记。
第二十二条
依法出租或者抵押土地使用权的,土地权利人应当自土地使用权租赁或者抵押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持土地证书、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或者抵押合同,向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出租或者抵押登记。
其他土地他项权利的取得,当事人应当在合同或协议签订之日起15日内,持土地证书、合同或协议,向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他项权利登记。
第二十三条
单位和个人需临时用地的,应当自临时用地申请被批准之日起15日内,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临时用地登记。
第二十四条
申请土地设定登记时,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土地登记申请书;
(二)单位、法定代表人证明,个人身份证明或者户籍证明;
(三)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四)地上附着物产权证明;
(五)具有相应资质的测量机构出具的地籍测绘成果;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
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人的设定登记申请进行审查,符合规定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予以核准设定登记,并核发土地证书。经审查不符合规定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由使用单位或者个人申请登记。
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登记;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乡、镇人民政府申请登记。
集体土地使用权由使用集体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登记。
使用国有农用地的,由使用该农用地的单位申请登记。
公用设施用地,由政府确定的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
第二十七条
土地使用权、所有权首次设定登记,应当进行公告。登记申请经审查符合规定的,土地行政 管理部门应当予以公告。公告期为30天。
公告期内,无人提出异议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公告期满之日起3日内予以核准登记,并向申请人核发土地证书。
第二十八条
对设定登记公告提出异议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书面异议之日起7日内,将书面异议的副本送达土地登记申请人。土地登记申请人应当自接到书面异议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作出书面答复。逾期不答复的,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驳回土地登记申请。
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经过调查核实,认为异议成立,构成土地权属争议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后,视处理结果受理登记。
第四章 变更登记
第二十九条
已经登记的土地权利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土地权利人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签订合同或有关文书生效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
(二)抵押、出租等他项权利发生变化的;
(三)出让土地使用权年限届满后,经批准续期使用的;
(四)土地权利人姓名或者名称、土地座落或者门牌号发生变化的;
(五)土地使用权面积、用途变更的;
(六)其他原因引起土地权属变更的。
第三十条
申请土地变更登记时,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土地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与变更事实相关的协议书、合同等证明文书;
(三)申请变更登记当事人的身份证明;
(四)有关批准文件,非法人企业、组织的土地转移,还应提交其主管部门同意转移的批准文件;
(五)土地证书原件;
(六)具有相应资质的测量机构出具的变更地籍测绘成果;
(七)需要提交的其他资料。
第三十一条
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人的变更登记申请进行审查,符合规定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予以核准变更登记,并核发土地证书。经审查不符合规定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二条
预售商品房的,预售人应当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日起30日内,持土地证书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向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商品房预售土地登记,领取商品房用地宗地分割转让证明,并将商品房用地宗地分割转让登记证明的用途告知购房人。购房人应当自领取房屋所有权证之日起30日内,持商品房用地宗地分割转让登记证明、房屋所有权证,到土地行政管理部门领取土地证书。
第三十三条
出售公有住房的,出售单位应当自购买方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之日起30日内,持公有住房售房合同、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证书,向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第三十四条
城镇居民住宅用房上市交易的,当事人应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持土地证书、房屋所有权证、交易合同,向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第五章 注销登记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土地权利人应当在土地权利终止事实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土地注销登记,并交回土地证书:
(一)土地出让年限届满,未申请续期或续期未获批准的;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作出收回土地使用权决定的;
(三)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依法作出土地使用权转移决定的法律文书生效的;
(四)因不可抗力造成土地灭失的;
(五)土地使用权出租、抵押合同终止的;
(六)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被全部征用或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属成员依法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的;
(七)土地权利终止的其他情形。
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土地权利人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办理注销登记;逾期不办理的,可以直接注销登记,并自注销登记之日起15日内书面通知土地权利人,限期收回土地证书。
第三十六条
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人的注销登记申请进行权属状况审核,符合规定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予以核准注销登记,收回并注销原土地证书。
第三十七条
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或土地权利人发现土地登记结果错误或者漏登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经核实后应当予以更正,并重新办理登记手续,注销原土地证书,将更正登记结果书面通知土地权利人,并重新核发土地证书。
第三十八条
依法注销的土地证书自注销登记生效之日起失效,并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向社会公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土地权利人无正当理由未按本办法规定申请土地设定登记、变更登记和他项权利登记的,由登记机关根据《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责令限期办理,并可处以登记费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拒不办理的,按非法占地处理。
第四十条
当事人伪造土地证书的,其伪造的土地证书无效,由登记机关依法没收伪造的土地证书;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非登记机关或个人擅自受理土地登记或擅自制作、发放土地证书的,该土地证书无效,并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四十二条
因申请土地登记的当事人提交虚假申请登记文件骗取土地证书的,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其土地证书。
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对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四条
因土地登记人员的过错,造成土地登记错登、漏登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更正或者补登;给权利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四十五条
土地登记人员在土地登记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应当依法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3年10月20施行。
-关 闭
第五篇: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成本控制与管理办法
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成本控制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规范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行为,加强我市土地整理储备成本控制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管理办法》(2008年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征收集体土地和收购国有土地的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实行土地整理储备成本控制及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整理储备成本,是指土地整理储备项目从实施征收、收购到供应前发生的全部费用。
第二章 土地整理储备成本构成
第四条 土地整理储备成本由前期费用,土地征收、转用和拆迁补偿费用,绿化和看管费用,财务和管理费用等构成。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前期费用,是指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前发生的土地评估、现状调查、权属登记、制图等费用。有关费用标准按照国家和我市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征收、转用和拆迁补偿费用,是指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单位征收集体土地支付的土地征收、转用费用,收购国有土地支付的拆迁补偿安置费用,以及满足土地出让所发生的有关工程费用。
(一)集体土地征收、转用费用,包括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两项之和)、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以及土地征收、转用的费、税。
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按照我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执行。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按照我市征收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执行。
土地征收、转用的费、税,按照国家及我市相关规定标准执行。
(二)国有土地拆迁补偿安置费用,是指对国有土地上住宅、非住宅房屋实施拆迁支付的补偿安置费用,按照我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执行。
(三)本办法所称有关工程费用,是指为满足土地出让需要,依据规划实施的管线切改及修建临时道路等发生的工程费用,按照工程合同结算。
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绿化和看管费用,是指土地储备期内临时绿化和看管等所发生的费用。
(一)临时绿化、砌建围墙(围挡)费用。毗邻城市道路,储备期不满一年的土地,砌建围挡;储备期超过一年的,实施临时绿化或砌建围墙。
储备期超过一年,地块面积1公顷(含)以下的,实施临时绿化;1公顷以上的,沿城市道路实施局部绿化,其余部分砌建围墙。其中,1公顷以上、3公顷(含)以下的,绿化宽度不超过10米;3公顷以上的,绿化宽度不超过30米。
临时绿化费参照国家及我市工程造价有关定额标准执行,一般不超过100元/平方米。砌建围墙(围挡)费用最高不得超过500元/米。
(二)土地看管费用。土地看管费用按月计算。地块面积50亩(含)以下的,按50亩计费,土地看管费用不超过0.16元/平方米;50亩以上、100亩(含)以下的,土地看管费用不超过0.14元/平方米;100亩以上、500亩(含)以下的,土地看管费用不超过0.12元/平方米;500亩以上的, 土地看管费用不超过0.10元/平方米。看管期不足30天的,按实际看管天数计算。
(三)洒水降尘费用。洒水降尘费用按照我市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第八条 财务和管理费用:
(一)本办法所称财务费用,是指土地整理储备项目融资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贷款利息按照土地收购整理规定的期限和实际利率计算,贷款利率应不高于贷款时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
通过银团贷款融资的,可以将银行按照有关规定收取的贷款安排费、承诺费等相关费用计入财务费用。
(二)本办法所称管理费用,是指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单位按照国有、集体土地收购补偿费用的8‰提取的管理费用。
第九条 其他费用,是指土地整理储备过程中必须发生的法律咨询、诉讼、策划等费用,按照国家规定,参照行业标准,依据合同约定执行。
第三章 土地整理储备成本的审核
第十条 土地整理储备项目成本实行预算、决算审核制度。市土地整理储备成本审核部门(以下简称审核部门)负责市级土地整理储备项目成本的预算、决算审核。审核部门建立评审制度,对发生错审、漏审或造成损失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区县可按照上述办法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审核。
第十一条 土地整理储备项目的实施单位应当编制项目成本预算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审核部门审核。成本预算应当说明土地整理范围、补偿单价标准、工程量、整理周期以及期间费用等;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说明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投入产出分析、整理周期等。
第十二条 经审核部门审核通过的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市有关部门按规定程序下达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计划;审核未通过的土地整理储备项目不得实施。
第十三条 土地整理储备项目成本预算一经审核确定,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并作为决算的依据。
第十四条 土地出让前,土地整理储备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按规定据实编制土地整理储备成本决算报告,报送审核部门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由市土地交易中心安排出让。
因征地拆迁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等原因造成成本决算超预算10%(含)以内的,须报经市国土房管局和市财政局批准;成本决算超预算10%以上的,须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未经批准的,超预算部分不得计入土地整理储备成本,造成损失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四章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十五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包括土地整理储备成本、政策性成本和政府净收益。
第十六条 政策性成本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费、市容环境管理维护费、平衡费、铁路建设费,征收范围和标准按照我市有关规定执行。出让经营性用地,应当将政策性成本纳入土地出让底价。
第十七条 公开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土地出让底价不得低于评估确认的土地价格。其中,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政府净收益额不得低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25%。
第十八条 公开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竞买保证金收取标准为土地出让底价的25%加上政策性成本。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收购的土地整理储备项目,以原确定的预算为依据,成本决算超预算部分按本办法履行报批手续。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2016年1月31日废止。市财政局、原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2006年6月9日《关于印发〈天津市经营性土地出让成本及政府净收益管理办法〉的通知》(津财综〔2006〕18号)同时废止。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天津市财政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