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建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
《土地改革》教学简案
孔埠中学王建新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时间和主要内容;
3、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学习难点
土地改革的意义
学习方法
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ppt1
二、复习回顾:ppt2-ppt3
三、阅读思考:ppt4
四、内容归纳
1、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ppt52、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ppt63、土地改革的进程:ppt74、土地改革的意义:ppt8
五、读图理解:ppt9-ppt16
六、总结:ppt17
七、课外延伸:ppt18-ppt22
八、练习:ppt23
九、阅读卡:ppt24
十、课堂小结:ppt25
第二篇:第三课 土地改革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
【知识与能力】了解土改的必要性、土改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情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改的历史意义。注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课本图片、网站资料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改的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加深学生对解放后土改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背景及土改开展的情况和意义 【难点】关于土地改革的原因及必要性的分析;
关于土地改革与新生政权的巩固和新中国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关系。【课型】新授课 【教法】讨论法,讲解法,探究法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随着开国大典的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你认为此后新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巩固政权)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有上节课学到的什么事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个事件起到了什么作用?(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也为国内建设创设了良好的和平环境。)
3、承上启下:几乎在抗美援朝进行的同时,党和政府领导了土地改革运动。【新课】 【设疑自探】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土地改革的开展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1950年-——1952年底。(2)土地改革的指导文件: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土地改革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
(4)此次土地改革的效果如何?取得了什么成果?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疑合探】
1、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3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结合文献内容,说明此次改革主要是改什么?改的目的是什么?
补充: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何异同?(提示:从土地占有者、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关系、产品分配等方面考虑)
2、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次土地改革有什么特点?
3、【拓展运用】(1)选择题(2)材料解析
【小结】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总结 【作业】预习下一课
第三篇: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
第三课土地改革
内蒙古通辽奈曼旗义隆永中学 张艳春
教学难点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一、导入新课
1.你看过电影《白毛女》吗?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格村。穷苦农民杨白劳
忠厚老实勤劳善良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只因租种恶霸地主黄世仁六亩田地,年年还不上东家的租子一到过年的时候不得不离家出去债。到除夕的深夜才
偷偷回家,为过年带回三样东西二斤白面,一根红头绳,两张门神。在除夕
之夜杨白劳刚到家地主的狗腿子就来借逼租要债,杨白劳无奈在女儿的卖身
契上按下手印,后来在万分悲愤中喝下卤水自尽了。喜儿被抢进黄家遭奸污。
后喜儿逃入深山,过着非人的生活,头发全白。几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杨格村获得解放,喜儿也由过去的“鬼”变成了社会的主人。请讨论
一下:在旧中国的农村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人间悲剧?土地改革为什
么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二、教学新课
2、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段后回答。[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
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不得饱暖。]
3、师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彻底推翻了这种封建土地制
度。
4、右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是那么地高兴和激动?原来他们在焚烧
地契。你知道这一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吗?在土地改革中,政府对地主占有的土
地采取了什么政策?
5、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6、然后探索、交流、讨论。
7、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2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
款”,讨论回答:
⑴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
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⑵ 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
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师过渡:近3亿农民真正地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将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
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7页《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
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
⑴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⑵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
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加深巩固
7、看谁说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背景 时间 内容结果
土地改革的意义
四、强化练习
8、练习:⑴ 完成课本13页“练一练”:应选c(那时农民对于分得的土地拥有
支配权,土地归于农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
⑵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4页“自由阅读卡”,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还
包括开展反腐败斗争等。
⑶完成《历史填图册》第5页各题。
⑷ 以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为题,展开“接龙”活动,加深理解记忆。⑸提醒学生预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五、课堂小结
9、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新中国满足他们的愿望,共产党给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3亿多人口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作者简介∶张艳春,女,42岁,中学一级教师,多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
篇二: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课题:第3课 土地改革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土改的必要性、土改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情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改的历史意义。注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背景及土改开展的情况和意义
难点:关于土地改革的原因及必要性的分析;关于土地改革与新生政权的巩固和新中国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关系。
课前预习题
(1)解放前,我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和,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
(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规定废除 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的土地所有制。
(3)土地改革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4)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5)土地改革的完成,使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 准备了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随着开国大典的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你认为此后新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巩固政权)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有上节课学到的什么事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个事件起到了什么作用?(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也为国内建设创设了良好的和平环境。)
3、承上启下:几乎在抗美援朝进行的同时,党和政府领导了土地改革运动。
二、讲授新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提出探究问题
①这是一种什么土地制度? ②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危害,会产生什么影响?
(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富农人少地多,农民人多地少,这就束缚了农村生产力,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2)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的一段话:“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这段话反映了广大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3)指导学生综合归纳土地改革进行的必要性: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进行土地改革;②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尚未进行土地改革,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争取其对新政权的拥护以巩固人民政权,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土地改革的开展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1950年-——1952年底。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土地改革的指导文件: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3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结合文献内容,说明此次改革主要是改什么?改的目的是什么?(改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目的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补充: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何异同?(提示:从土地占有者、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关系、产品分配等方面考虑)
(3)土地改革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分批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次土地改革有什么特点?(分批进行,区别对待;既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又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同时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性色彩,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师总结:正是这种区别性的措施,使土地改革实现了四个心:贫雇农得地开心, 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
(5)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此次土地改革的效果如何?取得了什么成果?(到 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全国 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生产及生活资料,每年免交地租350亿公斤粮食。)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同学们,在学习了土地改革的内容后,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土地改革的意义。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其是从哪些方面来总结土地改革的意义的?为了更好总结,现在把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呈现给大家。
资料1:这是1952年1月1日,为了宣传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土地改革》特种邮票,全套4枚,由孙传哲设计,上海大业印刷公司雕刻,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印制,1955年1月10日再版。生动地展示了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按照规定,农村划分出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几个阶级和阶层。没收来的土地和财产,被重新分配。无论是地主,还是雇农,每个人都得到一份土地。当然,最高兴的要数那些从前一无所有的贫雇农,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把土地证当作了宝贝,一直珍藏到今天。
资料2: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资料3: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资料4: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同学们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土地改革的意义:即
第一: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第二: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第三:解放了农村的生
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好转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
课堂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运动。通过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这是近代历史开始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土地改革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下节课我们就将一起去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情况。
板书设计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①、②)
2、土地改革的开展(时间、指导文件、具体方法、特点、效果)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①、②、③)
随堂训练
一、选择题
1、建国后,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宪法》
2、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请回答: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
(2)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标志是什么?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1952年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篇三: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第3课土地改革
课标解读:
对于土地改革运动,要了解1950年6月颁布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土地改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应当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摧毁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教材分析: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土地改革》位于《中国历史》七年级下p12——14,是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第三课。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占全国三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了遭受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充满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但又因年龄和心理原因而没有发展成熟,已有的知识准备还不丰富,所具有的历史知识大多是零散的、感性的,缺乏系统,也没有形成可以认识更复杂事物的知识和经验,亦未形成抽象的理论认识。为了避免抽象化和概念化,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要做些深入浅出的解释。如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是由农业来提供的,这是“农业哺育工业”的时代;而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
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出发,打好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几个具体材料的分析,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初步形成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等。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用而有效的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初步尝试去探究学海奥秘,在合作与交流中碰撞思维,增长见识,接受情感教育,了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形成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对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生理想。
搜集一些关于《土地改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做成ppt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这个时期的历史,更好的把握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模块一,分析解放前旧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了解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进而得出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通过自主学习模块二,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等基本史实。感受到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获得了解放。
3、通过自主学习模块三,指导学生依据史实得出土地改革的意义,“让史实说话”,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土地改革的胜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4、通过“问题探究,情感升华”环节,比较新旧中国土地制度的主要不同点,从而深刻理解到: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
●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利用多媒体演示图片、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找出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土地改革法》的内容;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探究问题,认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1.对比法。通过和旧中国的土地所有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这次土改的不同特征。2.讲解法。本课内容对初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故在课堂上应该以教师讲解为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节内容。
3.例证法。本课所讲内容学生平时接触不多,最好能通过例子讲解。●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视频、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切入视频《周扒皮半夜鸡叫》
师:这个故事描述了什么?
生1:描述了旧社会,封建地主残酷剥削农民的悲惨景象。
生2:反映了旧中国的农民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无保障。
师:为什么旧中国的农民,生活如此困苦?我们来看看旧中国的土地分配情况。
模块一:耕者无田渴望土地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第一段,再利用多媒体演示课文中的图片,提出探究问题。
师: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或说一说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生: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然维持封建土地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
生:解放前,旧中国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土地改革》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土地改革》教案及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和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等基本史实。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演示图片、数据,放映有关土地改革的影视,训练学生使用对比、分析、归纳等学习历史的方法。
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式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了解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土地改革的业绩及意义。
2.难点: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阶层采取的政策
教学准备与手段自主合作探究
板书设计一:土地改革1.原因 2.时间
3.内容
4意义
二土地改革的影响:
教学反思 分析土地改革的性质是关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导入:
同学们请看投影。
[投影显示]
院子当间摆一张长方桌子,郭全海用小烟袋锅子敲着桌子说:
“别吵吵,分马了。小户一家能摊一个顶用的牲口,领马领牛,听各人的便。人分等,排号,牛马分等,不排号。记住自己的等级、号数,听到叫号就去挑。一等牛马拴在院子西头老榆树底下。” 人们拥上来,围住桌子,好几个人叫道:“不用你说,都知道了。动手分吧,眼瞅晌午了。”
郭全海爬到桌子上,踩得桌子嘎啦啦地响。他高声叫道:“别着忙,还得说两句。咱们分了衣裳,又分牛马,倒是谁整的呀?” 无数声音说:“共产党领导的。”
郭全海接着说:“牲口牵回去,见天拉车,拉磨,种地,打柴火,要想想牲口是从哪来的;分了东西就忘本,那可不行。” 许多声音回答道:“那哪能呢?咱们可不是花炮。” 郭全海说:“现在分吧。”说罢,跳下地来,栽花先生提着石板,叫第一号……
同学们,投影显示的内容是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里的一个片段,它反映的是中国东北农村解放后翻身农民在土地改革时分马的情景,表现翻身农民获得胜利果实的喜悦心情。那么,土地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来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第一段,再利用多媒体演示课文中的图片,提出探究问题。
师: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
生:解放前,旧中国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
解放前旧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
阶级
项目地主、富农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农村人口不足10%90%
占有土地70%~80%20%~30%
社会地位剥削阶级
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被剥削阶级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生:地主、富农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
生:贫农、雇农和中农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师:对,你们说得很好!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生:旧中国的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生: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生: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师:好!棒极了!由于上述原因,因此要进行土地改革。这就需要颁布一些法令、条款。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请看投影资料,试分析此次改革的目的、主要地点、步骤和结果。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生: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生:主要地点在新解放区,仅限于大陆不包括台湾。
步骤是1950年冬开始,有领导的分期分批进行。
结果是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公斤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总的看来,解放前很多农民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终年饥寒交迫,土改以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民丈量土地
浙江农民领回分到的农具
最后,教师播放视频—解放后的土地改革,让学生深刻感受土地改革使农民翻身,获得解放的心情。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师:同学们,在学习了土地改革的内容后,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土地改革的意义。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其是从哪些方面来总结土地改革的意义的?为了更好总结,现在把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呈现给大家。
资料1:这是1952年1月1日,为了宣传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土地改革》特种邮票,全套4枚,由孙传哲设计,上海大业印刷公司雕刻,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印制,1955年1月10日再版。生动地展示了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按照规定,农村划分出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几个阶级和阶层。没收来的土地和财产,被重新分配。无论是地主,还是雇农,每个人都得到一份土地。当然,最高兴的要数那些从前一无所有的贫雇农 请点击下载word版精品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土地改革》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五篇:王建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简案
孔埠中学王建新
教学目标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内容
2、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3、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教学重点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教学步骤
一、揭示新课:ppt1—ppt2
二、新课学习
第一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1、关键词:ppt32、“两个凡是”:ppt43、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ppt5—ppt6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阅读思考:ppt7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ppt8—ppt9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ppt10—ppt11
(三)、讨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些?ppt12—13
(四)、拓展:
中国近代历史上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的历史知识:ppt14—17 第二部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一)、阅读思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ppt18
(二)、小结展示:ppt19
(三)、平反冤假错案:ppt20—22
(四)、加强立法工作:ppt23—24
三、练习巩固:ppt26—27
四、课外拓展:ppt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