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期末论文学生用纸格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班号:10041112学号:1004111204姓名:梅亚成绩:
实验心得:
这学期上图形学以来,我的感触很深。计算机图形学仿佛能够简便将各种元素汇聚到一个设计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它们随着设计师的思绪运动,这种运动从设计师的脑海到达屏幕,再由屏幕转移到基地上,真的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我们在欣赏一个建筑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欣赏设计师灵感的火花。我想作为一个设计者,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这一门知识,而是通过对其原理的探究打开设计思路,是设计更加理性,更加贴近现实。同时,上课与上机的结合也让我觉得很开心,因为课堂上要讲授许多关于计算机图形学的知识和原理,听起来十分枯燥无味,也不容易记住,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学习计算机图形学不能停留在学习它的理论知识,而是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验证自己的设想,深入理解图形生成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当看到自己的设计成为一个生动地实体,我们心中的激动无法言语的。最后,还是很庆幸能学到计算机图形学这样的一门课程,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已经涉及了很多的学科,让我们更有能力成为全方位、多特色的新世纪人才。编程能力、思维能力都获得了提高,真是一举多得。
任课教师:严红平日期:2013年12 月31 日
第二篇:期末论文学生用纸格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生命起源与进化史》 班号:10060923学号:1006092310 姓名:杨洋成绩:
《侏罗纪公园》观后感
周一,我们一起看了《侏罗纪公园》,其实以前也看过,不过这次通过对老师这一段时间的对古生物学的讲解,对这部片子的感受和想法有了新的变化。
我是能源学院的一名学生,将来古生物学也是我们专业的一部分,不过听到老师的讲解,让我感觉到古生物学还是很博大精深的,有很多的东西,有很多的知识需要我们以一个认真求实的态度去了解,去学习,去丰富我们的地质理论和地质认识。
记得我第一次刚看《侏罗纪公园》,我觉得真是那句话,叫作“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时候,充满了对恐龙的一种好奇,充满了神秘感。那里面的庞然大物,那里面惊心动魄的场景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心里想真过瘾!这部片子拍的可真不错。其实那个时候也没有想到,将来会有机会,以一个专业知识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部电影,一切的机缘巧合都促成了有幸能够再次思考这里面的东西和内容。
建设侏罗纪公园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应该说是某种商业目的。其实现在很多的项目,一些发起的建设都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设置的。其实只要我们用好了,让经济与科学挂钩,这样能够推动我们的科学事业的发展。
光有科学的研究,没有经费的支持和群众的普及也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我们的科学也不能沿着正常的轨道健康的发展。像老师上课所讲到的那样,现在很多的地方都建设了地质公园。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地,本来是用来开矿发展经济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珍贵的生物历史遗迹和资料被人为的破坏,可以说这种损失是经济利益所不能挽回的。通过这种地质公园的形式,我们既保护了科学历史资料,又给当地人民群众找了一个学习认识地质事业的场所,取得的门票收入正好维持公园的正常运行。这是我们现在的地质事业一个很好的办法,也是目前一种十分有效地形式。
在《侏罗纪公园》当中,这个老人,这个侏罗纪公园的缔造者,请了古生物学家,请了律师等一批人来想在这个封闭的岛屿实现他的理想。用了各种保护措施,高压电网,枪支等。看似十分的合理,其实无处不存在着不可预知的危机。
其实这部电影并没有单纯的异想天开,一点科学根据都没有。像老师介绍的那样,这些恐龙的叫声并不是恣意创造的,而是根据恐龙的化石模拟恐龙的真实声音制作的。我自己觉得这也是这部电影非常可贵的一部分。
电影中对于恐龙的孵化都是运用当代的科技,让人想起来也觉得合情合理。
对于从琥珀当中蚊子的血提取出DNA,我自己觉得这个真实性还不太清楚。倒是在接下来的提取基因,进行青蛙的受精卵等,我觉得还是很合情合理的青蛙的性别会随着受精卵的温度而发生变化,其实这一点我们在高中的时候学过,所以故事发展到后来发现恐龙蛋,我觉得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前面已经买下了伏笔。当今的高科技真是在这部电影当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一切人类当今的先进的文明成果都在这部电影里有了体现。
反思如今的克隆等技术,其实将它用于拯救濒危动物,我觉得真是应该说是收效甚微。大自然其实是最合理的,人为的改变只是起到一个延缓的作用。克隆羊多利已经死了,而且它并没有天然的羊那样生命的脆弱和无力。而我们人类所要做的就是爱护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上的物种一旦消失,就再也不会出现,我们不能重蹈恐龙灭绝的悲剧。
当今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物质资源的掠夺也越来越激烈,人类每次疯狂的攫取都遭到了大自然的更大的报复,可惜我们还是这样执迷不悟,还是这样一直将错就错。我们将来留给子孙后代的又会是怎样一个星球,未来的路需要我们人类一步步走好,否则我们将自食其果。
在影片的最后,侏罗纪公园失控了,人类一切严谨和周密的计划都落空了。恐龙开始肆虐,屠戮人类,血腥的场面确实应该让人们永远牢记。如果人类不能够顺应自然,任课教师:张建平日期:2010 年 11月10 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生命起源与进化史》 班号:10060923学号:1006092310 姓名:杨洋成绩:保护自然,也许将来这就是人类的下场,或许我们将来也会像灭绝的恐龙一样,永远在这个地球上消失,又是否会有生物将我们复原呢,我们又会不会成为公园里供另外一种生物来观赏呢。想想这些事,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人类必须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因为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是小的,但我们每个人必须首先做好自己。让恐龙灭绝的悲剧命运不会在人类身上上演。
任课教师:张建平2010 年 11 月10 日日期:
第三篇:学生用纸情况调查问卷及总结
学生用纸情况调查问卷
1.你觉得浪费一张纸()
A.没什么
B.很可惜,积少可以成多 2.在使用练习本时,你一般()A.只用一面
B.两面都用
3.你在草稿纸上写的字是否比平时要大?()A.是
B.不是
4.你平时是否注意节约草稿纸?()
A.从来没有注意过
B.有时会注意
C.一直比较注重节约 5.你每学期大约要用多少练习本?()
A.20本以下
B.20—30本
C.30本以上 6.你用过的本子中剩余的空白纸页大约有多少?()A.很少
B.大约有三分之一
C.二分之一左右 7.你对于没有用完的练习本作何用处?()A.不再管它
B.把剩余的纸用作草稿纸
C.撕下剩余纸页订成新本 8.你不再使用的教科书大都怎么处理的呢?()A.保存好
B.廉价卖掉
C.给亲戚朋友家的孩子
D.扔
掉
9.你知道纸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A.知道一些 B.不知道 10.你有过节约用纸的想法吗?()
A.从来没有 B.偶尔有过 C.经常有 学生用纸情况调查总结
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用纸情况,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同学们的用纸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用纸的习惯、数量、节约意识和对纸的处理方法四个方面,共发放问卷220张,收回有效问卷200张。我们对问卷进行了分析、整理,总结如下:
第一,在用纸的态度上,有50人觉得浪费一张纸没什么,在使用练习本时,做到两面都用的只有60人,约占50%,有58%的同学表示,在草稿纸上书写时要比平时大;在用纸时,能做到“一直比较注重节约”的只有30人,仅占15%,“有时会注意节约的同学比较多,有150人,占75%,还有10%的同学表示”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些数据说明,在用纸的态度上,我们很多同学的认识还不够端正,节约用纸的意识比较差,尤其时在使用练习本或是草稿纸时,只用单面的比较多,浪费特别严重。
第二,在用纸的数量和使用率上,很多同学一学期使用的练习本比较多,在30本以上的高达52人,占20%之多,大多数同学是处于20—30本之间,约占65%。对于练习本的使用,调查显示存在很多随意浪费的现象,很多同学表示,自己在做练习时,空白的纸叶大约占三分之一,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约30%的同学选择“很少”这一选项。对于没有用完的练习本,能做到“撕下剩余纸页订成新本”的只有5人,仅占2.5%,选择“把剩余的纸用作草稿纸” 的占50%,有100人,其余同学的做法是将练习本丢弃。
第三,对于使用后的教科书,“保存好”的有126人,约占63%,“廉价卖掉”的有40人,占20%,而选择“给亲戚朋友家的孩子”的仅有10%,还有一部分同学采取的做法是在学期结束后直接扔掉。可以看出,在教科书的 处理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还需要在我们同学中多加宣传。
结合同学们的用纸情况,我们在这里给大家提一些较小的建议,倡议大家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纸张、储蓄绿色、呵护健康。我们要做到:
1.爱护我们的课本,不随意丢弃,提倡循环使用,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2.在使用练习本时,要坚持两面都用,做到不留或是尽可能不留空白,练习本要在用完才换新的,在学期交替时,对于上学期还没有用完的旧本子,可以整理出来装订成新本子,也可以用来作为草稿纸,做到不随意丢弃。
3.对用完的纸,也不要随便的丢弃,可以在班级设立一个可回收垃圾桶,因为废纸回收,用做造纸原料,也是节约纸。因为据统计,回收1000千克废纸,可生产800千克的再生纸,节约木材4平方米,相当于保护17棵大树。回收废纸也是节约用纸的一个非常好的体现。
第四篇:期末论文
谈谈对《汽车电工电子》的感悟
汽修教研组王萌萌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汽车维修专业开设的汽车电工电子课程,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中的现状,提出一些如何建设电工电子这门课程的建议。
关 键 词:汽修专业汽车电工电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已讯速掘起,汽车维修专业在中职学校
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才能适应汽车技术发
展的能力,是不少职业学校面临的问题。很多学校都是引进更科学的汽车实习
装备,更要从教学方式上来提高学生的各种技术水平,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对于刚工作的我,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也接近尾声,因为我这学期所教的科目是
《汽车电工电子》,《汽车电工电子》作为汽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应该
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涉及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直接关系到
对本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下面就谈谈我对这门课的感悟。
一、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的差距
在学期初开学的时候,有同学就不太接受《汽车电工电子》这门课,因为他
们觉得来到职业学校,进入汽修专业,就是为了学汽修知识的,而他们打开课本
所看到这门课的内容是大部分是跟物理有关的,感觉这门课跟汽修专业联系不紧
密,内容涉及到在汽车方面的应用很少,而且枯燥难懂,没有一些能吸引他们的东西,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因此对这门课不太感兴趣,这也是
我们专业学生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汽修专业毕业生在汽修行业从事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维
修;另一类是汽车服务。这两类工作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因
此,在培养汽修专业人才时,不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基
础知识能力。也只有这样把知识学全面了,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运用的重要性
1、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一体化教学。因为来职业学校上学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基础都比较差,特别是文化课,《汽车电工电子》是以《物理》为基础的,所以《汽车电工电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整堂课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尚可接受,而大多数同学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理念上,应根据目前学生的现状,顺其自然,加强形象思维教学,多给学生自己动力操作的机会,使同学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学到专业知识。
2、动手动脑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只有更多地给学生自己做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在一体化教室上课,任课教师可以一边讲授基本理论,一边通过实验手段演示工作原理,然后让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吸收消化,使同学们在生动、活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比如讲电磁感应时,可以在教室做一下电磁感应的实验,最好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持久保持并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效果,这样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课堂有所期望,对《汽车电工电子》产生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用激励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说一些鼓励的话语,要用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是最棒的,一定能行。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机制,学生才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汽车行业是个飞速发展的行业,一些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上,现代汽车的诊断与维修也与原来的方法有着根本的不同,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对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上原来的实训方法便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所以只有学好基础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去学习汽车的新技术,从而成为汽车行业的技能型人才。
第五篇:期末论文
题目:运用法治思维,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时间:2015年1月21 1 引言
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大凡改革,只有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成功。倘若没有法治作为保障,改革就很难长久,改革的成果也很难得以巩固
总书记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这一要求,充分体现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改革的治理理念,对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法治与改革的辩证关系
法治,凝结着现代社会的制度向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治理革命。“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发展。”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总书记再次强调法治的重要性。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新的起点上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法治思维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改革,就是立新替旧的体制重新构建和政策的重新厘定。改革的目的是在促进制度成熟和完善,实现体制机制更新,在完善中实现稳中求进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更加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的复杂性、纵深性、艰巨性、紧迫性,决定了必须凝聚更大的改革共识,才能增强改革行动自觉。多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依靠法律保障政策实施是最稳妥、最靠得住的。只有把改革纳入法律的程序,通过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方式,才能保证改革项目的落实。
改革与法治,是当今中国在时代大潮中奋勇前行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刚刚过去的2014年,改革伟业正是在法治思维统领下节节推进。从依法依规惩处“老虎”“苍蝇”,到户籍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教育领域改革等重大改革有序推进;从国务院取消和下放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到上海自贸区27项制度创新,在法治的引领下推进改革,在法治的框架内规范改革,已经成为新一轮改革的根本要求与基本遵循。法治思维助力改革稳步推进
马克思曾指出:“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法律作为上层建筑,根植并受制于 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基础。当今中国的法律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相伴而行、相互促进。一方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内在要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另一方面,改革为法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内在需求和动力,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也对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发挥了积极的巩固、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
3.1 什么是法治思维以及法治思维的特点
法治思维,就是以法治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标准的思维。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是由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利益关系日益错综复杂,形成改革共识的难度增大。面对体制机制的顽瘴痼疾,要确保改革不断向深层推进,就必须在发挥政策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回顾自去年以来出台的重大改革举措,如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以法律手段严管污染物排放等,都是坚持在法治框架内推进改革的生动实践。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改革过程中,有些“硬骨头”啃不下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按照法治思维讲规则、讲程序。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充分说明,于法有据是改革的基本前提。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到哪里,法治建设就应跟进到哪里。
法治思维具有五个特点:
法治思维是规则思维。规则具有确定性、可预期、可执行等特点,是人们对事物理性期待的体现。规则思维的逻辑起点是:既定的规则告诉人们哪些可为(权利)、哪些不可为(义务),以及如何行为(程序);人们的行为后果是可预期的。对政法机关来说,维护社会稳定,首先要严守规则,维护规则的稳定,否则就会破坏人们的预期,理性就变成感性、心安就变成恐惧、有序就变成无序。
法治思维是权利义务思维。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关键要素,是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法治思维的实质就是从权利和义务角度观察、分析、处理问题,通过权利和义务的运行,实现法的指引、评价、预测、教育、惩罚功能。
法治思维是程序性思维。程序的基本含义:一是任何人不能做自己的法官;二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同等关注;三是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监督中行使;四是执法司法者不能从当事人那里牟利,否则会出现偏私。程序的本质是一种形式合理性、可实践的理性。借助程序这个“形式性操作杠杆”,就把利益的博弈和价值衡量转化为在法治规程上表达的诉求,人情、关系、偏见、恣意才会被消除,相应纠纷和问题最后都会在法治轨道上得以解决。
法治思维是权衡思维。法治作为定纷止争的实践理性,突出特征在于对各种 价值和正当利益的合理平衡,因而法治思维必然体现着权衡利弊、瞻前顾后、兼顾各方的思维特征。它所要求的是,看问题、作决策,要依法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尽可能把事情考虑得更周全,把方案设计得更缜密,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法治思维是建设性思维。建设性思维以建设社会、修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为目的。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法治作为治国理政方式,从来都是建设性而不是破坏性的。法治思维以建设性思路确定制度,修复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3.2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继续推进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只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总目标。
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走出“边抓牌边定规则”的思维定势,确立“定好规则再抓牌”的法治思维。以往,由于缺乏法治思维,很多领导干部习惯于“拍脑袋决策”,各种“半拉子工程”、“政绩烂尾现象”,大都与此有关。为避免在改革中走弯路、走错路,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要善于将立法决策与重大改革决策结合起来,通过立法规范和指导改革事业,使改革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认同,最大限度地降低改革的社会成本;要善于将改革实践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促进和保证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巩固改革的经验和成果。
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还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司法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必须加快落实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新举措。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改革举措的配套衔接,注重分类推进,强化任务落实,保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让改革在法治的护航下,真正做到“蹄疾而步稳”,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
法治思维强调思想转变,突出党对法治的理念态度,在思想层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法治方式是行为准则,在操作执行层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3.3 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改革应处理好的问题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应该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要进一步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全面深化改革要依法而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要用法律制度加以巩固。
宪法法律权威,就是指法律在整个社会调整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坚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任何组织、任何政党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法律是最高的权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也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制度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及其各领域、各环节。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应对制度建设的内容是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行总结和梳理。无法可依的,应按轻重缓急,拿出加强立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有法可依的,应梳理出如何进一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样按轻重缓急,拿出加强执法、司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正如总书记2012年12月4日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所指出的,就是“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或者说是法治的市场经济。没有法治保障,市场经济难以持续发展;没有市场经济作为基础,法治也会因为缺少内在的价值和灵魂而很难确立权威。
改革自身需要法治保障,要求改革必须依法进行。今天的改革步入深水区,社会转型、矛盾日益凸显,多年遗留下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大多触及深层矛盾和冲突。只有依法而行的改革才能更大凝聚改革共识,更顺利解决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有助于改革突破旧体制、旧习惯、旧利益格局的束缚。
改革要依法进行,首先,改革的决策和行动必须符合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要求,必须讲究正当程序,决不可牺牲法治理念,决不可违背宪法法律基本原则。其次,改革的主持人也要依法行事,自觉接受法律的监督,存敬畏法律之心。正如张德江委员长在主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时指出的:“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立法工作,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依据改革举措,结合立法规划和立法工作计划,需要修改的法律按照程序及时修改,使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有序进行,需要得到法律授权的重要改革举措,要按法律程序进行。”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法治原则,必须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要充分运用国家法律资源,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领与推动 作用,充分激发各级政府在法定的职责范围内深化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确处理好敢闯敢试与依法改革之间的关系,力求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与法治中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要求的,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4.总结
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宏大背景之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法可依的历史目标之后,在执法、司法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并取得巨大成效以及民众的法治意识普遍提升之后,我们以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引领和推动改革的基础更加坚固,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来保障改革顺利进行的条件也更加成熟。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偏离法治轨道大搞“短、平、快”的改革,甚至是公然进行违宪改革或违法改革,必然会遭到社会各界的诟病指责,也必然会使改革的合法性与正当性遭受到严峻挑战和普遍怀疑,自然也会加大改革的风险与阻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确,改革与创新必须在法治框架内进行,同时,法治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改革的需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引领改革,是构建改革与法治的良性互动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义所在。法治中国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为改革的主要内容,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改革的重点,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改革的基本目标。与此同时,我国改革进程中的法治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为六大建设所涉及的各项改革提供法律规范和法治保障。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 《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主持》.2013年02月24日.新华网.[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4]杨继绳:《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变革》.南风窗.2004年第14期.[5]《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2014年03月29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