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图书馆学概论重点试题参考
图书馆学概论》-重点试题参考
一、图书馆的基本任务为何?请就图书馆的类型,说明其功能。请就图书馆的类型,说明其功能。
二、请说明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重要性。
二、请说明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重要性。
三、请说明「馆藏评鉴」的目的与方法。
三、请说明「馆藏评鉴」的目的与方法。
四、图书馆的目录有何功能?
四、图书馆的目录有何功能?图书馆目录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何?图书馆目录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何?
你将主持规划建立一个数位化图书馆(图书馆的任务、服务对象、收藏资料,请自订,并请说明),请问你:(请选择四项回答)你将主持规划建立一个数位化图书馆(图书馆的任务、服务对象、收藏资料,请自订,并请说明),请问你:(请选择四项回答)、你将收录哪些内容? 1、你将收录哪些内容?如何发展?如何发展?(馆藏发展、采访)(馆藏发展、采访)、你将如何组织这些馆藏资料? 2、你将如何组织这些馆藏资料?(分类、编目、metadata)(分类、编目、metadata)、你将聘请哪些专家参与? 3、你将聘请哪些专家参与?执行哪些任务?执行哪些任务? Why ?(人员聘任)(人员聘任)、你将提供哪些服务? 4、你将提供哪些服务? Why ?(查询功能、读者服务)(查询功能、读者服务)、你认为你的电子图书馆需要提供读者的利用指导吗? 5、你认为你的电子图书馆需要提供读者的利用指导吗? How ? Why ? Why ?(推广、行销、辅助使用)(推广、行销、辅助使用)、与其他的图书馆将如何进行合作? 6、与其他的图书馆将如何进行合作?(馆际合作)(馆际合作)
第二篇:武汉大学图书馆学考研图书馆学复习资料
《图书馆学概论》-备考复习资料
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现代图书馆学融入了多种属性的科学内容。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对信息、文献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景更加广阔。
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它植根于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实践,探讨其学术渊源,离不开对图书馆活动演变的考察。
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图书馆
图书馆的起源 文字的产生和文献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当人类意识到需要将经验和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供利用时,最古老的文献便产生了。当人们认识到需要对已产生的文献进行连续不断的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有一定数量的文献有序地存放在一起以便长久保存和利用时,最早的图书馆便诞生了。
考古发现,约公元前3000年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朝的一座寺庙废墟附近,就有大批泥板文献被集中在一起,成为已知最早的图书馆。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在尼尼微建立了藏有大约2.5万块泥板文献的皇宫图书馆。古埃及最迟在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8~前23世纪)就有了王室图书馆和寺院图书馆。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也都有为奴隶主阶级及其贵族知识分子保存资料的图书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前1世纪)托勒密王朝曾建立了规模宏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
中国最早的文献形态,是公元前14~前11世纪商代后期的甲骨文献和金文文献。商代设有史官,掌管记录统治者的言行及重大事件的图书档案。周代除王室有收藏文献的库室外,各诸侯国也有本国的文献库室,因为最晚在春秋战国时已流行以竹木和缣帛为载体的文献,记录文字较前便利得多。在以上这段时期,图书和档案工作是结合在一起的。
图书馆的发展 世界进入中世纪以后,拜占廷帝国皇家图书馆曾一度繁荣。到了公元8世纪,随着中国造纸术的传入,阿拉伯文化进入繁荣昌盛时期,那里的图书馆分布广泛,仅巴格达城就有30多所。而在欧洲,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酷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学术思想窒息,文化萎缩,近千年间图书馆处于衰落状态。在中国,秦汉以后,图书馆工作逐渐与档案管理和史官职责相分离,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为纸质文献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三国魏晋南北朝由于战争频仍,无论是各国的官府藏书,还是私人藏书,都历经几度积累、破坏和恢复,但图书馆总的仍呈现曲折上升的趋势。
隋唐写本书盛行,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唐代发明的雕版印刷术,至宋代得到普遍推广,文献的生产更加方便,五代十国曾一度凋敝的图书馆事业又迅速复兴起来,并且出现了新的图书馆类型—书院藏书。金、元两代图书馆没有重大发展。明代又掀起高潮,以私人藏书成绩最为可观,成了图书馆事业的主流。
清代无论是官府藏书还是私家藏书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大大超越了前代。鸦片战争以后,封建时代的图书馆事业逐渐向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过渡。
中国封建社会图书馆经过漫长演进而兴盛、发达,成为一种成熟的精神文化形态,为人类积有累世不断的、浩如烟海的文献。除甲骨文献、简牍文献、缣帛文献等仍在陆续出土外,中国现在保存在各大图书馆里的唐末以来的纸质古籍,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0万种以上。这是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文明所做的特殊的、卓越的贡献。
西方近代图书馆事业 西方近代图书馆起源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时期,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大机器生产需要有文化的工人,教育开始普及到平民,文献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促使一些全国性的图书馆开始向社会开放。
19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社会兴起的公共图书馆得到了确立和发展。它具有向所有居民免费开放,经费来源于各级行政机构的税收,设立和管理具有法律保证等特征。公共图书馆的普及,是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突出成就。与此同时,近代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类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图书馆事业开始进入世界先进的行列。欧洲,特别是英国、法国、瑞士、德国和俄国等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图书馆界在国际上的活动越来越活跃,国际文献联合会、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都相继成立。
中国近代的图书馆 19世纪末叶,在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下,一些较开明的维新派人士请求开设公共性的藏书楼。初期的公共图书馆,多由藏书楼演变而来。1902年,浙江绍兴的徐树兰以一己之力筹建古越藏书楼,于1904年正式开放。湖南图书馆核湖北图书馆也先后成立。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于1910年开始筹建,1912年正式开放。
近代大学图书馆的产生,在时间上要早于近代公共图书馆。1902年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图书馆为最早;由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大学图书馆,以1894年成立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图书馆为最早。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给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20—30年代,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据统计,1930年全国有各类型图书馆2935所,到1936年达5196所。前身为京师图书馆的国立北平图书馆1929年与北海图书馆合并,藏书50余万册。这一时期的通俗图书馆改为民众教育馆,据1935年统计,多达1225所。1937年日本开始大规模侵略中国,在战火中有无数座图书馆遭到破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出现了一些具有进步倾向的图书馆。在李大钊影响下,北京的进步学生建立了“亢慕义斋”图书馆,收藏有许多马克思主义书籍。1921年,上海出现了“通信图书馆”。在邓中夏、李立三等人关怀下,工人图书馆、工人阅报室,也在各地相继成立。在以后的苏区和解放区,革命政府建立了中山图书馆、鲁迅图书馆、中共中央图书馆以及其他各类型专业图书馆。在国统区建立的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上海中华业余图书馆等革命和进步的图书馆,对唤起民众的觉悟起了一定的作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图书馆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古代图书馆发端于奴隶社会,成熟于封建社会,当时文献流通量小,比较封闭,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近代图书馆则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其宗旨是对文献藏用并重,而以用为主;管理上逐渐形成了从采集、分类、编目、典藏到阅览、宣传、外借流通、参考咨询、情报服务等一整套科学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政治、经济和技术力量的推动下,出版物数量激增,促使图书馆之间加强采购工作的分工协作和实行图书馆的图书贮存制度;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使图书馆推广了馆际互借、参考咨询工作和开架制度;缩微复制技术、复印技术、声像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在工作中的应用与普及,促使图书馆事业发生巨大变化。各国政府为了有效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功能纷纷采取措施,修订图书馆法,推行文献工作标准化,加强图书馆员的培训和教育,扩大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范围。
现代图书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已由单纯的收集整理文献和利用文献的相对比较封闭的系统,发展到以传递文献信息为主的、全面开放的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这三者的相互结合,正有力地改变着图书馆工作的面貌,甚至在影响着它的历史进程。
图书馆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图书馆依赖社会赋予它的条件,为人类文明、为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概括起来有: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交流思想、知识、情报、信息;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社会的科学能力;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图书馆为解决科技攻关、产品创新、试验设计乃至企业规划、管理等提供文献和情报,将精神产品转化为生产力。随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图书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直接贡献将日益增大。
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贡献是巨大的。早在17世纪德国的莱布尼茨就将它归结为人类的“百科全书”,甚至称誉它是“人类灵魂的宝库”。从柏拉图到马克思、列宁,从孔子到毛泽.东,凡历史上为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新思想,做出某种创造性的贡献的人,无一不是利用图书馆博览群书,而成为知识渊博的一代伟人的。图书馆无论在历史上、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中,都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书馆学的萌芽时期
人们将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去独立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由于图书馆学是在图书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图书馆学自立于近代科学之林以前,历史上已有关于文献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为图书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世界:古代至中世纪 无论中外,图书馆学的知识都是在文献整理,尤其是在文献编目的基础上首先积累起来的。
前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寺庙废墟附近所收藏的大批泥板文献是按主题排列的,亚述巴尼拔皇宫图书馆的泥板文献上也刻有主题的标记,其目录被刻在收藏室的门旁和墙壁上。这可视为是在一种明确思想指导下的文献编目的起源。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第三任馆长卡利马科斯编成了该馆的名为《皮纳克斯》(又名《各科著名学者及其著作目录》)的解题目录,这说明当时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著录方法。
中世纪前期,图书馆学思想大多带有宗教色彩。公元529年,圣·本尼狄克特在罗马附近建立修道院并为其制定法规时,把读书当成使人信教修行的一种手段。同时代的卡西奥多鲁斯在自撰的《宗教文献和世俗文献指南》中编了一份解题书目,这份目录在后来若干世纪一直被作为修道院图书馆的藏书标准,他是第一个强调世俗文献对基督教的重要性的人。
中世纪后期,出现了一批私人藏书家撰写的著作。13世纪法国福奈维尔的《藏书家》,描述了一座“书苑”的藏书情况。英国著名藏书家伯里的《爱书》,1344年完稿,1473年出版于德意志的科隆,作者企图扭转当时僧院学术衰退的局面,从多方面提出建设图书馆的建议。15世纪意大利藏书家费德里戈对图书馆馆长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也发表了精辟的意见。
欧洲文艺复兴至18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抱着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崇敬的心情广泛搜集图书和歌颂图书馆的价值。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之父”的波特拉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当西方历史从中世纪进入近代之际,图书馆学的理论与方法结束了零星的不系统的状况,进而为近代图书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这是西方图书馆学孕育时期的重要阶段,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诺德、英国的杜里和德国的莱布尼茨等人。
诺德于1627年撰写的《关于图书馆建设的意见》一书,被誉为第一部具有理论意义的图书馆学著作,他的图书馆学思想的核心是:图书馆不应该专为特权阶级服务,必须向一切研究人员开放。他设想了一个完美的科学研究图书馆的雏形,其中的某些论点,至今尚富有启迪意义。
曾任英国皇家图书馆馆长的杜里,1650年撰著的《新式图书馆的管理者》一书,揭示了图书馆在读者与藏书之间所起的“中间人”的作用。
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是近代图书馆学的先驱,在他的大量建议中包含着许许多多关于图书馆学的理论,其精辟和深刻为后世所称赞。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概述 中国古代不仅创造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图书馆管理制度,也相应地出现了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思想。
据考古发现,殷墟甲骨的入藏、排列都有一定的次序和方法。《周礼》一书记载有周人分官守书的情况。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给《易经》一书和《尚书》、《诗经》中的各篇做了必要的说明,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大序和小序,它们为编目工作中提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许多官府藏书工作者和私人藏书家的实践经验,为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的校书编目工作,建立了中国封建时代图书馆工作的一个基本模式。《七略》作为一部系统目录,开创了一个典籍以六经为首,诸子以儒家为尊的分类体系。自汉“六分”,晋“四部”,几经变化,到了唐代确定为“经史子集”四类,成为后世图书分类体系的主流。
从隋唐开始,关于藏书聚散的情况和原因已经引起关注。隋秘书监牛弘撰写《请开献书之路表》,此后,“开献书之路”成为政府图书馆从民间征集图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该表还第一次总结了春秋以来图书馆史上的“五厄”及其发生的原因。
宋代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大批学者开展了这方面的学术活动。南宋的程俱、郑樵和金代的孔天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程俱在南宋首任秘书少监时,将北宋时期国家图书馆的沿革、职能、人员,藏书的征集、整理、典藏和利用等基本工作,总结成《麟台故事》一书,进呈朝廷。这是现存最早的有关国家图书馆事业的资料。
郑樵在其《通志》的《艺文略》、《校雠略》和《图谱略》等几部分中系统地提出了以藏书整理为核心、以流通利用为目的的思想。他还根据前人和自己的经验,提出搜集图书的八种方法。
金代的孔天监,在其《藏书记》中记述了建立公共藏书楼的创举,反映出公开藏书的思想。
在私人藏书极盛的明代和清代,一些藏书家开始总结自己的经验,一批论述藏书工作的著作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封建社会图书馆工作的内容,其中科学价值较大的有邱睿的《论图籍之储》和《访求遗书疏》、祁承璞的《澹生堂藏书约》和《庚申整书小记》、曹溶的《流通古书约》、孙从添的《藏书纪要》、周永年的《儒藏说》等。
明清两代藏书工作理论和方法研究的丰硕成果大大超越了前朝,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和总结,又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图书馆学的产生、确立和发展
图书馆学的产生和确立时期 作为一门近代科学的图书馆学产生于19世纪初,确立于19世纪80年代。
1807年,德国的施雷廷格提出了“图书馆学”(bibliothekswissenschaft)这个专门名词;1808~1829年,他出版了《图书馆学综合性试用教科书》,在图书馆学史上第一次全面地探讨了图书馆目录的编制原理。他还非常重视对图书馆员进行专门教育。他认为图书馆管理是一门专门的、独特的学科。此后,围绕着这门近代新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持续不断,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艾伯特、丹麦的莫尔贝希、英国的帕尼齐和爱德华兹等。艾伯特撰写了《论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员的教育》和《普通目录学词典》等著作,他主张图书馆的分类编目工作必须符合科学性,同时强调图书馆员必须接受严格的专门教育。
帕尼齐曾任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经费筹措、人员待遇、馆舍建筑、目录组织和阅览服务等方面部进行了改革。他与同事制订的91条著录规则,即《不列颠博物院图书编目条例》于1841年出版,长期以来成为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的编目规范。
爱德华兹1859年出版《图书馆回顾》一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图书馆史》,叙述了中世纪以前和19世纪各国图书馆概况;第二部分为《图书馆管理》,讨论了各项业务工作的组织管理问题。该书不仅对19世纪图书馆的建设以及图书馆人员的修养起到了广泛的指导作用,而且一直影响到当今的西方图书馆界。
1886年,齐亚茨科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开设了历史上最早的图书馆学课程,次年美国杜威创设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管理学院,这些都标志着图书馆学这门科学正式地得到教育界、科学界的承认,从而真正确立起来。
图书馆学的发展时期 19世纪下半叶,图书馆学在美国得到巨大发展,涌现出一批卓越的图书馆学家,卡特和杜威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卡特的主要贡献是编制了第一部字典式目录并制定《字典式目录规则》(1876),创制著者号码表(1887)和发表《展开式分类法》(1891~1893)。
杜威是图书馆事业的组织者、图书馆学教育家和理论家。他编制了《杜威十进分类法》,热心倡导图书馆用品设备标准化、在版编目、流动书车以及储存图书馆等等,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20世纪,在各国人民大众要求发展图书馆事业的愿望和热情的推动下,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内容不断深化,进入了冲破技术方法局限的新时期。
20~30年代,是世界图书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1931年,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出版《图书馆学五定律》,探讨了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1933年他出版的《冒号分类法》,与其说是分类法上的技术成就,不如说是一项分类理论上的卓越建树。
美国的巴特勒1933年出版的《图书馆学导论》开拓了图书馆学研究的新领域。后来,象巴特勒一样重视理论的谢拉,进而把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他所设想的“社会认识论”的基础之上。列宁一生与图书馆事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他将图书馆事业视为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他的关于建立图书馆网和图书馆事业集中管理、统一领导的思想,几十年间对苏联和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图书馆事业一直起着重大指导作用。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为在苏联贯彻执行列宁关于图书馆事业的指示,作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仿效欧美模式发展图书馆事业,介绍欧美图书馆学理论。1926年,今泽慈海以其《图书馆的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在日本图书馆学界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后来日本又陆续涌现了加藤宗厚、弥吉光长、天野敬太郎等著名图书馆学家和目录学家。
在世界范围内图书馆学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各国的图书馆学学术组织和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876年成立,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国家也相应地建立了图书馆学学术团体。20世纪以来,国际文献联合会、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等国际性的组织,对图书馆学研究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初具规模,为图书馆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也加强了理论研究的队伍。
正当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更加系统和更加深入的时候,与图书馆学极为密切的文献学和情报学发展起来了。但文献学和情报学的范围,至今尚不十分稳定,它们与图书馆学的内容多有交叉,各种概念互相渗透,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学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与文献学、情报学携手共进的新时代。
中国图书馆学的形成和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西方图书馆学思想也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图书馆学传统内容相结合,使中国图书馆学开始向近代新领域过渡。
辛亥革命以后,一批图书馆学者的理论论著与实践对中国图书馆学的建设作出了贡献。1925年,中.书馆协会成立,次年创办了《中.书馆协会会报》和《图书馆学季刊》,掀起了新图书馆运动。
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方面,1920年武昌文华大学创办了图书科(后改为武昌文.书馆学专科学校),1925年上海中国国民大学设立了图书馆学系,1927年南京金陵大学设立了图书馆学系,1947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开设了图书馆学课程,成立了图书馆学专科。这些都对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0年代在中国出现了图书馆学研究的高峰。这一时期出版了一批颇有份量的学术专著,例如刘国钧的《图书馆学要旨》(1934)等,并有大批图书馆学学术论文见诸各种报刊。这些论著对图书馆立法、管理、建筑、设备和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但这种研究仍旧偏重于图书馆工作的技术与方法。
西方图书馆学关于图书分类编目的技术知识,也在20世纪初被介绍到中国。中国陆续出现了一批图书分类法专著。1917年胡庆生和沈祖荣编制出版的《仿杜威书目十类法》为中国近代第一部图书分类法;此后20年代有杜定友、王云
五、刘国钧等的《图书分类法》;30年代有皮高品的《中国十进分类法及索引》(1934)等。
50年代中期,图书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以1956年在南京举行的首次图书馆学讨论会为开端,掀起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热潮,一直延续到60年代。学术界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图书馆事业组织原理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图书馆的基本矛盾,图书馆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图书馆员业务基本功的训练等问题,都成为当时图书馆学研究的焦点。
跨入70年代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1979年7月,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在此前后,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相继成立了地方性图书馆学会。在全国和各地方学会的组织领导下,图书馆学专业刊物纷纷恢复和创办。到 1990年底已达60余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国图书馆学会创办的《中国图书馆学报》、中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图书情报工作》等。根据初步统计,1949—1979年发表的论文总数为4600多篇,而1980~1988年发表论文总数为2万多篇图书馆学主要的专门著作也大多集中在这一时期。图书馆学学校教育,建国初期只有两所大学设有图书馆学专修科,到80年代末已经增加到40多所高等学校设有图书情报学院、图书馆学系和图书馆学专业.在校学生约4000余人,初步形成了一个多规格、多层次、多学制的学校专业教育体系。
如果说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西方图书馆学开始引入中国,那么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相当的规模;中西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格局。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近二百年来,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1808年,施雷廷格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藏书的整理,其内容是图书的配备和目录的编制。当时,图书馆主要业务工作是整理图书,他的学术观点自然离不开对自身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
这种以图书馆技术操作、工作方法为研究核心的观点,后来有了新的发展,艾伯特、莫尔贝希、爱德华兹等对藏书建设、分类编目、典藏保护和读者服务等在理论与方法上都进行了比较完整的经验总结,并用图书馆管理的概念加以涵盖。
以图书馆管理为研究对象的集大成者是杜威。他于 1887年创办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管理学院,其教学体系的核心是探求图书馆管理的“实际的效用和经营”。他的这一观点受到普遍重视,并具有广泛的影响。
进入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巴特勒和后来的谢拉等人,认为图书馆的管理和技术方法问题,不应成为图书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图书馆学应研究其理论基础和科学原理以建立图书馆哲学,从而揭示图书馆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以巴特勒、谢拉为代表的观点,扩大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范围,有助于人们在更广大的实践范围内,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进一步去科学地总结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图书馆工作的规律。
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探讨中,占主流的是有关图书馆管理的观点。
80年代,人们又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科学的揭示,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情报交流”、“文献交流”和“知识交流”。这三种不同的提法虽各有特点,其实是互为表里,三位一体的。情报和知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借助于文献得以广泛传播;作为交流工具的文献,其内容蕴藏着情报和知识,图书馆利用文献为社会服务,实际上也就是进行着广泛的情报交流和知识交流。
上述各种论点出现在认识科学真理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从而也丰富了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
图书馆学的学科体系以其主体理论为基础构架,将各分支学科及相关学科与主体部分相互联结,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助于加强图书馆理论整体功能的学科系统。
图书馆学的体系和分支学科
当代图书馆学的主体部分是由理论图书馆学、实用图书馆学和专门图书馆学组成的,这三大门类下又有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
理论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学一般原理的学科,它为整个图书馆学提供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描述整个图书馆发展的概貌,对图书馆学的其他组成部分和相关部分起着指导作用。理论图书馆学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领域,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研究成果看,它又有以下几个分支学科。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探索图书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体系和结构,图书馆学的分支学科与相关科学,图书馆学方法论以及图书馆的性质、社会职能和作用,图书馆与社会进步等内容。
图书馆建设研究 包括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经验教训、组织原理、体制及图书馆网的类型和建立原则、图书馆立法、图书馆员培养、图书馆学学术研究的组织工作、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研究等等。
宏观图书馆学是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进行宏观探索、逐渐形成的分支学科。它研究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与文献信息系统的关系以及图书馆事业中的同族关系(包括图书馆之间的关系)等等。
比较图书馆学是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国别、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图书馆问题进行的研究。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分析原因,作出解释,并从中得出能够揭示客观规律的结论。
实用图书馆学是在理论图书馆学所提供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图书馆具体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而形成的一大门类,包括图书馆工作规律、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现代化等实际工作领域。
图书馆管理学是图书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图书馆管理活动及其客观规律,包括图书馆管理的原则、功能、方法,各项工作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图书馆领导人员配备、机构设置、工作组织、工作计划、岗位职责、工作定额、工作统计、建筑设备、效益评估等等。
馆藏建设和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研究图书馆对文献的收集和贮存等方面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多将藏书建设等同于藏书补充;70年代,研究范围扩大到从藏书补充到藏书组织的整个过程;80年代,人们对文献资源的审视角度放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藏书建设的研究扩展到研究文献资源建设。馆藏建设和文献资源建设研究这一分支学科,主要探讨为符合图书馆任务和读者要求,系统地建立、发展、规划、组织馆藏体系以及文献保存、保护的理论与方法,进而研究系统、地区、全国文献资源的布局和文献资源的共享等。
文献分类与主题标引研究 文献分类是文献整理的重要方面。对文献分类的原理、规律和科学方法以及分类表编制的研究有悠久历史并逐渐发展成为图书馆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主题法是文献标引和检索方法适应现代文献发展而产生的主题检索语言,主题标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字顺检索语言的原理以及主题词表的编制和利用方法等。
70年代末,中国学者从情报检索角度对分类法和主题法以及代码检索语言、自然检索语言等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探索它们影响情报检索效率的规律和提高检索效率的途径,并以此建立情报语言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
文献编目学 是研究文献著录和目录组织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实用学科。由于文献编目是图书馆进行文献整理的一项主要工作,历史悠久,基础深厚,已发展成为图书馆学中较为成熟的分支学科。其中编目规则的制定、编目标准化、现代化是该学科中主要的研究课题。
图书馆服务理论 研究图书馆服务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服务对象、读者心理、图书馆服务方式、服务效果评价、服务过程中的社会因素等问题。
文献检索研究 文献检索是指从一个文献集合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信息的活动、程序和方法。它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深化和扩展,是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延伸和方法之一。文献检索研究的重点是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研究内容包括:文献及其内部信息构成(贮存)方式、文献检索理论、检索系统和检索工具、检索语言和检索方法等等。此外,它还研究各学科文献的检索问题。
图书馆现代新技术研究 我们可以把文献和图书馆都看成是一种技术进步的成果。特别是当代的图书馆,它是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的产物。图书馆现代新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探索图书馆由手工操作过渡到机械化、自动化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实现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图书馆工作的自动化。
专业图书馆学 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分别进行专门研究而形成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它以某一类型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不仅要根据理论图书馆学所提供的基本理论来研究该类型图书馆各方面的特点,也要按着实用图书馆学所提供的一般方法与技术来具体研究该类型图书馆的工作和管理问题,从而形成专门图书馆学的众多学科分支,诸如公共图书馆学、大学图书馆学、儿童图书馆学等等。
其它图书馆学分支 图书馆学与其他科学相交叉的部分,陆续产生了一系列图书馆学分支,诸如图书馆系统工程、图书馆社会学、图书馆教育学、图书馆统计学等等。这是图书馆学中范围广泛的新兴的研究领域,其共同特点是引进其他学科或科学中的基本原理、方法或技术来研究图书馆的有关问题。这类分支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们既扩大了图书馆学研究的领域,也丰富了各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
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和研究方法
图书馆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方面与一些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交叉重复,在历史渊源、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中,都有着同族的关系;另一方面,图书馆学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自身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相互之间存在着应用的关系。
和图书馆学有同族关系的学科主要是档案学、情报学、文献学和目录学等。
如前文所述,中国早期的图书馆工作和档案工作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档案学和图书馆学一样,它的思想渊源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这种历史发展上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联系更加明显,诸如图书和档案的积累、整理、组织和利用、保管等重要环节,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都有很多共同之处。
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大约在20世纪30~40年代才开始出现专门探讨情报工作的论文。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密切关系,首先表现为图书馆学,甚至还包括档案学和目录学,都是情报学的先导科学。它们为情报学准备和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材料、理论原则和工作方法,对情报工作的许多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总结,从而成为情报学得以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其次,在学科内容上反映出两者的交叉与重复。这主要是由于情报学和图书馆学在理论上都必须研究文献情报源,在实际工作中都必须利用文献情报的缘故。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都是文献,作为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之一的文献工作,实际上是图书馆、档案馆、情报中心等的基本工作内容,因为这些机构工作的主要对象都是文献。虽然它们在工作程序、工作手段与方法上有各自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性质和对象的一致性,故而文献学的原理、方法对图书馆学,乃至对档案学、情报学、目录学都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在图书馆业务中,最先发展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部分内容是目录工作,从文献收集、整理加工,一直到宣传推荐、检索和利用,每一个环节都要应用目录和目录学知识。中国近代以来,目录学始终作为图书馆学最亲密的姐妹学科之一同步发展。
图书馆学要研究如何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图书馆在借阅书刊、宣传推荐、指导阅读、解答咨询以及其他各项服务工作过程中,对读者施以教育影响,甚至图书馆的环境,对读者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借助于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图书馆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学的关系也密不可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活动的变化,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图书馆员的工作,都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研究图书馆及其活动,就要将它们置于整个社会之中来考察。早在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就被借鉴和吸取到图书馆学中。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倡导图书馆学与社会学相结合,开拓“图书馆社会学”、“阅读社会学”等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图书馆学研究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图书馆更有成效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读者心理学这门图书馆学的分支科学也将会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熟起来。
图书馆的现代化,以实现图书馆工作计算机化为中心。当代图书馆学中任何重大的研究课题,都需要将传统的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除上述学科以外,经济学、统计学、传播学、历史学、语言学、逻辑学等,也都是与图书馆学相关的学科。
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 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取决于每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一定社会制度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新科学的理论也对图书馆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它们从各个侧面揭示了图书馆的属性,并为图书馆学在信息科学、文献科学领域找到了应有的位置。这些方法丰富了图书馆学的内容,也拓宽了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
一些在多学科研究中都通用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模拟法以及逻辑思维中的分析、比较、分类、类比、综合、抽象、假设、归纳、演绎等等方法都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得到了应用。其中调查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读者研究、文献资源调查等很多方面。图书馆学研究中最常采用的是对图书馆实践经验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以及目录学方法。
总之,图书馆学研究是在不断吸取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的。新的科学研究方法还会不断出现,图书馆学研究也将随之更加深入。
图书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未来充满希望。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图书馆事业定将得到空前的发展,图书馆工作在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服务方面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和知识,将永远是人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力式。历史将会证明,图书馆学最终将不完全属于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工作者,它将更充分深入地揭示有关收集、组织、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和知识的规律.成为人人都必须掌握的具有方法性质的科学。
第三篇:武汉大学图书馆学02-07年真题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图书分类基础(含中文文献编目)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分面分类法
2、电子分类法
3、复分表
4、主题目录
5、标目规范控制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确定分类标准的运用次序时,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不严格遵守概念的划分规则?
2、试比较层累标记制、顺序标记制、分面标记制三者的优点与缺点。
3、简述DDC标记符号与标记制度的特点。
4、简述分类标引工作的程序。
5、《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的数据字段区设置了哪些功能块?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分析《中图法》第4版、《资料法》第4版两者在标记系统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试比较卡片式目录、书本式目录、缩微目录、机读目录四者的优点与缺点。
科目名称:图书馆学基础(含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
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情报意识
2、词频统计
3、引文分析
4、客观知识
5、复合图书馆
6、杜定友
7、弘文馆
8、行款
9、中华图书馆协会
10、e-book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图书馆学理论基础与图书馆哲学有何联系?
2、知识集合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衡量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整体水平要通过哪些指标?
4、“五·四”以后我国图书的发展出现了哪些变化?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图书馆实现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意义。
2、晚清藏书楼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科目名称:目录学概论(含中文工具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综述
2、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3、别裁
4、国家书目控制
5、电子工具书
6、搜索
引擎
7、反切法
8、文献检索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评价国家书目的标准
2、略述地方文献书目的作用
3、简述文摘的特点
4、简论类书、政书的特点
5、略述历史人物传记资料的文献分布
三、论述题(共46分)
1、论述书目情报服务的发展趋势(15分)
2、试论宋代史学家郑樵的目录学思想(15分)
3、试述查找资料的基本方法(16分)
科目名称:图书馆学基础(含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文献分类学)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请开献书之路表》
2、施莱廷格
3、“知识交流说”
4、多重列类法
5、电子分类法
二、简答题(共7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1、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技术的种类有哪些?
2、列宁对图书馆的论述都有哪些内容?
3、客观知识具有哪些基本性质?
4、概念逻辑原理在文献分类法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文献分类法中同位类的排列方法。
6、简述《中图法》、《科图法》、《人大法》、DDC四者标记制度的特点。
7、简述具有并列关系主题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
三、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为缩小我国现在的“数字鸿沟”,图书馆应采取哪些积极措施?
2、试述梁启超“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3、试述体系分类法、分面分类法两者的特点。
科目名称:目录学概论(含中文工具书)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书目计量学
2、世界书目控制
3、文献检索
4、参考源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略述导读书目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2、简述综述的特点。
3、简述文摘的功能。
4、简述百科全书与类书、辞典的联系与区别。
5、简述《辞源》、《辞海》的主要版本及新旧《辞源》《辞海》的内容特点。
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试析1911-1949年间的中国目录学派别。
2、试论新技术条件下当代目录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3、试论工具书的类型及立类依据。
4、试论电子工具书的概念及类型,并举例说明之。
科目名称:图书馆学基础(含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文献分类学)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知识单元
2、语义网络
3、古越藏书楼
4、回溯标记制
5、种次号
二、简答题(共7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1、唐代私家藏书有哪些特点?
2、图书与档案有哪些区别?
3、网络调查法有何优点?
4、体系分类法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网络信息分类法应该具备哪些基本功能?
6、同位类与同级类两者有何区别?
7、简述具有影响关系主题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
三、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为什么说中国图书馆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初年?
2、图书馆的知识受众应享有哪些合法权利?
3、试述《中图法》、《资料法》、《科图法》、《人大法》、DDC、UDC、CC等七种法(最新版本)标记制度的基本特点。
科目名称:目录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文摘
2、网络目录
3、内容索引
4、名录
5、电子参考源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综述的功能
2、略述提高书目工作效益的3、简论新型类书与传统类书的异同点
4、简述工具书综合利用的原理
三、论述题(90分)
1、试论目录学的功能(15分)
2、试述文献揭示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15分)
3、试论清代目录学家章学诚对目录学的贡献(20分)
4、试论机读版工具书的特点(20分)
5、试论网络环境下工具书在参考咨询服务中的作用(20分)
科目名称:图书馆学基础(含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文献分类学)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芝加哥学派
2、隐性知识
3、《开宝藏》
4、基本部类
5、互见分类标引
二、简答题(共7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1、简述文献单元与知识单元的区别
2、简述知识组织的内在机制
3、简述宋代四大“类书”的不同特点
4、简述具有应用关系主题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
5、《中图法》(第四版)中明确规定的同类书排列方法有哪些种?
6、《杜威十进分类法》(DDC)中关于数字“0”有何用法?
7、简述分面分类法的优缺点
三、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图书馆学有哪些专门研究方法
2、试述为什么要强调图书馆学本土化建设?
3、试述文献分类法确定分类标准及其运用次序的依据
科目名称:目录学概论(含中文工具书)
一、名词解释(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文献摘要法
2、书目情报
3、地方文献书目
4、OPAC5、“万方”
6、CALIS7、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综述的特点
2、简述索引的功能
3、略论工具书的特点
4、简述数据库的类型
三、论述题(75分)
1、论述书目的教育功能,当前为什么要大力倡导书目导读服务?(15分)
2、试述20世纪中国目录学研究的辉煌成就(20分)
3、试论我国四部书目分类体系的产生和发展(20分)
4、联系实际论述工具书的功能用途(20分)
科目名称:图书馆学基础(含中国图书史、文献分类学)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图书馆学宗旨
2、社会知识
3、蝴蝶装
4、分面标记制
5、书次号
二、简答题(共7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1、杜定有与刘国钧在学术研究上有哪些不同特点
2、学校教育与图书馆教育由那些区别
3、《古今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有哪些不同之处
4、简述图书改编活动的金本因素及其联系
5、简述丛书的分类标引要点
6、《布利斯书目分类法》第二版(BC2)的类号组配方法有哪几种形式
7、《中图法》电子版成功研制开发,对我国文献分类工作有何意义
三、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知识管理方法在图书馆工作中的运用
2、试述未来图书馆学研究重心为何要向“知识”转移
3、试比较分析网络信息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编制方法
科目名称:目录学概论(含中文工具书)
一、名词解释(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国家书目
2、文献提要法
3、世界书目控制
4、名录
5、四角号码法
6、《中华大典》
7、“二十五史”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目录学研究对象的“矛盾说”
2、简述文摘的特点
3、简述类书的编排体例
4、略述古代人物传记资料的检索途径
三、论述题(75分)
1、什么是目录?目录的社会作用有哪些?(15分)
2、试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例,论述我国目录编纂的成就(20分)
3、试述网络环境下书目情报服务的发展趋势(20分)
4、试述电子“工具书”(数据库)的类型(20分)
科目名称:文献信息管理(含图书馆学基础、信息管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语义信息
2、知识地图
3、普赖斯曲线
4、诺兰模型
5、IFLA6、7、8、应用图书馆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社会信息化的过程及特点
2、文献信息老化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3、简述当代图书馆学的实践基础及其特点
4、请简述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的主要学术成就
5、简述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及其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其特点
2、直接信息交流与社会信息代理交流的区别与联系
3、为什么图书馆学的学术理性由技术趋向人文关怀
科目名称:信息组织与检索(含文献分类学、目录学、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
一、名词解释
1、国家书目2、3、4、5、文献分类标准
6、引文索引
7、截词检索
8、分面分类法
二、简答题(1-6题每题8分,7题7分)
1、简述综述的特点
2、请简述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的目录学思想
3、搜索引擎与元搜索引擎的主要不同点有哪些
4、请简述工具书的标引方法
5、《中图法》中类目仿分主要有哪几种,有何要求
6、请简述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7、简述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对我国目录学的贡献
三、论述题
1、试述目录学的功能
2、试述目前使用的几种不同的标记制度的优缺点
3、试述综合性搜索引擎的评价标准主要有哪些
第四篇:长安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长安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2、可靠度
3、适筋梁
4、斜距压破坏
5、偏心距增大系数
6、深梁
7、大偏心受压破坏
8、有效预应力
9、预应力传递长度
10、理想弹塑性材料
二、简答(每小题6分,共48分)
1、简述钢筋混凝土受弯梁内钢筋的种类及作用?
2、单筋矩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是什么?等效矩形应力图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3、斜截面破坏形态有几类?分别采用什么方式加以控制?
4、比较普通箍筋柱与螺旋箍筋柱中箍筋的作用,并从轴向力——应变曲线说明螺旋箍筋柱受压承载力和延性均比普通普通箍筋柱高?
5、简述非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设计和复核?
6、对受弯构件的纵向受拉钢筋施加预应力后,是否能提高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为什么?
7、纯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相比有粘结梁而言,受力性能上有何明显的不同,可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改进?
8、高强度螺栓连接按传力特征可分为哪两类?在传递剪力时各自的传力机理是什么?
三、问答(每小题8分,共48分)
1、试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的性能有哪些要求?
2、在受弯梁的受弯区配置钢筋有什么作用?在什么情况下才采用双筋截面?双筋截面中的受压钢筋和单筋截面中的架立钢筋有何不同?
3、试写出单筋截面、双筋截面、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4、试绘制在受拉区和受压区同时配置了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的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图式,并根据计算图式列出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并说明在受压区域施加预应力对结构的承载力和抗裂性有什么影响?
5、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根本优越性体现在哪里?能否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现其优越性?
6、什么叫钢材的疲劳破坏?有哪些因素影响钢材的疲劳强度?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钢材的疲劳破坏?
三、计算(共24分)
某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梁,采用C40混凝土,预应力钢绞线(fpk1860MPa),Ap2940mm2,预应力筋合力中心距截面底边100mm,受压翼缘的有效宽度bf2200mm,腹板厚b200mm。跨中截面作用效应MG12470kNgm、MG2480kNgm、MQ1592kNgm(不含冲击),11.08。1.0。l193MPa,l20MPa,l432MPa,l530MPa,l675MPa,截面参数见下表:
A预加应力阶段使用阶段875000900000ya544560yb12561240I3.013.3备注净截面参数换算截面参数 AyaybI单位分别为平方毫米、毫米、毫米、10的11次方毫米的四次方
(1)、试按全预应力混凝土对正截面抗裂性演算(仅要求长期效应组合作用下的验算)
(2)、试进行持久状况预应力钢筋应力验算。祝:考试成功!!!
第五篇: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电影学概论(2004年)
山东师范大学二零零四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名称: 电影学考试科目:电影学概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五道大题(共计35个小题),满分150分;
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
或草纸上均无效。要注意试卷清洁,不要在试卷上涂划;
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一、填空(每空2分,除第2、8题外,每小题的答案顺序不得颠倒)
1、“电影之父”指的是⑴,其代表作是⑵;“电影艺术之父”指的是⑶,其代表作是⑷。
2、电影的银幕造型可以分为⑸造型和⑹造型两大种类。
3、“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更象二数之积”这句名言,是⑺对自己电影理
论的最简练概括。这句话的大体意思,简单地说就是⑻。
4、电影的基本特性有三个,一是综合性,一是视听性,还有一个是⑼性。国内理论界对电
影特征的争论主要集中在⑽性方面。
5、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电影导演的人是⑾,他对电影事业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⑿化的电影,在世界电影出现市场危机时,把观众重新吸引到影院里。
6、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电影导演的人是⒀,他的主要编剧合作者是⒁。
7、新中国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是1949年拍摄的⒂,它是由⒃导演的。
8、所谓“第五代导演”是指一张艺谋、陈凯歌、⒄和⒅等为代表的、大都毕业于20世纪
80年代前期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代中国电影导演。
二、选择(每答对一个得2分,答案顺序可以颠倒,但序号不得写错)
1《四百下》2《雁南飞》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4《大地在波动》5《幸福的黄手帕》6《第四十一》
7《偷自行车的人》 8《小小偷》9《温别尔托·D》
10《车轮》11《贝壳与僧侣》12《广岛之恋》
13《红高粱》14《罗生门》15《筋疲力尽》
16《警察与小偷》17《黄土地》18《战舰波将金号》
A、上述电影中,属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作品有(只填数字序号):
B、上述电影中,属于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作品有(只填数字序号):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
1、美国西部片;
2、敖德萨阶梯;
3、场面调度;
4、库里肖夫效应。
四、简答(每小题10分)
1、电影表演与舞台表演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2、电影音乐在影片中有什么作用?
3、电影欣赏与电影评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五、论述(每小题24分)
1、论述“导演中心制”和“制片人负责制”的异同及其利弊。
2、论述“蒙太奇”和“长镜头”在影片创作中的不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