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房地产相关产业发展总结
房地产相关产业发展总结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分析房地产中的新兴养老型房地产开发的最新趋势、模式与发展格局的文章。在这之中我了解到了现在绿地、绿城、万科、保利等大型房地产公司都在努力开发养老型房地产项目。在这之中引起了我的思考。
恒大集团在这之中是否考虑到也做相关设计方案乃至房地产开发的准备?我认为一个公司要有所发展,必定是要看到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而仅仅针对于园林集团来说,是否考虑过发展针对不同人群或需要的新型园林模式?
在这之中我做一下几点思考,希望能对公司的发展有所帮助。
1、恒大地产是否考虑从现有商业地产模式升级转型为面向不同年龄阶层或面向不同需求的地产模式?我认为地产业在现有环境条件下,发展相对比较局限。毕竟在中国的地产市场,现在仍处于求大于供或需和求不相等的状态下。在这之中,公司是否考虑过当现有供求达到平衡之后,公司靠什么样的竞争力继续保持地产龙头企业的地位?我认为现在大部分公司都在模仿大型地产公司的商业地产模式。而这个模式的升级就是更加精细化的产业发展。面向中老年龄阶层、面向刚刚结婚的年龄阶层等等。在这之中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开发不同的地产模式,这样可以达到资源集中配置,避免部分资源浪费的现象。
2、恒大园林是否考虑过开发不同类型的园林设计以针对不同需求的客户。比如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锻炼场地、设施,对园林整体细致的要求较高。同时老年人精力相对较多,是否考虑过,请这些人在业余时间内负责该类园林的养护工作?年轻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工作,很少有时间专门关心园林的整体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该类园林在每日早晚时间点对于园林养护和物业的要求相对要更严格。
3、以上两点是对地产及园林的一些发展的相关思考,同时考虑现有实际情况,可能直接开发此类房地产及园林项目面对的风险相对较高,不妨可以现在就分出一部分人先做相关的技术储备,待产业发展需要的时候,这样一批人可以保证公司的长久发展。今天废话比较多,望大家海涵。
第二篇:产业发展总结
在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上,“林场增效、职工增收”是建设的核心问题,要实现这一核心,必须在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提高经济活力上下功夫,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林业对现代化建设的经济贡献率。
为此,我们将立足于林场产业分布格局与经济现状,整体谋划,稳步发展,充分利用地缘与资源优势,在巩固与完善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替代产业与特色产业,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的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力求在更大空间聚集生产要素,辐射产品。
一、加大旅游业投入,成立旅行社,把旅游产业做强做大。
伴随国际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脚步,宾西实验林场旅游产业在设计院、省厅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已初步形成了由旅游交通、宾馆、饭店以及景区、景点组成的产业体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品质的迅速提升,游客数量逐年攀升,种种迹象表明:长寿国家森林公园浓厚的乡土气息,意味深远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地质现象和纯自然景观,使国内外旅游者产生了强烈的探寻愿望,这个市场将随着宾西实验林场产业的不断升级而更加火爆。
面对如火如荼的旅游发展新形势,我们深切地感到,要想使旅游产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把产品做精、把产业做大、把文化做深、把宣传做响、把服务做优、把交通做畅。
2007我们对森林公园重新制定了修建性祥规,2008我们将依托森林公园成立旅行社,同时,举全场之力,集全场之智,加大对森林公园的投入,全面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建设上,本着“整体规划、局部祥规”的原则,针对森林公园内丰富的地质现象、自然景观以及别具一格的文化遗迹,积极打造长寿品牌,全力打造出一批景观独有、特色鲜明、经典入目、细节传神,即可观其景,又可养其心,赋有浓郁特色的旅游精品,使森林公园成为宾西实验林场又一个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
三、依托种苗示范基地成立绿化公司
种苗示范基地现有育苗用地1200亩,现代化自控温室5184㎡,组培车间400㎡,现有造林、绿化苗木40余个品种,可年产成常规苗木1000余万株,生产容器苗200余万株,完全具备成立绿化公司的条件,2009我们将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与前景预测,努力打造黑龙江省规模最大、信誉最好、知名度最高的绿化公司,为林场开放新的对外窗口,增加新的经济增长
宾西实验林场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与便利的交通条件,但经营区面积小,森林资源总量低,因此,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与管护力度,为实现长远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加强对现有产业科学化、合理化经营的基础上,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尽快实现由资源依赖型、管理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管理集约型的循环经济转变,加快进行战略性调整,拉动林区经济发展。一是要实施绿色生物工程发展战略。重点建设绿色生物工程的种植业、养殖业、采摘业等,实行产业化经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管理,有效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二是要实施森林药材产业化发展战略。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森林特色药业,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的特色化;三是要实施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战略。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益经营原则,积极打造林区文化,实现不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的可持续经营与利用;四是要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以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确立自己的竞争新优势,形成区域互动合作机制,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立足于林场经济现状,充分利用地缘与资源优势,以“巩固、改革、发展”原则为主线,针对现有产业的各自特点,调整经营方式,改变经营理念,提高产业自身利用价值。第一,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结构体系以及股份制制度,进一步巩固卧龙岗陵园的支柱性产业作用,为宾西林场实现产业更替争取资金与时间;第二,加强改革,无论是从机制上、体制上,还是从人事管理与经营策略上,对种苗基地与救护中心实行全面放开,通过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使种苗基地与救护中心走出经营误区,扭亏为盈;第三,集中精力发展前景产业——森林公园,森林公园的建立与发展,直接推动了林场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使宾西实验林场走出了不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促进林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2006,我们进一步完善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其服务性能,在经济效益上显见成效,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坚持自然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坚持林区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努力建设体现林区文化,集体育度假、健身疗养、历史文化、科技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园。
我局是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村林业改革试验区,1998年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示范示区。享有企业主管部门和省、市的特惠政策。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这些年苇河林业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建职工住宅楼拔地而起 宽阔的水泥马路主街道两侧鲜花锦簇、绿树成荫。林业局主要以木材的采伐为主业,但近年来由于森林的大
面积减少,现以多种经营为主。主要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集体经济为辅助,个体、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港澳台经济及其它经济为补充。它即有生产经营单位,又有社会服务,同时兼容文教、卫生、公检法等事业单位。是一家以木材采运、木材加工、营林生产为主营,基本建设、农副业为附营的多种经营形式的国家二级工业企业。现就我局产业规划建设做以下汇报:
一、林区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1、木材生产
木材生产是苇河林业局主导产业,伴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而逐渐退位,木材采伐量逐年减少,由1997年的16.7万立方米减产到现在8.8万立方米,减产幅度47.3%。苇河林业局下设10家林场,现合理定产为8.8万立方米,从业人员1,185人。实现销售收入7346万元,平均售价861.63元。苇河林业局林相属复层异令林,树种以阔叶为主,主要有色木、水曲柳、柞木、桦木等。产生的主要产品有直接使用的原木、特级原木、加工原木、胶合板用原木等优质木材。苇河林业局是森工总局木材主要生产地之一,建局以来为国家提供1254.2万立方米的木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营林生产
苇河林业局施业区总面积191,417公顷,有林地面积162,604公顷,疏林地面积6,026公顷,灌木林地面积30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3,666公顷,苗圃98公顷,无林地677公顷,非林业用地18,316公顷。森林覆被率为85.0%。
自1958年开始人工更新造林,年均实际造林面积3.2万亩,年均保存面积2.1万亩。森林抚育3.9万亩,育苗面积400亩,产苗量约3,000万株。其中:可供上山成苗600万株。森林抚育总面积192万亩次;总产苗量达3.01亿株,森林病虫害防治总面积达到1,686,236亩次。现有国家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一处,经营总面积2,458亩,母树经营面积7,479亩。2006年从业人员1,233人,实现产值1,188万元,更新造林6,023亩,森林抚育1.3万亩,育苗生产250亩,森林病虫害防治8.1万亩。现有部级标准化苗圃一处,省级二处,换床苗圃六处,其中:国家级无检疫对象苗圃二处。三站(病防站、气象站、种子站)基础建设完善。
3、多种经营
我局多种经营单位29个,有“三资、个体私营”等不同形势为主体的,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林副业、加工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等多种经营产业。从业人员11,801人,固定资产投入4,000万元,现有耕地面积是106,608亩,主要产品:有大豆、水稻、玉米、药材、食用菌、养牛、养禽、石材、山副产品等。2006年全局多种经营产值完成26,300万元,实现利润3,084万元,从事多种经营人员年平均收入10,312元,在全局十个林场中,有5个林场产值超2千万元,有4个林场产值超1千万元。产值占居了苇河林业局经济的半壁江山。
4、林产工业
苇河林业局林产工业现有人造板厂、木材加工厂、电工层压木、龙森木业四个厂家,固定资产投资9,626万元,共有职工873人。主要产品:有胶合板、纤维板、画板、锯材、电工层压木等。龙森木业公司已实行承包经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林业工业企业发展滞后。2006年全局实现林产工业总产值5,015(含集体产值)万元,利润亏损95.7万元。完成纤维板6,500吨,胶合板800立米,画板300立米,木材加工完成2,646立米,电工层压木完成700吨。
5、旅游产业
苇河林业局具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几年来建成了八里湾国家森林公园、龙凤源旅游区、种子园漂流等景区。累计投资982万元,从业人员85人,占地面积为4.1万公顷。到目前为止已接待客人数累计为11.6万人次,旅游收入累计为556.4万元,2006年接待游客2.87万人次,旅游收入187.3万元,发展前景良好。
(二)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1、取得的成就
苇河林业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的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强化措施、“五大”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森林资源保护卓有成效
“十五 期初苇河林业局有计划的调减了木材产量,比“九五”期少采24.6万立方米,少消耗森林资源37.7万立方米,活立木总蓄积1,160万立方米,期末增加到1,249万立方米,五年间净增长89万立方米,有林地公顷蓄积也由期初的67.6立方米上升到期末的72.7立方米,用材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蓄积由期初的占总蓄积的14.4%上升到期末 的20.7%。森林覆被率由84.95%提高到85%,提高0.05个百分点。实现了森林资源年生产量大于年消耗量。森林资源稳步增长。
(2)营林事业发展效果显著
继续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林业建设方针,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力度,有林地面积持续增加,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开展了公益林建设,实行了森林分类经营,停止了对禁伐区森林资源的采伐,严格实行了“三总量”控制,杜绝了超限额采伐的现象。大力加强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严厉打击了乱砍滥伐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进行了清理被占林地工作,实行退耕还林。到2006年更新造林保存面积1,040,598亩,比2000年958,040亩,增加了82,558亩。
(3)林产工业稳步发展
面对市场疲软,机制不活、资金短缺、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人才匮乏、管理不善的困境,我局及时调整了产业发展思路,进行了体制改革,进行一步深化了股份、租赁、委托、承包等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闲置的厂房、设备等优良资产,努力生产适销对路的林工产品,使林产工业绝处逢生,我局林产工业的厂家基本上扭亏为盈,取得了明显效果,(4)多种经营发展迅猛
在巩固好农业产业同时,依托林区多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接续产业,初步建成了六大基地。
----地栽木耳基地形成规模。2006年全局地栽木耳达到5,777万袋,产量达到1,938吨,创产值7,590万元,纯收入3,947万元。
----平贝基地稳步发展。全局平贝基地达到3,933亩,产量达到800吨,产值实现1,239万元,纯收入完成495万元,----建成朝阳奶牛养殖公司。现存栏澳大利亚奶牛229头,母犊37头,和尚志蒙牛乳业集团签订了供货合同,发展前景较好。
----建立五味仔基地。到2006年建成五味基地共560亩,三年后预计可生产五味仔60吨,可实现产值321万元。
---建立野生药材,山野菜保护生产基地。总面积58,335公顷,其中野生药材335公顷,山野菜58,000公顷。
----建立粮豆种植基地,全局粮豆达到71,317亩,产量18,128吨。
(5)生态旅游初具规模
建成了以八里湾国家森林公园为主,及龙凤源漂流,种子园生态观光有等一批旅游项目,到目前为止累计已接待游客11.6万人次,旅游收入累计为556.4万元年,森林旅游已经成为我局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2、成功经验及做法
(1)始终把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林区产业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3)始终坚持政策引导,利益驱动,吸引和调动林区职工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增加产业发展的活力。
(4)依靠各级党政领导才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林业建设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5)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再造和结构调整,实现生态效益和企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6)我局不仅存在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且还面临体制转换和快速发展的双重任务,因而,在部署工作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发展这个题,把维护林区职工稳定摆在重要的位置,千方百计做好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化解矛盾,平息事端,保证林区产业顺利发展。
(三)存在问题
1、可采森林资源枯竭问题。目前我局有30%以上的林场已无林可采,可采资源蓄积已不足64万立米,可采资源枯竭、木材采伐断档已成定局。现木材生产产量8.8万立米,其中人工林2万立米,由于天然林可采资源枯竭,划定的商品林区内已没有过熟和成熟天然林,现在采伐的几乎都是采自中龄林、幼龄林,严重的削弱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能力。一方面我局森林资源不足,别一方面,森林资源利用率低,两方面方因素制约了我局基础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制约以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基础产业成为我局发展的瓶颈。
2、企业的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缺乏竟争力。目前的林产工业厂家传统的初级产品较多,只是简单的粗加工形成了林产工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而切林产工产厂家规模较小,精深加工产品少,没形成集团优势和规模效益。多种经营虽然有所发展,但缺少拳头产品,缺少龙头企业,缺乏产业化、规模化。当今我们面对着国内国外两大市场,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导致林产工业产业素质低下。
3、非林非木及替代产业发展滞后。由于木材生产、营林生产等传统产业经营观念的影响,非林非木及替代产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林区的多种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在产业调整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至造成以旅游、林区综合服务等产业发展体系严重滞后。
4、科技进步水平低,企业创新能力弱。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我局从事林业各尖专门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12.3%,远低于其他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对新技术、新设备和利用程度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业科技投入小,尚未形成长期有效的科技投入机制。
5、管理体制落后,产业发展的机制不健全。林业产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不适合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现在的企业,政企不分,企业经营自主权不足,尚未建立起具有完全意义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投入小,企业包袱沉重,技术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够。财政、信贷倾斜力度普遍不够,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已成为产业发展中非常突出的问题。
二、产业发展的意义及有利条件。
(一)产业发展的意义
1、加快林区产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林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为林区长远发展奠基,为子孙后代造福的明智之举。林区产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的产业的产品科技含量还比较低,经济效益仍然赖于原木资源,资源利用率还不高,加快林区产业发展,对科学建设现代化林业体系具有更大的意义。
2、加快林区产业发展,是增强林区经济,实现林区全面振兴的心然选择。我局木材产量大幅度下调,计划到2010年将调减到8万立米,如果调减到位,我局木材生产这一产业的地位就会动摇,主财源将会大大减少,如果我们不加快林区的产业发展,不尽快把各类加工产业壮大起来,把各种基地建设起来,我局的经济实力只能是严重萎缩,路子越走越窄。面对产量调减和森林资源减少的不利因素,必须是未雨绸缪,抓紧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财力优势,尽快把替代产业发展起来,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培育和充分的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3、加快林区产业发展,是构建和诣林区,实现富民强企的必然途径。建设新林区,构建和诣社会,实现富民强企,产业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和诣社会就难以构建。只有林区产业的快速发展,才能有条件、有能力搞好林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林区职工的生活水平。目前,职工收入还比较低,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途径,就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把林地和土地资源的潜力挖掘出来,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林木、林副产品基地建设和精深加工以及森林旅游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壮大,不断扩大职工就业,提高职工收入,以产业发展促进富民强企。
(二)有利条件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最近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以加快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主题,出台了《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全国林业产业大会对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家7部委联合出台制定了《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党中央、国务院曾经出台了《关于林业发展决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的战略部署。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林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尽快取得林区产业发展的新成效。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林产品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刺激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上升,从而为生产者提供更大的利润空间,促进林业产业必须快速健康的发展,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的林产品和综合服务,满足社会对林业产业的要求,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上半年,我局围绕着“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全面进步”的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市林业局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立足Y林业发展的形势和特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林业经济运行、招商引资、种苗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方面都迈出了新的步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五、存在的问题
1、Y区林业产业发展薄弱,小规模竹木加工企业数量多,产品附加值低,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以上企业偏少。
2、招商引资办法不多,投资环境有待于优化。
3、资金不足,贷款难。许多木竹加工企业因信贷额问题,贷不到款,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企业发展。
4、资源紧缺,规模企业由于木材消耗量大,原料供给不足。
六、下半年工作重点
1、积极做好签约项目的落地服务工作,协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积极做好经济运行的调查和分析,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3、继续做好项目的续建工作和种植基地的建设工作。
4、认真做好林业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检查各单位安全隐患情况,切实加以整改,确保林业社会治安稳定。
第三篇:房地产发展历程总结
房
地
产
市
场
发
展
历
程
班级:08城建建筑一班 姓名:何非学号:08290020112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色是:与住房制度改革齐头并进,相辅相成。住房制度改革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契机与强大推动力。而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又有力地支持了住房制度改革。这也可以说是中国特式的房地产业发展道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就系统地提出了住房制度改革的一整套改革思路,对住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在内的全过程进行了通盘的改革设计。从而拉开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大幕。回顾我国房地产业3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1992年后,房地产业急剧快速增长,月投资最高增幅曾高达146.9%。房地产市场在局部地区一度呈现混乱局面,在个别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1993年底宏观经济调控后,房地产业投资增长率普遍大幅回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5至2002年)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98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四阶段:价格持续上扬,多项调控措施出台的新阶段(2003年以来)
2003年以来,房屋价格持续上扬,大部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明显。随之而来出台了多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
另一方面,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房地产发展经历了一下五个时期:
第一,初步形成时期
也就是1978年到1991年。我不知道在座的朋友是否了解,在1978年之前的20多年当中,其实我国是没有房地产业的,也没有房地产,有的只是建筑业。当时城镇住房是由国家统一建设,建好了之后不出售,而是由职工所在单位按照工龄、学历和职务进行排队分配。分配之后的房子,国家只是象征性的收取比较低的租金,近乎无偿使用。在这种住房的体制下爆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的投资是有去无回的,而且收的比较低的租金是不足以支付房屋日常使用和修缮的。在1980年的时候,中央政府和国务院提出了住房改革制度,也就是准许私人建房、买房、售房,不但是已经新建的商品房可以出售,已有的房子也可以出售。
也就是说从1978年到1991年期间,是房地产逐步形成的阶段。
第二,房地产过热时期
大家可以看到只有一年的时间,1992年到1993年,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大家现在对于我们现在的地产大腕有没有了解,比如潘石屹就是在1992年到1993年一年的时间掘了第一桶金,在海南和北海,那个地方是房地产热持续高涨的地方。随后在1993年底的时候,由于国家的一系列的宏观政策调控,把这个泡沫挤破了
第三,市场调整时期
经过了1993年,到我们整个市场的调整时间,就是1994年到1997年,1994年继续了1993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在1995年到1997年之间,国家继续执行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1996年的时候,从我们的经济相对的短缺,已经发展到了经济相对过剩,职工下岗、企业倒闭的情况频繁的出现。在1997年的时候大家应该知道,1997年我们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
第四,市场萧条期
1994年到1997年是波动比较频繁的,应该说是房地产市场的箫条期。从1998年到2002年,我们出现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时期,在这期间,国家把房地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优惠的房贷政策和税收政策。
第五,宏观调控时期
2003年到2007年这四年,我们进入到了宏观调控时期,这几年我们清晰的感觉到土地政策的调整、税收政策的条件,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大力投入和建设。在2008年到2009年这段时间,我们先遭遇了经济危机,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房价急剧回落,到2009年又上涨到了一个高点,2010年又频繁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尤其是从年初到4月底。
我们可以看一下从1990年到2008年整个利率变化的过程,大家就会看清整个房价的变化。1990年的时候,我们是历史上最高的利率水平,是年利率9.72%,这可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我们现在可能还觉得5.94%已经很高了,1990年最高是9.72%,中间有一次回落是2002年的5.04%,5.04%是我们目前最低点的利率。大家可以看到,2008年12月23号5.94%是我们延续到五年以上的基准利率。在去年的时候,为了刺激房地产市场,针对5.94%利率贷款打七折,利率基本上接近于公积金的贷款利率。所以目前我们享受到的利率应该说是历史追低值,现在是七折利率。但是目前很多银行首套房已经取消了这个折扣,我们再次申请的时候普遍变到了8.5折。那么8.5折的利率,5.94%的8.5折应该是5.049%,也是2002年的最低点。这是从1990年到2008年的利率变化水平。我们看一下北京商品房均价的走势,从2000年到2007年:2000年的4771一直上涨到2007年的14411,2008年我们的房地产均价在2万以上,今年接近3万。所以大家从这个房价的走势可以看出来,现在即使房价陷入了低谷,但再降也不可能降到1.4万均价的水平了。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从2003年到2007年这四年的时间,我们的房价上涨的幅度是223%。
总的来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历史大致这样:首先从1981年开始,在深圳和广州开始搞商品房开发的试点,在这以前,国内只有房地产开发,没有商品房开发,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单位造房子主要是用于内部职工福利分配的,包括政府造房子也是用于福利分配,没有房地产市场。由于当时搞试点比较成功,后来就小范围的开始试点开发。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视察后发现特区搞市场经济建设之后城市的面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房地产开发非常成功,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于是他就吹响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号角,由沿海城市一带开始展开,特别是在海南、北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大城市,但时间不长,由于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严重的泡沫。
1993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发现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失控,主要是土地市场迅速形成了非常严重的泡沫。于是朱镕基总理一声令下:停止银行贷款。银根收紧后使刚刚起
来的房地产市场立马遭到重创,造成的结果是从1993年下半年到1998年上半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始终波澜不兴。
1998年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关键之年,分水岭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开发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纷纷卖掉退出市场。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政策面开始发生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主要一个是取消福利分房,也就是意味着人们所要取得住房,都要到市场上去买房,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这种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内爆发,并大幅快速上升。这政策的第一效应就是“赶末班车”--凡是有钱的单位纷纷购买现房,把当时市场上所有当时卖不掉的现房一扫而空。这时的房改政策提供了巨大的有效需求,而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又创造出巨大的有效需求。不断地降低利率,还有按揭门槛降低,当时首付只要30%、20%,有的银行甚至提出零首付。还有价格政策,在这之前商品房的价格受到物价局的管制,不能随便涨价,是限价的。但是在这时候取消了这些管制,为后来开发商涨价提供可能,这以后开发商自己喜欢怎么定就怎么定,开始乱涨价。于是1999年至2003年为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增长期。2003年到达高峰,暴露出房价过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导致严重的社会矛盾,房地产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4年开始实施宏观调控,主要特征是收紧土地与信贷两个闸门,以调控供给为主。
2005年中央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主要特征是供给与需求双向调控,以调控需求为主。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2006年,成交量开始上升,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当长三角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在下雪的时候,北京、深圳、广州这些城市却是一片艳阳天,房价涨得很快,就像以前的长三角,结果导致3月份调控的政策又进一步加强。
2006年的宏观调控主要特征是以调整房地产产品结构为主。目前的房地产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由以投资主导向以消费主导转变、由短期投资向中长期投资转变、由以土地为中心向以产品为中心转变、由以增量市场为主向以存量市场为主转变、由普涨普跌现象向有涨有跌现象转变、由笼统市场向细分市场转变。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走势,1998年开始起到的房地产市场到2003年,这一轮的上扬达到高峰,然后从2003年到2007年都在头部横盘整理,2004年调控供给、2005年调控需求、2006年调控结构、2007年继续调整,估计到2007年底差不多调整完毕,然后,随着2008年奥运会这个东风的作用,中国新的一轮房地产,在把头部转化为底部以后,又有一波上扬。这个过程当中所有的风险被释放、泡沫被消减、结构被调整,不合理的状况被缓解,积压的房子被消化,这就为下一轮发展夯实了基础,从2008年开始新的一轮平稳增长,不会是疯长,这是一个台阶式的上扬,这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特征。
第四篇:畜牧产业发展情况总结汇报
畜牧产业发展情况总结汇报
一、调优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兴旺发展。
畜牧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只有推进猪羊禽全面均衡发展,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目标,为此,畜牧部门重点制定了“突破生猪瓶颈、巩固羊产业、发展小家禽”的目标。一是突破生猪发展瓶颈。
确保全省“设施设备智能、治污工艺标杆、生态循环典范”的温氏生猪生态循环产业园9月份开工建设。二是推进小家禽稳步发展。在去年回马、蓬莱、卓筒井等贫困村建成50处乌骨鸡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建50处乌骨鸡饲养点,形成回马、蓬乐路、智水片区的乌骨鸡产业带。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畜牧产业,推进畜牧产业兴旺发展。三是巩固羊产业发展态势。以羊产业协会为依托、青贮饲料厂为保障,推进较大面积的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羊产业。二、促进生态循环,努力实现生态宜居目标。
不遗余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提档升级、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畜牧产业和美丽乡村和谐发展、生态宜居的目标。一是继续巩固禁养区整治成果。
提高准入门槛,对选址不合法合规的,坚决不予审批,并引导业主在适养区从事畜禽养殖;压实网格化监管,做到即养即发现即处置,确保禁养区整治不反弹、不复养,实现禁养区全面禁养目标。二是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环保工作。畜牧部门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医废物集中处置纳入畜禽养殖环保范畴,于2017年8月与遂宁浩川公司签订集中无害化处理协议226份,2017年集中无害化处理4882头,今年1-3月集中无害化处理5828头;于2017年6月与县医院签订医废物集中处理协议,截止目前,已集中处置医废物1.7余吨。三是全力推进畜禽养殖2.0版工作。全力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的畜禽养殖2.0版升级改造工作。上半年完成寸塘口河周边养殖场的升级改造工作,下半年到2019年6月底前完成其余7条县级河流周边养殖场升级改造;2019年年底前完成全县其他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同时,对不符合提档升级标准的,按照“动态评估、末位淘汰”机制予以淘汰。二、推动转型升级,确保畜禽养殖治理有效。
畜牧部门通过加快治污技术革新、解决资金难题、强化依法治牧等措施,确保畜禽养殖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一是加快推进技术革新。
针对以前“猪-沼-果”、“干榨+沼气+储液池+种植”等较为落后的粪污处理工艺,畜牧部门按照“源头控制、处理有效、循环利用”治污思路,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最终实现零排放的新型治污工艺,探索出了畜牧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加大投入保障。通过项目资金引导、龙头企业出资撬动,指导并督促业主投入不低于总投资的20%,用于建设环保设施设备,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业主增收的三方共赢目标。今年,温氏、齐全、正邦等龙头企业将出资2000余万元用于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解决了环境保护治理资金难题。三是强化依法治牧。严格执行《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场日常监管的实施方案》,落实“辖区政府-畜牧部门-环保执法”多方联动机制;压实”主管部门包区、镇乡站包片、职工包场”的三级督导责任;发动群众加强日常监督,对举报属实的,按照县府办出台的《畜禽养殖污染环境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予以奖励;并同步研究推行“村规民约”制度约束小家禽下河。三、实施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畜牧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2017年实现牧业产值19.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5.63%,畜牧产业产联式帮扶贫困户户均增收0.34万元。今后要重点从技术宣传培训、新型主体培育、扩大带动面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畜牧产业扶贫力度,力争实现贫困户畜牧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0元。
一是加强专业技术宣传服务。
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畜牧万家行文化巡演活动”、举办培训班、进村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宣传畜牧科技技术。目前正在组织专业队伍录制畜禽养殖技术宣传录音,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各村广播高密度播放,实现养殖技术宣传全县全覆盖。二是扩展产业扶贫带动面。去年,“温氏二次寄养”、“协会+合作社+村委+贫困户”养殖黑山羊、“公司+村委+业主+贫困户”养殖乌骨鸡等产联式扶贫,共帮扶贫困户330余户,户均增收3400余元,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三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深化产联式扶贫模式,想方设法解决贫困户资金难题、因户施策,充分发挥畜牧产业投资小、技术成熟、见效快的优势,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拓宽贫困户收入来源,丰富村集体收入渠道,帮助贫困村实现造血式脱贫。第五篇:浅谈房地产发展
浅谈房地产发展
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对中国经济贡献卓著,已经过去的十多年,是中国房地产取得飞速发展和巨大成就的十多年。自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正式确立了房地产的全面市场化方向,计划和分配时代长期积聚的需求得到了极大释放,加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步伐的迈进,推动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大发展,房地产规模和建筑面积逐年递增。同时,房地产市场逐步形成、完善和成熟,当前的房地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包含土地、建筑、交易和金融服务的多链条、多部门的重要产业,同时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属性也已充分的显现和发挥作用。
房地产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贡献卓著。在消费、投资和出口贸易这三大经济增长的动力中,投资和出口构成了中国增长的核心,其中房地产是投资中的重要力量。整个循环的过程是,出口形成了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也给国家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和税收收入,政府转而将这些收入转化为政府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对城市化的需求,从而推动了房地产的快速发展,进而又推动了经济的增长。所以,可以说,在“中国式增长”的动力中,出口、政府投资和房地产是三大重要力量。出口增加了政府和居民收入政府收入用于投资,居民收入转化为储蓄和房地产需求,同时房地产又给了政府土地财政,逐步升高的房价剥夺了居民的多数储蓄,让我们这个高储蓄的国家在缺少消费时,同样能够取得惊人的经济增长。
中国的房地产似乎一直处于稀缺的卖方市场状态,即使保持了年均20%多的增长速度,但仍然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原因是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城市的就业和人口增加,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加上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都形成对房地产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房地产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投资品,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下,投资和投机需求铺天盖地的进入市场。
目前,投资和投机已经过度,推动房价一路非理性快速上涨,严重脱离了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房价泡沫毋庸置疑,早已被福布斯列为全球六大资产泡沫第二位,其中蕴涵的风险不可小觑。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房地产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中国的城市化比率和国外相差甚远,房地产仍然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当前问题的重点,是高房价的风险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隐患。首先,高房价带来的资产泡沫一旦破灭,将影响房地产相关的产业链,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和金融安全;其次,高房价不利于房地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过高的格将阻碍正常需求,不利于中国城市化推进;再次,高房价剥夺了居民的收入,不利于启动内需和消费的增长。从整体上看,决定房地产运行曲线的几个重要因素,供求关系、两会土地和货币以及收入差距等,也没有根本变化,因此,以后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会维持上升趋势。
在过去,一批二线城市收紧了调控政策,加上此前的一线城市,总共有十多个城市出台了新的紧缩性措施,或是将非本地居民购房资格的纳税期限延长,或是提高了二套房首付标准,但这种调整相当温和,不会对住房需求形成大幅压制,至多是延缓了一小部分的潜在购房需求立即兑现。
我国正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但稳增长的基调未变,也就是说,稳增长要为深化改革提供基础,而房地产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如果房地产短时发生重大的下滑,必须会对经济全局产生牵引性的扩散效应,这在现阶段改革还没有迈出实质步子的时候,是不允许的所以中央高层从未公开表态要抑制房价,对房地产的调子一直是保持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房地产的稳定,包括房价、成交量和政策的稳定。虽然过去部分城市的房价涨幅仍然偏高,但尚在中央可接受范围,所以只是由主管部门打招呼让这些城市略为收紧调控政策,而没有再由中央层面施加压力。现有迹象表明,保持房地产成交量、价格和政策三方面的稳定。
当宏观经济不好的时候,房地产市场一般都很好,因为房地产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产业,经济越低迷政府越不敢打压房地产。
针对上海和北京所推出的共有产权房和自住型商品房等最新的房地产业态,可能也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若干难点和问题。比如业主在购买共有产权住房时会少获取一定比例产权,但是数年后进行二手房交易时却按照全部产权价格进行计算,这会带来房价在统计学上的偏差,这是相关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共有产权房政策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许多人都在大骂房价,大骂开发商,恰恰说明还有人在关注着购房的市场。是政府在推动涨价,还是开发商在推动涨价呢或许政府保障低层,帮助中低层,放开高端,各取所需,将成为长效。摆正政府与市场的位置,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市场决定价格将是改革的趋势。
根据2013年的数据和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在现政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销售,价格,投资三个增幅都会下降,但仍是上升。去年土地供给增加会短期改变市场供求关系,部分地区库存有待消化。但并未改变预售远大于竣工的比例关系。银行的个贷会影响居民的可支付能力,但不等于释放了需求。预期也不会逆转。
中国的经济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投资占主导地位的拉动,也不会在短期内忽略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不可否认有城市间的差别。但不改变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从全国楼市看,市场已经严重分化,一二线城市由于聚集了过多的资源,需求集中,而供给和存量相比需求都较为短缺,因此市场供不应求,房价暴涨;然而,三四线城市由于库存积压非常严重,供过于求,正酝酿巨大风险,多个城市出现了房价下跌的现象,例如鄂尔多斯与温州之后的江苏常州、辽宁营口、贵州贵阳、河北唐山、云南呈贡、海南三亚等。
城市格局的分化还可以从龙头房企战略布局变更上得到验证。恒大地产、保利地产、佳兆业、花样年等房企开始重返一二线城市,进一步加大一二线城市拿地比重。以恒大地产为例,2007年至2012年期间,恒大以“规模+品牌标准化运营”为战略,主要布局在二三线城市的优质区域。2012年恒大完成的 923.2亿元的合约销售金额中,二线城市销售额占比44.8%,三线城市销售额占比54.4%。这一战略为恒大赢得了可观的业绩增长。然而,进入 2013年以后,在宏观经济向好和政策趋向宽松的大背景下,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而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库存积压过大,市场出现严重分化。恒大地产把握这一市场趋势,大规模从三四线城市撤离,转战一线城市,共投入约200亿元在京沪广一线城市拍地。
在2014年城市格局分化现象继续存在着,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正在积累较大风险,已面临着巨大的去化压力,但出现崩盘的概率不大,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城镇化具体政策的颁布实施将有助于逐步消化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库存;另外,一二线城市房价已经超越很多居民的承受能力,大量的居民可能最终还要安家在三四线城市。
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略有减缓。在政府控制房价、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强土地控制、信贷控制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过度的投资冲动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对土地与房屋开发投资的增速也将相应减缓。与此同时,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所导致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与增速消费贷款的放缓将直接影响房地产开发的规模和施工、竣工速度。因此从整体上看,如果国家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到位,未来几年里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将略有减缓。
市场供求不平衡矛盾将继续存在。近年来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控制二次购房与投机性购房、控制拆迁规模等。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刺激“热钱”涌入我国,且大部分流入了房地产领域,未来几年我国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性需求仍将有所提高。房地产价格将保持上升趋势。从对供求关系的分析可以判断,未来几年我国房地产价格仍将保持上升的趋势,原因是:
第一 房地产市场供求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特别是需求将继续迅速增长的趋势)必然反映在房价的持续增长上;
第二近年来地价、建筑材料、商品房品质提高所带来的开发成本增加将推动房价上涨;
第三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房价的运动趋势和国民经济增长率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正相关。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除非遭遇金融危机,经济增长趋势被迫中断,否则房价的运行趋势只会上升,而不可能下降。现如今普通住房供应量将上升,高档住宅供应量将减少。为了合理引导住房建设与消费,国家在规划审批、信贷、税收等方面对中小套型、中低价位的普通住房给予了优惠的政策支持,并明文规定了享受优惠政策的普通住房的具体标准。未来几年,随着各地房地产宏观调控细则的相继出台,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供应将有所增加。
东部地区仍将是投资的主要区域,中西部地区将保持较快投资增速。东部地区在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占比将继续下降,中、西部地区将继续保持较快的投资增速,在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占比将有所提高。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重组将向纵深推进。部分开发企业将转移战线,大力开拓东部二、三线城市市场,并逐渐向全国延伸,从而带动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2014年中国房产税速度会加快,针对中国房地产的现状,2014年中国楼市调控或出现地域特色,与此同时,中国土地市场或出现先抑后扬的趋势,总体来说,高位震荡和逐步降温是2014年楼市调控市场的两大方向。
2014年上半年延续了2013年下半年的态势,多数供应指标继续增长,甚至增幅还将有所扩大,但成交类指标增幅继续回落。目前来说,买房就升值的时代已经结束。
2014年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继续回升,但增幅比2013年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一二线城市房价涨幅将有所放缓。2013年楼市全面回暖,一二线城市房价持续快速上涨,部分城市提前透支了后两年的涨幅。三四线城市供应量持续增大,人口导入速度较慢,支撑房价上涨的因素偏少。
长期来看,“谨慎乐观”成为基本共识。中央经济工作政策基调是“稳中求进”,在2014里,房地产业有了稳定的政策预期。一是2013年商品房市场整体发展较好,销售量大幅回升,销售回款明显增加,资金状况良好;二是新一届政府对楼市调控的思路明显转变,由过去的各种调控政策转变为鼓励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调节,房企对政策的预期相对乐观,拿地的热情增加;三是受2013年销售状况良好的影响,房企亟需增加土地储备,为后续发展做好准备;四是近期不少城市在调控政策中都提及增加土地供应,在2014年里土地供应有所增加;五是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后记,住房问题是民生问题,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所要面临的一座大山,所以我选择了做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这个课题。这里面的大部分论点和观点都是我上网到论坛上找的然后进行了归纳整理,虽然我只做了整理与加工但我自己感觉这个课题对我影响挺深刻的。