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13《只有一个地球》新课程教案
13《只有一个地球》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 “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
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4、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5.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
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四、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地球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
五、教学方法:
老师引导,自主学习、联系实际、合作探究。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导语,明确要求
在上一组课文中,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情。你可想过,人与
自然的相处同样需要我们付出真情。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课文,先读读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谁来说说,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明确哪些任务?(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二要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请同学们说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大家说的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第1至2自然段);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第3至4自然段);
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第5至7自然段);
人类应保护地球(第8至9自然段)。
(四)概括大意,初解课题
根据梳理的几方面内容,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她的样子非常──(美丽壮
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是显得非常──(渺小)。她所蕴含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她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文章向人类发出了呼吁──(只有一个地球)。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板书:
可爱;易碎
(二)请同学们快迅浏览课文,用“——“划出表现地球“可爱”的语句.地球外面裹着一层“纱衣”,其实就是大气层,它使地球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更加可爱。课文中也有一句描写地球外貌的,快速读课文,找一找。你找到了吗?谁来读。(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薄”字读音。形容厚度小读“báo”和浅在一起时读“bo”
(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
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3)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
美地读一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
(4)小结: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更
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三)、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
丽吗?(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1)板书:无私慷慨。
(2)你是如何来理解这两个词。
(3)用“慷慨”造句
(4)地球无私的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同学们都知道那些矿产资源?
象这些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能形成,而且用完可能永远
消失的资源,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除了这些资源,地球还向我们人类提供着什么资源呢?(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特点是可以循环利用,所以是可再生资源。可见在这段话中提到的矿产资源只是地球的各种资源中的一种,你知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吗?(板书:举例子)
教师小结:地球赋予万物生命,哺育人类成长,可以说,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美自己的母亲。
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过渡:是啊,“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它又太容易破碎了!”你从
哪些语句读出了“地球太容易破碎”呢?
(四)探究“地球容易破碎
1、读3自然段。
(1)这段告诉我们,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是什么态度?(不加节制的开采)
怎样的开采叫不加节制,说说你的理解。这让老师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据科学家推算,依照现在的速度,煤再有100年左右将会完全枯竭。(板书:资源枯竭)你知道“枯竭”意味着什么吗?
(2)作者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呢?(气愤、不满、着急、告诫„„)
(3)那么,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
2、第4自然段。
(1)人类又是如何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指生读。
(2)“本来”是什么意思?换成“原先”再读一遍。
(3)现在呢?为什么?
(4)“本来”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板书:不能再生。作者在表达方
面注意用词的准确值得我们学习。
(5)你知道人类的这些破坏行为,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吗?生交流。
(6)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痛心,愤怒,可
怕,心情沉重,沉痛)
3、学习5——7自然段的内容
(1)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地球那么容易破碎,地球上的资源又是那么有限,我们就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吧!可不可以呢?
(2)“至少”什么意思?(最少)言外之意呢?(40万亿千米之外的情
况还不能确定。)
(3)那么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我做了一个计算,就拿飞机以每小时一千公里左右速度计算。你们知道飞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猜猜看。600万年!能到达吗?人类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4)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真的是别无去处。因为我们只有 一个地球
(五)回到课题,升华情感
1、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2、让我们一起来向全世界呼吁,端起课本齐读。板书:精心保护地球
八、布置作业
1、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自主开展环保活动:发一则环保信息;收集一条环保小常识; 参加一次社会环保活动;写一篇环保征文(故事,日记,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编一份环保小报
2、完成配套练习
九、板书设计:
太可爱:美丽而渺小,慷慨无私
只有一个地球
太容易破碎:资源枯竭、不可再生
十、教学反思
精心保护地球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的设计思路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状况为本,突出阅读课的特点,通过学生对文本的自读、自悟,使之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及说明方法恰当运用的精妙之处,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恰当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依据教学资源,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达到训练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及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的目的,突出语文课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力图借助网络,拓展学习内容,并能将学习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引入课文,理清层次
师:同学们,《时代周刊》这本杂志每年都要评选新闻人物,你们知道1998年评选的新闻人物是谁?(学生猜不出,教师板书——地球)
学生露出惊奇的眼神。教师出示课件——转动的地球。
师:地球为什么会被评为新闻人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
教师出示课件:
问题:课文从哪几方面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
三方面: 四方面:
①美丽、渺小 ①美丽、渺小
②自然资源有限 ②自然资源有限
③移居可能性很小 ③移居可能性很小
④我们要保护地球
学生有的选择三方面,有的选择四方面。
师:第四方面是我们今天分歧的焦点,让我们到书中找答案。
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写的什么(理清文章脉络)。
提示学生要学会审题,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选择,了解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情况,为深入地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再次默读课文,学生对哪一方面感兴趣,就重点读一读这部分内容,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这个意思。
学生默读,读后交流一下结果。集体交流学习、汇报。
学习第一方面,体会“地球非常美丽”和“地球很渺小”。
抓住文中的词句进行细读品味,归纳说明的方法。
第一句: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列数字、打比方)
第二句: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
教师写副板书: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说明。
学生还可以读一读其他的句子,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习第二方面,体会“地球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理解第三自然段:不可再生的资源真是用一点,少一点。
理解第四自然段:可再生的资源。
师:如果不加节制,这些资源也会越来越少呀!
学生补充第四自然段——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比较词语“本来”、“原来”,引导学生在读文中比较。
师:请学生进入“有限的地球资源”,根据网站上提供的有效信息,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练习说话。
师:地球像一叶扁舟,载着60亿人,在茫茫的宇宙中行驶。这小舟无怨无悔,它又是多么慷慨无私!可是,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破坏,加之人口的快速膨胀,有人预计到208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20亿,这样大的负荷,使我们看到了一幕幕我们不愿看到的景象,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我们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呀!
假如地球的资源枯竭了,我们怎么办?有没有其他的好办法?(生答:没有。)从哪一部分知道的?(引出第三方面)
学习第三方面,现阶段移居到其他星球不可能。(内容比较简单易理解,学生读一读即可)
师:的确是这样,以现在的航天飞机的速度2000千米/小时,40亿范围内的星球,需要飞20万年!茫茫宇宙,星河灿烂,只有地球才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
教师板书:只有一个。
师: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我们要保护地球。)
出示宇航员的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被破坏了!”
指名读,学生说一说读后的感受,为什么要这样读。
第三环节:学习我们要保护地球
我们该怎样保护地球呢?在理解课文8~9自然段后,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创设情境。
情境一:当你看到我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大大的,打洗手液时也不关闭水龙头,你们会怎样对我说?(生答:只有一个地球。)
情境二:当你看到同学随意在一张张白纸上乱画时,你们会怎样对他说?(生答:只有一个地球。)
情境三:此时,你们想对所有的人说些什么?(生答:只有一个地球。)
教师总结:同学们,你能明白《时代周刊》为什么将地球作为1998年的新闻人物了吧!人们开始关注地球,开始觉醒。
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六年级语文中的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说明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材中把这篇说明文作为阅读课来安排,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捕捉需要的信息。
这节课有这样几个主要的特点。
1.教学设计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需要
六年级的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在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理解,按要求捕捉需要的信息。
在进一步学习课文时,教师几次结合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或者自己上网寻找需要的课内外的信息。在这样多次的活动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2.教学中注重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品味
虽然是阅读课,教师仍然很重视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特别是在两次反馈技术的应用中,使每一个学生亲历从揣摩语言文字、品味语言、体验情感、体会表达效果这样一个过程。比如:对“原来”、“本来”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在反复推敲之后,学生不但知道了词语的意思,更理解了作者运用“本来”这个词语的用心所在。此外,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空白的想象,指导对“只有一个地球”题目的朗读等等,都体现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品味与感悟。
3.教学方法灵活,凸现了学以致用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课文,教师在正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努力用足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源,与生活结合,与学生的实际结合,使学生从中既学习语言,锻炼能力,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师选择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时,采用自学讨论的方法,体会文章是怎样说明地球的美丽与渺小的。学生从中学习了数字、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时,自主选择,自己学习,比较深刻地感受到了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时,教师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生成保护地球的愿望。这样把课外的学习与课内的运用融合在一起,把写作方法与口语交际融合在一起,把学习语文与思想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比较大的选择空间里,感受课文的表达效果。
我们看到教师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了教学效果,利用课件展示地球的美丽与渺小,利用网站引进相关资源,拓展学习范围,体现了学用结合。
第三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目的是教育学生自觉地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文章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接着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十分有限的,然后说明了人类不要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最后说明了我们人类要精心地保护地球,精心地保护地球,就是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本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分别介绍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作者运用生动巧妙的拟人手法,把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称作人类的母亲,使读者感到亲切温暖。
二、教学理念:
1、《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时我力图和学生一起,深入的走进文本,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触摸作者那颗滚烫而焦灼的心,去体味地球母亲的那份无私而悲凉的情,以唤起学生人性的感悟。
2、以感情为主线构筑对话的流程,让学生自主去感悟,在小组合作中激发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生发想象,在阅读中注重引导学生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领悟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和灵魂,从而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注重课前资料的积累,课中资料的揉合,课后向外的无限延伸,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积累和实践、情感体验理解文本内容,体现
大语文的教学观。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多媒体,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4、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争做小小宣传员。
四、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体会“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1、破坏地球资源课件,文字投影片。
2、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图片和地球环境现状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
师导语: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同学们,看到了吗,那是什么,你还想叫地球什么?
1、《时代周刊》1998年评选的新闻人物——地球
你吃惊吗?为什么吃惊?
2、为什么地球会被评为新闻人物?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用心感受。我们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二)合作交流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完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想?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2、沉痛、有点可惜;非常可惜;难过;讨厌破坏资源的人;伤心;可怕——心情很沉重,很复杂。
3、课文中哪几行文字给了你这样的心情,用“~”划下来,轻轻读,静静问,为什么课文中的这几句话会给我这样的心情?把你的心情搞得复杂的句子给揪出来。
4、课件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有可爱和破碎 引入课文。
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学生交流、汇报
三、品读体验 1.感悟地球的渺小。
(1)指名读。展示句子
(2)渺小:地球的半径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说地球“渺小”,你认为有道理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可以举一些例子。小结: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显得渺小了。如果可以把学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恐怕连一粒微尘都算不上。
过渡:我们的地球这么渺小,我们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1)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矿物资源面临的危机。①明白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②从“几百万年、几亿年”感悟矿物资源形成时间的长及来之不易。③从“不加节制”等词感悟人类无知的破坏。
(2)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的破坏。①理解“本来”在句中的作用。(“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性,它突出了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了现在已经不可再生)
②品读句子: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a.举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害”?
b.补充有关生态灾害的资料,加深理解: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
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③指导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所感悟到的心情。3.感悟无法移居的事实。
(1)品读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别的星球上去。
①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了“40万亿公里”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
②感悟最小的范围,即“40万亿公里”有多远?(以前学过《太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是1.5亿公里,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亿公里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③指导朗读。
(2)了解有关“移民基地”的设想。(教师可介绍有关火星和月球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白,这种设想是遥远而困难的事情)
4.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她无私地奉献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说地球容易破碎其实是指她很容易遭受破坏,比如资源枯竭、生态灾害等。这句话表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同时更体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担忧之情)结合课题小结,齐读最后一段。读写结合,提升情感
相信每一个同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你作为他的孩子一定有话想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四)巩固延伸
1、播放《懂你》,学生写对地球母亲的话。
2、地球母亲希望听到你的心声,交流。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
3.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
七、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 破碎 美丽壮观 伤痕累累 保护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复习资料归纳
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复习
资料归纳
1、“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同时,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2、对词语的理解。
晶莹:光亮而透明。文中指地球的外表光亮而透明。
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
矿物: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数自然元素,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大部分是固态的(如,铁矿石),有的是液态的(如,自然汞)或气态的(如,氦)。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滥用:胡乱或过度地使用。文中指胡乱或过度地使用化学品。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文中指自然资源被破坏及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最终使人类无法生存下去。
3.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文从地球的美丽、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等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告诉人类应该保护地球。
4.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自然资源有限”的?
从“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与“可再生资源遭受破坏”两方面来描写地球资源面临的危机。
.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
强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生动形象地说明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6.重点语句理解
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③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④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⑤“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这样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文中的一段:具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段文字说明说明地球美丽、可爱,是人类以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
说明方法及作用
(1)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列数字、打比方,准确具体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球的小,空间有限。)
(2)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举例子、列数字,准确、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矿物资源形成的时间漫长,资源有限。)
(3)科学家们已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列数字,准确具体直观地表明范围之大,偌大范围均无人类栖身之所,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
(4)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举例子,具体形象的强调这些资源原来的可再生性,现在的不可再生性)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形象直观、易理解,强调了地球的小,资源有限。)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
18.《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来源:学科网ZXXK]
本设计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一主线,围绕文本,构建开放而又具有生成空间的阅读话题,挖掘文本价值,以生为本,以读为本,给予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机会。在读中引发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思想和教材产生共鸣,师生共同亲历发展认知、陶冶情操、引发创造的成长历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来源:学科网ZXXK]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能力。
[来源:Z.xx.k.Com]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三、重难点说明:
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和资料,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四、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图片导入
我先出示了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吸引学生注意力,从感官上感受地球的美丽壮观,导入课题。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来源:学*科*网Z*X*X*K]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
“六千四百千米”“同茫茫宇宙相比”体会作者是采用列数字和作比较说明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的。
通过阅读资料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破坏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进入相关的段落,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让学生观看地球妈妈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再推荐相关网站让他们上网查阅,然后引导下载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来源:Z。xx。k.Com]
(三)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五、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太可爱:
美丽而渺小,慷慨无私
太容易破碎:资源枯竭、不可再生
精心保护地球
六、教学小结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