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4 08:5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篇:贵州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贵州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所有试题答案必须答在专用答题纸上,否则答案无效)

考试科目名称:农业生态学考试科目代码:336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6分)

1、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2、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形成的相互交错成网的多条食物链。

3、物质循环:泛指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化学元素及水(作为介质)在生物与环境不同组分之间的频繁转移和循环流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系统的研究方法通常采用的是 “白箱” 和 “黑箱” 方法。

2、生物组分按照功能分为 生产者、消费者 和 分解者 三种类群。

3、生态金字塔依计量单位的不同,可分为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目金字塔。

4、农业生态系统的两类输入能为自然能和人工辅助能。

三、选择题(各题所列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为(A)

A、南方多于北方B、内陆多于沿海 C、平原多于山地D、都是

2、草食动物牛、羊属于(A)

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生产者.D、分解者

3、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D)

A、毒害B、降低C、平衡D、浓缩

4、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它们生存环境的总称是(C)

A、栖息地B、生境C、生物圈D、土壤圈

5、生态金字塔一般指(A)

A、能量金字塔B、生物量金字塔C、数目金字塔D、都有

6、下列元素在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循环的是(C)

A、碳B、氢C、磷D、氮

7、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中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如下面的(D)

A、草B、小麦 C、水稻D、牛

8、种群在资源无限制情况下的增长属于(A)

A、J型B、S型.C、J与S之间.D、无规律.9、生物群落的演替从没有生物的地方开始称(A)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正演替.D、逆演替.10、衰退型种群是因为其中大量包含(C)

A、幼年个体B、中年个体C、老年个体D、都有

四、问答题(第1小题和第2小题均为8分,第3小题10分,共26分)

1、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有哪些特征?

①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整个养分循环的开放程度较之自然系统大为提高。(2分)

②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农业生态系统在耕种条件下,有机养分库加速分解与消耗,库存量较自然生态系统大为减小,而分解加快,形成了较大的有效养分库,植物吸收量加大,整个土壤库养分周转加快。(2分)

③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弱,流失率较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结构较自然系统大大简化,植被及地面有机物覆盖不充分,这些都使得大量有效养分不能在系统内被及时吸收利用,而易于随水流失。(2分)

④农业生态系统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自然生态系统养分有效化过程的强度随季节的温湿度变化而消长,自然植被对养分的需求与吸收也适应这种季节变化,形成了供求同步调节的自然机制。(2分)

2、简述土壤库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能量和营养元素的保蓄。土壤库是农业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主要贮存场所,在极其复杂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中,它以巨大的库容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满足农作物世世代代所需的营养元素。(2分)

(2)营养元素的供给与调解。营养元素的供给是土壤库的重要功能,而调解营养元素供给的速率是其自身运动规律的一种表现。人类往往通过土壤耕作措施影响土壤生物活动,以及营养在各个亚库之间的转移,达到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2分)

(3)氮素固定作用。土壤生物亚库中存在着大量共生固氮菌(如大豆根瘤菌)和非共生固氮菌,它们可以把大气中的惰性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氮素。共生固氮在生物固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固定的氮量占生物总固氮量的五分之四,在农业上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中最主要的是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体系。(2分)

(4)净化环境。农业生态系统为防治病虫草害而使用了大量的农药,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大部分可被土壤生物降解。在处理污粪方面,土壤在一定容量内是一个理想的场所。因此,在维持环境质量方面,土壤生物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有些难降解和降解很缓慢的农药会引起严重环境污染,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2分)

2、人工辅助能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何作用?如何合理使用各种人工辅助能?

辅助能量在现代农业的初级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增加辅助能投入可以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机能、提高初级生产力。研究表明我国不同产量类型的地区,辅助能投入有显著区别。产量越高辅助能,特别是工业辅助.能投入越多。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由于工业辅助能投入的差异,单位面积上谷物产出能差异很大。发展中国家投入的工业辅助能较少,虽然能效较高但谷物产出能较少。而发达国家投入的工业辅助能较多,虽然能效较低,但产量较高。呈现出显著的比例关系。(3分)

人工辅助能投入使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促进农作物对日光能的吸收利用和转化,解除环境限制因素的制约。合理施肥以补充农作物的矿质营养,合理排灌以调节农作物水分代谢,科学间套作以从空间和时间上协调农作物个体和群体的矛盾等。(2分)

提高辅助能利用效率是降低初级生产成本提高净生产力的关键之一。主要途径之一是适量投入,谋求最佳经济生产力。我们少数高产地区已出现化肥需求量越来越大,施肥效果下降的情况,这与片面追求高产、边际效应下降有关。适量投入工业辅助能既能提高辅助能的效率,也提高了净初级生产力。其二要注意工业辅助能投入的物质配比。化学肥料平衡施用:化肥机具与作物种类、品种、种植制度、栽培管理要优化组合,实现社会经济条件与自然资源要素的最佳耦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初级生产潜力。(3分)

避免工业辅助能对环境资源、土壤性状的破坏,是充分利用辅助能增加初级生产力的重要方面。不恰当的使用工业辅助能虽然有时会暂时对作物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此以往可能会引起环境资源、土地资源破坏造成初级生产力下降。(2分)

第二篇: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范文模版]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802-土壤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本《土壤学综合》考试大纲适用于海南大学土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二、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和环境修复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一)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及分值分配

卷面总分150分。其中,名词解释30分,填空20分,判断正误10分,简答题60分,综合分析题30分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 土壤学概况

第1节、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2节、土壤基本概念,土壤肥力,近代土壤学的发展及主要学术观点

第3节、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

第1节、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

第2节、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第3节、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第三章 土壤有机质

第1节、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

第2节、简单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

第3节、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土壤腐质酸的分组,土壤腐质酸的性质

第4节、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管理

第四章 土壤生物

第1节、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类型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第2节、影响生物活性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水分、pH、通气性等

第3节、菌根,土壤酶及活性物质

第4节、土壤动物及微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 第五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第1节、土壤三相组成,密度,容重,孔隙

第2节、土粒,粒级,土粒组成与性质,机械组成与质地,不同质地土壤特性与改良

第3节、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

第4节、土壤的孔性与孔度,多级孔度模型,当量孔径,土体构造 第六章 土壤水

第1节、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测定方法

第2节、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态的定量表示,土水势测定,水分特征曲线

第3节、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中的水汽运动,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和土面蒸发

第4节、土壤中的溶质运移,包括对流、分子扩散、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

第七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

第1节、土壤空气的组成和运动

第2节、土壤热量来源,土壤表面的辐射平衡,土壤的热量平衡

第3节、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热扩散率

第4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地形、地貌及植被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第八章 土壤形成和发育

第1节、成土因素

第2节、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基本成土作用,主要成土过程

第3节、土壤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土壤剖面,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

第4节、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理化特征及分布规律 第九章 土壤胶体化学

第1节、土壤胶体表面类型,比表面和表面积,表面电荷和电位

第2节、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专性吸附

第3节、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 第十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第1节、土壤酸性、碱性的形成

第2节、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土壤碱性指标,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

第3节、土壤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体系,氧化还原指标,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

第4节、土壤缓冲性概念,土壤酸、碱缓冲性,土壤氧化还原缓冲性

第5节、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生物、养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质积累的影响

第十一章 土壤养分循环

第1节、土壤碳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方式对碳循环的影响,土壤碳素循环与全球变化

第2节、土壤氮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壤氮素的获得和转化,土壤氮素转化,土壤氮素调控,生物固氮

第3节、土壤磷的形态、数量,固定及转化

第4节、土壤中钾、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含量、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第5节、土壤中养分平衡,养分移动,养分补给 第十二章 土壤耕作和管理

第1节、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2节、掌握最适耕作的土壤条件

第十三章 土壤污染与防治

第1节、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土壤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环境容量

第2节、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固体废弃物,放射性污染,点源污染,面源污染

第3节、土壤组成、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污染物的影响

第4节、酸性沉降对土壤性质和生物的影响

第5节、土壤污染的防治与治理 第十四章 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

第1节、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

第2节、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退化的现状,防治及治理措施

第3节、土壤质量的概念,土壤质量评价参数与指标体系

第三篇: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态学》考试大纲

本《生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自20世纪60年代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以来,它已成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由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的基础学科。要求考生掌握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灵活运用生态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态学相关问题的能力。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成对名词辨析、问答题和综合分析题4种类型。

一、考试内容

(一)绪 论

1.生态学的定义、发展过程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支学科与研究方法 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

(二)生物与环境

1.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2.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作用原理

3.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等)的生态作用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三)种群生态学

1.种群、异质种群概念与特征 2.种群空间分布特征 3.种群密度的估计 4.种群的动态

5、种间相互作用类型及其特征

6、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

7、种群的调节

(四)群落生态学

1.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2.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3.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影响因素及与稳定性的关系 4. 群落的动态:形成与演替 5.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6. 群落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五)生态系统生态学

1.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概念、组成、结构、功能、稳定性、服务功能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生产、分解、能流过程、能流分析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化循环概念及主要物质的循环类型及特点 4.生态系统中物质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子 5.生态系统的发育

6.生态系统主要类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分布

(六)景观生态学

1.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理论 2.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七)应用生态学

1.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 2.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应用

3.全球变化:概念、原因、生态学潜在风险 4.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

5.入侵生物学的概念、可能途径与生态风险

二、考试要求

(一)绪 论

1.理解生态学的主要定义 2.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3.掌握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

(二)生物与环境

1.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2.掌握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

3.深入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及其限制因子、生态幅的概念

4.熟练掌握光、温度、水、土壤、大气CO2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特点 5.掌握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及其生态类型

(三)种群生态学

1.理解种群、异质种群概念与特征 2.了解种群空间分布的特点

3.熟练掌握种群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的估计方法 4.掌握种群增长模型、生物学参数及r、k对策者特征 5.熟练掌握种间相互作用类型及其特征 6.了解生态位与竞争排斥原理和概念

7.熟练掌握协同进化的原理及不同类型种间的协同进化作用关系 8.熟悉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

9.理解种群调节的六大学派的学术思想及争论焦点 10.灵活运用种群调节理论分析和解决种群生态学问题

(四)群落生态学

1.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发展过程 2.掌握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3.理解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4.了解群落演替的含义,演替的特征和阶段规律 5.熟练掌握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和演替的系列类型 6.熟练掌握群落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及影响因素

7、了解群落生态位、排序和聚类分析的一般方法 8.掌握中国群落分类的原则、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9、灵活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分析生态演替、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中的生态问题

(五)生态系统生态学

1.了解生态系统基本概念

2.掌握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3.熟悉生态系统中能流基本途径、特点和基本模式

4.熟练掌握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测定的原理和主要测定方法 5.掌握物质循环基本概念、特点

6.熟练掌握水、碳、氮、磷和有毒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途径与主要特点 7.理解生态系统营养物质输入和输出的主要途径和收支特点 8.熟练掌握生态系统中物质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子 8.掌握生态系统发育中的特征变化

9.掌握陆地生态系统主要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10、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分析全球变化、生态系统管理与服务功能中的生态问题

(六)景观生态学

1.了解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2.理解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理解景观格局、过程和尺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等级理论和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4.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思想在景观生态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土地持续利用、全球变化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七)应用生态学 1.熟悉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的价值、保护途径

3.掌握全球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及其减缓途径 4.熟练掌握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主要技术 5.了解入侵生物学的概念、可能途径与生态风险

三、主要参考书目

1.戈 峰 主编,现代生态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2.李 博 主编,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编制日期:2018年6月7日

第四篇:贵州民族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贵州民族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关于初试各自命题科目考试范围的说明

611法理学考试范围

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法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法理学概述;法的概念;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法的要素;法的体系;权利和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的责任;法律的程序;法的历史;法律演进与法律发展;法的制定;法的实施;法律职业;法律方法;法的价值;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效率;法与正义;法与人权;法与经济;法与政治;法与文化;法与法治国家;法与和谐等。

811法学综合考试范围

刑法学总论: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效力范围;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正当行为;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罪数形态;刑事责任;刑罚概念;刑罚的体系和种类;刑罚的载量;刑罚裁量制度;刑罚消灭制度等。

民法学总论:民法的含义和调整对象;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渊源及适用;民事法律关系;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物;民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除斥期间和期限等。

812 传媒法学考试范围

传媒法的概念、原则和历史;传媒法的渊源;传媒与司法的关系;司法独立与媒体审判之间的冲突;我国传媒和司法关系的平衡;传媒与司法关系的改革;新闻自由与新闻传播法;我国传媒的基本性质和任务;刑法领域的传媒法;传媒侵权法;媒体著作权法;媒体广告法;传媒行政法;传媒类纠纷;涉外传媒活动管理。

612社会学概论考试范围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社会文化;社会化与个体化;社会互动;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制度; 1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城市化;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政策;社会建设等内容。

813社会学研究方法考试范围

理论与研究;选题与文献回顾;研究设计;测量与操作化;抽样;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定量资料分析;定性资料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等内容。

814社会工作概论考试范围

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理论、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的发展

815传媒社会学考试范围

传媒社会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特点;传媒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传媒社会学的研究意义;对电视的社会学研究;对互联网的社会学研究;对传者的社会学研究;对传媒内容的社会学研究;对受众的社会学研究;对传媒效果的社会学研究;传媒与经济、政治、文化、个人;传媒与社会和谐、社会发展;传媒与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等内容。

816旅游人类学考试范围

导言; 旅游人类学概述;仪式与旅游;探寻旅游中的“真实”;旅游中的族群认同;旅游中的社会性别;旅游中主/客间的遭遇与互动;旅游与遗产。

613民族学通论考试范围

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人类的起源;人类的种族 ;语言与民族;经济文化类型;民族学的渊源、研究方法和任务;民族学源流;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方法;中华民族学的任务;民族社会形态与民族学研究;资本主义生产以前诸社会形态;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形态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婚姻家庭制度;亲属制度;文化的概念;文化的性质;民族学文化研究的意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民族学与我国现代化;民族学的应用;民族地区的生态问题;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问题;少数民族的人口问题;民族地区的教育与科技问题等内容。

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进化论在人类学中的地位;文化移动和传播;杜尔干

与法国社会学派;功能—结构论;博厄斯与美国历史学派;文化变迁与涵化;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新进化论;文化唯物主义;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西方人类学的当代思潮; 苏维埃学派;中国人类学的回顾与展望等内容。

817中华民族志考试范围

汉语民族;满—通古斯语族民族;蒙古语民族;突厥语族民族;藏缅语族民族;壮侗语族民族;孟高棉语族民族;苗瑶语族民族;斯拉夫语族民族、伊朗语族民族、印度尼西亚语族民族;未定语族民族等的历史与文化。

818 药学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范围

有机化学的理论、方法、反应机理;分析化学的理论、方法、反应机理;药理学理论、方法、反应机理。

819 行政管理学综合考试范围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管理的含义、特性、职能、要素;管理者的角色;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的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评价;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管理科学理论;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方法;管理伦理;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决策的类型与特点;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决策的方法;计划的概念与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目标管理;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部门化;集权与分权;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委员会;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领导的性质与作用;领导方式及其理论;领导艺术;激励理论与实务;沟通;控制与控制过程;控制方法;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的相关概念,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行政环境理论,行政职能体系,西方国家行政职能演变,行政职能转变,行政组织的概念、类型与结构,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行政领导,行政领导者的相关知识,行政领导制度,行政领导方法,行政领导的发展趋向,人事管理、人事行政与人力资源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当代人事行政的变革,行政信息与行政信息管理,政策过程,政策分析方法,政府公共关系,行政沟通,行政协调,行政伦理相关知识,行政法治,行政监督体系与机制,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与机制,政府绩效管理相关知识,行政改革,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趋势与特点,中国行政改 3

革经验与展望。

820 体育综合考试范围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的健身和竞技领域中的应用(综合论述);运动生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运动的能量代谢;三大能源物质和三大供能系统 ;肌肉活动;肌肉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类型肌纤维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体育概论: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有关体育定义的综述;体育与其他身体活动形式的关系;体育的产生;体育运行的结构;体育运行的条件;体育运行的机制;体育功能的概述;体育作用于个体的功能;体育作用于社会的功能;体育的分类;体育手段;体育的方法;体育体制的概述;体育体制的类型;我国体育体制的构成;体育与体育科学;体育科学的学科体系。

821 生态学考试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发展过程,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支学科与研究方法,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作用原理,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等)的生态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种群、异质种群概念与特征,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种间相互作用类型及其特征,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群落的动态:形成与演替,群落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概念、组成、结构、功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生产、分解、能流过程、能流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化循环概念及主要物质的循环类型及特点,生态系统主要类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分布,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理论,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应用,全球变化:概念、原因、生态学潜在风险,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

822建筑学综合考试范围

建筑学基础:功能与空间、空间与结构、造型与形体、环境与场地、原理与规范。

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与类型、中国古代的著名建筑、中国近代建筑的主要风格与建筑思潮。

823 民族传播学考试范围

文化人类学的社会演进论派,传播论派,批评派或历史派;原始宗教;原始艺术;原始语言文字;人类传播行为与传播认识的发展演变;人类传播理论;文化记忆;原始传播;民族文化传播介质;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等内容。

830 普通心理学考试范围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动机;情绪;人格;学习等。

614文学综合(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考试范围

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历史散文重要篇目。秦汉文学:《史记》;汉赋的发展阶段;乐府诗;《古诗十九首》。魏晋六朝: 建安文学;陶渊明; 志人志怪小说。

隋唐五代:初唐四杰;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边塞诗人;李白;杜甫;李商隐;古文运动;唐传奇的发展阶段。

宋代:唐宋诗的区别; 宋词的演进;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史地位。

元代:关汉卿、王实甫戏剧作品的主题及人物形象。

明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诸小说的主题及人物形象;汤显祖戏剧作品;明代诗文流派。

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思潮与运动。20世纪50-70年代文学的转折、矛盾冲突及走向“文革文学”。80年代“新时期”文学概况。90年代的文学状况。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左联及现代重要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朱自清、徐志摩、丁玲、萧红、艾青、张爱玲、赵树理、孙犁、钱钟书等的创作。

50-70年代革命历史题材与农村题材小说。80年代归来者的诗。朦胧诗与寻根小说,先锋小说。90年代的散文,女作家小说与重要的长篇小说。

827文学理论考试范围

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关于文学起源的主要学说;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话语;话语蕴藉及

其典范形态;精神生产的特殊性;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艺术发现、艺术构思; 艺术真实的特征;艺术概括;审美理想的特征;文学作品的类型、特征;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典型;意境;文学意象;叙事的含义与特征;叙述内容;叙述话语;抒情方式;风格的定义和内涵;文学风格与文化;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文学接受的发生;文学接受的发展;文学接受的高潮;文学批评的模式。

615语言综合(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考试范围

古代汉语:

一、文选范围: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校订重排本)第一、二册。要求:利用文选本身的注释、古汉语字词典以及相关的古汉语汉字基础知识,通过反复阅读和诵读,能逐词逐句、准确透彻地理解。

二、通论范围:1.常用古汉语工具书及其使用。2.文字:汉字的形体构造;汉字字体的演变;古书中的用字(假借字[即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3.词汇:单音词、复音词(合成词和联绵词);词的本义,词的本义的探求,词义的引申;古今词义的异同。4.语法:判断句;被动句(语法被动句、意念被动句);特殊动宾关系;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动词);“所”字结构;“者”字结构(语气词“者”不构成“者”字结构);凝固结构和习惯用法。5.修辞:互文;共用;分承;变文同义;变序;借代;连文(连及);用典。6.古代的古书注解:古书注解的常见体例(传、笺、注、疏、集注、章句、音义、音);古书注解的常见术语(曰、为、谓之、谓、貌、犹、之言、之为言、之犹言、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

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基本术语解释;2.语音部分:语音结构分析,音位,音变;3.词汇部分:词义分析,语素分析,词的构造;4.语法部分:词类,层次,句法成分,句型句式,病句等分析;5.修辞部分:修辞原则,修辞规律,修辞方式与手段。

828语言学概论考试范围

语言的功能;语言的符号性;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文字;语言演变和语言的分化;语言接触。

616 跨文化交际学考试范围

跨文化交际基本理论(包括跨文化交际概念、交际环境与文化交际、交际之文化差异等;普通语言学基本概念,如音系学、语义学、词汇学等)。

829英汉互译考试范围

翻译理论(包括翻译策略与具体翻译技巧、不同语体翻译方法、归化论与异化论、直译与意译等)、汉译英实践、英译汉实践。

621 逻辑学基础考试范围

逻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概念;简单命题;复合命题;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溯因推理;逻辑基本规律等。

830 普通心理学考试范围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动机;情绪;人格;学习等。

601 数学分析A考试范围

一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导数与微分;微分学基本定理及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数项级数;反常积分;函数项级数、幂级数;傅里叶级数;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偏导数和全微分;极值和条件极值;含参变量的积分;含参变量的反常积分;重积分的计算及应用;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计算。

617数学分析B考试范围

一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导数与微分;微分学基本定理及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数项级数;反常积分;函数项级数、幂级数;傅里叶级数;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偏导数和全微分;极值和条件极值;含参变量的积分;含参变量的反常积分;重积分的计算及应用;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计算。

831 高等代数考试范围

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λ-矩阵;欧几里得空间。

832 线性代数考试范围

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与线性变换;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矩阵的对角化;二次型。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范围

新闻采、写、编、评的基本要领、方法与技巧,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媒介产品的生产流程与传媒市场,传媒经营管理及其法律规制,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网络与新媒体理论实务等内容。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范围

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及客观与公正原则;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介的社会责任;新闻舆论监督;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大众传播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传播效果研究,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901化工原理考试范围

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流体输送设备、机械分离和固体流态化、传热、传热设备、蒸发、传质过程导论、吸收、精馏、气液传质设备、萃取、干燥、其他传质分离过程等。

902有机化学考试范围

烷烃,脂环烃,烯烃,炔烃和二烯烃,芳烃,立体化学,卤代烃,醇和酚,醚和环氧化合物,醛和酮,核磁共振和质谱,红外与紫外光谱,羟酸,羧酸衍生物,羧酸衍生物涉及碳负离子的反应及在合成中的应用,胺,协同反应,碳水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

903物理化学考试范围

化学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体系热力学、相平衡以及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简单级数反应、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及温度对速率的影响)、电化学(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及电解与极化)、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表面物理化学、胶体分散系统)等。

904环境工程考试范围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水质与水体自净;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水 8 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水处理工程系统与废水最终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颗粒污染控制;气态污染物控制;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及其他污染防治技术: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城市垃圾破碎技术;城市垃圾分选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置;城市垃圾焚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噪声、振动与其他公害防治技术:噪声污染与防治技术;电磁辐射的控制技术;放射性污染的控制技术;光污染及其防治技术。

618音乐基础综合考试范围

音乐、戏剧、戏曲、舞蹈等综合理论知识。

905音乐作品分析考试范围

复三部及其之前范围内容;离调、转调及其之前范围内容。

336艺术基础考试范围

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艺术的分类;艺术家;艺术思维;艺术的形态;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创作方法;艺术风格、流派、思潮;艺术的起源、发展;艺术接受等内容。

906广播电视艺术综合

广播电视发展史论与实务相关问题,包括广播电视的诞生、发展变迁,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趋势,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受众与接受,广播电视体制与监管,广播电视法规政策与伦理道德,广播电视经营管理,广播电视研究方法等;广播电视艺术前沿理论,广播电视艺术发展史;广播电视艺术的诞生与发展;影视画面;影视声音;蒙太奇;长镜头。

619中外美术史考试范围

外国美术史:

史前美术;古代两河流域美术;古代埃及美术;爱琴美术与古希腊美术;古代罗马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欧洲其他国家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欧洲17世纪美术;欧洲18世纪美术;19世纪西方美术;西方现代派美术;后现代美术;印度美术;日本美术。

中国美术史:

原始美术;先秦美术;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隋唐五代美术;宋元美

术 ;明清美术;近代美术。

620中国书法史考试范围

先秦卷;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辽金卷;元明卷;清代卷。

注:全国统考科目的考试范围参照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第五篇:中南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南大学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研究院导师会议于2018年7月4日通过。

I.考试性质

《管理学基础》考试是为中南大学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研究院招收“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自主命题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本专业和跨专业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管理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管理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现代管理学知识和素养,并有利于将来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的学习与深造。

II.考查目标

管理学课程考试包括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历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管理的基本职能等内容。要求考生:

(1)全面了解管理及管理学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管理学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科的有关原理、方法和工具。

(3)运用管理原理、方法和工具,分析和解释现实管理问题中的有关现象以及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4)结合特定的社会、文化和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管理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基础篇

约25 % 计划篇

约15 % 组织篇

约15% 领导篇

约15 % 控制篇

约15 % 创新篇

约15 % Ⅳ.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

32分(8小题,每小题4分)简答题

48分(6小题,每小题8分)论述题

40分(2小题,每小题20分)案例分析题

30分(2小题,每小题15分)

Ⅴ.考查内容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四节 责任原理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五节

效益原理

一、效益的概念

二、效益的评价

三、效益的追求

第四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管理的方法论

一、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二、管理哲学——是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三、关于管理方法的分类 第二节 管理的法律方法

一、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二、法律的特点与作用

三、法律方法的正确运用 第三节

管理的行政方法

一、行政方法的内容和实质

二、行政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三、行政方法的正确运用 第四节

管理的经济方法

一、经济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二、经济方法的特点

三、经济方法的正确应用 第五节

管理的教育方法

一、教育方法的实质和任务

二、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教育的方式

第六节 管理的技术方法

一、技术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二、技术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三、技术方法的正确运用

第八章

管理决策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一、决策的定义

二、决策的原则

三、决策的依据——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和特点

一、决策的类型

二、决策的特点

一、基本战略姿态

二、核心能力在企业内外成长和扩张的战略

第十一章

企业资源计划

第一节

物料资源计划及制造资源计划

一、19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二、1970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三、19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MPR11)第二节

企业资源计划概念及其管理思想

一、1990年代企业资源计划(ERP)

二、ERP的管理思想

第三节

企业资源计划的构成

一、财务管理模块

二、生产控制管理模块

三、物流管理

第四节

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的过程

一、项目的前期工作(软件安装之前的阶段)

二、实施准备阶段(包括数据和各种参数的准备和设置)

三、模拟运行及用户化

四、切换运行

五、新系统运行

第五节

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资源计划

一、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

二、ERP实施中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三、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第十二章 计划的实施 第一节

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二、目标的性质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 第二节

滚动计划法

一、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

二、滚动计划法的评价 第三节

网络计划技术

一、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

二、网络图

三、网络计划技术的评价

第十三章 组织设计

第一节

组织设计的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营环境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

二、委员会的局限性

三、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第十六章

领导和领导者

第一节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一、领导的含义

二、领导的作用

第二节

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一、领导者素质及条件

二、经济全球化对企业领导指出的新要求

三、领导集体的构成

第三节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一、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二、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三、管理方格论——布莱克、穆顿提出

四、权变理论 第四节

领导艺术

一、做领导的本职工作

二、善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的意见

三、争取众人的信任和合作

第十七章

激励

第一节

激励的性质

一、激励与行为

二、内因与外因 第二节

激励理论

一、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二、期望理论——弗鲁姆

三、公平理论——亚当斯

四、强化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五、激励模式 第三节

激励实务

一、委任恰当工作,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

二、正确评价工作,合理给予报酬,形成良性循环

三、掌握批评武器化消极为积极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进去精神

第十八章 沟通

第一节

组织中的沟通

一、沟通的重要性

二、沟通过程

三、沟通的类别

四、非正式沟通及其管理

五、企业中的沟通网络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一、目标创新

二、技术创新

三、制度创新——需要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企业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目的在于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的努力,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五、环境创新

第三节 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一、创新的过程

二、新活动的组织

第二十二章

企业技术创新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一、创新与技术创造

二、技术创新的内涵

三、技术创新的贡献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源泉——德鲁克理论

一、意外的成功和失败

二、企业内外的不协调

三、过程改进的需要

四、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五、人口结构的变化

六、观念的改变

七、新知识的产生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一、创新基础的选择

二、创新对象的选择

三、创新水平的选择

四、创新方式的选择

第二十三章 企业组织创新 第一节

企业制度创新

一、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特征极其原因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 第二节 企业层级机构创新

一、工业社会的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

二、知识经济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 第三节 企业文化创新

一、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特点

二、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创新

下载贵州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贵州大学2008年天然药物化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

    贵州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所以试题答案必须答在专用答题纸上,否则答案无效)专业名称: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专业代码:077901、077905 科目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

    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712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初试) (科目:712政治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政治学原理科目的考查目标是通过考核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

    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601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初试) (科目:601高等数学(化生地类)) 一、 考查目标 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了解或理解掌握“高等数学”中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

    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811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初试) (科目:811西方哲学史) 一、考查目标 西方哲学史科目的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的......

    《贵州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请愿书》

    请愿书 尊敬的贵州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各位委员: 您们好!首先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阅读我们的来信! 我们是贵州大学2010年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将于2013年7月份毕业。我们进入......

    苏州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答案865[5篇范文]

    苏州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65 科目名称:影视评论写作 满分:150分 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

    长安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长安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 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30分) 1、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2、可靠度 3、适筋梁 4、斜距压破坏 5、偏心距增大系数 6、深梁 7、大偏心受......

    中南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南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流行病学》(代码827)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7年7月1日通过。 本大纲根据詹思延主编《流行病学》(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