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湖北七市(州)高三年级联合考试语文答案(A卷)
2014年湖北七市(州)高三年级联合考试
语文答案(A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B(B组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A组中的“锻”和“诞”的读音不相同;C组中的“伺”和“侍”的读音不相同;D组中的“溺”和“丽”的读音不相同)
2.D(A组词语全部选自《窦娥冤》,“前合后揠”的“揠”应为“偃”;B组词语全部选自《雷雨》,“义气用事”的“义”应为“意”;教材中的“贤慧”在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又写作“贤惠”;C组词语全部选自《拿来主义》,“辩别”的“辩”应为“辨”;D组词语全部选自《短文三篇》)
3.C(“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网络流行语对于网友来说,应是经常听到和十分熟悉的;“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但作为网络流行语来说,许多不上网的人却并不一定都知道;“口授心传”指通过口头讲授和心领神会来传授,而网络流行语不是通过口头讲授和心领神会来传授的;“通俗易懂”指不用解释就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而网络流行语只是一种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其中一些词语的含义,如“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XX、大V、奇葩”等,如果不作解释则是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的。“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相沿成俗”指因袭某种做法传下来,形成风俗习惯;“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蹿红”指迅速走红、很快受欢迎;“传播”指广泛散布;“传扬”指事情、名声等传播;“蹿升”指急速上升。“无非”指不外乎、不超出某种范围以外,表示很肯定的意思;“不啻”指不止、不只,表示有省略的意思;“大概”指大致、大约,表示推测和不太准确的意思;“也许”指可能、或许,表示不很肯定的意思。根据整个语段的语境来看,C项的一组词语使用最恰当)
4.A(B项搭配不当,“人数”可以用“减少”,而“录取率”则应是“下降”、“提高”或“升高”。C项“是出于为„„决定的”杂糅,应去掉“而决定的”。D项主语中途易辙,应把“自从”调到“新生代民工”前面,让句中的“各级政府”作主语)
5.C(应为误杀了情人奥菲利亚的父亲波洛涅斯)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6.D(文章并没有否定改编经典,作者赞同从历史中汲取有益营养,只是反对戏说、颠覆、调侃。另外,这只是属于文化原创力方面,解决文化危机还包括文化终极价值方面。)
7.B(A项因果倒置。C项偷换概念,原文是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并非“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D项偏离词义,原文是“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深刻和剧烈的变化,急切需要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之匹配”,此处的“之”应是指“中国社会的深刻和剧烈的变化”而不是指“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说“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匹配”不正确)
8.B(张冠李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票房成了文化的价值体现”,应是缺乏文化终极价值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缺乏文化原创力的必然选择)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9.B(句中的“听”应解释“听任,任凭”)
10.C(①是表明马被驯服了,与能力无关,不合题意;③是表明马与主人感情笃深,独忠于主人,与能力无关,不合题意;⑥是说马毅然脱缰奔向老主人,体现其忠义,不合题意;②表明马驮得多,跑得快;④和⑤都表明马能“解人语”,往返不须人驭,能力超群)
11.B(拔高了马的本领,是家人估计祖父事情办完了,要去接他回来,才叫马去的)12.⑴叫寨子里的人把一群马赶进巷子里,突然从墙头跳到那马背上,任凭它跑到哪里。(得分点:“蓦”“之”译对各1分;大意正确1分,共3分)
⑵凡是它所去过的地方,只要把地名告诉它,它就能自己去到那个地方。(得分点:
“经历”“语”译对各1分;大意正确1分,共3分)
⑶别人的丰厚供养条件,它不曾一顾,唯独对它的主人能够牺牲自己的生命。(得分
点:“豢”“盼”译对各1分;大意正确1分,共3分)【文言文参考译文】
先祖父崇级很喜欢马,也善于相马,家中常养数十匹马,都是劣马,并不满意。山寨的蛮人家里有一匹马,很喜欢踢人咬人,寨子中没有人敢接近它。出去放牧时,常听任它数日不归。
先祖父听说后说道:“这恐怕是匹良马吧?”便派仆人招弟去看看。招弟回来,说的确是匹好马。先祖父又亲自去看,果真不错。便议价购买,马主人认为这匹马不太好驾驭,所以要价很便宜。不过说:“这马向来没有缰绳,要自己加上去。它服不服,与我无关。”招弟本擅长驯马,叫寨子里的人把一群马赶进巷子里,突然从墙头跳到那马背上,任凭它跑到哪里。翻过山坡,越过小溪,来往大约跑了上百里。马稍稍疲倦些了,便对它说:“你服了吧!”马好像点了点头。就用布条做了缰绳,牵着回了家。
(这马)此后才温顺善良无比,但是只有先祖父和先父能够骑它。如要去哪里,哪怕是二百里以外,一天跑个来回,也不曾迟于下午五点。驮点盐米什么的,比普通的马多二倍;跑路的速度也快两倍。每天能吃完四五斗小米。先祖父很喜欢它,常常亲自照顾它吃食,先祖父如不能照顾,那么先父或招弟给它吃。其他人如稍稍走近它,它就立刻把那人踢了咬了。它还听得懂人话。先父在羊安读书时,距离家里五十里。每月叫马去送米,背上驮满了东西,对它说:“送到羊安去!”它便独自去了。不久,先父听到了马叫声,那马已站在学舍门外了。先父卸下驮来的东西,对它说:“快点回去吧!”不久,它又回到家里了。马跑来跑去,不需要人去驾驭。凡是它所去过的地方,只要把地名告诉它,它就能自己去到那个地方。所以先祖父要去远一点的地方,且有所逗留,马总会自己先回来。家人估计先祖父的事情办完了,要去接他回来时,都叫马去。
本地知州听说了它的与众不同,决意要出高价买马。先祖父不肯卖,然而因为他是地方官,就勉强答应了。叫招弟牵马送去,系在州衙门口的木桩上。对那些养马的人说:“一定要用几个健壮的人看住此马。不然,是不能据有它的。”几个人都笑着点了点头。招弟出城才一里多路,马已拔起了木桩,飞奔而来,那木桩还在缰绳上。于是归还了买马钱,把马又牵回来了。州衙中人说那马没有吃他们的一寸草一粒米。到先祖父去世的那天晚上,马叫得很悲伤,从此就不再吃东西,也死了。马在我家,前后算起来有三十年啊。
我赞叹道:“它服从主人,感觉像是遇到了知己一样;它尽力干活,像是在报答知遇之恩。别人的丰厚供养条件,它不曾一顾,一心忠于它的主人,直到尽忠殉节。这是古代烈丈夫的事迹啊,想在现在的人中找到一个,也是不容易的啊。马啊!你还是匹披毛戴角的马吗!”
13.断句示例: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
(断句不超过6处,每处断句正确0.5分,共3分)
【参考译文】史官评论道:司马迁和班固父子,他们说史官写的书籍,大义要旨一定要显著明白。评论的人都称道他们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司马迁文辞直率而叙事准确,班固文辞华美而叙事详尽。像班固叙事,文辞华美却不妄加抑扬,叙事详尽又能注重体例,使读的人百读不厌,相信是这样,他们才成名成家的啊!
14.⑴示例:“空”字用得最妙。此句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空”字,包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统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志,到头来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共4分)
⑵示例: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竹仿佛对
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这样结尾的作用:既是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屈原庙的情感氛围;也是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每问2分,共4分)
15.(评分说明:本题中的8个名篇名句默写题,均是按照《2014年高考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的要求,分别从“附录二”中加 * 号的篇目中选取的。其中选自初中阶段必背篇目2个小题;选自高中阶段必背篇目6个小题。在8个小题中任意选做5个小题,每空1分,共5分,多字、漏字、错字,该空不得分。凡选做超过5个小题或答完全部8个小题的,只按顺序取前面的五个小题计分,多做不另给分,少做则要扣分)
⑴以手抚膺坐长叹⑸千载琵琶作胡语 ⑵则其负大舟也无力⑹石破天惊逗秋雨 ⑶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⑺赢粮而景从
⑷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⑻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16.A、C(A项说“文章一开头就交代了土家摔碗酒民俗的不伦不类”不正确,应是作者在交代恩施独特的地理位置产生了奇特的民俗——土家摔碗酒。C项说“喝摔碗酒的全都是男人”不正确,因为原文写有“男人们不摔几个碗够不上巴人后裔白虎血脉,有时女人也摔”。)
17.示例:①学习巴蔓子的豪气与舍生取义(文本依据见第5自然段);
②为喝酒壮胆营造气氛(文本依据见第6自然段);
③图个碎碎(岁岁)平安的吉利彩头(文本依据见第7自然段); ④冲着“biang当”的响亮声音(文本依据见第8自然段)。
(原因每点1分,若答: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性格,也可算作“土家摔碗酒”民俗形成的具体原因之一,可以给1分,共4分。)
18.示例:作者以一连串的排比句来作议论,既增强了行文的气势,也用现代人的目光,揭示和诠释了“土家摔碗酒”民俗背后的社会意义,直接表达了对“土家摔碗酒”民俗的爱。同时,也为后文对“土家摔碗酒”所造成的惊人浪费而感到无所适从埋下伏笔。(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从内容上分析2分,从形式上分析2分,共4分。若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给分)
19.(本题是一个探究题,侧重从“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这一角度切入。根据原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探讨应从两个方面的入手:一是正确认识“土家摔碗酒”这一传统民俗,充分肯定这一古老民俗的当代人文价值;二是结合当前社会生活实际,对“土家摔碗酒”民俗的无限扩大和愈演愈烈的现象,谈谈如何改进的看法或办法。每个方面4分,共8分)
示例:摔碗酒作为恩施土家族的一种古老民俗,既是纪念、传承先人的英雄豪气和舍身取义的决绝精神的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人们祈求平安、沟通情感,或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一种生活方式。(4分)
但是,随着当代旅游业的升温和摔碗酒风气的蔓延,这种古老民俗对当代资源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不利一面也愈来愈严重,尤其是在旅游点的一些农家乐和酒馆里,一天要摔一万个碗。这种商业行为和惊人浪费,已与古老民俗的内涵渐行渐远,是该考虑以更文明的方式来改进或取代它了。例如:研发生产出摔碎后能粘合并重新使用的碗,或是像限鞭、禁鞭那样,采用一定措施来加以限制。总之,既要让“土家摔碗酒”的民族习俗不致于在今天消失,又要让“土家摔碗酒”的民族民俗不致于给当地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大的破坏。(4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应结合调查数据和其中的关键词“难以评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示例:这些数据显示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模糊。21.示例一: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传神的写出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黛玉风姿绰约的病态美。(答对人物且书写正确,1分;“多愁善感”及“病态美”为两个得分点,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二个得3分。共4分)
示例二: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素服戴孝,点明了
她又失去了亲人;“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说明她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突出了安分守己的祥林嫂遭受丧夫丧子的惨重打击,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答对人物且书写正确,1分;三个方面的分析中,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二个得3分。共4分)
22.(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少于14个字,共4分)
示例一:横竖交错,传递千年文脉;撇捺相连,书写万世辉煌。示例二:全民参与,书写规范汉字;万众同心,传承辉煌文明。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60分)评分依据《2013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作文评分细则》 ⑴基础等级评分(50分,其中内容25分,表达25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⑵发展等级评分(10分),依据“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等主要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⑶切入分为45分。依文论文,沿坡溯源,顺着学生的思路找分。若是诗歌文体,按等级标准评分,主要看立意、看内容、看情感,不看字数。
⑷没有标题扣5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扣1分。⑸关于抄袭:抄袭作文的判定与处理要十分慎重。只是怀疑而没有有实据的不能判为抄袭,整体构思、主要情节,或者主要论点、论证模式、重要论据达70%以上的文字雷同,则视为抄袭,抄袭作文最多只能给10分。
⑹关于未完卷:①字数达到600以上而不足800的,按正常卷评分,每50字扣1分,扣完4分为止;②字数在200—600之间的,内容和表达原则上不得超过三等上,发展项不给分;③不足200字的,得分不超过5分。
⑺关于三、四等作文:“内容”项在三等的作文,“表达”项的得分没有限定,按正常卷评分;“内容”项在四等的作文,“表达”项得分最高不得超过二等中。①文体无高下,扣题即可,不要因为文体奇特、怪异而扣分或加分;②涉及社会阴暗面的文章,一般不要另眼对待。
【审题指导】
觉得大材小用,若从积极的一面看,说明绝大多数国人还是有追求的——没有追求,何来“大材小用”的感叹呢?对此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
觉得大材小用,除了与个人的不满足、不务实有关之外,也与国人好大喜功、好高骛远的社会心理离不开干系,在“望子成龙”的期盼下、在与身边成功人士的比较中,自然会有“大材小用”的失落感。
在看到八成人自感大材小用时,一方面要想想有多少人是因为个人自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要想想有多少人是因为社会开放性和待遇均等化不够造成的。如果没有后一重思考,就不会把自认大材小用当成是严肃的议题,就不会看清问题的本质。甚至,最后得出一个中国人不务实的荒谬结论。
立意提示:做人不该太好高骛远,而应该脚踏实地。任何时候,最美好的理想也只是理想,不如现实一点的目标、踏实一点的行动更切合实际。如果一个人总是没有正确的定位,总是觉得怀才不遇,则不仅不能获得成功,反而可能因为位置感的缺失而怨气十足„„
B卷客观题答案
1.C、2.A、3.B、4.A、5.D、6.B、7.C、.8.D、9.C、10.B、11.C、16.D、E
第二篇:14年四月调考湖北七市(州)高三语文答案(本站推荐)
2014年湖北七市(州)高三年级联合考试
语文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B(B组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A组中的“锻”和“诞”的读音不相同;C组中的“伺”和“侍”的读音不相同;D组中的“溺”和“丽”的读音不相同)
2.D(A组词语全部选自《窦娥冤》,“前合后揠”的“揠”应为“偃”;B组词语全部选自《雷雨》,“义气用事”的“义”应为“意”;教材中的“贤慧”在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又写作“贤惠”;C组词语全部选自《拿来主义》,“辩别”的“辩”应为“辨”;D组词语全部选自《短文三篇》)
3.C(“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网络流行语对于网友来说,应是经常听到和十分熟悉的;“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但作为网络流行语来说,许多不上网的人却并不一定都知道;“口授心传”指通过口头讲授和心领神会来传授,而网络流行语不是通过口头讲授和心领神会来传授的;“通俗易懂”指不用解释就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而网络流行语只是一种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其中一些词语的含义,如“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XX、大V、奇葩”等,如果不作解释则是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的。“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相沿成俗”指因袭某种做法传下来,形成风俗习惯;“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蹿红”指迅速走红、很快受欢迎;“传播”指广泛散布;“传扬”指事情、名声等传播;“蹿升”指急速上升。“无非”指不外乎、不超出某种范围以外,表示很肯定的意思;“不啻”指不止、不只,表示有省略的意思;“大概”指大致、大约,表示推测和不太准确的意思;“也许”指可能、或许,表示不很肯定的意思。根据整个语段的语境来看,C项的一组词语使用最恰当)
4.A(B项搭配不当,“人数”可以用“减少”,而“录取率”则应是“下降”、“提高”或“升高”。C项“是出于为„„决定的”杂糅,应去掉“而决定的”。D项主语中途易辙,应把“自从”调到“新生代民工”前面,让句中的“各级政府”作主语)
5.C(应为误杀了情人奥菲利亚的父亲波洛涅斯)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6.D(文章并没有否定改编经典,作者赞同从历史中汲取有益营养,只是反对戏说、颠覆、调侃。另外,这只是属于文化原创力方面,解决文化危机还包括文化终极价值方面。)
7.B(A项因果倒置。C项偷换概念,原文是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并非“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D项偏离词义,原文是“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深刻和剧烈的变化,急切需要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之匹配”,此处的“之”
语文答案第1页(共6页)
应是指“中国社会的深刻和剧烈的变化”而不是指“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说“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匹配”不正确)
8.B(张冠李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票房成了文化的价值体现”,应是缺乏文化终极价值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缺乏文化原创力的必然选择)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9.B(句中的“听”应解释“听任,任凭”)
10.C(①是表明马被驯服了,与能力无关,不合题意;③是表明马与主人感情笃深,独忠于主人,与能力无关,不合题意;⑥是说马毅然脱缰奔向老主人,体现其忠义,不合题意;②表明马驮得多,跑得快;④和⑤都表明马能“解人语”,往返不须人驭,能力超群)
11.B(拔高了马的本领,是家人估计祖父事情办完了,要去接他回来,才叫马去的)
12.⑴叫寨子里的人把一群马赶进巷子里,突然从墙头跳到那马背上,任凭它跑到哪里。(得分点:“蓦”“之”译对各1分;大意正确1分,共3分)
⑵凡是它所去过的地方,只要把地名告诉它,它就能自己去到那个地方。(得分点:“经历”“语”译对各1分;大意正确1分,共3分)
⑶别人的丰厚供养条件,它不曾一顾,唯独对它的主人能够牺牲自己的生命。(得分点:“豢”“盼”译对各1分;大意正确1分,共3分)【文言文参考译文】
先祖父崇级很喜欢马,也善于相马,家中常养数十匹马,都是劣马,并不满意。山寨的蛮人家里有一匹马,很喜欢踢人咬人,寨子中没有人敢接近它。出去放牧时,常听任它数日不归。先祖父听说后说道:“这恐怕是匹良马吧?”便派仆人招弟去看看。招弟回来,说的确是匹好马。先祖父又亲自去看,果真不错。便议价购买,马主人认为这匹马不太好驾驭,所以要价很便宜。不过说:“这马向来没有缰绳,要自己加上去。它服不服,与我无关。”招弟本擅长驯马,叫寨子里的人把一群马赶进巷子里,突然从墙头跳到那马背上,任凭它跑到哪里。翻过山坡,越过小溪,来往大约跑了上百里。马稍稍疲倦些了,便对它说:“你服了吧!”马好像点了点头。就用布条做了缰绳,牵着回了家。
(这马)此后才温顺善良无比,但是只有先祖父和先父能够骑它。如要去哪里,哪怕是二百里以外,一天跑个来回,也不曾迟于下午五点。驮点盐米什么的,比普通的马多二倍;跑路的速度也快两倍。每天能吃完四五斗小米。先祖父很喜欢它,常常亲自照顾它吃食,先祖父如不能照顾,那么先父或招弟给它吃。其他人如稍稍走近它,它就立刻把那人踢了咬了。它还听得懂人话。先父在羊安读书时,距离家里五十里。每月叫马去送米,背上驮满了东西,对它说:“送到羊安去!”它便独自去了。不久,先父听到了马叫声,那马已站在学舍门外了。先父卸下驮来的东西,对它说:“快点回去吧!”不久,它又回到家里
语文答案第2页(共6页)
了。马跑来跑去,不需要人去驾驭。凡是它所去过的地方,只要把地名告诉它,它就能自己去到那个地方。所以先祖父要去远一点的地方,且有所逗留,马总会自己先回来。家人估计先祖父的事情办完了,要去接他回来时,都叫马去。
本地知州听说了它的与众不同,决意要出高价买马。先祖父不肯卖,然而因为他是地方官,就勉强答应了。叫招弟牵马送去,系在州衙门口的木桩上。对那些养马的人说:“一定要用几个健壮的人看住此马。不然,是不能据有它的。”几个人都笑着点了点头。招弟出城才一里多路,马已拔起了木桩,飞奔而来,那木桩还在缰绳上。于是归还了买马钱,把马又牵回来了。州衙中人说那马没有吃他们的一寸草一粒米。到先祖父去世的那天晚上,马叫得很悲伤,从此就不再吃东西,也死了。马在我家,前后算起来有三十年啊。
我赞叹道:“它服从主人,感觉像是遇到了知己一样;它尽力干活,像是在报答知遇之恩。别人的丰厚供养条件,它不曾一顾,一心忠于它的主人,直到尽忠殉节。这是古代烈丈夫的事迹啊,想在现在的人中找到一个,也是不容易的啊。马啊!你还是匹披毛戴角的马吗!”
13.断句示例: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
(断句不超过6处,每处断句正确0.5分,共3分)
【参考译文】史官评论道:司马迁和班固父子,他们说史官写的书籍,大义要旨一定要显著明白。评论的人都称道他们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司马迁文辞直率而叙事准确,班固文辞华美而叙事详尽。像班固叙事,文辞华美却不妄加抑扬,叙事详尽又能注重体例,使读的人百读不厌,相信是这样,他们才成名成家的啊!
14.⑴示例:“空”字用得最妙。此句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空”字,包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统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志,到头来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共4分)
⑵示例: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竹仿佛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这样结尾的作用:既是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屈原庙的情感氛围;也是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每问2分,共4分)
15.(评分说明:本题中的8个名篇名句默写题,均是按照《2014年高考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的要求,分别从“附录二”中加 * 号的篇目中选取的。其中选自初中阶段必背篇目2个小题;选自高中阶段必背篇目6个小题。在8个小题中任意选做5个小题,每空1分,共5分,多字、漏字、错字,该空不得分。凡选做超过5个小题或答完全部8个小题的,只按顺序取前面的五个小题计分,多做不另给分,少做则要扣分)
语文答案第3页(共6页)
⑴以手抚膺坐长叹
⑸千载琵琶作胡语 ⑵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⑹石破天惊逗秋雨 ⑶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⑺赢粮而景从 ⑷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⑻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16.A、C(A项说“文章一开头就交代了土家摔碗酒民俗的不伦不类”不正确,应是作者在交代恩施独特的地理位置产生了奇特的民俗——土家摔碗酒。C项说“喝摔碗酒的全都是男人”不正确,因为原文写有“男人们不摔几个碗够不上巴人后裔白虎血脉,有时女人也摔”。)
17.示例:①学习巴蔓子的豪气与舍生取义(文本依据见第5自然段);
②为喝酒壮胆营造气氛(文本依据见第6自然段);
③图个碎碎(岁岁)平安的吉利彩头(文本依据见第7自然段); ④冲着“biang当”的响亮声音(文本依据见第8自然段)。
(原因每点1分,若答: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性格,也可算作“土家摔碗酒”民俗形成的具体原因之一,可以给1分,共4分。)
18.示例:作者以一连串的排比句来作议论,既增强了行文的气势,也用现代人的目光,揭示和诠释了“土家摔碗酒”民俗背后的社会意义,直接表达了对“土家摔碗酒”民俗的爱。同时,也为后文对“土家摔碗酒”所造成的惊人浪费而感到无所适从埋下伏笔。(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从内容上分析2分,从形式上分析2分,共4分。若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给分)
19.(本题是一个探究题,侧重从“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这一角度切入。根据原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探讨应从两个方面的入手:一是正确认识“土家摔碗酒”这一传统民俗,充分肯定这一古老民俗的当代人文价值;二是结合当前社会生活实际,对“土家摔碗酒”民俗的无限扩大和愈演愈烈的现象,谈谈如何改进的看法或办法。每个方面4分,共8分)
示例:摔碗酒作为恩施土家族的一种古老民俗,既是纪念、传承先人的英雄豪气和舍身取义的决绝精神的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人们祈求平安、沟通情感,或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一种生活方式。(4分)
但是,随着当代旅游业的升温和摔碗酒风气的蔓延,这种古老民俗对当代资源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不利一面也愈来愈严重,尤其是在旅游点的一些农家乐和酒馆里,一天要摔一万个碗。这种商业行为和惊人浪费,已与古老民俗的内涵渐行渐远,是该考虑以更文明的方式来改进或取代它了。例如:研发生产出摔碎后能粘合并重新使用的碗,或是像限鞭、禁鞭那样,采用一定措施来加以限制。总之,既要让“土家摔碗酒”的民族习俗不致于在今天消失,又要让“土家摔碗酒”的民族民俗不致于给当地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大的 语文答案第4页(共6页)
破坏。(4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应结合调查数据和其中的关键词“难以评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示例:这些数据显示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模糊。21.示例一: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传神的写出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黛玉风姿绰约的病态美。(答对人物且书写正确,1分;“多愁善感”及“病态美”为两个得分点,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二个得3分。共4分)
示例二: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素服戴孝,点明了她又失去了亲人;“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说明她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突出了安分守己的祥林嫂遭受丧夫丧子的惨重打击,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答对人物且书写正确,1分;三个方面的分析中,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二个得3分。共4分)
22.(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少于14个字,共4分)
示例一:横竖交错,传递千年文脉;撇捺相连,书写万世辉煌。示例二:全民参与,书写规范汉字;万众同心,传承辉煌文明。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60分)评分依据《2013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作文评分细则》
⑴基础等级评分(50分,其中内容25分,表达25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⑵发展等级评分(10分),依据“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等主要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⑶切入分为45分。依文论文,沿坡溯源,顺着学生的思路找分。若是诗歌文体,按等级标准评分,主要看立意、看内容、看情感,不看字数。
⑷没有标题扣5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扣1分。⑸关于抄袭:抄袭作文的判定与处理要十分慎重。只是怀疑而没有有实据的不能判为抄袭,整体构思、主要情节,或者主要论点、论证模式、重要论据达70%以上的文字雷同,则视为抄袭,抄袭作文最多只能给10分。
⑹关于未完卷:①字数达到600以上而不足800的,按正常卷评分,每50字扣1分,扣完4分为止;②字数在200—600之间的,内容和表达原则上不得超过三等上,发展项不给分;③不足200字的,得分不超过5分。
⑺关于三、四等作文:“内容”项在三等的作文,“表达”项的得分没有限定,按正常
语文答案第5页(共6页)
卷评分;“内容”项在四等的作文,“表达”项得分最高不得超过二等中。①文体无高下,扣题即可,不要因为文体奇特、怪异而扣分或加分;②涉及社会阴暗面的文章,一般不要另眼对待。
【审题指导】
觉得大材小用,若从积极的一面看,说明绝大多数国人还是有追求的——没有追求,何来“大材小用”的感叹呢?对此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
觉得大材小用,除了与个人的不满足、不务实有关之外,也与国人好大喜功、好高骛远的社会心理离不开干系,在“望子成龙”的期盼下、在与身边成功人士的比较中,自然会有“大材小用”的失落感。
在看到八成人自感大材小用时,一方面要想想有多少人是因为个人自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要想想有多少人是因为社会开放性和待遇均等化不够造成的。如果没有后一重思考,就不会把自认大材小用当成是严肃的议题,就不会看清问题的本质。甚至,最后得出一个中国人不务实的荒谬结论。
立意提示:做人不该太好高骛远,而应该脚踏实地。任何时候,最美好的理想也只是理想,不如现实一点的目标、踏实一点的行动更切合实际。如果一个人总是没有正确的定位,总是觉得怀才不遇,则不仅不能获得成功,反而可能因为位置感的缺失而怨气十足„„
B卷客观题答案
1.C、2.A、3.B、4.A、5.D、6.B、7.C、.8.D、9.C、10.B、11.C、16.D、E
语文答案第6页(共6页)
第三篇:2014年湖北七市高三年级4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4年湖北七市高三年级4月联考化学试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三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B.PM 2.5亦称可入肺颗粒物,表面积大,能吸附有毒有害物质
C.装饰材料释放的苯、甲苯、甲醛等易挥发性烃类物质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染
D.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
7.B
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时,pH=6的NH4C1溶液与100℃时水电离产生的H+数目都为10-6NA
B.300 mL 2 mol/L,乙醇水溶液中所含H原子数为3.6NA
C.2.3 g钠在O2中充分反应得到3.5 g固体,转移电子数为0.15NA
D.标准状况下,22.4 L甲烷中含有碳原子数为NA
8.D
9.分子式为C6H14O且含有“-CH2OH”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7种B.8种C.9种D.10种
9.B
10.根据中学化学课本中的数据资料作出以下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密度数据可判断液体物质挥发性的大小
B.利用化合价数据可以确定某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利用原子半径数据可推断某些原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D.利用溶解度数据可推测将一些物质混合物分离开来的可能性
10.A
11.阿司匹林是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阿司匹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发生取代、酯化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1 mol该物质完全氧化最多可消耗10mol氧气
C.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3 mol NaOH发生反应
D.阿司匹林分子中最多可以有13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11.C
12.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常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加入铝粉都能够产生氢气
B.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2CrO4)=9.0×10-12。在含Cl—、CrO42—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稀AgNO3溶液时,则先生成AgCl沉淀
C.电解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加入氧化铜固体不可能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浓度
D.在NaAlO2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直至过量,开始没有沉淀,随后产生沉淀,最后沉淀消失
12.B
13.T℃时在2 L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T2>T1)时,Y的体积分数(或Y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4X(g)+Y(g)2Z(g)
B.反应进行的前3 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V(X)=0.3 mol/(L·min)
C.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
D.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13.C
26.(14分)I.硝酸铜在1000℃时分解:Cu(N03)2=Cu+2NO2↑+O2,用试管收集一试管气体并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若溶质不扩散,试管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假设在标准状况下)。
II.工业上生产硝酸铜晶体的流程图如下:
①若保温去铁反应生成气体是NO时,则离子方程式是。
②蒸发浓缩时,要用硝酸调节溶液的pH=1,其目的是(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③如图所示为硝酸铜晶体[Cu(NO3)2·nH2O]的溶解度曲线(温度在30℃前后对应不同的晶体),从图中获取如下信息,不正确的有(填字母)。
a.C点溶液为Cu(NO3)2的不饱和溶液
b.30℃时结晶可析出两种晶体
c.按上述流程最终得到的晶体是Cu(NO3)2·3H2O
d.将A点溶液升温至30℃时,可以析出Cu(NO3)2·3H2O晶体
④某些共价化合物(如H2O、NH3、N2O4等)在液态时发生了微弱的电离,如:
2H2OOH—+H3O+,则液态NH3电离的方程式是,液态N2O4电离得到电子数相差18的阴阳离子,因此可用Cu与液态。N2O4反应制备无水硝酸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6.(14分)
Ⅰ.红棕色气体溶解成无色溶液,试管中的气柱为无色(2分)
--0.036 mol·L1或1/28 mol·L1(2分)
Ⅱ.①3Fe + 8H+ + 2NO3 = 3Fe2+ 2NO↑ + 4H2O(2分)
+++②由于Cu2发生水解:Cu2+2H2OCu(OH)2+2H,加入硝酸可以抑制硝酸铜的水解(2分)-+
③ c、d(2分)④ 2NH3NH4+NH2(2分)Cu+2N2O4=Cu(NO3)2+2NO
↑(2分)
27.(14分)(1)氢是未来最好的能源选择,制取氢气的成熟的方法有很多,利用甲醇可以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反应方程式如下:
CH3OH(g)+H2O(g)CO2(g)+3H2(g)△H(298K)=+49.4 kJ/mol
一定条件下,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H3OH(g)和3 mol H2O(g),实验测得:达到平衡状态时,吸收热量19.76 KJ。则①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倍。
②该条件下的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③该条件下反应达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序号)。
A.υ正(CH3OH)=υ正(CO2)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c(CH3OH)=c(H2O)D.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2)甲、乙两容器体积相等,甲容器通入1 mol SO2和1 mol O2,乙容器通入1 mol SO3和0.5 mol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H<0,甲、乙起始反应温度相同,均和外界无热量交换,平衡时,甲中SO2的转化率为a,乙中SO
3的分解率为b,则a、b的关系为a+b1(填“<”、“>”或“=”)。
(3)甲醇是燃料电池的常见原料,现以熔融的K2CO3为电解质,以甲醇为燃料,以空气为氧化剂,以具有催化作用和导电性能的稀土金属材料为电极。下图是甲醇燃料电池模型,试回答下列问题: +-
①写出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②空气应该从(选a、b、c、d)通入。M、N是阴离子交换膜,则阴离子移动的方向是(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③如果用该电池作为电解装置,当有16 g甲醇发生反应时,则理论上提供的电量最多为(法拉第常数F=9.65×104 C·mol-1)。
27.(14分)
⑴ ① 1.2(2分)②0.11(2分)③ D(2分)⑵ ﹤(2分)
--⑶ ① CH3OH-6e+ 3CO32=4CO2 + 2H2O(2分)
②
d
(1分)从右到左(1
分)
③ 2.895×105 C(2分)
28.(15分)苯甲酸是一种化工原料,常用作制药和染料的中间体,也用于制取增塑剂和香料等。实验室合成苯甲酸的原理、有关数据及装置示意图如下:反应过程:
反应试剂、产物、副产物的物理常数:
注释:[1]100"C左右开始升华。
[2]苯甲酸在100 g水中的溶解度为4℃,0.18g;18℃,0.27g;75℃,2.2g。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I.苯甲酸制备:按右图在250 mL三颈瓶中放入2.7 mL,甲苯和100 mL水,控制100~C机械搅拌溶液,在石棉网上加热至沸腾。
分批加入8.5g高锰酸钾,继续搅拌约需4~5h,静置发现不再出现现象时,停止反应。装置a的作用是。
写出并配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
4MnO2↓+ H2O +
Ⅱ.分离提纯:
(1)除杂。将反应混合物加入一定量亚硫酸氢钠溶液充分反应,此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还可用有机化合物代替亚硫酸氢钠(填写名称)。
(2)过滤洗涤。其目的是。
(3)苯甲酸生成。合并实验(2)滤液和洗涤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然后用浓盐酸酸化,至苯甲酸全部析出。将析出的苯甲酸减压过滤,得到滤液A和沉淀物B。沉淀物B用少量冷水洗涤,挤压去水分,把制得的苯甲酸放在沸水浴上干燥,得到粗产品C。
(4)粗产品提纯。将粗产品C进一步提纯,可用下列操作(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萃取分液B.重结晶C.蒸馏D.升华
III.产品纯度测定:称取1.220 g产品,配成100 mL乙醇溶液,移取25.00 mL溶液于锥形瓶,滴加2~3滴(填写“甲基橙”或“酚酞”)。然后用标准浓度KOH溶液滴定,消耗KOH溶质的物质的量为2.40×10—3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计算结果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8.(15分)
Ⅰ.分层(或者答油珠)(1分)
将甲苯和水冷凝回流,防止甲苯的挥发而降低产品产率(1分)CH3+KMnO4COOK+MnO2↓+H2O+KOH(2分)
Ⅱ(1)OH+ HSO3=SO32+H2O(1分)2MnO4+3SO32+ H2O=2MnO2↓ + 3SO42+ 2OH-(2分)
----(或者只写2MnO4+3HSO3+ OH=2MnO2↓ + 3SO42+ 2 H2O,得3分)
乙二酸或者乙二酸钠(1分)(合理即可得分)
(2)除去二氧化锰并回收二氧化锰表面附着的产品(1+1=2分)(4)B D(1+1=2分)------Ⅲ.酚酞(1分)(2.40×10-3×122×4)/1.22(1分);96%或0.96(1分)
37.【化学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A、B、C、D、E、F中,A、B属于同一短周期元素且相邻,A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C、D、E、F是位于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基态C、F原子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为1个,且C、F原子的电子数相差为10,基态D、E原子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2。
(1)六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填元素符号,下同),电负性最大的是。
(2)黄血盐是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配位化合物C4[D(AB)6],易溶于水,广泛用作
一食盐添加剂(抗结剂)。请写出黄血盐的化学式,1 mol AB中含有π键的数目
为,黄血盐晶体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不涉及(填序号)。
a.离子键b.共价键c.配位键
d.金属键e.氢键f.分子间的作用力
(3)E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E催化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如①CH2=CH2、②HCCH、③、④HCHO。其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填物质序号),HCHO分子的立体结构为形,它加成产物的熔、沸点比CH4的熔、沸点高,其主要原因是(须指明加成产物是何物质)。
(4)金属C、F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右图(请先判断对应的图),C、F两种晶体晶胞中金属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金属C的晶胞中,若设该晶胞的密度为a g/cm3,阿伏加得罗常数为NA,C原子的摩尔质量为M,则表示C原子半径的计算式为。
37.(15分)
(1)K(1分)N(1分)
(2)K4[Fe(CN)6](1分)2NA个(1分)def(2分)
3d
↑↓↑↓↑↓↑↑(3)(2分)①③④(2分)平面三角(1分)加成产
物CH3OH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1分)
(4)2:3(1分)32M3(2分)4aNA
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某芳香族化合物A的分子中含有C、H、O、N四种元素,核磁共振显示A有3种不同环境的H且峰面积之比为3︰2︰2。现以苯为原料合成A,并最终制得F(一种染料中间体),转化关系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通过石油化学工业中的等工艺可以获得芳香烃。
(2)写出A的分子式。
(3)M的官能团的名称是,A→B的反应类型是。
(4)①上述转化中试剂b是(选填字母)。
A.KMnO4(H+)B.Fe/盐酸C.NaOH溶液
②若上述转化中物质A依次与试剂b、试剂a、化合物E(浓硫酸/A)作用,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5)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则符合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有种。
①是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有两个互为对位的取代基,其中一个取代基是—NH2;②分子中含有结构;
③分子中两个氧原子不会直接相连;
其中某种同分异构体1 mol能与4 mol NaOH反应,其结构简式为。
(6)1 mol最多能够和mol H+发生反应。
(7)F水解可以得到E和H,化合物H在一定条件下经缩聚反应可制得高分子纤维,广泛用于通讯、导弹、宇航等领域。请写出该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8.(15分)
(1)催化重整(1分)(2)C7H7NO2(2分)
(3)氯原子(1分)氧化反应(1分)(4)B(1分)O2N
(2分)
OOCOOCH3
(5)3(2分)H2NOOO(2分)(6)1(1分)一定条件OHN(7)n H2N
OH OH+(n-1)H2O(2分)n
第四篇: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答案
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
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此项是对“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理解.不是谈“文艺大众化”的。
2.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概念理解错误.“艺术对象”就是艺术作品。
3.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从原文中看,“根本误区”应该指文艺家“放弃精神坚守”,而不是指“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及“文艺自身的人文精神内涵”。
4.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革:革除,废除。
5.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③是杨廷和要出塞请武宗回朝,不属于直言劝谏的;④是说杨廷和拒绝皇帝提出的回京之日群臣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这一要求的.不是劝谏的话;⑥是杨廷和对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的一种怀疑。
6.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终于阻止了此事”说法不当。从原文“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来看,杨廷和并没有能够阻止此事。
7.(1)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银两和丝织品,杨廷和上疏推辞(译为“谢恩”“感谢”也可以),趁机
请皇上回京,皇上没有答复。[译出大意给2分;“币”(解为“财物”“礼物”均可)“因”“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美好政绩有很多,陛下不取以为法则(效法).偏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这是为什么呢?
[译出大意给2分;“美政”“取法”“独”(泽为“唯独”“只是”亦可)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8.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2分)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2分)飞短艇”“载”“归村落”,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1分)
9.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2分)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2分)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2分)
10.(1)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2)二十三年弃置身到乡翻似烂柯人
(3)鹏之徙于南冥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一空1分,错一字即不得分)
11.(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和E不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文学类文本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及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B项理解错误。对疯子船长的这一动作行为的描写,表现了他是真实地把这个和他的船“差不多大”的晒谷场当做了自己的船。I)项对环境描写的分析欠妥当。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作为晒谷场的陪衬而写的,主要不是“展现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E项中对小说的情节分析有误,这篇小说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疯子船长是一个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的悲剧形象。(2分)①他久经考验,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热爱自己的事业一如热爱自己的生命;②他遇险不慌,沉着指挥,具有忘我、献身的精神。(4分)
(3)①“我”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②以“我”这样一个山村孩子的视角写疯子船长发疯的过程,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在塑造疯子船长这一人物上,我起到辅助作用。④通过写“我”学着他的样子,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要去见识大海,使小说的意蕴更为丰富。(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观点一:应该从主人公的悲剧意义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①海难虽二然摧毁了船长的船,使他成为疯子,但并没有摧毁他内心深处的船长情结,他在晒谷场演绎风暴中救船的情景.表现了一一个船长的精神风貌,他的执著与坚持以及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令人感动;②小说的故事给人心灵的震撼又让人扼腕叹息,我们在疯子船长这人物身上感受到一种崇高美和悲壮美。
观点二: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①疯子二叔虽然是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但他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热爱事业的精神感召我,并引发了我想出去见世面的想法;②小说结尾“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也说明作者对“我”这一类农村孩子所寄予的期望。
(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6分)
12.(1)答B得3分,答A得2分,答C得1分,答D和E不得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难度中等。
(2)①勇于创新.具有敢于超越前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向尖端科学挑战的精神;②坚韧执著,具有不畏困境、不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的奋斗精神;③具有科学研究上的合作精神;④具有严谨务实的精神。(一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3)①回顾以往的研究之路,坚定了继续研究去发现新的粒子的信念;②总结过去5年研究中的得失.修改自己的实验计划,更有利于新的粒子的发现;③通过一年的休假,体质恢复,精力更加充沛,有利于以后发现新粒子的实验研究。(一点2分)
(4)观点一:丁肇中迟迟不向外公开他们的实验结果表现了一个科学家严谨认真的态度。①这种做法表现了丁肇中作为科学家的一种严谨的研究精神;②丁肇中的研究另辟蹊径,所以对新的发现要慎重对待;③丁肇中的研究曾经遭受过学术界的议论和同行的指责,所以更要谨慎从事。
观点二:丁肇中的同事坚持要尽快地发表他们的实验结果,表现了一种更为现实的态度。①既然新粒子的研究已经获得成果,就应该尽快地发布出来;②掌握一种科学发现的发明权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实在在的事情,是辛勤研究的回报;③在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层出不穷,一旦成功就应该发布,伯顿·里希特博士领导的研究组同时也发现了性能相同的新粒子这一事实也说明应该尽快发表。(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6分)
13.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重点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A.“咫尺天涯”:比喻距离虽近,却像是远在天边一样,形容难以相见
或隔膜很深。B.“枕戈待旦”:形容时刻准备着战斗。用在此句中恰当。C.“姑妄言之”:意思是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表示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常用指自己发言前的自谦。D“似是而非”: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误。本句的意思是像是对的又像是错的。
14.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B.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改为“而中国„„却被忽略了”;C.句式杂糅。应为“在家乐福超_市买的牙膏,牙膏盒上的外贴标签„„”;D.搭配不当:“改善”和“质量”不搭配。
15.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③句是总述,并和横线前面的句子表述重点一致;②和④构成转折关系,重点在中国春节文化;⑥①⑤是对中国春节文化的解读。
16.①印度的路这么差②为什么不修路却要建庙③庙是通向神灵的,很重要④印度不是不能发展了吗⑤美国能存在7000年吗(每句1分。句子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
17.略。(逻辑关系与示例一致,即针对话题所描述的情景,因位置、情境、对象等方面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给3分;语句通顺,富于哲理性,给3分)
18.略
【文言译文】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亲杨春,官居湖广提学佥事,杨廷和十二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成化十四年,杨廷和十九岁.比他父亲先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杨廷和长得英俊潇洒.性格沉静稳重周密审慎,写文章简洁流畅有章法。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心怀成为辅佐重臣的愿望。
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请武宗避开大殿.下诏批评自己的过错.征求正直之言。趁此与下属官员一起上疏,劝武宗早些上朝.晚些退朝,亲自参加九庙祭祀,尊崇对两宫皇后的孝顺供养,勤于每天的经史讲习。又当面奏请皇帝广开言路,通达民情,遣还边境士兵,革除向民间采购日用品,节省土木建筑,减少织造,一共十多条,都切中时弊。但武宗不省察。不久因父亲去世杨廷和请求允许奔丧,武宗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武宗才答应。内阁.大臣得以守满父母丧期的,从杨廷和开始。服丧期刚满,杨廷和就被武宗召回。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银两和丝织品,杨廷和上疏推辞,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杨廷和叉与大学士蒋冕骑马到居庸关,想亲自出塞请武宗回来。皇帝命令谷大用把守关门(不允许他们出关),他们才回京。皇帝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说:“这是民间百姓用来表示对旧识的亲热罢了。天子是最为尊贵的.我们不敢亵渎奉献这些。”皇帝再次派使臣前来说明意思,但杨廷和执意不从。武宗只好作罢。
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工部和给事、御史进谏,皇帝都不听从,催促内阁起草敕书。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不要派遣。皇帝催促更为急迫,并告诫不要固执阻挠。杨廷和极力劝谏,说:“我们及满朝大臣、谏官的话都不听,反而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能只与这几个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 吗?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美好政绩有很多.陛下不效法,偏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这是为什么呢?”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什么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皇帝推辞说不清楚.只是告诫所遣宦官不要过分放肆而已。但不予阻止。
杨廷和起先屡次上疏请求退休,后来请求更加坚决。三年正月.皇帝允许杨廷和离职。第二年六月杨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过了很长时间,皇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积聚的粮食还有多少.李时回答说:“还可以支付几年。”皇帝感慨地说:“这是杨廷和的功劳·不可以抹杀啊。”
第五篇:2011年7市高三联合考试语文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在“出、思、旱、蝶“四个汉字中任选两个汉字,对其字形与意蕴进行联想与妙解。(言之有理即可)(4分)
示例守:将尺寸之地,收藏于心房之间。
幽:山深邃了,树静谧了,路曲折了0
22.电视作为一种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新闻媒体,其栏目对主持人普通话水平的要求之高是毋庸置疑的。但湖北经济电视台近几年先后推出的“阿星校长开讲”“蔡一咵天”和“经视一锅鲜”等栏目,其主持人以极富亲和力的“汉腔”(武汉方言)让这些“草根”栏目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尤其是本土观众的喜爱和好评,但同时也遭到不少学者的质疑。
你如何看待这些“草根”栏目主持人用“汉腔”主持节目的现象?请在赞成意见或反对意见中,任选一方观点写出你的理由。(不超过50个字)(4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拾金不昧》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卷上),作文不要脱离图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1.A(加点字分别读chuài、chuǎn、tuān、zhuì
本文转载自[大鹏语文网],原文地址:http://。B组中“浚”和“峻”的读音相同,C组中“柑”和“竿”的读音相同,D组中“劾”和“核”的读音相同)
2.C(A组中的“掾”应为“椽”,B组中的“殇”应为“觞”,D组中的“轮”应为“伦”)
3.B(“头角峥嵘”本是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此处望文生义,使用不恰当。A项中的“发布”通常是用来宣布命令、指示、新闻等,而“2010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属于新闻类,在语境中使用恰当。C项中的“枕戈待旦”是形容时刻警惕,准备作战,在语境中使用恰当。D项中的“赞不绝口”是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在语境中使用恰当)
4.A(B项搭配不当,“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可以说“从拍摄到如今在各地方台播出”,而“中国女性导演李少红”却不能“在各地方台播出”。C项否定失当,句中“避免”与“不要”连用,表意相反。D项成分残缺,应在“与”字的前面添加“和”字)
5.C(两个问号都应改为逗号)
6.D(根据文意,“巨大的代价”既指“直接的经济成本”,也指“间接的心理成本”,但文中没有任何信息说明两种成本的付出是谁比谁“更为高昂”才是“巨大的代价”,所以D项的理解是不正确的。而A项是从“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两个方面来理解“巨大的代价”的,B项是从“心理成本”这个方面来理解“巨大的代价”的,C项是从“经济成本”这个方面来理解“巨大的代价”的,在A、B、C三项中都没有使用比较法来说明两种成本的付出是谁比谁“更为高昂”,因此都是符合文意的)
7.B(根据原文信息,当年取名“荆沙”是为了照顾在荆州与沙市的地市合并中的干部情绪,而后来由“荆沙”变回“荆州”则不是“为照顾两地情绪”了)
8.D(属于“要慎重”的表现或做法,而非“原因”)
9.赞同恢复历史地名,不怕为改名而花钱。(作者在本文中的主要观点都体现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赞同恢复历史地名”在原文中的依据是“但总体上说,如果可能,应该尽量还回被割断的地名历史”;“不怕为改名而花钱”在原文中的依据是“不成功的改名比比皆是,不能受制于几十年、十几年的误植而怕花钱”。对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要概括全面,只答出其中一个方面,给2分;能答出两个方面,给3分)
10.B(“其”在此句语境中不是指代第三人称“他”,而是指代第一人称“我”或“自己”)
11.C(①是作者感叹同年中进士的一帮人平时能经常聚在一起不容易;④是作者介绍老百姓乐意向官府缴纳事先规定好了数额的赋税等;⑤是作者向外派做官的同年“丁君”讲述为官之道;只有②③⑥都是直接表现了作者在“同情百姓”)
12.D(“有的因为不抓紧征收赋税而被大官撤职离开了”不符合原文意思,应该是有的官员没有急着向老百姓催交赋税,最后却也办齐了,并且还升了大官离开了此地)
13.⑴本来不指望它(赋税)减少,却只害怕它一天天增加。(“固”“日”译对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共3分)
⑵则应该在里面根据实情酌情调整,这是做地方长官的所应该留意的啊。(“调停”“委曲”“令宰”译对各1分,判断句式1分,共4分)
⑶也一并把它作为对到东南一带做官的各位同年官员的告诫吧。(“以为”“吏”译对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共3分)
14.⑴首联(第一联)自伤身世贫;颔联(第二联)自诩格调高;颈联(第三联)自夸手艺巧;尾联(第四联)自恨命运差。(此题着重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诗歌内容,每点1分,共4分)
⑵一是运用了隐喻(或比喻、类比)手法,全诗是在用“贫女”的生活与心理状况来隐喻“贫士”的生活与心理状况,用“贫女”的无人赏识来隐喻“贫士”的怀才不遇。
二是运用了对比(或衬托、反衬)手法,诗中将“贫女”外在的经济地位之低与内在的精神追求之高进行对比,将“贫女”心灵手巧的技艺之好与“为人作嫁”的命运之差进行对比,对当时社会重富轻贫、重势轻才的不合理现象表示了强烈的哀怨与不平。
三是运用了内心独白手法。全诗每一联都是通过“贫女”自思、自语等内心活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抒发“贫女”以及诗人自己内心的哀怨与不平。
四是运用了语意双关手法,根据诗后所注释 的作者人生经历来看,此诗既是在写“贫女”的处境与心情,也是在写诗人自己的处境与心情。
(此题着重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若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酌情给分)
15.(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该空不得分,共6分)⑴荒诞⑵致橡树⑶①隔叶黄鹂空好音②春江花朝秋月夜③春花秋月何时了④念桥边红药
16.A(作者认为自己“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是由于自己受不住诱惑,不能一生专注于写作这件事,而不是因为自己连养花种草都做不好)
17.作者将黄岳渊先生养花与自己养花对照,突出黄先生“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这才是一生做好了一件事(2分)。作者这样写,既解释了“我不再养花”的原因,又为下文抒写“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感悟做了铺垫(2分)。(共4分)
18.第⑥自然段的语言表达特点:①语言凝炼(用了大量的四字句);②句式灵动(整句与散句结合);③概述简明(全段仅用二三百字,就把黄先生辞官种花的事叙述得清楚明了);④用语典雅(使用文言语句,富有文采)。(第一问任答其中三点即可,每点概括说明各1分,共3分)
其它段落的语言表达特点:①质朴;②通俗;③自然;④口语化(因为其它段落中的叙述是作者在向读者或听众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悟,所以更注重语言表达的质朴、通俗、自然和口语化,而第⑥自然段中的叙述语言则是作者在转述《花经》中的“序言”内容,所以更注重语言表达的简明、生动、典雅与书面用语)(第二问任答其中2点即可,2分)(本小题共5分)
19.解说内涵: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认准一件事并潜心去做,才有可能把一件事做成做好,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一问2分)
谈怎样做:一是要有具体目标(关键词是“做一件事”);二是要持之以恒(关键词是“一生”);三是要切实去做(关键词是“做”);四是要有所结果(关键句是“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第二问4分,每点1分。如果此问只用文中的语句“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来作答,最多给2分)(本题共6分)
20.示例1:民主战士夏瑜血洒尘埃,武昌首义枪声震醒华夏。(前句中的“夏瑜”是鲁迅《药》中的人物,见《语文》课本第4册)
示例2:热血男儿林觉民英勇捐躯,黄花冈烈士鲜血染红大地。(前句中的“林觉民”是《与妻书》的作者,也是”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与妻书》见《语文读本》第3册;后句中的“黄花冈烈士”,见《语文读本》第3册孙文的《<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1.(说明:此题系根据湖北省2011年高考大纲语文学科《补充说明》新增补的“题型示例”中的拆拼汉字内容而创设。此题重在考查炼意,对汉字意义的解释,取决于对汉字字形与意义的对应联想与妙解。要求语言简洁,言之有理,每字妙解2分,共4分)
示例出:努力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就会找到出路。
思:心田上开出的智慧之花。
旱:烈日当空照,遍地水分干。
蝶:由虫而来,飞于世间,落在草木之上。
22.(学生答题可在对“草根”栏目主持人用“汉腔”主持节目的现象所持的赞成意见或反对意见中,任选一方写出自己的理由,要求观点鲜明、文字简明,不超过60个字,4分)
示例①(支持和赞成的理由):用“汉腔”主持节目更贴近本土文化,能唤起人们对地方语言文化的亲切感,有利于地方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示例②(不支持和反对的理由):用“汉腔”主持节目,既流失外地观众,使节目陷入狭隘的地域之中,又与国家大力 推广普通话背道而驰。
23.(60分)评分依据《2010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作文评分标准》:
⑴基础等级评分(50分,其中内容25分,表达25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⑵发展等级评分(10分),依据“①深刻透彻,②生动形象,③有文采,④有创新”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⑶切入分为45分。依文 论文,沿坡溯源,顺着学生的思路找分。
⑷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⑸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最多扣5分。
【命题说明】根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11年高考大纲语文《补充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在作文部分的“题型示例”中增添了图画和诗歌两种材料形式。我省自2004年开始自主命题至今,除2009年是直接命题的作文外,其余均为材料作文。为了应对今年我省高考作文可能出现的变化,我们特在这次统考中尝试以图画为材料来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检测。
【审题提示】
⑴可从整幅漫画 立意:一枚小小的5毛硬币,却引起了大**。警察的做法体现了新的人本理念,硬币虽小,兹事体大,培育正气,正应该从小做起。
⑵可从警察的角度立意:要为孩子健康成长,撑起一片道德的天空。
要保护宝贵纯洁的童心。
⑶可从孩子的角度立意:勿以善小而不为。
行善不分大小。
⑷可从喷口水者角度立意:不要让善举淹没在口水中。
愤世嫉俗者,可以休矣。
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学生可选择任意一点,联系实际,发表议论,阐述看法;如果采用记叙文形式,则应该通过故事情节、人物语言、心理活动、叙议结合等来表现某个主题。只要从漫画出发,符合漫画寓意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同一年中榜的进士,开始的时候有数百人聚在一起。他们由礼部举荐到主管朝中事务的官员那里,然后被分派到各个部门,各自跟随所隶属的官员离去,称为“办事”。今年中进士的,有三百九十四人。分派完工作,就有和我一同被分到工部办事的四十六人。还有五人,被选入史馆。今年夏天第一次选派官员,有很多人被派遣到外地做官。有些同一年中进士而又在同一部门办事的,应该每天相聚,以便观察他们的品行业绩。可是每天早上到部里,升堂后只是作行礼然后退下来,最终什么事情也不做。然而被选派的,不久又各自得到官职而离开。这些所谓同榜的人,也就像是一般地碰到一样罢了。因此我对于各位同年,未尝不感叹这里面相聚的艰难啊。这次选派官员,龙阳丁君被选派到嘉兴的平湖。按惯例,同部门的人为他送行,依次排列应由我为他写点送别的文字,所以我要像往常那样表达一番对同年之间的送别之情。
嘉兴本是古代会稽吴郡管辖的地方,唐时还是隶属于苏州 的一个县。后来就划分到吴郡,可是风土民情还是一样。我过去是吴郡人,斗胆把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告诉他。大凡现今被选派到吴地做官的人,大家为他担心,没有不为赋税难以收取而犯难的。因为天下的财政赋税,全靠东南一带地方,想要征集齐备,实在是困难啊。比如田租的收入,大概是其他地方的好数十倍,可是父子祖孙二百年来都认为是理所当然,本来不指望它减少,却只害怕它一天天增加。经历三代以来,民间不曾减免过赋税,而发生水旱灾害,免除赋税的命令也很少啊。又经过倭寇焚烧剽掠之后,海上的防卫不仅不能撤消,反而增强了海防,军费每年每月都在增加,长江、淮河以南,更加骚动不安了。军队和官府的贪求,动不动就是数百万,这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啊。大凡做长官的,那情势和老百姓一天天远离,一切以办齐赋税为能事。对老百姓的疾苦,一点也不放在他们心上。如果做了长官,那么老百姓都是我的孩子,早晚与他们见面。又怎么忍心让他们被拘禁被鞭打,流离失所而倒毙却不抚恤他们呢?那规定上供的数目,当然是百姓所乐意缴纳的。但其他水旱灾害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贪官违法贪污所累欠的赋税,和现在临时征收的一切费用,则应该在里面根据实情酌情调整,这是做地方长官的所应该留意的啊。
我纵观以前的政事,有的人不以催交赋税为能事,而事情也未尝办不成,常常升官而离去的。而那有些急于催交赋税的人,他的功名反而有时不能得到。那么为什么独拿催交赋税这事告诫去东南一带做官的人呢?因为这事所产生的祸患对老百姓是太多了。经书上说:“关怀百姓应当像保护初生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庄子谈论解牛时说:“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如果像庖丁解牛这样,天下的事情又怎么担心难做呢!我固然是告诫我的丁君,也一并把它作为对到东南一带去做官的各位同年官员的告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